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文人抽象名词研究_第1页
西周文人抽象名词研究_第2页
西周文人抽象名词研究_第3页
西周文人抽象名词研究_第4页
西周文人抽象名词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周文人抽象名词研究

像绘画一样,抽象名词作为名词的一个特殊类别,长期以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马氏文通》最早对名词进行了分类,首先将名词分为“公名”和“本名”,“公名”又分为“群名”和“通名”,而“通名”是“所以表事物之色相者,盖离乎体质以为言也”,这大致就相当于后来的抽象名词。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24)把名词分为特有名词、普通名词和抽象名词,说抽象名词“是无形可定、无数可数的事物之名称”。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将名词分为人物、物件、物质和无形四类,而无形就是所谓的抽象名词。此后尽管各家的名词分类不尽相同,但基本都含抽象名词一类。具体归属则早期多单独列为一类,后期多归于普通名词下。抽象名词所指不是具体的可视之物,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过程或结果在头脑中的概括反映,所以抽象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理性意义较强,是名词中词义模糊度最高的一类词。作为文化的“化石”,语言总会以一定的方式承载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内容。而抽象名词正是最能反映思想意识、时代文化的一个词类,它可以折射特定时代的社会价值观、政治思想、文化思想等多方面的社会信息。因此,梳理一个时代出现的抽象名词,探究背后隐含的文化内涵,对词汇史及文化史的研究无疑都具有重要作用(1)。殷墟甲骨文中已出现部分抽象名词,但主要限于“灾咎”类(1)。西周金文是仅晚于殷墟甲骨文的出土文献,作为语料不但可信度很高,且出现的抽象名词数量亦颇为可观(2)。通过全面调查,梳理出西周金文共有56个抽象名词(3)。据词义可概括为福禄类、生命类、天命天神类、休咎类、社会礼制类五大类别(4)。一、《南部县礼》等常用词语,均有修饰。这分为以下几种方面有福64(5)、禄22、嘏20、祐15、釐2、祜1,总出现频次为124次,主要分布于西周中期(65例)和晚期(70例)。其中“福”、“禄”西中和西晚相差不多,而“嘏”、“祜”主要见于西晚。组合方面,绝大多数此类名词前均有修饰成分,如多福29、永福8、大福3、厚福、胡福、能福、百福3、濒福、大鲁福、无疆福、爾福2、无疆福、通禄9、纯禄2、百禄、纯嘏11、康祐、纯祐14、繁釐2等。可见“福”的主要修饰成分是“多”,“禄”的主要修饰成分是“通”,“嘏”、“祐”的主要修饰成分是“纯”。句法功能方面,此类名词绝大多数都出现于宾语部分,其前主要为祈求义(如匄、祈、祈匄、匄偁、追、宁、启、绥)和赐予义(如降、授、绥、赐、怀、復)动词。其例如:1.白(伯)(梁)其乍(作)旅须(盨),用亯(享)用孝,用匄眉寿多福。(9·4446—4447伯梁其盨,西晚)(6)2.虢姜乍(作)宝(尊)(簋),用(祈)追孝于皇考叀(惠)中(仲),(祈)匄康屯(纯)右(佑)通彔(禄)永令(命)。(8·4182虢姜簋盖,西晚)3.用乍(作)朕皇且(祖)考白(伯)宝(林)钟,用匄屯(纯)叚(嘏)永令(命)。(1·205克钟,西晚)4.中(仲)爯父大宰南氒(厥)司乍(作)其皇且(祖)考王监白(伯)(尊)(簋),用亯(享)用孝,用易(赐)眉寿屯(纯)右(祐)康。(8·4188仲爯父簋,西晚)5.(其)才(在)上,降余多福緐(繁)(釐),广启禹身,于永令(命)。(8·4242叔向父禹簋,西晚)二、年寿时,主要出现为难载时的使用,其主要表现为寿考、咏、整体功能有寿138、黄耇13、命(1)IV(41)、生3,总出现频次为195次,时间分布集中于西晚(141例),其次是西中(45例)。组合方面,“眉寿109”最多见,其次是永命39、黄耇13,其他如叁寿2、永寿3、万年寿4、万寿3、亘命。亦多有修饰成分,没有修饰成分的占少数(如寿考9、寿8、生3)。句法功能方面,此类名词亦多出现于宾语部分,但“寿”出现于谓语部分的数量亦不少(57例)。出现于宾语部分的,其前主要为祈求义动词(如祈、匄、祈匄、赐、),偶尔为赐予义动词(如降、授)。其例如:6.对乍(作)文考日癸宝(尊)罍,子子孙孙(其)万年永宝,用匄(眉)寿敬冬(终)。(15·9826对罍,西中)7.(俞)(拜)首,天子(其)万年(眉)寿黄耇,(畯)才(在)立(位)。(8·4277师俞簋盖,西晚)8.用易(賜)康魯休屯(纯)右(佑),眉壽永令(命)霝(令)冬(終)。(5·2790微鼎,西晚)9.用(祈)匄眉寿绰绾永令(命),(弥)氒(厥)生,霝(令)冬(终)。(8·4198蔡姞簋,西晚)三、句法结构及语法功能有命II(25)、天27、帝9、神19,总出现频次为80次,西晚(47例)最多,其次是西中(20例)。四词中“命”、“神”前多有修饰成分,如大命19、休命、厥命、大鲁命2、纯鲁命2、大神5、文神3、皇神、百神4、多神、先神。但“天”以单独出现为主,同时还有充当修饰性成分(如天命2、天威2、天恻、天尹)和被其他成分修饰的用法(如皇天8、旻天2),而“帝”除单独出现外,也有被其他成分修饰的用法(如上帝5、上下帝、皇帝)。句法功能方面,“命”全部见于宾语部分,其前主要为踵继承受义动词(如受3、膺受7、承受、惠弘、配、当、持、保),其次是谨敬义动词(如恪谨5),偶尔为其他动词(如集、昧)。“神”多数见于宾语部分(14例),其前以祭祀义动词居多(如享祀2、享孝2、享卲、升祀、作御、孝),其次有表祈求义的“追、绥”,表至义的“各2”,表愉悦义的“嘉乐”。“天”虽以见于宾语部分居多(16例),但出现于主语部分的亦不少(10例),出现于宾语部分时,其前动词较为分散(如配3、告、裕、畏2、仰昭、惠弘、昧、受2)。“帝”则有充当主语(5例)、定语(2例)和宾语(2例)三种句法功能。可见,此类名词在组合关系和句法功能方面均表现出颇多不同。其例如:10.不(丕)显文武,(膺)受大令(命),匍有(四)方。(9·4467师克盨,西晚)11.隹(唯)皇上帝百神,保余(小子),朕猷又(有)成亡(无)竞,我隹(唯)司(嗣)配皇天,王对乍(作)宗周宝钟。(1·260钟,西晚)12.曰古文王,初盭龢于政,上帝降(懿)德大(屏),匍有(四)方,受万邦。(1·251钟,西中)13.用乍(作)朕皇考癸公(尊)(簋),用亯(享)孝于文申(神),用匄眉壽。(8·4303—4309此簋,西晚)四、结构型的“前词”和“鲁”有休216、鲁28、命III(28)、德II(3)、宠1、艰4、丧3、尤6、悔1、害2、非1,总出现频次为293次。时间分布以西中最多(约144例),其次是西晚(约113例)。组合方面,“休”、“命”前绝大多数都有修饰成分,“休”前的修饰成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指人名词(如王休52、天子休20、公休9、天君休、朕皇君休、朕宗君休、伯休、尹休、遣仲休、俎姜休、荣伯休、公姞休、师雍父休、竞父休);一类是形容性成分(如丕显休、不休),更多时候是两者结合在一起的形式(如王丕显休、天子丕显休、天子丕显鲁休)。“命”前则多为指人名词加形容词共同组成的修饰成分(如天子丕显休命8、天子丕显鲁休命3、天子丕显叚休命、天子鲁休命、天子休命5、王休命3、天子鲁命、天子命)。“鲁”则基本以“鲁休”形式出现,其前亦多为指人名词加形容词共同组成的修饰成分(最多见的就是“天子丕显鲁休”)。其余各词一般都单独出现,前无修饰成分。句法功能方面,此类名词基本都见于宾语部分,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各词(如休、鲁、命),其前动词基本都为表称颂义的“对扬”(或单用“对”或“扬”),偶尔为其他动词(如受6、赐3、祈2、忘3、宝),表现出高度程式化的特点。其他如“艰”,其前动词主要为“陷”,“丧”前动词均为“降”,“尤、悔、害”前均为否定词“亡”或“无”。其例如:14.敢对扬天子不(丕)显鲁休,用乍(作)朕皇考(宫)公(尊)鼎。(5·2812师望鼎,西中)15.申敢对(扬)天子休令(命),用乍(作)朕皇考孝孟(尊)(簋)。(8·4267申簋盖,西中)16.肈(肇)对元(德),考(孝)(友)隹(唯)井(型)。(5·2614方鼎,西早)17.女(汝)母(毋)弗帅用先王乍(作)明井(刑),俗(欲)女(汝)弗(以)乃辟圅(陷)于艰。(5·2841毛公鼎,西晚)18.乌(呜)虖(呼)哀(哉)!用天降大丧于下或(国)。(5·2833—2834禹鼎,西晚)20.豳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悔)。(豳公盨,西中,见《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第二册,第138页458)五、事可能前的修饰社会礼制类有35词,可进一步分为道德标准类、职责职事类、言语计谋等三类,总出现频次为295次。其中道德标准类有德I(44)、行1、身1、威仪4、心25、极2、型9、经1、疐1,总出现频次为88次。集中于西中(37例)和西晚(37例)。组合方面,“德I”和“心”前多有修饰成分。“德I”前的修饰成分主要为形容词(24例),如懿德6、明德7、正德2、孔德、德、烈德、若德、首德2、元明德、丕元德、不德,少数时候为指代词或名词(如兹德、厥德、先王德);“心”的修饰成分则多为指代词或名词(如厥心7、乃心2、朕心);其余各词则基本都单独出现,前无修饰成分。句法功能方面,此类名词亦主要见于宾语部分。其中“命”前主要为遵循义动词(如秉7、帅型3、帅用、型禀、雝、经),其次为敬善义动词(如慎6、敬、恭、淑、好2)和“用4、安、厌、、匄、求、告、监、授、降2”等动词。“心”前则主要为表显明和开阔义的动词(如克明2、敬明2、粦明2、幽明、悤襄、簧黹、休宕、永宕)。“威仪”前均为遵循秉持义动词(如帅型、恭、司、秉)。其例如:21.不(丕)显皇且(祖)考穆穆異異,克(慎)氒(厥)德,农臣先王,得屯(纯)亡敃。(梁)(其)肇帅井皇且(祖)考秉明德,虔(夙)夕。(1·192梁其钟,西晚)22.余小子嗣朕皇考,肈(肇)帅井(型)先文且(祖),共(恭)明德,秉威义(仪),用(申)(奠)保我邦我家。(8·4242叔向父禹簋,西晚)23.敬明乃心,用辟我一人,譱(善)效(教)乃友内(入)(辟)。(9·4469盨,西晚)24.王令毛白(伯)更虢(城)公服,(屏)王立(位),乍(作)(四)方亟(极)。(8·4341班簋,西中)25.文王孫亡弗褱(懷)井(型),亡克竞(競)氒(厥)剌(烈)。(8·4341班簋,西中)26.今余隹(唯)令女(汝)盂(召)(榮),(敬)(雝)德巠(经)。(5·2837大盂鼎,西早)职责、职事类有事I(32)、服17、政12、功I(4)、戎5、戍1、官3、位8、光7、耿2、功II(8)、烈8、庆2,总出现频次为109次。时间分布以西晚最多(53例),其次是西中(37例)。组合方面,“事”和“服”前多有修饰成分。“事”前的修饰成分相比“服”广泛一些(如厥事、乃事2、乃祖考事5、朕先宝事、乃僚以乃友事、尸事4、事、政事2、卜事、小大事、五邑甸人事),“服”前的修饰成分主要是指代性的(如祖考服、乃祖服、朕先祖服、朕皇祖考服、王服、邢侯服、六师服、旅服、乃服2、厥服2)。“位”前有修饰语的占一半(王位2、朕位2),“戎”则主要充当修饰语(戎功3、戎车),其余各词则多无修饰语。句法功能方面,此类名词亦主要见于宾语部分。“事”前主要为治理义动词(如司2、御2、载、办、从、贯、敷、左右、学),其次是踵继义动词(如赓2、嗣、纂、肖),还有表敬义动词(如恤3、敬2)和赐命义动词(如贶、命2、告)。“服”前则主要为升擢、掌管义动词(如2、登、取、在、司)和踵继义动词(如赓3、纂、经)。“政”前主要为与治理有关的动词(如敷2、贯、为、、盭龢4、龢询),或动词前有否定词(如毋坠、毋推、毋敢不善)。“位”前多为安定义动词(如屏3、保、定、奠),其次是“在6”。表荣耀、功绩义的“光、烈”,其前多为称扬义动词(对2、对扬),而“功II”前则或为“献”或为“告”。其例如:27.令女(汝)更(赓)乃且(祖)考(司)卜事。(5·2838曶鼎,西中)28.更氒(厥)且(祖)考服,易(赐)趩戠衣巿冋(絅)黄旂。(12·6516趩觯,西中)29.命女(汝)辪(乂)我邦我家内外,于小大政……雩之庶出入事于外,尃(敷)命尃(敷)政。(5·2841毛公鼎,西晚)30.女(汝)肈(肇)诲(敏)于戎工(功I),易(赐)女(汝)弓一矢束臣五家田十田,用从乃事。(8·4328—4329不簋,西晚)31.乃(召)夹死(尸)(司)戎,敏誎罚讼,(夙)夕(召)我一人(烝)(四)方。(5·2837大盂鼎,西早)32.王曰:白父孔又(有)光,王睗(赐)乘马,是用左(佐)王。(16·10173虢季子白盘,西晚)33.用穆穆(夙)夜(尊)亯(享)孝妥(绥)福,(其)子子孙孙永宝(兹)剌(烈)。(5·2824方鼎,西中)34.余告庆,余(以)邑(讯)有(司),余典勿敢封。(8·4293六年琱生簋,西晚)言语、计谋类有命I(72)、识1、言1、名2、谥1、诲1、猷8、谟3、罚2、辜1、辠1、俗1、礼2、事II(3),总出现频次为99次,集中于西晚(61例),西中(23例)次之。组合方面,“命、猷、谟”前多有修饰成分,“命”前以指代性修饰成分为主(如王命12、朕命2、先王命2、朕亲命、朕辟之命、厉王命、幽伯幽姜命、我考我母命2、姜氏命、乃命12、茲命2、厥命2),少数无修饰成分或为形容性修饰成分(如命11、征命、大命、正命);“猷”前形容性修饰成分(如远猷2、小大猷3)和指代性修饰成分(朕猷、我猷、其猷)基本相等;“谟”前则多为形容性修饰成分(如宇谟、大谟)。其余各词则多无修饰语。句法功能方面,各词均多见于宾语部分,其中“命”前主要有踵继义动词(如申就10、申5、经、增、帅型),表败毁、悖乱义的动词(如废13、乱、逆),表发布、致送等义的动词(如奠2、敷3、舍2、出3、出纳4、以3、致、降),表接受、秉持义的动词(如承、受2、即4、逆、用、秉、典、徹、为),其余各词因词义相对分散,其前动词亦较为分散。其例如:35.今余唯(申)先王令(命),令女(汝)官(司)邑人師氏。(8·4284師簋蓋,西中)36.尔有唯(虽)小子亡(无)戠(识),(视)于公氏有□于天,(彻)令苟(敬)亯(享)(哉)!(11·6014何尊,西早)37.朕文考其巠(经)遣姬、遣伯之德言,其竞余一子。(爯簋,西周,吴振武《新见西周爯簋铭文释读》,《史学集刊》2006年2期84页)38.祇穆王,井(型)帅宇诲,(申)寕天子,天子(纂)文武长剌(烈)。(16·10175史墙盘,西中)39.用保我家朕立(位)身,阤阤降余多福,(宪)(烝)宇慕(谟)远猷。(8·4317簋,西晚)40.雩邦人疋(胥)人师氏人又(有)辠(罪)又(有)故(辜),乃囗倗即女(汝),乃宕,卑(俾)復虐逐氒(厥)君氒(厥)师。(9·4469盨,西晚)综上所述,西周金文中凡有五类56个抽象名词(1)。福禄类有福、禄、嘏、祐、釐、祜,生命类有寿、黄耇、命IV、生,天命天神类有命II、天、帝、神,休咎类有休、鲁、德、命III、宠、艰、丧、尤、悔、害、非,社会礼制类有36词,包括道德标准类、职责职事类、言语计谋等三类。其中福禄类出现124次,生命类出现195次,天命天神类出现80次,休咎类出现293次,社会礼制类出现296次。就单个词而言,“休216”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寿138、命I(命令)72、福64、德I(品德)44、命IV(生命)41、事I(职事)32,余皆在30次以下。其中出现频率在20次以上的有命III(恩命)28、鲁28、天27、命II(天命)25、心25、禄22,10次以上的有嘏20、神19、服17、祐15、黄耇13,5次以上的有帝9、型9、位8、功II(8)、烈8、猷8、光7、尤6、戎5,余下33词出现频率均在5次以下(2)。据此可见,西周金文中抽象名词个体数量虽颇为可观,但出现频率普遍不高。从西周的各个时段看,西早约占1/10多,西中占1/3多,西晚将近一半,此虽与各个时期的器物数量有关,然亦可推知此类名词出现偏晚。组合关系方面,福禄类、生命类、天命天神类的“命、神”、道德标准类的“德”,其前多为形容性修饰成分;休咎类前多为指人名词加形容词共同组成的修饰成分;职事类和道德标准类的“心”,其前多为指代性修饰成分。也有一些词以无修饰语为常,如天命天神类的“天”、道德标准类除“德、心”外的各词,职事类除“事、服”外的各词,言语计谋类出现频率低的各词。句法功能方面,最明显的特点是此类各词基本都出现于宾语部分,出现在谓语或主语部分的只限少数词(如寿、天、帝)。其中福禄类前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