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秋学期高二年级学情检测语文试卷命题人:满分:150时间:150分钟审核人: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红色文化来源于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真实的实践故事,但由于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很难对历史景观进行场景式书写,如何让历史场景在新时代活起来,智媒技术为其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考的路径,成为新时代红色文化叙事的场景逻辑。打破叙事的时空观念,重构“沉浸式”体验场景。由于传播能力有限,人们的传播活动大多发生在固定的时空场所,智媒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播框定的限制,使信息的互动更加立体。媒介联通传受双方,将他们置于同一虚拟空间之中,在这一空间中的信息传输与反馈活动构建起各种各样的叙事场景成为智媒传播的主要特征之一。线上虚拟空间的运用,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建构了更广阔、自由的空间。红色历史故事是红色文化最鲜活的载体,真实鲜活的故事浸润着红色文化的崇高性和神圣性,能够让人民群众厘清戏说,拒绝庸俗,崇尚英雄。智媒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崇高的精神和价值内核,通过虚拟技术打造出鲜活的历史场景,让红色精神在影像的流动和沉浸的场景中强化红色文化的当代表达。例如,打造出没有围墙的红色纪念馆和虚拟仿真“沉浸”体验馆,实现线上虚拟空间和线下真实体验的有机结合,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效能,增强其辨识度。同时,在“互动”和“服务”上下功夫,设置友好的交互界面和参与环节,如文化知识问答、一键换装、虚拟场景线上体验等,增强文化产品的趣味性和沉浸感。强化人民群众作为红色文化叙事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不仅仅是优秀精神文化的创造者,更是优秀精神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人。红色文化的叙事要明确坚持大众的主体地位,增强用户第一视角的代入感,将用户放置在第一人称的逻辑主体展开叙事的思维与实践,使用户由第三人称的局外观看者转变为第一视角的目击者和参与者,增强受众在场景中的体验感。新时代诠释红色文化,更要明确大众在文化传播中的主体地位,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以场景叙事为新视角,更新传播语态,探索年轻化、草根化、轻量化的文化传播路径,以更生动的形式、更亲和的叙事表达,让红色文化深入人民群众,营造出积极向上的传播氛围,进一步巩固、壮大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核和影响力。红色历史不能成为停留在过去的历史,而应当成为当代人的集体记忆,将红色文化与当下智媒技术相结合,不断革新红色文化的保存与展示方式,创新其媒介记忆的形式,保护、传承好红色文化,是新时期做好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摘编自蒋军营《智媒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分析》)材料二:网络媒介作为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重要渠道,能够最大限度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物件、图像、音频和视频等融合,并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立体传播。但囿于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碎片化、分众化和沉默的螺旋效应,红色文化资源的吸引力可能会被分解动摇。一是网络传播速度和传播容量限制内容的完整性呈现,红色历史事件、红色革命人物往往具有细节繁琐、过程曲折、要素丰富等特征,网络传播中的眼球经济和流量导向在不同语境下对人物事件进行重新评价或分析,造成社会大众对历史事件人物认知偏离。叙事手法和表现视角,打造生动、真实、高质量的微媒介产品,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二是海量的网络碎片化信息容易淹没红色文化资源,使其在网络空间的话语主导权被侵蚀,其对于其他非主流文化的整合力受限,在网络空间重大议题、话语筛选、事件讨论中未能发挥引导者角色。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内容为例,关于孔繁森的专题报道评论人次为943、转发人次为2054;而某流量明星歌曲《会好的》评论人次为2.5万、转发人次为111万,这种热搜、关注度的差距体现网络空间红色文化资源影响力弱化的突出问题。因此,在保证内容的严肃性、教育性的前提下,要追求生动性、可读性,吸引受众认真细致地了解红色文化。可将恢宏的红色文化分割成紧密衔接且逻辑缜密的精品小故事或动画等,转化为人们可以接受的语言及形象,并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客户端主动向用户推送高质量内容,提升内容层次,避免审美疲劳,增加用户黏性。同时,鼓励各大应用平台为此类内容进行“官方引流”以增加曝光率、提高影响力、扩大受众群体,并对受众及时进行跟踪推送,使其沉浸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摘编自周琪、张珊《论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境遇与创新实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时代社会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人们难以还原真实的红色文化历史场景,很难对历史场景进行场景式书写。B.网络的介入、智媒技术的运用,创新了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也使红色文化传播存在碎片化、去中心化的隐患。C.网络的传播速度、传播容量限制了红色文化呈现的完整性,运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等“微手段”是很好的解决之法。D.追求生动性、可读性来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在网络空间的话语主导权,不能损害红色文化资源内容的严肃性和教育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色历史故事浸润着红色文化的崇高性和神圣性,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法沉浸在历史故事的场景中,是因为没有运用好虚拟技术。B.相较于第三人称的局外者视角,红色文化叙事的第一人称视角更有代入感,更能增强受众的体验感。C.片段式摘取、结合热点曲解红色文化历史事件和人物等网络乱象,说明网络传播中眼球经济和流量导向是不可取的。D.要使红色文化能凝聚时代共识,要保证红色文化故事的完整性,就不能将恢宏的红色文化进行分割。3.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材料观点的一项是(3分)()A.重庆“红岩联线”运用数字技术手段打造虚拟展览、影音在线等数字产品。B.教育部组织“网上重走长征路”活动,探寻红军长征的伟大历程和宝贵资源。C.知名大V“辣笔小球”在新浪微博上发布诋毁、嘲讽卫国戍边英雄烈士的信息。D.网友系列恶搞涂鸦-“杜甫很忙”引爆贴吧、微博等网络平台。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东莞将举办“走进东江纵队,传承抗战精神”红色旅游景点推介会,请结合材料谈谈推介会主办方如何做可以让推介会产生更好的效果。(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幺姨的灿烂年华贺捷生我亲爱的幺姨,总是认为自己不会被时光打败的幺姨,万不得已,终于坐上轮椅了。这让我们两代从长征路上走过来的女人,让104岁的她和84岁的我,多少有些伤感。生活那么漫长、那么灿烂,从来不向命运低头的幺姨,还以为她仍然是那个以18岁的花样年华嫁给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将军的女生呢。幺姨是那个年代最时髦也最有文艺范儿的女生。她档案的第一栏写着:蹇先佛,1916年7月出生,毕业于长沙衡粹女子职业学校艺术系美术专业。13岁那年听说当红军的二姐也就是我妈,嫁给了在湘西创建红军队伍的贺龙。15岁听到了“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义愤填膺地走上街头,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1934年12月26日,幺姨记得清清楚楚,18岁的她郑重地走出家门,去找这支队伍的最高军事长官参加红军。父亲贺龙那天在临时司令部,忽然感到眼前一亮,一个青春焕发的女子站在面前。幺姨说,司令官,我来参加红军,你不会不欢迎吧?父亲片刻的拘谨,被幺姨的爽期驱散了。他故意说,参加红军可不是闹着玩的,你一个城里的洋学生,细皮嫩肉的,当红军能干啥?幺姨顺着父亲卖的关子说,我一个正宗的艺术系的毕业生,能写会画,你打着灯笼都难找。父亲说,那是那是,我们还真缺你这样的人。想了想,他神情肃然地说,你得先与你二姐商量商量。幺姨收敛笑容,认真地说,姐夫,二姐跟我谈过了,说了革命的艰难,说了参加红军要流血牺牲。她还告诉我大哥牺牲了。但我都想过了,二姐能吃的苦,我也能。父亲说,那好,你当红军的事,我批准了。不过,话要说在前面,我虽然是你的姐夫,但也是这支队伍的总指挥,今后遇上生生死死的事,你可不能躲。幺姨说,姐夫,你放心吧,我们蹇家人没有说话不算数的。红二、红六军团进驻慈利县城关镇时,父亲和萧克将军进城就去拜访在城东开染坊的我的外公蹇承宴。外公对他们说,蹇家先是大儿和二女当了红军,如今幺女和二儿也争着要跟你们走。我想好了,不阻拦他们。就是这次拜会,当年只有27岁的红六军军团长萧克将军与幺姨相遇相识,两人爱好相近,趣味相投。没多久,没有繁文缛节,他们在母亲和幺姨的故乡结婚了。1935年1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接到命令,踏上长征路。我在这年11月1日出生,幺姨在贵州境内发现怀孕。在接下来的路上,被称为“红军姊妹花”的母亲和幺姨,一个背着越来越沉的我走,一个挺着越来越大的肚子走。母亲姐妹俩在长征路上很少见面,1936年7月终于在甘孜住下来,母亲就背着我来到幺姨身边。幺姨给我们准备的礼物,是节省下来的一点粮食和采来的一大把野菜。见面时,母亲告诉幺姨,她们做卫生员的弟弟在翻越雪山时,因跑前跑后照顾伤员,累死在雪山上,埋在雪谷里。没等姐妹俩从悲伤中缓过劲来,传来了部队开拔的号角声。她们心知肚明,命令是她们的丈夫---方面军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共同下达的,十万火急,即使幺姨随时会分娩也得出发。 母亲背着我,搀着幺姨,坚定地向草原深处走去。第一天走了大半天,四野茫茫。幺姨突然哎哟一声,羊水破了,疼得失声喊叫,蹲在进去。没有器械,没有产床,也没有水,就让姨父铲来一些草皮,垫在地上,铺上野营用的被褥,天当房,地当床。孩子生下来了,是个男婴,哭声响亮。姨父喜不自禁,给他取名萧堡生,草原上土堡里出生的意思。休息了几个小时,继续上路。过,上前一看,说失血过多是原因,但主要是饿的。说着,摘下身上装着大约有一斤大米啊!但李伯钊头也不回地走远了。母亲和幺姨走出了草地,大人和孩子都活了下来。幺姨与萧克将军的第二个孩子,还有第三个孩子,生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场上。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部长篇战争小说,书名叫《浴血罗霄》。五年前,近百岁的幺姨粉碎性骨折,她拒绝保守治疗,勇敢接受手术,又颤颤巍巍地站起来了。104岁的她虽然最终坐上了轮椅,但仍然顽强地挺立着,她就是不想被命运打败。(有删改)文本二我近年写的都是散文,回忆和追溯性的散文。有人说我是唯一的,是独自在营造“红色意境”。我觉得这种说法没什么不好,我能够接受。但我必须告诉人们,我写的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有我没齿难忘地爱着和记住的那些人。真实和真情,是我最在乎的东西,最珍惜的东西。我把这种真实和真情,当作我写作必须遵守的原则。我重提这些历史,绝不是要重温家族的光荣,而是要说明信仰的力量和理想精神的旗帜,是父辈们舍生忘死的动力之源。信仰永远都是鼓舞我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号角。有了信仰,我们的事业才能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进步。(选自贺捷生《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的《后记》和《自序》,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幺姨积极参加红军队伍,既有“九一八事变”的时代因素,也有家庭因素,还有她比较时髦、有文艺范等个人因素。B.作者对贺龙元帅着墨不多,通过人物之间的几句对话,就为读者勾勒出一位风趣随和、思虑周密的红军指挥员形象。C.文章以幺姨坐上轮椅、让人伤感开篇,又以幺姨坐上轮椅、仍“顽强挺立”结尾,这样写既首尾呼应,又升华主题。D.文章语言平白如话,通俗生动,已届耄耋之年的作家如同坐在读者面前,将幺姨的革命往事娓娓道来,亲切动人。7.下列与文本一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毛泽东《长征》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与文中“母亲背着我,搀着幺姨,坚定地向草原深处走去”等描写极具画面感,表现了红军的革命意志。B.作者的舅舅为照顾伤员而牺牲,李伯钊把珍贵的口粮留给幺姨,这两件事的叙述方式虽然不同,但是都能体现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长征精神。C.《浴血罗霄》这部长篇战争小说在战火中诞生,具有虚构性,是萧克夫妇的“孩子”,也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人民军队军史的珍贵资料。D.鲁迅的《藤野先生》和本文都以亲历者“我”的口吻展开叙事,前者回忆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经历,后者再现了幺姨参加红军、长征等革命往事。8.为什么说幺姨的年华是“灿烂”的?请简要分析。(4分)9.如果在“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上推荐《幺姨的灿烂年华》,请结合两则文本,列出理由并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正德元年冬,刘瑾②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代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守仁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搬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十余日诇③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给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玉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竭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注]①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军事家。②刘瑾:明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③诇(xiòng):刺探,侦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B.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C.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D.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B.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春闱者,分为三甲,一甲三名,二、三甲各若干名。C.兵部,我国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D.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守仁不畏强权,正直敢言。他曾因上奏章救藏铣等人得罪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B.王守仁擅长军事。上杭一战中,他佯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人营寨,制敌获胜。C.王守仁精于计谋。在平定朱宸濠叛乱时,王守仁审时度势,使用反间计迷惑了朱宸濠。D.王守仁博学勤思,最终悟得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的道理,就以此创立了阳明学派。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2)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14.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其原因。他的这一做法与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相吻合?(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题老学庵壁=1\*GB3①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茅只数椽。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注①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B.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C.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D.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16.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理解性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孔子认为要识别君子和小人就要看其价值追求,看其对“义”与“利”的态度的两句是“ , ”。(2)《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与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3)荀子在《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老子》中也有类似的表述:“ , 。”这些名言都启发我们做事要从点滴做起。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0分)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475天里,始终把36万兰考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头,与群众一道抗风沙,治盐碱,除内涝。“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体现他为官一任、立德一方的高尚品格。()。在焦裕禄同志身患肝病后,仍时刻不忘人民,右脚踩藤椅,右膝顶肝部,为百姓奔小康、期生存、求温饱的热望奔波。最后,积劳成疾的焦裕禄同志因肝病不治不幸逝世,年仅42岁。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57年了,但他的崇高精神却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像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不会过时。作为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的青年一代,更应学习、传承、弘扬焦裕禄同志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争做焦裕禄式青年,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谱写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青春篇章。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B.他因为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C.他之所以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D.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所以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9分)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蕴含丰厚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为进一步利用和挖掘上海红色文化资源,激发上海文化创意创新创业活力,上海启动了沪上红色文化创意大赛。随着“文创热”不断升温,依托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红色文创产品受到广泛关主,并呈现出潮流化、年轻化特色。沪上红色文化创意大赛启动以来,已衍生各种各样创意作品,如让中共一大会址“走”上剪纸,革命文物算盘“化”作电脑键盘,红色也标建筑“嵌”进桌游,还有红色文化内容的八音盒、魔方、手机壳、万花筒等,兼具意性和观赏性,吸引不少年轻人,把严肃的红色基因与活泼的文创产品巧妙融合起来,从另一个侧面精彩再现上海光荣的革命传统,将红色基因带进了你我生活。红色文创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将红色文化导人消费市场,将红色资源转化成文创产业优势,并在全社会形成审美趣味的共鸣,让更多的市民通过看到。欣赏和虎兴趣,最功,它的精神属性能在青年群休心中凝聚起广泛的认同与终识。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美国“新冠疫情”还没有结束,“诺如病毒”又开始流行,真是雪上加霜。B.“不管有多难,也要拔掉穷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1”这是村支书丁建华的回答,简单质朴却富有感染力。C.我们被“送来”的英国的鸦片、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东西吓怕了。D.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正“绘”入全国人民的心中,让国人信心百倍,斗志昂场。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如让中共一大会址出现在剪纸上,革命文物算盘当作电脑键盘,红色地标建筑进入桌游。”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6分)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0年1月17日,中宣部授予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时代楷模”称号;7月3日,中宣部授予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时代楷模”称号;7月29日,中宣部授予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时代楷模”称号;8月31日,中宣部授予江西九江消防救援支队“时代楷模”称号;9月23日,中宣部授予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等十个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英雄群体“时代楷模”称号;10月14日,中宣部授予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徐振明“时代楷模”称号;11月18日,中宣部授予黄诗燕、毛相林“时代楷模”称号;12月10日,中宣部授予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楷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楷模事迹厚重感人、道德情操高尚、影响广泛深远。阅读完上述材料,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你有哪些思考和感想?请你写一篇以“致敬楷模,争当先锋”为主题的演讲稿,在学校国旗下演讲中,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C(C.“运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等”说法错误,由材料二第二段“采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见微知著”的叙事手法和表现视角”可知原文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并不是“以小见大”。)2、B(A.“现实生活中,人们无法沉浸在历史故事的场景中,是因为没有运用好虚拟技术”因果关系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表达的是“虚拟技术打造出鲜活的历史场景,让红色精神在影像的流动和沉浸的场景中”,但未表达“人们无法沉浸在历史故事的场景中”与“没有运用好虚拟技术”之间存在因果关系。C.“······等网络乱象,说明网络传播中眼球经济和流量导向是不可取的”逻辑关系不成立,材料二第二段表达的是“眼球经济和流量导向可能导致对完整的事件、严肃的政治人物进行片段式摘取”,而不是说网络乱象可以证明“眼球经济和流量导向不可取”。D.“就不能将恢宏的红色文化进行分割”判断有误,由材料二第二段“可将恢宏的红色文化分割成紧密衔接且逻辑缜密的精品小故事或动画等”可知,可以分割。)3.D(A、B选项属于网络媒介、智媒技术对红色文化传播的正面影响;C.属于网络媒介对红色文化传播的负面影响--结合热点曲解红色文化人物。D.“杜甫很忙”不属于红色文化资源。)4.①材料一首先点出智媒技术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路径这一观点,然后从重构“沉浸式”体验场景和强化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两个方面展开论证,最后强调红色文化和智媒技术结合的意义,以举例论证方法加以阐释。5.①打破叙事的时空观念,重构“沉浸式”体验场景。通过虚拟技术打造东江纵队抗日的历史场景,让与会者沉浸在鲜活的场景中体会抗战精神。②强化人民群众作为红色文化叙事的主体地位。用第一人称的逻辑主体叙述东江纵队的抗战故事,增强与会者第一视角的代入感。③善用“微手段”保证内容的完整呈现。采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见微知著”的叙事手法和表现视角叙述东江纵队抗战故事。④追求内容生动性、可读性以维护红色文化的话语主导权。可将恢宏的东江纵队抗战历史分割成紧密衔接且逻辑缜密的精品小故事或动画以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6.A(错在对个人因素的分析上。幺姨积极参加红军队伍,既有时代因素也有家庭因素,还有个人不怕吃苦、坚守信仰、奋发进取、不认输的个人因素,而不是她时髦、有文艺范的个人因素。)7.D(错在对“我”的解读上。本文虽以“我”的口吻展开叙事,但“我”不是幺姨参加红军这一事件的亲历者。)8.①幺姨的青年时代是灿烂的,她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投身革命,并收获了爱情。②幺姨的一生是灿烂的,她献身革命事业,勇敢面对人生的艰难险阻,从不向命运低头。9.①《幺姨的灿烂年华》刻画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营造了“红色意境”;②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抒发崇敬、赞美之情,体现了“真实和真情”的创作原则;③热情讴歌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而这些正是当下事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动力之源。10.C(“年十七”作“谒上饶娄谅”的时间状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讲”“读”是两个并列的谓语动词,其宾语是“《五经》”,故“讲”“读”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D项。)11.B(B项“进士,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春闱者”错误,“春闱”一般指会试,应考者为举人,考上为“贡士”;殿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三甲若干人,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故选B。)12.D(“最终悟得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的道理,就以此创立了阳明学派”错误,由后文“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可知,“阳明学派”不是凭借“当自求诸心”而建立的,故“就以此创立了阳明学派”理解错误。故选D。)13.(1)王守仁根据他们的风俗加以教化、引导,这些少数民族的人很高兴,相随砍伐树木建造房子,来给守仁居住。(2)守仁病得很严重,上书自请退职,推举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朝廷的命令竟然就回去了。【解析】(1)翻译时注意得分点:因,根据;相率,相从,相随;栖,给······居住。(2)翻译时注意得分点:甚,严重,厉害;乞骸骨,请求退职;自代:宾语前置句,即“代自”。14.(1)因为如果救援安庆会被断绝后路,以致腹背受敌;而攻打南昌,敌人守备空虚,易于攻破,还能引叛军回救,安庆之围自解。(2)围魏救赵。15.C(颈联其实是说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16.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一方面因年事已高,诗人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17.(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18.C(“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的原因是“他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诚心诚意当人民公仆”,D项因果倒置,排除D项;B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造成中途易辙,排除B项;A和C相比,C项将结果提到前面,加上“之所以,根本原因是”,起到了突出强调作用,比A效果好。)19.B(“像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是比喻句,把“崇高精神”比作“丰碑”。A.“野马”比喻山林中的雾气,是比喻;B.“怒”是拟人手法;C.“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写弓弦发出霹雳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