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重庆书院的流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ae65733c2c96cb60cf1609c4e42e015/eae65733c2c96cb60cf1609c4e42e0151.gif)
![清代重庆书院的流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ae65733c2c96cb60cf1609c4e42e015/eae65733c2c96cb60cf1609c4e42e0152.gif)
![清代重庆书院的流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ae65733c2c96cb60cf1609c4e42e015/eae65733c2c96cb60cf1609c4e42e0153.gif)
![清代重庆书院的流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ae65733c2c96cb60cf1609c4e42e015/eae65733c2c96cb60cf1609c4e42e0154.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代重庆书院的流变
清朝始于清朝顺治皇帝1644年。清朝1911年辛亥革命,前十皇帝共有268年。期间,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各级政府的积极作为下,书院教育发展呈现鼎盛之景,书院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官学化。其后,由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化,受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延续千年的传统书院不得不适应时局的变化而衰落、流变,直至清末废除。重庆书院发展,从自然发展情况看大致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即顺康年间的书院渐次恢复期,雍乾年间的书院迅猛发展期,嘉道咸年间的书院逐渐衰落期和同光年间的书院改制废止期,其趋势基本与全国书院的发展保持整体一致。但由于重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相对滞后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重庆书院的发展也表现出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性。一、兴复重建书院基本普清代,由于官民两种力量携手努力,书院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全国新建书院4961所,兴复重建书院875所,共计5836所,基本普及城乡。其中四川创建书院557所,修复书院45所,总计602所,占10.3%,居各省第2位。(一)重庆书院在清代重庆的分布发展概况根据清末、民国和以后重庆各地地方志及学校志资料统计,将各区县各个时期的书院数据,以朝代(年号)为经,以区县为纬,制成表1用以直观反映清代重庆书院在各区县、各时期的创建、兴复及分布的大致情况。从表格看,152所书院,分布在巴县、江津、长寿等30个行政区域,每区县平均有书院5.07所,其中有证可考能确定新建重建日期的书院140所,有12所书院由于历史资料传承遗失,未能准确地记载其新建或重建时期,仅能大致确定为清代或清代某个时段,所占比例为7.9%。这类书院均为私办书院,多数规模小,名气不大,影响力不广,办学时间较短,故在地方史料中记载得不清。依据每区县新建重建书院5.07所的平均数值,我们可以将清代重庆书院的分布情况划作三个级区。一级区域:书院总数达10所以上,有巴县、潼南、江津、万州、铜梁五地,是清代重庆书院最发达地区,占区县总量的16.7%。其中巴县19所、潼南18所,高居前两位。二级区域:书院总数高于平均数,但低于10所,属于重庆书院发展的发达地区,有大足、涪州、奉节府治、云阳四地,占区县总数的13.3%。三级区域:书院总数低于平均值的,属于重庆书院发展的不发达区县。有长寿、綦江、南川、永川、荣昌、璧山、合州、江北厅、大宁、巫山、开县、城口厅、忠州州治、丰都、垫江、梁山、酉阳州治、秀山、黔江、彭水、石柱厅治,共二十一个区县,为区县总数的70%。其中大宁、巫山、垫江、梁山、石柱厅治五地书院皆仅1所,属于最不发达地区,占总区县数的16.7%。考察清代重庆书院的发展情况,整体呈现以下特点:第一,书院数量大增,分布极不平衡。唐宋元明时期,重庆书院虽有发展,但数量很少,据白新良统计数据仅为18所。第二,书院层次分明,官办、私办书院兼顾发展,官办书院发展迅猛。清雍正以后,书院层次逐渐明显,省、道、府、州、县各级书院界定明确。一般来说,道、府、州、县等官办书院经费筹措、教师聘任、生童招选及办学章程比较规范,而乡镇书院则相对松散。整个清代,重庆各地乡绅募捐私办书院之风依然盛行,共新办重建书院88所,同时在地方各级政府的倡导和主办下,官办书院迅速增加,共64所,占总数的42.1%,这表明官力已经继明代以后稳固地成为影响书院发展的重要力量。官办书院多集中于府治、州治、县治及政治经济发达地区,规模较大,私办书院多开办于乡场,其兴盛弥补了官办书院无法普及辐射乡镇的弊端,为地方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二)清代重庆书院的发展概况清代,重庆书院152所,能够准确考证其创建或修复年代的书院140所,占总数的92.1%,不均衡分布于顺治以下十朝,按时间顺序,将各朝书院数据列作表2。据邓洪波统计,清代各朝,书院最多的是乾隆朝,有1396所,其次是康熙朝,为937所,第三是光绪朝,为820所,三朝合计3153所,占已知年代书院总数的60.321%,道光朝有586所,位列第四。如图所示,清代重庆书院的发展起伏变化很大,出现了乾隆、道光、光绪三个高峰和雍正、嘉庆、咸丰、宣统四个低谷,这是清代以前历朝历代未有之现象。三个高峰中,道光居中,前有乾隆,后有光绪,形成拱卫之势,可见重庆书院在清代中期和晚期形成两个高潮,总体呈现从顺康爬升发展,到乾隆至光绪达到高峰,再而到光绪以后逐渐衰落的发展轨迹。值得注意的是,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末书院改制后,重庆仍然新建2所书院,即光绪30年(1904年)巴县新建的登瀛书院二、清康熙年间重庆书院的复苏明末清初,长期的社会动乱导致书院破坏严重,大批书院毁于兵火,院产或为土豪霸占,或并于寺庙,以致讲席久虚,全国书院呈现凋敝之景。为满足安定形势的需要,满清统治者接纳汉族官员恢复和建立书院的主张,在一些地区恢复并新建少量书院。但由于满汉民族文化差异较大,满汉矛盾十分尖锐,统治者在书院政策上表现出极大的矛盾性,一方面需要书院教育为其统治巩固服务,另一方面又防止汉族士人利用书院讲学抨击时政反清复明。因此,顺治9年始清政府对书院严厉控制,对士子严加约束,书院发展陷入冰冻期,至顺治终,全国修复和重建前代书院不过64所,而重庆也仅有顺治9年(1652年)城口厅新建的明伦堂一所康熙年间,中国社会进入和平发展的新时期。为进一步巩固封建统治,缓和满汉矛盾,包括康熙皇帝在内的统治者开始积极倡导书院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康熙帝先后向各地有名书院赐额赐书不下十处。在他的带动下,各省督抚、知府及以下官吏积极响应,置田招徒,延聘名师,设立书院。在官员的倡导下,各地乡绅也积极募捐资金自发兴办书院教化乡里。至康熙末年,全国新建书院660所,重建书院277所,共937所,成为明万历以来百年少见的书院迅猛发展期。在这一阶段,重庆书院发展也开始复苏,新建书院4所,重建书院1所,具体统计如下。此5所书院均为当地官员捐俸禄主持修建,虽为官员私人捐资提供办学经费,但其官方身份不容忽视,特别是在书院办学经费筹措和书院管理等方面,都受到历届官员的照拂,俨然成为当地的第二官学,官办色彩浓郁。三、金等对官民士僚的剥削雍正初年,雍正帝易改康熙帝扶持书院发展的政策,下令“各直省现任官员自立生祠、书院,令改为义学,延师授徒,以广文教”。乾隆年间,与康熙帝一样,乾隆帝采用敕令、赐额、赐书、赐金等措施,积极诱导,鼓励官民士庶兴建书院,并通过政令方式修改书院章程,加强书院控制,使各地书院按照清政府规定的方向存在和发展。在乾隆帝各项措施的要求和鼓励下,各省督抚积极行动,全国书院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重庆书院也应势而兴,进入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此期,重庆新建书院30所,重建书院2所(璧山重璧书院、涪州钩深书院),分布在巴县、璧山、大宁、垫江、黔江等24个区县,数量之多,远超前代。从书院发展区域分布看,重庆书院发展开始从道治、府治所在城关向县治和乡镇推广开来,书院教育功能辐射范围越来越广。四、道光时期重庆书院的兴盛嘉道咸时期,部分书院虽因经办官吏热心事务或著名学者尽心教学而卓有成就,但由于吏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战乱破坏等影响,就全国总体而言,书院发展进入消退衰落阶段。主要表现为:师资水平下降,教师废弃职业,懒于月课;国家陷入财政危机,书院院产损失严重,办学经费不足;嘉庆初年的白莲教起义和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经历之地,书院毁废严重,据白新良统计,咸丰年间新建和修复书院不过130所,而广西、两湖、江、浙、皖、赣、云、贵九省毁废书院却不下300余所,与全国书院发展形势一致,嘉庆朝重庆书院发展气势渐弱,期间未重建书院,新建书院也只有12所,不到乾隆朝的一半。然而,道光时期,重庆书院却逆势而起,各地新建书院激情高涨,迎来书院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这一时期,重庆各地新建书院26所,分布于巴县、璧山、城口、大足、江津、开县、南川、彭水、荣昌、铜梁、潼南、万县、云阳13个区县。从书院开办地点看,此时书院已经推广普及到了县治所在地外的乡场,如大足凤池书院设在云路场,敖溪书院建在中敖场,凤山书院建在金银场咸丰年间,内忧外患,战乱频生,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及各地起义,政府财力困难,各地大幅减少书院财政拨款,甚至部分地区挪用书院院产充作军费,致使全国新建书院减少明显,加之连绵不断的战争破坏和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书院毁坏情况严重,清代书院的衰落不可避免。但由于重庆特殊的地理位置,偏于西南,交通相对闭塞,咸丰年间的战乱都未对重庆产生直接的破坏影响,虽然官方由于财政问题减少了对书院的支持,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却给地方私办书院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条件。期间,重庆新建书院14所,其中官办3所,私募创办11所,分布在巴县、大足、江津、开县、潼南、万县、秀山、云阳、忠县九地,多建于地方场镇,数量及规模虽不及前朝,但发展情况较同时期全国其他地区相对较好。五、整合后的重庆书院同治初年,清政府在成功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捻军起义的喘息中,为恢复政治稳定,安定民心,政府谕旨各地清理书院财产,恢复旧有书院,“使士子等聚处观摩,庶举业不致久废,而人心可以底定。”然后,由于帝国主义势力侵略加剧,中国社会性质逐渐发生质变,在竞争图存和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专注功名的旧时书院不适应社会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受西方科技文化影响,19世纪80年代后,书院开始微弱的改革尝试———改造传统的旧书院和创办包容西学成分的新型书院。所谓改造传统旧书院,是把书院无裨实用的科举之业,变为经世致用之学。这类书院以去科举化为目标,以研究经史实学、通经致用为特点。光绪19年(1893年),永川因锦云、东皋书院学生多系争取功能,讲究时文,未能精研经学,创办经味书院,以研究经学。光绪27年,清政府下达书院改制上谕:“着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抵押协议书
- 人工机械合同协议书
- 装修工程补充合同年
- 2025年玉树货运资格证考题
- 2025年扬州下载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
- 2025年山西货运资格考试答案
- 电商和快递合作合同(2篇)
- 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 社区服务活动总结
- 总经理办公室工作计划
- 《穴位注射疗法》课件
- 旅游公司发展规划
- 新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对照表
- 管理会计 课件 孙茂竹 第7-12章 存货决策-业绩考核
- 空气能热泵系统设计与安装展示
- 03轴流式压气机b特性
- 五星级酒店收入测算f
- 扁桃体伴腺样体肥大
- 《探寻中国环保旅行之道》– 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报告 -mckinsey
- 2023年04月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公开招考专业技能岗位文职人员笔试历年高频试题摘选含答案解析
- 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