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2023年八上数学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2023年八上数学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2023年八上数学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2023年八上数学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2023年八上数学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2023年八上数学期末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的平方根是()A.9 B.9或-9 C.3 D.3或-32.已知=3,则代数式的值是()A. B. C. D.3.如图,BE=CF,AB∥DE,添加下列哪个条件不能证明△ABC≌△DEF的是(

)A.AB=DE B.∠A=D C.AC=DF D.AC∥DF4.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相同,那么这个数是().A.0 B. C.0和1 D.0或5.下列平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6.如图,在△ABC中,点D是边BC上的点(与B、C两点不重合),过点D作DE∥AC,DF∥AB,分别交AB、AC于E、F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D平分∠BAC,则四边形AEDF是菱形B.若BD=CD,则四边形AEDF是菱形C.若AD垂直平分BC,则四边形AEDF是矩形D.若AD⊥BC,则四边形AEDF是矩形7.如图,,,,则度数是()A. B. C. D.8.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x、13,x是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有()A.2个 B.3个 C.5个 D.13个9.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有两地,甲,乙两辆货车都要从地送货到地,甲车先从地出发匀速行驶,3小时后乙车从地出发,并沿同一路线匀速行驶,当乙车到达地后立刻按原速返回,在返回途中第二次与甲车相遇,甲车出发的时间记为(小时),两车之间的距离记为(千米),与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乙车第二次与甲车相遇是甲车距离地()千米.A.495 B.505 C.515 D.52510.下列一次函数中,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的是().A.y=x B.y=-x C.y=x+1 D.y=x-111.在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形中,属于轴对称图案的有()A. B. C. D.12.“2019武汉军运会”部分体育项目的示意图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3.如图,AD是△ABC的中线,∠ADC=30°,把△ADC沿着直线AD翻折,点C落在点E的位置,如果BC=2,那么线段BE的长度为____________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的边,分别在轴,轴上,点在边上,将该长方形沿折叠,点恰好落在边上的点处,若,,则所在直线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15.如图所示,为估计池塘两岸边,两点间的距离,在池塘的一侧选取点,分别取、的中点,,测的,则,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16.若关于和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满足,那么的取值范围是_____.17.经过、两点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是______.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2,0)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则的坐标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78分)19.(8分)已知为等边三角形,点为直线上一动点(点不与点、点重合).连接,以为边向逆时针方向作等边,连接,(1)如图1,当点在边上时:①求证:;②判断之间的数量关系是;(2)如图2,当点在边的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判断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3)如图3,当点在边的反向延长线上时,其他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为.20.(8分)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可以帮助我们得到相等的角,这个规律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中有着广泛的运用.(1)如图①,,,三点共线,于点,于点,,且.若,求的长.(2)如图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顶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求直线与轴的交点坐标.(3)如图③,,平分,若点坐标为,点坐标为.则.(只需写出结果,用含,的式子表示)21.(8分)观察下列等式第1个等式第2个等式第3个等式第4个等式……(1)按以上规律列出第5个等式;(2)用含的代数式表示第个等式(为正整数).(3)求的值.22.(10分)定义=ad﹣bc,若=10,求x的值.23.(10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点A(﹣2,1),B(3,1),C(2,3),请解答下列问题:(1)在坐标系内描出A,B,C的位置;(2)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A1B1C1,并写出顶点A1,B1,C1的坐标;(3)写出∠C的度数.24.(10分)[建立模型](1)如图1.等腰中,,,直线经过点,过点作于点,过点作于点,求证:;[模型应用](2)如图2.已知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将直线绕点逆时针旋转45'°至直线,求直线的函数表达式:(3)如图3,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过点作轴于点,BC⊥y轴于点,点是线段上的动点,点是直线上的动点且在第四象限内.试探究能否成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能,求出点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5.(12分)某中学要印制期末考试卷,甲印刷厂提出:每套试卷收0.6元印刷费,另收400元制版费;乙印刷厂提出:每套试卷收1元印刷费,不再收取制版费.(1)分别写出两个厂的收费y(元)与印刷数量x(套)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请在上面的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作出(1)中两个函数的图象;(3)若学校有学生2000人,为保证每个学生均有试卷,则学校至少要付出印刷费多少元?26.如图,在△ABC中,∠ABC=90°,AB=6cm,AD=24cm,BC与CD的长度之和为34cm,其中C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请你探究当C离点B有多远时,△ACD是以D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D【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和平方根的定义计算即可.【详解】解:∵=9∴的平方根为3或-3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计算,掌握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和平方根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D【分析】由得出,即,整体代入原式,计算可得.【详解】,,,则原式.故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加减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式加减运算法则和整体代入思想的运用.3、C【分析】由已知条件得到相应边相等和对应角相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SAS”,“ASA”依次判断.【详解】∵BE=CF,∴BE+EC=CF+EC,∴BC=EF,∵AB//DE,∴∠B=∠DEF,其中BC是∠B的边,EF是∠DEF的边,根据“SAS”可以添加边“AB=DE”,故A可以,故A不符合题意;根据“AAS”可以添加角“∠A=∠D”,故A可以,故B不符合题意;根据“ASA”可以添加角“∠ACB=∠DFE”,故D可以,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4、A【分析】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可判断.【详解】∵1的平方根是±1,1的立方根是1,0的平方根、立方根均为0,-1没有平方根,-1的立方根是-1,∴平方根与它的立方根相同的数是0,故选A.【点睛】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即可完成.5、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作答.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翻折过来,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知只有A沿任意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都不能重合.故选A.考点:轴对称图形.6、A【分析】由矩形的判定和菱形的判定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选项:若AD平分∠BAC,则四边形AEDF是菱形;正确;B选项:若BD=CD,则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错误;C选项:若AD垂直平分BC,则四边形AEDF是菱形,不一定是矩形;错误;D选项:若AD⊥BC,则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熟记菱形和矩形的判定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7、C【分析】延长BC交AD于点E,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求得∠BED=110°,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BCD=∠BED+∠D,从而可求得∠D的度数.【详解】延长BC交AD于点E,如图所示,∵∠BED=∠B+∠A,且,,∴∠BED=80°+30°=110°,又∵∠BCD=∠BED+∠D,∴∠D=∠BCD-∠BED=130°-110°=20°.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8、B【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x的取值范围,再求出符合条件的x的值即可.【详解】由题意可得,,解得,11<<15,∵是整数,

∴为12、13、14;则这样的三角形有3个,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差小于第三边;牢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是解答的关键.9、A【分析】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得出甲乙的速度,再由路程关系确定第二次相遇的时间,进而求出乙车第二次与甲车相遇是甲车距离地的距离.【详解】解:设甲的速度为,甲的速度为,由题意可知,当t=4.5时,乙车追上甲车,第一次相遇,当t=7时,乙车到达B地,故,解得:,∴总A、B之间总路程为:,当t=7时,甲离B地还有:,∴(60+180)t=300解得,即再经过小时后,甲乙第二次相遇,此时甲车距离地的距离为:(千米)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与行程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图象与实际行程的关系,确定甲乙的速度.10、B【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依次分析各项即可.【详解】解:A、C、D中,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增大,不符合题意;B、,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当时,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时,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11、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经过某条直线(对称轴)对折后,图形完全重叠,来判断各个选项可得.【详解】轴对称图形是经过某条直线(对称轴)对折后,图形完全重叠满足条件的只有D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的判定,注意区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12、C【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判断.【详解】图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排除A;图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排除B;图C,是轴对称图形,是正确答案;图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排除D;综上,故本题选C.【点睛】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13、【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判定△EDC是等边三角形,然后再利用Rt△BEC求BE.【详解】解:连接,是的中线,且沿着直线翻折,,是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在中,,【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1、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解.14、【分析】设CE=a,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到CE、OF的长度,再根据点E在第二象限,从而可以得到点E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AE所在直线的解析式.【详解】解:设CE=a,则BE=8-a,由折叠的性质可得:EF=BE=8-a,AB=AF

∵∠ECF=90°,CF=4,

∴a2+42=(8-a)2,

解得,a=3,

∴OE=3设OF=b,则OC=AB=AF=4+b

∵∠ACF=90°,OA=8,∴b2+82=(b+4)2,∴b=6,∴OF=6∴OC=CF+OF=10,

∴点E的坐标为(-10,3),设AE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y=kx+b(k≠0).将E(-10,3),A(0,8)代入y=kx+b得,解得∴AE所在直线的解析式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矩形的性质、翻折变化、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5、36【分析】根据E、F是CA、CB的中点,即EF是△CAB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即可求解.【详解】解:据E、F是CA、CB的中点,即EF是△CAB的中位线,∴EF=AB,∴AB=2EF=2×18=36.故答案为36.【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应用,灵活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6、m>−1【分析】两方程相加可得x+y=m+1,根据题意得出关于m的不等式,解之可得.【详解】解:,①+②得:3x+3y=3m+3,则x+y=m+1,∵,∴m+1>0,解得:m>−1,故答案为:m>−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整体求出x+y=m+1是解题的关键.17、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答案.【详解】∵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经过A、B两点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故答案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点睛】本题考查了相等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关键.18、(2,-1)【分析】根据点的平移规律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根据点的平移规律,向下平移1个单位,纵坐标-1,从而可得到的坐标∴的坐标为(2,-1)故答案为:(2,-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点的平移,掌握点的平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共78分)19、(1)①见解析;②AC=CE+CD;(2)CE=AC+CD,证明见解析;(3)CD=CE+AC.【分析】(1)①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BAC=∠DAE=60°,AB=AC,AD=AE,进而就可以得出△ABD≌△ACE;②由△ABD≌△ACE就可以得出AC=BC=CD+CE;

(2)同(1)先证明△ABD≌△ACE,从而可得出BD=BC+CD=AC+CD=CE;(3)同(1)先证明△ABD≌△ACE,从而可得出CE+AC=CD.【详解】解:(1)①∵△ABC和△ADE是等边三角形,

∴∠BAC=∠DAE=60°,AB=BC=AC,AD=DE=AE.

∴∠BAC-∠DAC=∠DAE-∠DAC,

∴∠BAD=∠EAC.

在△ABD和△ACE中,∴△ABD≌△ACE(SAS).

②∵△ABD≌△ACE,

∴BD=CE.

∵BC=BD+CD,

∴BC=CE+CD,∴AC=CE+CD,故答案为:AC=CE+CD;

(2)AC+CD=CE.证明如下:

∵△ABC和△ADE是等边三角形,

∴∠BAC=∠DAE=60°,AB=BC=AC,AD=DE=AE.

∴∠BAC+∠DAC=∠DAE+∠DAC,

∴∠BAD=∠EAC.

在△ABD和△ACE中,∴△ABD≌△ACE(SAS).

∴BD=CE.

∵BD=BC+CD,

∴CE=AC+CD;(3)DC=CE+BC.证明如下:

∵△ABC和△ADE是等边三角形,

∴∠BAC=∠DAE=60°,AB=BC=AC,AD=DE=AE.

∴∠BAC-∠BAE=∠DAE-∠BAE,

∴∠BAD=∠EAC.

在△ABD和△ACE中,∴△ABD≌△ACE(SAS).

∴BD=CE.

∵CD=BD+BC,

∴CD=CE+AC.故答案为:CD=CE+A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等式的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解答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20、(1)6;(2)(0,2);(3)【分析】(1)利用AAS证出△ABC≌△CD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D,BC=DE,再根据BD=CD+BC等量代换即可求出BD;(2)过点A作AD⊥x轴于D,过点B作BE⊥x轴于E,利用AAS证出△ADC≌△CEB,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CE,CD=BE,根据点A和点C的坐标即可求出点B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即可求出直线AB与y轴的交点坐标;(3)过点C作CD⊥y轴于D,CE⊥x轴于E,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可得四边形OECD是正方形,然后利用ASA证出△DCA≌△ECB,从而得出DA=EB,S△DCA=S△ECB,然后利用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即可求出a、b表示出DA和正方形的边长OD,然后根据即可推出=,最后求正方形的面积即可.【详解】解:(1)∵,,∴∠ABC=∠CDE=∠ACE=90°∴∠A+∠ACB=90°,∠ECD+∠ACB=180°-∠ACE=90°∴∠A=∠ECD在△ABC和△CDE中∴△ABC≌△CDE∴AB=CD,BC=DE∴BD=CD+BC=(2)过点A作AD⊥x轴于D,过点B作BE⊥x轴于E∵△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DC=∠CEB=∠ACB=90°,AC=CB∴∠DAC+∠ACD=90°,∠ECB+∠ACD=180°-∠ACB=90°∴∠DAC=∠ECB在△ADC和△CEB中∴△ADC≌△CEB∴AD=CE,CD=BE∵点的坐标为,点的坐标为∴CO=1,AD=1,DO=2,∴OE=OC+CE=OC+AD=2,BE=CD=CO+DO=3,∴点B的坐标为(2,3)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将A、B两点的坐标代入,得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当x=0时,解得y=2∴直线与轴的交点坐标为(0,2);(3)过点C作CD⊥y轴于D,CE⊥x轴于E∵OC平分∠AOB∴CD=CE∴四边形OECD是正方形∴∠DCE=90°,OD=OE∵∠ACB=90°∴∠DCA+∠ACE=∠ECB+∠ACE=90°∴∠DCA=∠ECB在△DCA和△ECB中∴△DCA≌△ECB∴DA=EB,S△DCA=S△ECB∵点坐标为,点坐标为∴OB=b,OA=a∵OD=OE∴OA+DA=OB-BE即a+DA=b-DA∴DA=∴OD=OA+DA====DA2==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正方形的判定及性质,掌握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和正方形的判定及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1、(1);(2);(3)【分析】(1)、(2)根据题干中的规律,继续往下写即可;(3)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发现用裂项相消发可以抵消掉中间项,从而算得结果.【详解】(1)根据题干规律,则第5项为:(2)发现一般规律,第n项是的形式,写成算式的形式为:(3)=+++=[+++]==【点睛】本题考查找规律,需要注意,当我们找到一般规律后,建议多代入几项进行验证,防止出错.22、1【分析】根据=ad﹣bc和=10,可以得到相应的方程,从而可以得到x的值.【详解】解:∵=ad﹣bc,=10,∴(x﹣1)(x﹣1)﹣(x﹣3)(x+7)=10,∴x1﹣1x+1﹣x1﹣7x+3x+11=10∴﹣6x+11=10,解得:x=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项式乘多项式、解一元一次方程,根据新定义的运算法则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3、(1)见解析;(2)见解析;A1(﹣2,﹣1),B1(3,﹣1),C1(2,﹣3);(3)∠C=90°.【分析】(1)根据坐标确定位置即可;(2)首先确定A,B,C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位置,再连结即可;(3)利用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逆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A1(﹣2,﹣1),B1(3,﹣1),C1(2,﹣3)(3)∵CB2=22+12=5,AC2=42+22=20,AB2=52=25,∴CB2+AC2=AB2,∴∠C=9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逆定理,掌握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4、(1)见解析;(2)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为:y=−5x−10;(3)点D的坐标为(,)或(4,−7)或(,).【解析】(1)由垂直的定义得∠ADC=∠CEB=90°,由同角的余角的相等得∠DAC=∠ECB,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BEC≌△CDA即可;(2)过点B作BC⊥AB交AC于点C,CD⊥y轴交y轴于点D,由(1)可得△ABO≌△BCD(AAS),求出点C的坐标为(−3,5),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l2的解析式即可;(3)分情况讨论:①若点P为直角时,②若点C为直角时,③若点D为直角时,分别建立(1)中全等三角形模型,表示出点D坐标,然后根据点D在直线y=−2x+1上进行求解.【详解】解:(1)∵AD⊥ED,BE⊥ED,∴∠ADC=∠CEB=90°,∵∠ACB=90°,∴∠ACD+∠ECB=∠ACD+∠DAC=90°,∴∠DAC=∠ECB,在△CDA和△BEC中,,∴△BEC≌△CDA(AAS);(2)过点B作BC⊥AB交AC于点C,CD⊥y轴交y轴于点D,如图2所示:∵CD⊥y轴,∴∠CDB=∠BOA=90°,又∵BC⊥AB,∴∠ABC=90°,又∵∠BAC=45°,∴AB=CB,由[建立模型]可知:△ABO≌△BCD(AAS),∴AO=BD,BO=CD,又∵直线l1: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0,3),∴AO=2,BO=3,∴BD=2,CD=3,∴点C的坐标为(−3,5),设l2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k≠0),代入A、C两点坐标得:解得:,∴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为:y=−5x−10;(3)能成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①若点P为直角时,如图3-1所示,过点P作PM⊥OC于M,过点D作DH垂直于MP的延长线于H,设点P的坐标为(3,m),则PB的长为4+m,∵∠CPD=90°,CP=PD,∠PMC=∠DHP=90°,∴由[建立模型]可得:△MCP≌△HPD(AAS),∴CM=PH,PM=DH,∴PH=CM=PB=4+m,PM=DH=3,∴点D的坐标为(7+m,−3+m),又∵点D在直线y=−2x+1上,∴−2(7+m)+1=−3+m,解得:m=,∴点D的坐标为(,);②若点C为直角时,如图3-2所示,过点D作DH⊥OC交OC于H,PM⊥OC于M,设点P的坐标为(3,n),则PB的长为4+n,∵∠PCD=90°,CP=CD,∠PMC=∠DHC=90°,由[建立模型]可得:△PCM≌△CDH(AAS),∴PM=CH,MC=HD,∴PM=CH=3,HD=MC=PB=4+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