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Ⅰ卷专用)03含解析_第1页
语文-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Ⅰ卷专用)03含解析_第2页
语文-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Ⅰ卷专用)03含解析_第3页
语文-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Ⅰ卷专用)03含解析_第4页
语文-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Ⅰ卷专用)03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Ⅰ卷专用)03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读《中国不高兴》,令我想起了一件事,几年前,一位在南京大学当教授的朋友对我说,中国公共理性话语危机已经严重到了非采取行动不可的程度,他想编一本给大学生用的写作课本,帮助训练他们基本的逻辑说理能力,力求避免过度简单化,浮泛空论,巡回论证,无凭据推理,谩骂、粗口、唱衰等说理方式。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语言教育,不只是训练读写的技能,更是通过学习使用文字语言,养成公共说理的理性思考习惯。只有说理的社会才是正派、宽容的社会,需要尊重与自己意见不同的说理对方。对对手要宽容、厚道,陈述对方的论辩时应该尽量做到全面、准确、心平气和,不要一开口,就是“我不高兴”“我生气”。这些都是《中国不高兴》作者们需要补的功课。许多读者受蛊惑而浑然不觉,他们虽受过教育,但缺乏基本的理性辨析能力,这是不是意味着学校教育中有了严重的疏忽和失败?公共说理不是吵架,不是如《中国不高兴》作者们所说的那样,要“刺激”什么人或者要出什么气。吵架越成功,说理越失败。吵架是一种恶性激化人际意见对立的话语行为,而说理的目的恰恰是要尽量消除人际意见对立,化解分歧。公共说理是要通过交流、说服来达成共识。公共说理是公共文明的成就,也是形成良好社会关系、民主政治秩序的根本条件。中国的公共说理机制还不健全,提高公共话语理性的自觉性应该成为各阶段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项目。(摘编自徐贲《“不高兴”先生要学会说理》)材料二:三联生活周刊:随着近年网络暴力事件影响越来越大,人们不禁开始怀念起20年前的中国互联网环境。曾经人们期待互联网能够成为一个新的公共空间,结果是攻击性的争论取代公共说理,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徐贲:也不能说互联网完全没有新公共空间的作用,人们今天好歹还能得到一些真实消息,许多消息不都是来自互联网吗?但互联网确实不尽如人意,有许多恶劣的现象,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些恶劣的东西。如何看待恶在人世间的存在。这并不是今天的互联网才有的问题,在希伯来神学里,这被称为“约伯问题”:约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上天创造了这么一个美好的世界,而偏偏在这个世界里留下了这么多的恶。同样,我们可以问,起于人类美好理念的互联网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肮脏和丑恶?要想清零这些肮脏和丑恶是不可能的,不愿意与它们共存,除非毁灭互联网。千百年来,对“约伯问题”有不同的解释,其中有一种最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那就是,邪恶的存在为人类提供了在善和恶之间进行选择的可能,没有这样的选择,人的灵魂便得不到塑造。当然,灵魂塑造的前提是人有自由意志。如今,互联网上良莠不齐,真假混杂,那不正好是我们学习善恶判断和是非分辨的一个机会吗?三联生活周刊:你曾说网络暴言者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说话声音大的人都是恶声恶气的,好好说话的人不再说话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暴言者?徐贲:这看上去是网络时代的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2000多年前的所罗门智慧箴言里就已经谈到这个问题了,并有这样的教诲:“鞭子是为打马,辔头是为勒驴;刑杖是为打愚昧人的背。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恐怕你与他一样。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这里有两个意思:第一,对愚妄话不要与它一般见识,能躲就躲;第二,实在要回答,就不真不假地用高级黑的办法应对或敷衍一下,也许他能因此意识到自己的愚蠢。箴言经常运用“反义平行”的表达方式,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社交媒体上的冲突现在很普遍,但其实并不新鲜。在刚开始有网络论坛的时候,参与者之间的激烈交锋被称为“火焰战争”。无论哪一方是“愚妄”的一方,双方对骂,绝无胜者。所以,中国人的智慧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君子爱惜羽毛,远离小人,以免惹上腥膻。双方争辩,评判对错的是旁观者,但旁观者未必能“清”,所以,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据说对此有一句智慧名言:“永远不要和一个傻瓜争论,旁观者可能无法分辨。”这句话衍生出一些类似的说法,如“不要和一个傻瓜争论,否则听者会说你们是一对”“永远不要和一个傻瓜争论;但如果你必须这样做,最安全的方法是与自己进行辩论”“永远不要在公共场合与傻瓜争论,以免公众辨不清谁是傻瓜”。(摘编自张星云《徐贲:互联网上的人群为何越来越极端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公共理性话语危机已经严重了,因此提高中国公共话语理性的自觉性应该成为各阶段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项目。B.《中国不高兴》作者们一开口,就是“我不高兴”“我生气”的语气,蛊惑了许多读者,作者认为这种说理方式缺乏理性思考。C.互联网是有新公共空间的作用的,如何看待互联网攻击性的争论取代公共说理这种现象实际是怎么看待恶在人世间的存在。D.社交媒体上双方争辩的现象现在很普遍,但评判对错的旁观者未必能“清”,因此,君子应爱惜羽毛,远离小人,以免惹上腥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指出《中国不高兴》作者们说理如吵架的问题,强调公共说理是要通过交流、说服来达成共识的重要性。B.材料二是访谈录,针对互联网上恶声恶气地说话这一现象,徐贲提出了可以运用箴言经常运用的“反义平行”的表达方式这一办法。C.徐贲认为,网络暴言者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导致好好说话的人不再说话了,而2000多年前的所罗门智慧箴言里就已经谈到这个问题了。D.在徐贲看来,互联网的确存在很多恶劣现象,但要想清零互联网的肮脏和丑恶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要学习判断善恶,分辨是非。3.材料一中说“公共说理不是吵架”,下列社交媒体上不合理的说理最接近吵架的一项是(3分)A.对于美国贸易赤字,有人说,美国人消费得太多,生产得太少,形成了缺口。这个缺口怎么补?一是抢,二是骗。B.说到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的政治表演,有人说,他是有着明显生物性的,他的翻云覆雨,看起来有滑稽性的特点。C.对于开放,有人说,中国人以最大的热情拥抱西方,意图以最亲善的姿态告诉西方:“我们在向你们靠拢。”D.说到读书人行为的时候,有人说,你看他们(读书人)或一头扎入当权者怀里,或歪坐在资本家腿上。4.下列对材料二两次提到“约伯问题”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次提到“约伯问题”,主要目的是表明上天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却在这个世界里留下了许多的恶。B.第二次提到“约伯问题”,是为了说明互联网上良莠不齐,正好给我们学习善恶判断和是非分辨提供了一个机会。C.两次提到“约伯问题”都是为了回答“互联网有许多恶劣的现象,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些恶劣的东西”。D.从第一次提出“约伯问题”到第二次解释“约伯问题”,徐贲层层递进地引出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思路清晰。5.人们在谈网络暴力成因时说到了人群的极化问题,观点的极化、沟通的弱化,对待分歧时情绪表达取代公共讨论。对于上述问题应如何解决呢?请你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从说理思路、说理目的、面对争辩时三个方面给出合理的建议。(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能共存的节日刘慈欣1961年4月12日,拜克努尔航天基地。谢尔盖·科罗廖夫站在被烧黑的发射架旁,火箭升空已经快一个小时了,导流槽中仍有热浪涌出,给这里的早春带来盛夏的感觉。他抬头看看蓝天,尾迹已经消散,在那看不到的太空中,人类第一名宇航员已经绕地球飞行了大半圈。“总设计师同志,请接受一个普通人的祝贺!”科罗廖夫回过头来,看到一个身穿工作服的中年男人对他伸出手来,那人从裤口袋中掏出一个瓶子,又从另一个口袋摸出一个小金属酒杯。那人拿着瓶子与总设计师碰了一下杯,然后猛灌一口。“在这个伟大的时刻,您能允许我讲个笑话来庆祝吗?”科罗廖夫也喝干了杯子里的酒,伏特加像火箭燃料似的把热乎乎的感觉传遍全身。“您再来点儿。”那人给科罗廖夫的酒杯填满,“我是一个外星人,您就叫我……G吧,我来地球考察,我的兴趣是地球的重要节日。”“哦,那你的收获一定不小,只要你调查的范围足够广,地球的每一天可能都是节日。”“事实上,真正的重要节日我一个都没有发现。”“圣诞节不重要吗?”“当然不,尤其对布尔什维克而言。”“那你认为的重大节日是什么呢?”“比如说分裂节。地球上生命细胞的第一次分裂,当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几十亿年前吧。”正要上车的科罗廖夫停下来,扶着车门回头看着G。“再比如登陆节,就是生命从海洋爬上陆地的那一天;下树节,长臂猿从树上下来的第一天;还有直立节、工具节、取火节等等。”“但这些节日,我们是无法知道具体日期的。”“那可以随便定一个,其实圣诞节就是在公元三百多年时由教会随便定的,圣经上根本没有记载耶稣是什么时候生的。”科罗廖夫要上车,G拉住了他,“总设计师同志,我想说,今天就是人类一个重大的节日,我把它命名为诞生节。”“人类早就诞生了。”“哦不,地球是一个蓝色的子宫,婴儿只有出了子宫才能称为诞生……哦,总设计师同志,很抱歉我的笑话不可笑。”科罗廖夫再次同G握了一下手:“很有意思的,谢谢你,同志,我以后会每年都庆祝这一节日的。”“哦不不,”G摇摇头,“今天是否能真正成为诞生节,还要等等看才知道呢。”总设计师的车走后,G大脑中的通讯单元把一条信息发往月球上的中转通讯站,由此发回母星:蓝星纪年1961年4月12日有可能成为诞生节,目前评估可能性为52.69%,持续监测中……2050年10月5日,北京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人机工程研究中心。大屏幕上显示:……我是人类,我向系统输入思维数据,3.14159.最后一行显示后,实验室里爆发出欢呼声。人类第一次实现了人脑与电脑的直接连接。兴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人们开始散去,脑机接口项目首席科学家丁一也从兴奋中平静下来。“各位老师,请接受一个普通人的祝贺。”人们回头,看到一个夹着一根扫帚的中年男人在对他们微笑,这是实验室的勤杂工,之前他们间没有说过什么话。这人放下扫帚,从工作服口袋里拿出一瓶酒,又从另一个口袋里拿出一摞显然是从门口饮水机上拿来的纸杯,分给大家后挨着倒酒。人们开始喝纸杯里的酒,北京二锅头像把热乎乎的感觉传遍全身,像更新系统的数据传遍网络。“在这个伟大的时刻,能允许我讲个笑话来庆祝吗?”勤杂工说。“笑话?呵呵,你讲。”“我是一个外星人,您就叫我G吧,我来地球考察,我的兴趣是地球的重要节日。”“哦,那你的收获一定不小,只要你调查的范围足够广,地球的每一天可能都是节日。”“我之前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那些都不是重要节日。我是想说,今天才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的节日。”科学家们互相看看,会意地点头,丁一对G说:“有可能,你把这个节日叫什么呢?”“我还没想好。”G仰脖把瓶里剩下的一点酒喝了,“唉,上次喝酒是和可敬的总设计师同志。”“总设计师?还是……同志?是谁?”“科罗廖夫,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丁一点点头:“人类第一艘宇宙飞船的总设计师,不过,他活着的时候还没有你吧?”“丁总,人家是外星人。”有人打趣道。“呵呵我忘了,不过,G先生,”丁一抿了一口酒,“这些伟大的前辈确实值得敬仰,但我们今天的突破有可能使他们所有的努力全无意义。”“哦?”G露出很天真的疑问状。“这个突破之后,脑机连接技术将走上康庄大道。很快,互联网上联接的将不是电脑而是大脑,接下来人的记忆、意识和全部人格都将上载到计算机和网络中,人类有可能生活在虚拟世界中,在那里人什么都可以做,想什么就有什么,像上帝一样。在那里一个人可以拥有整个星球。外星人先生,你能想象一下人类未来的IT天堂吗?”“未来的虚拟世界确实是天堂,其美妙是任何想象都难以企及的。我只想象一下那时的现实世界。开始,现实中的人会越来越少,虚拟天堂那么好,谁还愿意呆在逼仄的现实中,都争相上载自己。地球渐渐变成人烟稀少的地方;最后,现实中一个人都没有了,世界回到人类出现前的样子,森林和植被覆盖着一切,大群的野生动物在自由地漫游和飞翔……只是在某个大陆的某个角落,有一个深深的地下室,其中运行着一台大电脑,电脑中生活着几百亿虚拟人类。”“哇,好诗意!小李,再弄瓶酒去,哦不用,外星人先生,去和我们一起吃庆功宴去!”丁一搂着G的肩膀说。G摇摇头,把手中的空酒瓶放进垃圾篓,弯腰拾起扫帚,开始打扫经过几天通宵工作凌乱的实验室,他在做的时候用梦呓般的声音轻声说:“与总设计师同志分别后,我在太空中漫游,又探访过无数的世界,那些行星,蓝的、红的、黄的……各种颜色的子宫,智慧文明在其中孕育,在现实中成长,飞向太空,却在虚拟世界中熄灭,像荷塘中的萤火虫,一闪一闪,最终消失在暗夜里。你们看看星空,一片寂静,知道为什么了吧……哦各位,很抱歉我的笑话不可笑。”在实验楼的大门,G大脑中的通讯单元把一条信息发往月球上的中转通讯站,由此发回母星:蓝星纪年1961年4月12日疑似诞生节取消,2050年10月5日确定成为重大节日,暂命名:流产节。(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事中外星人觉得地球上不存在重要的节日,他认为只有代表生命演化和科技进步的历史性时刻才是值得纪念的“节日”。B.故事中外星人将两个节日的命名信息发往月球时,用了“可能”与“暂”,表达了对人类未来既担忧又抱有希望的复杂心理。C.科学家丁一听完外星人所描绘的未来现实世界后,赞美说“好诗意”,说明他与外星人之间存在截然不同的文明发展观。D.故事中“诞生节”与“流产节”分别代表对探索宇宙与追求虚拟世界的纪念,“不能共存”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冲突。7.下列对小说中“外星人G”形象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G是故事的关键人物,他以“观察者”的角色出现,发起两次重要对话,表达对人类历史性时刻的关注与思考。B.G是一个形象模糊的外星人,作者意在通过他的超越人类认知的全新视角,来审视现实并推测人类未来的发展。C.G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角色,作者借G表达了人类对未知充满恐惧和逃避心理,他串起了两个故事,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D.G的叙述冷静而理性,让我们意识到人类并非宇宙唯一智慧生命,我们的行为和选择可能受到其他文明的关注和评价。8.小说采用重复叙事的方式有哪些妙处?(5分)

9.编者要在教材里增设科幻小说单元,本文入选其中,课后“学习提示”中,用了两个关键词概括科幻小说的特征:性、性。请在横线上补全关键词,并说明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材料一: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及纣之身,天下大乱,周公相武王,三年讨其君,天下大悦。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舂秋》乎!”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怠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材料二文王之时,纣为天子,赋敛无度,杀戮无止,作为炮烙之刑,刳谏者,剔孕妇,天下同心而苦之。文王欲以卑弱制强暴,以为天下去残除贼而成王道,故太公之谋生焉。武王继文王之业,躬擐甲胄,伐无道而讨不义,誓师牧野,以践天子之位。周公继文王之业,持天子之政,以股肱周室,辅翼成王,宁静王室,镇抚诸侯。成王既壮,能从政事,周公受封于鲁,以此移风易俗。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身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禹之时,天下大水,禹身执蔂垂,以为民先。剔河而道九岐,凿江而通九路,辟五湖而定东海。当此之时,烧不暇撌,濡不给扢,死陵者葬陵,死泽者葬泽,故节财、薄葬、闲服生焉。(节选自《淮南子·要略》)〖注〗闲服:简服,指守丧三月。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杨墨之道A不怠B孔子之道C不著D是邪说E诬民F充塞G仁义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指辅佐,与《答司马谏议书》“游处相好”中的“相”词义不同。B.躬,亲身、亲自之意,与材料二“禹身执蔡函”中的“身"用法相同。C.宁静,安定的意思,与“非宁静无以致远”中的“宁静”意思不同。D.道,疏通的意思,与《离骚》“来吾道夫先路”中的“道”意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公随武王讨伐纣王,又继承文王的事业,辅佐成王,成就了周朝功业。B.孟子认为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即便圣人再次出现,也会认同他说的话。C.周文王想推翻纣王的暴政,实现王道统治,而太公擅长谋略,适逢其时。D.孔子教授七十弟子周朝制度,让他们有衣穿,有书读,形成了儒家学派。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1)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2)伐无道而讨不义,誓师牧野,以践天子之位。14.如果《淮南子》的作者读到材料一,他是否会赞同孟子对墨子学说的否定?请结合材料二说明理由。(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①宋·姜夔一顾倾吴。苎萝人②不见,烟杳重湖。当时事如对弈,此亦天乎。大夫③仙去,笑人间、千古须臾。有倦客、扁舟夜泛,犹疑水鸟相呼。秦山对楼自绿,怕越王故垒,时下樵苏。只今倚阑一笑,然则非欤。小丛解唱④,倩松风、为我吹竽。更坐待、千岩月落,城头眇眇啼乌。【注】①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六月,辛弃疾被重新起用,任命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到任后,曾与姜夔等人同登蓬莱阁,辛弃疾作《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姜夔作此词和之。②苎萝人:指西施。西施是越国苎萝村(今浙江诸暨)人。③大夫:指越国大夫文种,文种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范蠡劝其辞职引退,文种不听,终被勾践所杀。④小丛解唱:侍女盛小丛善歌,此借指辛弃疾的侍儿。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施一顾倾吴的故事流传至今,但是美人再难寻觅,只见重湖水面上烟雾迷茫。B.感叹往事如一场下棋游戏,为下文埋下伏笔,吴越之争的结果并非所谓的天意。C.在夜间泛舟,功成身退的“倦客”范蠡却产生“水鸟相呼”的错觉,令人寻味。D.这首词于幽峭中融入议论,并揉入散文句法,其中“小丛解唱”数句饶有情趣。16.这首词中的两处“笑”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从《过秦论》中的“,”可以看出陈涉与六国的兵器差别巨大,说明装备好坏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2)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两句概括历代君王创业容易而守业难的普遍规律。(3)古代文人常常描写水天相接之景象,寄寓或喜或悲的情思,如“,”等句子就描写了这样的胜景。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们在网上聊天的时候已经不好好说话了:本来只作为标点符号而依附于文字的句号和问号,被我们拎出来单独成句;本来只作为连接号出现的波浪号“~”被我们用来放在句尾;好好的一个“行”字,非要把它拉长了写成“彳亍”不可。①早在1962年,法国语言学家安德烈·马工内就提出了言语交际中存在一种“经济原则”:②在交际中,人们总希望以最少的投入,去获取最佳的交际。尤其当我们步入信息时代,整个社会都在高速运转。在这种情况下,时间就是一切,于是我们的交流就变得十分注重效率。③只要不妨碍沟通,我们在键盘上的操作就可以尽可能地简化,④这就是因此连标点符号都被我们赋予了特定内涵的原因。,在实际的聊天中,我们似乎会有意地去违背这种“尽可能少打字”的原则。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在1983年就注意到了这种情况。为此,他提出了另一条语用学中的重要原则——“礼貌原则”。礼貌原则要求说话人在交际中尽量为他人考虑、多夸奖他人,为了对方的面子可以不惜贬低自己。⑤人们在交际中遵循礼貌原则,其原因也同遵循经济原则一样,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同的是,经济原则是通过提高交际效率而直接给说话人带来节省时间精力的好处,而礼貌原则是通过“给对方留面子——对方对自己产生好感”这样一个间接的过程给自己带来好处。于是,在日常交际中,经济原则常常让位于礼貌原则。在礼貌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在和刚刚加到微信的朋友打招呼时,在“你好”后面多加一个波浪号,让整个句子变得更加活泼友好~不过,利奇这项四十多年前的研究显然没有考虑到今天的网友之间聊天的情况。我们打出满屏的“哈哈哈”,显然不是为了礼貌。在2020年5月底,阿根廷语言学家发表了一篇名为“Hahahahaha,Duuuuude,Yeeessss!”的论文。文章提出,这种把一个词(音节)重复很多遍的行为,是一种强调。这种行为在正式的书面语言和词典中非常少见,但在社交媒体中却被普遍应用。虽然这篇文章分析的是英语单词,但这种“重复即强调”的表达方式同样适用于中文。当只发一个“哈哈哈”不足以表达我们热烈的情感时,我们就会倾向于多发几个;随着问号的增多,我们表达的疑惑也在加深;为了强调自己的不满,我们可以放弃敲一个×就能打出来的“行”,多敲五下打出chichu“彳亍”。这种把一个词拉长、重复这么多遍的行为,仍然没有违背言语交际最基本的“经济原则”——毕竟,在键盘上敲出满屏的“哈哈哈”,也比打出“哇真的好好玩我真的有在笑并且快笑背过气了”省事多了。18.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要坐那么长一段路的车,多遇上几个红灯,她就非迟到不可。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去看看不可。C.翻开那时候的小说来看看,已经有很多词语非加注不可了。D.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19.下列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合适的一组是(3分)A.不过

实质上

进而

以致 B.不过

原则上

进而

甚至C.然而

实质上

转而

甚至 D.不过

原则上

转而

以致20.序号①至⑤的句子中有两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21.费孝通在《乡土中国》第二章《文字下乡》中提到,“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网上聊天作为一种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语言状态,也常常不遵循文法。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4分)22.阅读下列《雷雨》选段:鲁侍萍

(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周

你是谁?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李华根据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提出应该把“你是谁”修改为“请问你是哪位”,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从人物性格、戏剧语言、情节冲突等角度中任选其二,说明你的理由。(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提出一个新名词,有时能帮助破解难题;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难题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对此谈谈你的看法。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Ⅰ卷专用)03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读《中国不高兴》,令我想起了一件事,几年前,一位在南京大学当教授的朋友对我说,中国公共理性话语危机已经严重到了非采取行动不可的程度,他想编一本给大学生用的写作课本,帮助训练他们基本的逻辑说理能力,力求避免过度简单化,浮泛空论,巡回论证,无凭据推理,谩骂、粗口、唱衰等说理方式。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语言教育,不只是训练读写的技能,更是通过学习使用文字语言,养成公共说理的理性思考习惯。只有说理的社会才是正派、宽容的社会,需要尊重与自己意见不同的说理对方。对对手要宽容、厚道,陈述对方的论辩时应该尽量做到全面、准确、心平气和,不要一开口,就是“我不高兴”“我生气”。这些都是《中国不高兴》作者们需要补的功课。许多读者受蛊惑而浑然不觉,他们虽受过教育,但缺乏基本的理性辨析能力,这是不是意味着学校教育中有了严重的疏忽和失败?公共说理不是吵架,不是如《中国不高兴》作者们所说的那样,要“刺激”什么人或者要出什么气。吵架越成功,说理越失败。吵架是一种恶性激化人际意见对立的话语行为,而说理的目的恰恰是要尽量消除人际意见对立,化解分歧。公共说理是要通过交流、说服来达成共识。公共说理是公共文明的成就,也是形成良好社会关系、民主政治秩序的根本条件。中国的公共说理机制还不健全,提高公共话语理性的自觉性应该成为各阶段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项目。(摘编自徐贲《“不高兴”先生要学会说理》)材料二:三联生活周刊:随着近年网络暴力事件影响越来越大,人们不禁开始怀念起20年前的中国互联网环境。曾经人们期待互联网能够成为一个新的公共空间,结果是攻击性的争论取代公共说理,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徐贲:也不能说互联网完全没有新公共空间的作用,人们今天好歹还能得到一些真实消息,许多消息不都是来自互联网吗?但互联网确实不尽如人意,有许多恶劣的现象,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些恶劣的东西。如何看待恶在人世间的存在。这并不是今天的互联网才有的问题,在希伯来神学里,这被称为“约伯问题”:约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上天创造了这么一个美好的世界,而偏偏在这个世界里留下了这么多的恶。同样,我们可以问,起于人类美好理念的互联网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肮脏和丑恶?要想清零这些肮脏和丑恶是不可能的,不愿意与它们共存,除非毁灭互联网。千百年来,对“约伯问题”有不同的解释,其中有一种最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那就是,邪恶的存在为人类提供了在善和恶之间进行选择的可能,没有这样的选择,人的灵魂便得不到塑造。当然,灵魂塑造的前提是人有自由意志。如今,互联网上良莠不齐,真假混杂,那不正好是我们学习善恶判断和是非分辨的一个机会吗?三联生活周刊:你曾说网络暴言者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说话声音大的人都是恶声恶气的,好好说话的人不再说话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网络暴言者?徐贲:这看上去是网络时代的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2000多年前的所罗门智慧箴言里就已经谈到这个问题了,并有这样的教诲:“鞭子是为打马,辔头是为勒驴;刑杖是为打愚昧人的背。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恐怕你与他一样。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话回答他,免得他自以为有智慧。”这里有两个意思:第一,对愚妄话不要与它一般见识,能躲就躲;第二,实在要回答,就不真不假地用高级黑的办法应对或敷衍一下,也许他能因此意识到自己的愚蠢。箴言经常运用“反义平行”的表达方式,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社交媒体上的冲突现在很普遍,但其实并不新鲜。在刚开始有网络论坛的时候,参与者之间的激烈交锋被称为“火焰战争”。无论哪一方是“愚妄”的一方,双方对骂,绝无胜者。所以,中国人的智慧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君子爱惜羽毛,远离小人,以免惹上腥膻。双方争辩,评判对错的是旁观者,但旁观者未必能“清”,所以,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据说对此有一句智慧名言:“永远不要和一个傻瓜争论,旁观者可能无法分辨。”这句话衍生出一些类似的说法,如“不要和一个傻瓜争论,否则听者会说你们是一对”“永远不要和一个傻瓜争论;但如果你必须这样做,最安全的方法是与自己进行辩论”“永远不要在公共场合与傻瓜争论,以免公众辨不清谁是傻瓜”。(摘编自张星云《徐贲:互联网上的人群为何越来越极端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公共理性话语危机已经严重了,因此提高中国公共话语理性的自觉性应该成为各阶段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项目。B.《中国不高兴》作者们一开口,就是“我不高兴”“我生气”的语气,蛊惑了许多读者,作者认为这种说理方式缺乏理性思考。C.互联网是有新公共空间的作用的,如何看待互联网攻击性的争论取代公共说理这种现象实际是怎么看待恶在人世间的存在。D.社交媒体上双方争辩的现象现在很普遍,但评判对错的旁观者未必能“清”,因此,君子应爱惜羽毛,远离小人,以免惹上腥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指出《中国不高兴》作者们说理如吵架的问题,强调公共说理是要通过交流、说服来达成共识的重要性。B.材料二是访谈录,针对互联网上恶声恶气地说话这一现象,徐贲提出了可以运用箴言经常运用的“反义平行”的表达方式这一办法。C.徐贲认为,网络暴言者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导致好好说话的人不再说话了,而2000多年前的所罗门智慧箴言里就已经谈到这个问题了。D.在徐贲看来,互联网的确存在很多恶劣现象,但要想清零互联网的肮脏和丑恶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要学习判断善恶,分辨是非。3.材料一中说“公共说理不是吵架”,下列社交媒体上不合理的说理最接近吵架的一项是(3分)A.对于美国贸易赤字,有人说,美国人消费得太多,生产得太少,形成了缺口。这个缺口怎么补?一是抢,二是骗。B.说到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的政治表演,有人说,他是有着明显生物性的,他的翻云覆雨,看起来有滑稽性的特点。C.对于开放,有人说,中国人以最大的热情拥抱西方,意图以最亲善的姿态告诉西方:“我们在向你们靠拢。”D.说到读书人行为的时候,有人说,你看他们(读书人)或一头扎入当权者怀里,或歪坐在资本家腿上。4.下列对材料二两次提到“约伯问题”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次提到“约伯问题”,主要目的是表明上天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却在这个世界里留下了许多的恶。B.第二次提到“约伯问题”,是为了说明互联网上良莠不齐,正好给我们学习善恶判断和是非分辨提供了一个机会。C.两次提到“约伯问题”都是为了回答“互联网有许多恶劣的现象,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些恶劣的东西”。D.从第一次提出“约伯问题”到第二次解释“约伯问题”,徐贲层层递进地引出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思路清晰。5.人们在谈网络暴力成因时说到了人群的极化问题,观点的极化、沟通的弱化,对待分歧时情绪表达取代公共讨论。对于上述问题应如何解决呢?请你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从说理思路、说理目的、面对争辩时三个方面给出合理的建议。(6分)【答案】1.A2.C3.D4.A5.示例:说理思路上,说理要符合基本的逻辑,要有逻辑说理能力,力求避免过度简单化等说理方式;说理目的上,说理不是吵架,说理的目的是要尽量消除人际意见对立,化解分歧;面对争辩时,永远不要在公共场合与对方争论,不要与之一般见识,能躲就躲。(每点2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因此”强加因果。原文说“中国的公共说理机制还不健全,提高公共话语理性的自觉性应该成为各阶段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项目”可见原因是“中国的公共说理机制还不健全”,而不是选项所说“中国公共理性话语危机已经严重了”。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C.张冠李戴,2000多年前的所罗门智慧箴言里谈到的问题是“如何对待暴言者”。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材料一原文说:“公共说理不是吵架”,吵架是一种恶性激化人际意见对立的话语行为,而说理的目的恰恰是要尽量消除人际意见对立,化解分歧。D.符合“恶性激化人际意见对立的话语行为”特征。ABC都是公共说理。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主要目的”错误。第一次提到“约伯问题”,是为了说明“如何看待恶在人世间的存在。这并不是今天的互联网才有的问题”。故选A。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他想编一本给大学生用的写作课本,帮助训练他们基本的逻辑说理能力,力求避免过度简单化,浮泛空论,巡回论证,无凭据推理、谩骂、粗口、唱衰等说理方式”可知,说理思路上,说理要符合基本的逻辑,要有逻辑说理能力,力求避免过度简单化等说理方式;结合“吵架是一种恶性激化人际意见对立的话语行为,而说理的目的恰恰是要尽量消除人际意见对立,化解分歧。公共说理是要通过交流、说服来达成共识。公共说理是公共文明的成就,也是形成良好社会关系、民主政治秩序的根本条件”可知,说理目的上,说理不是吵架,说理的目的是要尽量消除人际意见对立、化解分歧;结合“双方争辩,评判对错的是旁观者,但旁观者未必能‘清’,所以,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据说对此有一句智慧名言:‘永远不要和一个傻瓜争论,旁观者可能无法分辨’”可知,面对争辩时,永远不要在公共场合与对方争论,不要与之一般见识,能躲就躲。(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能共存的节日刘慈欣1961年4月12日,拜克努尔航天基地。谢尔盖·科罗廖夫站在被烧黑的发射架旁,火箭升空已经快一个小时了,导流槽中仍有热浪涌出,给这里的早春带来盛夏的感觉。他抬头看看蓝天,尾迹已经消散,在那看不到的太空中,人类第一名宇航员已经绕地球飞行了大半圈。“总设计师同志,请接受一个普通人的祝贺!”科罗廖夫回过头来,看到一个身穿工作服的中年男人对他伸出手来,那人从裤口袋中掏出一个瓶子,又从另一个口袋摸出一个小金属酒杯。那人拿着瓶子与总设计师碰了一下杯,然后猛灌一口。“在这个伟大的时刻,您能允许我讲个笑话来庆祝吗?”科罗廖夫也喝干了杯子里的酒,伏特加像火箭燃料似的把热乎乎的感觉传遍全身。“您再来点儿。”那人给科罗廖夫的酒杯填满,“我是一个外星人,您就叫我……G吧,我来地球考察,我的兴趣是地球的重要节日。”“哦,那你的收获一定不小,只要你调查的范围足够广,地球的每一天可能都是节日。”“事实上,真正的重要节日我一个都没有发现。”“圣诞节不重要吗?”“当然不,尤其对布尔什维克而言。”“那你认为的重大节日是什么呢?”“比如说分裂节。地球上生命细胞的第一次分裂,当然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几十亿年前吧。”正要上车的科罗廖夫停下来,扶着车门回头看着G。“再比如登陆节,就是生命从海洋爬上陆地的那一天;下树节,长臂猿从树上下来的第一天;还有直立节、工具节、取火节等等。”“但这些节日,我们是无法知道具体日期的。”“那可以随便定一个,其实圣诞节就是在公元三百多年时由教会随便定的,圣经上根本没有记载耶稣是什么时候生的。”科罗廖夫要上车,G拉住了他,“总设计师同志,我想说,今天就是人类一个重大的节日,我把它命名为诞生节。”“人类早就诞生了。”“哦不,地球是一个蓝色的子宫,婴儿只有出了子宫才能称为诞生……哦,总设计师同志,很抱歉我的笑话不可笑。”科罗廖夫再次同G握了一下手:“很有意思的,谢谢你,同志,我以后会每年都庆祝这一节日的。”“哦不不,”G摇摇头,“今天是否能真正成为诞生节,还要等等看才知道呢。”总设计师的车走后,G大脑中的通讯单元把一条信息发往月球上的中转通讯站,由此发回母星:蓝星纪年1961年4月12日有可能成为诞生节,目前评估可能性为52.69%,持续监测中……2050年10月5日,北京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人机工程研究中心。大屏幕上显示:……我是人类,我向系统输入思维数据,3.14159.最后一行显示后,实验室里爆发出欢呼声。人类第一次实现了人脑与电脑的直接连接。兴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人们开始散去,脑机接口项目首席科学家丁一也从兴奋中平静下来。“各位老师,请接受一个普通人的祝贺。”人们回头,看到一个夹着一根扫帚的中年男人在对他们微笑,这是实验室的勤杂工,之前他们间没有说过什么话。这人放下扫帚,从工作服口袋里拿出一瓶酒,又从另一个口袋里拿出一摞显然是从门口饮水机上拿来的纸杯,分给大家后挨着倒酒。人们开始喝纸杯里的酒,北京二锅头像把热乎乎的感觉传遍全身,像更新系统的数据传遍网络。“在这个伟大的时刻,能允许我讲个笑话来庆祝吗?”勤杂工说。“笑话?呵呵,你讲。”“我是一个外星人,您就叫我G吧,我来地球考察,我的兴趣是地球的重要节日。”“哦,那你的收获一定不小,只要你调查的范围足够广,地球的每一天可能都是节日。”“我之前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那些都不是重要节日。我是想说,今天才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的节日。”科学家们互相看看,会意地点头,丁一对G说:“有可能,你把这个节日叫什么呢?”“我还没想好。”G仰脖把瓶里剩下的一点酒喝了,“唉,上次喝酒是和可敬的总设计师同志。”“总设计师?还是……同志?是谁?”“科罗廖夫,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丁一点点头:“人类第一艘宇宙飞船的总设计师,不过,他活着的时候还没有你吧?”“丁总,人家是外星人。”有人打趣道。“呵呵我忘了,不过,G先生,”丁一抿了一口酒,“这些伟大的前辈确实值得敬仰,但我们今天的突破有可能使他们所有的努力全无意义。”“哦?”G露出很天真的疑问状。“这个突破之后,脑机连接技术将走上康庄大道。很快,互联网上联接的将不是电脑而是大脑,接下来人的记忆、意识和全部人格都将上载到计算机和网络中,人类有可能生活在虚拟世界中,在那里人什么都可以做,想什么就有什么,像上帝一样。在那里一个人可以拥有整个星球。外星人先生,你能想象一下人类未来的IT天堂吗?”“未来的虚拟世界确实是天堂,其美妙是任何想象都难以企及的。我只想象一下那时的现实世界。开始,现实中的人会越来越少,虚拟天堂那么好,谁还愿意呆在逼仄的现实中,都争相上载自己。地球渐渐变成人烟稀少的地方;最后,现实中一个人都没有了,世界回到人类出现前的样子,森林和植被覆盖着一切,大群的野生动物在自由地漫游和飞翔……只是在某个大陆的某个角落,有一个深深的地下室,其中运行着一台大电脑,电脑中生活着几百亿虚拟人类。”“哇,好诗意!小李,再弄瓶酒去,哦不用,外星人先生,去和我们一起吃庆功宴去!”丁一搂着G的肩膀说。G摇摇头,把手中的空酒瓶放进垃圾篓,弯腰拾起扫帚,开始打扫经过几天通宵工作凌乱的实验室,他在做的时候用梦呓般的声音轻声说:“与总设计师同志分别后,我在太空中漫游,又探访过无数的世界,那些行星,蓝的、红的、黄的……各种颜色的子宫,智慧文明在其中孕育,在现实中成长,飞向太空,却在虚拟世界中熄灭,像荷塘中的萤火虫,一闪一闪,最终消失在暗夜里。你们看看星空,一片寂静,知道为什么了吧……哦各位,很抱歉我的笑话不可笑。”在实验楼的大门,G大脑中的通讯单元把一条信息发往月球上的中转通讯站,由此发回母星:蓝星纪年1961年4月12日疑似诞生节取消,2050年10月5日确定成为重大节日,暂命名:流产节。(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事中外星人觉得地球上不存在重要的节日,他认为只有代表生命演化和科技进步的历史性时刻才是值得纪念的“节日”。B.故事中外星人将两个节日的命名信息发往月球时,用了“可能”与“暂”,表达了对人类未来既担忧又抱有希望的复杂心理。C.科学家丁一听完外星人所描绘的未来现实世界后,赞美说“好诗意”,说明他与外星人之间存在截然不同的文明发展观。D.故事中“诞生节”与“流产节”分别代表对探索宇宙与追求虚拟世界的纪念,“不能共存”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冲突。7.下列对小说中“外星人G”形象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G是故事的关键人物,他以“观察者”的角色出现,发起两次重要对话,表达对人类历史性时刻的关注与思考。B.G是一个形象模糊的外星人,作者意在通过他的超越人类认知的全新视角,来审视现实并推测人类未来的发展。C.G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角色,作者借G表达了人类对未知充满恐惧和逃避心理,他串起了两个故事,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D.G的叙述冷静而理性,让我们意识到人类并非宇宙唯一智慧生命,我们的行为和选择可能受到其他文明的关注和评价。8.小说采用重复叙事的方式有哪些妙处?(5分)

9.编者要在教材里增设科幻小说单元,本文入选其中,课后“学习提示”中,用了两个关键词概括科幻小说的特征:性、性。请在横线上补全关键词,并说明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6分)【答案】6.D7.C8.①通过重复叙事实现从1961年人类研制出第一台宇宙飞船到2050年人类第一次实现了人脑与电脑的直接连接的时代演进转变,既使文章集中紧凑,又推进了情节的发展。(2分)②小说叙述发生在不同国家,不同年代探究人类未知世界的两个故事,二者情节相像,但结果不同,鲜明对比引发读者深思,也强化了文章主旨。(3分)9.①逻辑:情节发展的过程逻辑清晰,结构严密,前后勾连,合情合理。本文将G这一人物设定为外星人,这个身份让他对时间有了更大的抵抗力,因而具有地球人所没有的寿命,成为人类进入太空和突破脑机连接技术这两个相距近百年的重要事件的见证者。②人文:科幻小说中科学幻想只是作者表达思想的形式,其主要着眼的是人类现实和未来的问题,对人类生命、生存问题的探讨才是根本。如作者认为,变成上载的意识和电子数据那样活着,是没有尊严的活法;内向的文明必须走出母星这个摇篮,向外扩张才有出路,否则人类文明将在虚拟世界中熄灭。(每点3分)【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冲突”说法有误。文中并没有过多出现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重点还是在于对不同文明发展观之间的展现。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C.“作者借G表达了人类对未知充满恐惧和逃避心理”无中生有。根据文章开头人类努力探索太空,以及后半部分人类努力钻研虚拟技术,可以看出人类对未知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赏析文章的艺术手法的能力。小说中的重复叙事,主要集中在前半部分外星人G与人类第一艘宇宙飞船的总设计师科罗廖夫以及G与脑机接口项目首席科学家丁一的对话。首先,作者通过重复叙事的方式,将1961年人类研制出第一台宇宙飞船,以及2050年人类第一次实现了人脑与电脑的直接连接这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将通过人类相似的对话、相似的行为展现出来。这样子可以使文章的叙事更加集中紧凑,并且叙事内容看似相同,实际上在情节的推动中,故事人物、时间、地点等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此外,故事虽然选用了G拿出酒与科学家们庆祝、G与首席科学家对话、G为这一特殊节日命名等相似的情节。但从他为这两个“节日”所取的两个截然相反的名字“诞生节”(代表生命、新生、得到、希望等)和“流产节”(代表死亡、失去、消失等)可以看出,G对于这两项人类科学突破存在截然不同的态度,并对人类的未来有了完全不同的推测。这一鲜明的对比,不能不引发读者思考:为什么虚拟世界可能会使人类走向灭亡?在这一过程中,文章的主题也就很明显了。9.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科幻小说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非妄想)而创作出的文艺作品。因此,科幻小说首先必须具备科学逻辑性,从而保证一套理论或信念在其自身的逻辑框架内是没有矛盾的。也就是说,在进行判断或推理时,应当提供足够的理由或证据来支持结论。比如,文中,从G对重大节日的举例“地球上生命细胞的第一次分裂”的分裂节、“登陆节,就是生命从海洋爬上陆地的那一天”等等,以及“我在太空中漫游,又探访过无数的世界”的经历,情节前后照应,作为外星人的G见证了人类重要历史时刻,所以“诞生节”到“暂命名流产节”的情节出现也就合理了。此外,科幻小说与科学专著存在明显不同的另一个原因,就在于它还有鲜明的人文性,富含人文思考。也就是说,它也以社会文化为对象,包括日常生活方式及日常生活基本需要满足了之后的更高层次需求,也就是温饱之后对幸福及心灵层面的追求。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小说中“地球是一个蓝色的子宫,婴儿只有出了子宫才能称为诞生”“各种颜色的子宫,智慧文明在其中孕育,在现实中成长,飞向太空,却在虚拟世界中熄灭,像荷塘中的萤火虫,一闪一闪,最终消失在暗夜里”“孩子们沉溺于网络”等等情节的出现,都体现了作者基于现实的思考:对于人类文明,未来的强大应该是走出去,而虚拟世界有可能导致人类的消亡。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材料一: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及纣之身,天下大乱,周公相武王,三年讨其君,天下大悦。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舂秋》乎!”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怠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材料二文王之时,纣为天子,赋敛无度,杀戮无止,作为炮烙之刑,刳谏者,剔孕妇,天下同心而苦之。文王欲以卑弱制强暴,以为天下去残除贼而成王道,故太公之谋生焉。武王继文王之业,躬擐甲胄,伐无道而讨不义,誓师牧野,以践天子之位。周公继文王之业,持天子之政,以股肱周室,辅翼成王,宁静王室,镇抚诸侯。成王既壮,能从政事,周公受封于鲁,以此移风易俗。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身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禹之时,天下大水,禹身执蔂垂,以为民先。剔河而道九岐,凿江而通九路,辟五湖而定东海。当此之时,烧不暇撌,濡不给扢,死陵者葬陵,死泽者葬泽,故节财、薄葬、闲服生焉。(节选自《淮南子·要略》)〖注〗闲服:简服,指守丧三月。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杨墨之道A不怠B孔子之道C不著D是邪说E诬民F充塞G仁义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指辅佐,与《答司马谏议书》“游处相好”中的“相”词义不同。B.躬,亲身、亲自之意,与材料二“禹身执蔡函”中的“身"用法相同。C.宁静,安定的意思,与“非宁静无以致远”中的“宁静”意思不同。D.道,疏通的意思,与《离骚》“来吾道夫先路”中的“道”意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公随武王讨伐纣王,又继承文王的事业,辅佐成王,成就了周朝功业。B.孟子认为自己的主张是正确的,即便圣人再次出现,也会认同他说的话。C.周文王想推翻纣王的暴政,实现王道统治,而太公擅长谋略,适逢其时。D.孔子教授七十弟子周朝制度,让他们有衣穿,有书读,形成了儒家学派。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1)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2)伐无道而讨不义,誓师牧野,以践天子之位。14.如果《淮南子》的作者读到材料一,他是否会赞同孟子对墨子学说的否定?请结合材料二说明理由。(5分)【答案】10.BDF11.D12.D13.(1)尧舜逝世之后,圣人的大道衰微,残暴的君王递相出现。(“既没”,逝世之后;“衰”,衰微;“代作”,递相出现。)(每点1分,句意1分)(2)讨伐不合道义的昏君,在牧野誓师,最终登上了天子之位。(“无道”“不义”,不合道义的昏君;“誓师牧野”,状语后置兼省略句,“于牧野誓师”;“践”,就(位),登上(皇位)。)(每点1分,句意1分)14.《淮南子》的作者并不赞同(1分):儒道并非没有缺点,墨子学习过儒家学说后针对其不足提出自己的主张。墨子主张薄葬、闲服等产生于大禹治水时代,而孟子赞赏“禹抑洪水而天下平”。思想学说各有它兴起的时代背景和时代需要。(理由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杨朱、墨翟的学说不停止(传播),孔子的学说不发扬光大,这样邪恶的言论就会蒙蔽百姓,阻塞仁义的道路。“杨墨之道”名词短语作主语,“怠”动词作谓语,所以B处断开;“孔子之道不著”和上句结构相同,所以D处断开;“邪说”名词作主语,“诬民”是谓语和宾语,句子完整,所以在F处断开;“充塞”是动词作谓语,“仁义”是宾语,所以G处不能断开。故选BDF。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辅佐/互相。句意:周公辅佐武王。/交往互相友好。所以词义不同。B.正确。均为亲自,作状语。句意:亲自穿上铠甲。/大禹亲自拿着畚箕和木锹。所以用法相同。C.正确。安定/平静、安定。句意:周公继承文王的事业,掌握了天子的权力,来辅助周王室,并辅佐护佑成王,安定周王室,镇压安抚天下诸侯。/不保持内心的平静,就无法实现远大理想。所以意思不同。D.错误。疏通/通“导”,引导。句意:疏通黄河而分成九个支流,凿通江而沟通众多的河流,开通五湖而注入东海。/来呀,我在前面引导开路。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让他们有衣穿,有书读”错,从文中“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可知,孔子使他们穿戴起周王朝的衣冠,研究遗留下来的典籍,而不是有衣服穿,有书来读。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从“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身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可知,墨子发现儒家学说礼节烦琐等问题突出,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节财、薄葬、闲服生”。所以《淮南子》的作者不同意孟子对墨子学说的否定。从“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可知,墨子的思想主张来源于夏,而孟子认为“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孟子对禹的做法加以赞赏,其实就是从侧面肯定了墨子的主张。思想学说都是应现实需要而生,所以不能简单的全盘否定。参考译文:材料一:尧、舜死后,圣人之道衰微,残暴的国君一代又一代地出现。到商纣的时候,天下又大乱起来,周公辅佐武王讨伐纣王,与暴君打了三年,天下百姓都非常高兴。时世衰落,道义微茫,邪恶的言论和残暴的行为又随之兴起,有臣子犯上杀掉君王的,有儿子不孝杀掉父亲的,孔子对此很忧虑,就写了《春秋》。《春秋》,说的是关于天子的事情,因而孔子说:“了解我的大概是只凭《春秋》!怪罪我的大概也是只凭《春秋》啊!”圣明的国君没有出现,诸侯肆无忌惮,处士到处乱说,杨朱、墨翟的言论充斥天下。天下的学说不归杨朱一派,就属墨翟一派。杨朱提倡为我,这是目无国君;墨翟主张兼爱,这是目无父母。目无父母和君主的人就是禽兽。公明仪说:“厨房里有肥肉,马圈里有肥马,但百姓面有饥色,野外有饿死的人,这是带领野兽吃人啊。”杨朱、墨翟的学说不停止(传播),孔子的学说不发扬光大,这样邪恶的言论就会蒙蔽百姓,阻塞仁义的道路,那么这就是放任野兽去吃人,人们也将互相残食,我对此很忧虑。捍卫先圣之道,反对杨朱、墨翟的学说,批判荒唐的言论,使那些邪恶的言论无法兴起。(邪恶的言论)从内心产生,就会有害于其行事;对行事有害,就会扰乱政治。即使圣人再次降生,也不会改变我的观点。从前大禹治水,天下太平;周公兼并夷狄,而百姓安宁;孔子著成《春秋》,乱臣贼子感到害怕。我也是想使人心端正,消除邪恶的言论,反对偏激不正当的行为,批判荒唐的言论,来继承大禹、周公、孔子三位圣人的事业。能够用言论反对杨朱、墨翟的,就是圣人一类人。”材料二:周文王的时候,商纣王是天子,搜刮民赋没有限度,杀戮无辜不能停止,制造了炮烙之刑,挖掉劝谏的贤才的心,剖开孕妇的肚子,天下一心痛恨他。周文王要以卑下弱小的地位战胜强暴的纣王,来为天下百姓除去凶残之君,以便成就王道,所以姜太公的谋略便产生了。周武王继承了周文王的大业,亲自穿上铠甲,来讨伐无道不义之君,在牧野誓师伐纣,而最终登上了天子之位。周公继承文王的事业,掌握了天子的权力,来辅助周王室,并辅佐护佑成王,安定周王室,镇压安抚天下诸侯。成王长大以后,能够处理政事,周公便受封到鲁国,用这个办法改变风气转变习俗。孔子修治成王、康王的治国之道,遵循周公的教训,用来教导七十多个学生,使他们穿戴起周王朝的衣冠,研究遗留下来的典籍,于是儒学便产生了。墨子学习儒家的学说,接受孔子的思想,认为他的礼节烦琐而感到不高兴,丰厚的葬礼耗费了资财,而使百姓贫困,长久服丧,伤害生命而妨碍政事,所以背离周朝的法规而使用夏朝的法令。夏禹的时候,天下发了大水,禹亲自拿着畚箕和木锹,给百姓作出表率。疏通黄河而分成九个支流,凿通江而沟通众多的河流,开通五湖而注入东海。在这个时候,烧火的余烬来不及排除,衣服沾湿了来不及擦拭,死在山陵葬在山陵,死在湖泽葬在湖泽,因此节省财物,简易的葬礼,简单的服饰便产生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①宋·姜夔一顾倾吴。苎萝人②不见,烟杳重湖。当时事如对弈,此亦天乎。大夫③仙去,笑人间、千古须臾。有倦客、扁舟夜泛,犹疑水鸟相呼。秦山对楼自绿,怕越王故垒,时下樵苏。只今倚阑一笑,然则非欤。小丛解唱④,倩松风、为我吹竽。更坐待、千岩月落,城头眇眇啼乌。【注】①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六月,辛弃疾被重新起用,任命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到任后,曾与姜夔等人同登蓬莱阁,辛弃疾作《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姜夔作此词和之。②苎萝人:指西施。西施是越国苎萝村(今浙江诸暨)人。③大夫:指越国大夫文种,文种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范蠡劝其辞职引退,文种不听,终被勾践所杀。④小丛解唱:侍女盛小丛善歌,此借指辛弃疾的侍儿。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施一顾倾吴的故事流传至今,但是美人再难寻觅,只见重湖水面上烟雾迷茫。B.感叹往事如一场下棋游戏,为下文埋下伏笔,吴越之争的结果并非所谓的天意。C.在夜间泛舟,功成身退的“倦客”范蠡却产生“水鸟相呼”的错觉,令人寻味。D.这首词于幽峭中融入议论,并揉入散文句法,其中“小丛解唱”数句饶有情趣。16.这首词中的两处“笑”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5.C16.①“笑人间、千古须臾”,表达了作者对文种有功而见杀的同情,对范蠡能够功成而引退的欣赏,对人世间顷刻变化的无限慨叹。②“只今倚阑一笑,然则非欤”,表达了作者对越王台早已物是人非的感慨,对友人辛弃疾重新启用后能够大有作为的期待之情。(每点3分)【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C.“功成身退的“倦客”范蠡却产生‘水鸟相呼’的错觉”错。“有倦客、扁舟夜泛,犹疑水鸟相呼”,意为:我游玩已疲倦,夜里泛舟想静一下,似有水鸟呼我。可见,并不是范蠡产生“水鸟相呼”的错觉,而是词人自己。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大夫仙去,笑人间、千古须臾”,意为:文种大夫逝去可惜,更可笑人间,千年变幻有如昨天。结合注释③可知,越国大夫文种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却被勾践杀害了,表达了词人对文种有功而被杀的同情;当初,范蠡劝文种辞职引退,可惜文种不听范蠡的劝说,终究被杀,所以,该句也表达了词人对范蠡能够功成引退的欣赏;“笑人间、千古须臾”则表达词人对人世间顷刻变化的无限慨叹。“秦山对楼自绿,怕越王故垒,时下樵苏”,意为蓬莱阁对面的秦望山一片碧绿,只怕山下越王故垒,长满了草,时下砍柴人正在光顾。“只今倚阑一笑,然则非欤”,意为:如今倚栏杆一笑,但并不高兴。词人之所以“不高兴”,是因为朝代更迭,越王台早已绿草茵茵,一片荒凉。此处词人“倚阑一笑”中,表达了作者对越王台早已物是人非的感慨。“”结合注释①中介绍辛弃疾被朝廷重新起用的事实,“倚阑一笑”中也表达了词人对被重新启用的友人辛弃疾将有大作为的期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从《过秦论》中的“,”可以看出陈涉与六国的兵器差别巨大,说明装备好坏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2)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两句概括历代君王创业容易而守业难的普遍规律。(3)古代文人常常描写水天相接之景象,寄寓或喜或悲的情思,如“,”等句子就描写了这样的胜景。【答案】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每空1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锄、櫌、棘、矜、铦、钩戟、铩、寡、霞、鹜。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们在网上聊天的时候已经不好好说话了:本来只作为标点符号而依附于文字的句号和问号,被我们拎出来单独成句;本来只作为连接号出现的波浪号“~”被我们用来放在句尾;好好的一个“行”字,非要把它拉长了写成“彳亍”不可。①早在1962年,法国语言学家安德烈·马工内就提出了言语交际中存在一种“经济原则”:②在交际中,人们总希望以最少的投入,去获取最佳的交际。尤其当我们步入信息时代,整个社会都在高速运转。在这种情况下,时间就是一切,于是我们的交流就变得十分注重效率。③只要不妨碍沟通,我们在键盘上的操作就可以尽可能地简化,④这就是因此连标点符号都被我们赋予了特定内涵的原因。,在实际的聊天中,我们似乎会有意地去违背这种“尽可能少打字”的原则。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在1983年就注意到了这种情况。为此,他提出了另一条语用学中的重要原则——“礼貌原则”。礼貌原则要求说话人在交际中尽量为他人考虑、多夸奖他人,为了对方的面子可以不惜贬低自己。⑤人们在交际中遵循礼貌原则,其原因也同遵循经济原则一样,是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同的是,经济原则是通过提高交际效率而直接给说话人带来节省时间精力的好处,而礼貌原则是通过“给对方留面子——对方对自己产生好感”这样一个间接的过程给自己带来好处。于是,在日常交际中,经济原则常常让位于礼貌原则。在礼貌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在和刚刚加到微信的朋友打招呼时,在“你好”后面多加一个波浪号,让整个句子变得更加活泼友好~不过,利奇这项四十多年前的研究显然没有考虑到今天的网友之间聊天的情况。我们打出满屏的“哈哈哈”,显然不是为了礼貌。在2020年5月底,阿根廷语言学家发表了一篇名为“Hahahahaha,Duuuuude,Yeeessss!”的论文。文章提出,这种把一个词(音节)重复很多遍的行为,是一种强调。这种行为在正式的书面语言和词典中非常少见,但在社交媒体中却被普遍应用。虽然这篇文章分析的是英语单词,但这种“重复即强调”的表达方式同样适用于中文。当只发一个“哈哈哈”不足以表达我们热烈的情感时,我们就会倾向于多发几个;随着问号的增多,我们表达的疑惑也在加深;为了强调自己的不满,我们可以放弃敲一个×就能打出来的“行”,多敲五下打出chichu“彳亍”。这种把一个词拉长、重复这么多遍的行为,仍然没有违背言语交际最基本的“经济原则”——毕竟,在键盘上敲出满屏的“哈哈哈”,也比打出“哇真的好好玩我真的有在笑并且快笑背过气了”省事多了。18.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要坐那么长一段路的车,多遇上几个红灯,她就非迟到不可。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去看看不可。C.翻开那时候的小说来看看,已经有很多词语非加注不可了。D.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19.下列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合适的一组是(3分)A.不过

实质上

进而

以致 B.不过

原则上

进而

甚至C.然而

实质上

转而

甚至 D.不过

原则上

转而

以致20.序号①至⑤的句子中有两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21.费孝通在《乡土中国》第二章《文字下乡》中提到,“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网上聊天作为一种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语言状态,也常常不遵循文法。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4分)22.阅读下列《雷雨》选段:鲁侍萍

(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周

你是谁?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李华根据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提出应该把“你是谁”修改为“请问你是哪位”,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从人物性格、戏剧语言、情节冲突等角度中任选其二,说明你的理由。(4分)【答案】18.D19.C20.②第二个“交际”后加上“效果”。④删掉“因此”。(每处2分)21.①经济原则。网上聊天的内容需要手动输入,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人们主动选择了牺牲语法以省时省事省力。同时由于自带内涵的表情包、网络热梗等的大量使用,使得人们即使不严格遵循文法,也能够顺畅交流。②礼貌原则。网上聊天时严格遵循语法,打出完整的句子,有时会显得迂阔可笑,容易给人留下严肃、古板的印象。人们为了给对方留下好感,拉近与对方的距离,常常主动选择口语化的句子,采用谐音、缩写、重复等不符合文法的词汇调节气氛。(每点2分)22.不赞同。①人物性格:周萍作为周家大少爷,殴打鲁大海之后,面对身份低微、护着鲁大海的鲁侍萍,是不可能说话彬彬有礼的。②戏剧语言:上下两句鲁侍萍的话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周萍所说的话作为过渡,应该尽量降低存在感,以使观众更好地体会、揣摩鲁侍萍的“言外之意”。③情节冲突:选段发生在周萍指使仆人殴打鲁大海之后,“你是谁”这种短促的直接询问更符合当下这种激烈的矛盾冲突场景。(理由每点2分,答对2点即可满分)【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义的能力。从语义的角度来讲,“非……不可”句式表达三种语义:意愿之必欲、情势之必须、推断之必然。“意愿之必欲”是从主观的角度说的,主要强调的是要求的不可更改和决心的不可动摇。“情势之必须”是从客观的角度说的,主要强调的是从情理上、事理上看,这样做实在是必不可少的。“推断之必然”是从揣测的角度来说的,主要强调的是推断结果的不可避免、必然发生。原文中强调主观意愿的强烈,即第一种用法。A.强调推断结果的不可避免,是第三种用法;B.强调客观上情势的迫不得已,是第二种用法;C.强调客观上情势的迫不得已,是第二种用法;D.强调主观意愿的强烈,是第一种用法。故选D。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第一处,不过:对上半句加以限制或修正,是一个比“但是”期望感更弱的词汇,有更稳的确定感或常理感,同样包含一种客观认识,有时带有一定的轻蔑。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转折之中,且往往用于书面之中,表示前后所述事物的不同与对比,含义与“但是”基本相同,但却更加正式一些。此处用在正式场合之中,书面语意味浓厚,应用“然而”。第二处,实质上:事物的本质上、实际内容或真正意义上,它强调了事物的实际情况,而不是表面上的形式。原则上:常常出现于领导的讲话、政府的文件、有关规章制度和新闻报道中,按照原则是不可以的,但基于某种原因,还是可以做的意思。语境强调了事物的实际情况,是说把一个词重复很多遍的行为是一种强调,这是实际情况,应用“实质上”。第三处,进而:继续往前;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示递进。转而:转变当前的方向或注意力去进行其他工作或尝试。结合前文的“放弃……”,说明语境是说放弃一种行为,尝试另外一种行为,应用“转而”。第四处,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甚至:提出突出的事例,表示更进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