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经济法的发展_第1页
市场经济与经济法的发展_第2页
市场经济与经济法的发展_第3页
市场经济与经济法的发展_第4页
市场经济与经济法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场经济与经济法的发展

法律现代化不仅是中国现代历史的主线,也是中国现代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标。尤其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如何发挥经济法的引导和规制作用,以尽可能地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对于经济法学者来说,如何在法律现代化大前提下研究经济法发展的现时性和本土性特征,以更好地推动经济法为市场经济服务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也是本文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我国对经济法的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丰硕成果,有人曾提出经济法法典化的设想和主张,认为经济法的大立法时机已经到来。笔者综观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经济法的发展趋势及现状,认为经济法在其发展的整个历程中具有其自身特点。经济法不同于民法,不具有民法所具有的一般性正义和价值标准,能够通过法典规制和构建出一个部门法体系。经济法由于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稳定性及延续性相对较弱,更体现一个国家在现时现地所推行的经济政策。所以体现在法律上就是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规定。故而著名学者谢怀轼先生将经济法与民法进行了对比:“一个国家的民法典可以在百年内基本不变,经济法就不可能如此。”因此,笔者认为在研究法经济法现代化的问题时,务必注意这一固有特点。一经济法的发展趋势笔者综合分析各主要国家的经济法理论及发展历程,认为经济法的发展表现出以下几大趋势:(一)调整对象的多样性1.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经济法产生的深刻社会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职能的日益发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日益加强,调整对象也日趋多元化。虽然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法起源于19世纪末,距今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活动我们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国家经济管理职能并不发达,国家直接以自己为一方主体参与经济管理活动或者说对经济的干预很少,而出现这些类似于现代经济法的东西往往是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所致(p.86)。或者是为了应付自然灾害、战争等特定情况,或者是因为社会大变革如改朝换代所致。中国古代社会,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活动往往是伴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安抚百姓、发展经济的变法运动而产生的。如战国的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土地私有,可以买卖,奖励耕战,重农抑商等。这些律令表明了国家对经济的直接管理和引导。汉代,国家颁布法令,抑制商业发展并进行盐铁官营,从而直接经营工商业。此外,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活动还见于国家面对特定情况或应付特定危险之时,如自然灾害、战争。这种情况下,国家以直接强制的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便显得尤为突出。如灾年减轻赋税甚至免征各种税费的法令;为了战争之需,加征各种赋税或者进行某些物资的国家专营以保障军需补给等。总之,现代意义上的经济管理活动很少。进入近代以前,西方一直落后于东方,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活动与东方具有相似的特征,也是表现为一种直接强制、直接参与或者应对困难的暂时性措施。2.现代经济法通过保障经济增长,在有利条件的地区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到了近代,西方国家纷纷大力发展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活动日益加强,国家管理经济遍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首先,国家开始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减少微观经济的无序性以保障整个经济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这就是有些学者称之为的社会整体调节机制。如平衡产业结构,对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根据各自应占的比例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以保证其应有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其次,为了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效益,国家重视每一个微观经济单位,对其进行合理规制以保障微观经济的生机和活力,这就是所谓的市场规制法。如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等,用以保障市场的有序运行。其三,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离不开国家。由于公共产品的提供很难通过市场本身实现,所以国家往往通过直接投资等形式实现这一目标,这也是现代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其四,国家还要调整社会保障关系,以保证社会全体成员都能平等的生存在天地之间,社会保险法便是对这类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的典型。最后,现代经济法还有一个新的趋势,就是越来越关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更加注重实质意义上的公平。民法或传统私法意思自治在对人终极关怀理念上存在缺憾。“作为政治法和民法补充和必然结果的经济法”,则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其价值追求,以期达到弥补传统民法所不能实现的实质正义价值,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总之,现代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十分宽泛,并呈现出日趋多元化的趋势。(二)经济关系复杂在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生产力很不发达,社会经济生活较为单一,从而发生的经济关系及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并不复杂。国家职能也较为单一,主要以维护政权为中心,管理经济活动的领域有限,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整方式也很单一。1.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是现代社会法如前所述,国家主要是针对特定的经济情况而对相关领域直接进行调整或干预,而且往往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其次,人类早期社会的法大多表现为诸法合体的形式,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往往与调整国家行政管理关系的法混同,因而调整方式上也自然出现了趋同,即通过行政命令甚至强行性的刑法规范直接干预经济活动。再次,还有体制上的原因。由于封建社会确立的是“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度,整个天下系君王私有,全部国家权力都是皇家私权。中央集权是这一时期的特征,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便是这一体制下的必然结果。总而言之,这一时期经济法的调整方式突出表现为行政命令形式,直接干预的色彩非常浓厚。2.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与参西方国家在其资本主义的早期阶段所制定的一些经济法令更加体现了这一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特征。15世纪的英国为了发展其资本主义经济,颁布圈地法令,强迫农民与其所依附的土地分离,并进而颁布惩治流浪者法令,使被圈地的农民不得不投入到英国的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中,从而成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19世纪美国的西进运动一定程度上是15世纪英国圈地运动的“翻版”。20世纪后,由于这一时期的特定社会特征,直至60年代经济法表现为一种危机对策法的特点。基于此,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活动也就主要表现为直接参与和干预。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大危机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或为了战争需要,或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所导致的经济大萧条,制定了大量应付危机的法律。显然,这些法律的国家干预和强制色彩非常浓厚。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是这一时期经济法国家干预理论的代表。3.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强制已不适应市场20世纪60年代以后,现代经济法才真正确立。随着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影响的消除和经济复苏,整个世界经济迅猛发展且联系日益紧密,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范围也日益扩大,经济法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调整方式也正随之发生变化。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危机对策法所伴随的国家直接干预和强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经济发展。西方经济学界对凯恩斯的国家干预学说提出质疑,纷纷表示经济应该按其自身规律运行,过分的国家干预会制约市场的基础调节作用。因此,西方各国对国家干预的认识发生了明显变化,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日益放松,更多地采用间接的和非强制的调整方式。现代国家主要综合运用各种调节手段如计划、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以及民事的、行政的、刑事的、褒奖的、社会的调整手段。通过全国性的宏观调控来引导经济的发展,国家不再过分强调其直接干预而是通过提供更多的公共信息和公共服务来为市场服务。另一方面,现代经济发展也不适合使用强制手段。因此,总的来说,当代国家经济法调整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直接干预和强制色彩日趋淡化,在运用国家调整手段的同时充分重视市场本身的基础调节作用。(三)法律规则的日益复杂与其自身的特点相结合1.飞速发展时期的刑法变革在经济法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法一开始是作为一种危机对策法的形式出现的,而且当时国家间的联系与交往很少,因而那时的经济法仅以各国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具有浓厚的本国化色彩。这一时期,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经济法的非经济因素扭曲了经济法的精神。如德国在20世纪初颁行的《卡特尔规章法》、《煤炭经济法》、《钾盐经济法》等,实际上是迎合被“一战”破坏了的德国经济的需要;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则完全是应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直接产物。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时期。随着经济的腾飞以及危机的消除和危机形式的变化,各国在经济管理活动中面临的情况出现趋同,面临着经济活动日益复杂、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的情况下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这一共同主题。于是,各国便对其他各国的经济法予以借鉴和移植,掀起了一场经济法国际化的运动。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撒切尔夫人实施“私有化”的影响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便是例证。又如,这一时期各国反垄断或竞争法的立法几乎遍及整个世界,维护正当竞争、抑制垄断对市场的破坏作用促进经济的正常发展,反垄断立法成为这一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必须。这一变化过程可以看做是传统经济法向现代经济法转变的国际化过程。2.经济法经济制度的本土化趋势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理论,矛盾存在于一切问题的始终,经济法的发展过程也不例外。在各国经济法发展出现国际化、各国经济法理论和实践已相对成熟的情况下,由于各国各自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不同的矛盾,这些问题是无法用普遍的方法解决的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各国经济法的发展要求其不断与本国特点相结合,从而经济法伴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及经济政策制定的本土性而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势。如单飞跃教授说的“人口多、资源少、基础弱、地区发展不平衡是研究解决中国问题的基础前提”,(p.68)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法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前提。这一点还可以从张守文教授的论述中得到印证:经济法要受到各国文化、历史、法律传统、民族精神等方面的特殊性的影响,从而经济法必然会存在国际性差异。如美国,长期以来具有浓厚的自由主义传统,故其经济法对经济活动的限制也相对较少,表现出较大的经济自由。至今,美国经济法仍然主要表现为反垄断和限制竞争法(p.151)。而在一些经济后进国家,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发育不健全,由于资金的稀缺,国家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国家干预的惯性”,国家只能集中力量优先发展某些产业,这些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作用和调整方式的强制性便相对突出,因而经济法中对经济活动的限制相对较多自由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如果这些国家不顾自己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历史传统而采用相对自由的经济立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世界各国的经济虽然日益接轨,但各国在关注经济法发展全球化的同时也日益注重经济法与本国现实特征的结合。二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在不断扩大目前,经济法学界对经济法的调整范围的研究不可谓之不深入,相关论著也不可谓之不多。但不论持什么观点,都不可避免的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即对经济法调整范围的研究大多是以19世纪以来西方市场经济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研究和逻辑推理的前提。由于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经济活动的不断复杂,又由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本身在不同国家不同阶段其发展程度不同(这主要与经济本身的发展状况和国家实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紧密相连),有时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范围较广,有时则涉及范围较窄。从整个发展历程看,经济法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渗透不断增强,调整范围在不断扩大。从学界对经济法调整范围界定的不断扩大和不能达成一致也能获得上述认识。从最初的仅仅调整国家宏观调控关系到现在的调整宏观调控关系、市场管理关系、企业组织关系、社会保障关系等。根据上述认识,即使现在对经济法调整范围的界定已相当广泛,但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经济法的调整范围还会进一步得到拓展。笔者通过对经济法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趋势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从经济法的调整范围不断扩大或者说不确定性来看,经济法是一种紧紧立足于现实经济形势的法的反映。亦即经济法是一种反映现时现地经济发展需求的法律,在此笔者将其称之为——经济法的现时性与本土性。(一)经济法的时代特色从经济法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发现经济法总是与一定阶段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紧密相连。综观各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法立法并分析反映其立法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出各国的经济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即总是迎合当时的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当时的特定情况,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相应的管理,制定不同的方针和政策,从而反映到法律上便是经济法的时代特色即现时性。首先,经济法的产生本身就说明了经济法的现时性问题。据传统观点,真正意义的经济法起源于19世纪末,是经济发展、社会分工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达到一定阶段、西方市场经济完全建立,与之相伴随的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失败,即我们所说的“市场失灵”的出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理论和法令才应运而生。经济法产生,这是与当时的经济阶段和经济状况紧密相连的,所以这些经济立法便以完全符合当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作为目标。承前所述,经济法发展到20世纪初直到60年代,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发生,两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国和经济危机的主要发生国均是经济法立法最有影响的国家。所以经济法便突出反映了这一时代特色,即紧紧围绕着战争以及战争和经济危机对经济的破坏这一中心主题。如德国在一战前及一战期间的许多经济立法、如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等。二战后,各国将其重心都转移到恢复和振兴经济上来。经济法一方面要致力于修复战争给经济造成的创伤,制定一系列经济法令;另一方面,则要剔除非经济因素,重新恢复市场经济秩序。如联邦德国在二战后颁布的《德国经济力过度集中排除令》(通称为《反卡特尔法》)。禁止“卡特尔”和康采恩,并对大企业进行分割,促进自由竞争,维护市场秩序。其次,经济法的重要特征——政策性和经济性,也充分说明了经济法的现时性特征。“经济法根源于国家对经济的自觉调控和参与,其要义不在于民法般抽象地设定和保障某种权利,而需对万变之经济生活及时应对”。(p.57)经济法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并且经济法与现时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高度一致。而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时代色彩的名词。所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国家经济政策也因经济形势需要而经常发生变化,经济体制也非一成不变。经济法总是要反映一国现行的经济政策。因此,经济法受其影响也会时常处于变动之中,中外皆然。所以在经济法的规制下,“一时之应然、不应被制止或不应为的行为,至彼时则可能成为应受谴责、制止或应为的行为。”(p.58)德国在不同时期对待垄断的态度也不一样:德国经济法有时表现为卡特尔助长法,有时则表现为卡特尔限制法,这都是德国经济形势及其需要紧密相连的德国经济政策的必然反映。(p.37)经济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是对市场经济进行规制,维护市场秩序。由于市场不是不变的,所以市场规制始终处于动态之中。这就要求经济法对市场的规制也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做出调整。(二)经济发展和自由贸易原则经济法总是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具有现时性。同理,由于各国不可能处于同样的经济形势和发展水平,这就要求各国在进行经济立法时,要充分考虑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不论是在前工业社会的封闭落后时代,还是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