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藏古岩的发现与研究
一、拉达克地区的发现西藏绘画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19世纪末,英国考古学家弗兰克在如今属于印度的拉达克、斯彼提河谷等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期间,发现了一些古代岩画。弗兰克当时是在距离拉达克首府列城不远的阿契寺一带进行调查,阿契寺创建于公元11世纪,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前期的一座重要早期寺院,就在这座寺院附近,弗兰克看到地表的一些岩石上,刻画着鹿、豹等动物图案,有些动物的身上还叠刻着塔形图案。20世纪初,弗兰克在他发表的一系列考古报告中,开始披露这些岩画的资料(图1、拉达克岩画)。弗兰克所披露的拉达克等地区的古代岩画资料,应该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关于西藏岩画的报告。距离弗兰克发现西部岩画的三、四十年之后,意大利藏学家G·杜齐也提到了他关于西藏古代岩画的新发现。弗兰克的发现是在最西部的拉达克地区;而杜齐的发现则是在南部的江孜一带。杜齐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的藏学家之一,他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和40年代末期,曾几次深入西藏腹地考察,获得极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当然,杜齐当时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针对西藏的佛教文化与艺术,寺院建筑、雕塑、壁画以及唐卡绘画等是他考察研究的主要对象。1934年,杜齐从印度一侧,走锡金至西藏江孜这条古老通道进入到西藏的后藏地区。杜齐自山口进入后藏地区后不久,便在江孜附近道路旁边的岩壁上,看到一些刻画着一动物与骑马武士的图案,这些敲凿在岩石上的刻线图案,使杜齐感觉惊异,无论是岩刻所表现内容,图像的艺术风格,还是制作手法,它们均与杜齐在西藏经常见到的佛教摩崖石刻有很大的区别。杜齐意识到,这些刻画在岩壁上的动物、骑马武士形象的制作年代,显然比佛教摩崖石刻古老得多,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些古代岩画的创作族群与后来的吐蕃人在文化上的区别。杜齐在1945年出版的《印度———西藏》第四卷《江孜与江孜一带的寺院》里,特别提到了这些古老的岩画图案,他当时分析说,这些岩画应当是北部游牧民族文化的反映,很显然,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文化曾经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留下了他们活动的痕迹。江孜是藏南河谷地带中的肥沃之地,这里位于后藏年楚河流域,是后藏地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一直以来便被称作西藏的粮仓。河谷农区的文化与古代岩画所表现的那个游牧经济的文化大致是有区别的,杜齐在当时便已经将雅鲁藏布江流域农牧经济文化与来自北方的纯游牧部族的文化划分开来,杜齐教授对于西藏文明所特有的明察秋毫于此也可见一斑。杜齐教授后来在他1967年出版的《穿越喜马拉雅》(中译本《西藏考古》)里,又一次提到了他在拉达克、西部阿里、后藏和藏东地区的发现,他说,这些巨大花岗岩石上的“岩石雕刻”,所表现的内容“一般是动物,经常出现的是大角野山羊,还有骑在马背上的人,进行战斗的武士,后期还有塔的雕刻物”。20世纪中期以后,另一位意大利学者彼得·奥夫施莱特(PeterAufshnaiter)也在他的一篇考古报告中提到,在西藏拉萨附近,他曾发现刻画在大圆石上的动物图案。西藏岩画早期的发现集中在20世纪初的前40年,并且都是由在西藏境内进行考察的外国学者进行的。而中国自己对西藏岩画的考古发现,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逐渐拉开帷幕。二、西藏日土县古代火山岩的发现西藏岩画的大发现时期出现于20世纪之8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藏岩画之所有会出现一个发现的热潮,其背后是有两个深刻的背景的。第一个是80年代开始的西藏文物普查工作。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考古工作者们在荒山野岭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古旧遗址中的寻寻觅觅,有谁能够想到要去那些荒无人烟的山间岩壁或河滩上的大石丛中发现岩画呢?第二个背景是也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岩画迎来了其全国性大发现的黄金时期,中国正在不断地发现着岩画,岩画的发现热潮与研究热潮正在不断地升温,中国岩画的发现正在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这样一个文化热潮,自然会影响到西藏。人们首先需要对某种事物东西有所认识,没有认识的东西,即使它就在眼前,依然可能对它熟视无睹。岩画存在于世已经有上千年乃至上万年,它们一直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但当人们对它缺乏认识和感觉时,它的存在便永远只是一种与人的主观世界没有交往的客体存在。应该说,西藏的文物普查与中国岩画的发现与研究的第一个热潮,是西藏岩画迎来其大发现的基础,只有当这两条线索交叉在一起时,才可能为西藏岩画的发现提供一个基础。1985年,西藏文物考古队在藏西日土县境内发现了鲁日朗卡、任姆栋、阿砻沟这三处古代岩画点(图2,阿砻沟岩画点)。1987年西藏文物普查队在中国《文物》上的发表《西藏日土县古代岩画调查报告》,在国内与国外的岩画学界,均引起很大的反响。在国内,由于西藏高原上岩画点的发现,使中国的北方猎牧人岩画从青海与新疆两省区又向西延伸了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至此,中国北方岩画囊括了中国北部的所有的地区,甚至是它的最西端———藏西阿里的日土。而在国外,研究欧亚草原岩画的学者们,立刻欣喜地发现,藏西日土岩画与早年弗兰克在拉达克等地发现的岩画,风格如此接近,而这种岩画风格可能是在公元前一千纪年里流行于欧亚大草原的游牧部族的重要风格,于是北方欧亚草原岩画的风格又因为西藏西部岩画的发现而向东南延续了一段距离,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找到了欧亚北方草原岩画青藏高原大陆架上一个重要缺环,有了这个点的存在,整个中亚及东北亚的岩画统一风格便得以建立了。笔者发现,《西藏日土县古代岩画调查报告》和张建林撰写的《关于古代日土岩画的研究》等文,被国外学者引用的频率可以说相当的高。当然,西藏岩画的发现并不仅仅由考古工作者所为,在藏工作的艺术家们也是岩画发现的重要力量。在人烟罕至的荒山野岭之中默默无闻地存在着的岩画,由艺术家们发现,这样的现象在其它省区的确不常见,但这可能正是西藏80年代文化生活的一个独特现象。大凡能够只身赴西藏工作的艺术家(主要是画家们),骨子里往往更具有一种冒险精神和浪漫情怀,他们不仅对野外采风情有独衷,更对游历西藏的山山水水,寻找西藏的古迹有浓厚的兴趣。大约在1983年前后,一些艺术家居然深入到藏北的无人区,并在文部的双湖地区,发现了著名的加林山岩画点(图3,加林山岩画);而80年代后期,另外一些艺术家则在更为西端的班公湖畔,发现了阿里日土的塔康巴岩画点。这两个岩画点一个在最西端,另一处则在最北端,两者相距千公里,内容各异,但都是西藏最重要的岩画点之一。80年代后期西藏岩画的发现,数量上虽然并不能算是很多,但在西藏境内,却足以引发文化界的强烈关注,笔者是在1990年赴藏工作的,记得当时不少文章都在讨论西藏新发现的岩画,一时间还很有些热门的感觉。当然,西藏岩画更多的发现还是进入到90年代以后。1990年,考古工作者在藏南定日发现两处岩画点的调查报告,发表于1992年《南方民族考古》第4辑。1991年考古队又在藏南贡嘎县昌果沟发现一处岩画点,不过当年最重要的岩画发现,还应当说是藏北纳木措岩画的发现。文物普查队在当雄县北部的纳木措湖沿岸,发现数个岩画点(图4,扎西岛全景),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纳木措湖东岸的扎西岛,另一部分则集中在纳木措湖西岸边,纳木措湖是藏北著名的高原咸水湖,它的东岸在拉萨市西北的当雄县境内;而它的西岸,在行政区划分上已归属于藏北那曲的班戈县境了。纳木措湖岩画与以前西藏岩画的最大不同,一是它们都属于湖滨沿岸的洞穴岩画;二是它们非凿刻而成,而是用动物血调拌上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的,这批洞穴内红色涂绘的岩画,与中国西南诸省区的涂绘岩画似乎有更多的联系(图5,扎西岛红色涂绘岩画)。1992年是西藏岩画点发现最多的一年,西部阿里的日土、革吉、改则;藏北那曲的文部、申扎、班戈、那曲、索县;藏东南的八宿、墨脱等县境内,均有岩画点发现,数十个岩画点,三百多幅画面。1994年,西藏考古工作者又在西部阿里的札达盆地发现两个岩画点,这样截止到1994年年底,西藏高原岩画共发现古代岩画点近60余处,其分布区域几乎遍及整个高原。1994年由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藏岩画艺术》大型画册,可以说是对截止到1994年为止西藏岩画发现的一个总结。该画册披露了西藏自治区境内25个重要的岩画点的236幅图像资料,是一部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藏岩画面貌的大型图像资料。由李永宪、霍巍两位先生撰写的《西藏岩画艺术》之序文,也是一篇对西藏岩画总结性的文章,对西藏岩画的分布、制作手法、表现内容,特别是对西藏岩画的断代及制作高原岩画的古代族群,都给予了全面的阐述。1995年以后,随着西藏文物普查工作的告一段落,岩画发现的信息似乎也少了许多。但这并不意味着西藏岩画发现的停滞不前,只是这以后的岩画发现活动,发现者的主体已由考古队的工作,更多地转变为个人考察的结果。笔者在西藏大学工作期间的同事张虎生先生,自1995~2000年间,曾多次赴藏西及藏北地区考察早期的石刻文化遗存,其中,古代岩画遗存也是他考察的重要项目之一。仅他个人搜集的西藏岩画点资料,数量已相当可观,据他说,他所掌握的西藏岩画点的数据已近百个。无独有偶,另外一位长期活动于藏北高原,考察古代象雄文明遗址的却是位外国人,这位美籍藏学家名叫温森特·贝莱萨,自1992年起,他开始深入藏北及藏西等北部高原进行他的考察活动,大约在1996~1998年这两年期间,他游历于藏北高原,进行着他古文化遗址的考察探索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期间他行车约4万公里,步行约5000公里,在调查期间,为了搜集相关的传说及民间资料,采访当地居民的资料多达5000人次。大量细致而艰苦的工作的结果,使他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早期高原前佛教文化遗址的资料,其中岩画点的资料,占据相当的比重(图6,贝莱萨发现的日土扎洞岩画)。据贝莱萨1999、2000两年发布的考古调查报告,截止2000年底,西藏北部高原(贝莱萨称之为“上部”地区,或“高地”,这一地理概念包括西藏的北部与西部的高海拔地区)的古代岩画点,数量几近百个。从贝莱萨所披露的资料看,这近百个岩画点中,相当部分是95年以前发现的岩画点,但确实也有一些新的发现。根据笔者不完全的统计,由贝莱萨首次发表的新岩画点,大约有二十余个,这个发现的数量,应当说是相当可观的。他新发现的岩画点,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一是日土县境内;二是改则一带;三是藏北湖滨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温森特·贝莱萨的岩画发现,只是他藏北高原文化考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岩画在他整个考察中所占比重并不是很大。在贝氏所搜集到的400余个古代遗迹里,岩画从数量上看,不过四分之一弱。自1985年西藏文物普查队在日土发现鲁日朗卡、任姆栋、阿砻沟三处岩画点到如今,西藏岩画的发现工作,已经走过了20年的时间,在众多的考古工作者、在藏工作的艺术家们、以及投身于西藏古代文明遗址考察的探险家们的共同努力下,西藏岩画发现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各地经调查发现并记录的古代岩画已有近百处地点,上千幅画面,近万个单体图像,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十几个县境内。”今天,我们能够利用这些岩画资料进行学术研究,首先应该对那些不畏艰难险阻,在高寒缺氧的高海拔地区,辛勤地进行着田野调查的人们,表示我们极大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我们知道,西藏的岩画大都集中在高原中的高海拔地区,其平均海拔在4000公尺以上,不少岩画点则在高原的“无人区”,其环境的艰苦与条件的恶劣是可想而知的。在西藏高原上考察调查岩画,比在一般地区考察岩画,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需要更能吃苦的精神和更为坚强的意志。三、“羌塘”草原的性质、文化属性与藏北高原地区的关系西藏岩画的发现,在80年代中国岩画发现浪潮中虽然也占据了一席之地,但那还只是一个开端,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西藏岩画才真正迎来了其岩画发现的黄金时期,比较而言,西藏的岩画发现比全国各地都来得晚一些,但它很有可能成为岩画发现的重要区域,至少随着西藏岩画发现的不断进展,西藏富于高原特色、且丰富多彩的岩画已逐渐显示出它独特的魅力来。除了迄今为止西藏岩画发现已经取得的重大成果外,我们还有理由对西藏岩画的发现前景有一个比较乐观的估计。基于岩画发现的一般规律,西藏高原几乎具备了岩画大规模存在的诸多条件:首先,藏北高原在地理上属于牧业经济区域,这一区域早期为游牧民族活动的重要舞台,而我们知道,岩画密集的地区往往都是游牧民族活动的区域。其次,早期北部游牧部落社会生活中原始宗教发展特盛,并具有鲜明而突出的特点,而原始或早期宗教又是岩画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和内在的动力。再次,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早期曾是古象雄王国的地望,这就意味着藏北羌塘草原在铜石并用时期,曾经是文化、经济相当发达的地区,也就为岩画的存在奠定了基础。总之,青藏高原在地域文化上的特殊性,青藏高原远古时期文化的特殊性,应当是岩画大规模存在或发展的重要理由,这些特殊性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今天,西藏自治区北部地区(藏语称作“羌塘”草原)绝大部分为“无人区”,高寒缺氧,风大干旱,自然生态环境比较恶劣,不适合于人类的居住。但据古气象学、古地质学的考察研究,青藏高原在其不断隆起的过程,早期的自然生态环境,古气候条件均优于现如今。根据近年西藏考古工作的推进,也证实藏北高原是青藏高原唯一发现旧石器晚期石器工具的地区,其考古年代在距今2万8千年前;藏北高原发现的地表新石器工具是距今7000年左右的工具遗存,它们在年代上,既早于藏东横断山区的昌都卡若文化遗址(距今5000年前后),也早于藏南河谷地带的曲贡文化遗址(距今4000年前后)。进入高原的铜石并用时期之后,藏北高原的远古文明程度,也并不亚于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藏南与藏东河谷地带,由石丘墓葬、小型青铜动物饰物、巨石遗址及古代岩画共同构成的远古文化遗产群,证实藏北地区的早期文化不仅相对密集,也相当之繁荣,也就是说,藏北草原曾经是青藏高原早期文明的一个重要的也是繁荣的地区。只是到了后来,随着青藏高原的不断隆升,藏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逐渐地变得恶劣和严酷;“无人区”的面积在不断地扩大;生活在藏北的牧民的人数也在急剧地下降;因此藏北高原才给人留下今天这样严酷的印象。(二)“羌塘”在地理上包括了西藏自治区北部的那曲地区和西部的阿里地区,以及青海省西部被称作可可西里的大片地区,这是一个长达2400公里,宽700公里,极为广袤宽阔的高原地区,它的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绝大部分地区现如今都是“无人区”,这是一个连土著藏族也认为是高寒缺氧、冰天雪地的这样一个高海拔地区。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地区却是早期中国与西亚、中亚、南亚等地区国家来往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关于后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著名藏学家G·杜齐就指出,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在远古时期曾是欧亚大陆桥之一,是高原与外界交往的主要通道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常霞青先生也在他的《麝香之路的青藏文化》中指出,青藏高原曾经是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从目前已知的不多的考古遗存看,青藏高原与欧亚北方大草原的经济文化交往,早在青铜时期就已经开始;至于青藏高原与更为西边的西亚文明的往来,大抵早在铜石并用时期也已经出现。北部早期考古遗存中的“托架”(汉译“天降石”),是一种小型青铜动物雕塑,它的造型与功能显示出西亚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影响;西藏岩画中的某些动物图案,也证实青藏高原西部地区与欧亚北方大草原艺术的联系。(三)西藏高原在其铜石并用时期,其北部地区的文明就是一个“石文化”相当发达的地区,在这个“以石为居”、“以石为棺”、“以石为祭”、“以石为画”的广义的石文化环境之中,西藏的岩画不过是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岩画说到底,它本身就是一种石文化遗存,是一种以岩石为载体的刻画艺术形式,它们是绘制或凿刻在岩石崖壁上的图画,只是由于岩画,无论是凿刻在岩壁上,还是涂绘在洞穴之中,它们都比较其它石文化遗迹,更具有绘画的记述与表意的功能,也更具备直接记录和揭示精神内涵的功能。诚如四川大学考古系主任李永宪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岩画其实是一种高原古遗址的特殊形式,它可能与墓葬、居住址、祭祀遗迹,甚至某些石器地点等具有‘共时性’、‘共地性’的遗存构成一种共同体,它们各自代表不同的文化因素,记录和反映了同一时段、同一地域人群的多种活动。”温森特·贝莱萨近年来在西藏北部高原的考察成果也充分证实,北部高原的古代文化遗迹,主要是由石建筑遗存或列石、独石、石圈等“巨石遗迹”等内容构成。也就是说,在西藏的北部高原地区,其前佛教文化时期(公元7世纪以前),其文明形式主要是由石居建筑、石丘或石棺墓葬、石造祭坛、独石或列石祭场等物质文化构成,这是一个以岩石、巨石、累石、砌石等“石”料为其物质基础的文化存在形式(图7,藏北高原上的独石遗迹)。西藏岩画,的确是这一系统的“石”文化中的组成部分,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四)西藏高原不仅早期文化与岩石有不解的渊源,西藏的早期艺术,也与石头有着神秘的关系。西藏自治区境内多山多石,凡有人群居住生活的地方,必有山石相伴,高原人的精神生活与石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西藏艺术的起源也被归结于石板画。据传唐卡绘画最古老的源头就是一幅石板画,年青的画家远走他乡,当他思念自己情人的时候,便在石板上刻画出她美丽动人的倩影,据说,西藏的绘画就是这样产生的。这段关于西藏绘画起源的民间传说里,虽然充满了浪漫的情愫,但也暗示了西藏早期绘画与石头的特殊关系。事实上,今天的西藏仍保留着相当多与石头相关的古老艺术形式,例如遍布整个藏区的“玛尼石”崇拜习俗,便是很典型的灵石崇拜习俗(图8,西藏的玛尼石崇拜),不少玛尼石堆上还有相当精致的“玛尼石刻”图画,这类小型石刻画,其本质上,与岩画的作用可能是相当一致的。(五)西藏高原在其铜石并用时期,还是一个古老邦国林立的特殊时期,当时不仅藏南雅鲁藏布江流域有不少古代邦国;在其北部地区的“羌塘”草原上,古代邦国不仅林立,一些强悍的族群部落,还很可能是属于当时青藏高原最强盛古国,例如苯教文献中的古象雄国,汉文史料中的西海女国等,而那些活跃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的诸羌系古国———苏毗、白狼、多弥、党项、吐谷浑等等,也都是剽悍勇武的游牧部落族群。让人们难以想象的是,正是这个现如今看来非常荒芜、人烟罕至的北部高原地带,早在汉唐之间,也曾有过繁荣昌盛的古国文明时期,至少在数百年之间(甚至上千年里),这一带不仅是古老邦国林立,而且还出现过一些早期青藏高原上的强国。仅据汉文史料的记载,汉唐之间曾活跃于藏北高原上的古老民族或古国,就有《后汉书》中的唐旄、发羌;《北史》、《隋书》中的西海女国、吐谷浑、党项、附国、嘉良夷;唐代史料中记载的“婆罗吸摩补罗国”、西女国、葱茈羌、太平国、大羊同国、苏毗、白狼、多弥、党项、吐谷浑、东女国等等。当然,后来更有在唐前期时就统一了整个青藏高原吐蕃帝国。在这些早期活跃于青藏高原上的古国里,早在唐朝以前,便与汉地中原王朝有过正式使者往来的有西女国、东女国、党项、吐谷浑等国,进入唐朝以后,大羊同国、吐蕃国等也相继来朝。唐初去印度取经的唐僧玄奘法师在其驰名天下的《大唐西域记》里也记下了当时赫赫有名的“女国”,这个女国的故事后来因《西游记》的演绎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成为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途中最具浪漫色彩的原型。关于这个“女国”,早在《隋书》、《北史》里便对它有记载:“女国,在葱岭南。其国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人教A版四年级英语上册阶段测试试卷243
- 法兰套课程设计
- 幼儿园艺术叶子课程设计
- 2021-2022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真题及答案
- 最优化理论前导课程设计
- 潮州形象提升课程设计
- 2024年粤教新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205
- 时钟数电课程设计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四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夹具
- 二年级数学上册口算天天练
- 肯耐珂萨题库
- 德询欧阳开贵 -组织的发展与挑战
- 冷凝集素综合征治疗与护理研究进展
- CJT313-2009 生活垃圾采样和分析方法
- 小学美术教学课题研究报告
- 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全册知识点总结
- 小麦品种冬春性及鉴定技术课件讲解
- 消费者行为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计划
- 小品剧本《钱多多银行》台词完整版今夜现场秀佟铭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