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前叉状研齿习俗研究_第1页
日本史前叉状研齿习俗研究_第2页
日本史前叉状研齿习俗研究_第3页
日本史前叉状研齿习俗研究_第4页
日本史前叉状研齿习俗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史前叉状研齿习俗研究

一、齿牙的结构和功能日本古代的颅骨形成丰富多彩。它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具有复杂多样的骨骼,众多的骨头,不同的性别差异明显,而且发现了更奇怪的交叉骨。叉状研齿是齿牙人工变形的一种,是一种较为独特的人工齿牙变形。据日本著名考古人类学家春成秀尔的研究,叉状研齿发现不少,已知的考古资料中有28例。一般而言,人工齿牙变形属于人体装饰的一种。人体装饰因民族或因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别,每一个民族的身体装饰均有自己的特色。人体装饰可分为体内装饰和体外装饰两大类。体内装饰即在人体表层上进行加工,改变人体某些部位的自然状态;体外装饰即制作各种装饰物,并把它附着在人体上。人工齿牙变形属于体内装饰的一种。人工齿牙变形有多种形式。日本考古人类学家铃木尚把人工齿牙变形分为七大类:齿牙尖化;隅角研齿及叉状研齿;拔齿;齿牙着色;断齿及水平研齿;饰齿;人工的异常齿例。拔牙或拔齿(toothnotching),意为打断、毁损牙齿,即人为地拔除一定部位的健康牙齿。拔牙是人工齿牙变形诸形式中,强度最大、最为野蛮的形式。在缺乏麻醉药物的条件下拔齿,无疑是要忍受相当大的痛苦。从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和民族学资料来看,拔牙风俗中心地区有两个:一个是沿太平洋海岸地区,包括东亚、南北美洲、南亚和大洋洲岛屿,拔齿风俗最为盛行;另一个是非洲地区,在尼罗河流域、东非、尼亚萨湖、赞比亚河流域,以及刚果和几内亚等地的土著民族中,历史上均流行拔牙风俗。不过,拔牙形式、拔牙年龄、拔牙方法、拔牙的目的和意义等,因民族和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异。断齿,是强度仅次于拔牙的人工齿牙变形方式。断齿主要以门齿为对象,即通过研磨或打、凿的方式把门齿磨断或凿断,使之变短,其根部接近齿龈。断齿当是由拔齿演化而来的,或是从属于拔齿习俗。“研齿”(toothfiling)这一术语,是日本学者所译,难以用恰当的中文词汇来表达,故袭用此术语。研齿即以磨或刻的方式改变牙原有的形状。研齿一般以门齿为对象,其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把门齿磨或刻成圆尖状,这一形式日本学者称之为“齿牙尖化”;二是将上颌第一门齿内侧的角刻掉,使两颗第一门齿之间形成三角形间隙,日本学者称之为“隅角研齿”;三是把门齿冠磨、刻成三角形或半圆形,或将齿唇面磨刻出1-3条凹痕,如同锯齿,使齿形成二叉或三叉,日本学者称之为“叉状研齿”(参见图1);四是把前齿的咀嚼面水平地磨研,使之变得稍为短一些并十分平整,日本学者称之为“水平研齿”。染齿,即以带颜色的染料使牙齿变成黑色或其他颜色。把牙齿染成黑色者较多,此种形式一般称为“涅齿”。也有把牙齿染成赤红色或其他颜色的。染齿的方法也多种多样,目的和意义亦因地而异。饰齿,即以金箔或贵重金属、珍珠贝、宝石等物质包裹或镶嵌于齿牙上。饰齿是齿牙变形中最晚出的一种形式。在中国古代南方民族中,饰齿较为普遍,印度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等地也存在此习俗。探讨日本史前叉状研齿,对了解日本的史前社会结构、社会意识、宗教信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根据日文资料和日本学者的有关研究,就日本史前叉状研齿的特征、分布与象征意义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二、叉状研齿的发现史前的“叉状研齿”通常是把上颌门齿冠磨刻成三角形或半圆形,或将齿唇面磨刻出1-3条凹痕,如同锯齿,使齿形成二叉或三叉(参见图1和图2)。叉状研齿现象最早在非洲土著民族中发现,他们称之为“zackenfeilung”,英语作“teethfiling”。此外,在中美洲和印度尼西亚一些民族中历史上也曾存在过叉状研齿现象,尤其是在中美洲较为盛行。从公元前1400-前1000年到公元前1000-前300年首先在墨西哥出现,从公元前300-公元300年到公元300-900年在墨西哥各地普遍盛行,至公元900-1520年再次盛行(参见图1)。在日本学术界,最早把这一术语译为“叉状研齿”的是铃木尚,他于1939年的一篇文章中介绍了世界各地的叉状研齿。最早发现日本绳文时代存在叉状研齿现象的是小金井良精。1919年,他从大阪府国府遗址第9号人骨中,发现十分稀奇的上颚第一门齿嚼缘有三叉三尖的形状,即门齿嚼缘上有两道凹进去的被磨刻的深痕,齿缘形成三叉三尖形状。此外,第二门齿有一道刻痕,齿嚼缘形成二叉形状。在当时的情况下,对上颚四颗门齿进行磨刻凹沟,需要有很高的技巧。据现有资料,出土拔牙人骨的遗址很多,伴有叉状研齿的人骨集中分布在东海西部至近畿地方,主要在爱知县和大阪府境内各遗址中出土。目前已知的28例叉状研齿人骨中,爱知县境内的遗址中发现25例,大阪府境内的遗址中发现3例。在爱知县境内,渥美郡渥美町的保美遗址出土2例,伊川津遗址出土9例,渥美郡田原町的吉胡遗址出土8例,宝饭郡小坂井町的稻荷山遗址出土2例,西尾市寺津町的枯木宫遗址2例。大阪府境内出土的3例叉状研齿例都是在藤井寺市物社町的国府遗址中出土。现把目前发现的叉状研齿28例列举如下:1.爱知县保美MY3号人骨;2.爱知县保美SZ1963—7号人骨;3.爱知县伊川津KG9号人骨;4.爱知县伊川津KG21号人骨;5.爱知县伊川津KG22号人骨;6.爱知县伊川津KG番外6号人骨;7.爱知县伊川津SZ44号人骨;8.爱知县伊川津SZ45号人骨;9.爱知县伊川津SZ46号人骨;10.爱知县伊川津SZ213号人骨;11.爱知县伊川津IK19号人骨;12.爱知县吉胡KY21号人骨;13.爱知县吉胡KY35号人骨;14.爱知县吉胡KY85号人骨;15.爱知县吉胡KY120号人骨;16.爱知县吉胡KY280号人骨;17.爱知县吉胡BN13号人骨;18.爱知县吉胡BN17号人骨;19.爱知县吉胡BN21号人骨;20.爱知县稻荷山KY35号人骨;21.爱知县稻荷山KY37号人骨;22.爱知县枯木宫OG5号人骨;23.爱知县枯木宫NS9号人骨;24.爱知县本割谷EH1号人骨;25.爱知县雷矢切NM2号人骨;26.大阪府国府KG9号人骨;27.大阪府国府SM3号人骨;28.大阪府国府OS1号人骨。三、日本历史上叉状研齿的特征日本学术界部分学者对叉状研齿做了较为详细的考察,但并未就叉状研齿的特征做过系统研究,下面综合有关学者的研究,把日本史前叉状研齿的特征归纳如下。两个门齿据日本考古资料,所有叉状研齿的齿种都是上颌门齿,有的是两个门齿,有的是四个门齿。小金井良精1933年把日本绳文时代的拔牙类型分为十五种类型,其中三种类型为伴有叉状研齿的类型,这些叉状研齿均为上颌门齿(参见表1)。日本牙骨分布日本存在拔牙人骨的遗址很多。1966年,渡边诚综合当时的研究成果,指出至1965年前,属于绳文时代的拔牙遗址,除了北日本之外,东日本、西日本和南日本在绳文时代均存在拔牙习俗,其遗址共有49处,发现约有300例人骨。秋田县、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千叶县、新潟县、长野县、静冈县、爱知县、岐阜县、大阪府、和歌县、冈山县、广岛县、岛根县、大分县、长崎县、熊本县、鹿儿岛县都发现有拔牙人骨。而叉状研齿人骨分布主要在爱知县和大阪府境内各遗址中。已知的28例叉状研齿人骨中,爱知县境内的遗址中发现25例,大阪府境内的遗址中发现3例。绳文时代至明显时代日本史前拔牙风俗主要流行于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绳文和弥生时代。绳文时代是日本新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12000年,于公元前300年正式结束。绳文晚期的拔牙风俗最为盛行,弥生时代之后,拔牙风俗逐渐衰落并消失。从性别上看在日本史前遗址中发现的28例叉状研齿中,男性13例,女性14例,不明1例。男女比例几乎是1∶1。在保美遗址两例中,均为男性。在伊川津遗址9例中,男性4例,女性5例。在吉胡遗址8例中,男性3例,女性5例。在稻荷山遗址2例中,均为男性。在枯木宫遗址两例中,均为女性。在国府遗址两例中,一男二女。本割谷遗址出土一例为男性,雷矢切遗址出土的一例性别不明。春成秀尔根据叉状研齿既有男性也有女性这一事实,认为叉状研齿的继承可能是男女各一人为原则,即上一代为男性继承,下一代为女性继承。也就是祖母—父—女儿—女儿的儿子—孙女—……,这样循环下去。不过,可能存在与一般原则不一致的少数事例,有些叉状研齿可能是以姐弟或兄妹继承为基础。壮年的人口学特征从叉状研齿者的年龄来看,15-19岁的3例,20-39岁的11例,40-59岁的9例,60岁以上1例。在保美遗址出土的两例中,一为老年,另一为壮年。在伊川津遗址出土的9例中,15-16岁青年女性1例,19-20岁的男性1例,30岁的壮年人1例,25-30岁的壮年女性1例,其余为成年人或壮年人。在吉胡遗址出土的8例中,成年人6例,壮年人2例。稻荷山遗址两例均为成年人。枯木宫遗址两例中,一例为17-18岁,另一例为35-40岁。国府遗址3例中,一例20-24岁,一例为30岁左右,另一例为25-35岁。雷矢切遗址出土的一例为壮年人。日本叉状研齿的样式据现有资料,凡是有叉状研齿者都存在拔牙现象,所以带有叉状研齿的拔牙类型具有特殊的意义。小金井良精1933年把拔牙分为15种类型,即A-O型。其中三种类型为伴有叉状研齿的类型,即J型和M型及N型(参见表1)。1940年,铃木尚对当时发现的叉状研齿作了综合研究。他综合小金井、清野、金高、真冈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把日本带有叉状研齿的拔牙类型分为七种样式:第一样式为上颚四颗门齿研齿,拔上下颚左右犬齿及下颚四颗门齿;第二样式为上颚四颗门齿研齿,拔上颚左右犬齿和第一小臼齿,以及拔下颚四颗门齿;第三样式上颚四颗门齿研齿,拔上颚左右犬齿和下颚四颗门齿;第四样式为上颚两颗中门齿研齿,拔上颚左右犬齿和下颚四颗门齿;第五样式为上颚两颗中门齿研齿,拔下颚四颗门齿;第六样式为上颚两颗中门齿研齿,拔上下颚左右犬齿和下颚两颗中门齿;第七样式为上颚两颗中门齿研齿,拔上颚左右犬齿(参见表2)。1963年,岛五郎发现国府遗址一例伴有叉状研齿的人骨,其拔牙类型为上颚四颗门齿为研齿,第一门齿上有两条沟槽,形成三叉,第二门齿上有一条沟槽。形成二叉。同时拔去上下颚犬齿和下颚第一门齿2颗。春成秀尔把日本史前复杂多样的拔牙样式分为三大系列:O型、2C型和4I型。在此基础上又分为两种附加类型:2C2I和4I4C。叉状研齿的出土情况伴有叉状研齿的拔牙者在各遗址中占有多大的比例,对于探讨这些人的社会地位有重要意义。铃木尚于1946年称伴有叉状研齿的拔牙者在拔牙人骨中约占2—3%,并从叉状研齿和随葬品较多来看,认为施行叉状研齿者是一个特殊的阶层或种族。然而,铃木尚的这一说法并不确切。在叉状研齿发现9例的伊川津遗址中,出土人骨183具,即叉状研齿占4.92%;在出土8例叉状研齿的吉胡遗址中,拔牙人骨的120具(其中男性68具,女性51具,不明1具),占6.67%。出土叉状研齿2例的稻荷山遗址中,拔牙人骨有13具(男10具,女2具,不明1具),其比例高达15.38%。在出土3例叉状研齿的国府遗址中,拔牙人骨有12具(男7具,女5具),占25%。春成秀尔根据其他资料推算,认为叉状研齿者为当地人口的20%左右。四、日本古代育种牙齿的象征意义叉状研齿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这是无疑的。在非洲,研齿具有群体的作用,是同一氏族的标志,在成年仪式上施行。叉状研齿的装饰意义柴田认为,叉状研齿表示“勇武”。小金井良精赞同这一看法,认为叉状研齿具有装饰的意义,象征“勇猛”,行叉状研齿当为巫师之流。小林行雄也认为,叉状研齿人物“有些是男性军事首长的标志,有些是与神沟通的女性巫师的标志”。叉状研齿的典型特征铃木尚于1939年认为叉状研齿是“种族或部落内强有力者”的象征。清野谦次则认为是“特殊阶级或特殊职业”的象征。真龟冈四郎于1940年认为是“特殊家族或特殊职业”的象征。春成秀尔经过深入研究,认为施行叉状研齿的人都是同一血统的,纯粹是一个特殊的阶层。他认为叉状研齿的血统可能与传说中的始祖有关系。由此他更进一步推测,叉状研齿可能是他们想象中的始祖容颜的形象。叉状研齿这一特殊的齿牙变形习俗的背后,具有很强的维系族群的意义。叉状研齿者作为维持当地群体的中心力量而起着维系和组织的功能。五、叉状研齿的象征综上所述,日本史前叉状研齿是人工齿牙变形的一种。从考古学资料来看,日本史前有叉状研齿的人骸主要集中在爱知县和大阪府的一些遗址中,具有明显的齿种特征、地区特征、年代特征、性别特征、年龄特征、拔牙类型特征和比例特征。日本学术界关于叉状研齿象征意义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巫师或军事首领的象征,二是特殊阶级或特殊职业的象征。前一种观点值得商榷。从已出土的带有叉状研齿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