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4课文翻译_第1页
新标准4课文翻译_第2页
新标准4课文翻译_第3页
新标准4课文翻译_第4页
新标准4课文翻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nit1:大学毕业找工作的第一要义:别躺在沙发上做梦今年夏天,超过65万的大学生毕业离校,其中有许多人根本不知道怎么找工作。在当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做父母的该如何激励他们?七月,你看着英俊的21岁的儿子穿上学士袍,戴上四方帽,骄傲地握着优等学士学位证书,拍毕业照。这时,记忆中每年支付几千英镑,好让儿子吃好、并能偶尔参加聚会的记忆开始消退。但现在,你又不得不再考虑钱的问题。等到暑假快要结束,全国各地的学生正在为新学期做准备的时候,你却发现大学毕业的儿子还歪躺在沙发上看电视。除此之外,他只是偶尔发发短信,浏览社交网站Facebook,或者去酒吧喝酒。这位属于“千禧一代”的年青人一夜之间变成了“抱怨一代”的成员。他能找到工作吗?这就是成千上万家庭所面临的状况:今年夏天,65万多大学生毕业,在当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父母只会唠叨,而儿女们则毫无缘由地变成了叛逆者。他们知道自己该找份工作,但却不知道如何去找。来自米德尔塞克斯郡的杰克·古德温今年夏天从诺丁汉大学政治学系毕业,获得二级一等荣誉学士学位。他走进大学就业服务中心,但又径直走了出来,因为他看见很多人在那里排长队。跟他一起住的另外5个男孩子也都跟他一样,进去又出来了。找工作的压力不大,虽然他所认识的大多数女生都有更明确的计划。他说:“我申请政治学研究工作,但被拒绝了。他们给的年薪是1万8千镑,交完房租后所剩无几,也就够买一罐豆子,可他们还要有研究经历或硕士学位的人。然后我又申请参加快速晋升人才培养计划,并通过了笔试。但在面试时,他们说我‘太冷漠’了,谈吐‘太像专家政治论者’。我觉得自己不可能那样,但我显然就是那样的。”打那以后,他整个夏天都在“隐身”。他能够轻松地复述出电视剧《交通警察》中的若干片段。他白天看电视的时间太长,已经到了影响健康的地步。跟朋友谈起自己漫无目标的日子时,他才发现他们的处境和自己一样。其中一位朋友在父母的逼迫下去超市上货,其余的则都是朝九晚五地“无所事事”,晚上则去酒吧喝酒打发时间。要么,干脆就在酒吧工作?这样还可以挣些酒钱。“我不想在酒吧工作。我上的是综合学校,我拼命读书才考上了一所好大学。到了大学,我又埋头苦读,才取得一个好学位。可现在我却跟那些没上过大学的做无聊的酒吧侍应的朋友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我觉得自己好像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他的母亲杰奎琳·古德温替他辩护。她坚持认为她的儿子已经尽力了。因为她自己中学毕业后一直都在工作,所以她和她的丈夫发现,建议儿子如何继续找工作是件很棘手的事情。她说,“我一直都不得不工作。而现在的年青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如果你有了学位,学位就会为你提供新的机会,至少你自己会这么想。”虽然现在她对儿子的态度还比较温和,但是她心里很清楚,去南美度三星期的假之后,他的休假就该结束了。他可能还得付房租,并分担家庭开支。她说,“在某个时候孩子们总要长大成人。我们已经帮他交了大学的学费,所以他也该给我们一点点回报了。南美度假就是一个分水岭,他回来以后如果找不到工作,那就圣诞节打零工好了。”心理治疗师盖尔·林登费尔德是《情感康复策略》的作者。她说古德温夫妇的做法是很恰当的。从大学到工作的转换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很艰难,关键是父母要在支持理解孩子和不溺爱孩子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父母的主要任务就是支持孩子,如果他们教导孩子该如何做,那么就会引起矛盾,如果有熟人,一定要找他们想办法。”她说。“但很多父母心太软了。必须限制孩子的零花钱,要求他们交房租,或分担日常生活或养宠物的开销。父母要维持正常的生活,不要让孩子随便用你们的银行账户或者榨干你们的情感能量。”为孩子支付职业咨询费、面试交通费及书费是好事,但不能催得太紧。林登费尔德建议:虽说父母不能太宽容,但是如果孩子找工作遇到了挫折,父母应该体谅他们,宽容他们几天甚至几周——这取决于他们受打击的程度。等他们缓过来之后,父母就该坚决要求孩子继续求职。男孩更容易窝在家里。林登费尔德相信男人比母亲和姐妹更容易帮助儿子、侄子或朋友的儿子。她说,由于男人和女人处理挫折的方式不同,所以男孩需要跟男人谈话才能度过难关。林登费尔德强烈支持去酒吧打工:那是克服毕业冷漠症的一剂良方。这工作好不好要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就是在酒吧打工的时候,林登费尔德找到了她的第一份当航拍助手的工作。她说在酒吧工作是拓展人际关系的绝好机会,肯定比赖在家里看电视更容易找到工作。她说:“在超市上货也一样。如果干得好,你就会被人发现的。如果你聪明、活泼,礼貌待客,你很快就会升职。所以,把它看作是机会。那些最终成功的人士很多都有在超市上货的经历。”你的儿女可能不会干好莱坞影星们干过的活,比如像乌比·戈德堡那样去停尸房给死人化妆,或者像布鲁斯·威利斯那样在核电站当警卫,但即便是布拉德·皮特也曾经不得不穿上宽大的小鸡模样的服装站在快餐连锁店ElPolloLoco的门口招揽生意。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因为这些经历而变得更加穷困。Unit2危险!书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刘易斯·卡罗尔书中的爱丽丝不小心掉进了兔子洞里,但她在那里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仙境。当我们打开一本书时,我们也会像爱丽丝那样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能从一个年长者的角度,或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来观察生活;我们可以周游世界,遍访现实生活中从没想过要访问的国家和文化;我们可以体验未曾经历过的事情,这些事情也许令人困惑,也许引人入胜;可能是不愉快的,也可能是令人痛苦的,但无论如何都至少能把我们从现实世界中解放出来。英国诗人威廉·柯珀(1731-1800)说:“变化是生活的调味品,它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虽然他没有说在什么地方以及怎样才能找到变化,但我们知道他说得对。我们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变化与差异的世界里。我们知道人们的生活各不相同,过日子的方式也不尽不同,人们做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信仰,持不同的观点,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说不同的语言。通常,我们不知道这些差异的大小,但一旦发生了不平常的事情并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种变化或差异与其说是机会,毋宁说是威胁。读书让我们能够安全地享受和庆贺这种变化与差异,并为我们提供成长的机会。在家里安详平和的环境中与他人的生活互动,这是阅读小说才享有的特权。我们甚至感觉到——哪怕只是在一瞬间——我们和异文化读者的共同点或许要多于我们和家门口随便碰到的一个人的共同点。我们学会把目光移出我们周围的环境,投向天边,去领略一下异域风光。如果我们怀疑读书是否能给我们力量的话,我们就应该自己去一趟当地的图书馆或书店,或者,如果我们足够幸运的话,可以读一读家里书架上的书。我们会惊奇于古今小说的标题所创造出来的壮观景象: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约翰·欧文的《第四只手》、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癌病房》、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格雷厄姆·格林的《哈瓦那特派员》、奥黛丽·尼芬格的《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保罗·托迪的《到也门钓鲑鱼》。一旦开始阅读,我们就应该思考一下我们在书中读到的别样人生。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语言、方言、词汇和语法。我们不见得总能理解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但不管我们是痴迷其中,还是觉得被排斥在外,我们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尽管在地理上有一定的距离,但其他民族、其他文化未必就离我们那么遥远。在书里我们可能遇见生活在不同气候、有不同信仰、来自不同民族的人。即便是住在同一条街上的邻居,我们也可能对其一无所知,而只能通过阅读结识。小时候,在我们刚刚能听懂别人说话的时候,书就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父母给孩子读的睡前故事一直到成年后家中摆满书柜的客厅,书界定了我们的人生。英国作家E.M.福斯特(1879–1970)暗示书对我们具有另一种更加神秘的支配力。他写道:“我认为能影响我们的书籍是那些我们已经准备要读的书,而且这些书在我们已经选定的道路上走得比我们更远一些。”合适的书好像自己就会在恰当的时候找到我们,出现在我们面前,而不是我们去寻找那本书。美国修士、牧师及作家托马斯·默顿(1915–1968)曾经被记者一连串地问了7个问题:说出你最近读完的3本书;你正在读的3本书;你打算要读的书;对你有影响的书,并解释一下理由;一本你觉得每人都要读的书,并解释一下理由。关于对他有影响的书,他列出了威廉·布莱克的诗集、古希腊思想家和作家写的各种戏剧以及一些宗教作品。当被问及这些书为何会影响他时,他回答说:“这些书——还有其他类似的书籍——帮助我找到了人生的真谛。销售就是一切的文化培育了人们无止境的需求和消极被动,生活充满了困惑和空虚,而书籍则把我从这种困惑和空虚中解脱了出来。”那么,你又会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呢?1947年,克利夫顿·法迪曼发明了“全垒打书籍”这个词。当一个棒球手打出一个全垒打时,因为击球有力、打得远,他有时间跑完整个棒球场内的四个垒,不仅自己得分,而且还能帮其他各个垒的跑垒者得分,这是棒球赛里最有趣和最开心的事情。同样,一本“全垒打书籍”指的不是儿童第一次读书的经历,而是指他第一次读到一本给他带来极大愉悦和满足感的书以至于让他爱不释手的经历。对世界上数以亿计的儿童来说,“全垒打书籍”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作为成年人,我们总在寻找自己的“全垒打书籍”,不仅是第一次,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寻找。所有一口气读完一本小说的人都会记得那种令人期待的愉悦和满足感,并会焦急、固执、有时甚至疯狂地寻求重复体验这种感觉。我们想周游另一个世界、想与不同的人见面、想经历别样的人生并自我反省,我们无法遏制这样的渴求。危险!书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这就是读书的力量。Unit4信用卡陷阱有一件事我得坦白。几年前,我排队为家人取戏票时,我的朋友也在为她的家人取票。我拿到了票,用信用卡付了账,对这种非现金交易的便利感到很满意。然后就轮到她付款了,整个交易也进行得同样顺利,但我的高兴劲儿很快就变成了莫大的羞耻:我的信用卡太寒酸了,是不显示身份地位的深蓝色卡,而她的信用卡则是高级的金卡。她是怎样弄到金卡的?怎么会这样呢?我知道我挣得比她多,我的车比她的车新,我的家比她的家漂亮,她怎么看起来显得比我光鲜呢?我有一份跟那时候任何工作相比还算安定的工作——虽然不是非常安定,不过我也没什么可抱怨的。我是通过按揭贷款买的房子,可那会儿谁买房不贷款呢?我每个月底都付清信用卡欠款。所以,虽然从技术上讲,我欠过信用卡公司的钱,但只是欠几个星期而已。所以我认为我的信用等级应该很高。你可以说我肤浅,而我也并不感到自豪。但就在当时当地,我突然非常嫉妒那位朋友,我决定不要蓝色信用卡了,我要一张金卡。金卡突然变得不可或缺,它会让我自我感觉良好,会让别人觉得我更有魅力。于是,我去信用卡公司申请最特别、最耀眼的金卡。可是,我的申请被拒绝了。过了几秒钟,我才从这个打击中回过神来,我问自己为什么被拒绝。显然,因为我每次都按时全额付清信用卡欠款,所以我不是他们想要的那种金卡客户。他们的目标客户是那些随时有购物刷卡的冲动、有潜在信用风险、经不住诱惑超支消费、并且经常延期还款的人。这样他们才有机会收取更多的利息,挣更多的钱,这就是他们的经营之道。这能够解释为什么信用卡公司会用超低利率诱惑像我们家孩子那样的穷大学生吗?三个星期前,我的二女儿回家过周末。她在读大一第二学期。和她的大多数朋友一样,她借了3,000英镑的学生贷款,并从她可怜的妈妈(哈!)那里得到一小笔补贴,用于支付交通费、书费和生活费用。她穿的衣服是从当地的慈善商店买来的,并且她平时也很少出门。她拥抱了我(她以前从不拥抱我),然后说:“妈妈,我有事要跟您商量。”“亲爱的,什么事啊?都说出来让我听听。”“我申请了一张信用卡,需要保证人,我可以填您的名字吗?非常感谢,妈妈,我得赶快走啦,再见。”我费了好大劲儿才把她从外面拽了回来。原来她的银行来信告诉她说:她可以申请一张试用期为三个月的、能够低息贷款的信用卡,只要满足要求……如此云云。她的银行!我才不相信他们!他们甚至比我更清楚,我的女儿一贫如洗。这里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准确地说这种卡应该叫债务卡,他们为什么要称其为信用卡呢?还有一个更为严肃的故事。我一个朋友的女儿凯丽在大学攻读现代语言,其中一年在国外留学。在留学那一年的某段时间,由于程序上的变动,凯丽的银行限制她在除英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支取现金账户的资金。通过书信同银行交涉的时间相当长,而未能及时支取账户资金使她欠了银行的债,欠款额超过了透支额度(1,500英镑)200多英镑。凯丽回国后,银行因为她超支扣了她100英镑,并坚持要她每月支付30英镑,以使她的支出能重新控制在透支额度之内。但银行没有告诉她,每月支付的30英镑并不是用来偿清欠款,而只是支付超额透支的巨额利息。因此凯丽不得不求助于信用卡。在此之前她在用信用卡时一直非常小心谨慎,并且也很少用信用卡。由于她是学生,又很少用信用卡,她的信用额度自然就比较低。毫不奇怪,她甚至无法偿还信用卡账单的最小还款额。所以她不仅欠银行手续费,而且还欠信用卡的账款及利息。当然,她因此被银行登记为信用风险高的人。事情越来越糟。大学最后一年刚过几个月,银行就通知她:她的透支额度由1,500英镑减少到1,000英镑。他们让她申请学生贷款来填补缺口。可是,贷款公司检查她的银行信用时发现了她的信用卡欠款。猜猜结果如何?她没有申请到学生贷款。凯丽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消费节制有度,生活节俭。她并没有疯狂刷卡买鞋子,也没有把信用卡当成时髦玩意儿(不像我),她只是用信用卡买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结果怎样呢?她不得不退学。我希望凯丽的故事会有个好的结局,也许会有好结局的。现在,她在当地的一家超市工作,等她还清债务后可能会继续完成大学学业。这就是银行的所作所为。他们常常利用我们的虚荣和贪婪,有时也利用我们生存的基本需求给我们设下陷阱。等我们掉进陷阱时,他们就会大喊:“抓住你啦!你当初没想到这是个陷阱吧?”就是这我们现在的处境。随着世界经济一落千丈,我们都处在信贷危机之中。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邪恶的银行家通过大量广告推销他们压根就不存在的贷款来吸引我们,给我们设圈套。现在真相大白了:他们也在用自己手中金光闪闪的金卡借钱!我有一个破解信用卡圈套的办法,各位请仔细听。我要你们把所有的信用卡排成一排,拿一把大剪子把它们剪成碎片,然后把碎片装进信封寄回给银行,并附上一封信,上面(或多或少地)写上:“我信任你,可你却欺骗了我。你让全世界的人都钻进了这个荒谬的信用卡圈套。我把你的卡剪成了两半,让你再也不能像骗我这样的老实人一样去骗其他人的钱了,也许该让你来体验一下身无分文的滋味了。”至于我,我再也不想要信用卡了,也不要身份的象征了,也不用费心思去炫耀我比别人优越了。我再也不会奢望我买不起或我无法得到的东西了。Unit5英国人闲聊的性别差异与普遍的看法相反,研究人员发现:男人和女人一样爱闲聊。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谈论诸如人际关系这类社会话题的时间一样多,大约是65%;另一项研究则表明:男人谈话时有55%的时间在闲聊,女人闲聊的时间是67%,两性之间的差异不大。由于体育和休闲大约占10%的说话时间,所以很可能是谈论足球的时间导致了这种性别上的差异。男人并没有比女人花更多的时间去谈论政治、工作、艺术及文化等“重要”或“高雅”话题,除非女人在场(这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女人不在场的时候,男人也闲聊,他们谈论工作或政治等非交际性话题的时间不会超过5%。而男女都在场时,为了引起女人的注意,男人谈论“高雅”话题的时间会大大增加,达到15%至20%。事实上,最近的研究表明,男人和女人的闲聊内容只存在一个重要的差别:男人会花更多的时间谈论自己。在谈论社会关系的时间中,男人用三分之二的时间谈论自己的关系,而女人谈论自己的时间则只占三分之一。即便如此,那个关于男人的讨论“解决问题”,而女人只是躲在厨房里闲言碎语的错误观点仍然大行其道,尤其是在男人堆里。在我进行的焦点人群调查及访谈中,大多数英国男性刚开始时都声称他们不说闲话,而大多数女性都坦承自己说闲话。在接下来的提问中,我发现两者的差别只存在于语义层面上而非实践层面上:男性把女性通常所说的“闲聊”定义为“信息交流”。显然,在英国男性眼里闲聊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这条不成文的规则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就算一个人确实是在闲聊,他也会把它说成是另外一回事。或许更重要的是,他也会让它听起来像是一件正经事。在研究中我发:男女闲聊的主要区别在于女人的闲聊听起来更像闲言碎语。这涉及到三个主要因素——语调规则、细节规则和反馈规则。语调规则我采访过的英国女性都认为只有某种特别的语调适合于闲聊。闲聊的语调很高,并且语速很快,有时像故意让大家都能听见的悄悄话,但总是活灵活现的。一位女士这样解释:“闲聊一般是这样开始的:‘哎,你猜猜怎么着?你知道吗?’(快速的、高声调的、兴奋的语气)或者,‘嗨,听我说,听我说(快速、急切的语气,故意让大家都听得到),你猜我听到了什么?’”另一位女士告诉我:“即使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儿,你也必须让它听起来像令人吃惊的事或者像丑闻。虽然那根本算不上什么秘密,你也可以说:‘哎,你可别告诉别人,我听说……’”很多女性抱怨男人闲聊时没有使用正确的语调,而是像交流任何其他信息一样,语气平淡、一成不变。一位妇女对此嗤之以鼻:“你简直搞不清他们是不是在闲聊。”但这正是男人想要的效果。细节规则女人也强调闲聊时细节很重要,并且再一次抱怨男人在这方面的不足。她们声称男人“从不了解细节。”一位被调查者告诉我:“男人从不引述别人的话。如果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别人说了什么,那有什么意思呢?”反馈规则在英国女性中存在一种共识:“地道的闲聊”除了语调生动、关注细节之外,还需要有好的听众。所谓好的听众是指对闲聊的内容表示认同,并给予大量恰当反馈的听众。女性的闲聊反馈规则要求听众至少应该和说话者一样活跃、充满热情。她们认为这样才足够礼貌,因为说话人要把事情讲得出人意料,讲得像丑闻,还是颇费心力的。因此听众至少要表现出适度的吃惊才能回报说话人的努力。据我的女性被调查者说,英国男人好像完全没有掌握这条规则。他们不知道“你应该说‘不会吧!真的吗?’或者‘噢,我的上帝!’”不过,我的女性被调查者也同意,那些以女性方式做出反应的男人听起来像小女孩,或者女里女气,让人感觉不舒服。我采访过的一位男同性恋者也觉得“不会吧!真的吗?”之类的反应会被认为是十足的“娘娘腔”。英国人闲聊礼仪的不成文的规则的确允许男人在听到特别有趣的闲话时表达震惊与惊讶,只不过,人们认为一句恰当的脏话能以一种更具男子气概的方式传递这种惊讶。温斯顿·丘吉尔Unit61940年夏天,英国面临外敌入侵,孤立无援。在这一危急时刻,有一个人——温斯顿·丘吉尔——挺身而出,显示了英国人的英雄本色。我们英国人喜欢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宽容而坚忍的民族。但是丘吉尔以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光辉的榜样让我们看到,当我们所珍视的一切——我们的民主、我们的自由——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会展示出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决心。“我所能奉献的唯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你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会说我们的政策就是在海、陆、空全面开战,竭尽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战斗;与黑暗的、可悲的人类罪恶史上最穷凶极恶的暴政作战。你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战胜一切恐怖,去夺取胜利。不论前方的道路多么漫长、多么艰辛,一定要夺取胜利。”在这样一个时刻,英国必须显示出她最伟大的一面。而在丘吉尔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最伟大的英国人。1874年,温斯顿·丘吉尔出生于英国一个极为显赫的家庭。丘吉尔家族世代为国王和国家出生入死,征战沙场。温斯顿年轻的时候一直相信他会继承父业。但是他一直能够保持自信却与他的家庭无关,他的家人并没有给他多少支持。他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勋爵(1849–1895)和母亲珍妮(1854–1921)都是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他们把温斯顿送到了哈罗公学。他既不英俊又不聪明;他体弱多病,说话口齿不清,还结巴。他是那种在学校里注定要被人欺负的学生——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温斯顿的父亲不仅没有给他支持和帮助,还预测他的儿子将来会“沦落到穷困潦倒、一事无成、抑郁而终的地步”。离开学校之后,经过三次努力,温斯顿进入了位于桑赫斯特的英国皇家陆军军官学校。从桑赫斯特毕业之后,他就找地方去打仗——不管是什么地方。他自费兼任战地记者,并因报道出色而成为布尔战争的英雄。因此当1900年回到英国的时候,他已经名满天下,为当选国会议员铺平了道路。离开学校之后,经过三次努力,温斯顿进入了位于桑赫斯特的英国皇家陆军军官学校。从桑赫斯特毕业之后,他就找地方去打仗——不管是什么地方。他自费兼任战地记者,并因报道出色而成为布尔战争的英雄。因此当1900年回到英国的时候,他已经名满天下,为当选国会议员铺平了道路。同年,他代表奥德姆市当选为保守党国会议员。此后,他一度转投自由党,后来又重回保守党。他从来不是一个热衷于党派斗争的人。他只关心英国的前途和命运。他理想中的英国是普通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但同时他又非常看重法律和社会秩序。尽管丘吉尔不是一个邪恶的人,但他对妇女参政论者、工会主义者以及任何想要挑战现行体制的人都残酷无情,他首先想到的手段就是动用军队进行镇压。但是他一直想当一名将军。这个理想可以追溯到他的学生时代。学校放假的时候,他就在布伦海姆宫的走廊里、在他那些战功卓著的祖先的织锦画像下玩玩具士兵,那时候他就萌生了这种理想。1911年,被任命为海军大臣的时候,他一定非常高兴;1915年,当第一次世界大战让他有机会制定加利波利重大攻势计划的时候,他更是欣喜万分。但是加利波利战役以惨败收场,让温斯顿丢掉了饭碗,也使他几乎精神崩溃。丘吉尔第一次犯严重的抑郁症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他把这个让他痛苦不堪的疾病称为“黑狗”(沮丧)。值得庆幸的是,此时他已经娶妻成家。他的妻子克莱门泰因帮他度过了难关。她比他小11岁,美丽、聪明、忠贞不渝。她让他振作起来,但最终丘吉尔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走出了抑郁。为弥补他的过失,他奔赴法国战场,在战壕中浴血奋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概没有几个士兵会像他那样从战场上写信回家,说他“感觉到了几个月来从没有过的幸福和满足”。他就是为战争而生的。当丘吉尔回到英国的时候,他已经成就了丰功伟业。他曾是一名成功的记者,他曾为国家浴血奋战,他曾经身居高位。在20世纪20年代他再次官居要职,担任财务大臣。但是到了1930年,工党开始执政,而他只是一名后座议员,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一名过气的政客。3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他的乡间别墅查特威尔庄园里闲坐度日。1938年9月,时任首相的内维尔·张伯伦(1869–1940)公开挥舞着他和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签订的和平协议,宣告他已经确保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和平。你甚至都可以听到人们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但是丘吉尔并不这么认为。他预测到——比任何人都要早——德国的民族主义会走向何方。事态的发展证明他是对的,战争爆发了,英国国王乔治六世(1895–1952)知道“要组建一个能赢得全国信任的政府,我只能去请一个人,那就是温斯顿。”任命下来的时候,丘吉尔已经65岁了。为这一天他等了很久,但上天最终还是把大任交给了他。人们经常会说起1066年的诺曼征服,说起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壮举,提到特拉法尔加战役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但其实1940年才是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年。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之战、德国空袭英国都发生在这一年。在这一年,每一个英国人,不管是平民还是士兵,都发现自己处于战争之中。英国似乎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但是温斯顿用500年前阿金库尔战役中那个表示胜利的V字手势告诉我们,我们能够取得胜利。英国许多告示牌上都写着“为丘吉尔喝彩,给工党投票”,而人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这真是充满了讽刺意味。丘吉尔随时准备誓死保卫的民主国家知道和平时代的需求和战时的需求是不一样的。1965年,丘吉尔去世,刚刚进入摇滚乐时代的英国举国皆哀。如果要用一个人来代表英国的怪僻、坚强的个性和宽广的胸怀,那就是丘吉尔。丘吉尔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正是因为有了他,英国才得以存活下来。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的业绩呢?Unit8埃菲尔铁塔19世纪下半叶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建筑物是建筑结构创新激增的产物。用铁制结构建成的水晶宫是专门为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建造的,是当时占地面积最大的建筑。1883年竣工的全钢结构的布鲁克林大桥是当时跨度最大的桥。1887年开工建造的埃菲尔铁塔,全钢结构,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前两个建筑都有实际的用途。约瑟夫·帕克斯顿爵士设计的水晶宫不仅在世博会上大展用途,而且因为可拆卸,水晶宫在世博会之后被移到西德纳姆,用来举办雕塑、绘画和建筑展览以及音乐会。1936年11月水晶宫毁于一场大火,它是一个失落了的代表幸福和博爱的象征物。建造布鲁克林大桥是为了把纽约城的两个大区连接起来,此举反映了纽约市政府想要提升布鲁克林区房地产价格的愿望。而埃菲尔铁塔的情况则不同。它是为1889年的巴黎世博会建造的,它的用途似乎也不过是让人们一睹巴黎的美景。埃菲尔先生极力赞美此塔的功用,认为它可用作军事瞭望塔,在塔顶呼吸新鲜空气有益健康,在塔上还可以进行风和重力方面的实验。但建造埃菲尔铁塔的真正内在动机是要向世界表明,在法国大革命100年之后,法国的科技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能够实现建造300米(差不多1,000英尺)高塔的梦想。埃菲尔铁塔比当时的最高建筑华盛顿纪念碑高一倍。但是不管建造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