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第三章区位理论_第1页
区域经济第三章区位理论_第2页
区域经济第三章区位理论_第3页
区域经济第三章区位理论_第4页
区域经济第三章区位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西方主要区位实际第一节农业区位论一、农业区位论的提出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法等国已胜利走上了开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德国仍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农奴制国家,农业占主要位置,农业开场向大型化、商业化过渡。这种忽然的转变迫切地需求实际界回答一些问题为了探求上述问题,杜能潜心运营特洛农庄十载,记载了极为详细和准确的资料。在此根底上他于1826年撰写了名著<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在该书中,杜能以为,在这些方面起决议作用的是级差地租,首先是特定农场〔或地块〕间隔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远近。在证明这些论点的过程中,杜能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农业圈层实际,即农业区位论。二、农业区位论假设条件杜能农业区位论是在古典经济学实际的根底上采用孤立化方法研讨而构成的。其实际的假设为:〔1〕假定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孤立于世界之外,周围为荒地的孤立国,其中心有一个大城市,这个城市是独一的,必需供应全境一切工业产品,而城市的食品供应那么完全依赖周围的土地;〔2〕假设孤立国内各地开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完全一样;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3〕假设孤立国内各地交通条件完全一致,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独一的交通工具是马车,运费同运输间隔成正比;〔4〕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应那么仅来源于周围平原;

〔5〕农业消费以获得最大现金收益为目的,农产品价钱、劳动者工资和利息固定不变。〔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三、农业区位论主要内容从这些假定出发,杜能以为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P〕,而利润是由农业消费本钱〔E〕、农产品的市场价钱〔V〕与运费〔T〕这三个要素决议的。数学表达式为:P=V〔E+T〕利用上式杜能计算出了各种农作物合理的种植界限,设计了孤立国6层农业圈。杜能以为,城市周围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呈同心圆圈层构造〔后称杜能圈〕。

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在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构造。

第一圈——自在式农业圈。为最近的城市农业地带,主要消费易腐难运的产品,如蔬菜、鲜奶。由于运输工具为马车,速度慢,且又缺乏冷藏技术,因此需求新颖时消费的蔬菜,不便运输的果品〔如草莓等〕,以及易腐产品〔如鲜奶等〕等就在距城市最近处消费,构成自在式农业圈。本圈大小由城市人口规模所决议的消费量大小而决议。

第二圈——林业圈。供应城市用的薪材、建筑用材、木炭等,由于分量和体积均较大,从经济角度必需在城市近处〔第二圈〕种植。

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没有休闲地,在一切耕地上种植农作物,以谷物〔麦类〕和饲料作物〔马铃薯、豌豆等〕的轮作为主要特征。杜能提出每一块地的六区轮作,第一区为马铃薯,第二区为大麦,第三区为苜蓿,第四区为黑麦,第五区为碗豆,第六区为黑麦。其中耕地的50%种植谷物。

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为谷物〔麦类〕、牧草、休耕轮作地带。杜能提出每一块地的七区轮作。同第三圈不同的是总有一区为休闲地,七区轮作为第一区黑麦,第二区大麦,第三区燕麦,第四区、五区、六区为牧草,而第七区为荒芜休闲地。全耕地的43%为谷物种植面积。

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此圈是距城市最远的谷作农业圈,也是最粗放的谷作农业圈。三圃式农业将农家近处的每一块地分为三区,第一区黑麦,第二区大麦,第三区休闲,三区轮作,即为三圃式轮作制度。远离农家的地方那么作为永久牧场。本农业圈内全部耕地中仅有24%为谷物种植面积。

第六圈——畜牧业圈。此圈是杜能圈的最外圈,消费谷麦作物仅用于自给,而消费牧草用于养畜,以畜产品如黄油、奶酪等供应城市市场。据杜能计算本圈层位于距城市51~80km处。

此圈之外,地租为零,那么为无人利用的荒地。第二节工业区位论一、工业区位论的提出及假定条件19世纪末,德国工业的大开展,要求人们将工厂规划在消费本钱最低点。一些学者开场讨论工业规划问题韦伯1909年发表的<工业区位实际:区位的纯粹实际>,提出了工业区位论的最根本实际。以后他又于1914年发表<工业区位实际:区位的普通实际及资本主义的实际>,对工业区位问题和资本主义国家人口集聚进展了综合分析。韦伯在研讨这些问题的根底上建立了工业区位论,韦伯实际的根本框架是:研讨运费对工业规划的影响---研讨劳动费-----聚集要素对工业规划的影响。四个假定条件:1、原资料供应的地理分布是既定的;2、产品的消费地和规模是既定的;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知地点,且不能挪动;4、劳动力本钱是固定的,劳动力可无限供应。二、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韦伯实际的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议消费场所,将企业吸引到消费费用最小、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1、区位因子韦伯将区位因子分成适用于一切工业部门的普通区位因子和只适用于某些特定工业的特殊区位因子,如湿度对纺织工业、易腐性对食品工业。经过反复推导,确定3个普通区位因子:运费、劳动费、集聚和分散。韦伯以为具备某个有利区位要素的地点,对产业规划的区位有一种吸引力,其引力的大小与该点区位要素的强度有关,而产业的最优区位应在各点区位要素引力的合力方向上〔或引力最大的方向上〕,这称为产业规划指向。如O点。韦伯根据规划指向性将产业分为运输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资本指向型、技术指向型、电力指向型、水源指向型等类型。2、确定产业规划的3个阶段:第1阶段,假定工业消费引向最有利的运费地点,就是由运费的第一个地方区位因子勾划出各地域根底工业的区位网络〔根本格局〕。第2阶段,第二地方区位因子劳动费对这一网络首先产生修正作用,使工业有能够由运费最低点引向劳动费最低点。第3阶段,单一的力〔凝集力或分散力〕构成的集聚或分散因子修正根本网络,有能够使工业从运费最低点趋向集中〔分散〕于其他地点。3、产业规划须思索的5个要素〔1〕原资料、燃料、动力、水电、土地等条件能否满足规划要求;〔2〕劳动力的供应及质量;〔3〕运费的高低;〔4〕市场的大小;〔5〕产业聚集能否有利于协作,又不过度集中。4、运输指向韦伯以为:在原资料产地和消费地已定的条件下,运输本钱是对工业区位产生影响的区位因子。运输本钱确实定主要取决于两点:分量和间隔。企业在消费过程中要发生两次运输:原资料到工厂产品由工厂到消费地“最小运费原理〞符合最小运费原理的产业称运输指向产业。M1和M2代表两个原料供应地,C代表市场。工厂要消费1吨产品,需用M1地的原料3/4吨,需用M2地的原料1/2吨。那么,在区位三角形内寻觅一点P,使它到C〔市场〕、M1、M2三点的间隔与运量的乘积之和为最小。这样,P点就是工厂理想的区位。5、劳动力指向劳动力指向主要思索的是劳动力在本钱中所占的比重,即:单位产品的工资或薪金。产品本钱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劳动力费用的产业,称为劳动力指向产业。劳动费存在的区域差别时,会对工业规划产生影响。韦伯提出了劳动力本钱指数和劳动力系数的概念劳动力本钱指数〔也称劳动费指数〕该指数越大,反映单位分量的制废品,劳动力本钱所占比重越大。劳动力系数:该系数越大,产品中含有劳动力本钱就越高,从而节约劳动力本钱,能够使该产品消费区位偏离最小运费区位。该系数越小阐明运费在消费本钱中所占比重较高,从而使该产品消费区位趋向于最小运费区位。6、集聚与分散指向集聚是消费集中在某地域而使消费或销售本钱降低的区位因子。分散是集聚的反作用力,是经过对集聚的消减而产生消费本钱或销售本钱的降低。集聚因子的作用表如今两个方面:一是规模经济;二是外部经济。集聚的两种类型:一是纯粹集聚:由技术性和经济性的集聚利益产生的集聚,也称为技术性集聚;二是偶尔性集聚:主要是指运费指向和劳动力指向产生的集聚。制造系数〔加工系数〕:即单位区位分量的加工价值。该系数越大的产业集聚的能够性就越大。第三节市场区位论一、市场区位论的假设条件〔1〕在均质平原上,沿任何方向的运输条件都一样,进展消费的必要原资料充足,且均等分布;〔2〕在平原中均等分布着人口,最初他们的消费是自给自足,且消费者的行为也是一样的;〔3〕在整个平原的范围内,所住农民的技术知识是一样的,且一切人都有得到消费时机的能够;〔4〕除经济方面的作用外的其他要素,均不在思索范围之内。二、市场区位论的主要内容在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区位的平衡取决于两个根本要素:一是个别经济体的利润最大化。即个别的消费者选择最正确的位置。二是独立经济体数量的最大化。即将整个空间由尽能够多的经济体充分利用。区位平衡实现的条件:一是个别经济体的区位尽能够是有利的;二是经济单位数尽能够最大;三是所的经济活动都不能获得超额利润;四是购买圈、消费圈和销售圈尽能够的小;五是经济圈的边境同属于相邻的两个区位,因此没有差别。1、市场区位与需求圆锥体2、最大区位的空间平衡构成过程第四节经济活动区位论一、经济活动区位论及设定条件三点假定:〔1〕消费者和消费者是完全竞争的;〔2〕消费要素的机动性是完全的;〔3〕消费本钱和运输本钱是区位选址的决议要素。胡佛以为在本钱一样的情况下,运输间隔、方向、运输量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