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加工模组技术需求_第1页
典藏加工模组技术需求_第2页
典藏加工模组技术需求_第3页
典藏加工模组技术需求_第4页
典藏加工模组技术需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典藏加工模组技术需求序号具体技术(参数)要求11功能描述在现有的图书处理流程结束后,图书将继续进入本次拟建设的图书典藏及自动分拣系统工作的环节,完成图书索书号数据的自动下载、实时打印、剥离、粘贴及覆膜;然后进行电子标签数据的写入、校对及绑定,到馆图书及流通图书的分时及实时的状态复用的自动分拣。2功能要求2.1典藏加工模组图书典藏加工工作的环节,需要和已建成的图书无纸化编目系统无缝对接,包括数据流的交互及核心数据库的共享,系统需要实时全流程追踪图书PID,实时感知当前图书的信息状态。系统需要对后台数据库的实时访问,根据最终的数据库信息,完成图书索书号数据的自动下载及实时打印。典藏加工模组还需要对已经打印完成的索书号标签进行自动剥离及粘贴,粘贴位置位于图书书脊侧指定位置;索书号需要以居中的方式粘贴至指定位置,并且对不同厚薄的图书进行压平,使得索书号和图书的完全贴合。系统还需要对索书号上面覆保护膜,以防止流通环节的索书号损坏或者磨损等其他情况。自动打印粘贴功能,索书号大小、颜色、材质及自动打印粘贴的位置须符合客户实际使用情况。3技术要求处理图书参数:长度:160mm~400mm宽度:110mm~300mm高度:2mm~50mm重量:50g~2.5kg索书号生成方式:在线实时索书号耗材结构:3层不干胶面单索书号卷外径<¢320。卷内径为¢76打印方式:热转印、热敏打印宽度:不高于132mm(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调整)分辨率:不低于203dpi打印速度:不低于500片/小时粘贴方式:压合式剥离方式:物理剥离贴合方式:自动上料条形码分页方式:单张自动分页及定位索书号有效长度:10mm~80mm索书号有效宽度:10mm~30mm条形码索书号有效厚度:0.3mm~2mm保护膜有效长度:20mm~130mm保护膜有效宽度:20mm~130mm保护膜有效厚度:0.1mm~1mm系统定位精度:±0.5mm最小长度(运行方向):8mm底纸规格:格拉辛底纸面纸规格:厚度不少于25×10-6m(25um)系统粘贴速度:不低于500片/小时系统差错率:不高于0.1%动力机构:伺服电机通信方式:伺服采用EtherCAT总线,传感器信号采用I/O控制方式:运动控制器方式实现多轴同步分拣机器人尺寸:不大于481mm*414mm*212mm最大直径≤480mm旋转直径:480mm爬坡度:1.5°/5%负载方式:皮带式,额定输送速度:552mm/s自重小于20kg额定负载3kg车载显示方式:数码管额定负载速度:1.5米/秒额定负载加速度:1.5米/秒2空载旋转速度:180°/s额定负载旋转速度:100°/s停止角度精度:+/-1mm停止位置精度:+/-10mm电池类型:4.6V锂电池电池容量:24V/16Ah满电平均续航时间:3小时充电时间≤1.5小时电池寿命:满充满放不低于800次导航方式:二维码或者RFID安全防护:TOF及气体碰撞条检测通信方式:WIFI行走码间距:550mm输入安全保护:输入过压保护、输入欠压保护输出安全保护:输出过压保护、输出过流保护其它安全保护:短路保护、过温保护工作温度:-10~45℃存储温度:-20~85℃工作湿度:10~90%储存湿度:10~90%交接站点宽度不大于550mm满箱检测:计数及满箱感应格口状态:自动锁格及解锁格口容器:周转箱格口调度:预留搬运机器人自动换箱及补箱通信网工作电源:POE:44~57V/150mA;USB:5V/500mA;工作频率:433MHz或900MHz环境压力:86kPa~106kPa;环境温度:-40℃~+85℃;空气相对湿度:10%~90%相对湿度,无冷凝(+25℃时);使用环境:无显著摇动和剧烈冲击振动的环境。通用技术要求1系统基本要求1.1系统环境条件温度:+5℃~+40℃相对湿度:40%~85%(无凝露)温度变化率:≤±10℃/h相对湿度变化率:≤±10%/h大气压力:86KPa~106Kpa1.2系统供电条件三相:AC380V±38V单相:AC220V±22V频率:50Hz±1Hz1.2功率因素要求cosphi=0.85。如果未达到,则必须进行功率因数补偿,至少必须达到cosphi=0.95。可以通过集中或分散补偿系统的形式进行功率因数补偿。1.3系统接地要求安全保护地的接地电阻≤4Ω交流供电的接地电阻≤4Ω控制室直流接地电阻≤2.5Ω1.4电磁兼容性要求无线电干扰极限值无线电干扰极限值应符合GB/T9254-200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中的A级ITE规定。电磁抗扰度电磁抗扰度按下列标准规定的试验要求进行,系统设备工作应正常。GB∕T17626.2-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2008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6-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GB/T17626.7-2017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谐间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GB/T17626.11-200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1.5系统结构要求主机系统整机系统和单机系统均由各种功能模块拼装组成;相同功能的模块可互换使用,并能方便地扩容;各机械零部件及控制部件、电路板、插接板等均应标准化,具有可靠的互换性;计量单位应采用国际单位制。主控系统应选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系统;电路板元器件、接插件均为标准化产品。控制系统控制柜要求结构合理,便于操作;接线整齐、美观;各接线点均应有标号表示,维护方便。1.6系统可靠性要求机器应满足连续工作要求,且稳定可靠、维护简便,应满足以下的指标:系统固有有效度A:其中:ti─每次故障之前的工作时间τi─每次排除故障所需的时间系统固有有效度在终验前20日内连续检测并做记录。系统平均连续无故障工作时间:机械部分平均连续无故障工作时间≥2000h电气部分平均连续无故障工作时间≥6000h系统连续工作时间≥24h整机寿命≥50000h控制系统连续通电时间:控制系统连续通电时间>32h系统抗干扰能力:系统的控制及信息处理系统应稳定可靠,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和抗光干扰性能,不受距系统2m处各类电器及照明系统频繁启停的干扰1.7电力拖动要求应设电力拖动控制箱,控制箱面板上安装有电压表、电流表、电源钥匙开关、电源开/关指示灯、启停按钮等。设备应能在满载条件下平稳启动。控制电路具有过压、过热、过流、短路等设备保护功能。开机时具有预告警功能。设有多处急停按钮。1.8表面处理及色彩要求设备零部件应进行表面处理。设备外表涂层应光洁、牢固、防止锈蚀,满足高湿度气候的环境要求。设备外表喷塑涂层应光洁、均匀、牢固,无堆积、剥落、锈蚀、气泡等缺陷,颜色和谐美观。色彩设计力求使工作环境色彩协调,使工作人员舒适、平静、心情愉快,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色彩组合应体现柔和、协调、美观、大方的原则,以减轻机器运行带来的心理压力。危险部位、活动部件涂以醒目的色彩,以保护人身、设备安全。1.9系统安全防护要求启动时应有声光告警,10秒后启动,平稳运行。设备急停要求:急停应优先于所有其他功能和操作。应该在关键、危险设备及其他可能需要急停的位置提供用于急停的设备或装置,以确保异常状况发生时,能及时急停。急停装置应设在工作人员便于操作、工作时又不易误碰的位置。为实现急停操作,人员从正常操作位移动到急停装置的距离不得大于10米。紧急停机时应有告警指示。必须由操作员在本地主动操作,才能释放急停装置。释放急停装置后,必须通过操作控制柜上的钥匙开关方可解除急停状态,系统才可以按照指定的启动规程进行重启。在未解除急停状态的情况下,禁止从远程重启设备。为防止系统处理量降低,即使在急停的情况下,也只能禁用直接受影响的系统部分。因此,整个系统依不同区域划分成若干紧急关闭区。如果按下指定的紧急关闭按钮,则该区域将处于急停状态。同时,如果相邻区域处于受影响区域的范围内,则其将部分或完全处于急停状态。当出现卡塞现象时,能自动停机并告警。当系统运行中出现故障、操作出错或设备质量指标异常等情况时,系统应给出声光告警提示信息;遇危险性故障时,还应有自动保护措施。应选用阻燃材料。设备应有接地保护。设备应具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运转部分应设有防护罩或盖板,以确保操作人员安全。设备应无明显工艺缺陷和破损,如表面开裂、轮廓边缘粗糙、有尖角、连接松脱;电气导线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设备应有明显的安全标志。系统急停或断电后,在系统恢复重新运行时,应做到系统数据不丢失,并能够接续运行,完成在途单元的跟踪和传输。软件系统安全应遵循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可审查性、不可抵赖性、可控性的原则。软件系统应做到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等)、采取必要的备份措施(包括主机备份、数据备份、操作系统备份等)、及采取防病毒措施。设备安全设计内容按GB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执行。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应符GB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中的规定。1.10系统维护要求系统应便于维修易损件更换最长时间不得超过15min;常规部件更换最长时间不得超过30min。系统应配置各种常规功能的检测程序,具有自检功能,检测程序使用简单可靠。系统运行状态显示和记录:应能显示系统当前的运行状态;系统运行状态的记录方式可采用报表形式和磁盘文件形式;能显示现场值班人员常用的帮助、维护信息、操作要点。提供通用的备品备件,互换性强,提供常用电器维护工具、专用工具及仪表。零部件及电控器件应组件化、模块化、标准化以便及时更换及维护。保证零配件供应的时间:系统系统移交和保修期结束时,乙方应提供主要的备品备件,品种及数量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专用测试系统和维护工具及备件:系统系统除配备各种常规工具和仪器外,乙方还需配备专用测试仪器、安装维护工具及主要维护备件。对较复杂的工具、备件及测试仪器,应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及相关培训。系统维护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维护项目说明;易损零件更换修复说明;检测标准;电控系统插板图和连线图2系统技术要求2.1通用技术要求设备组成和总体布置应符合工艺流程设计要求。各系统之间应效率匹配,且各系统接口应保证传输通畅,不得发生滞留和阻塞,传输至工位时定位准确,具有良好的人机结合界面,便于人工操作。所有焊缝应均匀,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和烧穿等缺陷。整机可满载启动,启动时无明显爬行、脉动现象。整机启、停平稳,无打滑、撞击现象,设备运行平稳可靠、无异声,无脉冲式跳动。各种机电保护装置反应灵敏,动作准确可靠。所有轴承应保证稳定可靠的润滑,各润滑点的设置应注意操作方便和安全。单元机架焊接、装配牢固,机架联接件(压板、螺栓等)安装位置应准确、密切贴合、切实锁紧,并有防松措施。机架直线度允许偏差为全长的1‰,机身全长达10m以上的允许偏差为±10mm;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大于对角线长度平均值的3‰。机架中心线与设备纵向中心线允许偏差为3mm。垂直支架或吊杆对水平面的垂直度允许偏差为2‰。机架接头处左右、高低允许偏差为1mm,接头间隙不得大于1mm。设备外形美观,表面平整光滑。设备接口、部件连接处应光滑平整过渡,边角处去毛刺倒钝角,焊缝打磨光滑。所有外露的钢制零部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2.2机架及轨道应结构合理,稳固、安装方便,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避免振动和变形,设备运转时不得产生明显的振动、晃动,并能承受驱动部件所产生的牵引力和动载荷。机架及其他相关金属外露表面(镀锌材料与铝型材除外),采用喷塑或油漆,其质量均按GB/T6807-2001标准,若采用油漆、涂层不得低于三道(一道底漆加二道面漆)。机架、侧挡板结构合理。机架及侧板用钢板压制成型或选用型材,由螺栓将各单元联接成整机,紧固件连接牢固、有防松动措施。标准件均应选用国家优质产品。设备侧帮接缝处要求平整光滑,不得有局部突起和逆向阶差,顺向阶差不应大于1mm。侧帮设金属托板,胶带两侧边在托板上运行,以免在传输过程中损坏。侧帮的高度视用途而定,一般为150mm~200mm,在操作部位可不设侧帮。生产厂家铭牌及安全标志醒目2.3驱动与张紧驱动装置运转平稳。张紧装置应调整方便、工作可靠,张紧行程应合理。驱动与张紧装置和导轮要求转动灵活,更换方便。轴承支架不得超出驱动装置外径。驱动与张紧装置应有防跑偏措施。电机应选用现行可靠的产品。2.4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应运转平稳可靠、无卡阻、无异声。应设置过载保护装置。若采用电动机—减速机形式,要求减速机无漏油现象,整机连续运行16小时后,减速器及电机温升不大于60℃,表面温度不得超过85℃。驱动装置应符合易维护和低噪声的要求。电机、电滚筒和皮带应选用现行可靠的产品。2.5气源系统设备所使用的气源应为低气压气源,气压值应大于0.7MPa。气路管道应固定在机架上,安装牢固,并通过快插接头和各支线连接。整个气路畅通,无阻力增大和漏气现象。布置走向合理,横竖端正,各支路接头整齐划一。各支线的气管、控制阀、执行气缸应配备良好,连接牢固、拆装方便,不允许漏气和压力不稳。控制阀、执行气缸外观规整,表面涂镀层均匀,色泽一致,无明显缺陷及划痕,无油污。元件排列整齐划一。2.6实时控制实时控制采用先进、实用、可靠的实时控制系统。系统应能根据周转单元信息,自动识别和跟踪周转单元,实现输送、升降、分配等功能。系统具有连锁控制功能,配合输送线实现顺序启停;长时间无箱时应自动待机。控制范围包括升降系统、接口系统。开机、关机由控制系统自行负责,并应预留周转单元出口地址、开机、关机、运行和故障信息等接口。系统具有完善的卡塞、跑偏保护和检测。控制范围内全部配电箱、控制箱,电气、检测、控制元器件等均由乙方负责。采用变频器拖动。变频器、低压电器、控制元器件、传感器等选用现行可靠的产品。3控制与监管系统3.1系统功能描述控制与监管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实时控制、监测、数据交互与记录以及与后台进行通信,并将运行情况在人机界面进行实时仿真。控制与监管系统分为控制管理层、实时控制层、现场执行层三个层次。3.2控制与监管系统基本要求先进性:采用国际、国内现行可靠的技术和产品,适应技术发展需求。兼容性:能支持常用系统、自控设备和通讯接口、通讯协议。标准化:采用标准化的设计,优先采用标准化产品和设计方法。使本项目控制系统的选型和器件相对统一,以实现标准化,利于集成和维修。易用性、易维护性:充分考虑操作、管理、维护的可视化、层次化,界面友好,易学易用,能适应不同素质的人员,降低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操作成本。模块化、参数化:控制软件和程序采用模块化、参数化的设计方法。智能化、柔性化:提供系统控制和生产组织的智能化和柔性化控制功能。安全性及可靠性:采用必要的措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数据通讯安全及控制的实时性。经济性:系统方案设计经济合理,具有较好的性价比。必须具备节能的功能。可扩展性:本工程应考虑到未来发展,设计时考虑系统的扩充和升级能力。互换性、通用化:系统设备的选型应遵循互换性好、通用化强的原则。3.3控制管理层设备控制管理层应能够采集实时控制层的数据,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能够记录输送过程中的设备运行信息和设备故障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管理,进行各类图表的显示;系统还应能与信息系统进行通信,执行信息系统的指令,提供数据支持。设备控制管理层的用户界面应采用中文。3.3.1通信功能能够接收控制与监管系统的指令,并将执行结果反馈控制与监管系统。能够接收控制与监管系统的用户权限等信息。能够上传设备状态信息、维护信息、所有的设备故障信息等至控制与监管系统。3.3.2监控功能现场控制柜应设置操作终端,提供图形化人机交互监控界面,用于本系统监控。监控界面上应显示设备、承载单元的运行状况,运行参数和各控制按钮等。监控界面应能够显示系统、设备、控制器、模块等的运行、传输、故障、错误等状态信息和有关参数。记录故障发生时间、位置、故障类型等。能够记录、显示承载单元在输送系统上的运行轨迹,并提供查询界面。可以通过本地监控界面进行设备控制。可以执行信息系统的指令如远程启动/停止等。3.3.3诊断功能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显示故障部位,并发出告警信号,同时自动记录故障种类及发生时间。对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某些异常,进行预告警提示,如电机过载、速度异常等。能够显示系统自检的检测内容、时间、结果。所有故障、告警、自检异常都应提示相应的解决方法。所有诊断告警信息和解决方法均应上控制与监管系统。3.3.4统计、记录功能系统能按规定对数据进行整理、归档,可以用中文显示和打印下列信息内容:设备运行信息的记录和统计:设备运行时间、正常停机时间、故障停机时间、关键节点流量及流向统计、设备利用率等。设备故障信息的记录和统计:设备发生故障的时间、部位、故障类型;故障排除的时间;设备的故障率,各类型故障率等。图书和承载单元运转的信息的记录和统计:数量、不能识读的数量、一段时间内进出系统的次数、目的地、运行状况等。设备自检的记录:检测的部位、时间、结果等信息。设备运行维护日志要保存半年。具体保存天数应可以设置。3.3.5系统管理功能系统管理应包括设备配置管理、实时控制系统配置管理、数据库管理等。应可以通过用户界面配置和修改PLC或软PLC中对用户开放的系统参数,以方便系统调整和维护。应可以配置和修改某些参数,以开放、禁止、切换特定的系统功能(比如开放或禁止远程开机功能等)。对系统的配置修改应上传信息系统。应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系统故障排除后软件与数据能够恢复。此外,还应能够建立和维护基础数据、用户数据等。以上系统参数应能保存、导入和导出,并应支持来自信息系统的导入、导出命令。3.3.6管理与跟踪功能系统应能自动识别电子标签信息,实现图书和承载单元的输送和分配等功能。系统应能根据当前图书的类型、数量和流向,制定系统整体的图书排序和调度策略,可靠的实现图书的自动化排序和分配,并可提示进行人工集中调度或干预。系统对接收的图书和承载单元,在信息不能识读时,能够自动输送到指定的区域。图书和承载单元进入系统后,系统应能够对承载单元的当前位置进行实时的跟踪,使得电子标签、当前位置及目的地信息正确关联,保证承载单元在正确的位置进行分流。对于传输线路上出现承载单元与跟踪信号不同步时,必须具备可靠的自动恢复措施,不得造成连续、大量的地址丢失。3.3.7用户管理能实施分级授权,只有经授权的操作维护人员才能进入相应功能。应保存半年的操作过程记录(对系统的操作,改变模式,配置参数等),具体保存天数应可以设置。操作过程应发送到信息系统。3.4实时控制层控制系统可采用可编程控制器等实时控制设备实现,实时控制应具有自动检测、数据采集、运行监控、告警、安全保护、系统诊断和维护等功能。输送机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执行顺序控制、监控并报告故障信息、控制并报告安全装置的运行,以及处理各种由操作员发起的操作,例如启动和停止等。所有输送设备应按区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由一组控制柜供电和控制,控制柜应设在相应控制区域附近。可以在本地或远程启动和停止每个子系统。3.4.1输送功能启、停控制:系统启动时应按沿输送方向的逆向顺序启动或同时启动;系统关闭时则应按反方向顺序关闭或同时关闭。互锁控制:系统正常排序和分配过程中,当出现故障或其它特殊情况引起其中某一设备停机时,系统应自动停止相关设备的运行,并将故障及时报告给控制与监管系统。应在系统启动前,给出系统即将启动的声光告警。节能:如果检测器在一定时间后未检测物品,则关闭系统,进入节能模式。如果前面的光电管检测到物品,则系统重启。3.4.2监控功能每个子系统可根据需要配备一个操作面板。该面板应能显示设备的故障及运行状态。通过该面板具有一定的监控功能,例如可以启动、停止相应设备和子系统,查看、设置一些参数等。应设置指示灯以表示PLC控制器或其他核心控制器件区域的当前状态(正常运行、维护、故障、急停等)。3.4.3安全保护功能系统控制柜应能指示系统的当前状态(正常运行、维护、故障、急停等)。发生故障时,应自动实施必要的保护,及时发出故障告警声、光信号,同时显示故障部位,保存故障信息。在解决故障(问题)并确认后,可以重启系统。由钥匙开关从现场或从设备控制管理层提供故障解决确认信号。告警过程中,不影响正常的数据统计和处理。在电源突然中断或设备发生故障停机时,控制与监管系统系统应能够自动保存机内数据信息,电源恢复或故障排除后,系统应能接续停机前状态继续运行。控制与监管系统应具有强的抗电磁干扰、抗光干扰和电源波动能力等。3.4.4系统诊断及维护设备应有维护模式,在维护模式下,可以对系统进行维护、检测。对于系统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可以单独切换至维护模式,不影响其它设备的运行。设备应具有对各种关键执行部件、主要输出控制点进行自检或检测的功能,并显示、记录检查结果。系统应配有各种常规功能的专用检测程序,并显示、记录检查结果,以供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对硬件故障进行检测定位。检测程序使用应简便、可靠;对于常见故障可诊断到部件;对于复杂故障,可诊断到功能模块。系统应能在维修状态下进行模拟测试,并能显示、记录测试结果。系统应具有远程诊断及维护功能。3.5现场执行层将全系统大部分元件的控制按功能划入若干不同的控制段中,集中统一管理,实现对各设备的最终控制。执行层控制段只承担单一的控制任务,各段设备的执行层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在设备需要增减时,各控制段只需对设备执行层作很小的修改即可完成,不影响全系统的结构及运行。3.5.1电机及相关要求所有电机均应为3相电机,电压和频率适用于现场电源,规格适用于连续运行,防护等级至少为IP54。同时,驱动器应受到保护,使驱动器内部的运转部件无法被触及。5.0KW及其以上的驱动器应具备软启动功能或具备一个带缓启动功能的变频控制器。电机加速应平稳并受到控制,以便使机械传动因电机启动力矩而承受的载荷达到最小。所有电机均应配有局部隔离开关,以便安全地切断电机主电力线路,确保执行检查或维护工作期间的安全。维修人员可以在该安全开关上安装挂锁,以防止第三方启动该驱动机。局部隔离开关可以使用三相旋转开关实现。每个电机隔离器中均应提供一个辅助触点,以便通知PLC控制器或其他核心控制器件和设备控制层,隔离器已经打开。每条输送机应配备一个电控箱。电控箱均应安装在靠近输送机驱动的位置。电控箱用于本地手动操作。3.5.2本地操作应在电控箱上设维护开关。当维护开关打开时,该系统部件切换至维护模式。对于每个子系统而言,操作员可以通过本地启动/停止来启动和停止该机器。可以通过一个钥匙开关切换至维护模式。如果一个子系统/输送机或某个元件切换至维护模式,则相应的子系统/输送机将维护模式报告给PLC和控制与监管系统。3.6控制与监管设备要求3.6.1配电电气设备供电采用三相五线制(TN-S),做到地线和零线分开。各分路电源应有开关状态指示及工作状态指示。每个配电控制柜的馈电部分应有相应保护,如配备一个可锁的超载制动总开关,一旦发生缺相和欠电压,该开关可自动脱扣。馈电位置应配有电流和电压测量仪。必须将总开关关闭时仍然带电的装置、电缆连接器等封闭在机柜中并设置警告标志。3.6.2电控柜根据工艺划分和工艺需要配置相应的电控柜,如配电柜、控制柜。配电柜应有欠压、过流、缺相、漏电、短路保护功能,配置防浪涌和雷击保护器。配电柜为设备提供380VAC、220VAC动力电源和24VDC的控制电源。控制电源(包括24VDC、PLC或其他核心控制器及操作终端等的电源)应有独立的切断开关,控制电源供电应不受系统急停影响。配电柜的门板设置电压表、电流表,监视电源电压及电流变化情况。配电柜应设有切断电源的开关。所有控制柜均应安装在各自的控制区域附近。电控柜的门板根据功能设置相应开关、按钮、指示灯等,如电源钥匙开关、急停按钮、故障确认按钮、电源指示灯、启动停止按钮。面板器件应有中文铭牌。系统应在现场便于操作的位置设置终端。该终端能显示故障和操作消息,还应能根据不同用户权限访问不同功能。以中文界面显示。电控柜要求完好接地。箱内接线绝缘符合要求。电控柜要求结构合理、便于操作,柜体需采用表面烤漆或喷塑处理,颜色由乙方提出,供甲方选择确定柜内器件摆放要符合国家标准,并留有一定的空间,便于系统升级和改造。备用空间应满足添加15%的附加设备和敷设现场安装的电力及控制线缆的需要。电控柜照明、通风、散热良好。应配备适当的照明和散热设备。各控制柜中设置维修电源插座(220VAC/10A)。控制柜要求接线整齐、美观、线缆连接可靠。各接点及端子排均应有标号表示,标号要清晰明确。动力回路、控制回路随电压等级不同其编号应有规律可循,并留有一定的余量。模块标签标识清晰、规范。各回路线径选型应符合国家标准(指的是容量、功率及带负载能力)。线缆标号要清新,完整,各种标注均为打印形式。机柜应标有系统和位置代码。3.6.3现场I/O箱、单元控制箱现场分布式I/O箱及单元控制箱,要求布局美观,接线方便,柜体需采用表面烤漆或喷塑处理,颜色协调。面板配置电源开关,并有电源状态指示灯。与主电控柜距离较远的电控箱应配置单独控制电源(24VDC)。端子排、线号与主电控柜要求一致,与设备相连的电缆标号要清晰唯一。线色、线径要求与主电控柜相统一,接头连接牢固可靠。模块地址的编号标识要清晰,完整。3.6.4变频器变频器安装可采用柜内安装或敞开式安装。变频器应采用配套的电抗器、滤波器;其安装空间符合规范和标准。变频器接地应良好、可靠。变频器的通讯电源由控制柜单独提供,以确保通讯质量。变频器应该至少能对电流极限、速度和加速度进行调节。变频器应监控内部故障并在检测到故障时中止驱动。变频器应通风良好。3.6.5可编程控制器如果设备具有可编程控制器,应满足以下要求:PLC应采用基于相应的操作系统软件进行编程。该软件应采用工业标准编程语言,且必须包括梯形逻辑图或指令表程序设计语言作为基本语言,还可带有功能块、结构化文本、顺序功能图和指令表等选项。PLC程序应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以便不会丢失,必须将其直接用于系统重启。例如,可以使用EEPROM执行该操作。3.6.6电气元器件所有设备的电气元器件选型均应考虑到环境条件,保证整机使用寿命期内稳定可靠的使用。控制元件和低压元件选型:应尽量选用主流、成熟产品,以保障稳定运行。按钮、指示灯、选择开关、光电开关、接近开关的供电电压等级尽量选用24VDC;电磁阀类的电压等级尽量选用24VDC,并选用主流、成熟产品;数字量模块:数字输入/输出模块要求采用24VDC,光电隔离型。模拟量模板: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要求具有诊断功能、光电隔离型。人机界面:采用主流、成熟产品。主开关、断路器、接触器、软启动器、保护开关、中间继电器:采用主流、成熟系列产品。直流24VDC稳压电源:使用模块化稳压电源系列产品。电源插座:插口形式必须符合中国相关技术标准。3.6.7控制网络设计要求本地PLC控制器或其他核心控制器件应采用工业级通讯网络。总线传输速率应满足通信质量及实时控制需求。需要交互的接口I/O信号由双方各提供无源触点。网络设计、器件的选择须充分考虑电磁兼容性,避免出现干扰。3.6.8计算机设备要求服务器、PC、网络设备等由甲方负责提供,该类设备应为通用、易采购的设备。乙方提出服务器、PC等设备的详细配置清单。3.6.9软件要求所有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均选用正版授权软件,用户界面应采用简体中文界面。安装的所有软件均应获得合法许可证。这包括为开发、安装、测试、调试或诊断而临时安装的软件。应用软件用户界面应均为简体中文的界面。程序注解应清晰明了。应用系统(含应用软件平台)应与硬件平台相对分离,即乙方开发的应用系统(含应用软件平台)可以运行在主流的主机硬件平台上。系统软件应包括完成系统功能、测试和维护所必需的所有软件,如操作系统、监控组态软件、中间件、系统配套的应用软件、工具软件、数据库软件等。3.6.10电气控制系统电气系统的电缆桥架、电线、电缆的选型及布置应有符合国标或行业标准的设计。设备布线应内置不得外露,与电气设备或器件的连接要有接头过渡。敷设的桥架、线管和接头要标准美观,不得影响设备的整体视觉效果。每个现场部件(包括电缆引入点)和控制柜/箱必须具有最低防护性能。应选用标准化传感器。传感器应根据其位置和工况设置必要的保护装置,以免因受到意外冲击或撞击而损坏。传感器上的LED能显示开关状态。操作元件必须正常运行且坚固耐用。所有按钮、开关和指示灯均应标有中文铭牌。发光元件应具备长效LED。控制柜柜门应采用钥匙开关,电机启动箱以及其它的小箱子柜门可以采用可旋转开关;所有控制柜、箱等如须钥匙开启应配备用相同的柜门钥匙。在控制柜、控制箱、输送机等装置处应有设备名称标识的铭牌。所有装置(按钮、指示灯、光电管、开关、电机)均配有识别标签。将这些标签贴在装置旁边,以便使其清晰可见。3.7电气部分实施要求3.7.1布线要求系统的控制网络所需的电源和信息点需要甲方自行布线,信息点的布线起止范围从中心计算机房至设备处信息点位置。电缆的敷设应符合国家标准,现场主要采用桥架方式,并应有一定的负荷余量和空间余量。所有电缆槽至少应有20%的容差,作为备用容量。电缆桥架不得限制通道宽度、净空高度和顶部余隙。电缆和导线的敷设不得妨碍维护及修理工作。应根据机械图精确调整电缆槽位置和安装配置。必须提供平直段、耦合、偏移、弯头、伸缩接头、适配器、固定带、端盖、吊架及其他部件,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布线系统。电缆应该敷设在电缆槽中。禁止在地板上铺设电缆。在低于2米的工作高度处,电缆槽必须配有盖子并且足够坚固。电缆槽应连接至等电位连接导体。动力电缆和通讯、控制电缆分开敷设;强、弱电分开走不同的线缆桥架,如果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或数据电缆途经同一电缆槽,则槽中必须配备隔离板,使通讯信号受到的干扰降到最低;或者按照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执行。必须注意,电缆通过电缆槽的锐利边缘时不得受损。设备上的动力电缆如不能使用桥架形式,要求穿管。应当定位或保护所有导管,以防止因该区域内的人员或设备移动而使其受到损坏。导管的敷设不应该妨碍或限制维护操作。禁止在地板上铺设导管。导管末端处和出线位置应有密封以保护安装在导管中的电缆。对于单根电缆使用线管。线管材质根据需要采用镀锌或柔性PVC管。电缆采用多芯铜电缆,绝缘强度及容量要达到国家标准或更高标准。电缆的标注要清晰,首端与末端应有标注。所有安装的电缆均应耐热、耐油、抗碱、耐酸并且耐水。对于380VAC导线规格,应使最远点处的压降小于等于5%。电力电缆应能保证正常使用及安全,最小横截面建议为2.5mm2。对于24V控制电压:电缆横截面的设计应使最远处的电压不会低于21V。所有电缆(包括传感器电缆)两端均应有标识。所有电缆均应列在电缆清单中,并标注名称、电缆类型以及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禁止使用手写标签。3.7.2调试调试过程应遵循分步、分块的总体原则。调试应包括现场所有系统元件、部件、模块的最终配置和优化,以达到理想的运行状态。3.7.3维护系统应有远程维护方式,乙方应在投标中提出具体的维护方案。维护工具、软件等由乙方提供。4安装要求4.1安装条件通电通网络。4.2安装过程责任设备安装应严格执行有关施工质量检查的规定。乙方应对每道工序按照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检验和记录。设备安装前,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提交施工组织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乙方应接受甲方的现场管理和督导,密切配合系统集成商对设备安装工序进行检查和验收4.3安装质量要求设备安装必须符合相关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技术要求及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甲方人员应在所有合理的时间内:有充分机会进入现场;有权在生产、加工、和施工期间(在现场和其他地方)对材料和工艺进行检查、检验、测量、试验,对生产设备的制造和材料的加工生产进度进行检查。乙方应为甲方人员进行上述活动提供一切机会,包括进入条件、设施和许可。此类活动不应解除乙方的任何义务和责任。为有效进行相关的测试和调试,乙方应提供所需的所有仪器、帮助、文件、其他资料、设备、工具、劳力、材料,以及具有适当资质和经验的工作人员。必要且条件允许时,甲方可以应乙方要求派人配合乙方进行工作,但不意味着任何乙方责任的转移。对任何生产设备、材料和工程其他部分进行规定的试验及其时间和地点应由乙方与甲方现场负责人商定。现场调试期间的模拟测试单元由甲方提供,乙方提出所需数量及使用计划。4.4安装工具要求安装工具由乙方负责提供。安装施工前,乙方应对运到安装现场的工具、器材的规格和数量进行清点和检查。5质量保证体系乙方应在履行合同的全过程对所有供货和服务的质量负责,即要保证所有这些供货和服务的质量符合技术要求的有关技术、交付和验收所规定的要求。6测试和验收设备的测试和验收包括出厂检测、交货检验、设备加电调试及测试、系统联调及测试、系统上线及初验测试、试运转测试和最终验收。6.1出厂检测设备出厂前应对其主要软、硬件及附属设备在内的整套设备的系统功能和技术性能指标进行检测。根据最终确认的出厂检测大纲(内容包括检测项目、方法、指标及相关规定等)进行出厂检验。乙方应邀请甲方参加出厂检测,检测结果提供给甲方。6.2交货检验交货前乙方应向甲方和系统集成商提交一份有关交付设备、安装材料、工具、软件包和技术文件的日程安排,经甲方和系统集成商同意后按日程安排交货。设备包装箱内应有装箱单、质量合格证书等相关技术资料。乙方应在交货的同时,向甲方和系统集成商提供所有安装、测试、操作和维护的技术资料和有关规程。设备在运抵安装现场后,应由相关各方代表开箱验视,在清点无误、检验合格后,方可实施安装。6.3设备加电调试及测试设备加电调试由乙方提前3天提出申请,由甲方批准后实施。系统设备安装完毕后,首先应进行设备测试。设备测试由乙方负责,乙方应提前3天将它可以进行每项测试的日期通知甲方现场负责人,测试在甲方指示的某日或某几日进行。必要时,甲方配合乙方参加测试。设备测试的目的是检查设备的各项功能、检验安装后系统是否符合工艺设计和相关安装技术文件。设备测试结束后,乙方应将测试报告(包括各项测试的记录、测试中遇到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等)交给甲方。将所有问题整改完毕,乙方自检合格后提交系统联调申请报告。6.4系统联调及测试乙方的系统联调申请报告得到批准后,可以进行系统联调。乙方在联调过程中应配合甲方的工作。系统测试前,乙方按照最终确认的测试大纲进行相关准备,并配合甲方完成测试工作,配合甲方提交测试有关文件。系统联调和测试由甲方负责,乙方配合甲方工作。系统测试的目的是检查系统总体功能、系统能力,各设备和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等各项功能、检验安装后系统是否符合工艺设计和相关安装技术文件。系统测试结束后,乙方应将测试报告(包括各项测试的记录、测试中遇到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等)交给甲方和相关各方。6.5系统上线和初验测试系统联调完毕系统测试合格后,进入系统上线运行期,为期1个月。乙方提供上线运行支持,协助甲方对操作人员、维护人员进行上线指导。乙方同时对期间发现的设备缺陷进行整改。系统上线运行1个月并整改完毕后,乙方提出初验申请,经甲方同意后开始进行初验测试。初验测试由甲方组织并逐项验收,乙方配合甲方进行测试。若初验测试结果主要指标达不到测试大纲规定的要求,乙方必须对设备进行修理、更换或改进。条件具备后应再次进行初验测试,并应按供货合同的有关条款处理。6.6试运转测试初验合格后,应进行试运转,并解决初验遗留问题。试运转期应为1个月。在试运转期内达不到设备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和功能时,应在问题解决后顺延试运转期,直至正常运转时间满1个月。在试运转期内应做好试运转记录。甲方在试运转结束后将编制试运转报告,乙方应配合其工作。6.7最终验收试运转结束后,由乙方向甲方提出终验申请,经甲方同意后开始进行最终验收测试。终验测试大纲在初验测试大纲基础上拟定。终验测试由乙方、甲方共同完成,设备技术指标应符合终验测试大纲要求。最终验收通过后,甲方应在验收证书上签字。如果未通过,则应在30天内解决遗留问题。6.8测试条件初验测试、试运转测试、最终验收测试使用甲方提供的图书和承载单元测试。7技术文件7.1基本要求中标后乙方应向甲方提供设备全套技术文件、光盘文件及全套技术文件清单。在现场测试和试运转过程中,系统软、硬件如作改动,技术文件也必须相应进行修改,在最终验收时,乙方必须向甲方提交最终技术文件。最终技术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1)修改的内容及提供的新功能。(2)修改理由。(3)系统可能受到的影响。(4)软件修改程序的新版本。技术文件应以中文形式提交,或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提交。所有技术文件必须进行完善的版本控制,标出发布日期、版本号并经乙方项目负责人签署。7.2技术文件组成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系统设备文件、安装测试使用维护等文件。7.2.1设计文件设计文件应包括:(1)系统设备平面布置图。(2)系统设备各功能模块的平面布置详图。(3)系统设备各功能模块的立面图及主要截面图。(4)系统设计的详细说明。7.2.2系统设备系统设备文件应包括:(1)系统设备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指标。(2)系统设备拖动控制原理图。(3)系统电气文档应包括:控制原理图、I/O点分布图、实时控制软件模块设计图及程序框图。(4)电气布局文档应包括:电气线路布线图及接线表,系统布局图、部件模块布局图等。系统布局图应包括所有主要电气部件(例如控制柜、配电柜、计算机、急停元件、主要电缆槽等)。为确保清晰度,系统布局图中不应标示出电机启动器、传感器、按钮和指示灯等,这些元件的布局应在部件模块布局图中标示说明。所有布局图中应标示各设备的位置及其标识编号等。(5)电控柜/箱的电气文档应包括:电路图、接线图、机柜布局图、面板图(控制盘面板及面板图用中文标注)、材料明细表及操作说明。(6)现场部件的电气文档应包括:接线图、带原始标识符和目的地标识符的电缆表、材料明细表、备件清单。(7)实时控制层与设备控制管理层的通信方式及通信协议。(8)控制设备的控制流程图。(9)系统气动控制原理图及气路布线图(图中应注明气动元件名称、型号、技术参数等)。(10)数据接口使用手册。(11)提供系统应用软件两套。电气图纸对于电气图纸,应符合以下要求:(1)有图纸目录,包括序号,页数,创建日期,检验人,主题介绍,修改记录,及备注。(2)图纸还应具有图例介绍,应有本图纸使用到的所有图例及符号的名称介绍。(3)图纸应包含功能介绍,以及使用该图纸应注意的事项。(4)电气控制系统中所有部件在文档、装置铭牌标签、材料清单、软件交互界面等处的标识符号表达均应保持一致。(5)每个电气柜/箱均具备相应图纸,并说明电气柜门的布局以及内部布局、相关尺寸。进出该设备的所有导线和接线端子应标有相应的标号。(6)应提供所有元器件的分布图、接线图。图纸应具有电气元件清单,包括所有器件的系统标识号、名称、装置说明、制造商、型号、数量等。(7)有输入/输出点的索引表,并列出全部的输入输出点的功能,设计时留有一定的地址余量。(8)现场设备电气元件分布图、接线图。设备现场与图纸完全相符。(9)电控柜至现场设备的电缆表,包括电缆的型号,起止端,线缆标识。(10)所使用的变频器、伺服控制器等应提供相应的详细参数设置清单。(11)应提供电控柜控制范围内的网络拓扑图,包括控制网络、以太网等。(12)应包括为了使甲方可以正确安全地使用、维护、拆除、配置乙方所提供的设备所需要的其它相关图纸或说明。软件文档对于软件文档,应至少包括:(1)控制流程图。(2)软件需求说明书。(3)应用软件设计说明书:包括概要设计说明、详细设计说明、数据库设计说明等(4)详细设计文档:本文档应包括呈现构成软件系统的元素、数据和模块,并包括最终的、详细的设计描述,涵盖软件结构和所有模块、文件、内部接口和协议、API、数据库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和要求分配。(5)外部接口控制文档:本文档应详细描述信息系统的所有外部接口,包括接口架构、数据类型和格式、通信协议、数据完整性和安全过程与技术、系统安全性过程与技术、吞吐量规格、关于数据收发时机的规范和互连规格。(6)应用软件使用说明书。(7)软件列表及文档。(8)乙方应在终验前交付针对该项目所购买的所有工具软件、系统软件等,并提供其光盘、授权信息等。(9)产品手册:按原始格式交付产品信息,包括说明、手册、装配说明等类似内容,例如开关装置、检测器等的原始说明书。7.2.3系统设备安装测试文件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