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嘉勋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总用时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田丰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让孩子完全脱离游戏,会让孩子跟时代出现一定的割裂,家长要改变态度,以商量取代指使,走近孩子、陪伴孩子,从心理上理解和了解孩子,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家庭教育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网络习惯。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读本》显示,四类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用网过度,即亲子活动少的家庭、父母抗拒网络的家庭、教育粗暴的家庭、父教缺位的家庭。民主型家庭亲子关系更加和谐,父母更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同时孩子对父母的接纳程度高,也更乐意听父母的意见或建议。所以,孩子有可能对网络游戏的一些负面影响有较深刻的认知。而溺爱型、忽视型和专制型教养模式下长大的孩子,对网络游戏的看法受父母的影响较少,受同伴、同学等同侪群体的影响较大,因而对网络游戏的一些好处更认同。

(摘编自孙山《中小学生网游调查:什么样的孩子不会沉迷网游》)

材料二: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的报告。报告显示,近八成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已经成为被中小学生普遍接受的一种娱乐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孩子沉迷游戏行为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亲子关系越差,越易导致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

大量事例表明,网络游戏容易对未成年人带来多种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网瘾患者轻则焦虑、自闭、烦躁和自虐化,重则有暴力倾向,诸如“讨要上网费未果挥刀杀亲”的案例屡被曝光,沉溺于其间者难以自拔。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成人尚且难以自控,对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如未能进行及时的预防和干预,其后果比想象中更为严重。

基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更好地实施素质化教育,防沉迷网络游戏都是首要之举。无论是学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还是网游公司启动防沉迷系统,以及执行教育部门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学校的规定,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支持的前提下,尤需发挥家长作为监护人的督促作用。由于未成年人普遍缺乏自控性和自制力,在内因无法发挥主体作用的情况下,家长的辅助作用具有决定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果一个孩子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网瘾,要摆脱控制需要家长的强力辅助。成功教育有很多的方法,但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如果非要总结出一种成功的经验,那就是,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亲子关系亲密,这是陪伴教育最直接的结果呈现。陪伴得好且方式得到孩子认可,那么彼此关系就异常亲密,反之亦然。

时下,很多家长以工作太忙为借口,疏忽了与孩子关系的建立。很多家长长期不与孩子接触,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并不了解,对孩子的想法和行为习惯也不清楚,既未按普适的教育规律去实施管护,也没有尊重孩子的个性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当家长不能成为孩子最信任的朋友,最值得信任的倾诉对象,他们就会与家长的关系渐行渐远,也会把虚拟的网络作为表达情感寄托的对象。当孩子不能从家庭中找到温暖,他们就寻求从网络中找到情绪宣泄的出口。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孩子沉迷游戏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这个结论再次印证了陪伴教育的重要性,也是对建立亲密亲子关系的呼唤。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就必须改变专制作风而更加民主,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个性、自由与权利,做孩子成长的伴侣、情感倾诉的对象、一同玩耍的伙伴,引导和培养孩子养成理智而健康的娱乐习惯,拥有独立而健全的人格,才能以成功的教育实现教育的成功。

(摘编自唐伟《孩子沉迷网游呼唤亲子陪伴教育》)

材料三:

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网络游戏日益成为“流行趋势",孩子普遍认为不玩游戏就落伍了、掉队了,跟风攀比、不由自主深陷其中;其次,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游戏成瘾的危害,有些更是打工在外、鞭长莫及,孩子一旦缺乏家庭监管和约束,“放养”之下“游戏瘾"则野蛮生长;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够、协作不强,孩子的课外时间出现了引导“盲区”和管理“真空";部分企业和工商个体,以出租手机、出卖成年人身份证号等方式,诱导青少年沉迷游戏,非法获取经济利益,在逐渐滋生的游戏热上“加了一把火”,恶劣影响愈演愈烈。

如今,多地集中在开学后、放假前等时段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提醒,向家长推送防范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案例教学、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不良网络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都是值得推广的好做法。

“堵"的同时如果缺乏“疏”的举措,难免会让孩子在好奇心和冒险意识的驱使下,钻空子、想歪点子去接触游戏,适得其反。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更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更多文体爱好,以充实美满的陪伴、健康积极向上的兴趣排挤“手机控"的时间和空间,降低沉迷的可能性。

(摘编自郑海鸥《疏堵结合,让孩子远离游戏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沉溺网络的孩子,往往是生活在亲子活动少的家庭,或父母抗拒网络的家庭,或教育粗暴的家庭,或父教缺位的家庭,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应该怎样做家长。

B.孩子把虚拟的网络作为情感寄托的对象,是因为家长没有成为孩子成长的伴侣、情感倾诉的对象、一同玩耍的伙伴,孩子从家庭中得不到温暖。

C.亲子关系更加和谐的民主型家庭的孩子,对网游的看法受父母的影响较大,对网游的一些负面影响可能有较深刻的认知,从而避免沉溺于网游中。

D.很多学校和家长,如果条件允许,势必会让孩子和网络彻底拜拜,这个愿望如果实现了,后果也很可怕,因为这样会让孩子与时代出现一定的割裂。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长作风专制,不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个性、自由与权利,孩子易受同伴、同学等同侪群体的影响,从而对网络游戏的一些好处更认同。

B.当家长成为孩子最信任的朋友、最值得信任的倾诉对象,孩子与家长的关系自然不会渐行渐近,孩子自然乐意听父母关于网络游戏的意见或建议。

C.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沉迷网游难以自拔后的危害,即焦虑、自闭、烦躁和自虐化,甚至会具有暴力倾向,等到发现时已经无药可治,悔之晚矣。

D.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重视陪伴孩子,和孩子打成一片,而不是以工作太忙为借口,对孩子“放养”,那么可有效预防孩子沉迷网络游戏。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成年人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快乐需求,不要让孩子的休闲时间过于功利化。"

B.“用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玩游戏时长的标准,成绩好爱玩多久玩多久,成绩不好就不许玩游戏。”

C.“学生与家长谈论网络游戏,既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娱乐行为的关注度,也可以反映出孩子对父母的亲近度。"

D.“家长如果只监管不陪伴,既缺少两代人沟通的话题,也易与孩子形成隔阂,导致孩子沉迷游戏。”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分析。

5.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既要“堵",又要“疏”。请结合文本谈谈具体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里的蘑菇

卡尔维诺

风,从远方来到城市,带着不寻常的礼物,但只有少数敏感的人才察觉得到,像有花粉热毛病的人才会因为别处飘来的花粉而打喷嚏。

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阵夹带着孢子的风,于是蘑菇在市区街道的花坛上萌芽了。没有人发现,除了小工马可瓦尔多,他每天早上都在那里等电车。

这位马可瓦尔多对城市的生活不是很适应:广告招牌、红绿灯、橱窗、霓虹灯、海报,装腔作势地想吸引人注意,但是他就像行走在沙漠上似的从未停驻过目光。相反地,一片高挂在树枝上枯黄的叶子,一根缠悬在红瓦上的羽毛,他却不曾遗漏;马背上的牛虻、桌上的蛀洞、人行道上压扁的无花果果皮,马可瓦尔多不会不注意到;四季的变化、心里的欲望和自己微不足道的存在,这些他都能发现。

这样,一个早上,在等着电车来载他去公司上工时,马可瓦尔多在站牌附近注意到一些奇特的东西:沿着林荫大道铺满石板并消过毒的花坛上,在某几处树桩,似乎鼓起了肿块,这里那里地微露着地下的圆形体。

他弯下身去系鞋带以便看清楚点:是蘑菇,真的蘑菇,正在市中心萌芽!对马可瓦尔多而言,他周围这个灰色而贫乏的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因为这批不为人知的宝藏而变得丰盛肥沃。而且,生命中除了以小时计酬的雇员薪水、额外的工资补助和家庭津贴外,还是有某些东西可以期待的。

他这天工作得比以往都要更心不在焉,老想着当他在那儿搬卸盒子、箱子的同时,那些只有他知道的蘑菇,在幽暗的土地上寂静、慢慢地酝酿那多孔的果肉,吸取地下的水分,蹭破土地表层。“只要下一晚上的雨,"他自言自语道,“就可以采收了。”并急着让他太太和六个孩子知道这项发现。

“我跟你们说,"马可瓦尔多在享用少得可怜的晚饭时宣布,“在一个礼拜之内,我们会有蘑菇可以吃!很棒的油炸蘑菇哦!我向你们保证!”

然后对那些较小的、还不知道什么是蘑菇的孩子们激动地解释各品种蘑菇的美丽,讲述它们鲜美的滋味,还有烹煮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把他太太朵米娣拉硬拖进来参与讨论。因为她始终是一副怀疑和漠不关心的样子。

“这些蘑菇在哪里?"孩子们问,“告诉我们蘑菇长在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马可瓦尔多基于多疑的理由煞住了他的兴奋。哎,我一跟他们说出位置,他们就会和平日混在一起的野孩子一齐去找,然后消息会传递整个社区,蘑菇就都到别人的锅子里了!这个推测立刻填满了那原来充满着大爱的心灵,担心、嫉妒及冷漠把心关闭起来,现在他只渴望拥有。

“蘑菇的位置我知道,而且只有我知道,你们要是在外头走漏一句话,就该倒霉了。"

第二天早上,当马可瓦尔多走向电车站时,心里满是挂念。他蹲在花坛上,看到蘑菇长大了,但并不多,几乎还完整地藏在地下,才松了一口气。

他就这么蹲着,直到察觉有人站在身后。他猛地站起身来并试着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一个清道夫正倚着扫把看着他。

管辖这片蘑菇生长区域的清道夫是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瘦高个儿,叫阿玛弟吉,对马可瓦尔多一向不太友善。或许是因为已习惯于透过那副眼镜在柏油路上探测搜寻每一个大自然留下待清扫的痕迹。

那天是星期六,马可瓦尔多有半天的空档都消磨在花坛附近,魂不守舍地转来转去,眼睛远远地盯着那个清道夫和蘑菇,同时心里盘算着还要多少时间蘑菇才会长大。

晚上下起雨来,马可瓦尔多是全市里唯一如同久旱逢甘霖的农民因为雨声而兴奋地跳起来的一个。他爬起来坐在床上,叫醒全家:“下雨啦,下雨啦!”他兴奋地呼吸着潮湿的尘土味,还有从外面飘来的新鲜霉味。

星期天清晨,带着孩子和一个借来的篮子,马可瓦尔多冲向花坛。蘑菇都在,站得笔直笔直,小帽子在水汪汪的地上高高扬起。“万岁!"全体立刻理头开始采摘。

“爸爸,你看那边那位先生摘了多少!”小米开尔说。做爸爸的抬起头来看见,站着他们旁边的阿玛弟吉也挽着个小篮子,篮子里装满了蘑菇。

“啊!你们也来采?"清道夫说,“那么是真的好吃了?我摘了一些,但是又没有把握……更那边点的大道上还长有更大朵的蘑菇……好,现在我知道了,我得去通知我的亲戚,他们正在讨论要不要摘……”便大踏步走开了。

马可瓦尔多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还有更大朵的蘑菇,而他竟然不知道!眼睁睁地看着一次意外的收获就这样变成别人的,他有好一会儿几乎气傻了,然后——有时候会发生——因为个人情感的崩溃使得他突然慷慨起来。在那个时候,有很多人正在等电车,由于天气仍不稳定而且潮湿,大家手背上都吊挂着雨伞。“喂!你们这些人,今天晚上想吃油炸蘑菇吗?"马可瓦尔多对站牌附近拥挤的人群喊道,“在马路上长出了蘑菇!你们跟我来!每个人都有份!”之后他就紧跟着阿玛弟吉,而他身后则紧跟着另一群人。

大家都找到了蘑菇,没有篮子的,就把蘑菇放在打开的雨伞里。某个人说:“如果我们一起办个午宴一定很棒!"但最后,所有人都带着各自的蘑菇回到自己家里。

不过他们很快又重新见面了,就在同一天晚上,同一家医院的病房里,由于食物中毒来洗胃。中毒都不严重,因为每个人吃的蘑菇数量并不多。

马可瓦尔多和阿玛弟吉正躺在相邻的病床上,怒目相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里的蘑菇”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作为环境因素,它与“马背上的牛虻、桌上的蛀洞、人行道上压扁的无花果果皮"等这些主人公眼中的景物协调一致。

B.第三段写了马可瓦尔多对周围环境作出的反应,这些好恶与取舍中带有鲜明的身份特征,非常准确地展示了他刚来城市不久且很不适应这里生活的现实处境。

C.小说写到阿玛弟吉对马可瓦尔多一向不太友善,“或许是因为已习惯于透过那副眼镜在柏油路上探测搜寻每一个大自然留下待清扫的痕迹”,这是马可瓦尔多自己的理解。

D.在大家采摘蘑菇的欢快中,某个人"提议“一起办个午宴,却得不到响应,因为大家都打算拿回家去与家人共享,小说借此表现了家庭亲情的温馨。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告招牌、红绿灯、橱窗……,装腔作势地想吸引人注意”,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城市里为了功利而营造的缤纷和绚烂,也传达出主人公对此环境的排斥心理。

B.“他周围这个灰色而贫乏的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因为这批不为人知的宝藏而变得丰盛肥沃",运用夸张手法,使主人公艰难的现实和美丽的想象形成鲜明对照。

C.主人公在发现蘑菇以后,先是独自惊喜,然后是不可抑制的兴奋,紧跟着又因为多疑而担心,这些心理描写是为了表现出马可瓦尔多对乡村生活的强烈怀念。

D.“他弯下身去系鞋带以便看清楚点”,马可瓦尔多像间谍剧中的特工一样用“弯下身去系鞋带"的动作,来掩饰自己的秘密,这样的细节描写令人忍俊不禁。

8.马可瓦尔多是小说主人公,作者从语言、动作、心理等多方面对他进行了刻画,请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马可瓦尔多的形象。

9.结尾两段,故事的情节急转直下,确实有些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请根据小说内容,说说此结尾“在情理之中”的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轼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日欲裁谢,因循至今。递中复辱教,感愧益甚。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

轼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

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己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自非废放,安得就此?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当及今为之,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不治他事。但满此期,根本立矣。此后纵复出从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此书到日,恐己不及,然亦不须用冬至也。

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如我辈亦不劳逼也。太虚未免求禄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窃为君谋,宜多著书,如所示《论兵》及《盗贼》等数篇,但似此得数十首,皆卓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此书若成,聊复相示,当有知君者,想喻此意也。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简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顾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

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又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柑橘椑柿极多,大芋长尺余,不减蜀中。外县米斗二十,有水路可致。羊肉如北方,猪牛獐鹿如土,鱼蟹不论钱。岐亭监酒胡定之,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庖馔,喜作会。太虚视此数事,吾事岂不既济矣乎!欲与太虚言者无穷,但纸尽耳。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

晚岁苦寒,惟万万自重。夜中微被酒,书不成字,不罪不罪!不宣。轼再拜。

(节选自苏轼《答秦太虚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

B.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

C.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

D.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虚,秦观的字,苏轼学生,与陈师道、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擅长写词,是北宋婉约派词人。

B.应举,即参加科举考试,科举考试通常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成绩第一名分别为“解元”“会元"和“状元”。

C.廪入,“谷藏曰仓,米藏曰廪",仓廪即国家用来存放、储藏粮食的仓库。廪入就是从国库获得的收入,即官府给官员提供的俸禄。

D.朔,中国古人依据月球的月相周期变化来安排历法,每月初一被称为朔,十五是望,月末一天是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被贬黄州后,接连遭受亲人离世的打击,自己又异乡染病,虽感受生命脆弱,但仍能自得其乐,入道观养炼身心。

B.苏轼初居黄州的日子里,生活拮据,艰难度日,但他仍然能寄情山水,交友游乐。《前赤壁赋》也是写于被贬黄州。

C.苏轼的这封信中,宽慰太虚多于自诉,肯定太虚的文学才华,鼓励他修身养性,多写有实用价值的文章,不必追求仕途。

D.信中以亲切的口语写家常琐事,倾谈黄州山水、物产、饮食等等,写得津津有味,娓娓动听,可见苏轼心态的从容和安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书若成,聊复相示,当有知君者,想喻此意也。

(2)夜中微被酒,书不成字,不罪不罪!

14.林语堂曾评价苏轼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说他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能寻找到生活的乐趣,永葆生命的激情。在黄州,困苦之中,苏轼感受到了哪些生活之乐?请依据选文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幽州夜饮

张说①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②,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茄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①开元初,张说为中书令,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此诗是他在幽州都督府所作。②高堂宴:在高大的厅堂举办宴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

B.诗歌开篇不先写宴饮场景,而先写宴饮的环境,为诗歌奠定了悲伤的情感基调。

C.第四句化用《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诗句,表达了愤懑之情。

D.颈联写观看舞剑、聆听胡知吹奏,反映出宴会活动安排,表明诗人的心情转为愉悦。

16.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长江奔腾千里、山峰峭拔林立,景象开阔高远。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之后,又用两句话对后世统治者提出了警示,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

(3)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写自己最初简单回信,不去一一分辩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小说课的兴起,应归功于大学教育理念和制度的探索创新。在以往的文学教育中,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者虽不至于分疆而治,但很难做到_________________。小说课却几乎地实现了三者的交叉融合。讲授者的初衷虽不是讲成小说史,但在选讲经典篇目时,已无形中完成了类似文学史的筛选工作。课堂上对具体作品的解读,时刻要求讲授者兼具文学批评的眼光和文学理论的修养。也就是说,讲授者实际上身兼小说家、批评家和教育者等多重身份。()

在后续的传播中,小说课所彰显的文学趣味、观念和立场,对大众的文学解读、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可能产生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小说课的兴起密切关联着文学生活的变迁。

在当下的文学生活中,小说课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是小说彰显独到眼光、丰富批评类型的作用。小说可作为特殊形态的文学批评,乃是作家对作家的批评,这些批评文学未必都能达到“大师的批评”的理想境界,但至少都_____________,引人入胜。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小说课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时,他的接受对象也就从学生听众扩展至读者大众。

B.当小说课表现形式从整理出版到口头讲授时,他的接受对象也从学生听众扩展至读者大众。

C.当小说课的接受对象扩展至读者大众时,他的表现形式也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

D.当小说的接受对象从读者大众到学生听众时,他的表现形式也从口头讲授到整理出版。

20.下列引号的运用,与文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上签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

B.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无论内容多么广泛,都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

C.他平日里喜欢占各种人的小便宜,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为好。

D.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的是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供一般都在进入腊月之后开始操办,中国人是讲究生活品质的民族,也最注重年味。腊月里,家家户户会清扫洗刷,会顶着风雪、洋溢着笑脸去花市和集市购买清供物品。在盘子里放上柿子、石榴、仙桃、①多子长寿;在案头供上梅瓶鲜花,寓意平平安安,生命灿烂。从中国古代开始,每逢年关,画家、文人们都会把这些物品画在纸上。于是,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又衍生出一个新的绘画形式——清供图。

清供图始于何时何人已无法推论,但自有清供图后,就从来没有断过,也是所有画者最乐于创作的题材。在围炉夜话之余,在温酒赋诗之余,在一炉炭火暖暖的夜晚,把这些可爱的物品画在纸上,不仅代表着喜气,②。年关也是老百姓最有金钱的时候,这些既应景又吉祥的画作会深受青睐。有了市场,就会更加激励画者,于是清供图一直是中国过去销售最好的艺术商品,仅次于春联和窗花。

明朝后期至民国是清供图的鼎盛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绘画形式还是笔墨功夫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加上又有大量的文人参与,清供图变得更加生动幽默,更加情趣盎然,更加饱含文学意味。中国画离不开情、趣、境,若不饱学,若无独特且准确的审美判断,若不能深刻懂得中国画的表现精髓,③,哪怕是高超的技法也不管用。所以,吴冠中说“笔墨等于零"有些偏激,虽然是没有道理的,但是这话总体上是对的。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吴冠中说“笔墨等于零”是有道理的,这话虽然有些偏激,但总体上是对的。

B.然而,吴冠中说“笔墨等于零"是有些偏激的,虽然这话总体上是对的,有道理的。

C.然而,吴冠中说“笔墨等于零”总体上是对的,如果说这话有些偏激,但还是有道理的。

D.所以,吴冠中说“笔墨等于零"是没有道理的,虽然总体上是对的,但是这话有些偏激。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②吾辈生于积弱不振之中国,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周恩来,1919年)

③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新青年》)

④1981年北大学子欢呼游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整个燕园。在那个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如同一面旗帜,鼓舞着整个中国社会投身改革、激荡梦想。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嘉勋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

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满分150分。考试总用时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田丰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让孩子完全脱离游戏,会让孩子跟时代出现一定的割裂,家长要改变态度,以商量取代指使,走近孩子、陪伴孩子,从心理上理解和了解孩子,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家庭教育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网络习惯。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读本》显示,四类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用网过度,即亲子活动少的家庭、父母抗拒网络的家庭、教育粗暴的家庭、父教缺位的家庭。民主型家庭亲子关系更加和谐,父母更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同时孩子对父母的接纳程度高,也更乐意听父母的意见或建议。所以,孩子有可能对网络游戏的一些负面影响有较深刻的认知。而溺爱型、忽视型和专制型教养模式下长大的孩子,对网络游戏的看法受父母的影响较少,受同伴、同学等同侪群体的影响较大,因而对网络游戏的一些好处更认同。

(摘编自孙山《中小学生网游调查:什么样的孩子不会沉迷网游》)

材料二: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的报告。报告显示,近八成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已经成为被中小学生普遍接受的一种娱乐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孩子沉迷游戏行为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亲子关系越差,越易导致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

大量事例表明,网络游戏容易对未成年人带来多种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网瘾患者轻则焦虑、自闭、烦躁和自虐化,重则有暴力倾向,诸如“讨要上网费未果挥刀杀亲"的案例屡被曝光,沉溺于其间者难以自拔。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成人尚且难以自控,对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如未能进行及时的预防和干预,其后果比想象中更为严重。

基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更好地实施素质化教育,防沉迷网络游戏都是首要之举。无论是学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还是网游公司启动防沉迷系统,以及执行教育部门禁止中小学生带手机进学校的规定,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支持的前提下,尤需发挥家长作为监护人的督促作用。由于未成年人普遍缺乏自控性和自制力,在内因无法发挥主体作用的情况下,家长的辅助作用具有决定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果一个孩子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网瘾,要摆脱控制需要家长的强力辅助。成功教育有很多的方法,但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如果非要总结出一种成功的经验,那就是,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亲子关系亲密,这是陪伴教育最直接的结果呈现。陪伴得好且方式得到孩子认可,那么彼此关系就异常亲密,反之亦然。

时下,很多家长以工作太忙为借口,疏忽了与孩子关系的建立。很多家长长期不与孩子接触,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并不了解,对孩子的想法和行为习惯也不清楚,既未按普适的教育规律去实施管护,也没有尊重孩子的个性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当家长不能成为孩子最信任的朋友,最值得信任的倾诉对象,他们就会与家长的关系渐行渐远,也会把虚拟的网络作为表达情感寄托的对象。当孩子不能从家庭中找到温暖,他们就寻求从网络中找到情绪宣泄的出口。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孩子沉迷游戏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这个结论再次印证了陪伴教育的重要性,也是对建立亲密亲子关系的呼唤。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就必须改变专制作风而更加民主,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个性、自由与权利,做孩子成长的伴侣、情感倾诉的对象、一同玩耍的伙伴,引导和培养孩子养成理智而健康的娱乐习惯,拥有独立而健全的人格,才能以成功的教育实现教育的成功。

(摘编自唐伟《孩子沉迷网游呼唤亲子陪伴教育》)

材料三:

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网络游戏日益成为“流行趋势”,孩子普遍认为不玩游戏就落伍了、掉队了,跟风攀比、不由自主深陷其中;其次,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游戏成瘾的危害,有些更是打工在外、鞭长莫及,孩子一旦缺乏家庭监管和约束,“放养"之下“游戏瘾”则野蛮生长;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够、协作不强,孩子的课外时间出现了引导“盲区"和管理“真空”;部分企业和工商个体,以出租手机、出卖成年人身份证号等方式,诱导青少年沉迷游戏,非法获取经济利益,在逐渐滋生的游戏热上“加了一把火",恶劣影响愈演愈烈。

如今,多地集中在开学后、放假前等时段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提醒,向家长推送防范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案例教学、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不良网络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都是值得推广的好做法。

“堵”的同时如果缺乏“疏"的举措,难免会让孩子在好奇心和冒险意识的驱使下,钻空子、想歪点子去接触游戏,适得其反。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更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更多文体爱好,以充实美满的陪伴、健康积极向上的兴趣排挤“手机控”的时间和空间,降低沉迷的可能性。

(摘编自郑海鸥《疏堵结合,让孩子远离游戏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沉溺网络的孩子,往往是生活在亲子活动少的家庭,或父母抗拒网络的家庭,或教育粗暴的家庭,或父教缺位的家庭,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应该怎样做家长。

B.孩子把虚拟的网络作为情感寄托的对象,是因为家长没有成为孩子成长的伴侣、情感倾诉的对象、一同玩耍的伙伴,孩子从家庭中得不到温暖。

C.亲子关系更加和谐的民主型家庭的孩子,对网游的看法受父母的影响较大,对网游的一些负面影响可能有较深刻的认知,从而避免沉溺于网游中。

D.很多学校和家长,如果条件允许,势必会让孩子和网络彻底拜拜,这个愿望如果实现了,后果也很可怕,因为这样会让孩子与时代出现一定的割裂。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长作风专制,不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个性、自由与权利,孩子易受同伴、同学等同侪群体的影响,从而对网络游戏的一些好处更认同。

B.当家长成为孩子最信任的朋友、最值得信任的倾诉对象,孩子与家长的关系自然不会渐行渐近,孩子自然乐意听父母关于网络游戏的意见或建议。

C.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沉迷网游难以自拔后的危害,即焦虑、自闭、烦躁和自虐化,甚至会具有暴力倾向,等到发现时已经无药可治,悔之晚矣。

D.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重视陪伴孩子,和孩子打成一片,而不是以工作太忙为借口,对孩子“放养",那么可有效预防孩子沉迷网络游戏。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成年人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快乐需求,不要让孩子的休闲时间过于功利化。”

B.“用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玩游戏时长的标准,成绩好爱玩多久玩多久,成绩不好就不许玩游戏。"

C.“学生与家长谈论网络游戏,既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娱乐行为的关注度,也可以反映出孩子对父母的亲近度。”

D.“家长如果只监管不陪伴,既缺少两代人沟通的话题,也易与孩子形成隔阂,导致孩子沉迷游戏。"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分析。

5.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既要“堵”,又要“疏"。请结合文本谈谈具体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B2.C3.D

4.①多次点题,强化观点。本文标题“孩子沉迷网游呼唤亲子陪伴教育”,便是本文观点,文中多次用“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孩子沉迷游戏行为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等观点不失时机点题,让本文观点鲜明突出。

②正反结合,论证到位。作者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入手先从正面分析,然后从反面分析,分析全面而到位。

5.堵:

①政府对诱导青少年参与游戏的部分企业和工商个体等加强管理,加大整治力度;

②家校加强沟通、协作,不让孩子的课外时间出现引导“盲区"和管理“真空”。

疏:

①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引导和培养孩子养成理智而健康的娱乐习惯;

②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案例教学、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不良网络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

③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更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更多文体爱好,以健康积极向上的兴趣排挤“手机控"的时间和空间。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是因为家长没有成为孩子成长的伴侣、情感倾诉的对象、一同玩耍的伙伴”错误,原因片面。结合“而溺爱型、忽视型和专制型教养模式下长大的孩子,对网络游戏的看法受父母的影响较少,受同伴、同学等同侪群体的影响较大,因而对网络游戏的一些好处更认同"可知,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比如同学的影响等。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等到发现时已经无药可治,悔之晚矣”错误,于文无据。结合“大量事例表明,网络游戏容易对未成年人带来多种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网瘾患者轻则焦虑、自闭、烦躁和自虐化,重则有暴力倾向,诸如‘讨要上网费未果挥刀杀亲’的案例屡被曝光,沉溺于其间者难以自拔"可知,原文并没有说“等到发现时已经无药可治,悔之晚矣”。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孩子沉迷网游呼唤亲子陪伴教育"。

A.强调的是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快乐需求;

B.说的是用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玩游戏时长的标准;

C.谈的是孩子对父母的亲近度。

也就是说,ABC都没有涉及亲子陪伴教育与孩子沉迷网游问题,故排除。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

多次点题,强化观点。本文标题“孩子沉迷网游呼唤亲子陪伴教育”,便是本文观点,由材料二第1段“值得注意的是,孩子沉迷游戏行为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亲子关系越差,越易导致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行为"和第4段“功教育有很多的方法,但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如果非要总结出一种成功的经验,那就是,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亲子关系亲密,这是陪伴教育最直接的结果呈现。陪伴得好且方式得到孩子认可,那么彼此关系就异常亲密,反之亦然”和最后一段“孩子沉迷游戏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这个结论再次印证了陪伴教育的重要性,也是对建立亲密亲子关系的呼唤"可知,文中多次用“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孩子沉迷游戏行为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等观点不失时机点题,让本文观点鲜明突出。

正反结合,论证到位。结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果一个孩子已经具有了很强的网瘾,要摆脱控制需要家长的强力辅助”可知,作者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入手先从正面分析;结合“时下,很多家长以工作太忙为借口,疏忽了与孩子关系的建立。很多家长长期不与孩子接触,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并不了解,……"可知,然后从反面分析,分析全面而到位。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堵:

结合材料“部分企业和工商个体,以出租手机、出卖成年人身份证号等方式,诱导青少年沉迷游戏,非法获取经济利益,在逐渐滋生的游戏热上‘加了一把火’,恶劣影响愈演愈烈”可知,政府对诱导青少年参与游戏的部分企业和工商个体等加强管理,加大整治力度;

结合材料“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够、协作不强,孩子的课外时间出现了引导‘盲区’和管理‘真空’"可知,家校加强沟通、协作,不让孩子的课外时间出现引导“盲区”和管理“真空"。

疏:

结合材料“孩子沉迷游戏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这个结论再次印证了陪伴教育的重要性,也是对建立亲密亲子关系的呼唤。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就必须改变专制作风而更加民主,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个性、自由与权利,做孩子成长的伴侣、情感倾诉的对象、一同玩耍的伙伴,引导和培养孩子养成理智而健康的娱乐习惯,拥有独立而健全的人格,才能以成功的教育实现教育的成功”可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引导和培养孩子养成理智而健康的娱乐习惯;

结合材料“如今,多地集中在开学后、放假前等时段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提醒,向家长推送防范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案例教学、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不良网络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都是值得推广的好做法"可知,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案例教学、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不良网络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

结合材料“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更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更多文体爱好,以充实美满的陪伴、健康积极向上的兴趣排挤‘手机控’的时间和空间,降低沉迷的可能性”可知,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更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更多文体爱好,以健康积极向上的兴趣排挤“手机控"的时间和空间。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里的蘑菇

卡尔维诺

风,从远方来到城市,带着不寻常的礼物,但只有少数敏感的人才察觉得到,像有花粉热毛病的人才会因为别处飘来的花粉而打喷嚏。

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阵夹带着孢子的风,于是蘑菇在市区街道的花坛上萌芽了。没有人发现,除了小工马可瓦尔多,他每天早上都在那里等电车。

这位马可瓦尔多对城市的生活不是很适应:广告招牌、红绿灯、橱窗、霓虹灯、海报,装腔作势地想吸引人注意,但是他就像行走在沙漠上似的从未停驻过目光。相反地,一片高挂在树枝上枯黄的叶子,一根缠悬在红瓦上的羽毛,他却不曾遗漏;马背上的牛虻、桌上的蛀洞、人行道上压扁的无花果果皮,马可瓦尔多不会不注意到;四季的变化、心里的欲望和自己微不足道的存在,这些他都能发现。

这样,一个早上,在等着电车来载他去公司上工时,马可瓦尔多在站牌附近注意到一些奇特的东西:沿着林荫大道铺满石板并消过毒的花坛上,在某几处树桩,似乎鼓起了肿块,这里那里地微露着地下的圆形体。

他弯下身去系鞋带以便看清楚点:是蘑菇,真的蘑菇,正在市中心萌芽!对马可瓦尔多而言,他周围这个灰色而贫乏的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因为这批不为人知的宝藏而变得丰盛肥沃。而且,生命中除了以小时计酬的雇员薪水、额外的工资补助和家庭津贴外,还是有某些东西可以期待的。

他这天工作得比以往都要更心不在焉,老想着当他在那儿搬卸盒子、箱子的同时,那些只有他知道的蘑菇,在幽暗的土地上寂静、慢慢地酝酿那多孔的果肉,吸取地下的水分,蹭破土地表层。“只要下一晚上的雨,”他自言自语道,“就可以采收了。"并急着让他太太和六个孩子知道这项发现。

“我跟你们说,”马可瓦尔多在享用少得可怜的晚饭时宣布,“在一个礼拜之内,我们会有蘑菇可以吃!很棒的油炸蘑菇哦!我向你们保证!"

然后对那些较小的、还不知道什么是蘑菇的孩子们激动地解释各品种蘑菇的美丽,讲述它们鲜美的滋味,还有烹煮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把他太太朵米娣拉硬拖进来参与讨论。因为她始终是一副怀疑和漠不关心的样子。

“这些蘑菇在哪里?”孩子们问,“告诉我们蘑菇长在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马可瓦尔多基于多疑的理由煞住了他的兴奋。哎,我一跟他们说出位置,他们就会和平日混在一起的野孩子一齐去找,然后消息会传递整个社区,蘑菇就都到别人的锅子里了!这个推测立刻填满了那原来充满着大爱的心灵,担心、嫉妒及冷漠把心关闭起来,现在他只渴望拥有。

“蘑菇的位置我知道,而且只有我知道,你们要是在外头走漏一句话,就该倒霉了。”

第二天早上,当马可瓦尔多走向电车站时,心里满是挂念。他蹲在花坛上,看到蘑菇长大了,但并不多,几乎还完整地藏在地下,才松了一口气。

他就这么蹲着,直到察觉有人站在身后。他猛地站起身来并试着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一个清道夫正倚着扫把看着他。

管辖这片蘑菇生长区域的清道夫是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瘦高个儿,叫阿玛弟吉,对马可瓦尔多一向不太友善。或许是因为已习惯于透过那副眼镜在柏油路上探测搜寻每一个大自然留下待清扫的痕迹。

那天是星期六,马可瓦尔多有半天的空档都消磨在花坛附近,魂不守舍地转来转去,眼睛远远地盯着那个清道夫和蘑菇,同时心里盘算着还要多少时间蘑菇才会长大。

晚上下起雨来,马可瓦尔多是全市里唯一如同久旱逢甘霖的农民因为雨声而兴奋地跳起来的一个。他爬起来坐在床上,叫醒全家:“下雨啦,下雨啦!"他兴奋地呼吸着潮湿的尘土味,还有从外面飘来的新鲜霉味。

星期天清晨,带着孩子和一个借来的篮子,马可瓦尔多冲向花坛。蘑菇都在,站得笔直笔直,小帽子在水汪汪的地上高高扬起。“万岁!”全体立刻理头开始采摘。

“爸爸,你看那边那位先生摘了多少!"小米开尔说。做爸爸的抬起头来看见,站着他们旁边的阿玛弟吉也挽着个小篮子,篮子里装满了蘑菇。

“啊!你们也来采?”清道夫说,“那么是真的好吃了?我摘了一些,但是又没有把握……更那边点的大道上还长有更大朵的蘑菇……好,现在我知道了,我得去通知我的亲戚,他们正在讨论要不要摘……"便大踏步走开了。

马可瓦尔多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还有更大朵的蘑菇,而他竟然不知道!眼睁睁地看着一次意外的收获就这样变成别人的,他有好一会儿几乎气傻了,然后——有时候会发生——因为个人情感的崩溃使得他突然慷慨起来。在那个时候,有很多人正在等电车,由于天气仍不稳定而且潮湿,大家手背上都吊挂着雨伞。“喂!你们这些人,今天晚上想吃油炸蘑菇吗?”马可瓦尔多对站牌附近拥挤的人群喊道,“在马路上长出了蘑菇!你们跟我来!每个人都有份!"之后他就紧跟着阿玛弟吉,而他身后则紧跟着另一群人。

大家都找到了蘑菇,没有篮子的,就把蘑菇放在打开的雨伞里。某个人说:“如果我们一起办个午宴一定很棒!”但最后,所有人都带着各自的蘑菇回到自己家里。

不过他们很快又重新见面了,就在同一天晚上,同一家医院的病房里,由于食物中毒来洗胃。中毒都不严重,因为每个人吃的蘑菇数量并不多。

马可瓦尔多和阿玛弟吉正躺在相邻的病床上,怒目相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里的蘑菇"是串联故事的线索。作为环境因素,它与“马背上的牛虻、桌上的蛀洞、人行道上压扁的无花果果皮”等这些主人公眼中的景物协调一致。

B.第三段写了马可瓦尔多对周围环境作出的反应,这些好恶与取舍中带有鲜明的身份特征,非常准确地展示了他刚来城市不久且很不适应这里生活的现实处境。

C.小说写到阿玛弟吉对马可瓦尔多一向不太友善,“或许是因为已习惯于透过那副眼镜在柏油路上探测搜寻每一个大自然留下待清扫的痕迹",这是马可瓦尔多自己的理解。

D.在大家采摘蘑菇的欢快中,某个人”提议“一起办个午宴,却得不到响应,因为大家都打算拿回家去与家人共享,小说借此表现了家庭亲情的温馨。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告招牌、红绿灯、橱窗……,装腔作势地想吸引人注意",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城市里为了功利而营造的缤纷和绚烂,也传达出主人公对此环境的排斥心理。

B.“他周围这个灰色而贫乏的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因为这批不为人知的宝藏而变得丰盛肥沃”,运用夸张手法,使主人公艰难的现实和美丽的想象形成鲜明对照。

C.主人公在发现蘑菇以后,先是独自惊喜,然后是不可抑制的兴奋,紧跟着又因为多疑而担心,这些心理描写是为了表现出马可瓦尔多对乡村生活的强烈怀念。

D.“他弯下身去系鞋带以便看清楚点",马可瓦尔多像间谍剧中的特工一样用“弯下身去系鞋带”的动作,来掩饰自己的秘密,这样的细节描写令人忍俊不禁。

8.马可瓦尔多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从语言、动作、心理等多方面对他进行了刻画,请根据小说内容具体分析马可瓦尔多的形象。

9.结尾两段,故事的情节急转直下,确实有些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请根据小说内容,说说此结尾“在情理之中"的理由。

【答案】6.D7.C

8.①他不适应城市生活,家庭负担重,且生计艰难。有六个孩子,晚餐少得可怜,一顿盼望中的蘑菇就是他家难得的大餐;②他在家里和别人面前都没有地位,对他的关于蘑菇的美好计划,他妻子却“怀疑和漠不关心”,而那位阿玛弟吉则对他“一向不太友善";③他工作态度差,平时就不投入,有了点事,就“比以往都要更心不在焉”;④他幻想得到意外的好处,为了那点蘑菇他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⑤他心胸不宽,容易冲动,拥有蘑菇的秘密,就得意洋洋,独享的计划被人抢了先,就赌气公之于众。

9.①蘑菇有毒符合客观事理。蘑菇本来种类繁多,这些蘑菇是否有毒,连来自农村的主人公都没分辨出来,更不用说这些等电车的城里人了;②“中毒都不严重"合情合理。因为采摘者众,各自得到的蘑菇就少;③两个人“怒目相视”合乎情理。马可瓦尔多在发现对方也来采蘑菇时已经恼怒,阿玛弟吉觉得自己是看到对方在采集才断定可以食用的,因而中毒之后,也怨恨对方;④这个故事表面上是一个地位卑微、生活困顿的小人物,在他眼中的“灰色而贫乏的世界"里,经历的一次幻想破灭,实际上是底层人物试图寻找“运气”、通过“捷径"以求有所改变的失败。所以,这篇小说的结局是注定了的。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小说借此表现了家庭亲情的温馨”错,这里并非要表现“家庭亲情的温馨",这里众人的反应其实是和马可瓦尔多在拥有蘑菇的秘密时一样的心理:与自己的家人享用。这里的“共享”是以家庭为范围的,这种“共享"其实是“独享”,透露出的不是“亲情的温馨"。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是为了表现出马可瓦尔多对乡村生活的强烈怀念”错,并非是为了表现出他对乡村生活的强烈怀念。这些心理描写,写出了主人公因生活艰难而对蘑菇这一食材的意外出现倍感惊喜和尤为珍惜。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这位马可瓦尔多对城市的生活不是很适应"“他周围这个灰色而贫乏的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因为这批不为人知的宝藏而变得丰盛肥沃。而且,生命中除了以小时计酬的雇员薪水、额外的工资补助和家庭津贴外,还是有某些东西可以期待的”“……并急着让他太太和六个孩子知道这项发现"“马可瓦尔多在享用少得可怜的晚饭时宣布,‘在一个礼拜之内,我们会有蘑菇可以吃!很棒的油炸蘑菇哦!我向你们保证!’”可知,他不适应城市生活,家庭负担重,且生计艰难。有六个孩子,晚餐少得可怜,一顿盼望中的蘑菇就是他家难得的大餐;

由“然后……这样就可以把他太太朵米娣拉硬拖进来参与讨论。因为她始终是一副怀疑和漠不关心的样子"“管辖这片蘑菇生长区域的清道夫是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瘦高个儿,叫阿玛弟吉,对马可瓦尔多一向不太友善”可知,他在家里和别人面前都没有地位,对他的关于蘑菇的美好计划,他妻子却“怀疑和漠不关心",而那位阿玛弟吉则对他“一向不太友善”;

由“他这天工作得比以往都要更心不在焉,老想着当他在那儿搬卸盒子、箱子的同时,那些只有他知道的蘑菇,在幽暗的土地上寂静、慢慢地酝酿那多孔的果肉,吸取地下的水分,蹭破土地表层"可知,他工作态度差,平时就不投入,有了点事,就“比以往都要更心不在焉”;

由“他这天工作得比以往都要更心不在焉,老想着当他在那儿搬卸盒子、箱子的同时,那些只有他知道的蘑菇,在幽暗的土地上寂静、慢慢地酝酿那多孔的果肉,吸取地下的水分,蹭破土地表层"“第二天早上,当马可瓦尔多走向电车站时,心里满是挂念。他蹲在花坛上,看到蘑菇长大了,但并不多,几乎还完整地藏在地下,才松了一口气”“那天是星期六,马可瓦尔多有半天的空档都消磨在花坛附近,魂不守舍地转来转去,眼睛远远地盯着那个清道夫和蘑菇,同时心里盘算着还要多少时间蘑菇才会长大"可知,他幻想得到意外的好处,为了那点蘑菇他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由“是蘑菇,真的蘑菇,正在市中心萌芽!对马可瓦尔多而言,他周围这个灰色而贫乏的世界,仿佛在一瞬间因为这批不为人知的宝藏而变得丰盛肥沃”“那天是星期六,马可瓦尔多有半天的空档都消磨在花坛附近,魂不守舍地转来转去,眼睛远远地盯着那个清道夫和蘑菇,同时心里盘算着还要多少时间蘑菇才会长大"“马可瓦尔多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还有更大朵的蘑菇,而他竟然不知道!眼睁睁地看着一次意外的收获就这样变成别人的,他有好一会儿几乎气傻了,然后——有时候会发生——因为个人情感的崩溃使得他突然慷慨起来……‘喂!你们这些人,今天晚上想吃油炸蘑菇吗?’马可瓦尔多对站牌附近拥挤的人群喊道……之后他就紧跟着阿玛弟吉,而他身后则紧跟着另一群人”可知,他心胸不宽,容易冲动,拥有蘑菇的秘密,就得意洋洋,独享的计划被人抢了先,就赌气公之于众。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写作手法的能力。

说说此结尾“在情理之中"的理由,可以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角度分析。

从客观角度讲,蘑菇有毒符合客观事理。蘑菇本来种类繁多,主人公马可瓦尔多尽管来自农村,但当他看到这些蘑菇的时候也没有认出它们会有毒,“蘑菇都在,站得笔直笔直,小帽子在水汪汪的地上高高扬起”;而这些蘑菇是否有毒,连来自农村的主人公都没分辨出来,更不用说这些等电车的城里人了,因此才出现大家“集体采蘑菇"的情况;

“中毒都不严重”合情合理。当时马可瓦尔多因为生气,招呼等电车的人一起去采蘑菇,“‘在马路上长出了蘑菇!你们跟我来!每个人都有份!’之后他就紧跟着阿玛弟吉,而他身后则紧跟着另一群人",可见因为采摘者众,各自得到的蘑菇就少;

两个人“怒目相视”合乎情理。从马可瓦尔多的角度来说,他精心守护了很久的蘑菇不能独享,因此“眼睁睁地看着一次意外的收获就这样变成别人的,他有好一会儿几乎气傻了",马可瓦尔多在发现对方也来采蘑菇时已经恼怒;而阿玛弟吉当时并不能确定蘑菇可以吃,当看到马可瓦尔多采摘的时候才确定,“那么是真的好吃了?我摘了一些,但是又没有把握……更那边点的大道上还长有更大朵的蘑菇……好,现在我知道了,我得去通知我的亲戚,他们正在讨论要不要摘……”,因此阿玛弟吉觉得自己是看到对方在采集才断定可以食用的,因而中毒之后,也怨恨对方;

马可瓦尔多是一个刚刚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小工,他生活贫困,工作卑微,生活中一次意外的发现让他和孩子们不仅有可能吃到一顿美味的油炸蘑菇,而且似乎能够改变在妻子眼中的无能形象,因而他格外关注这件事。但事情的结局却是他们都中毒住院,宣告了“蘑菇幻想"的破灭。故事中的“蘑菇”具有象征意味,它代表“运气"“捷径”,这个故事表面上是一个地位卑微、生活困顿的小人物,在他眼中的“灰色而贫乏的世界"里,经历的一次幻想破灭,实际上是底层人物试图寻找“运气”、通过“捷径"以求有所改变的失败。所以,这篇小说的结局是注定了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轼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日欲裁谢,因循至今。递中复辱教,感愧益甚。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

轼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

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己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自非废放,安得就此?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当及今为之,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不治他事。但满此期,根本立矣。此后纵复出从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此书到日,恐己不及,然亦不须用冬至也。

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如我辈亦不劳逼也。太虚未免求禄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窃为君谋,宜多著书,如所示《论兵》及《盗贼》等数篇,但似此得数十首,皆卓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此书若成,聊复相示,当有知君者,想喻此意也。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简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顾虑,以此胸中都无一事。

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又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柑橘椑柿极多,大芋长尺余,不减蜀中。外县米斗二十,有水路可致。羊肉如北方,猪牛獐鹿如土,鱼蟹不论钱。岐亭监酒胡定之,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庖馔,喜作会。太虚视此数事,吾事岂不既济矣乎!欲与太虚言者无穷,但纸尽耳。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

晚岁苦寒,惟万万自重。夜中微被酒,书不成字,不罪不罪!不宣。轼再拜。

(节选自苏轼《答秦太虚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

B.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

C.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

D.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虚,秦观的字,苏轼学生,与陈师道、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擅长写词,是北宋婉约派词人。

B.应举,即参加科举考试,科举考试通常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成绩第一名分别为“解元"“会元”和“状元"。

C.廪入,“谷藏曰仓,米藏曰廪”,仓廪即国家用来存放、储藏粮食的仓库。廪入就是从国库获得的收入,即官府给官员提供的俸禄。

D.朔,中国古人依据月球的月相周期变化来安排历法,每月初一被称为朔,十五是望,月末一天是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被贬黄州后,接连遭受亲人离世的打击,自己又异乡染病,虽感受生命脆弱,但仍能自得其乐,入道观养炼身心。

B.苏轼初居黄州的日子里,生活拮据,艰难度日,但他仍然能寄情山水,交友游乐。《前赤壁赋》也是写于被贬黄州。

C.苏轼的这封信中,宽慰太虚多于自诉,肯定太虚的文学才华,鼓励他修身养性,多写有实用价值的文章,不必追求仕途。

D.信中以亲切的口语写家常琐事,倾谈黄州山水、物产、饮食等等,写得津津有味,娓娓动听,可见苏轼心态的从容和安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书若成,聊复相示,当有知君者,想喻此意也。

(2)夜中微被酒,书不成字,不罪不罪!

14.林语堂曾评价苏轼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说他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能寻找到生活的乐趣,永葆生命的激情。在黄州,困苦之中,苏轼感受到了哪些生活之乐?请依据选文简要概括。

【答案】10.C11.A12.C

13.(1)假如这本书写好了,最好也给我看看,应该有人了解你的用心,想来你会明白这个意思的吧。

(2)晚上我稍微醉了酒,字写得很不像样子,不要怪罪,不要怪罪。

14.放浪山水之乐,美食美酒之乐。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所住的江对岸就是武昌,山水美到极致。有位老家在蜀地的王生住在城里,(我去了以后)经常被江中风涛阻隔,不能立刻回来,那王生就为我杀鸡做饭,有时在他那里住几天,他一点也不厌烦。

从结构和断句的标志看,“所居对岸武昌”是无任何标志的语意式的判断句,“所居对岸"是句中的主语,“武昌”是宾语,故“所居对岸是武昌"是完整句意,不应断开,排除AB;

“有蜀人王生”是句子主语,“蜀人"是“王生”的定语,“在"在此处是动词,作谓语,“邑中”是宾语,故“有蜀人王生在邑中"是完整句意,不应断开,排除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A.“陈师道”错误,“苏门四学士"分别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没有陈师道。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不必追求仕途”错误,“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可见苏轼劝太虚不要放弃科举考试,并非表达“不必追求仕途”。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若",假如;“相”,偏指我;“当",应当,应该;“喻”,明白。

(2)“微",稍微;“被酒”,醉酒;“书",书写;“罪”,怪罪。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题干要求考生依据选文简要概括“苏轼在黄州,困苦之中,感受到的生活之乐",佐证林语堂的评价:苏轼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说他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能寻找到生活的乐趣,永葆生命的激情。

在《答秦太虚书》节选中,依据文句“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可概括,放浪山水之乐,美食美酒之乐。

参考译文:

苏轼启:五月末,我弟弟来,带来你写给我的信,劳你在信中情意深厚地慰问我。我每天都想写回信致谢,一直拖到今天。现在又收到你通过驿车寄给我的信,让我更加感激和惭愧。最近已进入初寒天气,你的生活、身体好吗?

我寄居在这里,大致上还过得去。但我弟弟刚到筠州,就死去一个女儿,我的老奶妈也去世了,哀悼之情还未消去,又收到家里来的信,信中说我的堂兄太子中舍苏不欺也在九月中旬去世。我在异乡既老又病,看到的都是些凄凉的事物,想到人的生命就这样脆弱。又蒙你(在信中)告诉我,你有段时间病得很重,令我高兴的是你现在康复了。

我们都渐渐老了,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对待自己了,应赶紧用道家之书上说的方术之士的方法,好好地保养、锻炼自己的身体。我在谪居之地闲来无事,略微了解了(道家修炼的)一些方法。我已经向本州的天庆观借好了三间道堂,冬至后就搬进去住,住满四十九天后才出来。要不是被贬、被流放,怎么能这样做呢?你以后一被官务束缚,想要求得四十九天的空闲,哪能再得到呢?应该现在抓紧时间进行,只要选择你平时所谓的简明扼要、容易实施的方法日夜修炼,除了睡觉、吃饭之外,不做其他事情。只要满了(四十九天的)期限,养身的根本就建立了。从此以后你即使再出来处理人间事务,事情一做完心思就返回(到那种境界里去了),自然就不会停止修炼的事了。你收到这封信时,恐怕已过冬至日,但你也不必从冬至日开始修炼。

你寄来给我看的诗文,都写得十分高超,美妙到了极点,娓娓道来,有一种逼人的才华。像我这样的人也用不着逼了。你以后免不了要求官、求俸禄,要通过科举考试求官俸,参加科举考试不一定能够中举。我私下里为你考虑过,可以多写些书,像你寄示的《论兵》和《盗贼》的这些文章都写得很好,只要像这样的写它数十篇,有明显的实用价值,不一定要触及现在的事。但你这些时日写这类书时,也不能忘记了做参加科举考试的准备。假如这本书写好了,最好也给我看看,应该有人了解你的用心,想来你会明白这个意思的吧。

我刚到黄州,薪俸已断,家中人口不少,我自己很为此事担忧,只好厉行节约之法。每个月初一,就取出四千五百钱,分为三十份,把它们悬挂到屋梁上,每天清晨,用把挂书画的长柄叉子挑下一份来,就把叉子藏起来,把那些每天用不完的钱仍旧放到大竹简里贮存起来,用来招待客人,这是贾耘想出来的老办法。我估计钱囊中的钱还可以用一年多的时间,到时候另外筹划,水到渠成,不用预先考虑,这样一来,我心中记挂的事就一件也没有了。

我所住的江对岸就是武昌,山水美到极致。有位老家在蜀地的王生住在城里,(我去了以后)经常被江中风涛阻隔,不能立刻回来,那王生就为我杀鸡做饭,有时在他那里住几天,他一点也不厌烦。又有一个姓潘的年轻人,在樊口开了家酒店,我常常乘小船径直到他的酒店旁,那里有乡村酿的酒,味道很醇酽。这里柑子、橘子、椑子、柿子很多,芋头大得长达一尺多,不比蜀地的差。外县的米一斗二十钱,从水路可以运来。这里的羊肉价格和北方一样,猪肉、牛肉、獐肉、鹿肉价格低得如同泥土,鱼、蟹根本就不计算价钱了。歧亭的监酒胡定之,随车载有万卷书,喜欢借给别人看。黄州官署里的几个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