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熹家庭美德的道德观_第1页
论朱熹家庭美德的道德观_第2页
论朱熹家庭美德的道德观_第3页
论朱熹家庭美德的道德观_第4页
论朱熹家庭美德的道德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朱熹家庭美德的道德观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人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领”),这是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行动纲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掘传统道德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道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着力点的“三德”中,家庭美德建设是基础。因为一个具有良好家庭道德素质的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一般都是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公民。同样,良好的家庭道德必然会培养出遵守职业道德的从业者。下面就朱熹道德思想中的孝道、修身之道和恕道对“家庭美德”建设的意义作一分析,以期引起深入探讨。一个“事亲之际,吾则是孝”“孝”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感情。朱熹认为,子女生下来后,最先接触的人际关系是父母,最先从父母那里感受到人间的爱,这种爱必然培养出子女对父母以及通过他们对人类的爱。父母是自己的生命之所出,是养育自己的人,因此,施爱施敬从亲始,具有天然的合理性。正是基于此,朱熹说:“孝者,百行之源。”(卷30)什么是孝呢?朱子解释说:“善事父母为孝。”人之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是有理性的,“父母和谐而生子女”,人人有父母,人人也都有父母之念,人人都应当“善事父母”,为人子者,必须止于至孝。但是,朱熹不主张愚孝,父母有过失,子女可以指出来,加以劝告。他说:“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也。”又说:“一家之中,尊者可畏敬,但是有不当处,亦合有几谏时,不可道畏敬之,便不可说著。”(卷16)朱熹的这一观点,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从上述可见,孝的本质是一种爱与敬的情感与行为,是人类道德之本源,一切道德和善都源于对他人的关切。”“人之行,莫大于孝”(卷82),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不具备“亲亲”德性的人,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敬爱的人,很难相信他会爱祖国、爱人民。这话是符合道德逻辑的。“孝”不仅是德之本,也是一切教化的起点。“亲亲”启蒙,是人情陶冶、道德升华最基本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朱熹在其《家礼》中规定,孩子“稍有知,则教之以恭敬尊长,不识尊卑长幼者则严词禁之。”(引自台湾影印《四库全书》第142册第534页)又说:“养其良知良能,当以先人之言为主,……只如俗说,便晓此道理,久久成熟,德性若自然矣。”人在幼年之时,物欲未染,知识未开,染于黑则黑,染于白则白,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此时若施以正确的知识和道理,那么这些知识和道理对儿童的行为具有直接的影响,从而在心灵深处具有导向功能,在以后的道德选择中容易接受与它一致的观念,拒斥和它不同的思想。为了加强儿童的孝道教育,朱熹专门写了《童蒙须知》。其内容包括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清洁、读写文字和杂细事宜五个部分。在家庭中,注意培养儿童的孝道,使他们从小具有爱心,有利于他们将来在社会上接受其他道德规范。这对培养“四有”新人显然是更为基础的工作。朱熹还强调“孝”要建立在“敬心”的基础上,除了物质奉养外,更为重要的是精神慰藉。故朱熹说:“事亲之际,惟色为难耳,服劳奉养,未足为孝。”进入现代社会,社会化的大生产,已经使“扶幼养老”的许多工作可以转移到社会方面。但是,幼儿园再完善的生活、教育设备,也代替不了父爱和母爱,自幼缺乏家庭温暖的孩子将会在一生中留下不可弥补的性格缺陷。同样,老年人可以通过养老金、社会保险解决生活和经济需求,通过雇保姆、进养老院解决送终的问题。但是,这些方法都不能解决老年人晚年的孤独和凄凉。惟一化解的方法是通过子女经常的探望和交流,以亲情来抚慰父母的心灵。1999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有一首文辞朴实、曲调悠扬的流行歌曲引起了全国观众的关注,歌名叫做《常回家看看》。歌中唱道:“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福,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这首歌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都市生活,市民对孝道的理解,在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保障以后,老人更看重精神的慰藉。可见,朱熹关于“孝敬”、“色难”(即指仅知道代替父母做事,有酒食供给父母,还算不得孝,重要的是对父母的态度要和悦亲切)的道德资源是应发掘的,是有当代价值的。朱熹提倡的孝道,不仅有助于家庭和睦,而且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他说:“人能孝悌,则其心知顺,少好犯上,必不好作乱也。”“其为人孝弟(悌),则必须柔恭,柔恭则无犯上作乱之事。”(卷20)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有爱心和责任感,在家孝敬父母,养成和顺之德,就不会“犯上作乱”。我们当今的社会,决不是无政府主义者所设想的乌托邦,人际之间还存在着长幼尊卑,领导与服从的关系。在家庭中教育子女孝亲,便可以培养他们一种尊敬长上、服从秩序的精神;进入社会后,他们也会很习惯各种制度、法规的约束,不至于为所欲为。从以上分析可知,朱熹的孝道观是家庭美德建设的起点。二第4类:正心诚意,慎独,慎独,以正心诚意为主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是当代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怎样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修养呢?朱熹认为,循“古人修身之道”,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他说“身修,则家可教矣;孝、悌、慈,所以修身而教于家者也;然而国之所以事君事长,使众之道不外乎此,此所以家齐于上而教成于下也。”修身是实现修己而安人,内圣而外王的关键,而就修身而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则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和工夫方法。朱熹认为:“格物须是从切己处理会去,待自家已定叠,然后渐渐推去,这便是能格物。”(卷9)就是说,格物应从自我修养开始。人生之所以需要格物,是因为人的良心受到私欲的遮蔽,格物穷理就是去掉私欲,恢复良心的明觉。“致知”有推及己知和知至两层含义,“致,推极也。知,犹识也。及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致知就要知至,对每一事物都要认识其表里精粗和上下体用,这样才能诚意正心,若不知至便不是诚意,所以,朱熹说:“致知格物,只是一事,非是今日格物,明日又致知。格物以理言也;致知,以心言也。”(卷15)又说:“格物是物物上穷其至理,致知是吾心无所不知。格物是零细说,致知是全体说。”(卷15)格物是从客观的角度对人生道德修养过程的描述,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操作方式,二者虽是修养的两个步骤,但却是一个时间过程。格物致知不仅是人生体悟天理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人生正心诚意的前提。人生的道德修养以正心诚意为主,而正心诚意只有通过格物致知才能实现,“须是真知了方能诚意。知苟未至,虽欲诚意,固不得其门而入矣,惟其胸中了然,知得路径如此,知善之当好,恶之当恶,然后自然意不得不诚,心不得不正”(卷15)。朱熹认为,人之所以需要格物,是因为心中意不诚,受到私欲的蒙蔽,格物穷理的目的就是正心诚意,只要物格知至便自然意诚而心正,穷得一分天理,便去掉一分私欲,因此格物致知的过程就是正心诚意的过程。既然人生的道德修养以正心诚意为主,那么人应当如何正心诚意才能完成自身的道德修养呢?《大学》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诚其意,就是不自欺,不自欺就是指既知修身应为善去恶,就当持守自身对于道德识得践履的内在意志的纯洁专一。这种内在意志的纯洁专一,不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更不是为了迎合外界和他人的赞慕,故君子诚意修身尤能慎其独。慎独是指自己独处幽居之际,自觉自律地践履道德。《大学》又言:“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所忿嚏;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正其心,就是将自身的意识和行为规正于道德,不要让自身喜怒哀乐的心理情绪和外界的社会现象,阻碍了对于道德识得践履的自觉内在向善意志。因此,儒家的修身,就是正心诚意而已,正心诚意是落实于并表现于格物致知的具体道德实践过程中的,它与格物致知是密切相关、彼此一致的整体性修身工夫结构,亦即格物致知是在正心诚意的道德、自觉意识和道德自律意志的统率和推动下去实践的,正心诚意是成就自身道德完善的起点和前提。在道德修养问题上,朱熹特别注视躬行实践,他说:“既得知,若不真实去做,那个道理也只是悬在这里,无个安泊处。”(卷69)如果只注重个人明德、修身,而不推及到齐家、治国、平天下,谓之有体而无用。他批评“世俗之学,所以与圣贤不同者,亦不难见。圣贤只是真个去做,说正心,直要心正;说诚意,直要意诚;修身齐家,皆非空言。今之学者说正心,但将正心吟咏一响;说诚意,又将诚意吟咏一响;说修身,又将圣贤许多说修身处讽诵而已。或掇拾言语,缀辑时文,如此为学,却与自家身上有何交涉?”(卷8)朱熹在道德修养上要人做到言行一致,不能口说空话,做纸上文章。这就是以一切道德修养最终都要见之行动为归宿。朱熹的修身思想有利于促进人的存在的道德价值完善。朱熹认为,成就自身的道德善性,不仅是人的存在价值的主要体现,而且是实现修己安人和人生追求的基础。人存在的道德善性,不是已成的,而是待成的,如何由待成过至已成,个体只有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自身对于道德善性识得成就的自觉意识和自律意志,才能在其家庭行为和社会行为中自我主动地遵循践履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实现自身的道德价值。由于人的存在的道德善性是由个体的家庭行为和社会行为具体体现出来的,所以朱熹特别强调每个人都要正心诚意地对待自身的家庭行为和社会行为,以是否合乎道德要求来取舍抉择自身的行为。正心诚意地对待自己,努力践仁行义,去实现自身的道德完善,完成自身的家庭职责和社会职责,做到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生境遇,持守道德要矢志不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正心诚意地对待他人,以“孝、慈、悌”等道德规范来调节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推进相互之间的家庭责任和义务的完成。朱熹的修身思想还有利于推进现实社会的和谐发展。因为修身对于个人来说,是为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成就自身的人生价值,而对于社会来说,则是实现社会发展进步的方法之一。朱熹认为,社会和谐有序地运行和发展,不仅需要外在强制性的刑政之道,更需要以内在自觉性为特点的礼乐之道。他说:“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此其相为终始,虽为可以偏废,然政刑能使民远罪而已。德礼之效,则有以使民日迁善而不自知。”以“政刑”来约束民众,只能使人畏罪而远之,却不能使其自觉知耻向善;而实现礼乐之道,以“德礼”来管理和教化民众,却能使其自知迁善。因此,修养自身道德、规范自身行为,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道德,而且能够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促进社会道德的进步发展,进而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同时,修养自身的道德,是以实现个人的社会职责为其价值追求的,道德的修养是落实于自身的社会活动之中的,只有完成自身的社会职责,才能展示出自身的存在价值。所以,只有每个人在其社会活动中,都能持守道德自觉自律地完成自身的社会职责,才能实现社会的运行发展。由此可见,朱熹的修身思想所强调的个人社会职责的完成,就其现代价值而言,它还有利于培养人的职业道德,这对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朱熹的“修身之道”对于家庭美德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三“己之欲施之于人”的宽恕道家庭美德建设,不仅要求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而且要处理好邻里关系,搞好邻里团结。这就牵涉到人我关系问题。儒家恕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人们处理人我关系所必须做到的最基本的道德。我所不欲的东西不要强加于他人,不要给他人造成人为的痛苦,这在儒家看来是最起码的、最基本的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对家庭成员或者社会成员的某些行为予以限制,使其不能为所欲为,对他人勿侵犯、勿强制,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孔子门人认为:“有亲不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这是对家庭成员一种道德责任的强调,如果只求其报,不尽其孝,就违反了恕道的原则。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儒家的恕道思想。他说:“如富寿康宁,人之所欲;死亡贫苦,人之所恶。所欲者必以同于人,所恶者不以加于人。”(卷27)在朱熹看来,恕道的内容具有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己所欲者,应与他人同欲;己所不欲者,不强加于人。朱熹的这种阐述,就把传统儒家“推己及人”的恕道从体现在己不欲时的态度,扩展到己所欲时的态度,即“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这是恕道的积极方面。朱熹的这种恕道观,其学生陈淳作了更为明确的表述:“夫子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就一边说。其实不止是勿施己所不欲者,凡己之所欲者,须要施于人方可。”朱熹的“所欲者必以同于人,所恶者不以加于人”的恕道观,合理性就在于体现对自己和他人主体意识的尊重,它揭示了个人与他人的协调发展关系。搞好邻里团结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不伤害他人利益。朱熹提出正确对待他人的恕道,就是处理邻里关系之最基本准则。人们在其行为过程中,充分尊重邻里的人格、民族习惯、生活方式、爱好、兴趣和职业,不随意妄加评论和指责,更不以财欺人、以势压人,即使邻居的生活习惯直接干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也要在充分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设法去寻找妥善解决的途径。当今社会所提倡邻里之间:团结友善,以礼待人;互相尊重,平等待人;互相关心,热情助人;遵守公德,不妨碍他人;互相理解,不强加于人。这同朱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