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_第1页
论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_第2页
论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_第3页
论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_第4页
论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I论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以“昆明PX群体性事件”为例摘要随着这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变化与改革转型,既积累了社会财富,而且还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就中国政府来讲,需要高度重视群体性事件,对于已经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行有效回应。若是没有及时处理,而耽误了最佳的时机,还可能造成过激或是违反侵权等现象,这样就会产生严重的损失与破坏政府形象,还可能阻碍经济的发展进步。在这样的条件下,文章在理念基础上,根据昆明PX群体性事件为研究对象,关于群体性事件政府回应进行相关分析。能够有效改善群体性事件中,关于政府的回应,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培养回应型政府的理念,优化回应型政府结构,加强政府回应的制度建设,另外,还要构建优质的回应体系。在中国社会经济与转型时期,中国政府想要经济长远的发展,树立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还有我们要建立责任型政府,逐步完善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的回应机制,提高其回应能力,这样能有效对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进行保障,这对政府而言,非常重要。关键词:群体性事件;政府回应;昆明PX群体性事件

目录摘要 I引言 11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群体性事件 11.2政府回应 11.3群体性事件的现状 12从昆明PX事件看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回应的现状与问题 32.1昆明PX事件的过程及政府回应现状 32.1.1昆明PX事件过程 32.1.2昆明PX事件的政府回应措施现状 32.3案例反映的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回应存在的问题 42.2.1回应理念滞后 42.2.2回应组织结构僵化 52.2.3回应制度不完善 62.2.4回应有效机制的缺乏 63改善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回应的对策建议 73.1培育回应型政府理念 73.2优化回应型政府的组织结构 83.2.1减少管理的中间层级,实现组织扁平化 83.2.2实现组织分权化,提高地方政府矛盾化解能力 93.3加强政府回应的制度建设 103.3.1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升公众知情权 103.3.2启动新闻舆论监督 103.4构建优质回应机制 103.4.1加快应急协调机制建设,提髙现场回应能力 103.4.2加强地方政府法制建设,创新危机事件责任机制 114总结与展望 12参考文献 12PAGE8引言进入21世纪,中国的社会转型日益加速,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威胁社会和谐的突发性事件。在当代中国所处的社会转型加速时期,具有历经时间短、人口规模大、变化速度快、社会矛盾复杂等特点,现有的政府治理能力跟不上社会进步的步伐,其既不能满足民族日益增加的需求,还对社会冲突无法解决,甚至进一步激化了矛盾。20世纪末开始,群体性事件频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从1994年的1万多起到2004年的7万4千多起再到2007年的8万多起。2008年之后更是超过9万起,其中数起群体性事件震惊中外,比如贵州瓮安“628”事件、云南孟连“719”开枪事件、江西南康“615”事件、乌坎事件、江西宜黄事件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国家安定带来了严重威胁。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满足社会大众需求,维护民众利益,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政府、非正式组织、民众、媒体等多元参与,使得沟通更为便捷、多样,能够提高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效率。1相关概念的界定1.1群体性事件由于官方对群体性事件的具体代表,就是二零零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局制定的“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意见”。在此次文件中,群体性事件被定义为“内部矛盾激发人民权益受到侵害,以非法采访,遏制等方式,向有关主管部门或单位表达意愿,要求举办活动,酝酿活动,组建过程串联形成等活动。”1.2政府回应而政府的回应理念,本文主要采取的就是国内学者在“社会回应机制研究”中界定,其将政府定义为:在一定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对于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其社会与公共的诉求与期望进行制度整合的互动过程。另外,叶晟婷在“提升回应性一服务型政府治理模式的本质要求”中,觉得政府回应就是在公共管理过程中,能够通过公民需求为导向,服务为宗旨,对公共的需求与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反映与回复的过程。1.3群体性事件的现状2.1.1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也带来了利益格局的多元化,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矛盾浮现并激化,群体性事件呈现逐渐上升趋势。通过相关的部门统计得出,于一九九四至二零零三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可以说是增长了七倍,参与的人数也从最初的60多万,增长到400多万,同时也增长的七倍。在二零零五年,群体性事件达到了8.7万起,而二零零六年已经超过了10万。二零零七年,群体性事件的数量也增长在10万以上。到了二零零八年,其发生了几起全国性的大事件,比方说,贵州瓮安事件、广东惠州以及云南孟连事件等。二零零九年,湖北石首爆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二零一零年,黑龙江富锦长春岭与安徽马鞍上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其影响非常深刻。还有二零一五年,福建漳州PX事件、广西贺州黄姚居民上访事件、湖南怀化摩托车车主静坐示威事件等都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总之,从2007年,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数量一直在10万起以上,并且每年以低于10%的速度在增长。2.1.2组织性明显加强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在社会事务中一部分民众具有相同的利益诉求,共同的目标与相同的处境使影响广泛的群体性事件大多具有较好的组织性,但上个世纪末,部分群体性事件就是群众自发起来维权。例如甘肃“陇南事件”、云南“孟连事件”是因为民众要发泄心中不满,参与者大多临时组合在一起,所以他们往往难以有一致的行动目标与行动步骤,其表达也呈现无组织化的特征。而陕西“神木事件”、福建漳州“XP事件”等群体性事件是具有相同价值追求与共同利益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特定群体,所以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组织性。这些参与者所享有的政治权利是法律所赋予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被非法剥夺,因此这些事件的参与者是在追求自己的合法权益。2.1.3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群体性事件的背后隐藏的是社会矛盾,群体性事件的集中爆发,综合反映着社会多种矛盾,其中参与主体逐渐复杂化与多元化,究其根源在于不同利益主体、不同阶层与不同群体因利益纠纷或利益受损而引起。在我国现阶段,征地补偿、企业改制、劳资矛盾、环境问题、拆迁安置、意外死亡、资源纠纷等因素成为主要诱因,在农村地区主要表现在征地补偿与拆迁安置。当然,不排除个别社会流浪人员或好事者在利用群体性事件来浑水摸鱼,故意扰乱社会治安。上述两种,在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从事件的本质上而言,这些由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矛盾而引起的事件属于非政治性的人民内部矛盾,完全可以协商解决。2.1.4处置难度增大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但社会矛盾也逐渐增多与凸显。这些矛盾既有历史遗留问题,又有现实利益因素,而这些问题在缺乏合理合法渠道解决的背景下得到激化。所以参与者的合理诉求,往往通过不合法的方式来表达;大多数人的合理诉求,往往夹杂着少部分人的漫天喊价与趁机作乱;大多数人的合法行径与正当诉求,往往交织着少部分人的违法犯罪与非法诉求;大部分群众的表达正常诉求的愿望与渠道,往往被少部分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无理刁难、拖拉作风与贪污腐败所阻挠。上述种种问题,削减了人们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因而也增加了问题处置的难度。2从昆明PX事件看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回应的现状与问题2.1昆明PX事件的过程及政府回应现状2.1.1昆明PX事件过程2013年2月,昆明一家媒体刊发了昆明安宁即将开始进行中石油万吨级炼油项目,安宁、昆明的民众对当地环境污染的焦虑和自身健康的担忧开始蓄积,抵制项目落地的舆情开始出现。最终演化成5月4日,近3000名市民在昆明市中心的南屏街、正义坊、忠爱坊聚集,集体“散步”抗议PX(对二甲苯)和PTA(对苯二甲酸)项目在安宁落户。由于民众所关心的问题没有得到比较全面的解答,公众的相关诉求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于五月十六日,又一次出现市民聚集现象。一是公众对于重化项目环境风险较为担心,二是地方政府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业绩期盼,加上该项目的落成,可以有效缓解云南油荒,政府和企业力证其安全,两相冲突之下,上马还是暂停,成了一个谁也说服不了谁的问题。而在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如何找到平衡,如何在各方利益中寻得共赢的良方,已然成为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考题。2.1.2昆明PX事件的政府回应措施现状2013年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昆明安宁草埔一千万吨炼油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月获得国家批准。命名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中国石油云南项目将成为西南石油中心”的标题由昆明媒体发布,首先,人们普遍认为PX项目的类型,表现出来的就是认知缺陷。在并没有完全了解PX项目的情况下表现抵制情绪;另一方面,对于项目的一些片面认知,诸如项目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作为运作基础,而云南恰逢三年连旱;因为对项目落地后所造成的环境破环担忧,要求披露项目相关信息;由于项目主导方为中石油,民众担忧一个县级市的地方政府部门进行一个部级国企监管力度表示怀疑。3月29日,由于舆论的推进,昆明市政府第一次采取了舆情引导的行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从国家审批角度向公众表明:项目经过国家部门的谨慎评估和严格审查,是符合国家各项标准和要求的,但就一些民众关心的项目审批细节并为进一步公示进行佐证。这种“只公布结果不公布过程”的回应并未消减公众疑虑,甚至让更多人对政府的表态表示反感。4月19日,首场新闻发布会结束后,面对舆情的不断升温,关注人群不断扩大的局面和民众对信息公开的诉求,项目所在地的安宁草铺街道党工委书记进行了政府舆情引导的二次回应,此次回应虽然注意到了民众关心的环保评估报告公开的诉求,称该项目属于国家战略布局,环境评估报告中有涉密部分,然后向公众表示,环境评估报告将进行涉密部分内容的剥离,剥离后可以向公众公开。同时,该负责人表示,PX项目的后续工作与草铺炼化工程相结合,或者在分割后搬迁到另一个地方。云天化集团对PX项目及其他下游副产品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有待进一步探讨。示范完成后,将有一个民意咨询过程。5月4日,抵制PX项目落地的群体性事件突然爆发,约有3000名市民在昆明市中心的南屏步行街,通过慢走、静坐、聚集等方式,抵制PX炼油项目落户安宁。现场图片通过微博蔓延,众多媒体纷纷跟进报道,事件迅速成为热点事件。5月10日,面对依然发酵的舆情,由市级最高行政长官出席参加的政府高级别新闻发布会召开,昆明市市长出席参加。在发布会上,市场承诺对云南炼油项目的副产品PX项目上,其市政府将以民众决定程序,这样市政府将广泛听取各界的意见,根据多数群众的意愿办事。而这次的会议受到了高度关注,很多的网友对于政府的诚意表示肯定,不过还有的网友依旧担心这是政府作秀的成分。部分网友觉得公开只是第一步,信息互动与落实才是最重要的,在呼吁公布的同时也是要取信于民。不过对于公共群众所提出的相关报告要求,政府尚未做出回应。而市场在新闻发布会上诚恳的表态赢得了部分民众的信任,舆情趋势开始呈现下降缓和态势。5月13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能源局局长马晓佳就“中国石油云南炼化项目环境评估报告是否可以公开”问题发表谈话,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应该是保密的,不能公开”。5月16日,昆明又一次出现群体性抗议活动。数以千计的昆明市民冒着烈日在云南省政府面前“散步”,抗议有争议的炼油项目。公众认为炼油项目实际上是一个“对二甲苯”(PX)项目,对居民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5月25日,通过南京市报道,昆明直辖的安宁市工商下达通知,要求口罩经营销售口罩需要进行实名登记。对于人民日报官微发问“为什么买口罩还需要实名?希望其市长进行解释原因”。不过昆明市场并没有给予回复。同时,因第一届南博会即将于6月6日举行,市民陆续接到手机维稳短讯。《昆明市政府迎南博讲文明树新风通告》说:“南博会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盛会,维护稳定是市民应尽的责任义务。对干扰、破坏南博会举办的行为,将坚决依法打击。”2.3案例反映的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回应存在的问题2.2.1回应理念滞后纵观昆明PX舆情引导表现,不管是前期的舆情监测研判,引导时机、发布频率,到发布会具体内容、新闻稿引导角度等,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从而最终导致了两次群众走上街头。所以,可以看得出来,在舆情引导的队伍建设方面必然存在着建设机制不够完善的一面。信息不透明不对称造成恐慌对立情绪的严重性,在昆明PX事件一开始,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厦门、大连、宁波等地相继爆发PX事件,但民众对PX项目仍然知之甚少,地方政府在面对大众疑虑是又表现出有意无意地遮掩,使得民众对PX项目更加不了解,甚至对PX项目已经谈及色变。因而,昆明市政府在面对外界普遍质疑时,仍以一句“该项目在建设前经过最严格的审查审核,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的宏观笼统回应,也因缺乏具体的数据和论证过程而备受质疑。因此可以说,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政府的原因导致的。地方政府的回应理念不足不能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民众对于地方政府的失望,就会选择进京上访或到省城上访,但是上级政府对基层情况的不了解,很大程度上还是解决不了民众的问题,这种时候,群众的不满情绪积蓄直至爆发,最后就采取了非理性的暴力行为。政府在行政的过程中,本来可以通过采取合理的方式和途径来公开政府信息,使得民众有渠道了解到到需要的信息,对政府的动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至于因信息缺失而导致的一些非理性后果。而现阶段,我国的政府出于民主政治的发展阶段,政府现阶段公开的信息是民众能了解到的都是政府想让民众了解的,而对于一些实质性的信息,民众都不能了解到。政府的工作人员在面对人民的监督和质询时,往往回答态度敷衍,不能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特别是面对群体性事件,政府的报道往往是一些比较官方的回答,只是一些相关的人员伤亡,数字模糊,语意不清,对于事件不进行后续的追踪报道。而且对于时间的回应大多是基层的乡镇政府,上级政府没有相关的事件回应。乡镇政府在进行回应时,偏向经济发展而对民生缺少关注,这就会导致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民生脱节,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2.2.2回应组织结构僵化由于信息是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基础,组织结构的严重封闭,阻碍了信息的交流。传统的官僚体制,要求严格按照自上而下的层级和特权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控制这种情况。在这种背景下,尽管权力集中,分工明确,易于统一行事。不过因层数多,信息传输渠道长,容易导致信息失真现象。而且下级政府也会将对自身不利的信息过滤掉,将事态的严重性进行掩埋,故意拖延时间,把自身有利的诉求向上级反映,导致上级政府不能准确、完整的受到信息,这样一来,就会造成高层决策失误。就公共与政府而言,都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信息的不对称,让群众利益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正常获取,这样的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上层政府不能与基层民众直接交流,而且就会出现真空现象,这样就会加深两者之间的矛盾,也许还会引发更大的冲突与社会动荡,这样对群体性事件的理解并没有什么利益,而且还会对事件进一步恶化。昆明PX事件上,因为事件项目发生在安宁市,又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的工业环境问题,相关方包括央企中石油、省市县三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在舆情发生后,因为不同部门在舆情引导方面的职责规范没有划分清晰,在舆情引导方面出现了宣传部门职责与职能部门职责的矛盾,相互间存在各自为阵、自说自话现状,没有形成统一的舆情引导口径以及引导内容的统一,使得舆情引导在效能上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在3月份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由昆明市委宣传部主持召开,宣传部副部长出席发布会,规格应该是很高的了,也表明党委政府非常重视这类事件,但过程中的回答还是显出无力感,原因就在于宣传部门只是呈报了一个结果,但具体的过程却没有公布,也就造成了,虽然在政府掌握了一定的舆情信息后,采取了相应的引导应对动作,但最终却没能阻止游行散步的群体事件发生。2.2.3回应制度不完善对政府公共决策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已成为政府在群体性事件中缺乏应对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错误估算和部门立法不当,一些错误的法律规章长期没有纠正,导致行政立法中存在各种形式的非法问题。而政府部门按照自身利益和实际需要,经常超出自己的管辖范围,制定违背国家发展和人民意志的公共政策。尽管中国在法律上规定了立法审查制度,比方说,政府职能部门的立法通过上级人民政府实施监督审查,对于各种规章,文件都能够在案件诉讼中以人民法院的审判进行审查。因为中国的行政立法与监督制度存在缺陷,根据备案对形成立法的违反问题进行审查,尽管这是国务院法制部门正确的职权,不过针对各级地方政府而言,这样的制度还是有效的,在纠正错误时,政府不良监管与审查不及时,尤其是缺少来自社会监督制度,因此,政府的回应就会较低。具体到昆明PX事件中,对于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应对工作,2010年《昆明市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暂行办法(送审稿)》出台,二零一五年中共昆明市委办公厅、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昆明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及二零一六年七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根据这些通知、方案、办法,均认为舆情引导和应对工作对于新时期构建政府公信力,提升政府与公众互动交流,破解突发事件等方面有着重要和不可取代的作用,都提出要加强舆情引导,做好舆情应对。但在这些文件中,都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对于引导应对的绩效激励机制是缺失的。或许从科层制角度来看,绩效激励机制应该是各基层政府或职能部门,也就是负责舆情引导应对的财政归属部门来制定。但如果在文件中并没有提及此规划或要求的情况,也就很少有单位能够尽职尽责的做好绩效规划。2.2.4回应有效机制的缺乏(1)缺乏完善的政府回应平台尽管根据相关的措施维护公众利益,而且早传统新闻媒体上也起到了表达民意的效果,不过媒体安全功能的发挥具有很大的缺陷。第一,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媒体在实施过程中较为困难。第二,因为需要媒体的相关报道,事件本身需要的价值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件事是非常大的事情,而对于媒体而言,就不值得一提。但是针对普通人来讲,消解怨恨制度在中国还没有形成。另外,像一些多媒体网络微博、微信以及论坛等成为人们发泄心中不满的重要渠道,其并不是制度化渠道。(2)应急机制缺失,现场回应不力首先,缺乏预防机制。预防机制可以有效防止动乱因素触发群体性事件。它评估可能导致该地区突发群体事件的因素,以预测各种群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的危害和后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政府部门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预防机制,没有收集足够的信息来预测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也没有确定所有有害后果的优先次序。在紧急情况下,只能处于亏损状态。其次,缺乏预警机制。预警机制能以群体事件的征兆有效发出警报,以减少不利后果。而因信息通报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的失灵,各国政府没有及时收集信息资源。在实施政策之前缺乏适当的论证和听证程序,造成决策过程出现偏差,引入了政策利益交流。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某些特定社会群体的利益,造成矛盾与冲突。昆明PX项目的舆情事件处置,首先是安宁炼油项目立项前就应该着手进行民众科普,可惜没有,大家都步调一致的瞒着公众,以为他们真的永远都不会知道;其次是年初就已经了解到有网民约散步的言论,但当局是真反应慢还是想和百姓赌一局,居然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化解网民情绪,最终酿成3000人的群体散步事件。简单来说,该事件的舆情引导处置完全失去了“及时发声”原则,错失事件引导的“黄金24小时”。3改善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回应的对策建议3.1培育回应型政府理念在新公共管理理论中,我们假设由于传统的官僚机构对投入没有进行测量和控制而导致的效率低下。而政府工作人员作为权力的行使者,在享有权力的同时对公众和社会也有着相应的责任。公务人员要树立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主要通过对内责任和对外责任两方面来体现。对内责任就是说公务人员需要对政府职位所赋予的公共权力负责,公务人员要能够做到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对上级部门负责,对法律负责。对外负责则主要是针对公众来说的,政府主要是为了公众服务的,公务人员要树立服务的意识,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己任,心系群众,维护公众的权益。我们可以看出,新的公共理论对责任的认识,我们要将责任意识贯彻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和行政方向,真正实现责任型政府。3.2优化回应型政府的组织结构3.2.1减少管理的中间层级,实现组织扁平化在传统的组织结构中,从上到下层次化分层序列的存在不能满足速度,灵活性和协作的要求,中间层的存在直到信息处理,立即迟到事件的处理。把握最好的机会。通过笔者的问卷调查,以及某些数据的数据,在多级政府管理中,在地方政府的集体性事件中不实现重要的障碍,事实的证明,序列增加了,市民参加的难度更大,被政府及时地对世界来说,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国家是3个层,在日本的等级是四个层,时效性很不好,结构不足,这个结构的不足表现着下列两方面是政府的层的。现在,宪法制度的障碍是规定的地区的市水平,怀疑其合法性,实际管理和控制的以外,作为实质性的服务在全国的职责。对于地级市这一建制我们非常有必要减少或撤销,可以减少参与和回应的阻力。随着网络的发展,工作可以在网络上与政府的决策部门对话,决策部门也能听过网络来了解群众的想法,这就使得我国传统的垂直型架构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对于乡镇政府等主要是执行机构来说,他的决策职能很少的体现,对于公众的诉求的把握以及汇报存在着一定的延迟性,中间层级的上传下达作用也逐渐被削弱,我们的政府架构也应该开始主见朝扁平化发展,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回应速度。于二零一零年,莆田市地税局实行了扁平化的行政后勤组织架构,在实践中,这种模式在权力的执行层面上,以后勤服务为中心,创建了以权责一致、分工合理、监督有力”的行政后勤管理模式,全方位的为人民服务,有效提高政府的回应能力和工作效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财政方面实行规范化的管理,行政方面符合程序化规范,政府的相关情况做到信息公开透明,还利用网络渠道来为人民群众答疑解惑,开通24小时便民热线,于人民建立互相信任互相依赖的良性互动,从而减少社会存在的隐患。笔者认为现在必须要加强的政府的决定权限。在我的国家,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决定的功能,地方政府部门的确立,以及相应的公共政策制定的权限,加强县政府职能,作为基层政府,其最主要的工作是执行省级国家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基本的政府的作用,国民的对话,关于要镇政府,政府的政策决定的削弱功能,甚至完全限制规章制度导入任什么权力从而纯粹的执行机关,在此过程中当然是不存在的地方政府的自利的扩张行为。3.2.2实现组织分权化,提高地方政府矛盾化解能力因为群体性事件的突然性和不规则性,政府对群体性事件的回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采取不同的措施。而且群体性事件大多发生在基层政府,地方政府掌握实情发展的具体情况,但是由于中国实习的中央集权的形式,地方政府在很多时候没有直接处理的权限,需要向上级请示和汇报,由上级来制定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就会失去了进行回应的最佳事件,而且在中央进行指导回应方案的时候,由于对事件具体情况不能准确的把握,制定的方案会有偏差,不能适应当地的事件情况,甚至还会去的适得其反的效果,不能消除群众的不满情绪,还会使得这种情绪的加剧和蔓延、所以这种中央集权制在面对群体性事件时,是不能适用的。我们国家的非政府组织的改善和发展,在其维持社会的力量和政府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不可估计的力量。不仅有助于维护的秩序,而且缓和政府和民众之间的矛盾,也提供公共和政府之间的正常交流,政府在陷入群体性事件的危机时,借助公众的非政府组织表达利益要求,政府可以根据民众的诉求来进行事件的回应;另一方面,政府急速社会化的需要充分对应,处理政府集体事件处理的空间很大,可以提高政府职能范围,提高政府管理能力。非政府组织的参与,使政府与人民进行了良好的交流的平台,而且有利于对政府的监督,帮助政府作好的本职工作。在我国,非政府组织是介于政府和民众之间非常重要的缓冲地带,非政府组织一般是由社会群众团体和社团为主,不受政府的领导和管辖,并有自己一定的影响力。民众可以通过非政府组织来达到与政府交流的目的,借助非政府组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利益要求,使自己的合理的要求达到满足,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缓和的群众,避免矛盾的群众。维持社会的安定和稳定。3.3加强政府回应的制度建设3.3.1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升公众知情权我们必须坚持透明和权威的信息披露制度。面对群体性事件,政府必须在回应过程中明确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和透明度。这一原则在海南市也得到了证实。事件发生后,它必须是第一次作出回应。利用新闻舆论媒体,将真实的信息传递给广大民众,并接受监督。从地方政府来说,处理群体性事件最重要的环节时对于信息的发布以及如何使得民众相信。首先,要注重消息的时效性,坚持第一时间原则,为了防止群体事件的影响扩大,政府必须第一时间将回应信息及时准确发布出去,通过权威的媒体来扩大影响力,还要注意时间的选择,在黄金24小时内不断公布,扩大消息的影响力,确保民众都可以看到,从未达到对谣言的粉碎;最后还要做出澄清型的回应,对于谣言中的信息做出回应,确保政府信息的权威性。3.3.2启动新闻舆论监督对于新闻舆论监督来说,我们一般上认为它代表了弱视群体,帮弱视群体发声。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发现,新闻舆论很多时候的观点都是不同于群众的观点的。这主要是由于相比于弱势群体,媒体大多被精英团体掌控,他们注重的是既得利益,对于弱势群体的诉求不是非常看重,这就使得弱势群体试图利用新闻媒体的渠道来进行维权时非常艰难的。3.4构建优质回应机制3.4.1加快应急协调机制建设,提髙现场回应能力第一,预防机制的确立。政府在管理时,风险管理意识的注入是非常重要的,在对某个地区进行管理时,要不定期的对地区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行评估。但是,由于政府在危机管理和应对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传统的官僚政府组织在面对群体性事件时就会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唯有不断的进行调整,对政府现有的组织结构政府的危机管理系统进行优化,使危机管理也成为建设回应性政府的一部分。二是预警机制的确立。预警机制能够使得政府发现存在潜在的危机的群体性事件,可以及时掌握信息,对事件进行回应。预警机制不仅制定应急预案,还包括信息通报制度,重大信息分析评估制度,客观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了电子综合信息采集平台和决策咨询平台。这些措施可以保证政府在发生群体性事件时,能够迅速了解信息,机构计划,减少损失,消除影响。三是处置机制的确立。当群体性事件爆发,政府立即在最短时间内启动相关的回应机制,立即控制局面,实施相关的救治措施,对于已经启动的应急预案,为了排除特殊情况,政府有必要控制事件的发展进程,制定事件处理的原则和策略,进行适当的危机管理计划。在事件的协调解决中,可以有第三方的介入,当事件发生后,政府与当事人处于极端的情绪下,协商的效果不会理想,第三方的介入可以对双方的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提高沟通的效率,同时还可以抑制流言的传播,以及事情的进一步恶化,避免由于处置不当引发的暴力措施等过激行为。3.4.2加强地方政府法制建设,创新危机事件责任机制不断完善法律制度的实施,地方政府在各种场合和担保的协助。在对应的事件管理中,首先,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回应法》和地方政府应急相关条例,也就是表明,这保证民主制度化和公民的政治参与;其次,需要建立问责政府,从法律制度上来限制政府层面的危机事件的发生。快速启动行政问责,这一制度非常的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我们可以尽快的平息事件,消除事件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为我们的回应机制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行政问责制能够很好的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我们实习行政问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