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I级检测题(八)(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I级检测题(八)(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I级检测题(八)(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I级检测题(八)(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质量I级检测题(八)(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统编版高中语文高三第一轮复习

教学质量I级检测题(A)(解析版)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评卷人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国文人画的长处就在于不单纯追求表面的形似,而重于表现作者对自然的主观情

感和印象,借以抒发作者的心灵和情趣。在强大的文化影响下,文人把绘画变成文化的

载体,追求诗、书、画、印在画面上的有机构成。几种艺术样式融为一体,互相辉映,

不仅能增加画面形式的美感,而且能使画面的内涵容量无限增加,具有补充和阐发画面

内容的作用。

这种美的法则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产物。唐朝以前,诗、书、画、印各自独立,唐五

代能画而兼擅诗、书的作者渐多,但无诗、书、画、印结合的实例。北宋末期,苏轼、

米芾、文同等一大批知识分子活跃于文坛,开始倡导诗、书、画的结合。元代文人画迅

速发展,至明、清两代,以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等为代表的文人画家雄踞画坛,继

往开来,奇峰竞秀,气象万千,才使得中国文人画的诗、书、画、印结合的形式日臻完

美。

苏东坡评王维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

奠定了文人画的理论基础。诗与画结合有两层意思,即画上无诗、书题款,而有诗意,

可谓诗、画意境的结合;画上有题诗、书款,诗画相配,相得益彰,使有限的画面包

含无限的寓意。所以,“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画中有诗,其内在意蕴

和抒情色彩就能丰富并提高画的意境。

随着书法艺术的全面繁荣,文人作画自觉不自觉地以书入画。文人画家极力张扬

自身优势,大力提倡以书法入画法,在强调文人意趣时削弱了绘画艺匠中“绘”和“画

的成分,突出地表现了绘画作品的文化品性和精神气质,而淡化了其世俗的装饰性功能。

文人画的书画结合也有两层意思:一是文人画家兼擅书法,追求以书入画;二是诗文

题跋要与构图密切配合,以求书画结合的形式美。

文人画借书入画的用笔多以书法化线条的形式描写对象。从根本上以书法的形式

美法则充分体现画的表现性、抒情性、写意性。文人画是文人画家情感的自然流露和

宣泄,而书法是线的艺术,文人画家借节奏感和韵律感极强的书法艺术,使线成为抒发

胸臆的最佳载体。所以以书入画成为中国文人画最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同时,书法

还是画面布局上的有机构成,并成为文人画形式美的重要元素。此外,书法中字体的

位置、长短、大小都随着作品的不同题材和画面而被安排,以达到相映成趣的效果,并

且与画面紧密联系成为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

从“重色”向“重墨”转变,是以抒写性灵怀抱为最高目标的文人画的发展的必然

结果。作为文人画重要审美元素的印章,虽然面积小,但同样是创作者抒发胸臆,甚

至寄托人生和政治理想的重要载体。文人画家往往自己制印,并赋予印文本身以含义。

如,赵孟獗常常在画作上压的“赵氏子孙”印,应当是作者作为前朝皇族后人在异族统

治下的一声苦闷的低吟;郑燮常常压的“青藤门下走狗”,则是道明渊源所在,表明

自己的门径所在和审美取向,更由衷地表达了对徐渭艺术的折服和崇拜之情。

中国典型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于一炉,诸多艺术元素互相生发、相互辉映,

丰富了画面内容,扩大了画面境界,是具有丰富美学内涵的艺术品种,成为与民间画分

野更趋明显的“儒雅”文化,形成了民族审美习惯的一大特色,并以此在世界美术之林

中熠熠生辉。

(摘编自潘克强《浅谈文人画诗、书、画、印结合的美学特征》)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人画家长于以绘画为载体,通过画作表现其对自然的主观情感和印象,抒发性

情,而不是追求形似。

B.文人画注重作品的文化品性和精神气韵,淡化一般性装饰效果,形成了与民间风

俗画不同的美学风格。

C.书法具有极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文人画家借鉴了书法作为线的艺术的特征,以

书入画来抒发胸臆。

D.文人画家把抒写自己的性灵怀抱作为画作的最高标准,使文人画有了以墨为主,

色彩次之的风格转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通过详细介绍唐五代到明清不同时期的文人代表画作,探讨了诗、书、

画、印融为一体的美学风格的形成过程。

B.文章第三段通过举苏东坡评析王维画作的例子论证了诗画一体特征,彰显了严谨

性与真实性,使文章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c.文章第六段以赵孟赵氏子孙”印和郑燮“青藤门下走狗''印为例,论证印章是文

人画家抒发己见,寄托理想的重要载体。

D.文章整体采用总分结构,主体部分并列展开,依次对诗画一体、以书入画、以印

试卷第2页,共22页

抒怀等美学特征进行了阐述,论证结构清晰严谨。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例子证明文人画“以书入画”美学特征的是()

A.书到高处是画,画到高处是写。

B.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

C.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

D.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姿致。

【答案】LA2.C3.B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而不是追求形似“曲解文意。由原文“我国文人画的长处就在于不单纯追求表面的形

似,而重于表现作者对自然的主观情感和印象”可知,文章并未否认对形似的追求,文

中是说“不单纯追求表面的形似“,可见“形似”也在追求之列。

故选A„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

A.”详细介绍唐五代到明清不同时期的文人代表画作”错误,第二段仅列叙了代表作家,

并未详细介绍画作;

B.“举……例子论证了……”错误,是“引用论证”;

D.“文章整体采用总分结构”错误,应为“总分总结构”。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强调的是书、画的妙处很难以具体形制表达,更需要意会,说明文人画不重形似重表

意的诗性特点,而“以书入画''是说书画结合,诗文题跋要与构图密切配合,两者所说并

非一回事,所以不能作为例子证明。

故选B。

评卷人得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家曾经从野外收集到大量白蚁,把它们放在一起,有的成群,有的分开,进行

观察。放在一群的白蚁变得越来越友好而好动,不断地用触角互相接触。分开的白蚁又

成了另一种东西。它们变得富于攻击性,而不再互相接触。它们甚至互相咬掉触角的末

端部分,以减少触动的诱惑。暴躁易怒的白蚁终于安下心来,要在这种不利环境中尽可

能过得好一点,它们开始准备产卵,并照顾新孵出的幼蚁。

蚂蚁其实不是独立的实体,倒更像一个动物身上的一些部件。它们是活动的细胞,

通过一个密致的、由其他蚂蚁组成的结缔组织,在一个由枝状网络形成的母体上循环活

动。条条线路交织得这样致密紧凑,使得蚁丘具有一个生物的所有基本标准。蚂蚁通过

相互间不断接触,能告知整个蚁丘关于外部世界的情况:食物的地点,敌人的接近,甚

至太阳的方位。据说,在阿尔卑斯山中,登山者用细长的蚁穴那阿米巴状构形作为指南

针。蚁丘的回报方式是管理那整个机构的事务,使其各个蠕动的部件协调一致,使蚁穴

保持通风、清洁。通过长长的触角取来食物,养育幼仔。

群居性昆虫,特别是蚂蚁,已被作为各种寓言的源泉。它们给人以勤劳、互相依赖、

利他、谦卑、俭朴、耐心等种种教诲。它们被用来在我们整个社会道德领域中指导我们。

从白宫直到街道储蓄所都得接受它们的指导。

而现在,它们终于成了一种艺术造型。纽约曼哈顿的一家美术馆展出了收集到的二

百万活的兵蚁,那是从中美洲借来的,它们被陈列在沙子上,放在一个大方匣子里,四

周是塑料挡板。作品的创造者根据他自己的灵感和蚂蚁们的趣味,改变着各个食物来源

的位置,而那些蚂蚁就自动地形成一些长长的、黑乎乎的、绳子一样的图案,伸展开来,

从一个站点伸到另一个站点。经过这样摆弄的蚂蚁,被一群外着冬季服装的人们充满热

情地观看着。我可以想象,那些人围绕塑料挡板移动着脚步,点点头,有时笑笑,像纽

约人惯常那样随时准备一有风吹草动就逃之夭夭。他们身上的线粒体油足火旺,噬噬冒

着蒸汽。他们彼此交头接耳,看起来像是说他们莫不是从另一个星球上掉下来的?

很可惜这一些我都没有亲眼看到。待我从电视和早报上得到了这消息,按捺不住地

想要去一看究竟时,我得知,那些兵蚁全都死了,一天之间,两百万蚂蚁全部死亡,由

人扫入塑料袋里,放到外边,以便由清洁车吞食、消化。

这是个悲凄的寓言。对其寓意我没有把握。但我想,这一定跟那塑料有关系,还有

那离开土她的距离。

从中美洲丛林的土地到画廊的楼板有好远,曼哈顿本身也是悬在某种水泥台上,由

一些电线、煤气管道和供水管道的网络支撑着的。但我想主要还是那塑料。在我看来,

那是人迄今造出的一切东西中最非自然的东西。我不信你能把兵蚁从地上悬起来,悬在

试卷第4页,共22页

塑料上,悬任何一段时间。它们会失去接触,耗尽能源而死去。

人踩在蚂蚁身上,踩死一只或一小群,天天如此,而不假思索。但想到大到二百万

蚂蚁组成的这样大的一头动物之死,就不可能不感觉到一阵深切的同情,和一点说不出

的什么。人们把群居性昆虫和人类社会作了很多类比,这是不奇怪的。然而,从根本上

说,这些类比是错误的,或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昆虫的行为是由先天的指令性机制严

格定型和决定的;它们几乎没有学习的领悟力和能力,它们缺乏一种根据世代累积的经

验发展社会传统的能力。想到这里,我对那两百万只蚂蚁的死似乎有些释然了。但那毕

竟是两百万活的生命,这样的释然并没有持续多久。

(摘编自托马斯•刘易斯《曼哈顿的安泰》)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蚂蚁不是独立的实体,更像是群体肌体中的一个细胞,它们在肌体中循环活动,

符合一个生物的所有基本标准。

B.蚂蚁和蚁丘互相依存,蚂蚁为蚁丘提供外部世界的信息,蚁丘则管理整个机构的

事务,使蚁群的活动协调一致。

C.蚂蚁可以通过相互间不断接触告知食物地点,并根据食物来源位置的变化,不断

伸展开来,连接起不同站点。

D.当蚂蚁成为人类的一种艺术造型时,它们就只能任由人类摆弄,被人观看,沦为

满足人类猎奇心理的对象。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一段将成群的白蚁和分开的白蚁的习性进行比较,突出群居生活对白蚁形成

平和稳定的心态、产子育后等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从白宫直到街道储蓄所都得接受它们的指导”一句说明,蚂蚁的品行对人类社会

道德领域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语言生动幽默。

C.人类从依靠蚂蚁指引方向,学习蚂蚁各种优秀品质,到利用蚂蚁的习性创造艺术

造型,说明人们对蚂蚁的利用率逐步提高。

D.文章最后强调了蚂蚁的行为往往出自本能,与人类具有后天学习能力没有可比性,

以此提醒人类用研究蚂蚊行为来指导人类是可笑的。

6.文中纽约美术馆两百万蚂蚁一天之内全部死亡的原因是什么?这个事件带给人类怎

样的启示?

【答案】4.A5.B6.(1)原因:①人类用塑料挡板阻碍了蚂蚁与外界的信息

联系,以致它们耗尽能源而死去;②蚂蚁远离自己的家园,导致水土不服而死去。(2)

启示:这件事情告诉人类,不要把其他生命当成满足自己观瞻把玩欲望的玩物,不要以

己猜度其他生命历程,要懂得敬畏自然界的生命。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它们在肌体中循环活动,符合一个生物的所有基本标准”错误,张冠李戴。原文是“条

条线路交织得这样致密紧凑,使得蚁丘具有一个生物的所有基本标准”。

故选Ao

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A.“突出群居生活对白蚁形成平和稳定的心态、产子育后等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错误。原

文是说被分开的蚂蚁“要在这种不利环境中尽可能过得好一点,它们开始准备产卵,并

照顾新孵出的幼蚁”,可见是被分开的蚂蚁为了在失去群居生活的不利环境中过得好一

点才产子育后,成群的蚂蚁却没有,因此不能突出群居生活对产子育后有重要意义;

C.“说明人们对蚂蚁的利用率逐步提高“错误,利用蚂蚁的习性创造艺术造型是对蚂蚁生

命的不尊重,不是提高利用率;

D.“以此提醒人类用研究蚂蚁行为来指导人类是可笑的”错误。原文最后一段有“想到这

里,我对那两百万只蚂蚁的死似乎有些释然了。但那毕竟是两百万活的生命,这样的释

然并没有持续多久”,可见作者是以此想让自己释怀,但最终依然没有释怀,表达了作

者对生命的珍惜。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从“我想,这一定跟那塑料有关系,还有那离开土地的距离”“从中美洲丛林的土地到画

廊的楼板有好远,曼哈顿本身也是悬在某种水泥台上,由一些电线、煤气管道和供水管

道的网络支撑着的。但我想主要还是那塑料。在我看来,那是人迄今造出的一切东西中

最非自然的东西。我不信你能把兵蚁从地上悬起来,悬在塑料上,悬任何一段时间。它

们会失去接触,耗尽能源而死去”可知,人类用塑料挡板阻碍了蚂蚁与外界的信息联系,

以致它们耗尽能源而死去;蚂蚁远离自己的家园,导致水土不服而死去。

从“经过这样摆弄的蚂蚁,被一群外着冬季服装的人们充满热情地观看着……”“想到大

到二百万蚂蚁组成的这样大的一头动物之死,就不可能不感觉到一阵深切的同情……人

们把群居性昆虫和人类社会作了很多类比,这是不奇怪的。然而,从根本上说,这些类

比是错误的,或是没有意义的“可知,这件事情告诉人类,不要把其他生命当成满足自

己观瞻把玩欲望的玩物,不要以己猜度其他生命历程,要懂得敬畏自然界的生命。

试卷第6页,共22页

评卷人得分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失去的“美丽”

【美】安吉亚•叶捷尔斯卡

“哎呀!这样可漂亮多了。''汉妮•海耶看着她新粉刷的厨房兴高采烈地说。她带着

崇拜和爱慕扫了一眼儿子穿制服的照片:眼睛像她,闪烁着渴望和生活的喜悦。

“这样阿比回家就不用感到羞耻了。”她高兴地拍着布满老茧的手。

油漆的气味令人窒息,但是她嗅到了大量隐藏的美。每次刷漆时,她都能感受到为

她所崇拜的儿子服务带来的喜悦。

汉妮•海耶向丈夫跑去,这个忧心忡忡的男人正倚靠在床上。

“杰克•萨夫兰斯基!“她激动地喊道,“你过来一下,在睡觉前看看我刷的墙。”

“哎,让我歇会儿吧。”

可是她太陶醉了,哪受得了对方说不,她把他拽到了门口,“嗯?你觉得怎样?我

是不是知道什么才叫美?”

“可是你在油漆上花了多少钱?但你应该把它存起来,留到日子不好过的时候用。”

“如果我在生活中找不到一点美,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是的,但这不是你的房子,它是房东的。”

“我不是住在里面吗?哎呀,我可以亲吻墙壁上华丽的白色。它照亮了我的眼睛,

就像阳光照亮了房间。”她那凹陷的双颊泛着红晕。

第二天早上,杂货店前挤满了闲聊着的人,汉妮•海耶推操着挤了进去。

“你怎么这么激动?”

“她总是为她那个神奇的儿子激动。”“听听她儿子在信里给她带来什么消息。”

“不是信,''她反驳道,“好消息是我的厨房粉刷完了——你们必须都去看看,我的

房子像宫殿一样。”

一行人穿过一段黑暗、更气熏天的廉价公寓的走廊,爬了两段摇摇欲坠的楼梯。汉

妮•海耶打开门时。

大家又惊又喜地发出感叹,“天哪,天哪!”

“每个角落都闪着金光!”

“就像过节一样!”大家争相赘美着。

“阿门!'‘汉妮•海耶轻声说,“愿我们都忘掉租金的烦恼!”

普勒斯顿夫人注视着汉妮•海耶,那双粗糙的、饱经风霜的手爱抚着每一件衣服,

把篮子里的衣服拿出来。“汉妮•海耶!你是一个艺术家!”普勒斯顿夫人声音里透着

一种敬意,“你对待我的蕾丝花边和细麻布的态度和其他人都不一样,好像你把一部分

灵魂都渗透在里面了。“

“您说的艺术家是什么意思?”

“就是对美的爱,就像画家把它涂刷成一幅画一样。''

“涂刷?”汉妮•海耶喊道,“您要是能看一眼我刚涂刷好的厨房就好了!”她的

脸上洋溢着热情,使她显得很年轻,像少女的脸。

“我日夜在脑子里都想着这个画面------我的厨房和您的厨房一样雪白亮堂。”

普勒斯顿夫人被汉妮•海耶对美的强烈欲望给震撼了。“我很想看看你那间漂亮的

厨房。”汉妮•海耶向她道别时,她说。

汉妮•海耶回到家,一边搓着衣服,一边想着如何与邻居们分享普勒斯顿夫人要大

驾光临的喜讯。突然传来了敲门声。

“啊!房东先生!”她热情地说,“我给您准备好租金了,但是我想让您四处瞧瞧,

看我把厨房刷得有多亮。”

双排扣的长礼服把罗森布莱特先生那突出的肚子裹得严严实实。

“我没时间。时间就是金钱。”他说着,伸出一只像用爪子一样的手来接房租。

“我只要半分钟就好,“汉妮•海耶拽着她宫殿的主人走过门槛,“嗯?看我刷得好

不好?这些都是我在别人睡觉的时候做的。”

罗森布莱特先生眼睛匆忙地扫视着房间,“你确实做得不错,但我得走了,这是你

的收据。”

两周后,汉妮•海耶正和丈夫坐着吃晚饭,看门人拿着一张纸条进来了。

“房东给你的。“他说,然后把纸条递给汉妮•海耶就出去了。

“房东?’'她激动地喊道,她用颤抖的手指撕开了纸条,纸条从她手中掉落下来。她

脸色铁青,眼睛里充满了恐惧。

,,哎——呀——呀!这个杀人犯!他竟然每月给我增加了50元的房租。

她愤怒地冲向房东的办公室。

“哎呀!房东先生!你的良心在哪儿?你怎么能提高我的房租呢,你知道我的儿子

还在法国呀?你不知道哪怕洗再多的衣服,我挣的还是不够啊!”

“这房子现在值这多出的50元,”罗森布莱特不耐烦地回答说,

“我随时都能找到新房客。我用自己的血汗钱给你刷房子,你一点都不为所动

吗?“

“你不是为我做的。你是为自己做的。‘‘他冷笑道。

试卷第8页,共22页

汉妮•海耶茫然地离开了办公室。她跌跌撞撞地瞎走着,一种噎人的干涩让她感到

喉咙发紧。

“改变?必须要有改变!'‘汉妮•海耶大声说道,“这就是人人渴望的美国梦吗?我

是不是梦醒之后又回去呢?这样的世界不能再生活下去了。如果我的阿比能快点回来就

好了。但是在他回来之前,我会一直斗争下去,直到整个美国都停下来听听我的呼声?”

几天后,整个街区的人都因为一则消息骚动起来:汉妮•海耶已经去法院回应她将

被驱逐的传票。

杂货店的窗户旁、走廊,还有门口,邻居都焦急地等着汉妮•海耶回来。

“嗯?法庭上怎么样?”

汉妮•海耶摇了摇头,“法官说,房东有权利涨房租,或者把我们赶出去。”

“哎呀!如果嘴巴里能喷火的汉妮•海耶都不能得到自己的权利,那我们又该怎么

办呢?“

“现在还有谁能为我们说话?”

在那被驱逐前的最后一晚。她那张热切的、热爱美丽的脸因为仇恨而扭曲了。“不

——房东休想从我这里得到好处!我要给他一个教训。"

她抓起斧子,开始刮油漆,把漆成白色的天花板染黑。整个晚上她都在疯狂地毁坏。

她筋疲力尽地倒在躺椅上,但无法闭上眼睛。她的神经颤抖着,她浑身疼痛,感到她的

灵魂在疼——在她身体里面------就像一个被杀死了却又不会死的东西。

当晨曦从厨房的通风窗透了进来,这些废墟都瞪着她,难道这一切都是我做的?她

问自己,“我走火入魔了吗?”

列兵萨夫兰斯基带着美国军人的自信从船上下来,迫不及待她想看望分别已近两年

的家人。他的左肩上是自由女神像的徽章,右臂上的两处伤口绑着绷带,左胸上戴着美

国政府颁发的勋章。

想象着自己突然出现在母亲完美无瑕的厨房时,她会多么高兴,这个士兵不由得加

快了脚步。

他突然停住了:在他们家门前的人行道上,有一堆熟悉的家什,在路牙上,一个女

人蜷缩着,瑟瑟缩缩,精神已经崩溃。天啊!——他的母亲!他自己的母亲——连同他

们的全部家当全被扔在雨里。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妮•海耶对儿子总是带着崇拜和爱慕的情感,希望能给儿子带来尊严,这是她

甘心花钱、不怕吃苦、粉刷厨房的最大原因和动力。

B.萨夫兰斯基反对妻子汉妮・海耶粉刷厨房,认为钱应该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后来证明果真如此,由此可看出他是一个有远见的人。

C.汉妮•海耶强烈要求邻居们“必须”去她的新刷厨房参观,既有炫耀的意思,但更

多的是希望邻居们分享她追求美的喜悦之情。

D.当汉妮・海耶去法院回应传票时:邻居们都焦急地等待着消息,这不仅是对汉妮•海

耶命运的担心,更是对自己命运的忧虑,深化了小说主题。

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注重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如形容汉妮・海耶的手“布满老茧”“粗糙”“饱经风

霜”等,这不仅表现了她的吃苦耐劳,也强化了她创造美之后又毁灭美的悲剧力量。

B.小说对房东的描写可谓入木三分,精妙到位,如被长礼服裹得严严实实突出的肚

子、爪子一样的手、冷笑等,形象地将其贪婪、狠心、毫无同情心的丑态暴露无遗。

C.小说对列兵着笔不多,但用意深远,作者特意展现了他身上的自由女神像的徽章、

伤口处的绷带和美国政府颁发的勋章,当这些和其家庭不幸碰撞时,极具讽刺意味。

D.小说在后半部分详细展现了汉妮•海耶亲手毁坏自己的新厨房时的心理变化历程,

从愤怒扭曲到矛盾痛苦,再到轻松释然,情感表达细腻有张力,使人物形象更加丰

满。

9.文中说“普勒斯顿夫人被汉妮・海耶对美的强烈欲望给震撼了”,请结合全文分析汉

妮•海耶的力量来源。

10.小说的主题往往具有多元化特征,请对本文主题加以概括分析。

【答案】7.B8.D9.①源自她对生活的热爱,虽然生活让她很艰辛,但她能

将自己的灵魂渗透到繁重的劳作中,并从中寻找到美;

②源自她对儿子深沉、无私的爱,她希望能给儿子一个体面、有尊严的生活环境;

③源于她的美国梦,作为移民,她希望在美国能用自己的心血实现不一样的美丽人生。

10.①歌颂了普通人对美的执着追求,赞扬了伟大、无私的母爱;

②鞭笞了贪财成性、唯利是图、不近人情的剥削者:

③称赞J'平凡人面对不公平时的斗争精神;

④嘲讽了所谓的美国梦,汉妮・海耶一手创造了美,也一手毁掉了美:一方面亲人为国

赢得荣誉,另一方面家庭却被社会抛弃。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

B.“后来证明果真如此,由此可看出他是一个有远见的人''分析错误。他是受生活所迫,

试卷第10页,共22页

已经认命,不敢对生活有美好的追求,根本不是远见。

故选Bo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再到轻松释然”分析错误。原文有“她浑身疼痛,感到她的灵魂在疼”,破坏完厨房,

她最后的灵魂还是痛苦的。从文本中看不出“轻松释然”。

故选D。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文中“闪烁着渴望和生活的喜悦”“如果我在生活中找不到一点美,那活着还有什么

意思?”“我不是住在里面吗?哎呀,我可以亲吻墙壁上华丽的白色。它照亮了我的眼睛,

就像阳光照亮了房间。她那凹陷的双颊泛着红晕”等内容可知,汉妮•海耶平时靠洗很多

衣服生活,虽然生活让她很艰辛,但因她对生活的热爱,她能将自己的灵魂渗透到繁重

的劳作中,并从中寻找到美,欣赏美。

结合”这样阿比回家就不用感到羞耻了”“每次刷漆时,她都能感受到为她所崇拜的儿子服

务带来的喜悦可知,源自她对儿子深沉、无私的爱,她在等待迎接儿子的到来,儿子回

来时,她希望能给儿子一个体面、有尊严的生活环境。

结合“这就是人人渴望的美国梦吗?我是不是梦醒之后又回去呢?这样的世界不能再生

活下去了。如果我的阿比能快点回来就好了。但是在他回来之前,我会一直斗争下去,

直到整个美国都停下来听听我的呼声?“可知,汉妮•海耶的力量源于她的美国梦,作为

移民,她希望在美国能用自己的心血实现梦想,过上不一样的美丽人生。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小说主题的能力。

对于本篇小说的主题,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首先,从人物形象看,主人公汉妮・海耶为迎接儿子的到来,多次粉刷厨房,“这样阿比

回家就不用感到羞耻了”“每次刷漆时,她都能感受到为她所崇拜的儿子服务带来的喜

悦“,她追求美好,尽情欣赏自己亲手创造的美丽,她对儿子有深沉、无私的爱,她希

望能给儿子一个体面、有尊严的生活环境。文章歌颂了普通人对美的执着追求,赞扬了

伟大、无私的母爱。

其次,汉妮•海耶粉刷好厨房,提高了房间的内在品质,房东因此要涨租金,等于是剥削

了汉妮・海耶的劳动价值,最后居然把汉妮•海耶一家驱逐了出去。文章鞭笞了贪财成性、

唯利是图、不近人情的剥削者。

第三,“哎呀!房东先生!你的良心在哪儿”“改变?必须要有改变!”汉妮•海耶大声说道,

“这就是人人渴望的美国梦吗?我是不是梦醒之后又回去呢?这样的世界不能再生活下

去了。如果我的阿比能快点回来就好了。但是在他回来之前,我会一直斗争下去,直到

整个美国都停下来听听我的呼声”“汉妮・海耶已经去法院回应她将被驱逐的传票“,汉妮

为此找房东,打官司,进行各种抗争。文章称赞了平凡人面对不公平时的斗争精神。

最后,汉妮有她的美国梦,作为移民,她希望在美国能用自己的心血实现梦想,过上不

一样的美丽人生。所以她爱生活,爱儿子,即使生活拮据,还是努力给自己营造美好的

生活环境,但最终她乂一手毁掉了美“她抓起斧子,开始刮油漆,把漆成白色的天花板

染黑。整个晚上她都在疯狂地毁坏”:当儿子为国赢得荣誉回来时,看到的场面是家庭

被社会抛弃“列兵萨夫兰斯基带着美国军人的自信从船上下来,迫不及待地想看望分别

己近两年的家人。他的左肩上是自由女神像的徽章,右臂上的两处伤口绑着绷带,左胸

上戴着美国政府颁发的勋章”“他突然停住了:在他们家门前的人行道上,有一堆熟悉的

家什,在路牙上,一个女人蜷缩着,瑟瑟缩缩,精神已经崩溃。天啊!——他的母亲!

他自己的母亲——连同他们的全部家当全被扔在雨里”。小说的主题之一就是嘲讽了所

谓的美国梦。

评卷人得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十二月,殷仲堪恐桓玄跋扈,乃与杨俭期竺承为援。住期屡欲攻玄,仲堪每如止

之。玄恐终为殷、杨所灭,乃告执政,求广其所统。执政亦欲交构,使之乖离,乃加玄

都督荆州四郡军事,又以玄兄伟代俊期兄广为南蛮校尉。住期忿惧。杨广欲拒桓伟,仲

堪不听,出广为宜都、建平二郡太守。伦期勒兵建牙,声云援洛,欲与仲堪共袭玄。

仲堪虽外结住期,而内疑其心,苦止之,犹虑弗能禁,遣从第遹屯于北境以遏伦期。侄

期既不能独举,又不测仲堪本意,乃解兵。是岁,荆州大水,平地三丈,仲堪竭仓嬉以

赈饥民。桓玄欲乘其虚而伐之,乃发兵西上,亦声言救洛,与仲堪书曰:“住期受国恩

而弃中性,宜共罪之。今当入沔讨除伦期,已顿兵江口。若见与无冢,可收杨广杀之;

如其不尔,便当帅兵入江。”时巴陵有积谷,玄先遣兵袭取之。梁州刺史郭铃当之官路

经夏口去诈旅期装遣隹为口前锋互授必江夏之众便督诸军.先选蜜根兄傕令为内应伟遑

遽不知所为,自赍疏示仲堪。仲堪执伟为质,令与玄书,辞甚苦至。玄曰:“仲堪为人

无决,常怀成败之计,为儿子作虑,我兄必无忧也。“仲堪遣殷遹帅水军七千至西江口,

玄使郭铃、苻宏击之,遹等败走。玄顿巴陵,食其谷。仲堪遣杨广及弟子道护等拒之,

皆为玄所败。江陵震骇。城中乏食,以胡麻廓军士。玄乘胜至零口,去江陵二十里,仲

堪急召杨佟期以自救。俭期曰:"江陵无食,何以待敌?可来见就,共守襄阳。“仲堪志

试卷第12页,共22页

在全军保境,不欲弃州逆走,乃绐之日:“比来收集,已有储矣。’‘住期信之,帅步骑八

千,精甲耀日,至江陵,仲堪唯以饭饷其军。伦期大怒口:“今兹败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伪楚之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婚,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现在“婚姻”指男女结为夫妻关

系。

B.“仲堪每抑止之”的“抑”指压制,和《琵琶行并序》中“弦弦掩抑声声思、”的"抑”

含义相同。

C.山陵,指山岳冈陵,或帝王、王后的坟墓,还可指帝王,现指山岳,文中指帝

王。

D.“若见与无贰”的“贰”指二心,和《烛之武退秦师》中“且贰于楚也”的“贰”含义相

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玄害怕被殷仲堪、杨俭期击灭,于是上书朝廷要求扩大他的都督区。朝廷也

想借机挑起矛盾,让他们互相残杀,就把荆州四郡给了桓玄。

B.杨侄期调集人马,声称援救洛阳,想联合殷仲堪共同击杀桓玄。殷仲堪不但劝

止杨侄期,还怕不能够禁止杨侄期,并派兵来遏制杨俭期。

C.荆州发大水,殷仲堪空竭粮库赈恤饥民。桓玄想趁机攻打他,发书信要求他一

起讨伐杨侄期,捕杀杨广,且先派兵夺取积存军粮的巴陵。

D.桓玄到达零口,距离江陵二十里,殷仲堪召杨侄期来救自己。杨侄期率兵赶到

江陵,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补给,杨侄期大怒,心知必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侄期既不能独举,又不测仲堪本意,乃解兵。

(2)仲堪执伟为质,令与玄书,辞甚苦至。

1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五处需要句读,请用“/”在相应位置划分。

梁州刺史郭铿当之官路经夏口玄诈称朝廷遣铃为己前锋乃

授以江夏之众使督诸军并进密报兄伟令为内应

15.结合文本分析殷仲堪失败的原因。

【答案】II.D12.D13.(1)杨侄期既不能独自起兵,又猜不透殷仲堪的真

实意图,于是解散了兵众。

(2)殷仲堪便扣押了桓伟,将他作为人质,让他给桓玄写信,用词十分悲苦。14.梁

州刺史郭铿当之官/路经夏口/玄诈称朝廷遣铃为己前锋/乃授以江夏之众/使督诸军并进/

密报兄伟令为内应15.①殷仲堪为人不决,优柔寡断。他担心桓玄跋扈,却又不信

任杨侄期,反而遏制他,错过攻击桓玄的机会。

②殷仲堪缺乏雄才大略,面对桓玄起兵,束手无策。

③殷仲堪目光短浅,没有粮草,还选择坚守,并欺骗杨俊期。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抑”,压制。句意:每次都是殷仲堪竭力压制阻止。/弦弦相互掩映压制,凄楚

悲切的琴音隐含着沉思。

C.正确。

D.“含义相同”错误。“贰”,指二心,差别。/数次用着动词,有二心,从属二主。句意:

如果你的看法与我没有差别。/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对晋国有二心。可见,

两处的“贰”含义不同。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心知必败”错误。从“侄期大怒曰:‘今兹败矣!可知,杨侄期是直言这一次必败无

疑了。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独举”,独立起事;“本意”,真实用意;“乃”,只好,只能;“解兵”,停止行动。

(2)“执”,扣下;“为质”,作为人质;“令(桓伟)与玄书”,省略句;“与……书”,给……

写信;“苦至”,凄苦到极点。

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梁州刺史郭锭正赶去上任,途中经过夏口,桓玄骗殷仲堪说,朝廷派遣郭铿担任

自己的前锋,于是把江夏的部队全部交给他管理,并让他监督统领各支队一起前进,暗

中又告诉他的哥哥桓伟作为内应。

“梁州刺史郭铿当之官”,主谓宾结构,其后要断开:

“路经夏口”,“夏口”作“路经”的宾语,其后断开;

“玄诈称朝廷遣为己前锋''语意完整,“朝廷遣为己前锋''做“诈称”的宾语,其后要断开;

“乃授以江夏之众”,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乃以江夏之众授”,"以江夏之众”做"授”

的状语,其后要断开;

试卷第14页,共22页

“使督诸军并进”语意完整,为“使(之)督诸军并进”的省略,“(之)督诸军并进''做"使"

的双宾语,其后要断开;

“密报兄伟令为内应“语意完整,为“密报兄伟令(之)为内应”的省略,“兄伟令(之)

为内应“做"密报”的宾语,要与前文断开。

1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殷仲堪恐桓玄跋扈,乃与杨侄期结婚为援。侄期屡欲攻玄,仲堪每抑止之”“仲堪虽

外结侄期,而内疑其心,苦止之,犹虑弗能禁,遣从弟遹屯于北境以遏侄期”可得出:

殷仲堪为人不决,优柔寡断。他担心桓玄跋扈,却又不信任杨侄期,反而遏制他,错过

攻击桓玄的机会。

由“伟遑遽不知所为,自赍疏示仲堪”可得出:殷仲堪缺乏雄才大略,面对桓玄起兵,束

手无策。

由“城中乏食,以胡麻縻军士……乃绐之曰……”可得出:殷仲堪目光短浅,没有粮草,

还选择坚守,并欺骗杨俭期。

参考译文:

冬天的十二月,殷仲堪担心桓玄过于专横暴戾,就与杨住期结成姻亲,互为助援。

杨俊期几次打算进攻桓玄,每次都是殷仲堪竭力阻止。桓玄也恐怕自己最终被殷仲堪、

杨伦期剿灭,于是向朝中的掌权者要求扩大他所统领的地区。朝中掌权者也打算在他们

之间制造矛盾,使他们的联盟解体,于是加任桓玄为都督荆州四郡军事,同时,让桓玄

的哥哥桓伟代替杨佳期的哥哥杨广做了南蛮校尉。杨伦期既气愤又害怕。杨广本想拒绝

桓伟前来接任,但殷仲堪不允许,把杨广调出做宜都、建平两个郡的太守。杨俊期整顿

部队,建立军旗,声称要去援救洛阳,打算与殷仲堪一起去进攻桓玄。殷仲堪虽然外表

是与杨俭期结交,内心里却怀疑他的用心,所以对杨俭期苦苦劝阻,还担心不能阻止杨

住期的行动,又派遣他的堂弟暗中去北部地区驻扎,用来遏止杨伦期。杨住期既无法自

己独立起事,又推测不出殷仲堪的真实用意,只好停止行动。这一年,荆州洪水泛滥,

平地的水达三丈。殷仲堪把府库中的储备粮食全部拿出来赈济饥民。桓玄打算趁他内部

空虚的时候征讨他,于是发动军队向西进发,也声言要去救助洛阳,并给殷仲堪写信说:

“杨住期接受国家的恩宠,但是放弃帝王的坟墓陵寝不管,我们应该一起向他兴师问罪。

现在应当进入沔水讨伐杨俊期,我已经在沔水入长江口这一带集结了兵力。如果你的看

法与我没有差别,可将杨广抓起来杀掉;如果不这样做,我就要率大军进入长江,攻击

江陵。”这时,巴陵还有积存的粮食,桓玄首先派兵去袭击夺取。梁州刺史郭铃正赶去

上任,途中经过夏口,桓玄骗殷仲堪说,朝廷派遣郭铃担任自己的前锋,于是把江夏的

部队全部交给他管理,并让他监督统领各支队一起前进,暗中又告诉他的哥哥桓伟作为

内应。桓伟既惊慌又害怕,不知道应该干些什么,后来把桓玄的密信送交给殷仲堪看。

殷仲堪扣下桓伟作为人质,命令他给桓玄写信,文辞凄苦到极点。桓玄说:“殷仲堪为

人没有决断,常常在打仗之前患得患失、计较成败,为自己的儿子考虑,留后路,我哥

哥一定安全,不必忧虑。”殷仲堪派殷遹率领水军七千人到达西江口,桓玄派郭铃、苻

宏进攻他,殷遹等败走。桓玄驻扎在巴陵,吃的是殷仲堪留下的粮食。殷仲堪派遣杨广

和自己的侄儿殷道护等人带兵抵抗,全部被桓玄打败。江陵一带为此大为震惊恐惧。江

陵城中缺乏粮食,只能把胡麻发给士兵充饥。桓玄乘胜到达零口,距离江陵只有二十里

远。殷仲堪急忙写信召请杨俭期前来救援自己。杨伦期却说:“江陵没有粮草,用什么

来对付敌人?你可以屈尊到我这里来,我们一起据守襄阳。”殷仲堪的愿望在于保全自

己的部队和地盘,不打算放弃自己的州属到别处流亡,于是欺骗杨伦期说:“最近我们

征集到了许多粮草,已经有所储备了。”杨俊期相信了他,率步、躺兵共八千人,兵

士精壮,铠甲闪光,到达江陵后,殷仲堪只能用一些米饭来犒饷他的军队。杨伦期十分

生气地说:“这一次必败无疑了!”

评卷人得分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冬夜即事

宋•曾巩

印奁封罢阁铃闲,喜有秋毫兔素餐。

市粟易求仓腹实,邑珑®无警里闾安。

香清一榻鼓能②暖,月淡千门露淞③寒。

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帘看。

冬夜即事④

曹雪芹

梅魂竹梦已三更,锦蠲鹉衾⑤睡未成。

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

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注】①邑跳(mang):毛多色杂的狗。②瞥解(qushu):织有花纹的毛毯。③露

(meng)淞:即雾淞。谚曰:“雾漱重雾淞,穷汉置饭瓮。”以为丰年之兆。④这是《红

试卷第16页,共22页

楼梦》中贾宝玉作的一首诗。⑤锦眉(ji):织有花纹的毛毯。鹅(shuang)衾:绣有鹅

鹏花纹的被子。

1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诗以小见大,明写仓腰充实、闾巷静寂,暗写百姓富足、国家安定。

B.曾诗颈联虚实相生,由眼前一榻之暖想到千门之寒,愧疚之情油然而生。

C.曹诗写松影、鹤、满地白雪,体现出冬夜之幽静,与首联"三更”呼应。

D.两诗都从细节中寻觅诗意,“卷帘看”“试茗”等真实生动,画面感强。

17.两首诗歌为同题之作,体现的人生志趣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6.B17.①曾巩诗:全诗写诗人在冬夜里的感受和心境,体现了诗人安

逸闲适、对来年丰收的期盼和对民生的关切。

②曹雪芹诗:诗着一“喜''字,使"趣'’味全出。"新雪”一词亦极有表现力。雪水洁净,新

雪尤是,烹茶味道清醇。诗中说“试茗”而不说"品茶”,是因为茶的品种不同,烹烧的火

候也不同,“试茗”就有掌握火候使茶不失色的意思,体现了诗人浓郁的生活情趣。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愧疚之情油然而生”错,曾诗颈联写了“榻”“慨觎’”'月""零淞'’等物象,室内选用清香

的床榻,温暖的毛毯,为实写,给人舒适温暖之感。再想象着屋外面的情景,为虚写,

室外凄冷的月光之下,霜淞闪现寒凉的色泽。虚实结合,自己在寒冷的天气里有温暖干

净的住所,想到屋外的寒冷,由个人到百姓,表达了对百姓的关切。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曾诗首联“印奁封”“阁铃闲”“秋毫免素餐”,写完成公事收起官印,诗人感到轻松闲适,

因有机会能为国尽绵薄之力而没有尸位素餐,内心的欢喜油然而生。领联写仓縻充实、

里闾安定,透露出诗人作为治理一方的父母官的欣慰之情。颈联写室内一榻'’之小与室

外“千门”之大对比,室内“龊髭”之暖与门外“霜淞”之"寒"对比,突出诗人的安逸。同时

运用视觉、嗅觉和身心的感觉结合,从不同角度给人丰富的感受。诗句“香清一榻慨解

暖,月淡千门霜淞寒”虚实结合,境界由小到大。通过对室内外景象的描写,寄托安逸

闲适之情。由个人到百姓,表达了对百姓的关切。尾联”更回笼烛卷帘看”运用了细节描

写的手法,表达了对来年丰收的期盼和对民生的关切。全诗写诗人在冬夜里的感受和心

境,体现出诗人心系百姓、关心民生的心境。

曹诗五、六句从人的感觉上写寒。“诗怀冷”,极言寒冷,连诗情也冷却了,可见寒冷的

程度。六句的表达方式也是一样的,公子穿着金貂,喝着酒,可都仍不足以御寒。经过

多方面的形容渲染,冬夜的严寒也就变得具体可感了。就在这严寒的冬夜,大观园中人

却还有他们的“喜趣”,大家都忘却了冬夜的严寒,冒着飘舞的雪花,扫来新雪,烹煮清

茶。诗的最后一笔,有如画龙点睛,使全诗的生活情趣跃然纸上。诗着一“喜’'字,使"趣”

味全出。“新雪”一词亦极有表现力。雪水洁净,新雪尤是,烹茶味道清聘。诗中说“试

茗”而不说"品茶”,是因为茶的品种不同,烹烧的火候也不同,"试茗''就有掌握火候使

茶不失色的意思。以上词语都使诗表现的生活情趣更为浓郁。

评卷人得分

-----------------六、情景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与之意思

相近的一句话是:“,

(2)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手法描写秦始皇以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振长策而御

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3)屈原以“,”的生动比喻,表达了不愿意让自己高洁

的品格蒙受世俗玷污的态度。

【答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

笞天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忧、逸豫、履、至尊、合、鞭笞、沐、振。

评卷人得分

-----------------七、选择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里老旧的手摇纺车,构造十分简单,有底座、转轮、摇柄和定子四部分组成,除

了用金属制作定子,其余都是木质材料的。转轮和定子之间以绳弦连接,摇动手柄,驱

动定子,即可纺出线来。

每到棉花采收季节,母亲把采摘下来的棉花,捡了又捡,晒了又晒,弹好之后,又

撕成一缗一络的,搭上梃子,搓成棉穗。然后,用干净的包袱一兜,以备纺线时取用。

纺好的线,母亲抽空络线,经过浆线、经线,土法染成红、黄、蓝三种颜色。多道工序

试卷第18页,共22页

过后,就上机织布。织布机就是《木兰辞》里“唧唧复唧唧”的那种,“砰砰”的机杼声和

梭于欢快:的“吸嗒”声,和谭而有节奏。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常常在我面前纺线。()往复之间,棉线就缠绕在定子上了。

母亲的身影和纺车转动的影像,被煤油灯光照射在老屋的墙上,是一幅流动的画。多少

次深夜醒来,那''吱扭吱扭,嗡……嗡……”,“吱扭吱扭,嗡……嗡……"的纺车声,就

萦绕在耳畔,好像一首催眠曲,使我心境安静,很快就再入梦乡。

19.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引用《木兰辞》中的诗句,引发读者的想象,穿越时空,令人回味。

B.拟声词的使用,调动读者的感观,令人仿佛置身于母亲织布的现场。

C.运用夸张手法,把机杼和梭子写得活灵活现,突出了母亲技艺高超。

D.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语言表达自然准确,饱含深情,意蕴深厚。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纺车前是母亲安坐的身影,右手转动摇柄,左手捍着棉穗,向左后上方缓缓抽

B.母亲自然地坐在纺车前,左手捍着棉穗,右手转动摇柄,向左后上方缓缓抽动

C.纺车前是母亲安坐的身影,左手捍着棉穗,右手转动摇柄,向左后上方缓缓抽

D.母亲自然地坐在纺车前,右手转动摇柄,左手捍着棉穗,向左后上方缓缓抽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