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问题和对策摘要:中国目前的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金融。从制度安排的角度看,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资本需求,但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金融资源的供求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因此,必须切合农村金融发展实际状况,力挽狂澜,找出一条适合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道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上一层楼。本文以M市为研究对象,结合M市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状况,通过分析M市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指出M市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存在着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农村资金获取渠道单一、农村金融机构涉农产品单一、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等主要问题,最后从提高农村金融供给能力、拓宽农村金融市场资金渠道、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逐步完善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M市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建议。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体系;发展对策
Abstract:China'scurrentruralfinancialinstitutions,includingpolicyfinance,commercialfinanceandcooperativefinance.Fromtheperspectiveofinstitutionalarrangement,itcanmeetthecapitaldemandofdifferentlevels,butcannotmeettheneedsofruraleconomicdevelopment.However,China'sruralfinancialdevelopmentlevelisrelativelylow,whichisaweaklinkinChina'sfinancialsystem,andthereisahugecontradictionbetweenthesupplyanddemandoffinancialresources.Therefore,wemustadapttotheactualsituationofruralfinancialdevelopment,makeeffortstoturnthetide,findasuitablepathforruralfinancialreformanddevelopment,andbuildanewsocialistcountryside.BasedonMcityastheresearchobject,thispapercombinedwiththebasicsituationoftheruralfinancialsystemofMcitybyanalyzingtheruralfinancialsystemofMcitydevelopmentpresentsituation,pointsoutthattheruralfinancialsystemofMcitydevelopmentsuchasinsufficienteffectivedemandinruralfinance,ruralcapitalaccesstoasinglesingleagriculturalproducts,ruralfinancialinstitutions,ruralfinancialinstitutionstothefarmer'smainproblemssuchasincompletecreditevaluationsystem,andfinallyimprovetheruralfinancialsupplyability,broadenthechannelsfortheruralfinancialmarket,promotingruralfinancialproductinnovation,graduallyimprovetheruralfinancialcreditsystemconstructionM,theimprovementoftheruralfinancialsystemisputforward.Keywords:Ruralfinance;Thefinancialsystem;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
目录1引言 51.1研究背景 51.2研究意义 5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62.1概念界定 62.2理论基础 62.2.1资源配置理论 62.2.2农业弱质性理论 72.2.3经济发展理论 72.2.4金融深化和抑制理论 83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 83.1农村金融的需求状况 83.2农村金融的供给状况 103.2.1中国建设银行分行 103.2.2中国农业银行分行 103.2.3中国邮储银行分行 113.2.4其他金融机构 124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124.1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 124.2农村资金获取渠道单一 134.3农村金融机构涉农产品单一 134.4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 145农村金融体系发展问题的完善对策 145.1提高农村金融供给能力 145.2拓宽农村金融市场资金渠道 155.3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155.4逐步完善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 166结论 16参考文献 18致谢 20
1引言1.1研究背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比重,也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加快。国家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为“三农”注入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但是要承认的是我国“三农”问题依旧面临严峻的挑战,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和农村劳动力的向外迁移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未来的发展速度。随着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大多数金融机构主要为城市发展提供服务,而大部分保留在农村的金融机构只承担吸收储蓄存款的功能。农村信贷服务和金融体系建设的完善与城市金融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在农村建设的新时期,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优化农村财务管理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使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提升速度较快,但是相对比城市而言发展仍是滞后的,农村的金融需求和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没有能形成完美的对接,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1.2研究意义M市农村地区金融历经多年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果,金融体系和金融制度已经日趋完善。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低匹配的缺陷程度的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和农村金融供给逐渐显现,而缺乏金融支持的基金和信贷在农村地区也逐渐暴露,缺乏动力的农村金融发展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亟需对M市农村金融体系发展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一块“短板”。本文深入研究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结合M市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相关数据,从金融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提出合理的促进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建议,这是促进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2.1概念界定农村金融体系是指县域和县域以下的存款、贷款、保险、期货等金融服务,包括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本文主要指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由于M市农村金融中保险、期货等发展较慢以及数据的不好获得性,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存、贷款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中所涉及的农村金融研究范围主要是M市农村地区,主要包括青龙、昌黎、卢龙三个县区。农村金融是国家和地区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极为重要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占重要地位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更要在经济发展方面“补短板”推出合理的政策法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新时代的农村金融“身负重任”不仅要为农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且还担负着支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任。农村金融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资金需求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农业是农村的主导产业,而农业的耕种、收获具有极强的季节性、周期性特点,所以农业方面的资金需求也有很强的时效性。(2)效率较低。农村金融的发展相对城市金融发展较慢,风险也相对高、收益相对低。这主要是由于农业本身属于弱势产业,而且农户贷款缺乏可以抵押的资产,从金融机构角度考虑农业贷款风险较高为了规避风险金融机构不愿地进行贷款。(3)高交易成本。由于农村人口居住较为分散且交通和信息设施相对落后,加之农民收入并不稳定导致了这一特点。2.2理论基础2.2.1资源配置理论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政策性金融产生的理论基础。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为了保持平衡,实现自我调节,逐步实现经济的有效性。但因为很难实现平衡,所以很难实际上协调平衡和有效性。这主要是在市场调节机制,有市场垄断、外部性、不完全信息和公共产品等。从农村流向城市,市场资源配置容易导致地区发现不平衡,从而也就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差异。很多金融产品的盈利目标很明确,因此对于风险高回报低的农业往往成为商业金融资本逐利的牺牲品。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得不到保障,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将受限,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将受到影响。对于商业性金融投资放到三农上,我们不能只看重利润回报率,而是要从大局出发,必要的时候,需要政府从行政、立法的角度,利用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制定相关的倾向性的政策法规,保证商业金融对农产品的支持,实现农村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农业政策性金融对资源进行了有效的配置。这是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手段。2.2.2农业弱质性理论农业虽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却有其自身的弱性特征,比如,农业可以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即对食物的要求,这是人们生存的最低要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业的依赖度下降,农产品不再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唯一物质,再加上科技的进步,农业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在不断上升,渐渐的就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市场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因此,生产、销售农产品的利润率也就下降;同时,农产品对大自然的依赖度比较高,一旦出现了不可控的自然灾害,对农产品的生产就会有很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投资农产品就面临着较大的风险。鉴于以上种种原因,农业就成为商业金融不太看好的板块,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农业产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因此农业政策性金融有责任,更有必要从大局考虑,从政策上、制度上、内容上倾向于农业的发展,保证农业的发展能够得到资金的支持,从而保证国家农业能够得到大力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满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需求,满足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2.2.3经济发展理论资金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发展经济学理论中较为突出。很多著名的研究理论均认为资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是维系经济发展的根本条件。所以,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是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投入的多少,可以之间影响到农产品的收益情况,影响到农业的发展。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中,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农民自身的投入、企业的投资、政府的拨款以及农业金融贷款,其中,农民自身的投入是农业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但是,农民把自己的收入投入到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益,又再投入到生产中,这样的资金积累和增长过程是缓慢的,无法实现农业的较快发展,而企业的投资、政府的拨款都只是杯水车薪,而且资金的落实和使用都很困难,无法对农业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有效落实农业金融信贷政策,将有效的解决农业发展过程中资金困难的问题,通过银行贷款,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农业发展将更加快速,也能提高投入资金的利用率与回报率。2.2.4金融深化和抑制理论资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推动。金融深化就是通过一定的政策,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金融支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都离不开金融深化的支持,但是反观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发现,金融抑制现象比较普遍,制约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在我国农村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资金基本还是来源于农民自身的资金投入,但是农民的资产是有限的,因此,农业的发展经常会遇到资金不足的问题,如果从金融机构贷款,往往会面临严格的放贷审批流程,而如果是转向民间借贷机构融资,就需要承担高额的利息,这些现状都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因素之一,要想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农业发展的资金问题,这就需要政府站在宏观调控的角度,制定倾向于农业的金融政策,促进农业金融信贷的发展。3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3.1农村金融的需求状况农村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除基础农业外的另一大支柱性产业,通过发展农村企业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企业发展除了依靠农业自身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科技化外,同时也对金融有很大需求,农业企业发展中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新项目的研究和必要的流动资金等,这需要农村金融的支持。2018年M市涉农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情况汇总如表3-1所示。表3-12018年年初M市涉农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情况企业名称行业领域金额(万)贷款用途广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业200葫芦园二期观光长廊建设汉生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农业450种植园区、育苗温室等夏都葡萄酿酒有限公司酒类制造业5000新项目建设海峪长城葡萄酿酒有限公司酒类制造业4000地下酒窖建设成隆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水产1000流动资金丰溢农牧有限公司牧业800建饲料加工厂和设备改造惠泽农牧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500流动资金数据来源:M市金融办银行保险业服务处表3-22018年年初M市中小微企业整体融资需求情况产业领域行业领域企业个数(个)资金需求(亿元)用途第一产业水产、牧业、农产品加工等71.195设备改造、流动资金等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等422.832资金周转、扩大规模等第三产业软件信息、服装业等382.297扩大再生产、采购原材料数据来源:M市金融办银行保险业服务处根据M市金融办2018年年初关于M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情况表来看,通过对比2018年M市一、二、三产业中小微企业整体融资需求情况可以得出,M市第一产业相比二三产业来说融资需求低,需要进行融资的企业个数少,处于弱势发展地位。根据走访过的涉农中小微企业得知,获取银行贷款并不容易,手续复杂门槛较高;通过对银行的调查走访,也了解到银行很难满足与农业相关的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由于自身发展和经营水平的限制,涉农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从本质上来说,涉农中小微企业目前整体呈现金融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3.2农村金融的供给状况3.2.1中国建设银行分行截止到2018年末,建设银行M市分行存款余额共计341.85亿元,贷款余额239.71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8.8亿元,涉农贷款与存款的比重为百分之二点六,涉农贷款与贷款的比重为百分之三点七。较2017年略有提升,其中涉农贷款与存款占比提升0.5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与贷款占比提升了0.9个百分点。2013-2016年涉农贷款相对稳定,如表3-3所示。2016-2017年大幅下降原因为:一是由于抚宁县行政区域的调整,由县变为区,因此农村客户变为城市客户;第二是因为M市一家大型企业业务转型,导致涉农贷款数下降。表3-32014-2018年存贷款及涉农贷款情况年度存款余额(亿元)贷款余额(亿元)涉农余额(亿元)涉农与存款比(%)涉农与贷款比(%)2014280.26228.3523.388.310.22015306.12297.4318.015.96.12016307.40253.4521.487.08.52017334.02253.457.162.12.82018341.85239.718.802.63.7数据来源:实地调研数据建设银行M市分行在2012年设计推出了“助保贷”产品,结合涉农中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没有足额有效的抵押品,中国建设银行与政府共同搭建授信平台,创新推出“辅助担保贷款”产品。在政府提供一定风险补偿的基础上,企业在提供贷款总额的40%后即可获得全额贷款。截止到2017年末,M市已发放贷款2.77亿元。2013年,根据交易资金沉淀情况,建行推出一款信贷产品,为青龙涉农中小微企业发放了200万无抵押信用贷款,解决了涉农中小微企业财务报表不规范、无押品的融资难问题。3.2.2中国农业银行分行截止到2019年7月末,农业银行M市分行在M市县域(昌黎、卢龙、青龙)支行设立标准化网点21个,ATM机95台、自动服务终端68台,布放POS机735台,转账电话2515台。农业银行M市分行在全市布放助农取款服务点2009个,主要集中在抚宁、昌黎、青龙和卢龙县内,共覆盖1663个村子,覆盖率高达85.46%。中国农业银行M市分行2014-2018年具体存贷款规模和涉农存贷款规模如表3-4所示。表3-42014-2018年存贷款规模与涉农贷款占比一览表年份存款(亿元)贷款(亿元)涉农贷款(亿元)占比(%)县域贷款(亿元)占比(%)2014295.47129.1946.4836.016.612.82015304.34126.6738.4830.417.914.12016327.76132.6240.2930.420.7515.62017339.03127.3917.3213.618.0214.12018357.89156.1137.4924.025.3416.2推出了惠农e贷,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办理贷款,到账快速、量化精准。额度根据客户的资产、收入和担保情况而定。金穗快农贷,针对与农行有一定合作年限的、交易数量达到要求的、在农村地区从事商超经营类的惠农通服务点业主,该产品实行无担保、自动化的程序。针对卢龙的养殖户推出了“肉羊贷”,根据农户的家庭资产、收入、担保能力等数据筛选客户,联合河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担保,中国农业银行M市分行和省农担风险分担比例是8:2,打破了养殖户贷款担保难的难题,有效的推动了肉羊养殖“农户经营贷”贷款提供了支持。3.2.3中国邮储银行分行截止到2019年7月底,邮储银行M市分行涉农贷款余额是33.46亿元,占各项贷款结余的43.2%。打造了扶贫的专属产品体系,累计在16个贫困村发放扶贫小额贷款735万元,2018年新增个人精准扶贫贷款4835万元。M市共有邮政银行金融网点74个,60%以上的网点分布在县乡地区。积极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在青龙县城乡地域设立了1家自营网点和7家代理网点,设立助农取款点200余个,为农民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邮储银行建立专门的团队,针对“三农”问题进行探索,进一步提高“三农”金融服务的业务处理效率和专业化水平,积极拓展各类合作和平台,致力于服务好各类涉农的主体。邮储银行M市分行在发展中创新担保模式,加大支持家庭农场力度,2017年发放给文玩核桃的农场贷款200万。在房产抵押的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渔船抵押的贷款模式,针对我市两户远洋捕捞的农户发放了渔船抵押贷款2000余万元,通过大力宣传和推广,仅2018年第三季度就实现渔船抵押家庭农场贷款业务放款33笔,共计1076万元。探索产业链贷款模式,与M市农业龙头企业M市正大有限公司合作,为其下游养殖户提供贷款服务,在邮储银行开立养殖款账户质押担保措施,正大公司动态监控,实现了全产业链联动,降低了授信风险,解决了出于经济链下游养殖户的资金紧缺的问题,截止2018年共发放产业链贷款50笔共计1990万元。3.2.4其他金融机构截止到截至2019年7月底,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15.82亿元,共计3060笔,共计客户1148户,其中发放农户贷款余额9.81亿元、涉农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6亿元,占比达到75.66%。各小额贷款公司突出自身特点,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三农”、涉农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的问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供给不足的问题。它在办理手续、担保要求灵活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已成为解决M市金融信贷供给不足的途径之一,对促进M市农村金融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4.1农村金融有效需求不足M市政府为了缓解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现在,在支持金融机构铺设金农金融机构网点、加大农村居民金融覆盖面等方面做了很大贡献,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供给的低迷,但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金融需求不足,对农村金融需求没有充分的了解和分析。考虑到M市近年来农村金融网络建设和金融服务覆盖率,几乎所有农村地区都实现了金融供给,无论是标准化的网络还是ATM自助取款,小额信贷金融服务的覆盖率也很高。从银行数据来看,农村地区的存贷比并不高,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农村金融信贷需求中的不足。究其原因,从农村居民角度来说,可能存在思想保守、没有合适发展的项目;从涉农中小企业角度上来说,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的金融需求由于自身的条件有限不能被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不足究其根本其实是农村有效金融需求不足,不论是涉农企业还是农村居民。有效金融需求是指农村地区有金融需求,但由于自身的条件和需求与金融供给方不匹配,难以得到满足。在农业生产、农民日常生活、农业企业经营等活动方面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但是由于借贷后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方向难以被金融机构监管,存在着贷款后资金挪作他用的情况,所以农村的有效需求是不足的。因此,从农村金融建设的长远考虑,农村金融需求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4.2农村资金获取渠道单一涉农小微企业或居民从金融渠道融资存在困难,想进行贷款必须要有抵押物或者必要的担保,对于急需融资、贷款的主体往往缺乏必要的担保或者由于担保机制不健全难以及时获得资金,作为农村金融融资的主要渠道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银行方面不能及时的提供所需资金;同时信贷程序较为复杂,交易成本偏高,种种原因迫使资金需求方寻找其他间接融资的方式,出现了向亲戚朋友借钱或向其它非法机构借贷现象的出现,这也大大降低了了农村金融筹集资金的效率和安全。目前的为农户及涉农小微企业准备的金融工具和产品较单一,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上主要产品种类包括储蓄类、抵押贷款类以及农村小额信贷等种类,抵押、担保、贴现等中间业务产品涉及很少,加上继续贷款的农户往往并没有符合条件的抵押物来满足金融机构的借款条件,这又变相的进一步加剧了产品单一的程度。由于农户的文化程度和对新产品的学习接受能力不高,一些依靠网络发展起来的金融产品也对他们帮助不大,比如网上银行等业务面基本上是空白的。4.3农村金融机构涉农产品单一在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中,银行金融机构占据着主体地位,包括保险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在内的金融机构处于辅助地位,而M市农村地区期货、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存在几乎为零。因为农业经济会有很多风险因素对其产生影响,大部分保险公司考虑到避免风险的因素,对农业保险的参与程度比较低,只能通过政府来引导和干预。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近些年不管是从保险的种类、赔付及时性都较过去有了提升。但是通过对比同一年M市保费的收入和赔付额度我们可以看出,农业方面保险发展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大多数保险公司无法设计出城乡不同需求的不同保险产品,所设计的产品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城市居民的需求,很少有人根据农村的实际生产生活条件来开发和设计满足农民保险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来说,农民对于保险的认知情况不好,保险作为新型的金融产品并未完全被农民接受和认同。在保险公司面对农村展开推广时往往由于农村村镇过于分散、农民热情不高、资金投入回报率低等原因,降低了保险公司进入农村市场的积极性。4.4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户的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由于农户的贷款具有金额少、分散性较高等特点,所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主要是由政府发起引导、金融机构进行配合,由于建设农户信用档案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一些金融机构态度不积极,而且大部分金融机构对于现有的信息不愿意进行信息共享。市场上存在的信用评级机构如会计公司、审计公司等,由于他们的规范化程度和以盈利为目的的特点使他们不能为农户及涉农中小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的信用评级和基础信息。农民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无固定单位、收入不稳定、收入来源单一,在银行进行最多的操作就是存取款,及时出现有贷款需求更多的也是向亲戚朋友拆借,所以银行对农户的信用情况并不能良好的掌握。M市农村地区存在借款者逾期不还或推迟还款的现象,农户的个人信用意识差,对失信产生的负面影响认识有限,造成违约、赖账的情况屡有发生,不利于构建良好农村信用环境。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对于不合规的小工厂或者农村周边的污染严重的厂子“关、停、并、转”,部分工厂或企业倒闭,造成失业人口逐渐增加,农民收入来源不断降低,也使原有贷款的农户产生逾期发生。产生逾期后,农户的抵押品不好变现,房产土地也无法出售所以银行没有有效的方法收回贷款,这时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5农村金融体系发展问题的完善对策5.1提高农村金融供给能力完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深化M市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使农村信用社的主场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扩大国有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逐步增加在农村地区的服务网点,使其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增加,持续促进农村金融稳步发展。充分发挥小贷公司等的补充作用,满足不同等级的信贷需求,方便农民进行操作。完善农村信贷工具和信贷制度。首先要在农村金融机构现有的业务品种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索新的信贷模式、研发新的信贷品种,开发出适合现代农业、涉农中小微企业、农村电商以及新型农民的信贷业务。应该在M市农村选择一个地区进行试点研究,尝试利用农村土地、宅基地、林地等资产进行抵押贷款,尝试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立相关的风险补偿机制。针对不同的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建立差异化信贷体系,推出生产、消费等不同信贷产品,既满足农民生产需要也满足农民生活需要。对于现在M市农村已经布放的POS机、ATM机和转账电话等金融工具,要进行及时的维护和管理,方便村民利用终端自助办理业务,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效率同时增加农民的生活幸福感。对于贷款手续正常时产生的农村金融不良贷款,我们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详细调查,设置相关尽职免责的安排,避免出现基层信贷人员不敢放贷的问题,提高其营销的积极性。5.2拓宽农村金融市场资金渠道政府应适当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进入门槛。农村金融体系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处于垄断位置,这不利于市场自身调节功能的发挥,没有竞争的压力就没有前进的动力,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安于现状缺乏业务创新、提高服务水平的动力,变相降低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效率。M市在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前应该对农村金融市场进行调查对它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在维持市场能够平稳运行的基础上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使其他金融机构能够进入市场发挥作用。对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制度要进行细节化的规范,根据M市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来设置准入门槛,如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的注册资金为100万元。要仔细核对农村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服务种类和它自身的资本情况,不合规定的要及时处理。准入门槛的降低有利于更多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5.3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加强和完善“三农”金融服务。继续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管辖,对农民进行分类推广林地抵押贷款,农业贷款订单“公司+农户+信用+保险”模式,农业相关中小企业,农村金融服务中心等创新产品和服务,拓宽创新工作覆盖面,大力扶持农业企业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其他农村经济和农村用水,道路,瓦斯破旧建筑,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农村的财务需求更多地分配在存款,贷款,保险,结算和支付业务上。因此,在充分考虑农村居民消费习惯和思路的基础上,发行手机银行业务。在产品的贷款金额设计方面,第一,信用社要发放适量的贷款额度,贷款额度过小,农户的生产需求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将不能达到最大程度的满足。第二,基于本地农民的收入水平确定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额度,即申请人能否承担起还贷责任,还应对借款人的信用程度以及农户的生产规模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不会导致损失的不必要发生,从而为相关人员更好地提供服务,是资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尽可能发挥效用。第三,若贷款主要是准备用在生产发展上,并将其还款能力和实际收入相结合,要最大程度地运用贷款制造经济效益而不是给自己施加还贷压力。在还款方式设计方面,信用还款方式主要有2种类型:整贷整还以及分期付款。许多小额贷款机构更愿意实施分期付款的方法,不仅可以降低金融信贷机构在贷款回收的风险,同时也减少了借款人的心理和经济上的压力。此外,此方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动人的积极性,为了摆脱贫困,刻苦拼搏。另外也可以让双方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相关人员可以实时掌握了借款人的经济情况,以确保借款人的确具有相应的偿还能力,防止违约状况的出现。其次就是,此方式便于信用管理,进而避免风险达到双收的局面。对于借款人来说,不仅降低风险,也因为其灵活的借贷形式而降低了不少负担但是,分期付款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自己的经营生产尚未产生效益就分期付款,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投资成本,也降低了贷款资金的利用效率。5.4逐步完善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在这里政府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建立合理的制度进行规范引导,对于建立信用体系投入资金和人力保证顺利进行。对于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资源进行整合,协调机构之间的问题使他们能够通力合作,实现现有的信用信息能够在平台上进行分享。运用科技手段,按照现有标准加大信用信息的采集力度,全面建成新型信用信息资料库。农村信用体系必须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目前来看,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较为成熟,但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和新型农业主体信用数据都还比较匮乏,要对这部分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强化农民信用教育,自觉维护信用体系。要加强农民的信用思想教育,通过在农村开展金融知识宣传、信用思想教育动活动或课程,联合新媒体开展金融知识宣传,让农民了解到拥有优质信用的重要性。同时,在社会上进行广泛宣传,全面增强社会信用意识,建立信用知识普及的长效机制,在社会上形成注重信用、维护信用的良好风气,将信用推广普及工作作为考察政府工作的一项指标,全面调动新闻媒体、政府宣传部门进行宣传普及工作,调动他们在帮助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积极性。6结论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金融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虽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较快,但较比城镇金融仍存在在着市场缺乏竞争和激励,产品和服务单一,“垄断”严重、不良贷款比例高等问题。另外,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还未建立起与自身经济发展相匹配的金融体系,金融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金融需求越来越高。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出发,揭示当今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已不能满足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需求。因此,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健全金融市场服务,解决农村资金供需难题,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农村金融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的热点。当前与城市金融发展相比,我国农村还未建立起与自身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系,金融发展相对滞后。
参考文献[1]刘万霞.日本农村金融发展的实践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6(01):6-9.[2]江春,周宁东.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反思与实证检验——基于企业家精神的视角[J].财贸经济,2014(01):64-70.[3]吕勇斌,张琳,王正.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6(19):111-115.[4]丁志国,张洋,覃朝晖.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效果[J].农业经济问题,2016(01):68-75+111.[5]丁志国,张洋,覃朝晖.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效果[J].农业经济问题,2016(01):68-75+111.[6]黎萍.我国农村金融研究现状[J].现代商贸工业,2017(7):P22~26。[7]解运亮,刘磊.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成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06):79-85.[8]周立,周向阳.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逻辑[J].经济学家,2017(08):22-30.[9]周才云.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成因及其破解[J].技术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