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新课标I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a69512ed58ae79b4cdf24f842de378e/7a69512ed58ae79b4cdf24f842de378e1.gif)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新课标I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a69512ed58ae79b4cdf24f842de378e/7a69512ed58ae79b4cdf24f842de378e2.gif)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新课标I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a69512ed58ae79b4cdf24f842de378e/7a69512ed58ae79b4cdf24f842de378e3.gif)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新课标I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a69512ed58ae79b4cdf24f842de378e/7a69512ed58ae79b4cdf24f842de378e4.gif)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新课标I卷)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a69512ed58ae79b4cdf24f842de378e/7a69512ed58ae79b4cdf24f842de378e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新课标I卷)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新课标卷Ⅰ)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悲剧产生于社会矛盾和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然而,悲剧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这些主人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曾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例如,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例如,在民主革命时期,演出歌剧《白毛女》时,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原文并没有提到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也没有涉及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人间悲剧的观点,因此B项不符合原文意思。于休烈是河南人,性格正直,机智敏慧,自小好学,擅长写作。他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后来转任比部员外郎和郎中。杨国忠当政时,排斥不合他意的人,于休烈因此被调任中部郡太守。后来,唐肃宗登基,休烈被任命为太常少卿,负责礼仪事务和修国史。肃宗回京后,称赞休烈是一位优秀的史学家,询问他是否会写下自己的过失。休烈回答说:“禹、汤都能反省自己的过错,才能够兴盛。有德之君不会忘记规劝自己,我无法表达我的庆幸。”当时中原地区处于动荡之中,典章制度几乎毁灭殆尽,没有历史记录可供检索。于是,休烈上书请求编纂《国史》和《实录》。A.于休烈是一位勤奋好学的修史官,历经官场波折,最终成为东海郡公,并被赠予尚书左仆射的称号。B.于休烈在修撰《国史》期间,受到宰相李揆的嫉妒和排挤,但他仍然恬然自持,不为所动。C.于休烈崇尚孔子思想,注重家风家教,推崇贤人下士,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D.于休烈的妻子韦氏在他去世前不久去世,他非常悲痛,但仍然坚持工作,直到他去世为止。【试题答案】D【试题考点】细节理解【试题解析】选项A、B、C都是对原文内容的准确概括,而选项D中的“他非常悲痛,但仍然坚持工作,直到他去世为止”并不准确,原文中只是提到他在妻子去世后“追悼久之”,并没有明确说明他是否因此而停止工作。A.休烈忠诚机敏,遵守职业道德。他从小好学,后来因杨国忠排挤而离开京城到地方任职。在安禄山叛乱时,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有关史官职责的问题。B.休烈审时度势,认真处理本职工作。当时经历了战乱,很多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买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的《国史》一百余卷。C.休烈淡泊名利,终身好学不倦。他虽然遭到贬职,但是毫不在意,朝廷中历任要职,却没有多少积蓄。他喜欢典籍,终日捧读,直到去世。D.休烈夫妇去世后,得到了身后的哀荣。他的夫人去世后,皇帝特别追赠她国夫人的称号。他本人去世后,皇帝长时间怀念,追赠他尚书左仆射的职位,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暗示着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落花残枝、小池寒渌、雨晴西日,都是孤寂、凄凉的象征,与主人公的孤独、无奈、愁绪相呼应,揭示出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为后面的心理描写打下了基础。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词的上阕以凄凉的景象场面为主,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词的情感基调被奠定为哀婉。接下来两句本应转为明朗,但却被抹上了一层暮色,凄凉的氛围更加浓厚。词的下阕从景物引起抒情,开帘待燕,却勾起了不见所欢的惆怅。末尾两句表现了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通过动作来表达。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1.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文章无明显格式错误。2.改写每段话:警句是指“讳愁”,不是控制情感或掩盖内心的忧愁,而是一种巧妙的表达方式。“讳愁无奈眉”表示即使想要表现出忧愁,却无法控制眉头的皱褶。这种表达方式比直接说“愁上眉尖”更具艺术性。文章结尾通过描述人物动作,生动而准确地反映了内心的纷乱情感。因为无法排遣愁绪,她转身整理残局,试图移情别恋。然而,由于心事重重,她下棋迟缓,难以应对对手。3.完成题目:(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4)无题目要求。我轻盈地踏上他的船,他抬起头,血红的眼睛显得昏花。他朝我大声问道:“要过湖吗,小伙子?”我放下包裹,回答道:“是的。”“那么,你得等到明天了。”他又弯下腰去忙碌。我茫然地问道:“为什么呢?我多给你点钱可以吗?”他的声音更响了,充满了教训:“钱?你有多少钱?年轻人,开口就是钱,有钱就不要命了吗?”我暗自惊讶,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问我:“你看起来不像老手。你是从哪里来的?”“我从军队里回来。”“军队?为什么又跑出来了?”“我请了长假,我妈妈生病了。”我们都沉默了一会儿,他在船头上磕了两下烟管,然后点燃了第二根烟。夜色渐浓,浪头发出微弱的呼啸声。我感到有些不安,不知道这位老人想干什么。于是我说:“老人家,既然不开船,我回到岸上找店家吧。”他哼了一声:“年轻人真是不懂事。回到岸上同样危险,你要走七里路到连头镇。在我的船上过夜吧。”他点燃了第三根烟,声音渐渐柔和了。我躺下,听着孤雁的鸣叫声,听他讲江湖上的故事和出门的秘诀。“就算你有钱,也不应该说出来。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很欣赏你的孝顺,你的妈妈一定很高兴你回去看她。但是我呢?我有一个儿子,你知道吗?他比你大多了。你可能不认识他,他是外乡人。以前我们一起驾船,我给他找了个媳妇……”“他们现在怎么样了?”“那年,北洋军队来了,你知道吗?他们打败了,经过我们这里,我的儿子想当伕子,但被北洋军队拒绝了。他们打了他一拳,我也被打了一拳……年轻人,你做过这种无耻的事吗?”异样的表情,好像昨晚的事情全都忘记了,这表达了渡夫的坚强和乐观,以及他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和困境的态度。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好像昨晚的事情全都忘记了,这表达了渡夫的坚强和乐观,以及他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和困境的态度。改写:B.渡夫不愿立刻开船送我过湖,还提醒我:“年纪轻轻就想着钱,有钱就不要命了吗?”我内心感到惊讶,担心他会因此而贪图财富而危及生命。E.第二天清晨,渡夫叫醒我后,我凝视着他,发现他面色平静,仿佛昨晚的事情已被遗忘。这反映了渡夫的坚韧和乐观,以及他在生活中面对困境时的积极态度。【试题答案】作品以渡夫任情高歌为结尾,表现了他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和对命运的坚忍不拔。全文通过渡夫的故事,呈现了他的坦诚热情、刚强不屈和坚忍不拔等性格特点,以及他自食其力、不畏辛苦的生活态度。渡夫的任情高歌,象征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也是对命运的反抗和挑战。作品通过渡夫的故事,传递出了自由、坚强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真谛和意义。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品质,不仅是渡夫的个人追求,也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呼唤,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启示。【试题考点】对小说主题的分析和探讨【试题解析】作品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这是对渡夫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和对命运的坚忍不拔的生动表现。通过渡夫的故事,作品传递出了自由、坚强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呼唤人们追求自由和坚持自我,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呼唤。作品通过渡夫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传递出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启示。科学巨人玻尔于1927年在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上与爱因斯坦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这次辩论被称为“爱因斯坦-玻尔论战”,也被人们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三年后,在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玻尔获得了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玻尔与爱因斯坦的争论涉及到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场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但是,玻尔与爱因斯坦的个性却有所不同。爱因斯坦更倾向于独自研究,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都曾是该学派的主要成员。玻尔的胜利不仅仅在于辩论的结果,更在于他的学术成就。他通过量子力学的研究,为科学界开创了新的领域。此外,玻尔的贡献还体现在他对科学家的影响力上。他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成果对后来的科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学术成就也被人们广泛地认可和赞誉。在玻尔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方面,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学派不仅仅是一个团体,更是一种思想和理论的传承。它为量子力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也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一个探索和突破的机会。总的来说,玻尔是一个科学巨人,他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个人成就上,更体现在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和量子力学研究的发展上。他的贡献不仅仅是为科学界开创了新的领域,更是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是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中心,由著名科学家玻尔于1917年申请,于1921年正式成立。玻尔以其身份为研究所担保,并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他担任所长的40年间,研究所成为当时全球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的个人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然而,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国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1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玻尔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对量子力学的研究,也在于他对科学的态度和精神的传承。应用【试题解析】第一句中,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天职,表达了医务人员对于病人生命安危的责任和担当;第二句中,父亲们当仁不让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表达了父亲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第三句中,我省杂技团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出国演出任务,表达了团队成员对于任务的责任和担当。因此,选项C“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仁不让”最为恰当。【试题解析】根据文章内容,应该先介绍珠算是什么,然后介绍它的特点和优势,最后再说明它被列入联合国教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卖油翁说课稿 新人教版
- 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15 分享真快乐(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下册001
- 2025装修工程泥工承包合同
-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教学说课稿 人民版选修1
- 14 请帮我一下吧 第一课时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 6我们神圣的国土 第1课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 2023八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1 Feelings and impressions Unit 2 I feel nervous when I speak Chinese第三课时说课稿 (新版)外研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6.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说课稿(3)部编版必修上册
- 科技论文图表等规范表达
- 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标准语段写作课件32张
-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英语统一考试模拟演练八省联考解析
- 华能火力发电机组节能降耗技术导则(2023年版)
- 基础知识3500个常用汉字附拼音
- 企业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培训
- JJF(纺织)072-2018纺织滚筒式烘干机校准规范
- 北京故宫作文600字
- 羊水栓塞的应急预案演练脚本
- 物业保洁及餐饮服务项目方案
- (新版教材)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时练(同步练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