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安乡县多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_第1页
常德市安乡县多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_第2页
常德市安乡县多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_第3页
常德市安乡县多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_第4页
常德市安乡县多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地理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开通,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获得北斗系统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在2018年底前,北斗导航系统还是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只有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大部分地区和东半球部分地区。下图为北斗三号系统导航星座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能够证明地球真实形状的地理事实和现象有()①直观感受天圆地方②月食现象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④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下图是月偏食的示意图,月食轮廓是弯曲的圆弧。下列事实与圆弧的形成无关的是()A.太阳光的直线传播 B.地球是球形的 C.月球是球形的 D.地球是不透明的3.2018年底前,在北斗导航系统覆盖范围内的城市是()A.曼谷(13°N,100°E) B.纽约(40°N,74°W)C.悉尼(33°S,151°E) D.里约热内卢(22°S,43°W)“超级月亮”是月亮位于近地点时刚好出现满月,从视觉上感觉“又大又圆”。由于2022年中秋前后月亮恰好在近地点,因此走得比较快,赶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奉上“天文学满月”。本满月最圆时刻在北京时间9月10日17:59,当天,上海所在的东经120°附近月亮升起的时间约为18:24,两者只相差了半小时左右。这意味着,当月亮刚升起来,市民就将看到一轮十分标致的圆月,正所谓“出道即巅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此次“天文学满月”发生在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这时地球运动在()A.T1段 B.T2段 C.T3段 D.T4段5.“天文学满月”这一天,河南郑州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D.以上都有可能6.本满月最圆的时刻,与上海月亮升起时间两者之间相差了半小时左右的原因是()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四季变化 D.纬度位置不同下图为济南南部山区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关于甲的位置,正确的是()A.117.9°E36.1°N B.117.7°E36.3°NC.117.9°W36.1°S D.117.7°W36.3°N8.图中四点雨季可能出现瀑布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9.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①A位于B的西南方向②图中最高点在B山顶处③AB两山顶高差为398米④小河在丁村交汇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手机里有很多地理知识。下图为2017年9月25日至9月28日期间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新的“蓝色弹珠”采用的是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最新气象卫星云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0.启动页背景地理卫星照片()A.显示地球是一个规则的球体 B.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C.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最初阶段 D.是地球形状最直观确凿的证据11.地球之所以被称为“蓝色弹珠”,是因为()A.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B.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C.地球表面全是海洋 D.地球表面全是陆地12.在中学生科普交流会上,小贝同学对这颗“蓝色弹珠”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它的平均半径大约4万千米 B.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C.它上面有很多实在存在的经纬线 D.它的最大周长约8万千米读甲、乙两幅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13.与上图资料对应的地理学习内容是()A.交通运输 B.板块构造 C.资源分布 D.天气状况14.该地相对湿度大,会给降水形成提供可能。与图示天气现象对应天气符号是()A. B. C. D.15.在卫星云图上,表示云区的颜色是()A.红色 B.白色 C.蓝色 D.绿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11月3日发出警告称,非洲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川正在融化。读非洲示意图和乞力马扎罗山雪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6.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赤道雪山”景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17.乞力马扎罗山山顶冰川融化的原因是()A.空气污染严重 B.无极昼极夜 C.全球气候变暖 D.人为开采冰川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18.下列叙述中,可由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分析得出的是()A.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B.19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缓慢C.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一直以来都比较均匀D.人口数量的变化与自然因素无关19.下列属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A.国防兵源不足 B.劳动力短缺C.居住条件差 D.社会抚养老人的负担加重20.读图,世界三大宗教建筑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一清真寺—伊斯兰教—世界上信奉该宗教的人数最多B.②一教堂—基督教—该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C.③—佛塔—佛教—该宗教经典为《古兰经》D.白色人种均信奉基督教二、材料题(共4题,共40分)21.2022年9月3日7时44分,我国在甘肃酒泉(39.44°N,98.31°E)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三号02星发射成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据此结合下图经纬网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A点所在的经纬度____;C点在B点的____方向。(2)B点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带;A、B、C、D四地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两地,位于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上的是____地,四季分明的是____地。(3)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2022年9月3日遥感三十三号02星发射成功,此时地球运行到图右图的哪一段____位置之间(填数字序号),此时,我们家乡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4)当太阳直射左图D点所在的纬线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22.某地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程。下图为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等高距是_________米,①地形是_________,①处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_米。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最有利于城市形成的是_________,适合攀岩的是_________。(2)甲乙两地水流速度较缓的是_________。(3)近年来,该地区实行大规模退耕还林,由此会导致图中沙洲面积变_________。23.读图,定成下列问题。(1)大洲A与大洲B的分界线是____。大洲E与大洲F合称美洲,它们的分界线是____。(2)北极圈自西向东依次穿过____洲、____洲和北美洲(3)面积最大的大洋是____洋,面积最小的大洲是____洲。(4)被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围绕的大洋是____洋。欧洲西临____洋,北临北冰洋。24.南通某中学的地理课堂以“发现世界”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小组一:发现气候分布规律(1)同学们发现,____(纬线名称)之间主要是热带____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____气候四种热带气候类型。它们共同的特点是____。小组二:文学之旅资料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老舍《济南的冬天》(2)材料一中提到了济南,济南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图中能反映该气候类型的是____(填字母),其气候特征是____。(3)阅读资料1和“伦敦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中C)。老舍先生觉得“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这是因为伦敦____。小组三:古城之旅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7.68.212.214818.821.123.123.920.816.814413.5降水/mm819580625120218638510599(4)小兰收集了欧洲意大利罗马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数据(上表),将其绘制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请将上图补充完整。小组四:环保之旅人们常说,气候好像越来越暖了,冬天不像以前那么冷。气象观测表明,全球气候确实有变暖的趋势,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4-0.8℃。气温上升,会使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