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点睛提升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山东省肥城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点睛提升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山东省肥城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点睛提升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山东省肥城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点睛提升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山东省肥城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点睛提升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三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美从何处寻?王義之在《兰亭序》里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是东晋大书法家在寻找美的踪迹,他似乎发现整个宇宙和万物已经盎然有诗意,作品在宏大的时空背景中传达了自然的美和精神的美。寻找美的踪迹,小的事物也不可忽视。诗人华滋沃斯曾经说过:“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的那样深的思想。”达到这样的、深入的美感,发现这样深度的美,是要在主观心理方面具有条件和准备的。我们的感情是要经过一番洗涤,克服了小己的私欲和利害计较。矿石商人仅看到矿石的货币价值,而看不见矿石的美的特性。我们要把整个情绪和思想改造一下,移动了方向,才能面对美的形象,把美如实地和深入地反映到心里来,再把它放射出去,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表达出来,才成为艺术。中国古代曾有人把这个过程唤作“移人之情”或“移我情”。琴曲《伯牙水仙操》的序上说,伯牙由于在孤寂中受到大自然强烈的震撼,生活上的异常遭遇,整个心境受了洗涤和改造,才达到艺术的最深体会,把握到音乐的创造性的旋律,完成他的美的感受和创造。这个“移情说”比起德国美学家里普斯的“情感移入论”似乎还要深刻些,因为它说出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和改造是“移情”的基础。这里我所说的“移情”应当是我们在心理方面发现美的积极因素和条件,而美学家所说的“心理距离”“静观”,则是发现美的消极条件。郭六芳《舟还长沙》说:“侬家家住两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自己住在现实生活里,没有能够把握它的美的形象。等到自己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相当的距离,从远处来看,才发现家在画图中,溶在自然世界那一片美的形象里。但是在这主观心理条件之外,也还需要客观的物的方面的条件。在这里是那夕照的红和十二珠帘的具有节奏与和谐的形象。宋人陈简斋的海棠诗云:“隔帘花叶有辉光。”帘子造成了距离,同时它的线文的节奏也更能把帘外的花叶纳进美的形象,增强了它的光辉闪灼,呈现出生命的华美,就像一段欢愉生活嵌在素朴而具有优美旋律的歌词里一样。大诗人里尔克说:“诗不徒是感情,而是改变客观世界的现象。”我们不妨顺着里尔克的思路转过方向,从客观条件来考察美的对象的构成。前面所谈及的,改造我们的感情,使它能够发现美,中国古人曾经把这唤作“移我情”;而改变着客观世界的现象,使它能够成为美的对象,中国古人曾经把这唤作“移世界”。“移我情”“移世界”,是美的形象涌现出来的条件。所以我们要回转头来说,我们现实生活里直接经验到的、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丰富多彩的、有声有色有形有相的世界就是真实存在的世界,这是我们生活和创造美的园地。反过来,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美,它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提高生活的境界和意趣。恰如希腊大诗人荷马的著名史诗《伊利亚特》歌咏希腊联军围攻特罗亚九年,为的是夺回美人海伦,而海伦的美叫他们感到九年的辛劳和牺牲不是白费的。我们寻到美了吗?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不仅在主客观的审美之维中寻到了,还在时间之维中看到它踪迹:千百年来的诗人艺术家已经发见了不少,千百年后的世界仍会有新的表现。(摘编自宗白华《美从何处寻?》,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宏大的时空背景中寻找美的踪迹之作,传达了自然的美和精神的美。B.一朵微小的花唤起诗人华滋沃斯发现深度的美,与诗人的感情经过洗涤、克服小己的私欲,和利害计较有关。C.伯牙因为遭遇生活上的异常等,整个心境受了洗涤和改造,才达到艺术的最深体会,完成美的感受和创造。D.夕照的红和十二珠帘的具有节奏与和谐的形象是客观的物的方面的条件,与生活有距离,产生自然美。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围绕“寻找美”的话题展开,通过对比大书法家王羲之和诗人华滋沃斯的经典话语破题立论。B.文章第二段列举矿石商人仅看到矿石的货币价值,旨在阐明其未能克服私欲利害“移我情”而看到美。C.文章阐释了“移我情”“移世界”之间的关系,要使美的形象涌现出来,“移我情”比“移世界”更重要。D.文章采用总分论证结构,先总述“美从何处寻”,再从“怎样发现深度的美”所需的主客观条件分别阐释。3.结合原文内容,下列选项不符合说明“美的形象涌现出来的条件”的一项是(

)A.郭六芳《舟还长沙》交代自己拉开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发现家在画图中。B.宋人陈简斋的海棠诗云:“隔帘花叶有辉光”,帘子呈现出生命的华美。C.希腊联军围攻特罗亚九年,海伦的美使他们感到辛劳和牺牲并非白费。D.大诗人里尔克强调的观点:诗不徒是感情,而是改变客观世界的现象。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方面有明显价值。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中小学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研学旅行也成为研究热点。笔者对某省某市小学高段以及初、高中共3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学旅行对学生影响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研学旅行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明确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但由于认识不到位,有些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只游不学,未达到教育目的。部分领导和教师认为研学旅行花费时间,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计划,且容易使学生分心。还有教师认为开展研学旅行,只是为了应付相关教育部门的检查。另有教师认为研学旅行类似于以往学校开展的春游、秋游活动,用于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对研学旅行课程的性质、意义与价值认识不到位,影响了研学旅行的有效实施。研学旅行虽已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但目前尚无教材,缺少连贯、系统的课程规划,研学旅行有一定随意性。调查得知,学生认为研学旅行存在如表1所示问题。表1研学旅行存在问题调查存在问题人数百分比研学课程内容不够丰富19363.90%游与学时间分配不合理12541.40%研学课程实施方式单一5518.20%研学课程内容缺少吸引力4213.90%从目前来看,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仍然以讲授为主,学生多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其自主性与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研学旅行课程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的研学指导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开展研学旅行的需求。研学基地的教师以当地的导游为主,对学生的指导停留在表层,教育性不够。在评价方法方面,较多采用质性评价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看重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和体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由于研学旅行主题较多,评价内容需要根据不同主题进行建构,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知识学习、意志品质和人际交往情况等进行评价,需要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研学旅行应把教育性原则放在首位,要根据各学段研学旅行课程目标,精心选择研学地点,开发特色课程,形成学段衔接紧密、主题鲜明的系列研学旅行课程。以主题活动方式开展研学旅行,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提高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能力。(摘编自郝琦蕾、焦芳芳《核心素养视域下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材料二: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进行科学评价的前提。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指标包括准备要素、设计要素、过程要素、结果要素和反馈要素5个要素,不同的要素对应不同的维度与关键评估点,在评价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时,5个要素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其中,课程评价是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的结果要素。拥有课程的结果要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个体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研学导师的评价”;二是关于课程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两大类,具有不同的决定价值,前者强调如何提高课程的决定,后者强调是否继续使用课程的决定。如果把“课程”定义为“学生的经验”,课程评价就是对提供给学生的教育经验的价值判断,主要评价这些教育经验是否富有教育性、挑战性和参与性,对于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是否合适、有益和安全。如果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的目标”,课程评价就是关注课程教育的学习效果,主要评价这些学习效果是否与目标相符,如课程中学习的概念和技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学生是否能利用学习到的内容,最大效益如何;学校是否沿用该课程的方案。(摘编自郭璇瑄、史丽晶《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研究》)材料三:在“研学旅行在中国”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仪式上,几位嘉宾围绕“研学旅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发言。甲(某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青少年长大的过程是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实践性、体验性,第二是群体性。研学旅行显著的特点是一个群体的外出的实践、体验,这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个方式,一种途径。乙(某文物部门负责人):游三孔,知天下。我们现在围绕研学旅行全面整合资源,针对学生推出了成人礼、拜师礼、开笔礼、经典诵读、游圣地习六艺、寻根问祖、再现古代城市管理的晨钟幕鼓等以儒家文化体验及国学教育为主的研学课程体系,不断打造研学旅行“曲阜模式”。丙(某校校长):研学旅行,要把它作为课程来开发,把它当作一种没有校门、没有围墙、没有教室的更广阔的课堂来开发,把它当作一种手段来运用,让学生在研学中去参与、去体验、去总结、去反思。从实际的操作层面上来讲,主要是:(1)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学校办学理念及育人目标,确立主题,使研学旅行具有教育性。(2)合理规划,保证它的系统性。(3)强化管理,确保它的安全性。比如活动的方案及安全预案、学生的意外伤害保险、研学旅行各环节的负责人及职责,这些必须做细,确保安全。(4)自愿选择,保证它的多样性。(摘编自《研学旅行在中国构建新教育新生态》,《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16日)4.根据材料内容,依次填入下面结构图①②③处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B.课程实施评价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C.课程实施评价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D.课程评价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研学旅行对学生影响的问题上持积极正面的看法,这有助于研学旅行的有效实施。B.学生在问卷调查中认为研学旅行存在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在研学旅行评价上教师较多用质性评价方法密切相关。C.要满足当前开展研学旅行的需求,研学旅行课程的指导教师在数量上应当有所保证,在专业水平上也应当有所提升。D.如果研学旅行的主题没有明确,学生就不能围绕主题进行深层次研究,还会影响教育性,也会影响评价内容的建构。6.某校团委准备组织高一学生到王右木纪念馆研学旅行,为了避免出现材料一所列的“研学旅行存在问题”,请结合材料就研学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提出你的具体建议。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伏击【美】海明威罗伯特·乔丹在公路和桥上方的山坡上,伏在一棵松树后面,看着天色亮起来。他这时看到那哨兵正站在岗亭里,他望望手表,心想,只要我们能把他们牵制在这里,就能困住这些法西斯。瞧,那儿有什么人来了。两个身穿毯子式披风、头戴钢盔的哨兵在公路上拐了个弯,朝桥头走来,肩上挎着步枪。一个在桥的那一端停下来,走进岗亭不见了。另一个踏着缓慢而沉重的步子跨过桥来。他慢吞吞地走到桥的这一端,这边的哨兵跟他说了些话,就返身从桥上走回去。刚上岗的哨兵走进岗亭坐下了。他的上了刺刀的步枪斜靠在墙上。罗伯特·乔丹掏出望远镜,对准了岗亭。哨兵背靠墙坐着。他的头盔挂在一只木钉上,脸庞清晰可辨。他戴着那顶圆锥形绒线帽。而且他没有刮过脸。他脸颊凹陷,颧骨突出。他长着毛茸茸的眉毛,眉宇间连在一起。他显得很困乏,打着呵欠。罗伯特·乔丹收起望远镜,伏在那儿望着公路,什么也不想考虑。一只松鼠在他下面一棵松树上吱吱地叫,顺着树干往下爬,半路上停了一下,扭头朝有人在张望着的地方看看。松鼠的眼睛又小又亮,它那尾巴激动地抖动着。接着这松鼠用小小的爪子和过大的尾巴在地上一大跳一大跳地跳上另一棵树。它在树干上回头望望他,然后在树干上绕了一圈,就消失了。这松鼠在松树的一根高枝上吱吱地叫,它在那里平伏在树枝上,尾巴抖动着。罗伯特·乔丹透过棵棵松树又向下面的岗亭望去。他很想把这只松鼠放在衣袋里随身带着。他很想有件什么东西可以触摸一下。他用胳膊肘擦擦松针地,但那是另一回事。谁也不知道在干这种事时你会有多孤独。他这时伏在那里,不再望公路和岗亭,转而望着对面的远山。他静静地伏在那里,注视着早晨来临。他闻到了松树的香味,听到水流的声响,这时桥在晨曦中显得清楚而美丽。他伏在一棵松树后面,手提机枪横放在左前臂上,不再对那岗亭望了,以为这次攻势决不会发生了,在这么一个可爱的五月底的早晨不可能出事。直到过了很久,才听到突如其来的密集的炸弹的砰砰声。罗伯特·乔丹一听到炸弹声,那第一阵砰砰的爆炸声,不等山间传来隆隆的回声,就深长地吸了口气,就地提起手提机枪。岗亭里的哨兵听到炸弹声就站起身来。罗伯特·乔丹看到他伸手去拿了步枪,从岗亭里走出来倾听。他站在公路上,阳光照在他身上,他头上斜戴着绒线帽,他抬头朝天空中飞机正在投弹的方向望着,阳光照射在他那没刮过的脸上。罗伯特·乔丹这时觉得自己呼吸紧迫,仿佛有一圈铁丝捆住了他的胸脯,他稳住了胳膊肘,觉得有槽纹的前枪把紧顶着他的手指,就把这时已落入表尺缺口内的长方形准星对准那哨兵的胸腔中央,轻轻一扣扳机。他感到枪托迅速、滑溜、痉挛地撞在自己的肩上,公路上那哨兵显得吃惊而痛苦,双膝一软,身子向前溜,前额弯向路面。他的目光从这弯着头躺在公路上的哨兵身上转向桥和另一端的岗亭。他看不到另外的那个哨兵,就顺着右下方的山坡望去,知道安塞尔莫就埋伏在那里。接着他听到安塞尔莫开枪了,枪声砰地一响,在河谷里激起回声。接着他听到安塞尔莫又开了一枪。随着第二声枪响,桥下另一端公路拐角处传来了砰砰的手榴弹爆炸声。接着这边公路左方远处传来手榴弹爆炸声。接着他听到这边公路上的步枪声,而下边公路上传来巴勃罗那支骑兵用的自动步枪的枪声,哒哒哒哒,穿插在手榴弹的爆炸声中。他看到安塞尔莫正沿着陡峭的通道爬下,朝桥的那一端冲来,就把手提机枪挎上肩,顺着陡峭的山坡奔上公路。他一边奔跑,一边听到安塞尔莫在叫喊:“干得好,英国人。干得好啊!”他越过躺在地上的哨兵,晃着背包奔上桥面。老头儿一手提着卡宾枪,向他跑来。“平安无事,”他喊着,“没出差错。我不得不补了一枪。必须结果他啊。”罗伯特·乔丹看到泪水从安塞尔莫脸颊上的花白胡子茬上淌下来。(选自《丧钟为谁而鸣》,吴建国译,有删改)文本二:对于“冰山原则”,海明威自己在《午后之死》中有一个解释,他写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写出来似的。”根据海明威的解释,可以对“冰山原则”作一个粗略的概括: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具体地说,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文字塑造了形象,形象包含了情感,而情感之中蕴涵着思想。(摘编自《海明威提出了“冰山理论”》)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交代罗伯特·乔丹正在埋伏,与题目“伏击”相呼应。然后以视角的变化引出下文,推动了情节发展。B.四处跳跃的小松鼠、松树的香味等营造了静谧祥和的氛围,侧面烘托出罗伯特·乔丹的孤独、不安与怀疑。C.小说情节设置节奏紧凑,从设伏时的摩拳擦掌到监视哨兵上岗的剑拔弩张,再到听到爆炸声后迅速执行伏击,扣人心弦。D.小说对人物的语言着墨不多,但在简洁凝练中真实地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这与人物的士兵身份有密切关系。8.从将手提机枪放在左前臂上到伏击结束,罗伯特·乔丹心理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请根据文本二中对海明威“冰山理论”的介绍,分析文本一的哨兵形象在小说主题表达上的作用。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成帝建始四年夏四月,河决东郡金提。先是,清河都尉冯逡奏言:“郡承河下流,顷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后三岁,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坏败官亭、室庐且四万所。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河平元年春,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延世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三十六日河堤成。三月,诏以延世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三年秋八月,河复决平原,所坏败者半建始时。鸿嘉四年秋,河水湓溢,败官亭、民舍四万馀所。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于是遂止不塞。待诏贾让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泛滥期月自定。此功一立,河定民安,谓之上策。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兴利除害,支数百岁,谓之中策。若乃缮完故提,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下策也。”平帝时河、汴决坏,久而不修。建武十年,光武欲修之,浚仪令乐俊上言:“民新被兵革,未宜兴役。”乃止。究、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会有荐王景能治水者,夏四月,诏发卒数十万,遣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堤。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焉。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河、汴分流,复其旧迹。(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B.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C.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D.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河,相传大禹治水时位于黄河下游的九条大河。禹疏九河,疏导黄河水东流入海,至汉代九河故道早已淤塞,踪迹难寻。B.中二千石,汉代官员薪俸等级。这里的“石”是古代容量单位,与《马说》中的“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石”意思相近。C.冀州,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将天下分为九州,冀州为九州之首,主要在今天的河北省,所以河北简称“冀”。D.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年号。古代称呼皇帝可称庙号、谥号、年号,如汉高祖是庙号,隋炀帝是谥号,乾隆是年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尤其是成帝时,黄河屡次决口,损失巨大,朝廷想尽各种办法治河,但效果不明显,而且耗费巨大。B.在讨论治河方案时,人们试图找到九河故道,但实际上黄河屡次改道,河道淤塞,已经很难寻觅踪迹了。C.鸿嘉四年在治理黄河时,竟然出现黄河水决口,任由泛滥不去堵塞的情况,是因为国用不足,朝廷没有能力治理。D.治河也有成功的案例,其中王延世、王景都有不错的成绩,王延世还因此被加官进爵,获得丰厚的赏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

(2)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

14.请简要概括贾让提出的治河三策。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洪适春色匆匆,三分过、二分光景。吾老矣,坡轮西下,可堪弄影。曲水流觞时节好,茂林修竹池台永。望前村、绿柳荫茅檐,云封岭。蜂蝶闹,烟花整。百年梦,如俄顷。这回头陈迹,漫劳深省。吹竹弹丝谁不爱,焚琴煮鹤人何肯?尽三觥、歌罢酒来时,风吹醒。【注】①洪适,字景伯,南宋高官,官至右丞相。洪适欲厉兵秣马,早日收复中原,但目睹朝廷昏暗腐朽,便辞官归隐。晚年闲居盘洲十六年,这首词即是此间所作。②坡轮:夕阳。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将散文的笔法融人词作中,如“吾老矣”,这反映了宋代以文为词的创作倾向。B.“曲水”两句化用《兰亭集序》的语句,两者都写了暮春的风光、及春日宴游之事。C.本词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致巧妙结合,既有动景,也有静,描绘出美丽的田园风光。D.“吹竹”两句对比了“吹竹弹丝”与“焚琴煮鹤”的行为,并用反问写出当时的社会心态。16.本词画线句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无人会、登临意”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六、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后唐庄宗宠溺伶人而亡国,正所谓“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孟子早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就曾警诫世人: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曹操战船浩荡,挥师南下直取赤壁的浩大声势。

(3)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即写出这样一种梦幻美好又若即若离的景象。

七、简答题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壮美西藏,满目盛开的格桑花迎风绽放。多年来,一批批教育援藏工作者满怀热情、不断奋斗,跨越万水千山,将知识和智慧播撒在雪域高原。教育是民生之本。改变面貌,根本要靠教育。让连绵群山不再遮蔽切断学生的视野,贫困代际传递,帮助孩子改变自身命运,是一批批教育援藏工作者内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