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月九日忆兄弟》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兄弟》。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查找资料、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乡之情,了解节日习俗。3.激发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感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乡之情,了解节日习俗。难点:激发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感情。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下面进入本节课专项训练时间,请大家一分钟速记诗句。【PPT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两位同学背诵流利,“记忆小达人”目标达成!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九月九日忆兄弟》,有请我们的首席学官闪亮登场!学习活动一:首席学官环节两位首席学官仪态大方,思维敏捷,是我们的学习榜样。掌声表示感谢。通过刚才两位学官的检查,我发现大家能够把诗读出节奏感。其实啊,学古诗不仅要读出节奏,更要读出韵律。接下来,我们跟随中央广播电台播音指导学读古诗。播放视频(方明版约33秒)点拨:怎么样,行家一出手,韵律自然来?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吧。(学生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在学习其他古诗时,大家可以试着用一用。(三)学习活动二:品诗句,悟情感一品“题目”过渡语:下面让我们先从题目入手,初步感知这首诗。(1)九月九日是中国哪个传统节日呢?对,是重阳节。(2)“”诗指哪里呢?没错,指的是华山以东,并不是我们的。以上我们向刚才那位同学一样,借助注释了解了题目中的信息。(3)你能发现全诗是围绕题目中的哪个字写的呢?对,一个“忆”字统领全诗,“忆”是想念、思念的意思。通过品读诗的题目,我们就知道了节日、人物、情感,谁来用完整的一句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学生说)很好,吐字清楚,表述准确。这首诗写的就是重阳节时,诗人王维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景。二品“诗句”过渡语:我们用抓关键词字、借助注释的方法明白了诗的大意与作者的情感。那作者是如何把这份情感表达出来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两句诗,你能从中体会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课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你说。生说:孤独、思念。对,就是孤独与思念之情。那么,你从哪些字中体会到作者的孤独之感。请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来吧。(1)你说。(生说,“独”“异”)对,一个“独”字点出了诗人孤身一人。(2)两个“异”字你又有怎样的体会呢?(学生说,“异”是不一样,说明作者不是在家乡)很好,一句诗中出现了两个“异”字,在古诗中是不多见的。老师通过查字典知道,“异”在这里是“另外的,别的”意思,【课件:字典页】“异乡”就是“别人的家乡”,“异客”就是“另外的客人”,也就是王维自己!这里,王维客居他乡的孤独之感再次呈现。(3)下文中还有三个字也展现了孤独,你找到了吗?【课件: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你说。对,“少一人”第三次体现了王维的孤独。(4)思念之情又是如何体现的呢?运用刚才抓关键词句的方法,自己品味品味吧。【课件出示整首诗】师:谁来试着说一说,你来。生1:“思亲”说明作者思念亲人。“倍”字是“更加、非常”的意思。生2:“佳节”是美好的节日,我通过课文知道,就是重阳节!师:你们两个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出作者内心情感,真是了不起!是啊,孤独之身、思亲之意又恰逢重阳佳节,于是就有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王维思念家乡,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此时的家乡会有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呢?【课件: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试着说一说吧。生说:我仿佛看到了重阳节这天,王维家乡的亲人们插茱萸,登高望远的情景,而他们中间却少了一个人。师:是啊,如此团聚时刻,诗人自己却独自在外,内心又徒增几分伤感啊。三品“诗人”过渡语:以上我们通过“一品题目”,“二品题目”明白了诗意、体会了作者心情。其实了解作者当时的生活经历与写作背景,我们就能更读懂诗人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大家默读“资料卡”内容,结合诗句,看看你还能读懂作者怎样的心境。【课件出示资料卡: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苏轼曾评价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15岁时就离开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谋取功名,一直漂泊在外,身边没有父母相陪,没有兄弟姐妹相伴,年少的他早早地品尝到身在他乡,孤独一人的滋味。这首诗是诗人17岁时客居他乡时所作。】师:谁来说一说?生1:王维十几岁就离家科考,独自漂泊在外,周围没有认识的人,所以孤独。生2:写这首诗时,王维才17岁,这么小的年纪,能不想家吗?生3:又赶上重阳节,王维想念家人会流泪吧!【PPT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四品“情感”同学们体会得真好,把握了关键信息,体会出作者当时的孤独无助、思乡心切。当王维17岁在外求学,身边没有亲人时,他感叹...恰逢佳节,客居他乡的人们,他们会感叹...当海外华人在世界各地,思念祖国时,他们会感叹...读!这一句诗,不仅道出了王维的思乡之情,更道出客居他乡人的心声,更喊出了万千海外游子的赤子之情,成就了这千古佳句!同学们,我们通过品题目、品诗句、品诗人、品情感的“四品”学习方法,对整首诗进行了层层递进地学习,体会到了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四)学习活动三:迁移方法,拓学古诗三星级小组合作朗读《九日登高》,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抓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五星级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体会到作者怎样情感。其实,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诗中,像这样“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还有很多。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王勃的一首诗,请大家用上本节学习的方法,借助星级任务单,小组合作学习这首诗。【PPT出示】星级任务单九日登高(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PPT出示两首古诗,“他乡”与“异乡”变红;“九月九日”变红】正如同学们所说,在他乡的王勃与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遥望故乡。时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勾起了诗人浓郁的乡愁,于是作了这首诗。从两首诗中我们了解到,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实际上,重阳节作为中国古老的节日,还有很多的风俗习惯,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吧。【播放视频】点拨:原来重阳节有这样悠久的历史啊。这一天,亲人们要欢聚在一起,进行登高,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等习俗。(五)学习活动四:综合性学习课内指导1.回顾课文,学会梳理同学们,课前我们用表格的形式梳理出了其他节日的习俗。节日过节时间(农历)节日习俗点拨:从中我们发现传统节日的时间大多是农历,其次,节日的习俗,有的传承了下来,有的发生了变化……2.阅读提示,寻找方法(1)除了用表格的形式搜集信息,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呢?请大家阅读活动提示,找一找吧。【课件出示P36泡泡语】在泡泡语中还有问问长辈,查查资料的方法【泡泡语变红】,那么,这两种方法怎么去运用呢?(2)课文为我们举例了另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你对端午节的哪些方面感兴趣,能试着提出几个问题吧?【课件:用气泡图呈现问题】预设:大家可能会提出这些问题,端午节怎么来的?怎样包粽子?怎样赛龙舟?此时此刻大家脑海中肯定有很多大大的问号?我们可以通过网上搜索、询问家长、查阅书籍、与小伙伴交流等方法,去了解你感兴趣的问题。方法指导三:像这样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综合性学习。大家用这节课学到的表格梳理、问问长辈,查查资料等方法,选择你喜欢的中国传统节日,在课下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吧。欣赏图片,走进生活。老师也找了一些图片资料,来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瓷器邮票剪纸书籍】通过图片,我们知道传统节日存在于瓷器、绘画、邮票.....更多的还是存在于书籍中。五、总结同学们,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这节课我们用两首古诗的学习,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让我们伴随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九月九日忆兄弟》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并不陌生,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积累。“结合诗句想象画面”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已有训练,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侧重于“景象”,而本单元则侧重于“情景”,包括了人、事、景、情。所以“结合诗句意思,想象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体悟诗人的情感”,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仍需教师的引导。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也愿意与老师及他人交流。本节课的主要侧重于小组合作学习,选取相近的两首古诗进行初步的比较学习,希望学生借助星级任务单进行不同层次的主体选择学习。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不但能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认识他人,认识自我,这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综合性学习活动,因此,在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上,教师要进行细致有效地指导。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节日的文化却是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哦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却不知如何入手,所以在综合性学习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并提供了实际课操作的方法供学生去探究。在本节课结束后,老师还为学生打开了探寻节日文化的“切口”,希望能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传统文化,进而展开更广阔的实践学习。《九月九日忆兄弟》效果分析教学这首诗,主要的方法有反复吟诵,对题目、诗句、诗人、情感展开“四品”学习,拓展古诗巩固学习方法,增加综合性学习把学生引入广阔的传统文化天地。通过读、品、悟、展等方式逐步深入、层层推进、以点带面、扩展全局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知识的广阔世界。从教学过程看,每一个环节都把握的很好,并按课时要求,按时完成、在重难点突破上、结合当时的背景、给予必要的讲解、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学生学习的过程看,学生预习比较充分,发言比较积极,回答的精准度也比较好,合作讨论、交流汇报,也都有板有眼,比较扎实。这首诗主要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现如今,路网四通八达,智能手机普及,学生与佳恩的距离感不在是那么遥远,今天的学生是很难理解的作者当时的心境。所以通过三读、四品、拓学、综合性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节课,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到了彰显,学习方法得到了应用,学生也有了看展综合性学习的欲望,总体目标达成,育人效果较好。在今后教学中,还是强调诗前查阅资料的重要性,教师也要适当补充一些背景资料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实际生活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大有好处的。《九月九日忆兄弟》教材分析《九月九日忆兄弟》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诗,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传统文化”,语文要素是“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风俗习惯,写过节的过程”。《九月九日忆兄弟》是诗人王维重阳佳节之时,思念家人,写下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中,既体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又表达了诗人独在异乡、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的《春节童谣》和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识字教学中,已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有所涉及,这首诗是对传统文化节日风俗更进一步的介绍。在本课的后面,附有“活动提示”,是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重在引导学生用询问长辈、查找资料、表格记录等方式了解传统节日,为后面整理资料、成果展示做准备。学生会通过探究活动更多地了解到有关我国一些节日的来历、习俗、饮食等,增进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后练习一、我知道。(选出正确答案,只填序号)农历九月九日是()节。端午B.清明C.重阳D.中秋2.山东是指()B华山以东C.山的东面3.异乡是指()B.他乡,外乡C.不同的家乡咬文嚼字。(解释下列字在诗中的意思)1.倍:________2.独:________3.遍:________4.逢:________5.忆:________6.遥:________三、登高望远。(填空)1.《九月九日忆兄弟》是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的思念之情。2.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曾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四、找朋友。(连线)端午节A.菊花酒中秋节B月饼重阳节C汤圆4.元宵节D粽子《九月九日忆兄弟》课后反思《九月九日忆兄弟》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诗。这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著名诗人王维直抒胸臆卸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如何让学生感受优美的音韵,体悟完整的意境,从而理解诗人情感呢?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第一步:三读。自读自学,采用“首席学官”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的检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这一读,读出节奏。学读。用视频的方式,学生跟随中央广播电台播音指导老师方明学读古诗,读出韵律。再读。学生在节奏、韵律的基础上再读,可能就会读出大意,甚至读出些许情感。第二步:四品。先品题目,初步感知古诗;二品诗句,了解古诗意思,体会“孤独”“思乡”之感;三品诗人,借助背景资料,深入走进作者内心,;四品情感,专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扩展思乡情结。第三步:拓学。学习了方法就要用,本节课选取王勃《九日登高》(又名《蜀中九日》)作为拓学资料,并借助星级任务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四步:走向生活。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把学生的触角印象广阔的生活,利用多种方法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探寻中国人的“根”。《九月九日忆兄弟》课标分析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9最新修订版)》系统全面的指出了小学阶段(3~4年级)的目标、实施及评价,为教学及学习提供精准的建议。本文主要从多种阅读、探究方式及综合性学习三个方面加以说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9最新修订版)》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在开课之初,就设计了多种于都方法与不同层次的“读”来落实此目标,并借助名家朗读视频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预感,以期通过阅读使学生初步体会古诗的韵律与始终蕴含的作者情感,发展学生理解能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