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经典练习题_第1页
咬文嚼字经典练习题_第2页
咬文嚼字经典练习题_第3页
咬文嚼字经典练习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拓展作业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似的一组是()A.量杯/量体裁衣 寒舍/退避三舍 称谓/称心如意B.吭声/引吭高歌 慰藉/声名狼藉 见识/博闻强识C.泥淖/绰绰有余 嗔怒/瞋目而视 扺掌/中流砥柱D.瓦砾/众口铄金 偏裨/纵横捭合 啜泣/笔耕不辍解析:A项,分别读liáng/liàng,shè/shè,chēng/chèn;B项,分别读kēng/háng,jiè/jí,shi/zhì;C项,分别读nào/chuò,chēn/chēn,zhǐ/dǐ;D项,分别读lì/shuò,pí/bǎi,chuò/chuò。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海获得自主招生选拔录用资格的考生,有某些因考分低于合同所规定的分数而未被录用,招生部门借此表达,自主招生绝不是对人才降格以求。B.在过去的30数年风云激荡的改革历程中,中国青年释放出无限活力和发明力,一次又一次以敢为人先的勇气,书写了青春的壮美和祖国的辉煌。C.中国小说史上的诸多“续书”,质量有好有坏,评论有褒有贬,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的艺术质量能够与原书相媲美,这是不容置喙的。D.“敬鬼神而远之”的理解和翻译各家基本一致,解说或结论更是众口一词,均认为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存而不管,这是对孔子思想的误解。解析:C项,“不容置喙”,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与语境不符,应改为“毋庸置疑”。答案:C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从表层看,胡适没有直接向国人推介过莎士比亚,可莎士比亚的作品却滋养了为中国新文学作出卓越奉献的胡适。B.幸福是一种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C.公安部规定以最高特权为校车提供保障服务,校车被赋予了“运载学生时优先通过”等三项特权。D.针对现在医疗卫生市场混乱、药价偏高,国家有关部门下发文献,规定清理整顿药品市场,减少药品价格。解析:D项,成分残缺,“针对”缺少宾语,可在“偏高”后加“的现状”。答案:D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佳媒介。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见不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②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③由于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多个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④如果对诗没有爱好,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阂⑤因此,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A.②③④①⑤ B.③②①⑤④C.③④⑤①② D.②③④⑤①解析:②承前文,把话题引到“文学趣味”上来。③是对前文因素的表述。④假设论证,进一步阐明观点。①举例论证,同时也是对前文假设论证的进一步阐明。⑤得出结论,收束文段。答案:A二、阅读鉴赏(9分,每小题3分)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毕第5~7题。诗人的孤寂朱光潜心灵有时可互相渗入,也有时不可互相渗入。在可互相渗入时,就能够默然相喻;在不可渗入时,隔着一层肉就如隔着一层壁。惠子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问惠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谈到彻底理解时,人们都是隔着星宿住的。例如眼前这一朵花,你我所见的完全相似么?你我所嗅的完全相似么?你我所联想的又完全相似么?你觉得香的我固然也觉得香,你觉得和谐的我固然也觉得和谐,但是香的、和谐的,都有许多浓淡深浅的程度差别,毫厘之差往往谬以千里。普通人较劲分寸而不暇剖析毫厘,觉得这无关宏旨,但是古代寓言不曾明白地告诉我们,压死骆驼的就是最后一茎干草么?但凡情绪和思致,愈粗浅,愈平凡,就愈容易渗入;愈微妙,愈不寻常,就愈不容易渗入。普通人所谓“知解”都限于粗浅的皮相,而浓淡深浅上的毫厘差别是无法能够从这个心灵渗入到那个心灵里去的。在粗浅的境界我们都是兄弟,在微妙的境界我们都是秦越。曲愈高,和愈寡,这是心灵沟通的公例。诗人因此异于常人者在感觉敏锐。常人的心灵好比顽石,受强烈震撼才生颤动;诗人的心灵好比蛛丝,微嘘轻息就能够引发全体的波动。常人所无视的毫厘差别对于诗人却是奇思幻想的本源。一点沫水便是大自然的返影,一阵螺壳的啸声便是大海潮汐的回响。在眼球一流转或是肌肤一蠕动中,诗人能窥透幸福者和不幸运者的心曲。他与全人类和大自然的脉搏一齐起伏震颤,然而他终于是人间最孤寂者。诗人故意要“孤芳自赏”么?他看见常人不经见的景致不曾把它描绘出来么?他感到常人不经见的情调不曾把它抒写出来么?他心中本有若饥若渴的热望,要天下人都能同他在一块地赞叹感泣。可是,在心灵探险的途程上,诗人不得不独自踯躅了。普通人在心目中,这位独自踯躅者是什么样的一种人呢?诗人布朗宁在《当代人的观感》一首诗里写过一幅很有趣的画像。一位穿着黑色大衣的人每天牵着一条老狗在不是散步的时候在街上踱来踱去,到处探头探脑。他真是一种怪人!——诗人的当代人这样想。普通人对于诗人的理解就是如此。普通人不也把读诗看作一种时髦的消遣么?伦敦、纽约的街头不也摆满着皮面金装的诗集,让老太婆和摩登小姐买作礼物么?群众所叫好的都是前一代的诗人,或是模仿前一代诗人的诗人。他们的音调都已在耳鼓里震得滥熟,如果有人换一种音调,他就不免“对牛弹琴”了,“诗人”这个名字在希腊文中的意义是“创作者”。凡真正诗人都必然避开已经踏烂的路去另开新境,他不仅要特创一种新风格来体现一种新情趣,还要在群众中创出一种新趣味来观赏他的作品。但是这事谈何容易?“千秋万岁名”往往是“寂寞身后事”。诗人能在这不可知的后世寻得安慰么?汤姆生在《论雪莱》一文里骂得好:“后世人!后世人跑到罗马去溅大泪珠,去在济慈的墓石上刻好听的殊语,但是海深的眼泪也不能把枯骨润回生!”下列有关“曲愈高,和愈寡”的理解,不对的的一项是()A.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修养越高,他引发的共鸣就越少。B.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风格越高昂,他所得到的赞同就越少。C.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对事物之间的差别刻画越精微,他的知音就越少。D.是指一位诗人在作品中体现出的观点越是独特,他获得的认同也就越少。解析:“曲愈高,和愈寡”在原文第3段,此段的意思是说“诗人之因此孤单,是由于他体现事物时看到了事物之间精微的差别,而常人只能在粗浅的境界沟通”。答案:C6.根据原文的内容,对“诗人的孤寂”的体现理解不对的的一项是()A.诗人不想孤芳自赏,他把所见所感写出来就是渴望同别人交流,但是他是失败的。B.诗人就是发明者,真正的诗人不能因循守旧,要在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上不停创新。C.常人对诗人的观察只限于日常行为等外在方面,得出的结论是诗人的行为古怪。D.人们购置诗人的印刷精美的诗集,只是为了赶时髦,扮高雅,并不是真正观赏诗人。解析:B项理解错误。诗人要不停创新只是诗人孤寂的因素,不是体现,由于创新不能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答案:B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引用庄子和惠子的对话,旨在告诉我们,绝无隔阂的心灵沟通是不可能的。B.最后一茎干草压死骆驼的典故告诉我们,事物的质变总是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C.诗人之因此成为诗人,是由于他较常人在感觉上更加敏锐,想象力更加丰富。D.除主观因素之外,造成诗人孤寂的客观因素是常人感觉迟钝,心灵麻木,思维定式。解析:B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在第2段中,作者强调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十分重要,而对常人对事物的感知只停留在较劲分寸而不暇剖析毫厘的水平持不赞成态度。答案:B三、体现交流(9分)8.古今中外,有诸多名家在创作过程中巧妙地使用量词来传情达意。请从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的量词“痕”“点”“芥”“粒”中任选两个分析其妙处。(5分)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湖心亭”在西湖中央)解析:此题考核对词语意境与体现效果的分析,语境是核心。从所给的文段内容看,这段文字是从远处看雪后西湖的湖心亭的。由于“远”,因此产生“小”的感觉;“点”“芥”“粒”则是这种感觉的体现。又由于是雪后,“上下一白”,因此有“痕”的感觉。答案:①“痕”,作者远观,长堤如一条痕迹,淡远轻无,如写意画普通,别有一番情致。②“点”,作者远观,湖心之亭如一种小点,倒映水中,虚无缥缈,很有诗情画意。③“芥”,作者远观,湖中小船如一株小草,随风摇荡,轻盈优美,自然而不失其真。④“粒”,作者远观,船中人如一粒米,小而精巧,小而有情调,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9.下面是某办公室内的一段对话,请根据语境在“丙”处填上适宜的表情,并写出画线句子的潜台词。(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