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涵泳觅真意“四读”通幽处-高中语文《登高》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2024 涵泳觅真意“四读”通幽处-高中语文《登高》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2024 涵泳觅真意“四读”通幽处-高中语文《登高》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2024 涵泳觅真意“四读”通幽处-高中语文《登高》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2024 涵泳觅真意“四读”通幽处-高中语文《登高》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涵泳觅真意,“四读”通幽处——高中语文《登高》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涵泳觅真意,“四读"通幽处——高中语文《登高》教学设计

所谓“诗穷而后工”,“诗圣"一生困顿心忧天下,七律《登高》就把晚年杜甫时势之叹、羁旅之思、伤身之痛、孤独之愁的四重哀伤写得悲情凄婉,催人泪下,该设计紧紧抓住诗歌教学的本质特点,运用“四读”涵泳探究式教学思路,充分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高效把握诗景诗意诗境诗情。

一、设计思路

杜甫的《登高》,出自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化用脂砚斋评价《红楼梦》的话可以说“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诗",全诗沉郁顿挫,情景交融,把晚年杜甫时势之叹、羁旅之思、伤身之痛、孤独之愁的四重哀伤写得令人回肠九转、悲情叹惋,有“古今律诗第一”的美誉,基于此,本设计主要从两个维度上进行拓展,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渗透出的作者深沉复杂的情感,二是把握本诗的写法特点。

同时,紧密结合诗歌教学的自身特点,结合高一学生诵读涵泳古诗的良好学习习惯亟待培养,鉴赏诗歌的思路方法有待加强指导的学情实际,本设计精心设置“四读"涵泳探究式教学思路,让学生一读感整体,二读悟意境,三读味情感,四读明写法,从整体到细节,从感性到理性,从内容到写法,从诗景诗意到诗境诗情,条理清晰,循序渐进,多维互动,自主合作探究,在较强的可操作性中有益有效地锻炼提升了学生诵读能力、领悟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突出了新课标以生为本的内核。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读准字音,理解诗中重点词语含义。

②赏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③在充分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当堂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

①在“四读”涵泳吟诵中理解诗意诗境。

②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分析把握景物意象,领悟作者深沉复杂的情感。

③在多维互动、讨论交流过程中,大大激活学生思维,培养诗歌鉴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在民主和谐、浓郁热烈的课堂人文情感氛围中充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晚年诗圣“时势之叹"、“羁旅之思”、“伤身之痛"、“孤独之愁”的四重哀伤,真切感悟作者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

4、现代教学手段运用:

①利用课件展现课堂清晰流程,构建多元互动环境,创设探究交流条件。

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的诗意图,让学生在吟诵时,图文结合,更真切地感受诗境。

③利用视频示范朗诵充分营造情感氛围,让学生进一步沉浸进诗,与作者心灵相通相融,为水到渠成地分析作者深沉复杂的情感和精妙的艺术手法做好铺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据此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分析把握景物意象特征,深入体味诗中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鉴于高一学生诗歌鉴赏知识尚待积累完善,鉴赏实践活动需要加强的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赏析诗歌写景抒情的艺术特点。并放在最后“一读"时解决。

四、教学方法

1、问题引导法。四个探究问题,提纲挈领,抓住关键,紧扣诗歌教学特点,从感整体到悟意境,到味情感,到明写法,授鱼授渔,层层推进,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目标。

2、吟诵涵泳法。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吟诵涵泳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方法,课堂上学生通过全体读、个别读、多媒体音像示范读、全体自由读等各种方式,声情并茂地吟诵,真切地感受古典诗歌的音韵美、诗境美、诗情美。同时反复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触摸到作者的深广的心灵。

3、互动探究讨论法。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语文课应该成为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互动探究,平等对话,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4、多媒体情景演示法。

五、教学准备

1、精心制作教学课件。

2、查找素材创设《登高》诗境图,一句一幅。

3、搜集并精心剪辑好课文示范朗诵视频。

六、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吗?大家一起来背一下。这首诗是写重阳登高的,“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穿越历史,梦回大唐,1200多年前的那个重阳节,在夔州长江岸边,一位老人,两鬓染霜,衣衫褴褛,步履蹒跚,跌跌撞撞,登上面前的一座高台,纵目远眺,望眼欲穿,一时间百感交集!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就是晚年的诗圣杜甫!此时此刻,他都看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有“古今律诗第一”美誉的《登高》,去触摸诗圣那深广的心魂吧!(呈现标题)

(二)出示学标()

1、理解诗中渗透出的作者深沉复杂的情感。

2、把握本诗的写法特点。

(三)四读课文,自学探究()

1、初读探究: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①积累字词

给形近字注音:渚()清霜鬓()

诸()位发髻()

姓褚()鬃()毛

解释词语含义:飞回落木苦恨新停

②全班齐读,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轻重缓急适当)

明确:“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表。"(明胡应麟)

2、再读探究:你都是从诗中哪些地方感觉出来的?请联系诗歌中的相关内容具体说明一下。

①个别学生读,大家倾听评价(要求:深情诵读,读出“悲凉之意”)

多媒体辅助:演示诗意图,配合学生美读。

②观看示范朗读,全班思考互动交流

多媒体辅助:视频示范朗诵。

明确:奇文共欣赏——

①风急:秋风扫落叶,秋气严逼人,杜甫身心俱冷。

②天高:“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在宏阔的天地间,作者的渺小和孤独让人滴泪!

③猿啸哀:“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长江之上的猿啼更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杜甫也应又一次“涕泗流"了……

④渚清沙白:颜色上都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烘托出作者一颗凄冷的心。

⑤鸟飞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在猛烈的秋风中鸟儿低徊盘旋,一圈又一圈,与诗人孤独无依彷徨无助的处境是何其相似!

⑥落木萧萧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纷纷飘零的叶子让人痛感生命乃至国家百姓的灭顶劫难,这肃杀之景怎能不使年老的杜甫更“哭损残年”!

⑦长江滚滚来:“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在这亘古如斯、昼夜不舍的江流面前,杜甫觉得自己就是那“沧海一粟”!

3、三读探究: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指出“万里万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含有八重意思,你能读出几层?试着具体分析。

①学生自由读,圈画标注

②全班讨论展示

明确: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诗”)

4、四读探究: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的?

①学生再次自由读,概括总结

②全班互动交流

明确: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⑵写景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所见所闻)、俯仰结合

⑶衬托、对比

(联系诗句具体分析此处从略)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做了一次穿越,和诗圣一起完成了一次重阳登高,我们的灵魂仿佛再一次受到洗礼。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诗人在垂暮之年,有对自己人生孤独漂泊、老弱多病的嗟伤,但更有对社稷苍生命运的牵肠挂肚!正所谓“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登高》那苍凉的吟哦中,也饱噙着老人一颗颗滚烫的泪!这就是伟大的诗圣!铭记杜甫,愿大家更多更深地去走进“诗史",认真读读他的其他诗作。最后,就让我们一起饱含感情地背诵这首《登高》,向老人表达我们的敬意吧!

(五)全班当堂背诵《登高》:课在学生深情的背诵声中结束。

(六)当堂巩固

1、趁热打铁:为杜甫写颁奖词

cctv《感动中国》节目向来有“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美誉,当本年度评选出的人物一次次让你我欷歔叹惋热泪满襟的时候,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大唐的光影里,毕竟赫然摇曳着诗圣的背影,一路风尘,呼啸歌哭,著就一段段活生生的“诗史",让我们千年动容!

请仿照该节目形式,结合自己所学,为杜甫写一则颁奖词。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①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②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七)布置作业

①默写本诗。

②课外阅读:《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之《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③课外写作:以“杜甫情怀"为题,写一篇短文。

七、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相通相融的过程,一堂本色的诗歌阅读欣赏课,应充分体现这十二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激情激思、高潮迭起,本堂课在“四读”涵泳探究式教学中,循序渐进,披情入理,很符合学生的接受认知心理,最终使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有力的突现。

在课堂着力架构起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和浓郁热烈的情感氛围中,师生、生生、人与文本、人与多媒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