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学高中生物 4.3 群落的结构拓展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课堂设计)学高中生物 4.3 群落的结构拓展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课堂设计)学高中生物 4.3 群落的结构拓展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课堂设计)学高中生物 4.3 群落的结构拓展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课堂设计)学高中生物 4.3 群落的结构拓展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温度湿度D.光照食物解析:eq\x(光照)eq\o(→,\s\up10(主导),\s\do10(因素))eq\x(植物垂直分层)eq\o(,\s\up10(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eq\x(动物垂直分层)答案:D2.下表说明两种微生物各自的必需生长因子和各自合成并释放的物质,如果这两种微生物在一起培养,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可能是()生物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合成并释放的物质红色酵母菌嘧啶噻唑毛霉噻唑嘧啶A.竞争 B.寄生C.互利共生 D.没有影响答案:C3.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解析:A项中的装置可造成类似高温、明亮的效果,对土壤动物造成不利刺激,使其趋向收集瓶,比较而言,是最合理的装置;其他三个装置对土壤动物造成的影响均不如A装置明显。答案:A4.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物的分层现象与植物分层现象有关B.这种结构特征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这种结构特征缓解了种间竞争,促进了种间互助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解析:群落是由生活在某一区域中的所有生物组成的。具有不同生态需求的种群在该区域中必定构成不同的空间配置状况,从而使各种群间能有机结合,进行物质和能量流通。动物由于食物不同以及栖息条件不同,随植物的分层而具有分层现象,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温度。答案:D5.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土壤中螨类孽生与某化工厂重金属铬污染的相关性结果,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采样位点距化工厂的距离(km)0.0111030(远郊农田)铬浓度(mg/kg)0.250.210.120.08螨类密度(个/m2)16480226510471069A.污染区内螨类密度显著提高B.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计算螨类数量C.螨类可作为土壤铬污染的指示生物D.螨类物种丰富度与铬污染相关解析: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铬浓度越高,污染区内螨类密度越高。螨类由于活动范围小,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进行计算。螨类密度与铬密度有关,因此可作为土壤铬污染的指示生物。表格中未反映出螨类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答案:D二、简答题6.下图中的①~④为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图(纵轴为个体数,横轴为时间)。A是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是大、小草履虫;C是兔与狐;D是细菌和噬菌体。请据图回答问题。(1)判断四组生物关系对应曲线: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造成②现象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四种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__。(5)若C组的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解析:(1)地衣中藻类和真菌属于共生关系,两者互助互利、难以分开,数量曲线波动近似平行,对应曲线为③;大、小草履虫是两个不同的种,属于种间竞争关系,混养在一起后,小草履虫繁殖速率超过大草履虫,具有明显优势,最终大草履虫在竞争中消亡,对应曲线为②;狐与兔属于捕食关系,其数量变化曲线的特点是捕食者数量受被捕食者限制,即兔曲线波动变化在前(b),狐曲线波动变化在后(a),表现为此消彼长,对应曲线为①;细菌与噬菌体为寄生关系,寄生结果是噬菌体大量增殖,而细菌死亡,造成细菌总体数量下降,对应曲线为④。(2)造成②现象是由于竞争总使一种生物因缺乏食物、空间而死亡。(3)④寄生关系不像②竞争关系那样,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4)b种群死亡对a种群来说:①捕食关系的对a不利;②竞争关系的对a有利;③共生关系的对a不利;④寄生关系的对a有利。(5)狐死亡,即兔的天敌消失,有利于兔生长,但受食物、空间等限制,种内斗争将加剧,兔数量又将下降,所以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衡的趋势。答案:(1)③②①④(2)种间竞争的结果是使一种生物因缺乏食物、空间而死亡(3)④寄生关系不像②竞争关系那样,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寄生生物依赖于寄主生活(4)②④(5)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平衡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古诗中表现为竞争关系的是()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解析:eq\x(草盛)eq\o(→,\s\up7(导致))eq\x(豆苗稀)eq\o(→,\s\up7(属于))eq\x(竞争关系)。答案:B2.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格中与图示相符合的选项是()选项1234A种间斗争种内斗争生存斗争竞争B竞争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生存斗争C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竞争种内斗争D竞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生存斗争解析:生存斗争包括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同时种间斗争又包括竞争和捕食等。答案:B3.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群落垂直结构的表现,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受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故A和B选项正确。农业生产上可以根据分层现象的存在,合理套种,搭配种植适当的品种,故D选项正确。C选项的逻辑关系不对,合理密植从生态因素角度看是减轻种内斗争,保证充足的光照和CO2供应。答案:C4.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可以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解析:利用的土壤动物的避光性。题图中上方有光源,灯罩的功能是增强下方光照。土壤动物向下方移动,金属筛网能阻止土壤向下滑落。广口瓶中有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可把小动物杀死。答案:D5.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右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解析:本题以坐标曲线为载体考查生物种群间的关系。通过曲线图可知:甲是藻类,为生产者;乙是浮游动物,为初级消费者。再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丙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是捕食关系,在该食物链中丙是次级消费者。可以判断最终剩下的一定是生产者——甲种群,且甲与丙之间不存在竞争的关系,所以选C。答案:C误区警示:生活在同一区域的生物之间并非只会因食物而发生竞争,也会因争夺氧气和生存空间等而发生竞争。混合放养的鱼类虽然因食性的不同而生活的水层不同,但它们之间也会因争夺氧气等而具有竞争的关系。二、简答题6.(1)研究人员将S1和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和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的变化如A图和B图所示:①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________。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C图,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C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C(2)科研人员对海洋中的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下图,回答问题:①在_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净增长量最大;在________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②该图所示的原理在海洋生物捕捞中有什么指导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A图和B图都表现出“你死我活”的竞争曲线关系,由A图知在T1=15℃时,S1在竞争中获胜。在T2=25℃时,S2在竞争中获胜。若T1和T2交替变化时,它们的关系仍符合竞争曲线。(2)由图可知,在B点时,出生率-死亡率的差值最大,种群的净增量最大,而在D点时,种群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稳定,达到K值。答案:(1)①竞争②如图:(2)①BD②可以根据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环境最大负荷量,确定最适捕捞量,实现每年既能捕到比较多的海洋生物,又不危及海洋生物种群的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生产(或从具体每年的最大捕捞量、具体达到多少开始捕捞等角度回答问题亦可)研究学习考能强化系列之三:如何解答数据表格信息题正确理解、分析表格所表达的有关生物学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的能力是高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之一。数据表格信息题的解题程序:(1)读表:一读横竖标题,二读纵横数据。(2)析表:分析数据变化规律,先纵横比较,再整体确定数据变化的因果关系。(3)数形转换:结合问题,将抽象数据转换成坐标曲线,直观反映研究对象的变化趋势;或用数学模型列出变量关系式,总结相关结论。飞蝗大发生时可长途迁徙,所经之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研究发现飞蝗种群数量的消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雨量充沛、气候潮湿时,真菌、丝虫和蛙等大量繁殖可抑制飞蝗的种群数量;蝗虫的产卵量受相对湿度的影响(见图1),飞蝗的发生量又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见图2)。请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1)真菌与飞蝗的关系是________,蛙与飞蝗的关系是________。(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A.互利共生 B.寄生C.捕食 D.腐生(2)当雨量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时,飞蝗产卵数量比空气干燥时要________。(3)在干旱的气候下,飞蝗发生量变化趋势是什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