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等量代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等量代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等量代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等量代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等量代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58-59页,智慧广场——等量代换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等量代换这种思想方法。教材呈现了一组数学情境,和分别代表两个未知的加数,并且之间具有和倍关系。让学生在探求和各代表几的过程当中。初步学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体会其作用,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能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验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应用价值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难点,能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设计:复习导入:小练习:8+=18++=18引入师:含有一个未知加数的题孩子们做的很好了,敢不敢试试有两个未知加数的题目?二教学新知教学教材第58页智慧广场。课件出示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从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和各代表几呢,猜一猜。学生猜想。看来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看谁表示的清楚。组织交流。师:哪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的想法?指名交流。预设1:列举,从和等于12开始找到符合要求的数。++=18++=18++=18预设2:一一列举,从=++入手试一试,直到找到符合要求的数。++=18++=18++=18算法优化。师:两个未知加数的和变成120,你会选择用一一列举方法吗?师:两个未知加数的和变成1200,你会选择用一一列举方法吗?变成12000呢?你想说什么?预设:太麻烦了,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解决这类问题比较课前练习中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预设:一种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种是有两个未知数。预设:能不能把两个未知数的换成只有一个未知数的题目。师:对啊,我们可以换一换啊!换谁呢?怎样换呢?小组可以讨论讨论。(4)引导梳理。++=18++=18预设:等量代换。把换成三个试一试,求出等于9,等于3。++=18++=18++=18除了用文字的方法来表示把一个换成三个,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18教师板书。请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样的共同点呢?++=18小结,无论用画图的方法还是文字描述的方法。都得出了一个,换成了三个。++=182、课件演示回顾过程。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后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时,要有序的观察,找到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再替换。三、巩固应用。1、教材第59页自主练习,第1、2、3题学生观察题意,独立思考,完成指名说一说思路。2、教材第59页自主练习第四题,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尝试在作业纸上画一画解决。实物投影展示指名交流,说一说思路。四、总结提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等量代换》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青岛版(六三制)教材三年级上册课本第58-59页智慧广场的内容。本节课教学等量代换这种思想方法。“等量代换”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等量代换”的思想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而它又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由于等量代换需要抽象的想象替换,所以对处于这一阶段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只有根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组织教学,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学生。只通过静态观察抽象思考去感受和理解,这种方法比较困难,需要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在动态中具体感受这种思想方法。少数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有可能选用抽象计算的方法得出答案,而忽略或冲淡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这时,教师要进行适时的引导,把握学生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知识的掌握:有52%的学生,能够达到A,35%的学生能够达到B,13%的学生属于C。前两种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较好,方法科学,第三种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和方法均存在问题,教师在分层施教的基础上,适当采取一些方法。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一种是平时表现特别积极,敢于展现大胆发言的学生。第二种是平时表现比较积极,在课堂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的学生,第三种平时默默无闻,不敢发言和表现。在激励第一种学生的同时,应多给予第二和第三种学生发言和表现的机会,以此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15%的学生能够达到A,76%的学生能够达到B,9%的学生属于C。第一种学生在组内多半是组长,发挥着带头作用,第二种学生处于组内较好水平,第三种学生一般学习基础较差,平时的小组讨论和活动中鼓励组长先让基础差的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这样可以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合作交流:66%的学生能够达到A,26%的学生能够达到B,8%的学生属于C,第一种学生占大多数,她们带动起了全班的合作学习的氛围,应继续激励他们,第二种略高于第三种,对于这两种学生,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多给学生一些机会,也可以让考虑让他们上台作为小组代表展示。总体来说,在班里积极学习,主动参与讨论,交流和展示的学生居多,占到80%以上,整个课堂气氛较为活跃,课堂监测效果较好,基础知识巩固落实效果好,大多数学生能够全方位训练和提升。课堂练习1、答:一只小鹅相当于()只小鸡重。2、答:一大壶水可以倒()杯。3、一大盒和一小盒水彩笔共36支,大盒里的支数是小盒的2倍。大盒和小盒各装了多少支水彩笔?(用画图的方式试一试)《等量代换》一课在课程标准中的定位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他,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专门编排了“智慧广场”来学习等量代换这种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教材的编写有如下特点:一是信息呈现简洁直观,尊重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二是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注重让学生探索“等量代换”的方法。三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等量代换的理论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根据课标的逐步深入的要求,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为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等量代换》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青岛版(六三制)教材三年级上册课本第58-59页智慧广场的内容。本节课教学等量代换这种思想方法。教材呈现了一组数学情境,和分别代表两个未知的加数,并且之间具有和倍关系。让学生在探求和各代表几的过程当中。初步学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体会其作用,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等量代换”是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等量代换”的思想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而它又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在学生掌握了计算题和列举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实际操作等等的方法去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打基础。教后反思等量代换是数学四大基本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代数思想的基础,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事例才能理解它的实质内容。这节课在设计和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方面:一、注重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兴趣。首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步感知只有相等才能互换;然后从学生的年龄出发,从具体情境中去充分地感知等量代换,探究出应用等量代换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等量代换的思想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以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组织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中进行。通过组织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动手摆学具,帮学生更好地建立起“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