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润《诗经原始》解诗思想研究_第1页
方玉润《诗经原始》解诗思想研究_第2页
方玉润《诗经原始》解诗思想研究_第3页
方玉润《诗经原始》解诗思想研究_第4页
方玉润《诗经原始》解诗思想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玉润《诗经原始》解诗思想研究

方玉润(1811-1883),清代学者,方玉润为“友石”,一个字是“轻石”,一个是“红子”,来自宝宁(今云南广南)。22岁入县学,后应试十五次均不第。咸丰五年(1855)投笔从戎。同治三年(1864)夏,以军功铨授陇州长宁驿州同,因任所毁于战乱,寄居州治,著书讲学。晚年写定《诗经原始》一书,在《诗经》学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顾颉刚古史辨派以来的《诗经》学发展有巨大影响。可惜学界尚未全面论析它在学术史上的得失。我们写作这篇文章,正是有鉴于此。有清一代,东汉古文经学、西汉今文经学复兴,主要业绩是在文字、名物、音韵、训诂、校勘或搜罗逸文遗说方面。在《诗经》学领域,情形也是如此,故对三百篇内容和艺术的探讨不多。惟姚际恒、崔述、方玉润等人能够跳脱传统,着力探讨三百篇的本意,被后人称为独立思考派。《诗经原始》一书意在“求得古人作诗本意”,或说“原诗人始意”(《诗经原始·自序》),其基本体例是:先列诗题(因为“诗必有题”);题下总括诗旨立一简明的序(因为“题必有序”),意在使读者开卷瞭然;次录本诗,不标赋兴比而分章,意在使全诗联属一气,而段落清晰;诗后总论作诗大旨,大约论断于《小序》和《诗集传》之间,顺及其余诸家;末乃集释名物,标明音韵。此外,该书于本诗之上眉有评,旁有批,诗之佳处有圈点。方玉润说明圈评的目的,曰:“古经何待圈评?月峯、竟陵久已贻讥于时,然而奇文共欣赏,书生结习,固所难免,即古人精神,亦非借此不能出也。故不惜竭尽心力,悉为标出。既加眉评,复着旁批,更用圈点,以清眉目。岂饰观乎?亦用以振读者之精神,使与古人之精神合而为一焉耳。”一、《诗经》学传统的建立在方玉润以前,作者一向存在争议的《诗序》以及朱熹的《诗集传》、姚际恒的《诗经通论》,代表了《诗经》学发展的三大关节:《诗序》是汉唐《诗经》学的核心和灵魂,《毛传》、《郑笺》、《孔疏》均围绕它建立。《诗集传》尖锐批评《诗序》,确立了又一个《诗》学传统。《诗经通论》既批《诗序》,又批《诗集传》,力求独辟蹊径。而《诗经原始》则更进一步建立在对三者的批评之上,显示了《诗经》学的进展。1.关于孔子的淫诗《诗经原始》对《大序》有所肯定,尝云:“此《序》总论《诗》旨,纯驳参半。虽多袭《乐记》语,要自是说《诗》正论,可补《论语》、《虞书》所不及。若云《序》出子夏,此其庶几。至《小序》,则纯乎伪托”,《大序》中虽“有未尽合者”,但“学者分别观之可耳”(《诗经原始·诗旨》)。1方玉润又严厉批评《小序》,曰:“迨秦火既烈,而伪序始出,托名子夏,又曰孔子。唐以前尚无异议,宋以后始有疑者。欧阳氏(按指欧阳修)、郑氏(按指郑樵)驳之于前,朱晦翁辩之于后,而其学遂微。”(《诗经原始·自序》)显然,《诗经原始》之批驳《诗序》,继承了欧阳修、郑樵、朱熹等前贤的成果,尤其是朱熹的传统,然而它对朱熹《诗集传》同样有很多批评,甚至说《诗集传》之谬,比《诗序》还要严重,《诗经》遭遇《小序》和《诗集传》是它的不幸:“《小序》之谬,诚如公论(按指朱子所论)。但《诗传》之谬,又有甚乎《序》者,则何以故?……葩经不幸,遇此二家,遂成聚讼,岂偶然哉?”(《诗经原始·诗旨》)方玉润之批评《诗集传》,淫诗说为一大焦点。他认为朱熹并未跳出《诗序》的范围,只是因为误解了孔子“郑声淫”的说法,才把一系列诗作视为淫诗:“……朱虽驳《序》,朱亦未能出《序》范围也。唯误读‘郑声淫’一语,遂谓《郑诗》皆淫,而尽反之。大肆其说,以玷葩经,则其失又有甚于序之伪托附会之无当者。”(《诗经原始·自序》)在方玉润看来,朱熹所谓的淫诗,其实都是刺淫讽世、寄托男女之词,圣人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乃是“教人读《诗》之法”:“诗不能有正而无邪,《三百》虽经删正,而其间刺淫讽世与寄托男女之词,未能尽汰,故恐人误认为邪,而以为口实,特标一言以立之准,庶使学者读之有以得其性情之正云耳。不料朱子竟以为邪正兼收,复为之说曰,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夫《诗》之足以感发人心固已,而其所以能惩创逸志者,不赖有刺淫讽世诸作乎哉?若谓淫奔者而亦收之,是直诲淫而已,安见其惩创人之逸志为也?夫子本惧后人误读《郑》、《卫》为淫诗,而后儒偏指《郑》、《卫》为夫子所收之淫诗,教人以读之,虽宣圣其如之何哉?”(《诗经原始·诗旨》)他强调:“《溱洧》乃刺淫之作,《桑中》实无题之诗。凡皆所以讽世云耳,非淫奔者比也。盖郑、卫之风……虽淫,而所收之诗则皆刺淫作,非淫奔词,不可以不辩也。”(《诗经原始·诗旨》)他还认为:朱熹曾说,“大率古人作诗,与今人作诗一般,其间亦自有感物道情,吟咏情性,几时尽是讥刺他人?只缘序者立例,篇篇要做美刺说,将诗人意思穿凿坏了”,可朱子自己的做法实有同样的弊害:“诗本吟咏性情,不尽讥刺他人,是公所知。然诗多寄托男女,不尽描写己事,又非公之所识。以故《郑风》篇篇指为淫词,不更将诗人意思尽情说坏耶?”(《诗经原始·诗旨》)除了《小序》和《诗集传》,方玉润对《诗经通论》也多有批评。他认为,《诗经通论》一书,“亦既繁征远引,辩论于《序》《传》二者之间,颇有领悟,十得二三矣。而剖抉未精,立论未允,识微力浅,义少辩多,亦不足以针肓而起废。”(《诗经原始·自序》)又称:“读书贵有特识,说《诗》务持正论,然非荟萃诸家,辨其得失,不足以折衷一是。自来说《诗》,唐以前悉遵古《序》,宋以后独宗朱《传》,近日又将反而趋《序》,均两失道也。故姚氏起而论之,其排《传》也,尤甚于排《序》,而其所论,又未能尽与古合。”(《诗经原始·凡例》)对于姚际恒解诗时力图独抒己见,方玉润持肯定态度,但他同时斥责姚际恒“胸中智慧有余而义理不足”,不能真正发明诗人本义:“自来说《诗》诸儒,攻《序》者必宗朱,攻朱者必从《序》,非不知其两有所失也,盖不能独抒己见,即不得不借人以为依归耳。姚氏起而两排之,可谓胆识俱优。独惜其所见未真,往往发其端不能竟其委;迨思意穷尽,无可说时,则又故为高论以欺世,而文其短。是其于诗人本义,固未有所发明,亦由于胸中智慧有余而义理不足故也。然在当时,则固豪杰士矣。”(《诗经原始·诗旨》)方玉润对三百篇的具体解说,往往贯穿着对《诗序》、《诗集传》以及《诗经通论》的批评。2.文学思想的进路方玉润指出:“《集传》固失,古《序》亦未尝不失。欲直此而曲彼,不若两平视之,舍却《序》、《传》,直探古人作诗本旨,庶有以得其真耳。”(《诗经原始·诗旨》)这透露了他解《诗》的宗旨。而这种宗旨,决定了他进一步把“循文按义”、“涵泳全文”、“反覆涵泳”、“一以经文为据”等,确立为解《诗》的根本方法,将其提升到前人的说解之上。方玉润称自己的做法是:“……不揣固陋,反覆涵泳,参论其间,务求得古人作诗本意而止,不顾《序》,不顾《传》,亦不顾《论》,唯其是者从而非者正,名之曰《原始》,盖欲原诗人之始意也。虽不知其于诗人本意何如,而循文按义,则古人作诗大旨要亦不外乎是。”(《诗经原始·自序》)他又指出:“读《诗》当涵泳全文,得其通章大意,乃可上窥古人义旨所在,未有篇法不明而能得其要领者。……学者……先览全篇局势,次观笔阵开阖变化,后乃细求字句研炼之法,因而精探古人作诗大旨,则读者之心思与作者之心思自能默会贯通,不烦言而自解耳。”(《诗经原始·凡例》)以文本为依据,又意味着当文本透露的信息不足时,需要持守审慎的态度,宁可阙疑。比如他在解说《秦风·晨风》时,说:“右《晨风》三章,章六句。《序》谓康公‘弃其贤臣’。伪《传》谓‘秦君遇贤,始勤终怠’。二说未甚相远。惟《集传》则以为妇人念其君子之词……与古《序》大相反。今观诗词,以为‘刺康公’者固无据,以为妇人思夫者亦未足凭。总之,男女情与君臣义原本相通,诗既不露其旨,人固难以臆测。与其妄逞臆说,不如阙疑存参。”2在涵泳文本之时,要“从容”,要“优游”,而不可“以迫狭心神索之”,不可“以道理格局拘之”。方玉润引章潢之言曰:“《诗》,声教也。言之不足,故长言之。性情心术之微,悉寓于声歌咏叹之表。言若有限,意则无穷也。读《诗》者先自和夷其性情,于以仰窥其志,从容吟哦,优游讽咏,玩而味之,久当自得之也。盖其中间,有言近而指远者,亦有言隐而指近者。总不可以迫狭心神索之,不可以道理格局拘之也。”之后,他评论说:“读《诗》不可以迫狭心神索之,是诸儒之所知;读《诗》不可以道理格局拘之,非诸儒所能识。而宋儒则尤甚动辄以道理论《诗》旨,乌能有合诗人意旨乎?”(《诗经原始·诗旨》)方玉润解说《周南·芣苢》云:“右《芣苢》三章,章四句。《小序》谓‘后妃之美’,《大序》云‘和平则夫人乐有子矣’。皆因泥读《芣苢》之过。按《毛传》云:‘芣苢,车前,宜怀妊焉。’车前,通利药,谓治难产或有之,谓其‘乐有子’,则大谬。姚氏际恒驳之,谓‘车前非宜男草’,其说是矣。然又无辞以解此诗,岂以其无所指实?殊知此诗之妙,正在其无所指实而愈佳也。夫佳诗不必尽皆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他在《唐风·绸缪》总论中说:“……此诗无甚深义,只描摹男女初遇,神情逼真,自是绝作,不可废也。若必篇篇有为而作,恐自然天籁反难索已”。在《王风·君子于役》总论中说:“诗到真极,羌无故实,亦可自传。”这种比较通脱的说诗态度,正是不以迫狭心解诗、不以道理格局拘诗的表现,跟汉儒、宋儒相比是一大进步。3.求诗人之言外意方玉润明确区分了“说《诗》”和“解《诗》”之异。宋范浚有云:“‘髙山仰止,景行行止。’夫子曰:‘《诗》之好仁如此。’‘天生蒸民,有物有则。’夫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凡夫子为《诗》之说,率不过以明大义,故当时从夫子学如卜商、如端木赐,其于为诗,皆能因告往而知来,亦务通乎大义,后世无及者。呜呼!深求曲取、穿凿迁就之论兴,而诗之义始不明矣。”(《香溪集·诗论》)方玉润批评此说,云:“《诗》多言外意,有会心者即此悟彼,无不可以贯通。然唯观《诗》、学《诗》、引《诗》乃可,若执此以释《诗》,则又误矣。盖观《诗》、学《诗》、引《诗》,皆断章以取义,而释《诗》则务求诗人意旨也,岂可一概论哉?”(《诗经原始·诗旨》)又明确指出:“说《诗》当触处旁通,不可泥于句下;解《诗》必循文会意,乃可得其环中。此自两道,非可例言。”(《诗经原始·诗旨》)朱熹在批判《诗序》时说:“大率古人作诗,与今人作诗一般,其间亦自有感物道情,吟咏情性”。方玉润显然发展了这一重视性情的解诗传统。他说:“六经中唯《诗》易读,亦唯《诗》难说。固因其无题无序,亦由于词旨隐约,每多言外意,不比他书明白显易也。又况说《诗》诸儒,非考据即讲学两家。而两家性情,与《诗》绝不相近。故往往穿凿附会,胶柱鼓瑟,不失之固,即失之妄,又安能望其能得诗人言外意哉?”(《诗经原始·凡例》)方玉润意识到,解诗如果一定要“求其人以实之”、“求确解”,则会泯灭了诗的情趣,所以他在《卫风·竹竿》总论中说:“《载驰》、《泉水》与此篇,虽皆思卫之作,而一则遭乱以思归,一则无端而念旧,词意迥乎不同。此不惟非许夫人作,亦无所谓‘不见答’意。盖其局度雍容,音节圆畅,而造语之工,风致嫣然,自足以擅美一时,不必定求其人以实之也。诗固有以无心求工而自工者,迨其工时,自不能磨,此类是已。俗儒说《诗》,务求确解,则三百诗词,不过一本记事珠,欲求一陶情寄兴之作,岂可得哉?”立足于文本,求索诗人本旨于“陶情寄兴”之中,求索诗人的言外之意,这就是方玉润所界定的《诗》学立场。正因为方玉润坚持这一立场,所以他对诗作的评点往往细致深入,能发掘作品的种种妙处。比如他评《王风·君子于役》云:“傍晚怀人,真情真景,描写如画。晋、唐人田家诸诗,恐无此真实自然。”因为重视诗歌的意趣,方玉润有时甚至不愿刻意拔高诗作的政教伦理意旨。他在《郑风·风雨》总论中驳斥《小序》以风雨喻乱世之说,曰:“夫风雨晦冥,独处无聊,此时最易怀人。况故友良朋,一朝聚会,则尤可以促膝谈心。虽有无限愁怀,郁结莫解,亦皆化尽,如险初夷,如病初瘳,何乐如之!此诗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怀,故为千秋绝调也。若必以风雨喻乱世,则必待乱世而始思君子,不遇乱世则不足以见君子,义旨非不正大,意趣反觉索然。故此诗不必定指为忽、突世作,凡属怀友,皆可以咏,则意味无穷矣。”怀友说或可进一步商榷,但他对该诗妙处的把握还是相当准确的。方玉润总论《芣苢》曰:“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田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唐人《竹枝》、《柳枝》、《棹歌》等词,类多以方言入韵语,自觉其愈俗愈雅,愈无故实而愈可以咏歌。即汉乐府《江南曲》一首‘鱼戏莲叶’数语,初读之亦毫无意义,然不害其为千古绝唱,情真景真故也。知乎此,则可与论是诗之旨矣”;又评论道:“一片元音,羌无故实。通篇只六字变换,而妇女拾菜情形如画如话”。这一论析相当经典,富有启发意义,历来为文学史家、《诗经》学家推崇。方玉润虽然常常批评《诗集传》和《诗经通论》,但在追求诗人之意、把文本作为最高依据、重视诗的特有情性等方面,他实际上承继了以朱熹《诗经》学为代表的解诗传统。他曾明言自己制《作诗时世图》,往往符同朱子之说:“案作《诗》之时世,经秦火之后,难以全考,故自汉唐诸儒,训诂互异。然古《序》与经并出,毛、郑、孔羽翼其说,传流最古。至朱子一以经文为据,其余不见诸经者,都为未定之辞,此据理之论也。……今辑古序及毛、郑、孔氏旧义,而大指仍以朱子为归,余说则存而不论也。”(《诗经原始》附《作诗时世图》)在注重文本和诗人的性情方面,《诗经原始》只是又取得了一些进步而已。二、宣公的妇关系从某些方面看,方玉润并未取得进步,反倒是有所退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对朱熹淫诗说的批评。对于朱熹的淫诗说,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把握:第一个层面是,朱熹认定相关诗歌抒写的是男女之情。第二个层面是,朱熹认定相关诗歌所写的男女之情背离了儒家政教伦理规范,所以给出了否定性的政教伦理判断,即“淫”。从前一个层面上看,朱熹对有关爱情诗歌的把握,比汉唐《诗经》学家前进了一大步。我们肯定朱熹淫诗说在《诗经》学史上的重要意义,不是认同他对这些诗篇的政教伦理评判,而是强调:他对相关诗作内涵的把握已接近或符合历史的实际。方玉润不加具体分析地反对朱熹的淫诗说,坚持认为相关诗歌是刺淫讽世的寄托男女之词。这说明他在这个问题上走的是回头路。看上去,方玉润批评《小序》甚重,但在解释朱熹所谓的淫诗时,他却大有回护《小序》的嫌疑。3比如《邶风·静女》,《小序》说是“刺时”、刺“卫君无道,夫人无德”,《诗集传》说是淫奔期会之诗,《诗经原始》说是刺卫宣公纳伋之妻,穷形尽相描摹宣公“好色无礼、逆理乱伦”的丑态;《鄘风·桑中》,《小序》说是刺奔,《诗集传》说是淫乱者自言,方玉润则说是刺淫乱;《王风·大车》,《小序》谓:“刺周大夫也。礼义陵迟,男女淫奔。故陈古以刺今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焉”,《诗集传》谓之淫奔者相命之词,《诗经原始》释之为征夫之叹,实际上是说此诗有刺时之意,所谓:“周衰世乱,征伐不一,周人从军,迄无宁岁。恐此生永无团聚之期,故念其室家而与之诀绝如此”;《郑风·将仲子》,《小序》谓:“刺庄公也。不胜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诗集传》引莆田郑氏说,谓之为淫奔者之词,《诗经原始》谓:“讽世以礼自持也”。其他如《郑风·遵大路》,朱熹谓诗意是淫妇人为人所弃,而望其不离不弃,方玉润谓“此诗当从《序》言为正”;《山有扶苏》,朱熹说是淫女戏其所私之词,方玉润虽驳斥《小序》刺郑忽之说,却发挥其中“所美非美然”一语,称诗意是“刺世美非所美也”;《萚兮》,朱熹说是淫女之词,方玉润发挥《小序》“刺忽”之说,而批评其中“君弱臣强,不倡而和”之语,谓诗意是“讽朝臣共抚危”。此外,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