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性备课【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相关“数轴”的一步加、连加、一步减习题,以及自出习题。【课型】本节课不是典型的新授课。比较偏于新授课类型,同时兼具复习课的旧知回顾,练习课的题目难度层层递进。【教学目标】1.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初步感知数轴来源于生活,体验出数轴上各部分的数学用途。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以及数学语言运用能力。3.初步学习通过数轴找到数学信息,并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难点】找到相关数学信息,并列出正确的算式。【教师准备】课件;课上习题,以“我来当裁判”的形式出现。【学生准备】铅笔盒。【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学校刚刚进行完亲子运动会,所有的学生都全程参与了本次运动会,这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场景。教师:前几天,我们学校进行了亲子运动会,很多同学努力奔跑,为班级争光,我们的家长也一起尽力比赛,为班级添彩。相信,只要同学们认真干好每件事,一定可以为自己、为班级争得更多荣誉。老师把运动会的片段,录了下来,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播放录像)同学们真的是非常努力也非常开心!家长们也真的非常积极的在参与。(出示运动卡通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不仅我们在进行运动会,在动物王国,也进行着一场精彩的运动会。(出示动物王国运动会的卡通图,不宜时间过长。)小青蛙们跳的可开心了,我们去看看小青蛙的跳远比赛吧!探究新知观察情境,整体感知。教师:同学们看,这3只小青蛙跳的多开心啊!(点击动画播放)教师:通过观看动画,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教师用动作提醒学生正确的回答问题方式,要举手。)学生:小青蛙有点跳的近、有点跳的远。学生:3号小青蛙跳的最远。……教师:是啊!我们一下子就能看出来,3号小青蛙跳的最远,可是,我们怎么给它记录成绩呢?我们总不能说,3号小青蛙跳的最远,3号小青蛙最厉害……学生:可以给用线标出来。学生:划线,然后画上格。(教师出示没有标数的数轴)教师:这样好像也没有记录成绩啊!学生:给这条线标上数。(教师点击动画,数出现)教师:为了公平,给3只小青蛙加上有数的线,这样就看着清楚多了。大家看一下,1号小青蛙跳了几个格?学生:4个格。(教师引导学生尽量把话说完整。“1号小青蛙跳了4个格。”在学生的潜意识里,更加明确了各个小青蛙跳的“距离”。)教师:2号……3号……(要求同上)教师:哇~通过同学们这么一说,这3只小青蛙不仅跳的远近大家分析出来了,连它们的成绩都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记录了。你们真棒。加大难度,增加挑战。(1)教师:1、2、3号小青蛙跳远成绩解决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4、5、6号小青蛙的比赛情况。(出示动画。由于观察者的角度设计为在小青蛙后面观看,远近看起来并不直观。)教师:这几只小青蛙谁跳的比较远呢?(这时候可能会有学生说这个远,有的说那个远,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猜测,教师等待。)教师:这样看起来,根本就不好分辨,我们可以怎么办呢?学生:也可以给它们加上线。学生:跟刚才的3只小青蛙一样的办法。……(教师出示动画。逐一展示4、5、6号小青蛙的动画。)教师:现在,大家看一下,哪只小青蛙跳的远?学生:6号小青蛙跳的远。学生:我发现4号和5号小青蛙跳的一样远。教师:你怎么知道4号和5号小青蛙跳的一样远的?学生:我发现,它们都是跳了5个格。教师适度表扬一下这个孩子。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同学们,跳远比赛进行的这么激烈、有趣,有只小青蛙说,我要跳两次。(出示两次跳远)这只小青蛙的成绩该怎么记录呢?学生:它跳了7个格。教师:你怎么知道它跳了7个格?学生:小青蛙第一次跳了4个格,第二次跳了3个格,两次一共跳了7个格。教师:你说的太好了,就是把最后的答案也告诉了我们,能不能不说最后的答案呢?学生:小青蛙第一次跳了4个格,第二次跳了3个格,两次一共跳了几个格?教师:很好!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疑问,你怎么知道它第二次跳了3个格呢?第一次跳了4个格很好数(出示动画),第二次跳了3个格,你怎么发现的?学生:我数的。教师:你怎么数的,能告诉大家吗?学生上讲台,用自己的两手指之间的空,一个一个的数。1、2、3,一共是3个格。教师:真太厉害了,这样数一下,一下子就能找出来第二次跳了几个格,又对又快。教师:我们怎么列算式呢?学生:4+3教师:为什么是4加3呢?学生:它们朝一个方向跳的,就得把两次跳的加起来。(能达到类似的理解就很好了,不要再深入研究。)教师:4+3等于几?学生:4+3=7。教师:你们怎么算出的等于7.学生:我一下子就算出来了。我数的手指。……学生:看上面的数字就知道。教师:看数字怎么知道的?学生:从0到1是1个格子,从0到2是2个格子……现在是7,就是7个格子。(最优答案,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以试着引导。)(2)巩固练习:出示连续跳两次。此习题与上一习题的唯一不同是,一个是间断跳跃,一个是连续跳跃。找数学信息的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第一次跳了几个格,再找第二次跳了几个格,把两次跳的加起来即可。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找到需要的数学信息,并选择合适的运算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结果。(3)拓展练习:“我连续跳三次”这是个相对比较飞跃的知识点。之前教师并没有教学过类似的题型。教师:同学们,看,有只小青蛙跳得可高兴了,连续跳了3次。(教师出示动画,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刚刚的学习经验,找出需要的数学信息。)学生:小青蛙第一次跳了4个格,第二次跳了3个格,第三次跳了2个格,它一共跳了几个格?教师:我们知道,跳两次,是把第一次跳的跟第二次跳的加起来。现在跳了三次,怎么办呢?学生:把三次跳的都加起来?教师:为什么呢?学生:因为它都是朝一个方向跳的,不管跳几次,都可以加起来。教师:算式怎么列?学生:4+3+2教师:等于几呢?学生:4+3+2=9教师:你们怎么算出来的等于9?学生:我是从图上看出来的,它就是从0跳到9,刚刚我们知道,从0跳到几,就是几个格。学生;我知道4+3=7,7再加上2就是9。……(4)我来当裁判。强化练习阶段。为了给稍显疲惫的课堂增加一些活力,教师设计了一个裁判员宣誓的环节。教师带领学生,举起右拳,一起宣誓:“认真做题,绝不出错。”提高学生们做题的责任心。习题1,只需要学生填写跳了()个格。实际上是基础复习类型的题目。数数即可。习题2,数对两次各跳了几个格,填对位置。习题3,简单的一步加。需要清楚的知道,第一次跳了……第二次跳了……,一共跳了……?最好能用语言描述出来。习题4,连续跳跃三次的题目。需要找对每次跳的格数,算对结果。最好可以用语言描述出数学信息。习题5属于机动练习部分,假如学生能够轻松完成上面的教学内容,可以加上一步减的题目。这个题目可以出现,然后进行下面的教学后,回头再做这题。教师:小青蛙跳了9个格,它往回跳了几个格呢?学生:5个格学生:4个格教师先不要急于出示正确答案,让学生自己说明自己答案的理由,通过分别讲解,道理自然就清楚了。教师:本来它跳了9个格,可是它有往回跳了5个格,它还剩了几个格能记录呢?学生:4个格?教师:为什么呢?学生:9-5=4教师:4怎么算出来的?学生看数轴或者通过别的方式计算都可以,最优方法是通过数轴看出来。教师指导学生再练习一题,然后完成习题5。教师尽量放手学生自问自答,自己说计算方法。总结教师:今天我们当了一次裁判,同学们表现得非常不错。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朝一个方向前进,不管前进几次,都可以加起来,算总成绩是多少。如果,前进方向错了,不管你第一次,或者前几次跑多远,可能都得落后。大家一定要接受这样的教训,找对正确的前进方向,不断进步。同学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同组老师的日常教研中发现问题,秉持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衷,开始设计教学内容的,没有现成的资料可查,通过跟刘万元校长的交流,结合手头现有的本单元的教材分析入手,个人试着分析教学内容,如有不当,指正为盼。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用一个比较容易明确的数学概念说明,那就是数轴。可惜,小学不允许明示这个概念,因此,教学一个“雾里看花”的概念,在一线教师看来,是最困难的事。数轴这个知识点的出现,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行机制后,出现的一种比较新颖的知识点。数轴的出现,站在比较直观的角度,解读了数的两个特性:基数(有几个)和序数(第几个)。当然,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绝对不要主动给一年级小学生讲这些非常准确的抽象概念,这样讲,对于极个别的天才学生是一件非常过瘾的事情,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只能说增加了数学难学的直观感觉。数轴的3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每一个要素都可以进行非常深的延伸挖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用贴近他们生活的认知入手,渗透“数学源于生活”这样的思想,再进行下一步数学教学,将会协助他们形成比较成熟的数学思维方式。数轴实质上是从“无”到“有”的重要过渡。数轴从一维世界走来,将来可以走向二维世界、三维世界的坐标轴,甚至到多维世界,这是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发起点。掌握数学研究的规律,体验用数学研究世界事物的简洁、准确,是这节课比较重要的基本思路。教师要尊重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创造学生们最熟悉的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深度思考,以及用自己的思想说“数学化”的语言,将是这节课的重要教学方法。这节课的课上,多数同学能够认真听课,积极回答问题,且回答问题的方向跟老师提问方向基本保持一致,反映出学生们听课比较投入,同时能够进入比较深度的思维状态。其中,好几个同学下课还主动跟我交流,说上课的时候没有叫到他们回答问题,觉得很遗憾,家长专门叮嘱他们认真听课,自己想的跟老师表扬的同学答案是一样的,没有回答问题觉得挺可惜。说明对这节课,学生们掌握的比较自信,同时也比较敢兴趣,还激发了学好数学的热情,非常好!课后通过收回的课上练习可以看出,有36人全对,并且没有修改痕迹。另有8人有修改1至3空的痕迹,不清楚是上课做题期间修改还是下课修改,根据我对学生们的了解,大概率是课上修改的。还有7人存在出现了4空以上的错误,其中包括3人空3处没有填或者出错。整体达到了我的教学预期。其中出错的同学基本都是平时听课有困难的学生,今天的练习形式跟平时课本做题有点区别,适应起来可能比较困难。凝心聚力不忘初心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源于哪里?学生的学习快乐来源于哪里?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我看来,是统一的。一切的快乐源泉,都来自于生活。教师的备课,有很多理想化的预设。比如,将视频引入的情节与新授课环节进行更加卡通化、流畅化的对接。但是,由于个人的制作课件能力的不足,加上时间确实仓促,属于“临时上马项目”,缺乏长时间的思考和制作积累,导致课件制作的缺乏精细可言。只好退而取其次,导入与新课衔接部分只能靠图片过渡,没有能做出刘万元校长“流畅的不留痕迹过渡”效果,硬件不足,只能靠语言组织+卡通图片,也算是从现实→抽象过渡了。正式录课前,试讲了一下,发现真出现了跟刘万元校长交流时出现的问题——课堂时间比较充裕。刘万元校长之前提醒过我,要做多种预设,假如出现了比较棘手的问题,课堂时间怎么把控?假如时间比较充裕,是不是要加上一些教学内容?于是,当天晚上回家修改课件,加上了减法的内容,又怕加上这个内容到时候讲不完,设计了一个“扣子”,假如时间足够,可以继续进行,假如时间不足,戛然而止也不突兀。结果,这个衔接环节的课件,保存出现了一些问题,正式录课的时候,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搞得有点被动。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刘万元校长专门指出,要扎实,介绍数轴有什么(既有数,还有段,这里实际上包含了“基数”“序数”的意义),数轴上的数排列规律是什么?从左→右,有序排列。箭头是什么意思?结果,在备课环节还有的内容,在上课过程中,一紧张一忙活,直接水过地皮湿的就过去了。以后抽时间还得把这个地方弥补一下。整个授课环节,还是出现了我这二十多年教学过程的一个老问题,怕孩子讲的不够好,老师忍不住总想替孩子说,重复孩子的回答,有时候自己都能感觉到,孩子说的挺好,结果,忍不住又说一遍,这个坏习惯真的需要我用心去改,要有意识的把机会留给孩子,让孩子充分发展,老师不能过分帮扶。另外,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本来是预设的“层层递进”,也就是说,当孩子具备了一种能力后,之后的教学,尽量不再重复提问某些基础性的问题,结果,我忍不住又问了一些很基础的问题,比如,“是不是从0开始跳?”这样的问题,应该与自己录课时候紧张情绪相关,教师本人并没有完全投入课堂教学。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远胜过了老师。上课之前,我告知孩子,这样的录像课,每个孩子都能被录下来,一定要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有几个平时比较胆怯的小姑娘大胆的举起了自己的手,而且回答的非常出彩。另有一个平时比较调皮,可是有比较胆小的小男孩,在老师的鼓励下,勇敢的站出来,帮老师发了课堂练习。老师还是非常开心的。总体来说,这节课,我自己上的非常舒服。以前曾经跟一个老大哥交流过,教学工作最愉快的事情,不是自己的学生考了多少分,有多少学生上了什么名校,而是,有那么几节课,上的非常的舒服,最好还是莫名其妙的舒服。是啊!老师的本职工作,不就是上课吗?课上舒服了,你不就快乐了吗?生而为师,夫复何求?当然,就这节课,还是希望能交流为盼,更加盼望有专家告诉我,怎么上课,老师和学生之间能达到一种和谐共处的状态,能达到舒服“教”“学”状态。写在教材分析前的录课背景说明:数轴是近几年加入青岛版教材的内容,该部分内容基本是以课后习题的形式出现在“自主练习”里。我过去对待这个知识点的教学态度基本上是以“应试”为目的,根据过去考试经常出现题型,考虑如何应对才能够减少错误率,基本没有考虑这部分内容出现一年级的原因。甚至觉得教材的编写者有意无意的“难为”一线教师,至于编者意图、该部分知识在整个数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作用,更谈不上静心思考了。上这个课也是机缘巧合。前段时间,我们一年级数学教研组的潘洁老师拿着课本,给我看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页的内容,跟我讨论关于“数轴”的练习题,我大概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潘老师有点的为难的问:付老师,你说这题怎么讲啊?我:挺好做的一个题,学生看看基本就会了。潘老师:可是我觉得,这题没那么简单,我觉得这个知识点可难呢!我:emmm~~~~(这时候我才仔细的看了一下这个“简单题”)潘老师:付老师,加法的还好,学生们基本能做对。到了减法的时候,往回跳,学生都不知道减几……我:-_-||(这时候我才隐隐觉得这个知识点既是难点,恐怕也会是重点。当时,我还在想,要是有机会能好好研究一下这个课就好了。)想睡觉的时候,就怕有人送枕头。这时候,学校下通知,一师一优课的录课开始了……报名后,我基本确定要讲这个内容。内心选定这个知识点作为录课内容,开始真没有觉得这个知识点有多难突破,心想,秉承青岛版教材的情境导入,知识点咔咔咔一摆,练习题嗖嗖嗖一做,这课也就可以了。抱着教材翻了一遍,拿着教参、甚至到网上搜集了一番后,我的汗下来了。我发现,我这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啊!教材上,出现的都是习题;教参上,也仅仅是告知老师,别说得太“数学化”;网上,数轴的内容都是初中才涉及。闭门造车,束手无策。幸亏刘万元校长最近没有出差,我抓紧时间给他联系,去请教他!我的第一个问题,刘校长,这个内容怎么讲啊!他说了一句话,我直接就吃了定心丸。刘万元校长,他说:这个知识点是在我们泰安数学老师的建议下,加进教材的……前前后后,我问了好多关于该知识点在整个教材地位、课堂上细节如何处理的问题。刘校长均一一悉心作答,本人真心觉得帮助很大。我个人天赋有限,总结一下,水平有限,不当之处,交流为盼。课标分析1.数轴的概念本身具有抽象性,初中阶段会具体教学。在小学阶段,不适宜直接给学生出示“数轴”这个概念,顶多根据它的特征,称之为数线。2.数轴的基本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教师应该将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最好能让学生清楚直观体会到这3个数学元素的存在。3.学生能够根据出示的题目,找出需要的数学信息,最好能够用相对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出相关信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问题。4.利用数轴的指向性特点。对学生进行积极向上学习的教育。特点各异耐心应对如今这届学生,是我接手的第四批一年级的学生,在接手第二批一年级学生前,我接过三个中高年级学生(一个三年级,一个四年级,一个五年级。)如今这批学生的父母,年龄差距还是挺大的,既有70后,也有80、90后。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可谓潜移默化,作用巨大。年龄稍大的学生,比较尊师重道,见到老师也是彬彬有礼,学生自然受到影响,对待老师提出的要求,能够快速做出响应。另有部分学生家长,属于比较尊重孩子的天性的家长,面对孩子比较自由甚至散漫的表现,并不觉得是什么大问题,甚至有家长并不认为是问题。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次跟家长的对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