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散文答题指导_第1页
2019年高考散文答题指导_第2页
2019年高考散文答题指导_第3页
2019年高考散文答题指导_第4页
2019年高考散文答题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高考备考散文阅读理解试题答题技巧课件制作:张国钦散文《湖底的书香》阅读及解析

湖底的书香白荣敏

①湖泊是造化的眉眼。(比喻、拟人,“水是眼波横”,有诗意,有灵动色彩)那一汪清凌凌绿莹莹的湖水,给粗犷的大山增添了一些柔媚。翠屏湖,让汉子一样的闽东山区古田县(拟人),有了诗性的润泽。②翠屏湖是一个人工湖。我们造访的时节,它还未进入汛期,发电用水使翠屏湖水位降低,露出了一溜儿黄色的土棱。新建的溪山书画院就在景区的入口处附近,看着崭新的建筑,我体味到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的用心(欣慰),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旧溪山书院已被淹没在湖底的某一处(惋惜)。//(第一层,贮满诗意的翠屏湖和湖边新建的溪山书画院以及被淹没在湖底的旧的溪山书院。)

③我的目光投向了烟波浩渺的湖面,那碧澄澄的深处还依稀闪现着朱子的身影。(由翠屏湖自然想到曾经在湖边的溪山书院讲学的朱子,从而引起下文对朱熹为何来到书院以及对古田深远的影响。)④宋宁宗庆元二年,韩侂胄发动了反对道学的斗争,称道学为“伪学”,进而列“逆党”名单五十九人,朱熹名列第五。朝廷对与“伪学”有牵连的人进行打压。原来与朱熹交游的朋友和跟随朱熹的门人,贬的贬,逃的逃,叛的叛。庆元三年,年近古稀的朱熹遭受奸党迫害,为避“伪学”和“党禁”之难,应古田门人邀请,从闽北建阳来到了古田。⑤贫病交加、仇怨相攻的朱熹行走在古田的土地上,大难随时都可能降临。一般人到了这样的境地,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孤凄、绝望,还能有什么作为!但穿过几百年的时光,我们看到,当年那个年迈的身影在今日翠屏湖的湖底却脚步从容,目光坚定。他在溪山书院讲学,为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

⑥这位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杰出的教育家,其一生为学“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在古田期间,他以溪山书院和地处杉洋镇的蓝田书院为轴心,来往于古田境内的螺峰、谈书、魁龙等多个书院,巡视教务,设帐授徒,宣讲理学,培育后秀。这是一个性格倔强的老头,我行我素;又是一位宅心仁厚的长者,心无旁骛,一心教学。他在随时有暴风雨降临的暗夜里,把自身当作火把,点燃同行者的希望。(对朱熹的赞扬)

⑦站在翠屏湖畔,望着这群山环抱中的浩瀚湖水,我似乎有所明白,朱子在困厄中坚持行走,在绝望里坚持理想,源自于他站位的高蹈、学问的高深;而像这湖水一样柔软的坚强,也正是支撑其生命前行的力量。据说,溪山书院的前身是古田县东北的双溪亭。自朱熹遣高足林用中至此地讲学,亭宇始得开拓。不久,朱熹为亭题匾曰“溪山第一”。溪山书院于明嘉靖年间圮于水,崇祯年间按原貌重建。上世纪50年代,政府修建古田溪水库,书院被淹没湖底。没于湖底的,当然还有整个古田县城。但我知道,对于古田人民,这溢满书香的湖底,依然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县城的建筑可以被淹没,但是经过漫长时光培育起来的文化信仰、精神底蕴已和深深的湖水融为一体。(文化不灭,精神永恒)⑧古田安顿过朱熹晚年一段困厄的时光。朱熹在古田的门人,表现出了对理学的坚定信念和对朱熹的一片忠心,他们和朱熹患难与共,险夷不变其节,给朱熹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衬托出朱熹的讲学如春风化雨深入人心和他耀眼的人格魅力。)而朱子的过化,为古田培育了浓浓书香。(朱熹功莫大焉。)古田的士人学子靠着正宗师承,人才脱颖而出,单南宋时期就出了大约100名进士。//(第二层,“湖底的书香”的由来及其影响。)⑨时至今日,蓝田书院得以重修,朱熹的“蓝田书院”石刻被罩以玻璃进行保护,而且书院不时会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国学班;还有人提议从水库中的溪山书院旧址里抢救朱熹碑刻。⑩这湖底的书香,已随着源源不断的电流,点亮了这片土地。(第三层,文化在延续,传承不断)(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翠屏湖的柔媚与诗意,引出下文将要写的朱熹以及溪山书院等内容。

B.第⑤段引用朱熹为溪山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写出了朱子在孤绝之境中陶然自乐的达观情怀。

C.文章写上世纪政府因修建古田溪水库淹没书院,与现在新建溪山书院形成鲜明对比,也暗含了作者对书院被淹没湖底的不满。

D.朱熹在古田的门人及士人学子大都对理学有着坚定信念,他们缅怀朱子的功绩,继承朱子的事业,使古田的文脉源远流长,从未中断。

解析:选C项,“也暗含了作者对书院被淹没湖底的不满”错。无中生有。2.文章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解析:“湖泊是造化的眉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眉眼”“粗犷的大山”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就使湖泊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文中说湖水使大山“柔媚”,使古田“有了诗性的润泽”,写出了翠屏湖的柔美与诗意,也使文章增加了文采和诗意。文章标题是“湖底的书香”,开篇写“湖”,照应了标题。所考查段落是文章首段,结构上有引起下文的作用。6大常考句段作用表解开篇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②引起下文;③为下文作铺垫;④提供背景,渲染气氛。中间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总结上文,领起下文),起过渡作用;②内容上扩展思路,丰富内涵。(由写景转向抒情、由叙述转向议论、由正面转向反面等)结尾①篇末点题,卒章显志;②升华情感,深化主题;③照应前文,结构严谨;④发人深思,意蕴深远。点睛句①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②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给人以启迪。插入段①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印证关系;②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③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反复出现的句子①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②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③在表达上,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句段作用分析4角度1.内容主题角度内容角度就是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2.结构思路角度结构角度可以考虑设置悬念、作铺垫、埋下伏笔、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承上启下等作用;思路角度可以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3.表达技巧角度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达上的特点。如果特点较突出,则要从该技巧出发考虑渲染气氛、画龙点睛、对比衬托、象征等作用,也要注意表达技巧自身的作用。如上题“以疑问句作结”的表达效果。4.读者情感或心理角度从这个角度可考虑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等作用。参考答案:

①内容上,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翠屏湖的柔美与诗意,表达了作者对翠屏湖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②结构上,点明题意,引出下文将要写的朱熹以及溪山书院等内容;③效果上,增加文学美、诗意美,提高读者阅读兴趣。3.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朱熹的形象特点。(6分)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注重把握文本对朱熹的有关描写。文章从第④段开始写朱熹的相关内容,这一段主要交代他遭遇朝廷的打压,所以年近古稀来到了古田;第⑤段,主要交代贫病交加、仇怨相攻的朱熹在古田脚步从容、目光坚定;第⑥段,写朱熹行走在古田各处,性格倔强,宅心仁厚,一心教学;第⑦段,写朱熹在困厄中坚持理想,培养了古田人的文化信仰;第⑧段,从古田朱熹的门人的角度侧面描写朱熹高深的学问以及自我的奉献精神等。由此,就可以概括出朱熹的形象特点了。分析概括散文中的人物形象“4字诀”(1)画——在文章中画出有关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的句子,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品质等方面加以分析概括。(2)析——从叙事情节中加以分析概括。阅读时理清叙述情节,重点分析与人物相关的事件,进而从中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特点。(3)明——把握文章内容,明确文中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推测作者的情感倾向,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4)联——分析人物形象要联系人物所处的时代,结合时代背景,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中去分析概括。参考答案:

①从容坚定;②身体力行;③倔强执着;④宅心仁厚;⑤奉献自我;⑥学问高深。4.文章写湖底的书香,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对旧的溪山书院沉入湖底的惋惜,对新建溪山书院来传承文化的欣慰;②对朱熹传播文化精神的赞美;③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弘扬的赞美和欣慰。

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4步骤1.准确把握情感态度的前提和基础——找准行文线索行文线索在整体阅读散文、把握情感态度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需要我们于选材广泛、行文自由的“形”中找准线索,了解思路,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2.准确把握情感态度的有效途径——聚焦景物描写在散文中,作者往往并非空泛地抒情议论,而是寻找情感上的依托,“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将饱满的感情寓于自然界的日月山水、风雪云雾、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通过对景物的精雕细刻,层层铺垫,抒发情感。3.准确把握情感态度的重要节点——分析关键语句散文是语言的艺术,其语言多有含蓄性、多义性、情感化的特点,并且不避夸饰之辞。因此,品读散文的关键语句,如主旨句、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修辞句、含蓄句、结构复杂句等,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至关重要。4.准确把握情感态度的快捷方法——发挥合理联想散文是最大众化的抒情佳品,往往成为作者内心情感最自然最熨帖的寄托。面对一篇情郁意远的散文,围绕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品内容,作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联系、想象,甚至换位思考,可以比较快捷地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5.请结合文章内容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6分)参考答案:文章开篇写翠屏湖,然后引出旧的溪山书院被淹没在湖底的某一处,这个片段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旧的溪山书院被淹没的惋惜以及当地人为保护书院、传承文化,新建溪山书院的欣慰。接着文章描述了朱熹的悲凉处境以及其在古田溪山书院讲学和传承文化的做法,这些表现的是作者对朱熹的赞美之情。最后主要写作者对当代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做法的赞美和欣慰之情等。

准确把握文章结构与思路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的梳理就是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由点到面分析法,通过抓中心句或对每段内容的分析概括出每段段意,然后将各段段意进行同类合并,这样就分出了层次结构,作者的写作思路也就出来了,再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作者的意图也就渐渐显露。(一)审题要准根据题干的关键词,明确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明考型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梳理”“分析”等作答动词和“写作思路”“构思”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暗考型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梳理”“分析”等作答动词和“心理变化”“心理感受”“情感变化”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二)答题要范明考型1.划分层次法: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然后利用一些连词连贯地表述出来:文章开头写了……,引起……;接着(“其次”或“然后”)写了……,与上文(或“下文”)……;最后写了……。2.寻找线索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