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气压带、风带(一)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第二课时-气压带、风带(一)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第二课时-气压带、风带(一)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第二课时-气压带、风带(一)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第二课时-气压带、风带(一)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气压带、风带(一)1/542/54(对应学生用书第43页)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第76集《火熄上方谷》有这么故事情节:公元234年春,诸葛亮在上方谷设计埋伏,安排大将魏延诱敌深入。当司马懿等人追进上方谷中,山上士兵即投下石块堵塞谷口,同时引燃谷内干柴。刹那间,上方谷硝烟弥漫,火海一片。正当司马懿父子认为必死无疑时,天空竟然乌云密布,接着就下起大雨,司马懿趁机逃脱。该战十分惨烈,清扫战场时发觉四面山顶都覆盖着未烧尽衣服和黑色炭灰,山谷中死伤无数。尝试探究:拯救司马懿这场“奇雨”为何下得如此及时,莫非真是“苍天保佑”吗?大战在山谷进行,山顶并未着火,为何在山顶发觉衣服碎屑和炭灰呢?答案:山谷着火,谷底空气受热上升产生谷风,上升气流凝结降雨;上升谷风从谷底把未烧尽衣服和黑色炭灰带到四面山顶。3/544/54(对应学生用书第43页)一、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影响。二、学习目标1.掌握大气运动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2.掌握大气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详细应用。3.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影响。5/546/54(对应学生用书第43页)7/548/549/54(对应学生用书第43~45页)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及等压面图判读1.热力环流形成原理10/5411/542.等压面图判读(1)概念:等压面是空间垂直方向上气压值相同点组成面,表示气压垂直分布情况。(2)等压面图判读①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如图A)②若地面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行。(如图A)③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向上凸起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地方为低压区。(如图B)④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类型相反。(如图B)图A图B12/54局部地域热力环流城市风山谷风13/54海陆风14/54【典例剖析】右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B、C两地冷却,A地受热)。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A、B、C三地空气垂直运动中,空气能下沉是______,空气上升是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气压情况:近地面①②③三处中,形成低气压是______,形成高气压是__________。(3)上空④⑤⑥三处中,形成低气压是______,形成高气压是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54解析:B、C两地冷却,所以高空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而其高空④⑥两处则形成低气压。A地受热,所以近地面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其高空⑤处则形成高气压。答案:(1)B、C

A

A地受热,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上升,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2)②①③(3)④⑥⑤A地大气膨胀到⑤处聚集起来,使⑤处空气密度增大,气压比同一平面周围气压高;B、C地空气收缩下沉,④⑥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空气不论是在水平方向,还是在垂直方向上都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这种认识是错误。在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空气水平运动。在垂直方向,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则不受气压高低影响,普通来说,空气受热则上升,空气冷却则下沉。16/54大气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特点力名称产生原因方向大小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高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水平面单位距离气压梯度力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形成风直接原因地转偏向力因为地球自转产生一个促使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偏离其运动方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地域为零,向两极逐步增大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大小17/54力名称产生原因方向大小作用摩擦力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情况不一样空气层之间产生阻力与风向相反与下垫面情况相关,与风速大小相关减小风速,不直接改变风向,对近地面大气运动影响显著18/542.不一样力作用下风向普通来说,大气水平运动就是风。在大气水平运动过程中,因所受影响原因不一样,高空风和低空风有较大差异。风受力风向图示(北半球)高层大气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空气沿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协力方向运动,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近地面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平行于这三个力协力方向,风向与等压线斜交19/54影响风力及其对风影响(以北半球为例)20/54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示意图【典例剖析】读“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力名称:a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a力与等压线之间关系是__________,其方向由________指向____________。(3)若无d,只受a、c影响,b最终将与____________平行。(4)在近地面大气中,b与等压线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54解析:从图中能够看出,箭头a垂直于等压线,而且由高压指向低压,所以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箭头b是大气实际水平运动方向(风向)。由此可见b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并不平行,与地转偏向力(c)垂直,与摩擦力(d)方向相反。在近地面大气中,b同时受到三种力作用,它与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向右偏),假设b同时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种力作用,b方向最终将与等压线平行。答案:(1)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2)垂直高压低压(3)等压线(4)成一夹角22/54

怎样在等压线图上确定任一地点风向在弯曲等压线图上,确定任一地点风向,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风向。如图:23/5424/54(对应学生用书第45页)【图表解读】1.读教材图229冷热不均引发热力环流,据图回答:(1)在第一幅图中,等压面自下而上数值改变有何特点?(2)当地面受热不均时,首先引发空气什么方向运动?(3)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凹凸有何对应关系?(4)试说明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答案:(1)自下而上越来越小。(2)受热区空气产生上升运动,冷却区空气产生下降运动。(3)等压面向上凸起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地方是低压区。(4)地面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25/542.读教材图231有摩擦力与没有摩擦力大气运动和等压线关系,据图回答:(1)图中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方向分别是怎样?(2)图中高层大气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有何关系?(3)图示为哪个半球风?为何?(4)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时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有何关系?(5)读图,分析近地面大气受到哪些力作用。风向是怎样?摩擦力方向与风向有何关系?假设为北半球,请在下列图中标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26/54答案:(1)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2)风向与等压线平行。(3)北半球。因为风向右偏。(4)大小相等,方向相反。(5)受到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标注略。27/54【活动点拨】教材第48页活动答案:1.画图略。(将35.0℃、35.5℃点分别连接即可)2.上海地域此时气温分布规律是:城区高、四面低(或由市区向郊区递减)。造成原因是城市“热岛效应”。因为城市人口集中并不停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天天要消耗大量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人为热,因而造成城市气温高于郊区。3.东南风偏北风28/5429/54测控导航知识点题号热力环流1、2、4大气水平运动3、5、630/54一、单项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46页)1.关于热力环流叙述,错误是(

)A.热地方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B.热力环流是由冷热不均引发C.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直接原因D.不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解析:D水平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但垂直方向不一定。31/542.形成风直接原因是(

)A.地球引力B.太阳辐射能C.水平气压梯度力D.地转偏向力解析:C大气水平运动是由水平方向气压梯度力引发,即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直接原因。32/543.如图所表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C.风从北侧吹来D.风从南侧吹来解析:B高空空气流动受两个力影响,图中左为高气压,且位于北半球,可知飞机逆风而行,风从西方吹来。33/544.下列图能正确反应城郊间、海陆间热力环流是(

)解析:A因为城市热岛存在,引发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形成城市风。海陆间存在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空气上升,气压低,近地面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空气下沉,气压高,近地面形成陆风。34/545.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关系是(

)解析:C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而且向右偏。35/54二、综合题(对应学生用书第46页)6.读“实际大气中风向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①②③④箭头中表示风向是______。(2)②与④方向有何关系?(3)实际大气中②与等压线关系是__________。此图表示地域在________半球,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54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个力特点及与风向关系。首先找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是解题关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等压线密集地域,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相反风力则小。答案:(1)②。(2)②与④方向相反(3)成一夹角北风向向右偏转(4)N

N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37/5438/54测控导航知识点题号热力环流3、5、6、7、11、12大气水平运动1、2、4、8、9、10、1139/54一、单项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112页)读“北半球某地等值线示意图”,图中数值①>②>③>④>⑤,回答1~2题:40/541.若该图为等压线示意图,则在a、b、c、d四点中风力最大是(

)A.aB.bC.cD.d2.若该图为等风速线示意图,则图中a、b、c、d四点风速由大到小排序为(

)A.a>b>c>dB.d>c>b>aC.d>a>b>cD.c>b>a>d解析:1.D

2.A第1题,从图中等压线可知,d处等压线最密,故其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也最大。第2题,若该图为等风速线示意图,由题干得知①>②>③>④>⑤,所以a、b、c、d四点风速由大到小排序为a>b>c>d。41/543.当前,一些城市在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此举意义在于(

)①降低风沙对城市侵袭②防止郊区工厂污染物带入城市③防止城市污染物带入郊区④防止城市出现“热岛效应”A.①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B城郊生态林作用是降低风沙对城市侵袭,防止郊区工厂污染物带入城市。42/544.好莱坞影城在拍摄某影片时,一演员利用特种设备自高空缓缓降落,该演员感觉到风改变情况是(假设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

)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C.风速变大,风向呈顺时针方向偏转D.风速变小,风向呈逆时针方向偏转解析:D高空风不受摩擦力影响,故高空风速比地面大。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向右偏,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夹角约为45°,高空向右偏90°,故风向发生逆时针方向偏转。总而言之,D为正确答案。43/545.(江苏海安期末)下列图中,能正确反应空气流动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D①图中市区因人口多、工矿企业多、交通运输业发达,排放废热多,盛行上升气流,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故在近地面气流应由郊区流向市区;③图表示白天,陆地比热容小增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应为上升气流,在近地面气流应由海洋吹向陆地。故②④正确。44/546.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海滨地域海陆表面气温和海陆上空气流改变特征,由图甲可知图乙出现时间应为(

)A.6时~18时B.18时~次日6时C.8时~16时D.16时~次日8时解析:C从甲图可看出8:00~16:00这段时间,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即陆地上形成了低压,海洋上形成了高压,这么在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即吹海风,故C项正确。45/547.关于气压、高度、温度三者关系叙述正确是(

)①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②在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高③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低④空气在海上由气压低地方流向气压高地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D从地面向上,随高度增加,大气层厚度、密度减小,气压下降。在同一高度,气温高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气压下降。46/54如图表示某一水平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可能方向。读图,回答8~9题:8.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47/549.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协力方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解析:8.A

9.D本题组考查水平气压差异造成空气水平运动知识。第8题,当PM>PN,则在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从左指向右,地转偏向力向右边偏。故风向为⑥或⑦。第9题,据图可知,成180°角。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为风向,C为摩擦力,D为地转偏向力,E为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协力。48/5410.下列图中a、b、c、d、e为不一样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气流运动方向是(

)A.甲→乙→丁→丙→甲B.丁→丙→甲→乙→丁C.乙→甲,丙→丁D.乙→甲→丙→丁→乙解析:D据海拔愈高气压愈低规律可知:乙地气压值大于a,甲地气压值大于b而小于a。甲、乙两地均在近地面同一等高面上,乙地气压高,说明该地冷却,气流下沉;甲地气压低,说明该地受热,气流上升。在近地面气流由乙地流向甲地,在高空气流由丙地流向丁地。故甲、乙、丙、丁四地气流运动方向是乙→甲→丙→丁→乙。49/54二、综合题(对应学生用书第112页)11.读“由热力作用形成某地域高空气压情况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1)A地高空是________气压。(2)近地面A、C两地,______地为高压,______地为低压。(3)画出A、C之间热力环流图。环流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C两地地面温度比较:A________C。(5)B点风向为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