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白炭黑和硬脂酸对过氧化二异丙苯热解特性的影响_第1页
不同白炭黑和硬脂酸对过氧化二异丙苯热解特性的影响_第2页
不同白炭黑和硬脂酸对过氧化二异丙苯热解特性的影响_第3页
不同白炭黑和硬脂酸对过氧化二异丙苯热解特性的影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同白炭黑和硬脂酸对过氧化二异丙苯热解特性的影响

0常见橡胶助剂对epdm热分解的影响三元乙丙醇(epdm)广泛应用于战略和战术导弹引导剂中。这种化合物主要由二异丙醇(cdp)过氧化二。研究表明,DCP在受热时先吸热熔融,再分解放热,其熔融温度在40℃左右,分解起始温度在120℃左右,在300℃以下其热分解过程为一步分解;DCP受热初始分解产物主要为α-甲基苯乙酮、α,α-二甲基苄醇及甲烷、乙烷等,而在常压下长时间加热会产生二次反应,产生三甲基苯甲醇、甲基苯乙酮等微量产物。为获得优异的综合性能,在EPDM绝热层制备中,除需加入交联剂DCP外,还需加入补强剂、促进剂、防老剂、增塑剂等其他橡胶助剂。硫化时,这些橡胶助剂可能影响交联剂DCP的分解,进而影响整个交联过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DCP热分解机理及动力学进行了一些研究,但EPDM绝热层常用橡胶助剂对交联剂DCP的热分解的影响研究鲜见报道。本文研究了白炭黑、硬脂酸和氧化镁等3种常用橡胶助剂对DCP热分解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其中白炭黑具有较高的橡胶补强性能,常作为橡胶补强填料加入绝热层中;硬脂酸与三元乙丙橡胶具有较好的互容性,能促进白炭黑、氧化镁等粉状配合剂在胶料中均匀分散,因此常作为增塑剂使用;氧化镁常常作为活化剂、补强填料加入到胶料中,以提高硫化胶耐热性等。1实验1.1不同dcp/白炭黑混合体系过氧化二异丙苯,纯度≥99%,国营太仓塑料助剂厂;α,α-二甲基苄醇,纯度≥97%,日本进口;硬脂酸,工业级,马来西亚进口;白炭黑,A380,pH值3.5~5.5,沈阳化工有限公司;氧化镁,中国敦煌化工厂;2种DCP/白炭黑混合体系样品,质量比分别为3.5∶10、3.5∶20;2种DCP/硬脂酸混合体系样品,质量比分别为3.5∶1、3.5∶2;DCP/氧化镁比例为3.5∶3。1.2gc-ms分析TG-DSC分析:美国TA公司SDTQ600TG-DSC联用仪。升温范围为20~300℃,样品质量2.0mg左右,动态氮气气氛,其流速为100mL/min,升温速率β分别为2、5、10、20℃/min,GC-MS分析:WATERS公司GCT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称取约1g样品装入充满氩气的密闭瓶中,在160℃下加热20min,然后立即抽取气体进样。(1)气相色谱条件:进样口温度270℃;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1.0mL/min;色谱柱为HP-5MS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初始柱温50℃,不保留,以10℃/min速率升温至240℃。(2)质谱条件:离子源为EI源;电子能量70eV;GC接口温度250℃;MS温度200℃;检测器电压2550V;质量扫描范围10~800amu。2结果与讨论2.1混合体系的表观反应活化能研究了EPDM绝热层常用组分对DCP热分解特性影响,DCP热分解的TG-DSC曲线见图1。由图1可知,DTG的一个峰(起始温度118.84℃,峰温183.72℃)与TG曲线上的失重台相对应,也与DSC曲线上第二个峰放热峰(起始温度119.06℃,峰温177.80℃)相对应,DSC第一个峰是吸热峰(峰温42.81℃),为DCP的熔融峰。TG-DSC曲线表明,DCP在300℃以下的热分解为一步分解,失重率为87.03%。白炭黑、DCP/白炭黑、硬脂酸、DCP/硬脂酸、氧化镁和DCP/氧化镁样品的TG-DSC曲线见图2。从图2(a)可看出,在白炭黑TG-DSC曲线上,63.35℃吸热峰为白炭黑脱去物理吸附水产生的吸热过程,失重为7.07%;从图2(b)和图1的TG曲线比较发现,DCP/白炭黑体系出现2个失重阶段,第一阶段(20~120℃)为白炭黑失水过程,第二阶段(120~300℃)主要为DCP分解过程,同时伴有轻微的白炭黑失水过程,这一阶段混合体系中DCP的质量损失(约为90.14%,此处扣除了白炭黑的失重,并按DCP纯度为100%进行了折算)比纯DCP的质量损失(87.03%)略有提高。此外,从图2(b)和图1的DSC曲线比较可见,两者曲线形状和变化趋势基本一致。DCP/白炭黑体系的吸热峰为53.40℃,这是白炭黑失水和DCP熔融2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放热峰温为172.98℃比纯DCP的放热峰温177.80℃略有降低。从图2(c)可看出,在硬脂酸DSC曲线上,59.49℃和231.46℃吸热峰分别属于熔融和汽化过程。从图2(d)和图1的TG曲线比较发现,两者都只存在一个质量损失阶段,但纯DCP质量损失与DCP/硬脂酸体系质量损失相比,从87%减少到77%,明显降低。这可能是由于加入DCP导致硬脂酸无法完全挥发或者DCP产生的自由基使硬脂酸发生聚合生成热稳定性优良的二聚酸。从图2(f)的DSC曲线可看出,DCP/氧化镁混合体系的熔融峰为41.55℃,放热峰温176.92℃,与纯DCP的DSC曲线相比较,无明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EPDM绝热层常用组分对交联剂DCP的热分解影响,对混合体系的表观反应活化能进行测试,通过Arrhenius公式求得:k=Ae−Ea/RT(1)k=Ae-Ea/RΤ(1)式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即试验升温速率β,K/s;Ea为表观反应活化能,J/mol;T为峰值温度,K;R为气体常数,R=8.314J/(mol·K);A为表观指前因子,s-1。对Arrhenius公式两边取对数可得如下关系:lnk=lnA−Ea/RT(2)lnk=lnA-Ea/RΤ(2)由lnk对1/T作图得到的拟合直线斜率即可求出反应活化能,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氧化镁、硬脂酸对DCP表观活化能基本无明显影响,而白炭黑明显降低DCP活化能及其指前因子。上述结果表明,白炭黑具有明显催化DCP热分解的作用,而氧化镁、硬脂酸对DCP热分解无明显影响。2.2dcp/白炭黑混合体系的热解产物组成为从热分解产物方面研究DCP的热分解行为,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DCP热分解产物,得到的热解产物总离子流曲线示于图3、图4。从图3解析可知,160℃下DCP的主要分解产物为α-甲基苯乙酮(AC)、α,α-二甲基苄醇(PB)及其他微量产物,如α-甲基苯乙烯、三甲基苯甲醇和甲基苯乙酮等。由图4中PB的气相质谱图可知,PB(保留时间5.32min)在160℃下加热20min后为气相产物主要成分,质量分数97.93%,与样品纯度≥97%相吻合,同时还有微量α-甲基苯乙酮(保留时间5.09min),这是工业生产PB中常有的杂质。综合分析认为,PB在160℃下能够稳定存在,而DCP分解产物中的微量α-甲基苯乙烯为DCP样品中的杂质。从图3和图4中DCP/硬脂酸、DCP/氧化镁的总离子流曲线比较发现,两者离子峰及相应保留时间基本一致,即硬脂酸、氧化镁对于DCP的热解没有显著影响。而由图4DCP/白炭黑总离子流曲线可看出,DCP/白炭黑混合体系热解未产生α,α-二甲基苄醇,但α-甲基苯乙烯相对含量(6.59%)、α-甲基苯乙酮相对含量(79.36%)与纯DCP热解相比显著提高,同时在保留时间为4.40(1.46%)、4.93(1.40%)、5.63min(2.64%)出现新的物质,分别为2-苯基丁烷、2-苯基-1-丁烯、2-苄基-1-丙烯。同时对比图4中PB和PB/白炭黑可看出,在PB中加入白炭黑后,热解产物主要为α-甲基苯乙烯(保留时间4.08min),质量分数98.97%。这是由于白炭黑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表面活性中心多,对PB分解起正催化作用,降低了PB脱水产生α-甲基苯乙烯的反应温度,同时DCP分解产生的甲基自由基分别攻击α-甲基苯乙烯的甲基、CC双键及苯环产生2-苯基-1-丁烯、2-苯基丁烷、2-苄基-1-丙烯等,如图5所示。2.3白炭黑和硬脂酸体系中的-二甲基苄醇前期研究发现DCP受热在O—O键处发生均裂产生异丙苯氧自由基,最终主要以β-消除反应和自由基相互结合2种方式分别产生α-甲基苯乙酮和α,α-二甲基苄醇两种产物形式存在着。且各反应中产生的α-甲基苯乙烯均来自于α,α-二甲基苄醇脱水反应。因此,以α-甲基苯乙酮/(α,α-二甲基苄醇+α-甲基苯乙烯)(简称:酮/(烯+醇))比例来表征2种反应方式的比例,见表2。由表2可知,随着DCP/白炭黑比例的提高,DCP分解产物酮/(烯+醇)比例升高。这是由于白炭黑加速β-消除反应(图6)造成的。异丙苯氧自由基具有亲电或接受体的性质,而白炭黑中的硅醇基等具有电子给予体性质,两者易于络合或形成氢键,抑制自由基与氢反应,同时降低了包含在β-消除反应中的过渡态的能量,结果在较大程度上发生β-消除反应,产生甲基自由基和α-甲基苯乙酮。相似的反应也存在在于DCP/硬脂酸体系中,硬脂酸中的羧基与自由基形成氢键,但由于硬脂酸中羧基数量远小于白炭黑,因此其加速效果不是很显著。从表2还可看出,加入硬脂酸后,α,α-二甲基苄醇含量先增加后显著降低,这可能是由于加入硬脂酸,其起到提供H原子的作用,与DCP均裂产生的异丙苯氧自由基反应,生成大量α,α-二甲基苄醇,这与图2(d)中DCP/硬脂酸体系热失重小于单纯DCP热失重原因相同。因此,白炭黑对α,α-二甲基苄醇可能的催化机理为:α,α-二甲基苄醇通过形成O—H氢键吸附于白炭黑的硅醇基上;其C—O键断裂生成叔丁基型碳正离子中间产物,同时释放一分子副产物水;α,α-二甲基苄醇脱水形成的叔丁基型碳正离子可进一步脱质子生成α-甲基苯乙烯,见图7(a)。硬脂酸的催化作用与其基本相似(图7(b))。试验所用的白炭黑、硬脂酸均为酸性物质,前人认为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会促使DCP发生离子型分解反应降低DCP硫化效率,但在DCP/白炭黑、DCP/硬脂酸热分解产物试验中未发现离子型分解产物,如丙酮、异丙苯过氧化氢等产物,其原因可能是在交联温度160℃下,当白炭黑、硬脂酸等酸性物质存在时,DCP分解主要以自由基型分解反应为主,离子型分解反应极其微弱甚至并未发生。因此,白炭黑、硬脂酸能够降低DCP交联效率,其主要原因不是其酸性促使DCP发生离子型分解反应,而是由于白炭黑、硬脂酸等加剧DCP受热均裂产生的异丙苯氧自由基发生β-消除反应,产生的甲基自由基迅速偶合形成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