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热考主题练1_第1页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热考主题练1_第2页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热考主题练1_第3页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热考主题练1_第4页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热考主题练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考主题练(一)一、选择题1.(2022·重庆市高三月考)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共工怒撞不周山、后羿射九日等中国远古神话故事共同反映了中华先民(B)A.原始的天人感应理念B.与自然抗争的不屈精神C.丰富的宗教思想观念D.已萌发最早的民本思想【解析】夸父追逐太阳,防止毒辣的太阳灼伤人民和庄稼,女娲填补天空的漏洞,避免了人民遭受灾难,精卫衔木石填海、后羿射日拯救面临灾难的人间,这些故事均体现了先民与自然抗争的不屈精神,故选B项;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上述故事中未体现天意和人意的交感相应,排除A项;夸父、女娲、精卫等都属于上古时期的传说人物,不属于宗教范畴,排除C项;民本思想是表现为统治者对百姓的爱护,女娲等人不是统治者,排除D项。2.(2022·天津市南开区一模)“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该材料反映了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D)A.提升个人修养B.宣传“敬天保民”的思想C.强化基层教化D.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解析】据材料“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可知,通过礼乐既能维护和的氛围也能体现长幼尊卑,形成一种和而不同的社会环境,故选D项;据材料“同则相亲,异则相敬”可以看出,其目的在于规范社会关系,而不是个人素质,排除A项;“礼义立,则贵贱等矣”指人类社会的贵贱有序,无关乎天神,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既要上下相和又要保证贵贱等级的思想,即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并不是强化基层教化,排除C项。3.(2022·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在修养上追求虚怀若谷、顺应无为,对社会矛盾持隐退遗忘态度。他们以“大道”的德性修养包容万物,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智慧和人生智慧。这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B)A.自强不息 B.厚德载物C.崇德尚贤 D.天人合一【解析】厚德载物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也指有德行的君子,应该以深厚的德行,来容载世间的万物,与题干中“(老子、庄子等)以‘大道’的德性修养包容万物,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智慧和人生智慧”相合,故选B项;自强不息指努力上进,永不懈怠,与题干中“对社会矛盾持隐退遗忘态度”相悖,排除A项;崇德尚贤指推崇好德行,崇尚贤人,是儒家、墨家等的主张,与题干中“顺应无为”相悖,排除C项;天人合一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题干未提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信息,排除D项。4.(2022·韶关市二模)魏晋时期,建立后赵的羯、前秦的氐、后秦的羌对汉文化热情高涨,前秦皇帝苻坚甚至堪称汉学家,曾经不无自得地说:“朕一月而三临太学,周公和孔子的传统总算不会在朕这里中断。”这有利于(D)A.提高少数民族文化水平B.国家教育水平的进步C.降低佛道思想的影响力D.传统主流文化的延续【解析】据材料“后赵的羯、前秦的氐、后秦的羌对汉文化热情高涨,前秦皇帝苻坚甚至堪称汉学家”“周公和孔子的传统总算不会在朕这里中断”可知,魏晋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积极学习汉文化,推动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延续和传播,故选D项;材料没有少数民族文化前期和后期的比较信息,不能得出文化水平的提高,排除A项;魏晋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不利于教育文化的发展,排除B项;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冲击儒学正统地位,排除C项。5.(2022·泸州市三模)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以确定节气。在商朝时已有四个节气,周朝发展到了八个,西汉时期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中,成为农业生产的指南针并影响至今。这反映出二十四节气(D)A.形成了完整的历法体系B.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C.是领先世界的天文成就D.凝聚着中华文明的精华【解析】根据“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以确定节气”“西汉时期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中,成为农业生产的指南针并影响至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二十四节气的确立是农民生产经验的总结,体现了古代天文学家的智慧,凝聚着中华文明的精华,故选D项;仅仅从二十四节气的演变中看不出整个历法体系的完整,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生产的稳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二十四节气并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二十四节气的发展,没有与世界比较,得不出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C项。6.(2022·眉山市高三三模)下表是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有关教育机构采用教材的内容情况教育机构主要教材内容官学经义类、律政类、礼制类、告诫类、文体类、军事类、科技类书院理学、心学、实学、考据蒙学基础识字类、伦理规范类、名物典故类、诗歌文章类、数理科技类据此可知,明清教材(A)A.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B.强调儒家思想的教育与传承C.已经开展近代科学技术教育D.只允许在专门教育机构使用【解析】据图表,可知明清时期教育机构教材的主要内容涉及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故选A项;材料中不只包含儒家思想,还包括律政类、军事类、科技类、诗歌类等多个方面,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才开始开展近代科学技术教育,排除C项;官学属于专门机构,书院和蒙学则是普及类教育机构,排除D项。7.(2022·秦皇岛市二模)18世纪,德意志地区掀起了“中国热”,如普费弗尔在《寓言与故事》中根据中国孝道故事改编的诗歌,劝谕世人孝敬父母;维兰德在小说中借鉴《赵氏孤儿》的故事,虚构了一个勤政爱民的贤明君主形象——梯芳,颂扬他充满儒家精神的治国方略。这些文学创作(A)A.意在批判和改造欧洲社会B.扭曲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形象C.使儒家思想融入新教伦理D.客观上推动了全球贸易发展【解析】据材料“18世纪,德意志地区掀起了‘中国热’”可知,18世纪是启蒙思想的时代,它们要求改变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从各种文化里吸取优秀的成果,中国的儒学只是他们用来批判社会的武器,证明他们改造社会的合理性,故选A项;“根据中国孝道故事改编的诗歌,劝谕世人孝敬父母”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宣传,排除B项;“18世纪,德意志地区掀起了‘中国热’”不是说明中国文化的优秀,而是用来批判当时欧洲的旧社会,儒家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有本质的区别,排除C项;据材料“颂扬他充满儒家精神的治国方略”可知,这些对儒家思想的引用只是理论上的交流,不是经济上的交流,无法证明对全球贸易的作用,排除D项。8.(2022·泰安市高三四模)2015年2月,贵阳孔子学堂与国际多媒体文化协会合作,发起面向全球漫画艺术家征集“孔子与中国”漫画大赛活动。此后四个月内,共收到来自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的1120幅作品。这反映出当前(A)A.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B.世界文化的趋同化趋势加强C.儒学引领世界艺术发展价值走向D.世界科技文化发展日新月异【解析】本题考查21世纪世界文化交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大赛组委会能够收到来自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的1120幅作品,可见中国文化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故选A项;世界文化趋同化趋势不符合史实和现实,故排除B项;孔子和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不能说明儒学引领世界艺术价值走向,故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世界科技文化发展日新月异,故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9.(2022·佛山市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视角。守正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文化的发展,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借鉴、吸收外邦文化,同时保持民族主体性、独立性。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既要慎重总结传统文化,又要虚心学习西方文化,同时更要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摘编自张岱年《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所示观点的整体或其中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正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解析】据材料“守正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可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继承创新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守正创新”的特点,从春秋战国时期先秦儒学的初创到汉代董仲舒“三家合一”的新儒学,再经历魏晋隋唐时期佛道的挑战与融合,最终在宋代糅合佛道思想开创了程朱理学,使儒学的价值信仰体系得以重建,到明清时期通过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批判继承使传统儒学不断焕发生机;据材料“要借鉴、吸收外邦文化,同时保持民族主体性、独立性”,可知中国文化的发展在创新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在立足国情的前提下,不断吸收外来文化,正如20世纪以来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的理论创新,都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中国化的产物,为我国近代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现代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答案】示例一:中国儒家文化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儒学,主张仁政、民本、教化,但当时未受到重视。汉代董仲舒在吸收法、道、阴阳各派的基础上,创立新儒学,主张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魏晋以来,儒学发展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宋明理学家吸收佛、道,并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使儒学日益思辨化、世俗化。明清之际,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下,一批进步思想家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主张限制君权、工商皆本、经世致用,为儒学发展注入新活力。总之,儒学自创立以来,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并根据时代需求不断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示例二:中国古代各项制度的守正创新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汉初基本沿袭秦代制度,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采取“与民休息”政策,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推恩令”“中外朝”“盐铁官营”“尊崇儒术”等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造就了西汉的强盛。唐朝在继承秦汉以来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的基础上,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等,继续推行重农抑商,又实行对外开放,沿用儒家思想为统一的意识形态同时重用佛、道,造就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迎来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总之,每个历史时期的优秀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社会是在不断汲取前人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示例三: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极大发展。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领导人民逐步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初步建立起以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行改革开放,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道路探索和创新史,开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示例四:中国共产党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革命时期,我们党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改革开放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