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双龙路(东龙路-龙方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温州市双龙路(东龙路-龙方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温州市双龙路(东龙路-龙方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温州市双龙路(东龙路-龙方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温州市双龙路(东龙路-龙方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7.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7.1.1环境空气保护措施1)在工地四周设置一定高度的围挡。2)工地内应当根据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车辆冲洗设施和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应当冲洗干净后出场,并保持出入口通道及道路两侧各50米范围内的整洁。3)施工中产生的物料堆应当采取遮盖、洒水、喷洒覆盖剂或其他防尘措施。4)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渣土应当及时清运,不能及时清运的,应当在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性密闭堆放设施进行存放或采取其他有效防尘措施。5)易产生扬尘的天气应当暂停土方开挖施工作业,并对工地采取洒水等防尘措施,停止施工的通告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拟定,报经政府同意后予以公布。6)禁止在施工现场从事消化石灰、搅拌石灰土和其他有严重粉尘污染的施工作业。7)从事平整场地、清运建筑垃圾和渣土等施工作业时,应当采取边施工边洒水等防止扬尘污染的作业方式。8)科学选择运输路线,运输车辆实行密闭化,对运输道路定时洒水,每天至少两次(上、下班),对此路段的道路和施工场地要增加洒水次数,每天至少4次。9)筑路材料堆放地点选在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下风向,距离在100m以上。遇恶劣天气加蓬覆盖。10)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渣土应当及时清运,运输建筑垃圾、渣土等易产生扬尘的施工车辆,应加盖斗篷,密封运送,防止起尘;不能及时清运的,应当在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性密闭堆放设施进行存放或采取其他有效防尘措施。11)沥青采用封闭式运输,减少沥青挥发对运输沿线大气环境的污染。沥青摊铺时应注意避开居民上、下班高峰期及在家时间段,还应注意摊铺时对施工人员的劳动防护。12)采用商品混凝土和商品沥青混凝土,不得在现场设置混凝土搅拌站。7.1.2水环境保护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三条:“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物和其他污染物。”施工单位应对运输、施工作业严加管理,物料的流失量尽量地减少。建议工程施工时在物料临时堆场的边沿设截水沟,以防止施工物质的流失对周边水环境造成影响。1、施工机械和车辆的冲洗废水在施工场地设置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含泥沙和石油类的冲洗废水。经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后,冲洗废水全部回用于工程用水和施工场地洒水降尘。2、雨污水施工期要注意文明施工,沥青路面施工遇雨应及时停止供料,除已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应快铺快压,其余不得继续铺设。3、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当地现有污水消纳设施处理,施工现场不再增设污水排放口。经以上措施处理后,施工期废水都周边水体环境影响较小。7.1.3声环境保护措施(1)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禁夜间施工,如必须在夜间连续施工时,应认真执行温州市环保局夜间施工的有关规定,如施工单位要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批后,出安民告示告知居民施工时间、施工内容,以求得居民谅解和支持,并尽量缩短工时。在施工期间必须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进行施工时间、施工噪声的控制。(2)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汰高噪声设备和落后工艺,如选用静压式钻探机代替冲击式钻探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固定强噪声源应考虑加装隔声罩,同时应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加强施工队伍的素质教育,尽量减少人为的噪声。(3)道路机械施工的噪声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施工影响属于短期行为。针对100m范围内有集中居住区的路段,金色家园沿线与施工场地之间应设置临时围护隔声设施,隔声板高度不宜小于3m,在此基础上可最大限度减少施工作业的噪声影响。在靠近居民区路段,进行高噪声作业时应避开居民的午间和夜间的休息时段。(4)施工期对周围群众带来多种不便,尤其受施工噪声的影响,抱怨较多,若处理不当,将影响社会安定。因此建议建设单位做好周围群众的协调工作,加强与周边住户和单位的联系,及时通报施工进度,最大限度取得群众的谅解和支持。在此基础上,项目施工期的噪声影响在可控制范围内,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是短暂的,可接受的。7.1.4固体废物控制措施为降低和消除施工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强化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倡导文明施工。(2)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应设专门的堆放场所妥善放置,及时清运,并采取防护措施,同时应注意对垃圾中可利用的材料要回收利用。(3)不得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固体废物。(4)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可充分利用附近的环卫垃圾处理设施;在施工高峰期应适当在人员集中区增加保洁容器和保洁人员,生活垃圾经环卫工人收集可利用部分后,并入临近的乡村垃圾处理系统处理。(5)按计划和施工的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并尽量减少余下的物料。一旦有余下的材料,将其有序地存放好,妥善保管,可供周边地区修补道路或建筑使用。7.1.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建设单位应与有资质的施工单位签订具有施工期水土流失防治权利和义务条款的工程承包合同,并有违约的处理办法。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应按照“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进行,同时应按照本报告书生态保护章节的要求和建议施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工程施工期间设置临时防护措施;②临时堆场未设置临时拦挡、覆盖设施,需补充;③工程建设的时间比较长,在汛期,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降雨冲刷、击溅造成水土流失;④施工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沿途散溢造成水土流失。在主体工程设计中,从工程的安全和施工安全的角度考虑,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工程措施,这些工程的实施,起到了很大的水土保持的作用;⑤直接影响区直接影响区以管理监督措施为主定期清扫、撒水。(2)陆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努力节约土地资源,适当缩小用地规模,尽量减少占用土地,搞好土地生态恢复和保护工作。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队伍组织和管理,依法伐除工程建设施工确需清除且准许清除的植被,力求避免发生施工区外围植被破坏,以缩小植被生态损害程度。(3)其它保护措施a.建设单位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乱挖乱填,充分利用开挖方作回填方,充分利用工程永久用地和临时用地开挖平整时置放于临时堆方场的肥袄表层剥离土作绿化表面覆盖用土,以减少弃土石量。工程渣土应运至指定弃渣场妥善处置。工程建设所需砂、土、石料应向当地砂、土、石料市场购买,不得另行设置采砂、土、石料场,以免产生新的土地生态破坏。b.根据项目资料,工程建设路基填筑需要的宕渣从市场采购,本项目不设置专门的料场和弃渣场,不设临时占地。7.1.6社会影响保护措施(1)施工运输车辆施工时大量施工车辆因工程形成集中行驶,会对沿线居民生活、出行产生一定干扰,应通过采取相应环保措施后减轻或避免施工运输对现有交通及沿线居民的影响。①施工期主要运输通道(临时设置)应尽可能远离居民区,尽可能避免与现有交通线路交叉或同时运行,争取运距最短。②本工程施工期必须制定详细的运输工具、车辆绕道和施工运输计划,统一组织交通管理,并在所使用的运输通道交通高峰时间停止或减少车辆运输,以减少车辆拥挤度,降低噪声。加强施工期交通管理,预防交通事故发生,并加快施工进度,尽快竣工通车。(2)对公用设施的影响道路施工时响现有的交通设施,要求工程应减轻对交通设施的影响。建议道路设计部门在设计时与电力、道路、邮电等部门协凋对策方法,减少电力、用水及通讯设施拆迁,如必需拆迁,先修建替代设施后再进行拆除。施工中如对地方道路造成严重损坏,应立即修复,或将赔款交给当地道路管理部门修复。(3)减缓对附近交通影响的措施为了减缓本工程施工期间对附近交通出行的影响,应利用周边道路的分流功能,减轻施工期的交通压力,确保市区交通正常运行和道路两侧企事业单位及居民的正常出行。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适当调整材料运输时间,尽量避开07~09时及17~19时的交通高峰时段。(4)文物保护措施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如发现重要文物遗迹,道路施工部门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好现场并及时与文物保护部门联系,以防重要文物流失和遗迹损坏。7.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7.2.1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1)建议结合当地生态建设等规划,在靠近道路两侧,尤其是敏感点附近多种植乔、灌木。这样即可以净化吸收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道路粉尘,又可以美化环境,改善路容。(2)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保持道路良好营运状态,减少塞车现象。(3)严格执行汽车排放车检制度,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车辆上路。(4)加强运输散装物资如水泥、砂石材料及简易包装的化肥、农药等车辆的管理,运送上述物品需加盖篷布。(5)执行环境空气监测计划,根据监测结果确定采取补充的环保措施。7.2.2水环境保护措施(1)设置排水设施,收集路面径流,以分散就近排放为原则,排入域内排水渠。(2)加强道路沿线的交通管理;做好日常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路面路况良好状态和护栏等防护设施的完好。7.2.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根据交通噪声预测结果,本环评对营运期噪声的控制对策建议如下:①道路建成通行后,完善道路警示标志,设立禁鸣、禁停等标志,以提醒过往车辆禁止鸣笛,不随意停车;在居民居住集中区段等人群密集区减缓车辆行驶速度,可设置减速标志,通过限速控制交通噪声。同时,可适当限制大型车辆在本项目道路上行驶,特别是夜间,尽量限制大型车行驶,并做好限速工作。②加强道路的维修保养,保持路面平整,尽可能减少路面下沉、裂缝、凹凸不平现象,减少汽车刹车、起动过程中产生的高声级,减少交通噪声扰民事件的发生;发现路面破损及时修复,防止因路面破损引起车辆颠簸造成噪声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影响路边居民、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生活。③行驶的机动车辆,必须保持技术性能良好,部件紧固,无刹车尖叫声;必须安装完整有效的排气消声器。行车噪声要符合国家机动车允许噪声标准。④优化规划,在本工程与其沿线的敏感点用地间设置缓冲功能的用地。⑤在道路与敏感点之间合理设置绿化,并选择枝叶繁茂、生长迅速的常绿植物,乔、灌、草合理搭配密植。⑥本环评建议规划住宅及办公楼在建筑布局上,尽量将声学质量要求不高的房间朝道路面布置,声学质量要求高的房间尽可能设计在道路的另外一侧,临道路建筑的设计应尽量采用背向道路的U型结构。加强临路建筑的室内降噪,主要为提高窗户的隔声量,如采用双层隔声窗可大大提高隔声效果;另外室内的布置要合理,临路一侧的房间作为厨房、卫生间、走廊等。⑦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和项目道路投运后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环发【2010】7号文等有关文件中的相关规定。7.2.4固体废物控制措施道路工程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司乘人员丢弃的饮料袋、易拉罐等。路政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路面进行保洁工作,固体废物交由城市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工程沿线设置公交站1对,其固体废物主要为候车的乘客带来的生活垃圾,通过在每个公交站点设置一个垃圾桶,对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后有环卫工人定期清运。道路维护产生的废沥青砼经道路养护单位收集后,可用于其他道路路基填筑,或运至附近垃圾填埋场处理。7.2.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建设单位必须将绿化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投产,并在主体工程施工完毕后一年内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完成绿化工程建设。植被绿化应实行乔灌草搭配,选用本地植物种类。绿化植被布设及植物种类选配应符合景观美化、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和交通安全的要求。行道树应选择生长快、耐贫瘠、滞灰尘、减噪声等功能价值较强的树种,并尽量采用当地适生乡土树种。(2)按道路绿化设计的要求,继续完成拟建道路建设影响范围内的植树种草工作,以达到恢复植被、保护路基、减少水土流失等目的。(3)主体工程完成后,首先应对工程裸地进行植被恢复。(4)利用现有监测机构,对道路不同时期的环境进行环保方面的指导和管理,负责沿线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环保监测和管理,以控制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7.2.6营运期社会环境保护措施(1)拟建道路的管理机构应做好交通运输安全预防和宣传工作,确保道路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做好环境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消除道路主体工程阻隔及营运对沿线人民的心理上产生的压力。(3)加强道路主体工程的管理工作,确保通道工程畅通,以提供人民的出行方便、工作方便。(4)由于拟建道路的建成通车将对工程沿线地价产生增值影响,必将导致沿线出现新的产业带和商业网点,工商用地、交通用地等非农业用地将有所增加,为避免过多土地丧失宝贵的耕地资源,土地管理部门加强对道路沿线各种建设用地的审批和管理。(5)为保证沿线城镇建设规划与拟建道路景观建设相协调,建议主管部门加强道路两侧用地的规划工作,对沿线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和建筑风格的严格审批。7.3风险预防措施评价结果显示,本工程运输事故发生的风险水平不高,但一旦发生事故,由此造成的环境影响和公众危险较大,且事故发生无法完全消除。道路管理处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风险事故处理,并备有必要的应急设施,以便在出现事故时迅速作出反应,及时通知当地消防、卫生和环保部门。此外,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对于制定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应进行培训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等。7.4环保投资分析本项目总投资估算约3680万元。本工程环保投资为72.32万元,环保投资占工程造价的1.97%施工期、营运期采取的主要环保措施和环保投资估算汇总见表7.4-1。表7.4-1主要环保措施和环保投资估算汇总表时段环保项目具体措施投资额(万元)施工期水土保持工程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水土保持监理与监测39.32噪声防治选用低噪声设备、施工机械维护及其临时隔声围护等5水污染防治隔油池+沉淀池5大气污染防治彩钢板围护、洒水等3固体废物防治废土石方、建筑垃圾运输2生活垃圾临时收集点2生态保护植树复绿等5营运期噪声防治设置“限速、谨慎驾驶”“禁鸣喇叭”等标志5固体废物防治垃圾桶等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及不可预见费用5总计72.32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8.1社会效益分析工程建设必然占用一定的土地,涉及土地征用补偿工作,可能引起种种社会矛盾。为妥善做好征地补偿工作,保持社会稳定,国家按照国家法定程序给予征地补偿费。但本工程的建设将改善地区原有的运输条件,降低货物运输成本,提高车辆运行速度,缩短车辆的行驶距离,节约附近居民的出行时间。道路建设还将改善道路沿线附近地区及周边的经济投资环境,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发展,使当地土地资源价格上涨。工程建设虽然给政府财政带来一定的困难,但项目建成以后,将产生较大的国民经济效益,其中包括:1)降低车辆运输成本效益本项目建成后,使原有道路的运输压力得到缓解,运输条件得到较大程度改善,车辆的运输费用随之减少。2)节约时间效益由于改善了道路通行条件,增强了通行能力,提高了车辆运行速率,从而节约了附近居民的出行时间,缩短了途中时间。3)提高交通安全产生的效益本项目建成通车后,由于交通状况改善将会减少交通事故,事故平均损失费降低,相对产生效益。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建成区外延及本项目的实施完成,使道路沿线社会区域得到较快的发展,本项目建设增加了该区域与外界的横向联系,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5)景观效益本项目建设周边地块原为闲置地及杂草地等,道路市政设施不全。本项目建成后,在两侧人行道上分别设有绿化带,设计以软质景观造景为主,以硬质景观为辅,强调地域文化特征。在植物品种的选择及色彩的组合上加以丰富,利用植物的色,香,形,韵丰富道路景观。根据道路的交通布局及两侧用地的发展定位,结合区段特征,设计创意多彩永恒的景观,以绚丽的色彩,充分表现鹿城区欣欣向荣的气氛和繁荣昌盛的美好形象。8.2经济损益分析1、经济效益部分本项目建成通车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使运输成本下降,缩短途中时间的效益;②道路沿线土地增值产生的效益;③道路沿线地块截污后改善该地区河网水质产生的效益。2、经济损失部分①生态环境损失道路建设将破坏原有的水土保护设施,加剧水土流失,土石渣堆放若采取措施不当,遇暴雨也将被冲入河道,淤积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害。②声环境损失道路施工期,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周边人群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干扰。道路建成投入运营后汽车噪声会对道路沿线居民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③空气环境损失道路施工期,施工扬尘、沥青烟气给施工场地附近敏感保护目标带来影响,尤以下风向最为严重。施工扬尘还影响到施工场地附近的农作物正常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农业产出。④水环境损失道路施工期,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可能对附近水体环境产生影响。道路建设和营运初期水土流失量增加,排入河道,影响顺利排洪。道路建成后,道路路面径流带着含油污染物进入水体,影响水体环境质量。8.3环境效益分析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利地促进和提高沿线地区污水的截污率,完善当地的污水收集系统,对道路两侧地区的生活污水进行有效收集,有利于改善沿线地区的排水条件,以及有利于改善附近地区河流的水质。本项目涉及的对环境的各种不利影响与有利影响的若干内容(包括正效益和负效益在内的大部分影响)由于受到时间、周围环境以及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影响,难以绝对量化,但从综合考虑,本项目建设对环境的有利影响远大于不利影响。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鹿城区块道路交通条件及市政设施,提高路网的整体服务水平,实现建设项目周边交通快速联动,为区块的开发建设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该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善道路两侧区域的环境质量,提高道路沿线两侧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本工程建设的社会环境效益十分明显。

9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9.1环境管理目标通过环境管理,使拟建道路的建设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和同步实施的“三同步”方针,使环保措施得以具体落实,使地方环保部门具有监督的依据。通过环保防治措施的实施管理,使项目的建设期和营运期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到最低的程度,使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以协调持续的发展。9.2环境管理、执行、监督机构的落实根据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温州市双龙路(东龙路~龙方路)建设工程的环境管理机构是温州市环境保护局,即由温州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其职责是依据环评报告书内容提出的环保方面要求,负责本工程的环保竣工验收工作。建设单位温州市安居房开发有限公司需具体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首先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工程措施落实在设计中,建设单位和环保管理机构应对有关环保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在招投标阶段,承包商在标书中应有环境保护内容,中标后合同中应有实施环保措施,特别是有关水土流失防治的条款,并应明确违约责任。建设单位在施工开始后应配2名以上的专职人员,负责施工期环境管理与监督,重点是防治水土流失、施工期噪声等。各个施工队伍中应配一名环保员,监督环保措施的实施。运营期间的环保管理与监测必须由专门的部门实施。为保证环境管理任务的顺利实施,建设单位的法定负责人,是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法律责任者。此外,建设单位应该设立专门的环保机构和专职负责人,负责本项目的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环境管理工作。环境管理机构及人员的设置见表9.2-1,建设期的主要环境管理与监督的内容见表9.2-2。表9.2-1环境管理机构及人员的设置部门人员设置职责建设单位专职环保专业技术管理人员2名负责全面环境管理每个施工单位环境管理人员1~2名负责所承包工程范围内的施工环境管理工作表9.2-2建设期的主要环境管理与监督的内容施工固体废物施工竣工验收9.2.1建设期环境管理为有效地控制本工程施工期间的环境污染,项目在建设施工阶段,不但要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进行管理,同时必须对施工的文明程度、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合同条款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1)项目前期工作阶段①可行性研究阶段在此阶段建设单位应做的环境管理工作是负责提供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报请环保主管部门审批。②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将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措施列入设计和投资概算中,建设单位应对环保措施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并及时提出修改意见。③招、投标阶段建设单位按环评报告书所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制定建设期环境保护实施行动计划和管理办法,并将其编入招标文件和承包项目的合同中;施工单位在投标书中应含有包括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的内容,在中标的合同中应有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的相应条文。(2)施工期环境管理及保护计划建设单位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组织实施工程的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及时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接受浙江省、温州市环保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建设单位的环保机构在施工开始后应配备专职环保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施工单位应接受建设单位和当地环保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并按中标书、施工合同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措施,各施工单位至少应配备1~2名专职环保员,具体监督、管理环保措施的实施情况。①监督实施环保设施的“三同时”A、各项环保设施的设计、施工计划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并把工程设计和施工计划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B、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经常检查环保设施建设进度,如有滞后,应立即纠正。C、在试营运前必须检查各项治理设施完工情况,并向环保审批部门申报营运计划,待批准后营运。D、竣工验收时必须提交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报告,经竣工验收合格,并发放环保设施验收合格证及排污许可证,方可投入正式营运。②施工期间环境保护实施计划A、施工期环境管理a、建设单位的环保机构在施工开始后应派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施工期环境管理与监督,本项目施工期环境管理与监督的重点是:●控制对高噪声、高振动施工的施工时间,避免其对周围居民正常睡眠的影响;●控制施工粉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营地,严格控制临时性施工占地面积。b、施工期间应对各施工队伍的施工环保实施计划进行检查监督,对施工中的排污情况进行监督,对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生态破坏或其它重大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处理,直至法律追究。c、各施工单位(承包商)应配备1~2名环保员,根据承包工程的环境问题提出环保实施计划,并根据审批的计划实施、监督、管理,对发生的水土流失事件或其它污染事故应组织处理,并及时向建设单位环保机构和地方环保部门报告。d、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要专门设立“信访办”,设置专线投诉电话。接待群众投诉并派专人限时解决问题,妥善处理市民投诉。B、施工现场环境恢复监督在施工结束后,建设单位应组织全面检查工程环保措施落实和施工现场的环境恢复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撤出临时占用场地,拆除临时设施,恢复被破坏的土地和植被,使工程以整洁的面貌投入营运。C、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程在正式营运前,必须向负责审批的环保主管部门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运行。9.2.2营运期环境管理营运期环境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和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环境监督和管理制度。定期维护、保养和检修各项环保处理设施,以保证这些设施的正常运行;根据环境监测的结果,制定改进或补充环保措施的计划。营运期的环境管理、监测和需补充的环境保护工程措施等由本项目道路运营管理机构组织实施。(1)根据环保局对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批复意见进行补充完善;(2)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本项目重点是进行道路周围声敏感目标的噪声监测,并注意做好记录,不得弄虚作假。监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排放。(3)制定环境监测资料的存贮建档与上报的计划,并接受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环保档案内容包括:a、污染物排放情况;b、污染物治理设施的运行、操作和管理情况;c、各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和监测记录;d、事故情况及有关记录;e、其他与污染防治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等。(3)建立污染事故报告制度。当污染事故发生时,必须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向环保部门作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数量、经济损失等情况的初步报告;事故查清后,向环保部门书面报告事故发生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处理结果,并附有关证明。建设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9.3环境监测计划9.3.1监测目的制订环境监测计划的目的是为了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执行情况,根据监测结果适时调整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为环保措施的实施时间和周期提供依据,为项目的环保竣工验收和后评价提供依据。制订的原则是根据预测的各个时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重点是主要敏感点、段。9.3.2监测机构为了统一管理,建议委托具有环境监测相关资质的单位执行环境监测计划。9.3.3监测计划监测重点为大气、水质、噪声,采用定点和流动监测,定时和不定时抽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方法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监测计划见表9.3-1。表9.3-1环境监测计划一览表实施阶段监测内容监测时间及频率监测地点监测项目建设期大气施工高峰期连续3天施工繁忙地段或大型施工机械作业场地边缘5m、50m、100m处TSP噪声施工高峰期昼夜各20分钟连续等效声级Leq工程污水施工高峰期2天,每天一次靠近水体附近进行施工的工地附近水体COD、DO、pH、SS、石油类,必要或可能时加测N、P营运期大气验收监测一期5天,每天4次项目附近环境敏感点NO2、PM10、CO噪声验收监测2天,每天昼夜各二次,每次20min项目附近环境敏感点L10、L50、L90、、Leq环境监测数据对以后的环境管理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以后的环境质量的变化是否与预期结果相符,为今后制订或修改环境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建立环境监测数据的档案管理和数据库管理,编写环境监测分析评价报告。具体要求如下:(1)报告内容:原始数据(包括参数、测点、监测时间和监测的环境条件、监测单位)、统计数据、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责任签字。(2)报告频率:每年提交一份总报告。

10公众参与10.1调查目的项目的建设可能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有利或不利影响,直接或间接影响邻近地区社会发展和人群生活。群众出于自身利益或公众利益的考虑,也会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问题持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公众参与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和反馈项目所在地区公众对项目的意见、要求和看法,让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使环境影响评价更全面、客观,使决策者在决定项目的建设时充分兼顾公众的利益和要求,避免片面性,减少盲目性,使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制定的环保措施更能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10.2开展公众参与的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88号)、原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3]103号)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的要求。调查方法10.3两次公示10.3.1第一次公示为使广大群众充分了解本项目建设基本情况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程序,让更广泛的社会团体及群众了解、参与本项目,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建设单位进行了第一次公示,于2015年1月9号至2015年1月23日分别在金川家园、金色家园南区、金色家园北区小区宣传栏对项目基本情况进行了第一次公示,公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①建设项目概况;②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联系方式;③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④公众提出意见或建议的主要方式=5\*GB3⑤公示期限=6\*GB3⑥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公示期间,未收到公众的任何反馈意见,项目具体公示内容见附件,项目第一次公示照片见下图。金川家园第一公示照片金色家园南区一公示照片金色家园北区第一公示照片图10.3-1第一次公示现场照片10.3.2第二次公示为让公众充分了解本项目的环评内容,建设单位于2015年1月29号至2015年2月12号分别在金川家园、金色家园南区、金色家园北区小区宣传栏对项目基本情况进行了第二次公示,让更广泛的社会团体及群众更深入地了解本项目。公告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建设项目概况;②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概述;③环境影响及采取的环保措施;④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⑤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的联系方式;⑥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⑦公众提出意见或建议的主要方式;⑧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方式和期限;公示期间,未收到公众的任何反馈意见,公示照片见下图,公示内容见附件。金川家园第二公示照片金色家园南区二公示照片金色家园北区第二公示照片图10.3-2第二次公示现场照片10.4公众调查10.4.1调查内容公众调查目的是向公众介绍温州市安居房开发有限公司关于《温州市双龙路(东龙路~龙方路)建设工程》概况,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了解公众对该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公众对本项目的意见和建议。为了有代表性的发放问卷,调查范围包括场址周围居民区的居民、部分企事业单位的职工,被调查者包括不同年龄、职业、职务、文化程度的公民。10.4.2公众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1份,其中个人50份、团体21份,回收有效问卷71份,回收率为100%,被调查者基本情况见表10.4-1(个人)、表10.4-2(团体)及调查结果统计见表10.4-3。表10.4-1被调查者基本信息(个人)表10.4-2被调查单位基本信息(团体)表10.4-3公众调查统计结果调查内容对该项目的态度选择数(个人)所占比例(个人)%选择数(团体)所占比例(团体)%您对项目所在地周围环境满意程度很满意4080838基本满意1020943不满意00419如果您觉得当地环境质量不理想,则主要不理想方面为空气816626水环境1326313噪声12835固废处置00417其它285629您对该项目的了解程度开会宣布过0029.5听人说过48961676从电视、报刊等媒体获知1215从未听说1229.5您对建设单位环境信誉的满意程度很满意42841152基本满意816838不满意00210该项目的建设对您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程度较大影响00419轻微影响1020838基本无影响4080943您对本项目投产后主要担心的环境问题废气2142311废水0027噪声25501657固体废物48518事故风险0027您对本项目的建设态度是支持49982095反对0000无所谓1215您是否愿意公开个人信息愿意00314不愿意18361467无所谓3264419从个人调查统计结果分析,80%的被调查者对当地环境质量现状很满意,20%的被调查者基本满意;认为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的占16%,水污染的占26%,噪声污染的占2%,其他方面的占56%;96%的被调查者对项目表示听人说过,2%的被调查者表示从电视、报刊等媒体获知;84%的被调查者对建设单位的环境信誉表示很满意,16%的被调查者表示基本满意;20%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的建设对工作和生活有轻微影响,80%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的建设对工作和生活基本无影响;对于本项目建成运行后最担心的环境问题调查中,被调查者认为废气、噪声、固废分别占42%、50%和8%;98%的被调查者支持项目的建设,另有2%表示无所谓,无人反对;3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意公开个人信息,另有64%的被调查者表示无所谓。从团体调查统计结果分析,38%的被调查者对当地环境质量现状很满意,43%的被调查者基本满意,另有19%的被调查不满意;认为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的占26%,水污染的占13%,噪声污染的占35%,固废污染的占17%,其他方面的占9%;9.5%的被调查者对项目标示开会宣布过,76%的被调查者对项目表示听人说过,5%的被调查者表示从电视、报刊等媒体获知,另有9.5%表示从未听说过;52%的被调查者对建设单位的环境信誉表示很满意,38%的被调查者表示基本满意,另有10%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19%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的建设对工作和生活有较大影响,38%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的建设对工作和生活有轻微影响,43%的被调查者认为项目的建设对工作和生活基本无影响;对于本项目建成运行后最担心的环境问题调查中,被调查者认为废气、废水、噪声分别占11%、7%和57%,固废占18%,事故风险占7%;95%的被调查者支持项目的建设,5%的被调查者标示无所谓,无人反对;14%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公开个人信息,67%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意,另有19%的被调查者表示无所谓。10.5公众参与小结综上所述,绝大多数人对本项目的建设都表示支持,并且要求项目在施工和营运期间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以减轻项目建设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建议建设单位全面考虑公众对本项目建设的意见与建议,做好周围村庄居民的宣传、解释工作,以争取更多群众的支持和理解。通过本次公众参与调查,提出以下建议:(1)希望工程施工期加强环境管理,尽量减少噪声与扬尘影响。(2)项目运营期加强卫生管理,减少环境污染。(3)做好项目开发前的调研、设计工作;合理控制开发规模,既要开发,又要保护好项目区周围的生态环境。11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11.1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1)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符合性根据《温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8.2),本项目建设址处于“鹿城老城区城镇优化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Ⅴ1-40302D01)”,为优化准入区。本项目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属于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禁止类产业项目,本项目建成后能够加快道路沿线的截污纳管建设进度,有利于道路沿线生活污水的收集,改善当地水体环境。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该区域的准入条件,符合当地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要求。(2)污染物排放标准符合性本项目建成后在正常工况下主要污染源为:交通噪声、汽车尾气,通过加强道路检查,淘汰不合格的车辆,降低车辆的辐射声级和减少尾气的排放;加强交通管理,避免堵塞,减少刹车、起动的次数,从而降低由起动、刹车引起的噪声。并通过合理规划道路两侧的用地可减少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对敏感点的影响。本项目经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可做到达标排放。(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符合性本工程营运后,道路上通行的车辆将产生一定量的NOx、CO和非甲烷总烃,但同一区域的同一时间运输量是一定的,不通过本道路行驶必然通过其他道路行驶,因此在本项目道路上排放的尾气量如果不在本道路排放,将在其他道路排放,并没有因本工程的建设而增加排污量。(4)维持环境质量要求符合性本工程所经区域环境空气功能区为二类区,声环境为4a类、2类区,项目附近水体属于Ⅲ类水质功能区,与道路建设不冲突。本项目在落实各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在施工期和运营期间对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及环境空气的影响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正常营运状况下,区域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及空气环境质量基本能维持现状水平。11.2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要求符合性分析(1)清洁生产要求符合性分析本项目清洁生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本项目为基础设施工程,为非生产性项目。施工阶段建设单位十分重视项目的清洁生产,从设计、施工到管理都采取了运用新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设施设备;②采用商品水泥混凝土;③施工场地定期洒水,防止场地扬尘污染环境,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④废土方分类堆放,用于周边区块内土地平整、绿化回填;⑤合理布置施工现场、运输路线,科学安排施工进度,减少施工粉尘、噪声污染;⑥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环境安全。由此,本项目基本上符合清洁生产要求。(2)项目环保要求符合性分析项目施工期需落实的环保措施在技术上都已成熟,并已在实际中运用较多,且在经济上也可被建设方接受。(3)风险防范措施符合性分析建设单位应按照本环评报告所提出的要求落实道路危险品运输交通事故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纳入“三同时”验收管理,将道路营运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降到最低。(4)公众参与符合性分析本环评编制期间,按照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浙环发[2014]28号《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要求进行了公示和公众参与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受访公众均对本项目的建设表示支持,希望工程在改善沿线交通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品位上作出新的贡献,并希望道路能尽快实施。11.3建设项目其他部门审批要求符合性分析(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在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修正本)》中,属于鼓励类目录的第十九类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因此本工程的建设是国家鼓励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位于鹿城区南汇街道,根据温州市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浙规选2015-0302014号)及土地预审意见(温鹿预审[2015]0302017号),本项目所在地块用于道路项目建设,该项目选址位于有条件建设区,因此,本项目选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要求。根据《温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和《温州市综合交通“十二五”规划》(2011~2015),本项目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用地性质的要求,符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交通规划的要求。该工程的建设将完善当地的路网规划,带动沿线区域的城市建设,改善区域环境,完全符合城市发展规划要求。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环保审批原则及要求。

12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2.1项目概况温州市双龙路(东龙路-龙方路)工程西起东龙路,东至龙方路,全长约320m,规划红线宽26m,总用地面积9249.96m2,折合约13.88亩。其中国有河道面积934m2,折合约1.4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给排水、照明、交通等。12.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1)大气环境:根据监测数据,项目附近空气质量除SO2指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外,其他指标NO2、PM10、PM2.5均不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项目所在地空气环境质量较差。NO2、PM10、PM2.5超标主要原因为区域内城市大规模基建造成的影响。(2)地表水环境:监测结果表明:溶解氧、氨氮、总磷监测指标不达标;pH、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符合Ⅲ类水要求。总体来说,项目附近内河水域水质较差。(3)声环境:根据监测,各噪声监测点位声环境现状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相关要求,本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较好。12.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2.3.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大气环境项目施工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扬尘影响,其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道路两侧150m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对沿线村庄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不利影响,但其影响是暂时的。建议采取经常洒水、运输粉状材料加盖篷布等适当的防护措施,必要时可加设防尘网以保护敏感点,以缓解工程施工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2)水环境施工期废水主要包括施工机械和车辆的冲洗废水、雨污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主要污染因子为SS,并含有石油类。为保护项目附近水体水质,建议在施工场地设置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含泥沙和石油类的冲洗废水。经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后,冲洗废水部分回用于工程用水,部分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施工期要注意文明施工,沥青路面施工遇雨应及时停止供料,除已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应快铺快压,其余不得继续铺设,尽量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当地现有污水消纳设施处理,施工现场不再增设污水排放口,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3)声环境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夜噪声标准分别为70dB、55dB,由表4.1-5可知,多台机械施工时昼间距离声源66m处可以达到70dB,夜间距离声源263m处可以达到55dB。由于工程尚未完成施工图设计,工程具体施工场界暂时无法确定。根据现场调查,工程沿线小区距离道路红线较近,施工场地受到限制,预计路基施工时场界范围较小,场界噪声将难以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相关标准。施工期道路沿线评价范围内主要敏感保护目标金川家园距离本项目最近约77m,本项目施工期可能会对沿线敏感点的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造成较大影响,夜间施工将对沿线评价范围内居民的正常休息造成严重干扰。因此,建议禁止夜间施工,但抢修抢险作业、因生产工艺要求以及交通限制确需在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除外。在施工期间的噪声控制上,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淘汰高噪声设备和落后工艺。加强施工队伍的素质教育,尽量减少人为的噪声。②做好周围群众的协调工作。施工期对周围群众带来多种不便,尤其受施工噪声的影响,抱怨较多,若处理不当,将影响社会安定。因此,应加强与周边住户和单位的联系,及时通报施工进度,取得群众的谅解。③加强施工机械的维修、管理,保证施工设备处于低噪声、良好的工作状态;合理选择施工机械的停放场地,尽量远离居民住宅等敏感点。④施工单位应合理组织施工作业流程,合理安排各类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在各敏感点附近施工时,应采用临时围护隔声设施(如彩钢板隔声)。⑤建议禁止夜间施工,但抢修抢险作业、因生产工艺要求以及交通限制确需在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除外。因生产工艺要求确需在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当持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施工意见书,向所在地有关部门申领夜间作业证明;因交通限制确需在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当持所在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施工意见书,向所在地环境保护局申领夜间作业证明。

施工单位应当将夜间作业证明提前三日向附近居民公告,并按照夜间作业证明载明的作业时间、作业内容、作业方式以及避免或者减轻干扰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防范措施等要求进行施工。在中考、高考等特殊期间,市、县(市)人民政府可以对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时间和区域作出限制性规定,并提前七日向社会公告。在施工期间必须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进行施工时间、施工噪声的控制。(4)固体废物本工程建设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项目区棚区的拆除、原路面拆除建筑垃圾和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方。根据本项目水保资料可知,废土石方产生量约1.21万m3,建筑垃圾产生量为0.02万m3,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0kg/人·d计,高峰施工人员为20人,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02t/d。产生的弃渣运至温州市建筑渣土消纳管理办公室指定的消纳点消纳,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经以上措施处理后,固体废物均能得到合理的处理与处置,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5)生态环境①占地合理性:本工程道路全长320,全线占地面积共9249.96m2,主要占地类型为国有建设用地及国有河道。本项目占地对土地利用格局带来的变化不大。项目占地未涉及基本农田和其他敏感区域,对周边居民的影响较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②对植被的影响:项目建设占地上主要以野生杂草为主,局部植被的破坏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相对较小,本项目被占用植物以本区常见植物为主,且在项目绿化工程施工后,上述损失将得到补偿,因此项目建设对植物资源的影响不大。③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工程建设对沿线的两栖类、爬行动物及飞禽有一定的干扰,导致道路沿线周围环境的动物数量有所减少,但是对其生存及种群数量、种类影响很小。12.3.2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大气环境预测结果表明:由于本工程建成运营后,近、中、远期道路通车后汽车尾气中CO和NOx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有限,只要严格控制不合格车辆的驾驶,不会对区域环境造成明显影响。(2)水环境营运期本道路对项目附近水体的影响主要来自路面雨污水。道路路面雨污水及其它雨水进入道路附近的河流,路面雨污水被迅速稀释,对河流水质影响较小。规划民居点生活污水接入道路污水管网,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对环境影响小。(3)声环境本项目营运近、中、远期沿线敏感点昼夜间噪声均达4a类、2类声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采取本环评提出的隔声降噪措施后,预计本工程对周边敏感点噪声的影响基本是可以接受的。(4)固体废物道路营运期车辆通行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较有限,及时清运和妥善处置后,对环境影响不大。营运期固废的处置措施主要是对道路的养护管理和清洁业务:①保持路况良好、减少噪声和扬尘影响;②道路清扫,包括对路面、安全设施;③对事故现场的及时清障清理,维持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④道路日常维护产生的废沥青砼用于其他道路的路基填筑或运至附近垃圾填埋场处理。(5)生态环境①由于裸露的路面热容量小,反射率大,蒸发耗热几乎为零,下垫面温度高,升热快,粉尘和二氧化硫含量高,形成一条“热浪带”。这些都将造成道路小环境的改变,局部小气候恶化。减轻这种不良影响的办法是种植行道树和绿化。绿化带具有降温、降噪、降低风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风蚀以及减少污染物传输的作用,相应减少了道路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②道路建设可促进沿线地块规划的实施,加快沿线区块开发程度和经济发展,使当地土地利用形式发生较大的改变,促进该区域的城市化进程,从而间接地造成城镇景观代替农村景观或自然景观的巨变,原有的农村生态环境变成了城市生态环境。③本工程线路路基工程会切断原有的地表径流途径,改变地表径流条件,对其产生影响,处理不好,有可能形成单面涌水,而另一面地表径流减少的情况。对于没有形成径流通路,沿地面漫流的路段,在线路两侧分别设置排水沟,以此形成两侧的漫流通路,保证道路两侧漫流的地表径流的互通性。12.3.3社会环境影响结论合理设计施工方案和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施工前张贴告示告知周边企业和居民,协调好各有关部门的关系;施工时按照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本工程的实施产生的社会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建设对沿线居民住宿、生活质量、居民经济收入、生产生活及出行活等社会环境也存在有一定的不利影响问题,但对沿线村庄发展、车辆通行和土地利用等社会环境影响主要是长期有利影响。12.3.4环境风险分析结论环境风险事故为小概率事件,采取本环评所提措施,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并做好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工作,一旦事故发生,即可达到有效控制。12.3.5水土保持结论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表现在施工过程中对地表面的扰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破坏了原有地貌及植被,在不同程度上对原有水土保持设施造成了一定的损坏,形成土层松散、表土层抗侵蚀能力减弱,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随着工程的竣工,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实施,工程措施首先发挥出有效的作用,而植物措施则需两年左右的自然恢复期,地表逐步被林草覆盖,水土流失强度逐步减弱。本工程预测时段内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 1611.98t,其中原地貌水土流失量4.01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 1607.97t。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建设期、以主体工程区为主。工程应针对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设置相应的防治措施,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案,遏制新增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12.4工程建设环境可行性12.4.1产业政策符合性在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修正本)》中,属于鼓励类目录的第十九类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因此本工程的建设是国家鼓励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2.4.2规划符合性本项目位于鹿城区南汇街道,根据温州市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浙规选2015-0302014号)及土地预审意见(温鹿预审[2015]0302017号),本项目所在地块用于道路项目建设,该项目选址位于有条件建设区,因此,本项目选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要求。根据《温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和《温州市综合交通“十二五”规划》(2011~2015),本项目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用地性质的要求,符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交通规划的要求。该工程的建设将完善当地的路网规划,带动沿线区域的城市建设,改善区域环境,完全符合城市发展规划要求。12.5公众参与本评价在道路沿线作了广泛的公众意见征集和调查。调查表明,道路沿线的广大群众、当地政府、对拟建道路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他们认为本项目的建设对个人以及当地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能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并要求尽快建设该道路。对于公众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建设单位高度重视,并承诺将严格按照环境保护要求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将项目的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建设单位及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当地群众的宣传、沟通和交流,使群众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地方社会经济的重大意义以及地方政府维护公众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心有所了解,以消除公众的疑虑,取得更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12.6污染防治措施汇总12.6.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见表12.6-1。表12.6-1施工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大气污染防治认真执行《温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1)在工地四周设置一定高度的围挡;(2)工地内应当根据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车辆冲洗设施和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应当冲洗干净后出场,并保持出入口通道及道路两侧各50米范围内的整洁;(3)施工中产生的物料堆应当采取遮盖、洒水、喷洒覆盖剂或其他防尘措施;(4)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渣土应当及时清运,不能及时清运的,应当在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性密闭堆放设施进行存放或采取其他有效防尘措施;(5)易产生扬尘的天气应当暂停土方开挖施工作业,并对工地采取洒水等防尘措施,停止施工的通告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拟定,报经政府同意后予以公布;(6)禁止在施工现场从事消化石灰、搅拌石灰土和其他有严重粉尘污染的施工作业;(7)从事平整场地、清运建筑垃圾和渣土等施工作业时,应当采取边施工边洒水等防止扬尘污染的作业方式;(8)科学选择运输路线,运输车辆实行密闭化,对运输道路定时洒水,每天至少两次(上、下班),对此路段的道路和施工场地要增加洒水次数,每天至少4次;(9)筑路材料堆放地点选在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下风向,距离在100m以上。遇恶劣天气加蓬覆盖;(10)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渣土应当及时清运,运输建筑垃圾、渣土等易产生扬尘的施工车辆,应加盖斗篷,密封运送,防止起尘;不能及时清运的,应当在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性密闭堆放设施进行存放或采取其他有效防尘措施;(11)沥青采用封闭式运输,减少沥青挥发对运输沿线大气环境的污染。沥青摊铺时应注意避开居民上、下班高峰期及在家时间段,还应注意摊铺时对施工人员的劳动防护;(12)采用商品混凝土和商品沥青混凝土,不得在现场设置混凝土搅拌站。水环境污染防治(1)在施工场地设置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含泥沙和石油类的冲洗废水,经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后,冲洗废水全部回用于工程用水和施工场地洒水降尘;(2)施工期要注意文明施工,沥青路面施工遇雨应及时停止供料,除已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应快铺快压,其余不得继续铺设;(3)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当地现有污水消纳设施处理,施工现场不再增设污水排放口。噪声污染防治(1)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禁夜间施工,如必须在夜间连续施工时,应认真执行温州市环保局夜间施工的有关规定,如施工单位要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批后,出安民告示告知居民施工时间、施工内容,以求得居民谅解和支持,并尽量缩短工时。在施工期间必须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进行施工时间、施工噪声的控制;(2)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工艺,汰高噪声设备和落后工艺,如选用静压式钻探机代替冲击式钻探机;振动较大的固定机械设备应加装减振机座,固定强噪声源应考虑加装隔声罩,同时应加强各类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的运转,以便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加强施工队伍的素质教育,尽量减少人为的噪声;(3)道路机械施工的噪声具有突发、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施工影响属于短期行为。针对100m范围内有集中居住区的路段,金色家园沿线与施工场地之间应设置临时围护隔声设施,隔声板高度不宜小于3m,在此基础上可最大限度减少施工作业的噪声影响。在靠近居民区路段,进行高噪声作业时应避开居民的午间和夜间的休息时段;(4)施工期对周围群众带来多种不便,尤其受施工噪声的影响,抱怨较多,若处理不当,将影响社会安定。因此建议建设单位做好周围群众的协调工作,加强与周边住户和单位的联系,及时通报施工进度,最大限度取得群众的谅解和支持。固废(1)强化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倡导文明施工;(2)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应设专门的堆放场所妥善放置,及时清运,并采取防护措施,同时应注意对垃圾中可利用的材料要回收利用;(3)不得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固体废物;(4)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可充分利用附近的环卫垃圾处理设施;在施工高峰期应适当在人员集中区增加保洁容器和保洁人员,生活垃圾经环卫工人收集可利用部分后,并入临近的垃圾处理系统处理;(5)按计划和施工的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并尽量减少余下的物料。一旦有余下的材料,将其有序地存放好,妥善保管,可供周边地区修补道路或建筑使用。生态保护(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①工程施工期间设置临时防护措施;②临时堆场未设置临时拦挡、覆盖设施,需补充;③工程建设的时间比较长,在汛期,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降雨冲刷、击溅造成水土流失;④施工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沿途散溢造成水土流失。在主体工程设计中,从工程的安全和施工安全的角度考虑,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工程措施,这些工程的实施,起到了很大的水土保持的作用;⑤直接影响区以管理监督措施为主定期清扫、撒水。(2)陆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努力节约土地资源,适当缩小用地规模,尽量减少占用土地,搞好土地生态恢复和保护工作。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队伍组织和管理,依法伐除工程建设施工确需清除且准许清除的植被,力求避免发生施工区外围植被破坏,以缩小植被生态损害程度。(3)其它保护措施:①建设单位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乱挖乱填,充分利用开挖方作回填方,充分利用工程永久用地和临时用地开挖平整时置放于临时堆方场的肥袄表层剥离土作绿化表面覆盖用土,以减少弃土石量。工程渣土应运至指定弃渣场妥善处置。工程建设所需砂、土、石料应向当地砂、土、石料市场购买,不得另行设置采砂、土、石料场,以免产生新的土地生态破坏;②根据项目资料,工程建设路基填筑需要的宕渣从市场采购,本项目不设置专门的料场和弃渣场,不设临时占地。社会环境保护(1)施工运输车辆:①施工期主要运输通道(临时设置)应尽可能远离居民区,尽可能避免与现有交通线路交叉或同时运行,争取运距最短;②本工程施工期必须制定详细的运输工具、车辆绕道和施工运输计划,统一组织交通管理,并在所使用的运输通道交通高峰时间停止或减少车辆运输,以减少车辆拥挤度,降低噪声。加强施工期交通管理,预防交通事故发生,并加快施工进度,尽快竣工通车;(2)对公用设施的影响:道路施工时影响现有的交通设施。要求工程应减轻对交通设施的影响。建议道路设计部门在设计时与电力、道路、邮电等部门协凋对策方法,减少电力、用水及通讯设施拆迁,必需拆迁,先修建替代设施后再进行拆除。施工中如对地方道路造成严重损坏,应立即修复,或将赔款交给当地道路管理部门修复;(3)减缓对附近交通影响的措施:为了减缓本工程施工期间对附近交通出行的影响,应利用周边道路的分流功能,减轻施工期的交通压力,确保市区交通正常运行和道路两侧企事业单位及居民的正常出行。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适当调整材料运输时间,尽量避开07~09时及17~19时的交通高峰时段;(4)文物保护措施: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如发现重要文物遗迹,道路施工部门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好现场并及时与文物保护部门联系,以防重要文物流失和遗迹损坏。12.6.2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营运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见表12.6-2。表12.6-2营运期主要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大气污染防治(1)建议结合当地生态建设等规划,在靠近道路两侧,尤其是敏感点附近多种植乔、灌木。这样即可以净化吸收机动车尾气中的污染物、道路粉尘,又可以美化环境,改善路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