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第十章、神经系统_第1页
免疫学第十章、神经系统_第2页
免疫学第十章、神经系统_第3页
免疫学第十章、神经系统_第4页
免疫学第十章、神经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第一节概述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躯体神经内脏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混合神经支配对象冲动传导方向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二、反射及反射弧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弧:进行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在一起,在新鲜标本上,色泽灰暗。神经核:在中枢神经内,除皮质以外,机能相近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的灰质块。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颜色苍白。纤维束:在白质中,凡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网状结构:在脑和脊髓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神经核散在其中的部位。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神经: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并由结缔组织包裹。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一、脊髓(一)脊髓的外形脊髓位于椎管,于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变细为脊髓圆锥。腰椎以下为无神经组织的细丝,称终丝。成人脊髓42~45cm,占椎管的2/3直径:1cm,约重35g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脊髓前根—运动神经纤维)后外侧沟(脊髓后根—脊神经节中含感觉神经元)前根+后根周围突脊神经按脊神经根分:颈(C)8、胸(T)12、腰(L)5、骶(S)5、尾(C0)1颈膨大(C5—T1)腰膨大(L2—S3)脊神经根丝围绕终丝形成马尾(二)脊髓的内部结构外周为白质中间为灰质,灰质中央有纵惯全长的中央管,中央管周围连接双侧的灰质为灰质连合。1、灰质H形,前角、后角及中间带。T1—L3节段侧角。1)后角:胶状质—轴突参与节段间的联系后角固有核—轴突构成上行纤维束胸核—构成上行传导束(背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胸核)2)中间带:中间内侧核、中间外侧核3)前角:

运动神经元(大型细胞)

运动神经元(小型细胞)闰绍细胞2、白质:后索、外侧索、前索三个索内有上行和下行的纤维束,连接脑和脊髓。紧贴灰质边缘还有连接脊髓各个节段的短距离纤维束,为固有束。2、白质:后索、外侧索、前索1)上行纤维束(1)薄束、楔束传导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及皮肤的精细触觉冲动(2)脊髓小脑后束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反射性本体感觉(3)脊髓小脑前束传导下肢的反射性本体感觉冲动(4)脊髓丘脑束传导躯干和四肢温、痛觉和触觉冲动2)下行纤维束:(1)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冲动传给前角运动神经元(2)红核脊髓束调节肌张力和协调肌群运动(三)脊髓的功能1、传导功能脊髓白质内的上、下行纤维束成为脑和灰质间的联系通道。2、反射功能灰质内的反射中枢通过固有束和前后根共同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二、脑干脑位于颅腔内,男性平均重:1375.5g,女性:1305.1g端脑间脑脑小脑中脑脑桥脑干延髓

(一)外形1、腹侧面延髓:前正中裂、锥体、锥体交叉、橄榄舌下神经根、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根。脑桥:基底部、小脑中脚、基底沟三叉神经根、展神经根、面神经根、前庭蜗神经根。中脑:大脑脚、脚间窝动眼神经。2、背侧面延髓: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脑下脚、延髓上部中央管向后外方敞开构成第四脑室底的下半部,脑桥背侧构成第四脑室底上半部。中脑:上丘、下丘、

滑车神经菱形窝:髓纹、内侧隆起、面神经丘(展神经核)、舌下神经三角(舌下神经)迷走神经三角(迷走神经背核)、前庭区(前庭神经核)、(二)脑干的内部结构1、灰质:脑神经核和非脑神经核1)脑神经核1)躯体运动柱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支配由肌节演化的骨骼肌(眼球外肌、舌肌)

2)特殊内脏运动柱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支配由腮弓演化的骨骼肌(咀嚼肌、面肌、咽喉肌)

3)一般内脏运动柱动眼神经副核下泌延核上泌延核迷走神经背核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4)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柱孤束核传导脏器、心血管感觉、传导味觉5)一般躯体感觉柱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中脑核接受来自头面部皮肤、眼和口腔鼻腔粘膜等处痛、温、触觉纤维及咀嚼肌等本体感觉6)特殊躯体感觉柱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等及听觉非脑神经核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核、脑桥核、中脑顶盖、红核、黑质。参与听觉与视觉的传导反射及协调躯体运动2、白质1)上行纤维束内侧丘系—传导对侧躯干和上下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脊髓丘系—传导对侧躯干和上下肢的浅感觉冲动。三叉丘系—传导头面部皮肤、眼、口和鼻腔黏膜的浅感觉。外侧丘系—传导来自双耳的听觉冲动。2)下行纤维束锥体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皮质核束其他纤维束—皮质脑桥束、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前庭脊髓束3、脑干网状结构脑干中除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及特异性长传导束外的细胞和纤维交织的区域。1)旁正中区中缝核群痛觉抑制和睡眠有关2)内侧区上下行纤维——大脑、脊髓3)外侧区接受上行纤维侧支,与内侧区联系功能:1)调节骨骼肌张力肌紧张的易化和抑制区2)调节内脏活动心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3)影响大脑皮质的活动维持大脑皮质觉醒三小脑位于颅后窝,脑干背面,大脑枕叶下方。(一)小脑的外形及分叶小脑蚓部小脑半球原裂1)绒球小结叶—绒球和蚓部又称原小脑,与调节平衡有关。2)前叶—原裂以前的半球和蚓部。3)后叶—原裂以后的部分蚓锥体+蚓垂+前叶——旧小脑,调节肌张力后叶其余部分——新小脑,协调肌群运动。(二)小脑的内部结构表面的灰质为皮质,深层的白质为髓质,髓质的核团为小脑核。1、小脑皮质的组织结构分子层、梨状细胞层、颗粒层2、小脑核共四对,齿状核、栓状核、球状核、顶核。(二)小脑的种系发生概述小脑的演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原小脑——动物在水中躯体做蛇样运动时旧小脑——动物依靠对称的鳍或四肢运动新小脑——动物用肢体将躯干撑离地面四、间脑间脑由前脑发展而来,位于脑干和端脑之间,其体积不到中枢神经系的2%,但结构和功能十分复杂,仅次于大脑皮质.分五部分,两侧间脑之间为第三脑室。(一)背侧丘脑一对卵圆形灰质块灰质块内有一Y形神经纤维板—内髓板,将其分成三部分:丘脑前核、内侧核、外侧核(1)非特异投射核团维持大脑兴奋(2)特异性中继核团传导特定感觉(3)联络性核团整合信息建立联系(二)后丘脑内侧膝状体——

发出听辐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外侧膝状体——

发出视辐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三)上丘脑松果体(生物钟)僵三角丘脑髓纹(四)底丘脑:中脑被盖与间脑过渡区,椎体外系重要结构(五)下丘脑下丘脑功能:神经内分泌活动的中心,将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结合起来,形成内脏神经的皮质下中枢,对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等活动进行广泛的调节。还参与情绪反应五、端脑端脑两侧的大脑半球借胼胝体相连接。大脑皮质约2200cm2。控制和调节着所有皮质下结构和周围神经的活动(一)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1、半球外侧面的沟和回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岛叶2、半球内侧面的沟和回中央旁小叶胼胝体扣带回距状沟楔叶舌回舌回3、半球底面由额、颞、枕三叶构成嗅球嗅束嗅三角嗅叶(二)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1、侧脑室两大脑半球内的腔隙,室内有脉络丛。2、基底核:尾状核+豆状核纹状体(运动)屏状核(岛叶皮质和豆状核之间的薄层灰质)、杏仁核(内脏、行为和情绪)

杏仁核屏状核豆状核尾状核3、半球内白质1)联络纤维:一侧半球内联系各回或各叶间纤维。2)连合纤维: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纤维。胼胝体、前联合、穹隆(1)胼胝体最大连合纤维,联系两半球各叶,使大脑在机能上成为一个整体。(2)前连合分别连合左右两侧嗅球和颞叶(3)穹窿3)投射纤维:联系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4、大脑皮质的组织结构覆盖于大脑表面,约26亿个神经细胞,约占脑重40%一般分六层:

(三)大脑皮质的分区和机能定位(P293)根据皮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分为52个区第1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第1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听区(颞横回)视区嗅觉区语言中枢视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中回)(书写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说话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颞上回)(听话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角回)(阅读中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