2024年新高三暑假语文组合练习(1)文言文+古诗(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新高三暑假语文组合练习(1)文言文+古诗(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新高三暑假语文组合练习(1)文言文+古诗(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新高三暑假语文组合练习(1)文言文+古诗(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新高三暑假语文组合练习(1)文言文+古诗(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文言文阅读【新课标卷地区选做】(湖南高三·教研联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打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此皆奸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猛鸷,昆虫之有毒螯也。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者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者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节选自苏轼《六国论》)材料二: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节选自苏辙《六国论》)1.材料一文字加粗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自谋夫A说客B谈天C雕龙D坚白E同异F之流G下至击剑H扛鼎2.下列对材料中标红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徒,指同一类别的人,与《过秦论》中“迁徙之徒”中的“徒”词义相同。B.考,指审察、察考,与《石钟山记》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中的“考”词义不同。C.窃,谦辞,私自,与《答司马谏议书》中“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中的“窃”词义相同。D.区区,指少、小,与孔雀东南飞并序》“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词义不同。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诸侯及卿相都争相收养各类人才,苏轼认为这样会加重老百姓的负担。B.苏轼提倡要使“智、勇、辩、力”四类人才各安其所,这隐含着对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不满。C.六国拥有土地、军队的绝对优势,却相继为秦所灭,苏辙对此感到奇怪,这是他写作此文的缘由。D.苏辙认为齐、楚、韩、魏四国应该协助面临敌寇危险的燕、赵,让燕、赵无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2)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5.请联系苏洵《六国论》说说三苏对六国的存灭各持怎样的观点。【全国卷地区选做】(四川成都·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鲁阳虎欲攻三桓,不克而奔齐,景公礼之。鲍文子谏曰:“不可。阳虎有宠于季氏而欲伐于季孙,贪其富也。今君富于季孙,而齐大于鲁,阳虎所以尽诈也。”景公乃囚阳虎。或曰:臣主之间,非兄弟之亲也。劫杀之功,制万乘而享大利,则群臣孰非阳虎也?事以微巧成,以疏拙败。群臣皆有阳虎之心,而君上不知,是微而巧也,阳虎贪于天下,以欲攻上,是疏而拙也。不使景公加诛于齐之巧臣,而使加诛于拙虎,是鲍文子之说反也。君明而严,则群臣忠;君懦而暗,则群臣诈。知微之谓明,无救赦之谓严。不知齐之巧臣而诛鲁之成乱,不亦妄乎?或曰:阳虎为乱于鲁,不成而走,入齐而不诛,是承为乱也;君明,则诛,知阳虎之可济乱也,此见微之情也。君严,则阳虎之罪不可失,此无救赦之实也。则谁阳虎,所以使群臣忠也。未知齐之巧臣而废明乱之罚,责于未然而不诛昭昭之罪,此则妄矣。今诛鲁之罪乱以威群臣之有奸心者,鲍文之说,何以为反?(节选自《韩非子·难四》)文本二:阳虎奔齐,请师以伐鲁。齐侯将许之。鲍文子谏曰:“鲁未可取也。上下犹和,众庶犹睦,能事大国,而无天灾。若之何取之?阳虎欲勤齐师也,齐师罢,己于是乎奋其诈谋。鲁免其疾,而君又收之,无乃害乎!”齐侯执阳虎,将东之。阳虎愿东,乃囚诸西鄙。尽借邑人之车,锲其轴,麻约而归之。载葱灵①,寝于其中而逃。奔晋,适赵氏。(摘编自《左传・定公九年》)文本三:阳虎议曰:“主贤明,则悉心以事之;不肖,则饰奸而试之。”逐于鲁,疑于齐,走而之赵,赵简主迎而相之。左右曰:“虎善窃人国政,何故相也?”简主曰:“阳虎务取之,我务守之。”遂执术而御之。阳虎不敢为非以善事简主兴主之强几至于霸也。(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注】①灵:装载衣物的车。6.文中文字加粗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阳虎不敢A为非B以善C事D简主E兴主之强F几至G于H霸也7.下列对文中标红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是战胜、击败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克敌制胜”中的“克”意思相同。B.承,接续之意,与《张衡传》中“下有蟾蜍,张口承之”的“承”意思不同。C.适,是前往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适得府君书”的“适”意思相同。D.相,意为使……为相,其用法与《鸿门宴》中“吾得兄事之”的“兄”不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有人认为,齐国内部也有想法与阳虎类似的大臣,其行为隐蔽而巧诈,威胁比阳虎更大,更应引起重视。B.文本一中也有人认为,齐国内部是否存在巧诈之臣尚不明确,而阳虎的罪行明显,齐景公不应该放任这样的乱臣。C.文本二中鲍文子认为,当前齐国君臣一心,百姓和睦,风调雨顺,能侍奉大国,不可听从阳虎的建议去攻打鲁国。D.阳虎被鲁国驱逐,被齐国怀疑,逃至赵国,面对侍臣的疑惑,赵简主自信能对阳虎加以控制,并使之为自己所用。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诛鲁之罪乱以威群臣之有奸心者,鲍文之说,何以为反?(2)齐侯执阳虎,将东之。阳虎愿东,乃囚诸西鄙。

二、古代诗歌阅读【各地区适用】(河南高三·模拟联考)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题目。采薪二首(其一)王守仁①朝采山上薪,暮采谷中栗。深谷多凄风,霜露沾衣湿。采薪勿辞辛,昨来断薪拾。晚归阴壑底,抱瓮还自汲。薪水良独劳,不愧食吾力。【注】①王守仁(1472—1529),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贬谪至贵州龙场,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交代了诗人在山间早出晚归的寻常生活,具有田园牧歌情调。B.“深谷”“霜露”“阴壑”等词语写出了采薪环境的恶劣,具有象征意义。C.“抱瓮还自汲”生动地描绘了劳作归来的诗人抱着水瓮去打水的情景。D.打柴汲水虽然极为辛苦,但因为是自食其力,诗人还是感到十分欣慰。11.作为文学家、哲学家的王守仁倡导“知行合一”说,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本诗是如何体现“知行合一”的。(山东青岛·高三三模)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题目。荷花①(其一)陆游风露青冥水面凉,旋移野艇受清香。犹嫌翠盖红妆句,何况人言似六郎②!荷花(其二)陆游南浦清秋露冷时,凋红片片已堪悲。若教具眼高人看,风折霜枯似更奇。【注】①两首诗歌均为陆游晚年归居山阴镜湖期间所作。②六郎:指粉面六郎,形容面容姣好的男子。1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湖面上移动小船,只是为了感受荷花的清香,“旋移”写出了诗人赏荷的迫切。B.世人常用“翠盖红妆”“六郎”突出荷的艳丽,而诗人认为这样的描绘过于俗媚。C.秋荷片片凋落,香消玉殒,“已堪悲”直抒胸臆,奠定了本诗的感情基调。D.两首诗歌都符合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严谨,第三句“转”出了新的诗意。13.两首诗歌都是陆游的咏荷之作,请从内容和主旨两方面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答案与解析

1.BDG【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需要断句的句子的意思是:上到谋士、说客,谈天说地的、修饰文辞的,辩论“坚白”“同异”之类的人,下到击剑行刺的、力能扛鼎的。根据下文“鸡鸣狗盗之徒”句式可推断,前文在列举“士”的来源时,往往两类并举,故“自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为最佳断句方式。2.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的能力。A项,《过秦论》中“迁徒之徒”的“徒”,刑徒,被判服劳役的犯人,词义不同。B项,“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中的“考”的词义为“敲,击”。C项,“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中的“窃”是谦辞,私自的意思。D项,“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的词义为“情意深挚”。3.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材料二,苏辙主张的是齐、楚、燕、赵四国协助韩、魏,让毗邻秦的韩、魏没有东顾之忧。4.(1)(那些)穿着华丽的衣服,吃着珍贵的食物,被安置在上等的馆舍中的人,数不清有多少。(2)(诸侯们)不知道要施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靡:华丽的。馆:被安置在……馆舍。(2)疆场:边界。背盟败约:违背盟誓、毁弃约定。5.①苏洵的观点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②苏轼的观点为: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关键在于是否养“士”。③苏辙的观点为:六国灭亡,要归咎于当时六国谋士的思虑疏略,见识浅薄,不明了天下的形势。【参考译文】材料一: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的诸侯及卿相,都争相供养人才(来为自己谋划)。上到谋士、说客,谈天说地的、修饰文辞的,辩论“坚白”“同异”之类的人,下到击剑行刺的、力能扛鼎的,以及鸡鸣狗盗之辈,没有不以宾客的礼节(去款待他们的)。(那些)穿着华丽的衣服,吃着珍贵的食物,被安置在上等的馆舍中的人,数不清有多少。这些都是祸害百姓、危害国家的人,百姓怎么承受得起,国家又怎么受得了呢?苏子说:这是前代君主不能避免的事。国家有奸猾之徒,就像鸟兽中有猛禽,昆虫中有毒虫一样。把(他们)分别处理安置,使(他们)都能各安本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把他们尽数铲除掉,是没有道理的。我曾就世代的兴废察考过,知道六国长久存在,而秦朝迅速灭亡,原因都在这里,不能够不加以省察。有智谋的人、有勇气的人、有辩才的人、有气力的人,这四种人,都是百姓中的优异杰出之士,大都是不能自己穿不好的吃不好的而去奉养别人的,都是要役使别人来奉养自己的人。所以从前的帝王把天下的富贵分出一部分来,和这四种人共同享有。这四种人不失去常业,百姓就安定了。四种人虽然各不相同,从前的帝王却根据习俗来制定法律制度,使(他们)通过同一种途径出身。夏商周以前,(他们)是从学校中出身;战国到秦代,(他们)是从宾客中出身;汉以后,(他们)是由郡县官吏的选拔出身;魏晋以来,(他们)是由九品中正出身;从隋、唐到现在,(他们)是由科举考试出身。虽然不完全是这样,但就大多数而言是这样的。六国的君主,对待他的百姓,并不亚于秦始皇与秦二世,然而在那个时候,百姓并没有一个人起来反叛,这是因为百姓中的优异杰出之士,多数都被当作宾客奉养起来,没有失去常业。至于那些努力耕作奉养官府的,都是朴实愚钝而没有什么作为的人,虽然想反叛,但是没有人去领导他们,这是六国能略微安定而不立即灭亡的原因。材料二:(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因此我)未曾不怪罪那时候的一些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疏,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啊!任由小小的韩、魏两国,来抵挡像虎狼一般强横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归向秦国呢?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厚交亲近韩、魏两国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两国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齐、楚、燕、赵四国,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借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两国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诸侯们)不知道要施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6.BEF【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阳虎不敢做坏事,很好地侍奉赵简子,使赵简子强盛起来,几乎成了霸主。“阳虎不敢为非”,主谓宾结构,句子成分完整,故在B处断开;“以善”,介宾短语作状语,表方式,“事”动词,侍奉,“简主”作“事”的宾语,句子省略主语,结构完整,故在E处断开;“兴”,使动用法,使……兴,“主之强”作“兴”的宾语,句子成分完整,故在F处断开。7.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的能力。A.正确。句意:没有战胜而逃奔齐国。/打败敌人,取得胜利。B.正确。“承”,接续/承接。句意:这是让他在齐国继续作乱。/下面有一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C.“意思相同”错误。“适得府君书”中的“适”意为“刚才”,“适赵氏”中的“适”是前往的意思,此处可译为投靠,二者意思不同。句意:投靠了赵氏。/刚才得到太守的信。D.正确。“相”,使动用法,使……为相,让……做相室/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句意:赵简子迎接他并让他做相室。/我要像对待兄长⼀样对待他。8.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当前齐国君臣一心”错误。根据原文“鲁未可取也,上下犹和”可知,是鲁国上下一心,而非齐国。9.(1)现在诛杀鲁国犯罪作乱的大臣,来威慑有奸邪之心的群臣,鲍文子的说法,怎么会是违背(事实)的呢?(2)齐侯逮捕了阳虎,将把他送往东边(囚禁)。阳虎(也)希望去东边,于是(齐侯)将他囚禁在西部边境。【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罪乱”,动词作名词,犯罪作乱的大臣;“威”,威慑;“群臣之有奸心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奸心之群臣”;“何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何”。(2)“执”,逮捕,捉拿;“东”,名词作动词,送往东边;“鄙”,边境。【参考译文】文本一:鲁国的阳虎想攻打季孙、叔孙、孟孙三家,没有战胜而逃奔齐国,齐景公以礼相待他。鲍文子劝谏说:“不行。阳虎得宠于季孙却想攻打季孙,是贪图季孙的财富。现在您比季孙富有,而齐国又比鲁国大,这是阳虎要全力欺诈的原因。”景公于是就拘禁了阳虎。有人说:君臣之间,没有兄弟之间的亲情。劫杀的结果,能统治大国而享有大利,那么群臣哪一个不是阳虎呢?事情因办得隐蔽巧妙而成功,因办得疏忽笨拙而失败。群臣都怀着阳虎一样的心思,但君主不知道,可见(群臣办得)隐蔽而巧妙。阳虎贪心,天下的人都知道,可见(他干得)疏忽而笨拙。不叫齐景公去处罚齐国巧妙的奸臣,却叫他去处罚笨拙的阳虎,这是鲍文子的话说反了。君主明察而严厉,群臣就会忠顺;君主懦弱而昏庸,群臣就会欺诈。能察觉隐情的叫明,不赦免罪行的叫严。不知道齐国隐蔽巧妙的奸臣而去处罚鲁国已经作乱的笨臣,不是很荒谬的吗?有人说:阳虎在鲁国作乱,失败后逃跑,逃到齐国而不杀他的话,这是让他在齐国继续作乱;君主明察就会用刑,因为知道阳虎会助成叛乱,这是看到了隐蔽的阴谋。君主严厉,就不能放过阳虎的罪行,这是不赦免罪行主张的实施。杀了阳虎,是为了让群臣忠顺。不知道齐国巧妙的奸臣而免掉对公开作乱者的惩罚,追究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而不惩罚明摆着的罪过,这是荒谬的。现在诛杀鲁国犯罪作乱的大臣,来威慑有奸邪之心的群臣,鲍文子的说法,怎么会是违背(事实)的呢?文本二:阳虎(突围而出)逃往齐国,请求出兵攻打鲁国。齐景公打算答应他。鲍文子劝谏说:“鲁国不能攻取。他们上下尚协调一致,百姓们尚和睦相处,能够侍奉大国,而没有天灾,凭什么取得他们?阳虎是想劳动齐军,齐军疲劳,他自己就可在那时施展他的奸诈计谋了,鲁国免除了他的病殃,而君王却收纳他,不是自取祸害吗?”齐侯逮捕了阳虎,将把他送往东边(囚禁)。阳虎(也)希望去东边,于是齐侯将他囚禁在西部边境。(阳虎)把当地人的车子全都借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