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_第1页
人教版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_第2页
人教版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_第3页
人教版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_第4页
人教版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

1.国内贸易的发展

①商朝:商民善于经商,以物易物。

②战国:北方的马匹,南方的象牙,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汇集

中原市场;临淄、邯郸、郢等发展成为新兴的封建城市。

③魏晋南北朝:商业一度萎缩,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北魏以后,北

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

④隋唐:这一时期商业各位繁荣,商人足迹遍及全国。隋炀帝在北

方修筑了两条大道,交通要道上还有接待商客的私家店肆;以运河、长

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商船往来不绝,商业盛极一时。都城长安和洛

阳都是世界上文明的大都市,城市里有固

定的交易场所“市”,市中有邸店和柜坊。唐后期出现了夜市和草市。

⑤两宋:北宋东京是当时商业最繁荣的城市,城内店铺林立,已突

出了“市”、“坊”界限;弁且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城市中封建

行会组织进一步发展,保护和垄断商业利益;南宋临安最为繁荣,市内

建诱惑战,专门用来寄存货物;辽、西夏、金的商业也有一定发展,南京、

凉州、中都是各自的商业中心,金还设立税收管理机构;边境设置榷场进

行互市贸易。

⑥元朝:以大都、杭州、泉州最为著名。大都是国际性的商业大都

会。从海道、运河和陆路都有大量商品进入大都;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

业和手工业中心。(注意天津当时的直沽是漕运和

海运的交会初)。

⑦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北京、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还出

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国内市场扩大,大量的农产

品和手工业品投入市场,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

称的市镇蓬勃兴起。明政府还与里靶恢复封贡互市,轮靶首领俺答汗

修呼和浩特城,很快发展成蒙古与内地贸易的商业城市。但封建政府设

立众多关卡,对商业征收重税,清政府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

易,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对外贸易的发展

①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注意路线图:经过和西走廊,出玉门

关或阳关,后分为南北两道,至疏勒会合。自疏勒越葱岭往西南先后可

达大月氏、安息、大秦,往贝可达大宛、康居。)大量的丝帛锦绣沿着

通道不断西运。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印度

半岛南端,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

各国的联系。

②唐朝:由于唐朝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

易,以及交通运输的发达,海路、陆路“丝绸之路”弁行,交流广泛。

(注意路线图: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可达朝鲜;向西可通往印度“天

竺”'伊朗“波斯”'阿拉伯“大食”,以至

欧洲“东罗马”和非洲“索马里”等许多国家。海路从登州、扬

州出发最远可达波斯湾。)长安、洛阳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③两宋:以海外贸易为主,北宋政府在广州设“市舶司”管理对外

贸易和商税;南宋政府采取鼓励外商的政策,在一些大的港口设有供外

商居住蕃坊,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

④元朝:对外贸易的繁荣超过前代。在各港口设“市舶司”,和各

国通商互市。

⑤明朝:郑和下西洋(14057433)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

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

⑥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地对外贸易,还多次

颁布海禁令。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出现贸易顺差,

但对外贸易在整个经济重的份额极小,难以促进

工商业发展。

3.古代货币的演变

①商朝:以贝作为货币。

②战国: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铸币,这是各诸侯国商业兴盛的表

现,但货币不统一妨碍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秦朝:秦政府规定把黄金(上币)和圆形方孔铜钱(下币“半两钱”),

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这对促进各民族各地区

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后来历朝的铜钱都依照秦朝

的样式。

④西汉:汉承秦制,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汉武帝改革币制,铸五铢

钱,作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使用长达700多年。

⑤唐朝: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辟新纪

元,不再用年号,不是唐玄宗的年号),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

唐朝还出现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的“柜坊”,是我国

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⑥两宋: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

有一种纸币“会子”兀纸币的推广,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金代后期,

银币已成为流通的货币。

4.古代城市的发展

在我国古代,“城”与“市”是彼此分开、相互独立的两个不同

概念。城就是城,是统治阶级居住的地主;市则是人们交易的场所,开

始弁不在城内。

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古代城市主要沿着两种不同,甚至是对立

的方向发展。一种方向是作为军事堡垒、统治阶级政治中心而发展起

来的“城”,另一种方向是作为商品交换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市”。其

中前一种方向是城市发展的主导面,城市因而具

有浓厚的自然经济色彩。从模式上看,中国传统的城市往往以王宫或官

衙为中心,两翼辅以东西两市,文武双庙。城市的居民以达官贵人以及

为之服务的衙役、奴仆'兵弁等为主体。城市的商业主要供王室或官府

消费。

从条件上看,随农业生产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分工是城市发展的根本

动力。因此,世界上首批城市一般都诞生在那些具有较为有利的灌溉条

件,农业生产发达,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如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

米亚平原,尼罗河流域中下游的古埃及,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以及黄河流

域的中国等地区。

从时间上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城市蓬勃兴起的阶段。这一

时期诸侯国崛起,各国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治中心一一都城。如战国时期的

临淄、甘R郸、大梁、郢等。这些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些都城一般都是商业兴盛交换的商品大多数都是贵族地主用的奢侈品

(如北方的马匹、南方象牙、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等),与人民的日

常生活不是很密切。而且各个诸侯国中流通的货币品种不一,反映了封

建社会初期的经济特征。

隋唐时期,我国的军事政治中心仍在关中,而经济中心已移到江

淮流域,出现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的情况。隋统一后,大力修通大

运河,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联系问题。大运河的开

凿促进了国内商业的流通,成为封建帝国的经

济命脉。这一时期,南方城市发展较快,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盆地和东

南沿海地区,成为当时瞩目的主要城市发展区。这与海外贸易的兴起和

发展以及大运河的开凿有密切关系。如当时号称

四大都市的淮安、扬州、苏州'杭州都在运河沿线隋朝东部洛阳

因位于大运河的中心,商业盛极一时。这一时期最为突出的是都城的建

设。如唐代长安城,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

中心,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城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既反映

了唐朝的国力的科技水平,也体现了唐朝前期

封建统治井然有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的政治面貌。特别是长安城的经

济布局突出了“坊”“市”之分,“市”内店铺林立,非常繁华。

宋代城市发展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城市商业布局打破了“坊”

“市”界限。北宋时的东京,商业繁荣,店铺林立,突破了唐朝“市”

的限制,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反映了北宋封建经济在唐朝的基

础上继续增长。二是市镇的兴建和发展。镇的设置始于北魏,主要出

于军事目的。北宋以后,因为重文轻武,曾一度废除了很多这样的军事

据点,从而使经济基础较好的地方

市镇完全蜕变为商业城市。这些新兴镇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水陆交

通要道、沿海口岸、商旅舟车集中的地方,如:江西景德镇

(2004年建镇1000周年)等。

明代城市有较大发展,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前期有30多处,

中叶以后达50多处。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江南、东南沿海、江北运河区

等地区。明朝中后期的城市已不仅仅是封建统治中心,商业贸易的内容已

经日益接近人民的日常生活,商品经济开始侵

蚀自然经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开始逐渐密切起来。这时候已经

出现了一定专业分工的工商业城市,弁在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了“资

本主义萌芬”,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封建经济

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5.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芬的产生与发展

①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芬的产生

前提条件:在农业(表现4点)、手工业(表现5点)新发展的基

础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表现4点)。

时间地点:明朝中后期(15世纪末)、江南一些地区。

产生部门: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

出现过程: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的新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芬

创造了条件;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刺激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生产规

模更大,分工更细,全国出现30多座较大的工

商业城市,产品有了更多的销售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手工业者

不断分化,少数善于经营者富裕起来,多数手工业者贫困破产,丧失

生产资料,不得不去当雇佣工人,于是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

力”的雇拥与被雇佣的关系。富有的机户依靠雇佣

工人进行生产,这就是早期的资本家,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计日领取工

资的生产者就是工人。

主要特征:⑴微弱、稀疏;⑵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⑶发展

水平低;⑷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②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芬的缓慢发展

发展表现:⑴范围广大;⑵部门增多;⑶手工工场规模广大。

广东的冶铁业'云南的采煤业、台湾的熬糖业、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

采煤业等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芬。

缓慢原因:⑴封建剥削沉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手工业品;⑵地

主、商人剥削所得钱财,多购置田产,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⑶政府在

国内设立许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⑷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几次下令

禁止海外贸易;⑸封建行会严格控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总之,最根本原

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芬的成长。

二.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作用和评价。

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起

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

治的加强。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来自于拥有雄厚

资产的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如:战国

时期的临淄、邯郸、郢等。

②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利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

的财政收入。如:隋、唐、北宋的都城长安、洛阳、开封都是当时的商

业中心。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中的比重逐步增大。

③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

用。如:明朝,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入市场成为商品;出现

了一批专业性的工商业城市;对外贸易发达。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

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芬一一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

萌芬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

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

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三.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①前期以陆路为主,唐朝时海陆贸易弁重,后期以海路为主。汉代以

陆路交通为主、海路为辅;唐朝不但有东西陆路交通,而且已开通向西'

向东的海路交通;宋元明清时,陆路贸易下降海路贸易地位日渐上升。

为什么从两宋时陆路贸易地位开始下降,而海路贸易地位却上升了

呢?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⑴是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相

隔,如西夏控制河套地区。⑵陆上丝路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陆上

丝路位于我国西北,地处内陆,只能向西运输商品,而我国传统的外销

商品如丝绸、瓷器'茶叶等的产地都在东南沿海。陆路西运,远离商品

产区,既不经济,又不方便。何况对于环太平洋各国,陆上丝路无法到

达。陆上丝路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要越过葱岭和戈壁沙漠,风沙弥

漫,行程艰巨,又只能靠骆驼运输'运输量有限,而且时间久,运费

高。⑶与当时主要贸易商品有关,汉代对外贸易中丝织品占很大比例,

而两宋时期陶器制品比重很大,其易碎,不适合于陆上长途运输。⑷经

济中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以海运为主。⑸宋代航海业和船业

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如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航海业

的发展。

②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而着力加强友好往来。不管是路还是

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

少是相赠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

问。

③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

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

④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不少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在我国定居,

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一一

回族。

四.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

①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

日趋活跃。

②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③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