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风险的例子_第1页
融资风险的例子_第2页
融资风险的例子_第3页
融资风险的例子_第4页
融资风险的例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融资风险的例子篇一:融资风险的例子】风险分析汇总一、风险之财务风险八佰伴背负巨额债务走向破产的深渊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使用债务资本而产生的在未来收益不确定情况下,由权益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收益率大于负债的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企业收益率小于负债的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负债经营是现代公司应有的经营策略,通过负债经营可以弥补自有资本的不足,还可以用借贷资金来实现赢利。公司在营运中所需要的资金一般都来自发行和债务两个方面,其中债务(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公司债券、商业信用)的利息负担是一定的,公司产生的财务杠杆作用犹如一把双刃剑,当产生的利润率大于债务的利息率时,给股东带来的是收益增长的效应;反之,就是收益减少的财务风险。不少公司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够,为了迅速扩大公司规模而进行大规模的,使公司过度负债,一旦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就给公司带来了灭顶之灾。八佰伴集团创办人和田一夫,以其《八佰伴——从零到亿万》的自传风靡全球而成为传奇式人物。他本是日本静冈县数家八佰伴杂货铺的小老板,继承父母所经营的果菜店,书写了“阿信”式艰苦奋斗的典型故事。20世纪60年代末,当大型超市在日本兴起时,他由于无力角逐而另辟蹊径到海外拓业。八佰伴的前身于1973年10月首先在香港注册一家私人有限公司。1984年和田一夫大举进军我国香港,一连开了9家八佰伴百货公司,加上澳门一家共发展了10家分店,短短数年就建起了一个百货业王国。到1990年5月,他更是挟11.5亿港元资金将八佰伴总部迁往我国香港,展示他在我国香港落地生根的决心。1993年,当香港经济处于调整期时,他又看到中国内地的市场潜力,将八佰伴总部迁往上海,并在沙头角、上海、北京建起3家百货公司。在不算长的几十年里即发展成为赫赫有名的百货业集团。和田家族凭借其过人的胆识和举债经营的方式,使八佰伴在日本本土迅速拥有了71家连锁店,在海外拥有了27间分店网,其发展速度之快的确令同业望尘莫及。这种敢于从资本市直接、迅速发展连锁店占领市场的做法,一度为日本财经界所称颂,但同时也埋下了规模过度膨胀的隐患。仅从1990年至1994年,八佰伴共发行了总值约500亿日元(约35亿元人民币)的可转换债券。1997年9月18日,负债总额高达1613亿日元的八佰伴日本公司宣布破产,成为日本战后流通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宗破产案。据披露,八佰伴负债包括437亿日元的银行借贷、374亿日元的可转股债券和490亿日元的拖欠其他公司债务等。日本信贷评估机构已将该公司债券信用评级由原来的bl降至di,即无法偿债类别。紧接着,1997年11月20日,日资上市公司“八佰伴香港”全资附属公司——八佰伴(香港)百货有限公司,以无力偿还债项为由,在香港向高等法院申请清盘。随之,八佰伴旗下的10家港澳百货公司(澳门一家)从11月21日起全部结束营业。八佰伴的这一举动,宣告了这个日本百货业王国在日本本土和我国港澳的终结,公司创立者和田一夫成功神话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八佰伴的主要教训是:在公司急剧扩张的同时,缺少周密有效的计划。八佰伴之初,虽然得到侨居海外的日本人的大力支持,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由于在日本国内的积蓄不足,经营能力有限,因而被后发展起来的日本超市和百货商店抢走了客源。近年来,八佰伴公司对日本和海外的经济形势以及对公司自身的能力估计过于乐观。在海外并没有详细周密的计划的情况下,八佰伴日本公司把公司的利润以及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这种“炼金术”聚集的大量资金投入了海外市场,结果这些资金的回收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曾通过可转换公司债券筹资600亿日元的八佰伴,从1997年12月起到2001年“每年要偿还100亿日元”,由于筹措不到偿还资金,最终导致公司债务危机的爆发。八佰伴的破产过程在国内外企业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不少企业都是通过大量举债来获得快速的发展,而一旦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或者企业自身经营出现问题,就比那些适度负债的企业容易被巨额的债务压垮,从而走向破产的深渊。要回避财务风险,首先要以保持恰当的资产负债率为核心确定负债警戒线。根据公司的总资产来界定总负债,合理确定规模,合理设计和选择工具,合理选择渠道和方式,合理搭配长短期资金的比例,使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资产结构相匹配,风险与成本相适应,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与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有效控制公司的借贷资本率(长短期借贷总额与股东权益之比),借贷

资本率的具体数额因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而有所不同,但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界限之内,可以大大提高公司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此外,通过一些手段减少利率风险,也是回避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方法。利率风险是由于利率的波动使资产价值或利息收入减少,或者是负债利息支出增加的可能性。而对普通公司来说,经常面临的利率风险是借款利息成本增加的可能性。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利率掉期的办法。利率掉期是交易双方同意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一个名义上的本金额相互支付以两个不同基础计算(相同币种)的利息的协议。其中一方在整段协议期间内皆以同一个固定利率支付利息,而另一方则在整段协议期间支付浮动利率利息。浮动利率在每个计息期间开始前均根据参考利率重新调整一次,每个利息期均根据新确定的利率计算利息。利率掉期协议的作用是借款公司通过与银行签订的协议,将贷款利率由浮动利率转变为固定利率或者反之,以有效控制债务的成本。利率掉期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地说,当利率看涨时,将浮动利率债务转换成固定利率较为理想;同理,当利率看跌时,将固定利率转换为浮动利率较好。利率掉期因为都是同一货币,因此不涉及债务本金的交换,即不需要期初与期末互换本金。利率掉期的形式十分灵活,可以适用于已有债务,也可以用于新借债务。债务人可以根据各自的资金安排选择适宜的形式,调整利率结构防范利率风险,设法筹集相对便宜的资金,从而减少公司的财务风险。二、风险之市场风险“大马不死”与盲目发债,导致韩国大宇集团走向破产的深渊市场风险一般指影响同行业所有公司的外部因素引起的风险,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利率变动、汇率变动、市场需求和政府行业政策的变化等。企业在投活动中,应时时关注整体市场的风云变幻,一旦发现新的市场风险来临,需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决定,迅速调整发展战略和财务战略,以避免金融风暴来临之时错误的扩张等给企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就是市场风险的一个典型例子。1.市场环境剧变。1997年7月,一场金融风暴从高经济增长的泰国旋起,席卷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金融风暴像每年这个时候袭击这个地区的台风一样猛中国香港金融风暴像每年这个时候袭击这个地区的台风一样猛烈,不断冲击泰国铢、韩元、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印尼盾和新加坡元、港元。这种金融市场脆弱的影响一步步呈“多米诺骨牌”效应:捷克克朗、波兰兹罗提已受影响,南非兰特、巴西雷亚尔都未幸免。受货币汇率下跌风暴的影响,东南亚股市更是狂泻不止。金融风暴给亚洲和其他地区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泰、韩、马、印尼等国经济损失近6000亿美元,这些国家按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倒退10多年。在这样猛烈的金融风暴的打击下,许多公司纷纷破产,韩国大宇集团的破产就是其中一例。2.扩充过速,过度膨胀,债台高筑,经不住市场变化的考验。大宇集团于1967年开始奠基立厂,其创办人金宇中当时是一名纺织品推销员。经过30年的发展,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银行的信贷支持和在海内外的大力购并,大宇成为直逼韩国最大企业现代集团和在海内外的大力购并,大宇成为直逼韩国最大企业现代集团的庞大商业帝国:1998年底,总资产高达640亿美元,营业额占韩国gdp的5%;业务涉及贸易、汽车、电子、通用设备、重型机械、化纤、造船等众多行业;国内所属企业曾多达41家,海外公司数量创下过600家的纪录,鼎盛时期,海外雇员多达几十万,大宇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大宇是“章鱼足式”扩张模式的积极推行者,认为企业规模越大,就越能立于不败之地,即所谓的“大马不死”。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大宇集团不断地扩充规模。据报道,1993年金宇中提出“世界化经营”战略时,大宇在海外的企业只有15家,而到1998年底已增至600多家,等于平均每3天增加一个企业。1997年底韩国发生金融危机后,其他企业集团都开始收缩,但大宇为支持不断膨胀的规模,仍然我行我素,继续大量发行债券,进行借贷式经营,结果债务越背越重。1998年大宇发行的公司债券达7万亿韩元(约58.33亿美元)。1998年第4季度,大宇的债务危机已初露端倪,在各方援助下才避过债务灾难。此后,在严峻的债务压力下,大梦方醒的大宇虽作出了种种努力,但为时已晚。1999年7月中旬大宇向韩国政府发出求救信号;7月27日,大宇因“延迟重组”,被韩国4家债权银行接管;8月11日,大宇在压力下屈服,割价出售两家财务出现问题的公司;8月16日,大宇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在1999年底前出售赢利最佳的大宇证券公司,以及大宇电器、大宇造船、大宇建筑公司等,大宇的汽车资产免遭处理。8月16日协议的达成,表明大宇已处于破产清算前夕,遭遇“存”或“亡”的险境。由于在此后的几个月中,经营依然不善,资产负债率仍然居高,大宇.=J集团最终不得不走向破产的深渊。.=J大宇集团为什么会倒下?在其轰然坍塌的背后,存在的问题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过快造成的过度负债是其破产的内部原因,而亚洲金融危机则是其破产的外部因素。大宇集团在政府政策和银行信贷的支持下,走上了一条举债经营之路,试图通过大规模举债,达到大规模扩张的目的,最后实现市场占有率至上的目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大宇集团已经显现出经营上的困难,其销售额和利润均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而与此同时,债权金融机构又开始收回短期贷款,政府也无力再给它更多支持。正是由于经营上的不善,加上资金周转上的困难,韩国政府于1999年7月26日下令债权银行接手对大宇集团进行结构调整,以加快这个负债累累的集团的解散速度。由此可见,大宇集团的举债经营不仅没能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反而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因巨大的偿付压力使企业陷入了难于自拔的财务困境。3.市场风险的防范措施。从大宇集团破产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市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公司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些公司往往忽视市场的变化,在市场风险到来的时候不能对风险做出及时反应,其结果就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沉重打击,甚至遭受灭顶之灾。因此,作为一家公司,应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主动防范市场风险。风险防范就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来阻止风险损失的发生,或消弱损失发生的程度,以获取最大利益。市场风险的防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市场分析,提高前瞻性;二是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比如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汇率掉期(swaptransaction)操作或通过外汇期货实现保值。以下我们以汇率掉期为例,介绍市场风险防范方法。汇率掉期是指公司为回避汇率变动风险,委托银行买入a货币,卖出b货币,确定将来另一工作日反向操作,卖出同等金额a货币,买入b货币。一笔掉期外汇买卖可以看成由两笔交易金额相同、起息日不同、交易方向相反的外汇买卖组成的,因此一笔掉期外汇买卖具有一前一后两个起息日和两项约定的汇率水平。在掉期外汇买卖中,公司和银行按约定的汇率水平将一种货币转换为另一种货币,在第一个起息日进行资金的交割,并按另一项约定的汇率将上述两种货币进行方向相反的转换,在第二个起息日进行资金的交割。最常见的掉期交易是把一笔即期交易与一笔远期交易合在一起,等同于在即期卖出甲货币买进乙货币的同时,反方向地买进远期甲货币、卖出远期乙货币的外汇买卖交易。例如:一家日本贸易公司向美国出口产品,收到货款500万美元。该公司需将货款兑换为日元用于国内支出。同时公司需从美国进口原材料,并将于3个月后支付500万美元的货款。此时,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做一笔3个月美元兑日元掉期外汇买卖,即期卖出500万美元,买入相应的日元,3个月远期买入500万美元,卖出相应的日元。通过上述交易,公司可以轧平其中的资金缺口,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2005年8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国内外汇指定银行可以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同时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这为企业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三、风险之经营风险连锁经营体系尚未健全的亚细亚,盲目扩张中迅速衰败经营风险指公司的决策人员与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赢利水平变化,从而使者预期收益下降的可能。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团队,必须要全面、平稳地把握企业经营方向,否则资本运作能力越强,金额越大,越有可能带来更大的企业风险。1.经营风险产生的因素。市场风险侧重于公司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给公司带来的风险,公司经营风险则侧重于公司内部因素给公司带来的风险,这些因素主要有:决策时,未对作可行性分析,草率上马;不注意更新,使自己在行业中的竞争实力下降;不注意市场调查和开发新产品,仅满足于目前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满足于目前的利润水平和经济效益;销售决策失误,盲目进行市场扩张;等等。2.经营管理对经营风险的影响。我国郑州亚细亚集团的衰败就是经营风险的一个典型实例。1989年,河南省第一家股份制公司郑州亚细亚商场正式开业,这家由河南省中原不动产公司和省建行租赁公司共同的商场由于在当时实行经营权与所有权两权分离的灵活机制,因此,商场经营者从开业之初就推出了一系列与以往商业不同的管理举措,轰动了郑州市。亚细亚人在价格大战、服务大战、公关大战等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走在前面,通过各种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把顾客请进了商场。与此同时,亚细亚人身着统一的服装,佩戴着统一的野太阳场徽,在门前广场摆开了每天一次的晨操、队列、升旗表演,更吸引了众多的人前来参观。1990—1992年的3年期间,郑州亚细亚商场的销售额急剧攀升,在河南省名列前茅,‘‘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成为河南乃至全国风靡一时的口头禅,此时亚细亚人心中也充满了骄傲与自豪。郑州亚细亚不仅在中原商战当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在全国商业系统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冲击波,当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亚细亚现象的时候,亚细亚人已经把他们的战略眼光投向了全国。1993年,河南省内的南阳、濮阳、漯河、开封4家连锁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几乎同时开工建设。1994年就在4家直接连锁店紧张建设的同时,在北京、广州、成都、上海等地也出现了穿着亚细亚场服,使用亚细亚场徽,飘扬着野太阳旗帜的7家仟村百货连锁店。1994年5月10日,注册资金1500万元、郑州亚细亚股份有限公司占40%股权的南阳亚细亚商厦开张。接着,濮阳、漯河、开封等地亚细亚商厦相继开业,省外的“仟村百货”也在北京、上海、福州、广州、成都纷纷登场。短时间内的急速扩张导致了亚细亚的支出不断增加,规模急剧膨胀。庞大的连锁体系还未健全,不幸就一个接着一个而来。南阳亚细亚开业就亏损经营;广州仟村百货停业,北京仟村百货紧随其后;西安仟村未开就销声匿迹。就在亚细亚迅速扩张的同时,在河南省内乃至全国各地像雨后春笋般涌现了许多冠有亚细亚名称的公司和商场也纷纷债务累累、官司缠身。郑亚集团在海南的亚细亚大酒店开业不久就停业倒闭,在悉尼和莫斯科设立的两家国外办事处也无功而返。1997年河南省的南阳、濮阳,郑州亚细亚商场也因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其他连锁店,自身出现了危机。亚细亚匆匆滑落,销售额由1995年的4.71亿元跌至1997年的2.05亿元。亚细亚的迅速衰落,引起了郑州各界的普遍关注。有关专家认为:亚细亚这种集团化的对外辐射扩张,战略是对的,是战术上出了问题,主要是扩张速度过快。同时,在其他方面也有失误,比如选址错误、定位不准、用人不当、管理混乱、缺乏监督约束机制,以及只重视顾客而忽视供货商利益等等。因此,要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就需要从产生经营风险的各个因素入手,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是:总量控制、成本管理和多元化经营。总量控制就是要根据企业的资源情况,合理确定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避免不顾企业实际的盲目扩张,这是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成本管理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管理方法,有效降低成本,使企业获得低成本的竞争优势,这样企业的产品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能够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多元化经营就是通过同时进入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经营领域,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减少由于某一项业务发生波动而给企业整体运行带来的冲击。3.公司治理结构对经营风险的影响。造成公司经营风险的因素除了上面列举的之外,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也是造成公司经营风险的重要原因。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的核心,它是指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监事会各自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并形成相互分权制衡体系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安排的总称。2001年以来,美国先后爆发了“安然”、“世通”丑闻,2002年7月开始实施《索克斯法案》(sarbanes—oxleyact)后,良好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越来越被国际资本市场和全球人看做是改善经营业绩、提高回报、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点。世界著名的麦肯锡公司2001年在亚洲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财务状况类似情况下,人愿意为“治理良好”的亚洲公司多付20%的溢价。另据美国标准普尔公司2001年的一项调查,结论是“亚洲国家的公司,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如果不做根本性的改革,任何管理技能的提升与科技实力的发展,都不足以让亚洲公司在国际舞台立足”。中国公司,特别是国有公司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就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确保出资人到位是关键。当国有股成为主体时,既要防止股权主体的虚位与脱位,也要防止国有股权主体的错位与越位。也就是说,国有股同样应当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但必须避免国有股权中的行政属性对经营活动的干扰。国家明确政府对国家出资兴办和拥有股份的公司,通过出资人代表行使所有者职能,按出资额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管理者等权利,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不干预公司日常经营活动。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建立与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授权大型公司、公司集团和控股公司经营国有资产。要确保出资人到位,国有资产必须要在经济运作中实现保值和增值。健全董事制度是核心。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它对经理层作出的决定进行管理,决定高层管理的水平和结构,监督公司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系统,决定公司的主要战略和政策。董事会素质的高低与公司的业绩成长是呈对应关系的,具有高质量董事会的公司能创造出最好的业绩,而无效的董事会则是内讧和内耗的根源,公司势必走向衰败,难逃被兼并、收购或破产的命运。经营者股权激励是重点。任何一项改革如果没有利益主体的支撑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公司的发展固然离不开创新与,但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市场经济是效益经济,由于经营者和人力资本的价值不一,需要通过一种制度安排使两者在相对公平、兼顾效率的前提下,充分体现经营者人力资本的价值。因此,着眼于增量和未来,对经营者特别是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骨干和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实施期权激励。计划乃大中型公司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重中之重。4.组织结构对经营风险的影响。在组织结构方面,目前中国公司普遍存在公司链条长、对下属公司缺乏有效监督、运行效率低下等弊端,极易造成经营风险。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国有企业,而且在许多民营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曾经风光一时的三株集团就是一个例子。之初三株的体制是一种“长颈鹿结构”——细长的颈部支起高昂的头,使总部能高瞻远瞩,而大区、省级指挥部都是精干的身躯,地级子公司一插到底是其灵活的四肢。虽然整个体形略显修长,但由于结构紧凑依然能够健步如飞。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大,三株集团的组织架构逐渐演化成了“恐龙结构”——组织队伍出现超常的膨胀,在短短四年间,其母、子、孙公司管理层的规模扩张了100倍。到1997年,三株在地区一级的子公司就多达300多家,县级办事处2210个乡镇一级的工作站则膨胀到了13500个,直接吸纳就业人员15万以上。此时,三株的省级与地级公司变成效率不高的中间管理层,而县至乡村的办事处和工作站变成了行动迟缓的手足。三株的营销大军看上去浩浩荡荡,实际上却是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弄虚作假、政令不通、开支庞大,总部对基层单位近乎失控。随着市场环境的突变,三株这个恐龙形结构的公司应变能力就显得十分的弱小了,变成了一个一触即溃的泥足巨人。虽然三株集团衰落的直接原因是一起消费纠纷案,但从深层次上剖析,与其后期组织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综合性、多方位的混乱有密切的关系。解决组织机构造成的经营风险的有效办法就是裁短管理链条,压缩管理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企业适应快速多变的环境的能力。【声明】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个人参考试阅,我们尊重自知识产权,如有版权问题,敬请及时告知,本站会随时删除侵权文档。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会遇到短期资金需求大幅增加的情况。此时,您会选择什么方式进行短期,以期为资金周转赢得时间;下面是有公司企业融资失败案例,欢迎参阅。公司企业融资失败案例1蒙牛,牛根生牛根生万言书表明的困境股价暴跌,导致蒙牛股份在价值上大为缩水,老牛基金会抵押给摩根的也面临被出售的危险。这引得境外一些资本大鳄蠢蠢欲动,一方面谎言,一面张口以待能不能及时筹足资金,撤换回被质押在外国机构里的股份,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作为民族乳制品企业的蒙牛,到了最危险的时蒙牛股权脉络1999年1月,牛根生创立了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后更名为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乳业)。2001年底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与其接触的时候,蒙牛乳业公司成立尚不足三年,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型企业。2002年6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在开曼群岛注册了开曼公司。2002年9月,蒙牛乳业的发起人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了金牛公司。同日,蒙牛乳业的投资人、业务联系人和雇员注册成立了银牛公司。金牛和银牛各以1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开曼群岛公司50%的股权,其后设立了开曼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毛里求斯公司。同年10月,摩根士丹利等三家投资机构以认股方式向开曼公司注入约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亿元),取得该公司90。6%的股权和49%的投票权,所投资金经毛里求斯最终换取了大陆蒙牛乳业66。7%的股权,蒙牛乳业也变更为合资企业。2003年,摩根士丹利等投资机构与蒙牛乳业签署了类似于国内证券市场可转债的可换股文据,未来换股价格仅为0。74港元/股。通过可换股文据向蒙牛乳业注资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可换股文据实际上是股票的看涨期权。不过,这种期权价值的高低最终取决于蒙牛乳业未来的业绩。如果蒙牛乳业未来业绩好,可换股文据的高期权价值就可以兑现;反之,则成为废纸一张。为了使预期增值的目标能够兑现,摩根士丹利等投资者与蒙牛管理层签署了基于业绩增长的对赌协议。双方约定,从2003年〜2006年,蒙牛乳业的复合年增长率不低于50%。若达不到,公司管理层将输给摩根士丹利约6000万〜7000万股的上市公司股份;如果业绩增长达到目标,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就要拿出自己的相应股份奖励给蒙牛管理层。1=2004年6月,蒙牛业绩增长达到预期目标。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可换股文据的期权价值得以兑现,换股时蒙牛乳业股票价格达到6港元以上;给予蒙牛乳业管理层的股份奖励也都得以兑现。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投资者投资于蒙牛乳业的业绩对赌,让各方都成为赢家。1=牛根生困境源头2004年6月10日,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2319。hk)在香港实现ipo,当时风光无限,只可惜牛根生的赌注下得太大。在蒙牛上市之前,与大摩有一个对赌协议,其中牛根生承诺,10年内,外资系随时随地可以净资产价格或者2亿元人民币的蒙牛股份总作价中较高的一个价格,增资持有蒙牛股份的股权。这样,即使牛根生准备对抗外资系,外资系也可以轻松地增持蒙牛股份的股权从而摊薄牛根生对蒙牛的控制力,架空牛根生。只是小股东被动搏命的牛根生牛根生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及长江商学院同学的万言书中如是写道:及时补足保证金,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一语道破天机,这是因为牛根生知道,自己根本就没有控制权,充其量只是代理人+小股东。牛根生在万言书中的感激得知蒙牛所处的窘境,为了防止境外机构恶意收购,柳传志总裁连夜召开联想控股董事会,48小时之内就将2亿元打到了老牛基金会的账户上。新东方俞敏洪董事长闻讯后,二话没说,火速送来5000万元。分众传媒的江南春董事长也为老牛基金会准备了5000万元救急。中海油傅成玉总经理打来电话,中海油备了2。5亿元;同时派人来企业了解情况,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取。田溯宁、马云、郭广昌、虞峰、王玉锁等等都打来电话,随时随地田溯宁、马云、郭广昌、虞峰、王玉锁等等都打来电话,随时随地可以伸手援助。香港的欧亚平联系境内的王兵等长江商学院的同学,还买了许多蒙牛股票,以支撑和拉升股价。牛根生为此说道:理事们、同学们的高度信任,说实话,让我既感动,又惭愧。在此,我也提醒各位理事、同学,一定要以蒙牛为鉴,,=J防范类似风险。至于蒙牛(老牛控股),最后即使白送了弟兄们,也绝不愿被外国人买走。在这里,再一次向大家鞠躬致谢了!牛根生正确的融资选择牛根生:我回答一下为什么要选择中粮,蒙牛是一家比较特殊的在,=J香港上市的内地股权公司,股权极为分散,我捐股之前10%左右的大股东几乎没有,我们在信托下面的股东上千人,每个人零点几,到去年推到28的时候,按照国际上低于25是警戒线,是被恶意收购的警戒线,去年我们股权把境内的股转到外面保证不低于25%。每年的八九月又到了股东卖股的时候了,登记的数字确实超过了警戒线,如果低于就可能被恶意收购,谁知道是谁我们不清楚,要么就选择一家能够长期进行战略合作的伙伴,不进行买卖股,保持民族品牌的原有本色,使更多的消费者受益。这样的话中国第一品牌中粮就被我们选择,宁总我也很熟悉,其他的人也不熟悉,谈的时候一拍即合,想到最多的是怎样为国家创建百年品牌,为民族怎样建设一个百年老店,这是我们都向往的事情。公司企业融资失败案例范文22006年新东方上市是行业的分水岭和里程碑事件,它给整个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6年之前的这个阶段是以互联网教育平台和it培训为主。当时it培训是比较火的,尤其是北大青鸟、达内、华育国际,还有什么学院等等,他们刚好赶上2000年it培训发展高潮。现在无论是k12(注: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还是和早教的人才,有很多都是青鸟系的。在线教育这块,我们看到的公司相对比较传统,弘成教育(中华)是在2007年底上市,它主要是跟中国的一些大学发继续教育的学历。它其实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在线教育,只是通过网络授课,这样的模式其实是资源类的,并不是纯粹的在线教育。精品学习网后来这个项目好象不是很成功,因为它的定位是平台,自己买流量的成本比较高。它后来也经历过转型,现在看好象内部做了合并,把好几个教育项目合并在一起。ata公司(注:中国智能化考试服务的创始者)把一些职业考试,用的形式实现统一管理,当然这也是必须要跟政府以及行业协会等合作。ata首先有资源优势,再加上技术优势,便形成了自己的,2008年初它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批企业的特点是都有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还有个特点就是规模都不太大,营收到现在可能也只有两三亿人民币规模,市值也是比较小的,成长也比较稳定,相对比较慢一些,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比较依赖资源的支持。像ata,它拿下个新的考试业绩能涨20%-30%,但这并不容易获取,要经过很多运作和招标等环节。而且,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它也会面临一些波动,比如2008年经济危机或者股票市场不好,没有人想去证券公司,考试人群数量就下降,这也就会影响业绩。这批企业里面,我觉得最可惜的是北大青鸟,它当时在教育培训行业里应该是非常领先的。北大青鸟本有机会在2008年上市,它已经路演完成并定价了,只不过当时定价比较低,创始人觉得太不甘心了,就撤销了ipo申请。后来形势就更坏了,一方面是it培训出现了大衰退,另一方面是资本市场窗口期也关了,北大青鸟现在已经江河日下,在教育行业失去了原来的那种地位。但青鸟体系确实出了不少人才,包括瑞思的创始人夏雨峰也是青鸟出来的。此后,精品学习网和飞龙网等做在线招生平台的企业也都不是很成功,他们都是受商业模式和教育行业发展阶段的影响。2006年-2010年2006年新东方上市之后,投资转向到了教育培训行业,包括语言及k12的培训。在这一轮的投资高峰里,我们看到几个上市公司,他们基本都是在2010年上市。新东方上市第二天环球雅思就拿到了软银赛富的投资,此后新航道也完成了融资。2007年那几个月有扎堆融资现象,9月份巨人融资学大是10月份融资,接下来是华育,安博几次大的融资也是在这一年。这一轮投资基本在两三年以后都收获了,这轮投资了未来两三年新一轮上市公司的出现。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不成功的案例,我后面会讲到。2010年至今从2010年到现在,在线教育成为新的投资亮点,我单独把在线教育列出来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它很热,但额度小一点的投资也在不断的发生,比如素质类教育、早教项目、少儿项目、项目和少数馆等等。真正大笔投资是在2010年以后,比如龙文在2011年号称获得4.5亿人民币的投资。其它更大笔的投资在教育培训行业就不太多了,因为上一轮的投资已经结束了,而k12和语言培训的格局基本已经定了,再想杀出黑马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所以,投资就转向到了有特色的在线领域。他们有可能成为被大公司整合的对象,有投资人在投之前先跟我打招呼,说我们投这个项目了到时候卖给你们。在线教育更多的是希望未来能成长出一个新的明星企业,或者一批新的明星企业。但在线教育领域,并没有让人看到眼前一亮、觉得特别惊喜火颠覆性特别强的商业模式。为什么现在仍有这么多投资案例呢?我觉得,这是因为资本要抓机会,就像前几年的团购一样,那会儿拿到融资的团购企业也很多,但最后生存下来的不太多。当然,这里面也许可能会成就几家企业,像传课、多贝、沪江网和猿题库这几个投资案例酒比较典型。现在拿到融资企业,除了特别早的互联网项目,因为互联网项目有特殊性,相对传统花时间的企业,至少都是在两三年、三四年以前成立的。现在从零开始的创业者要判断未来几年趋势和方向是什么,要找准点,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如果你现在做培训,尤其课外辅导,拿融资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很多vc已经不看k12项目了。除非你只是想做个生意,就是想舒舒服服过日子,没想成为全国性品牌,这种人也是挺多的,这也是另一种出路:没想过上市,收入稳定,时间和财务也相对自由。中篇不太成功融资案例分析接下来看两个案例:一个是融资案例,一个是上市案例,最后结果都不太好。华育国际是从北大青鸟加盟商独立出来的,因为觉得市场很好不甘心只是加盟商,便成立自己的品牌来做。华育是2007年拿到软银2千万融资,之后马上扩张,但到了2010年就传来了各地学校纷纷倒闭和撤销的消息,到现在据说只剩下三所分校了,如果从当初的梦想和目标来看,这个企业已经没有了。我们从这个案例能学到什么东西呢?第一个是大势,其实2007年拿到融资是个非常好的时间点,但是创业者要去判断这个行业未来的趋势,当时整个it行业已经往下走了。那时惠普和ibm这样的it企业最风光,但现在已经不是大家眼中值得仰慕的对象了,这就是十年间发生的变化,it培训企业就要判断出来这个趋势,比如招生越来越难。在这个原因之下,管理也就容易出问题,如果你的管理和团队再跟不上,扩张越快也就意味着死的越快。如果你判断不对大势,还去拿钱大肆扩张、开店和招人,学生就招不上来,业意味着企业支出比收入多,你一定有资金消耗光的那一天,到最后不得纷纷关店和收缩,到现在就很难再起来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对趋势判断错误的案例。l=Jl=J.=J下面说说上市案例安博。我们都觉得安博这家公司非常有特点的它之前是没有业务的,所有业务都是买进来的。安博最早是一家提供软件技术开发,跟教育部合作提供一些技术服务的企业。不得不承认,安博的资本运作能力和融资能力是教育行业最强的,没有人比过安博,在上市前它已经差不多融了1.7亿美元,而且都是大基金的投入。它的并购能力也是最强的,在短短两三年时间花了十几个亿并购了23家学校和,很短的时间内。从这个过程来看,安博很成功也很风光,商业模式也很独特,它不像学大、新东方和学而思这样靠自己开店和经营,而完全是买过来的,无论是实体学校还是培训学校,还是k12,还是一对一都买,买回来以后就形成了个很大规模的盘子。l=Jl=J.=J我觉得安博资本运作的非常成功,也具有很独特的经营商业模式。但很多投资者都和我说觉得,自己看不懂这家公司,其实我也看不懂。我们太传统了,十几年如一日地特别辛苦在那干,而安博的发展好象不太符合一家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规律。去年安博的麻烦事就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股价也从10块钱跌倒不到1块钱,现在整个公司已经被法院委交给毕马威托管,在做资产重新打包清算。一家企业到这样的地步是挺可悲的事情,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话我们要做符合规律的事情,尤其教育是个非常传统的生意,非常慢的功夫,不是想那么容易地被打破规律一下做的很大。这并不是说不能并购和整合,而是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并购和整合能力。学大到现在也只是并购了一家很小的企业,投资了一家企业,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强的并购整合能力,所以比较谨慎。其实,成功的教育行业并购案例并不多,新东方收购的名师堂也卖回去了。但培生做的还不错,并购了戴尔英语、华尔街英语和环球雅思,而且都是很大的手笔。培生是百年企业,并购整合能力还是很强,儿中国的企业时间还太短,人才和体系各方面挺欠缺的。所以,中国教育企业想走到国际上,想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就一定要在短时间内补上这一课。公司企业融资失败案例范文3it企业仍然被中小企业板关在门外的原因何在?是被动抛弃抑或主动离弃?背后有多少酸甜苦辣的?案例1:七喜4年漫长等待终上市2000年,七喜正式向广发证券发出了协助改制上市的请求。2001年初,七喜电脑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进入为期一年的上市辅导期。资本市场似乎已经近在咫尺。然而,七喜电脑未能得到广发证券在2002年度仅有的8个推荐上市名额。七喜电脑仍需等待。2003年,命运再次捉弄七喜电脑。在获取了推荐资格并向证监会提出上市申请后,国家对新股发行数量实施限制,七喜电脑再次进入漫长的主板排队期。上市主板看来遥遥无期,呼之欲出的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却搅热了中国股市。中小企业板较短的排队期和较低的审核门槛,以及转型至创业板股票全流通的前景,让七喜电脑转移了募资阵地。其实,与其说是七喜电脑主动移情中小企业板,倒不如说这是一次无奈之举。七喜股份2004年上市当天以14。50元开盘,最后报收于14。63元。作为新股,七喜股份交易首日的收盘价仅略微超过开盘价。对此,有股评人士建议原始股东兑现离场,场外投资者观望。交易首日的表现就让人看淡其未来发展前景。案例2:金蝶4年错过融资好时机1997年,金蝶就萌生了上市的想法,起初目标是国内的a股市场,不过在仔细阅读了上市的条件后,金蝶自动放弃,把目光转向海外的资本市场。比较了纳斯达克和香港创业板之后,金蝶选择了后者。徐少春说:香港是一个华人世界,与内地交流没有问题,我们只要有一点声音,马上就会反映给投资者,这有利于股票市场与公司业绩挂钩。同时香港作为自由港也属于全球开放市场的一部分,未来金蝶成熟了,要从这里去更大的市场也不难。为此,金蝶在开曼群岛注册了一家公司,由它来控股国内的公司。不过有了裕兴绕道海外上市被证监会叫停的先例,2000年3月金蝶规规矩矩向证监会递交了申请材料,2000年7月得到批准,到2001年在香港创业板挂牌,整整过去了一年。此时的海外资本市场早已不如昔日的阳光明媚,对股也不再是满面春风,纳斯达克指数从最高的5130点跌到了最低时1660点,缩水70%,香港创业板也有同样的跌幅。金蝶一上市,就跌破发行价。点评创业板一直是引入风险投资,将科技产业化的重要渠道。作为最适合在创业板上市的高科技与高风险相结合的创投型中小it企业,目前在国外的创业板上都占有相当比重。例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就汇聚了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it企业,如美国本土的微软、英特尔,以及中国的盛大、新浪、搜狐、网易等。而在中国的准创业板中小企业板,这种现象却无迹可寻。早在中小企业板开盘之初,新八股中就没有一家是it企业。当时有业内人士分析说,it企业的弱势应该是排队的先后顺序问题,并预计,在接下来上市的几批企业名单中,很可能it企业的比例会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