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部分写作【课标要求】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2.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3.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6.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专题二十二赏析考场佳作1.(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社会热点型的材料作文题。材料的中心是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从国家到民众、娱乐场所、学校、公共服务场所、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医学专家等的做法。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这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材料第二、三段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二段阐述“距离”——民众居家隔离;娱乐场所关闭;政务网上办理;学校推迟开学;安全“一米线”。为了防疫,需要距离。第三段阐述“联系”,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为了民众四处奔走;医学专家在线指导防疫;快递员顶风冒雨四处奔波,各行各业因为疫情而紧密联系。距离是爱,联系也是爱;距离是责任,联系也是责任;距离是面对疫情的顽强斗争,联系亦然。思路一:距离彰显能力,联系体现力量。思路二:众志成城,用距离和联系书写人间大爱。【例文1】身之远离,心之相近山东一考生
2020年,这是个开局不太好的年份。为什么?因为疫情。今年的疫情使得我国许多企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还使人与人之间隔开了“一米远”的距离。许多人都说,这次的疫情让人都觉得和别人生疏了,一点人情味都没有。但我认为,所谓的“生疏”,不过是身体上的距离罢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善意,哪是这区区“一米”可以阻挡的呢?“身之远离,心之相近”,在疫情期间,我们所看到的生疏很多,但更多的是来自陌生人的善意。
在疫情暴发后,很多行业失去了原本的活力与生机。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全国各地的人们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捐献粮食、口罩等物资;有许多原本应该在家中与父母儿女共享天伦之乐的医务人员,放弃了短暂且难得的假日,奔赴抗疫一线,坚守阵地,与死神做斗争。最终,人们挺了过来,一切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如此种种,岂是那短短的距离可以阻挡的?
正是这次疫情,才让我们发现了平常不为人知的真情。“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而在它所爱的地方”,这句话是我无意间听到的,我觉得,只要心灵上产生了共鸣,就不怕距离的遥远。此次疫情也是如此,虽然因为疫情人们不得不彼此隔开一定的距离,但这些无法阻止人们心与心的靠近和善意、温暖的传递,既然如此,何来生疏?那些物资的送达与火神山医院的快速建成,处处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在此刻,心与心的距离是如此之近。
拿上课来说,老师与学生虽不能一同坐在教室里,但老师们即使面对疫情也不忘教书育人。网课的开设体现的是老师那令人赞叹的敬业精神,这也是作为一位师长能够给予学生的最浓厚的深情、最直白的关怀,我们又有什么可说的呢?不过言微却真挚地说一声“谢谢”罢了,又怎能说这是“生疏了”呢?温情并不一定要身处一地,远隔异地也能密切人们的联系,传递温情。
身之远离,心之相近。在抗疫过程中,扩大的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实际的距离,还有那汹涌却温暖的真情。这不是对情感的削弱,而是对心灵的升温,是我们源于心灵深处的情感共鸣。让我们高歌吧,为我们相连的心灵。
点评:开篇点题,直抒胸臆。文章开篇没有多余的文字,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内容,直奔主题,给人清晰的印象,同时,考生在文章的开头直接表明自己的情感和观点,直抒胸臆。 举例论证,充实有力。为了论证“身之远离,心之相近”这一观点,考生列举了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和教师的事例论据来证明,事实胜于雄辩,这些翔实而新鲜的论据,有力地支撑了文章的观点。
利用反问,加强语气。文章运用了大量的反问句,如“既然如此,何来生疏?”“我们又有什么可说的呢?”这些反问句加强了语气,比陈述句的表达更加有力量,说服力也更强。【例文2】隔离不隔心,情缘深深一线牵山东一考生如果心是近的,遥远的距离也会是短的。
“大丁……那个……我……我要去支援湖北了,我在请愿书上签了字。”李素萍看着王大丁,她从来没想过完整地说句话是这么难。是的,她本以为,她可以淡然地从容地告诉王大丁自己的决定。但不曾想,几次话到嘴边,又咽下。直到今天,她才说出口。
“你想好了吗?真的要去吗?你的身体吃得消吗?”王大丁看着她,着急地问了一串问题。学医多年,他们曾经一起许下诺言,不管这条路有多苦,他们都要坚定地走到底。他们深知,自己没有鲁迅先生那么高尚,学医是为了疗救国人的身体;他们学医,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谋生,为了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
王大丁看着李素萍,他觉得像个犯错的小学生一样低着头、不施粉黛的女友更漂亮了。是的,为了攒房子的首付,她不舍得买化妆品,也不舍得买衣服和包包,他们甚至连下馆子的次数都屈指可数。他累他穷,她不离不弃。想到这里,想到疫情的凶险,王大丁的眼泪扑簌扑簌地流下来:“素萍,你留下,我去支援,行吗?”
“不行,大丁,你家里就你一个孩子,你不能去,叔叔阿姨会担心的。我不一样,我家里还有我弟弟呢。而且,我年轻啊,体力好,免疫力也强。而且我已经打了申请,领导也批准上报了,怎么能说不去就不去了呢?而且,医疗队马上就要走了——就今天下午。我一直不知道该怎么给你说这个事儿,对不起。”素萍的目光很坚定。她没告诉大丁的是,他们还没结婚,万一她真有个好歹,大丁也能很快走出来。想到这里,素萍又有些恼恨,大丁要是真的很快走出来,她是要恨他的。
大丁听完这些话,知道自己劝不动素萍了。因为这些话,他之前也在领导办公室说过!大丁其实也在他们医院的请愿书上签了字,也被领导批准加入援鄂医疗队了。但大丁想让素萍留下,怎么能两个人都上一线呢?他们俩,得留下一个吧?
“我……我……”大丁想说出实情,但素萍阻止了他,她时间不多,要抓紧收拾行李。临走前,素萍说让大丁放心,她会每天给他报平安。素萍坐的大巴车在前面跑,大丁坐的大巴车在后面追。进入湖北省后,他们分道扬镳,去往不同的医院。
防护服、呼吸机、氧气瓶、消毒液……在这些物品的包围下,素萍所在的医疗队夜以继日地抢救病人,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
轮休的时候,素萍就和大丁视频,大丁有时候很快就接了,有时候一直不接;大丁也和素萍视频,素萍有时候接,有时候不接……两个月后,湖北、武汉疫情得到控制,援鄂抗疫医疗队开始陆续返乡。在援鄂医护人员定点隔离酒店里,她看到了他,那一刻,她泪如雨下。原来,在支援湖北这件事上,他们也志同道合。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在他们心中变得具体可感。
点评:小说文体,大家风范。考场上难得看见这样一篇好小说。小说的情节来于生活,医生、护士在一线告急的情况下勇于请战,作者运用对话和心理描写,透过主人公面对感情、面对疫情的抉择来诠释什么叫“白衣执甲”,什么叫“大爱”。此外,人物形象塑造得比较接地气,对话朴实且打动人心。
凸显主题,主旨升华。作者为男女主人公设置的故事线看似突兀,又在意料之中。我们在阅读时能联系现实,找到那些生活中的原型,由此主旨也得以升华。疫情看似拉开了人们的社交距离,让人变得疏远,实则增进了联系,让人们因为共同抗疫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2020年新高考海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本题的作文创新主要体现在题材方面,要求写一篇主持词。学生也许在演讲、辩论这些方面的经历比较多,而当主持人的经历比较少。因此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有代入感,要想着如何去当好这个主持人,其次要结合平时自身的经历。
另外,此题的作文材料,学生不仅仅可以通过它去写平时训练比较多的议论文,也可以去写记叙文、散文等。重点是如何表达自身的真情实感,这方面就可以通过讲故事,通过抒情性比较强的文体去写,本次作文给考生的发挥空间很大。
本次作文最重要的还要体现出情境感、对话感。在写主持词的时候,对格式的要求一定要做到位,开头面向观众问好,接着还要考虑怎么去体现对话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份,注意与观众互动,对话。作文题注重情境,对考生而言也并不陌生,这也是近两年来高考作文题的一个方向,大部分考生都能把握。
“走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本次作文写作的重点,可以通过详细描写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达到使自己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的情感变化,以唤醒考生对于地名承载的历史、文化的记忆。【例文1】带你走近武汉海南一考生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中华地名》。地名即文化,我是你们的主持人文文。接下来,我将从不同角度为你们解读武汉。
武汉简称“汉”,又名“江城”。武汉之所以被称为江城,是因为它处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和它最大的支流汉江的交汇处。历史上,它又是由武昌、汉阳与汉口三个镇组成,故称“武汉”。
它是一座拥有美景的城。从高空俯瞰,只见一条奔腾的大江浩浩荡荡,将汉阳区和武昌区分离开来。于是,一座宏伟的建筑骄傲地横跨在大江之上,那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也是武汉市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的美誉。离开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大桥,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濒临万里长江的蛇山之巅,映入眼帘的是一栋由黄色琉璃瓦覆盖的大楼,它就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它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古德寺、归元寺、晴川阁、武汉东湖、户部巷、木兰天池……它们无一不自豪地向世人诉说着武汉,装点着武汉。
它是一座拥有味蕾的城。让我们将镜头拉近,再拉近,来到一条古老的巷子。乍一看,只有几盏微弱的灯光在跳动。朦胧的灯光下,一阵阵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那是什么?只见厨师一挥手从木桶中捞出面条,径直放在碗中,泼上酱油的面条霎时间变成棕色,再随手撒上一把葱花,一道美食便诞生了,那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武汉热干面!来武汉不吃一次热干面那就是一种遗憾。当然,武汉的美食可不止这个,福庆和的牛肉豆丝、小桃园的煨汤、田启恒的糊汤粉、谢荣德的面窝……这些都是武汉有名的小吃,你来武汉可别错过它们!
它是一座拥有人才的城。一座城的崛起,必定有人才的支持。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名为武汉大学。瞧!我们到了,“国立武汉大学”六个大字写在大理石门上,樱花城堡、樱花大道、樱顶、珞珈广场,武汉大学以樱花闻名,每年春季3月中旬,樱花盛开的时候,武汉大学就会吸引全国数百万游客前来赏花。
观众朋友们,了解一座城,就要细细地去品味它、亲近它。五千年的沧海桑田,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正在慢慢改变、慢慢创造着这座城市。这就是武汉,一座文化与美丽并重的城市!
点评:层次清晰,介绍井然有序。考生作为《中华地名》栏目的主持人,热心地向观众介绍了武汉这座城市,因为内容繁多,所以考生把众多内容分成“拥有美景”“拥有味蕾”“拥有人才”三个层次,按顺序依次介绍了这座城市,井然有序,让人一目了然。
抓住特点,中心突出。介绍一座城市,如果在内容上没有取舍就不能突出中心。考生把内容归类,突出重点内容,这样就把武汉最显著的特点写出来了,从而让阅卷老师印象深刻。【例文2】带你走近济南海南一考生亲爱的观众朋友:
晚上好,我是本期《中华地名》的主持人,本期节目我们将带您走近济南,领略济南的大好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副对联可看作人们对济南的赞美。济南地处华北平原东南部边缘、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的省会。它风景秀美,人杰地灵,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历史文化名城。
先来观赏泉吧。济南城内百泉争流,有“七十二名泉”之说。因此,济南又被称为“泉城”。百泉之中,以趵突泉最为著名。澄清的池水中,三处泉眼永不停息地向上腾起水花,水花清亮,如珍珠般翻涌,有时上方水汽弥漫,白茫茫一片,形成“云雾润蒸”的景观。趵突泉曾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一泉”,每年都会有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百泉之城不只有泉,还有湖,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大明湖。大明湖风景秀丽,若登高俯瞰,只见大明湖平极,静极,翠极,仿佛一块上好的翡翠。若绕岸近观,则可见郁郁苍苍的芦苇和岸边婀娜多姿的垂柳。微风吹过,柳枝轻扬,最是好看。更妙的是湖里的荷花,初夏时小荷尖尖,盛夏时红荷映日,便是入了秋,也可泛舟湖中,残荷听雨。
我们再去看看济南的另一处亮丽的风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联合国国际艺术广场”称号的泉城广场。泉城广场上天蓝的“泉”字雕像无声伫立,蕴意深刻;入口处的《泉城颂》诗作描述了泉城济南深厚的自然人文底蕴,表达了当代济南面向世界的广阔胸怀;夜晚的音乐喷泉五彩缤纷,都是极具济南特色的风景。此外,还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历下亭,供奉众佛的千佛山等。济南的名胜,真是多得数不过来。
除了“物华天宝”,还有“人杰地灵”,济南的历史名人也不少,“济南二安”——辛弃疾、李清照都是著名的词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词为济南的历史文化添上了流光溢彩的一笔。 到了现代,最喜欢济南的当属老舍了。老舍称济南是他的“第二故乡”,他不仅写了《济南的秋天》,还写了《济南的冬天》,把一个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成了他散文里的经典地标。齐鲁大地历史文化悠久,泉城济南风景秀丽迷人。欢迎您到泉城来,好客山东等着您。亲爱的观众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点评:遵循文体,结构清晰。本文遵循主持词的文体要求,在开头和结尾等地方,都有明显的文体标志性语句。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开篇总说济南,然后从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名人两个方面分别阐释,最后归结全文。
语言生动,感染力强。本文语言非常符合“主持词”的要求,既有一定的逻辑,也不乏文采。文中多引用诗文名句,善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有效地增强了感染力。
3.(2020年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的主旨,作答时要认真审读材料。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本次作文材料是叙事类,材料涉及三个历史人物:齐桓公、管仲和鲍叔。考题创设了相关写作情景——班级读书会,规定了写作者身份和写作对象,要求谈对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哪个感受最深,文体应是发言稿。考题所创设情境贴近考生实际,作文材料也是考生熟悉的,有话可说;要求明确,不易偏题。选择哪一个人物来写都是可以的,应具体说出为什么对某一人物感触最深。比如齐桓公,志向高远、心胸宽阔、不计前嫌、唯才是用,所以能成就霸业;鲍叔不计私利、审时度势、谦虚礼让,对齐桓公任用管仲起到了重要作用;管仲才能出众、恪尽职守、功勋卓著,尽力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作文可以从他们的品行、格局、人格境界、为国为民的情怀为出发点,分析他们在历史上曾经发挥的重要作用、展现出的独特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思想价值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值得尊重和学习,能够让我们从历史人物中获得启发。思路一:(从齐桓公的角度)1.成就大业,需有过人的胸襟;2.只有不计前嫌,方能美美与共。思路二:(从鲍叔的角度)1.朋友之间就是要互相帮助、互相信任;2.为国家舍小家,无私;3.为国立功,甘居人下。思路三:(从管仲的角度)1.在其位,谋其政;2.看重自我才华,绽放无限光彩。【例文】心纳百川之海,共创活力社会
河南一考生各位同学: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够在班级读书会上发言,借这个机会,我想要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感悟:心纳百川之海,共创非凡价值,共创活力社会。
在鲍叔让贤的故事中,我最佩服、感触最深的还是齐桓公。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磅礴力量,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的行为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小至个人,大至国家,领导者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心能纳百川之海,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带动别人共创活力社会!
心胸宽广,有助于在困境中激发活力,共创非凡价值。公元1094年将近六十岁的苏东坡被贬到广东惠州,政治犯被贬到离京城这么远的地方,苏东坡是第一人。这地方瘴雨蛮烟,十分荒凉,被贬于此,等于走上了不归之路。然而,苏东坡没有把个人得失放在心上,而是带头捐出皇帝赐的腰带——犀带,四处筹钱修建“苏堤”,以绝水患;积极推广先进的农具秧马和水碓磨,解放了生产力;帮助主政官员建设营房,平息军民矛盾,留下了为民谋福祉的千古佳话。林则徐因禁烟被贬到伊犁,可他不计较,只要能工作,能为国出力就行。他协助伊犁将军开垦荒地,捐出私银,承修河渠,大力推广“坎儿井”,力挽命运狂澜于既倒,重新绽放出生命和事业的光芒。苏东坡与林则徐,胸怀宽广,不计私怨,以社稷民生为重,在困境之中激发活力,带领百姓共创非凡价值,焕发出耀眼的人格光芒。
心胸宽广,有利于凝聚各方力量,共创活力社会。“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蔺相如位尊人上,廉颇不服,屡次挑衅,蔺相如仍以国家利益为上,以社稷为重,处处忍让,终使廉颇负荆请罪。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而地位却比自己高,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而周瑜始终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感动,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官渡之战,曹军大获全胜后,曹操派人清点袁绍的书信,发现了自己部下勾结袁绍的信,尽烧之,并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蔺相如、周瑜和曹操用行动赢得对方的尊重,凝聚各方力量,共筑抗敌长城,成千古佳话。除此之外,梁国宋就不计前嫌,命令士兵偷偷为楚国浇水育瓜,最终赢得楚国的尊重,并与之结为友好邻邦。清代的“仁义胡同”“六咫巷”,不正是心胸宽广,凝聚力量,共建活力社会的典范吗?
以上就是我的读书感悟,愿各位同学学习齐桓公的优秀品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对待生活,携手共创活力社会!谢谢大家!
点评:紧扣主题,层层论述。考生紧紧围绕“心纳百川之海,共创活力社会”这一主题,在开篇提出观点,接着联系材料阐释观点,再从个人及社会两方面具体论述,处处注意落实情境的要求,论证逐层深入。
语言活泼,生动形象。这篇发言稿注意将口语和书面语搭配,注意整句与散句的结合,语言富有变化,增强了发言稿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事例丰富,内容充实。考生围绕主题列举了多个人物事例,如苏东坡、林则徐、蔺相如等,且这些人物事例安排详略得当,既让发言稿内容充实,又增强了发言稿的说服力。
4.(2020年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从材料来看,古今中外都有涉及,正好切合“同一世界”的主题。第一段,中国古代墨子说,看待别人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这段话表达了天下大同的观念,可以说中国自古以来就视世界为一体。而英国诗人的话,则表达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与世界休戚与共,即每个人都有对整个世界的责任。第一段选择中外名人的言论,正好说明世界一体化是世界共同的意识。第二段,是中国接受其他国家的援助,是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第三段,则是中国对其他国家的援助和对整个世界的祝福。第二、三段材料有互动关系,体现出灾难之下命运与共,互帮互助的精神。这不仅是“礼尚往来”,还有“情谊往来”,世界人民的情谊也在一来一往中加深,为缔造“同一世界”提供了感情基础。
题目要求学生以“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在“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上发表“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主题演讲,是写一篇演讲稿。这一主题要紧扣“青年”“同一世界”“未来”等词,既要体现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趋势,又要强调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要牢记自己“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以青年肩负责任,推进“同一世界”的发展,从而开创美好未来为基本立意。注意演讲稿的格式与语言要求。思路一:中国青年当仁不让。思路二:中国一梦,世界大同。思路三:礼尚往来,互帮互助,缔结深情。思路四:青年携手,实现大同。思路五:世界未来,由我们创造。思路六:青年要有共创未来的理想。【例文】世界本相连,天下无孤岛甘肃一考生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参加“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并代表中国青年发表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世界本相连,天下无孤岛”。
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说过:“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无独有偶,英国诗人约翰·多恩也表达过同样的意思:“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世界本相连,谁都不是一座岛屿。即便你是一座独立的岛屿,即便你生活在孤岛上,你也不能说这个世界与你无关。《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那个鲁滨孙,生活在远离大陆的孤岛上,但是他是用陆上带去的工具开垦荒岛,维持生存,他和他俘获的“星期五”共建了二人社会,渡过了一个个孤独的日夜。社会发展到今天,现代化进程早已把地球变成地球村,构建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愿景。2020年的疫情,谁也不能超然“疫”外,独善其身,这便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佐证。
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度里,有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信仰,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携手共进。我们强调命运共同体,并不是要消灭我们之间原本的差异,恰恰相反,构建大同世界需要在认可本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之上,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予以尊重和接纳。互相认可,互相学习,只有摒弃偏见和歧视,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洽、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大同社会的理想才可能实现。
和衷共济、精诚合作不仅是十分必需的,也是完全可能的。全球以青年为主的10万人用计算机向上帝发起挑战,完成了量子力学上有名的“大贝尔实验”,这是合作在科学上的创举。“一带一路”的模式正式启动,带动了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共同繁荣,这是合作在经济和文化上实现的共赢。“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全球合作,联防联控,共克时艰,这是合作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成功。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经说过:“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当今世界,活跃在各国政坛的主要是一些成熟的政治家,青年还只是一些敲边鼓的角色。但是,青年代表着世界的未来,接力棒终将传到我们手中,我们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树立更高的目标,具备更宽的视野,为构建一个大同世界而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全世界青年联合起来,共同建设我们的家园!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点评:文章紧扣命运共同体、青年的使命及担当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论述集中,层次分明,层层深入。文章标题“世界本相连,天下无孤岛”采用对偶句式,新颖凝练。特别值得推崇的是作者的阐述能力,如“谁都不是一座岛屿”一段,结合《鲁滨孙漂流记》,把道理讲得十分令人信服。语言也颇有特色,逻辑严谨,说理辩证。
5.(2020年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先看材料,“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说明还需要借助他人,即“镜子”全面地认识自我。要写好这篇作文,最重要的是紧扣材料中的“镜子”。镜子有平面镜、曲面镜、哈哈镜,有的可以直观呈现原初的模样,有的曲线反映客观场景,核心不仅在于镜子本身的质地,更取决于自我本身的认识与善于甄别的眼光。“镜子”可以理解成为后浪起示范、榜样、引领作用的偶像、英雄,反映出自我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也可以理解为与自己一起激扬文字、同窗苦读、相伴成长的平辈,映射出自我的劣势与优势;还可以是那些蝇营狗苟、苟活偷生的奸佞之徒,警醒自己不要做那样的人。
题目要求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考生作为高三学生给高一新生写信,书信方式是一个限制,书信体也因书信主体和书信对象之间的关系而呈现出相应的差异性。写作的内容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要思考“如何”和“画好”,要切中“为自己”。考生需要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思考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这要求考生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人生经历,比如高中三年生活怎样度过,如何在高中三年中过好学习生活,把你的成功经验、教训传递给高一新生。思路一:“内省”+“外省”=最好的自己。思路二:在最好的年纪,请选择奋斗。思路三:选好“镜子”,画出最好的自己。【例文】临镜画出我本性——给高一同学的一封信亲爱的学弟学妹们:见信好。
时光荏苒,离别如约而至。对于我来说,高中生涯已成为过去。但对于刚踏入高中校门的你们来说,高中生活是你们人生新的起点。即将开启新的旅程,你们的心中可能会有一些疑惑和迷茫:自己是怎样的人?想过怎样的生活?能做些什么?因此,我写下这封信,与你们分享我的感悟,希望我的拙见能帮助你们绘制好自己的自画像。
首先,找准定位,履行职责,勾勒轮廓。在成长过程中,你们被赋予各种各样的身份,既是父母的孩子,又是老师的学生,更是国家的未来。有着多重身份的你们,肯定也有着不同的责任。因此,你们既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又要做努力上进的学生,更要做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当你们找准了自己的定位,确立好了自己的目标,也就能更加坚定地朝着人生的目标前进。所以,你们要用实际行动为自己勾勒人生大致的“轮廓”。
其次,坚持自我,不忘初心,细化画像。高中生活是一个新的开始,意味着你们会面临新的挑战。在这三年期间,你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从容面对各种大考小考的人,有在遇到困难时会选择放弃的人,有在摔倒后会勇敢站起来的人……从这些人身上,你们会发现那些历尽艰辛仍勇往直前的人,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所以,要想品尝成功的果实,你们要以他们为“镜”,但前提是要坚持自我,不忘初心,做真实的自己,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样,你们每一次的进步才会变成画的每一个细节。
最后,广纳建议,独立思考,增添色彩。世界上没有谁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缺点。犯了错误,我们要敢于承认,虚心接受别人给予的善意的批评,认真总结和反思错误的原因,努力改正错误,争取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不再犯此类的错误。若一味听信他人的话,会让你们失去自我,所以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在生活中,学会谦逊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独立思考。这样,你们才能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才能给自己的画像增添独特、绚丽的色彩。
生活中遇到的每个人或每件事都是一面镜子。因此,你们要懂得于镜中见自我、见人生,知自身之优劣,明吾心之真愿。愿你们以全新的自己迎接新一段的旅程,体会不一样的生活,一步步完善属于高中之旅的最美画像。天道酬勤,功不唐捐。在此,我衷心祝你们一切顺利!高三的学姐:×××2020年7月7日
点评:句式对称,意蕴深刻。开篇紧扣材料内容,揭示其寓意,并以此联想到“我们被赋予各种各样的身份”,得出第一个分论点“找准定位,履行职责,勾勒轮廓”,接着再以对称的句式作为后面两个主体段的中心句,读起来朗朗上口。 层次清晰,情感真挚。文章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临镜画出我本性”,层次清晰。本文的语言朴素、流畅,表达了“我”对学弟学妹们的关怀之情,展现了考生内心真实的写照,如“我写下这封信,与你们分享我的感悟”“愿你们以全新的自己迎接新一段的旅程,体会不一样的生活”等,言语之中饱含真挚情感。
6.(202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必须结合材料准确理解题意,按要求作文。而且学生要清楚审读材料不仅仅是看材料,而应该对材料有分析理解的思维过程。整体阅读材料可知,本作文以“中国面孔”为关键词。材料选择了杜甫、屠呦呦、医务工作者及快递小哥等四副“中国面孔”作为代表,兼顾科学与人文、伟大与平凡、国家成就与世界影响。同时作文材料寓宏大于微细,包含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中国科技的世界贡献、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守望相助的个人担当等丰富内涵。“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的提示语,紧密贴合现实背景,引导考生结合抗疫经历,聚焦中国抗疫精神,探究个人与社会、与国家、与世界的关系,进一步关注个人责任、文化认知、国家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在开放视野中,再次审视个人在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表达自己的新感悟。作文可议可叙,角度开放,为考生的延伸思考、个性化写作预留了充分空间。注意写作时文体特征要明显。思路一:中国面孔,凝聚中国精神。思路二:新面孔,新希望。思路三:解读中国面孔,打造中国形象。思路四:平凡面孔,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例文】向“中国面孔”致敬天津一考生
大家都知道,这张“中国面孔”绝对不是《龙的传人》里所唱的“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中国面孔”更多地指向那些最能体现中国品质、中国精神等内在元素的优秀的中国人或群体。向“中国面孔”致敬!
“用一片叶子挽救了百万人的生命,让世界对中医刮目相看。”青蒿素的提取及应用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继承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等丰厚遗产,秉承先贤们执着于研究、耐得住寂寞的学术品格,释放出最大化的能量,经过几十年的改进、完善,终为光辉灿烂的中国符号。 不懈求索、矢志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张衡、祖冲之、孙思邈、毕昇、李时珍、詹天佑……一代代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你的微笑是最好的良方。”在抗疫第一线,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工作高强度超负荷,疲惫的他们为什么会展现出美丽的笑靥?医生的阵地在病房、在手术台、在X光机后,这是职责,更是使命。坚定的信念弥散于全身,转化为一丝不苟的诊查,转化为手术室里每次的抬手与对视,转化为风与雨的安慰与鼓励。
尽职尽责,使命至上,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大禹、李冰、班超、玄奘、郭守敬、戚继光、佟凤彩、武训……一代代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疫情期间,武汉的快递员汪勇成了英雄,人们称赞他是最美志愿者。在困境面前,汪勇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找到最适合自己发挥潜能的切入口,从而实现生命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如今,以汪勇为代表的“快递小哥”们已成为我们这个社会中温暖与正能量的代名词。
心怀火种,燃烧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雪中送炭、乐善好施、急人之难、悯老恤幼、千金一诺……每一个成语背后都藏着感人的故事。这些传统从古至今,薪火相传,蔚然成风。
每个人在赞美“中国面孔”的同时,如果能够从他们身上汲取丰厚的精神营养,转化为有效的行动,那么,我们每个人也会成为“中国面孔”的形塑者,我们的社会也就真正进入了高度现代与高度文明的阶段。
点评: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文章开篇由歌曲《龙的传人》引入“中国面孔”,强调“中国面孔”重在“品质”和“精神”。主体部分以考题材料中的三个“中国面孔”为触发点,对三个“面孔”的内容予以丰富与具体的诠释。最后指出“致敬”的最好方式是“从中汲取营养,转化为有效的行动”。
事例丰富,解析立体。文章主体的三个部分都是先阐述事例,分别从屠呦呦团队如何发现提取青蒿素、医护人员为何能乐观坚守、汪勇等快递小哥为什么能传递温暖的价值展开;然后从“薪火相传”的角度分析其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每个部分的内部层次都是立体化的。
7.(2020年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首先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思是指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接着材料对此进行了解释,“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这就提醒考生,你所关注的、喜爱的事物会对你产生很大的影响,提醒广大青少年,要慎重对待和选择自己喜爱的人和事物,因为他们会“塑造你的样子”。接着又将这个内容置于智能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中,提醒考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看出出题者是想要提示考生要慎重选择喜欢的对象,学会选择自己周围的环境,以便让自己受到良好影响,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成为国家需要的“样子”。甚至还可以进一步思考,你自己也可以成为影响别人的那个“环境”,你的优秀自然能够吸引到与你一样优秀的人,你们会成为最默契的伙伴。当然,考生也可以思考在纷乱的环境和信息影响下,应当有自己的坚守,有自己的主张。思路一:学会选择有益的人生。思路二:你的圈子,决定你的样子。思路三:不被外物左右,坚守自我认同。思路四:我的人生我做主。【例文】不食烟火难致世江苏一考生
近日,有开发商宣称,将在一商业区与住宅楼盘之间配建一所中学。开发商的这项决定,引起了相当数量的家长们的不满,家长们纷纷要求学校应远离商业区,给孩子一个纯粹的学习环境。其实,在什么地方建学校不是问题的要害,根本在于贯彻怎样的教育观。
一般家长都信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环境影响论,都想做那三迁的孟母,给自己羽翼庇护下的“神兽”们以最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的良苦用心我们能够理解,他们生怕社会上的歪风吹斜了小树苗的身姿,“酸雨”侵蚀了小树苗嫩绿的叶子,像一扇蚌贝,含着口中珍珠,害怕外界的污染,造成自己宝贝上的瑕疵,但是他们有时真的太过小心了。
为何“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冠以“中学生与社会”之名?赛名本身就表明了中学生成长与社会的关系,而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更以其丰富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社会阅历对于中学教育不可或缺。成长到这个阶段,我们本就具备了较完全的价值观和比较成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们知晓善恶的界限,却还是很模糊,这是书本上学不来的,唯有接触社会才能完成真正的成长。《
从信息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就是不断接受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过程,不光是书本上的知识信息,还要有社会实践方面的信息,不但要有正面的信息,还得有反面的信息。纯粹的玻璃易碎,合金钢坚韧耐磨。多种信息互补,才能塑造健全的人格,单一的信息难以造就合格的人才。红楼梦》里有那么一个家喻户晓的句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接触和接受单一的信息,就不会有对世事的“洞明”和人情的“练达”,也就不会有成长过程中的飞跃。
其实,我们换个角度看“孟母三迁”的故事,也能看出多种信息对于成长的重要。若非来过闹市,孟子怎知世态人情?若非看过送丧,他又怎会去思考生死?倘若一开始便居住在学宫旁,只知做一只啃旧书的四眼老鼠,只知做一介整天嚷嚷“先王之法不可变”的腐儒,孟子又如何成得了“亚圣”?正因为曾在闹市中走过,看尽世俗繁华;曾在墓地旁独坐,览遍生离死别。有着对社会现实的认识,所以孟子的学习才有方向,他才懂得学以致用,才既有匡世济民的宏远抱负,也有针砭时弊的脚踏实地。
究竟在什么地方建学校,这是可以讨论的。问题在于贯彻怎样的教育观,片面地理解正能量,复制大量单一的同类信息去塑造教育对象,拒绝借鉴,追求纯粹,不食人间烟火,受到伤害的不仅是直接的教育对象,还有民族的未来。
点评:关注现实,切中时弊。文章从“在什么地方建学校”写起,引出教育观的讨论,指出“片面地理解正能量,复制大量单一的同类信息去塑造教育对象,拒绝借鉴,追求纯粹,不食人间烟火,受到伤害的不仅是直接的教育对象,还有民族的未来”。文章关注现实,独具慧眼,切中时弊,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历史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别开生面,扣题巧妙。材料作文,一般把命题材料作为引论,首先从材料写起,开篇便入题。本文开篇只字不提命题材料,只是在评析环境影响论时引入信息学理论,指出学习“不光是书本上的知识信息,还要有社会实践方面的信息,不但要有正面的信息,还得有反面的信息”,巧妙地回应命题材料,实现从文章意蕴到行文造句方面的双重扣题。《
新解素材,说理充分。文章用“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冠名“中学生与社会”、红楼梦》诗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等材料来阐述教育不应拒绝多重信息的道理,显示了作者的机智。“孟母三迁”的故事本来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作者用它来阐述教育要勇于接触多重信息的道理,而且言之有理,令人叫绝。8.(2020年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写作指导】
本题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目紧扣考生的生活实际,让考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正好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材”的初衷。材料主体部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人的美好愿望;第二,家庭或社会可能会有的期望和角色;第三,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材料要求考生针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考生可以依据第一层立意为遵从自己的内心,让人生无怨无悔;也可以依据第二层立意为听从社会的召唤,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然,考生还可以宏观把握三层材料,从平衡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等角度立意。考生在写作时,应该体现出新时代青年规划未来人生时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不管“我”做出何种回应,展开文章时,显然要给出做出该选择的理由,如果考生不仅能考虑“我”的主观设想,还能从“我”和家庭或社会之间的关系来阐述选择的理由,那显然比只从自我角度做出的判断要深刻得多。另外,泛泛而谈,不关注社会现实,则难出佳作。思路一:遵从自己的内心,让人生无怨无悔。思路二:听从社会的召唤,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思路三:时刻不忘责任与担当。思路四:面对落差,权衡利弊。思路五:把个人兴趣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例文】从心所向无问西东
浙江一考生
王小波说:“在我的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其实每个年轻人都有好多奢望,因为年轻敢于梦想。人生安得长少年,我们必将走出家庭,迈入社会。身份的转变及与父母、社会期望产生的落差可能让我们迷惘无措,甚至迷失在时代的洪流中。
有能力的家长可以扶君上马再送君一程,但更多的父母只能目送你独自去闯荡。家人能陪着你跑一段时间,但不能一直陪着你跑。我们终须找到自己的梦想,不能总是在父母的荫蔽下生活。我们要跟上父母的节奏,不做不肖子孙;更要超越父母的期盼,做到人格独立,自力更生。齐白石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一直在告诫着世人要创新,同样,父母要教育好孩子又不能捆住孩子,孩子要朝父母的期望努力,更要追求自己的梦想。
梦想不会轻而易举地照进现实,成长的路难免坎坷。无论是走在他人的前面或落后于他人的步伐,我们都容易产生心理落差。站在成长的岔路口,我们必须要有发展的眼光,志存高远。世上的名与利太多,太杂,一不小心就会泥足深陷。其实那些内心的理想与残酷现实的落差大部分都是不被满足的欲望产生的。陶潜有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为了父母的期望或为了一时的名利而选择一条道路,是目光短浅的表现。年轻人不要轻易选好走的路,要选长远的路。只有与时俱进,以志趣立志向,以本心择未来,以人民需要为旨归,我们才能创造于身于心于他人皆有裨益的人生。
马云成功之前,有谁看好电商呢?他何尝不是遍历创业的艰辛苦痛,才取得了成功。即使面对家人的质疑和社会的嘲讽,他还是坚定着自己的梦想,选择埋首苦干,从心所向,可见他内心的坚韧和目光的长远。近日,某知名网络主播被公示为特殊人才落户上海,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网络直播的巨大好处,但是当初谁又看好直播呢?“95后”快递小哥李庆恒被评定为杭州市高层次人才,获杭州政府百万元购房补贴,对此,你又怎么看呢?年轻就该多一点尝试,当代青年面对的是精彩纷呈的新时代,有无限的生机,人生的可能不应被过早的定义,家庭也好,社会也罢,请多给我们一点包容,我们将会创造一个更惊喜的世界。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要把握住这“黄金时代”,唯有坚定目标。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不问西东,从心而行,方能助我们消除迷惘,实现人生的价值。追求梦想本就不易,生活的落差又怎能阻挠我们?他人怀疑的目光如盏盏鬼火,大胆去走你的夜路!
点评:主题宏大,深入浅出。考生从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的落差中得出青年要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志存高远、与时俱进;家庭与社会要鼓励青年追求梦想、追求创新、追求进步的观点。考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分析,将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分析得很清楚,论证深入浅出。
文白交错,用例典型。文章语言文白交错,既有如“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这样典雅的表达,也有“大胆去走你的夜路”这样平实的表达,颇有韵味。文章的事例选用也很恰当,如以马云为例谈个人与社会的落差,以遵循父母之命、谋短期之利与志存高远做比较,突出“从心所向”的魅力,以李佳琦、李庆恒的事例唤起家庭社会对青年梦想的包容,用例精当。
前后照应,深化主题。文章从青年“黄金时代”的“奢望”开始讲起,结尾总结青年在“黄金时代”如何实现自我价值的方法与路径,强化了“从心所向,无问西东”的主张。9.(2020年上海卷)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材料简洁明了,立意角度相对来说是自由的,“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可小可大,既利于考生着眼于小,具体而细微地写作,也利于考生从宏观落笔而进行宏大叙事,在一个较为宏阔的历史场景甚至现实情境,铺展文笔,深厚而思。这则作文材料,重点考查的是考生的深入探究、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转折”从个体、群体和人类等角度,引发学生关注发展进程中的转折,思考人在转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可以让学生联想到此次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全球的各行各业,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来说,都是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折,“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能让考生联想到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是无能为力还是大有可为。
面对世界上意想不到的转折,人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人是能够改变和影响事物发展进程的,人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例如:积极作为,人定胜天。【例文】人比山高,脚比路长上海一考生转折突如其来,命运不可捉摸,这世上有太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转变,对此,人们一定是束手无策的吗?当然不是,我们对事物的发展进程绝不是无能为力的。千里之堤,犹可溃于蚁穴,人,怎么就做不到呢?
诸君可识海伦·凯勒?我想,没有人提及她不心生敬佩。因为儿时一场令人意想不到的疾病,她的世界失去了声音和色彩。命运已经为她的未来“盖棺定论”,因为她冲不破那黑暗和沉寂。她也曾颓唐,但最终仍选择勇敢地斗争,于是,她成功了,创造了一个神话——身处黑暗的人,也能为世界带来光明。纵然幼时的一场横祸击倒了她,可她不惧怕,用后来的血泪和汗水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在厄运面前,许多人因厄运力量之强,而感觉其不可逆,于是便永远地活在伤春悲秋的叹息里。罗斯福曾说:“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许多人止步不前,不是因为他们不能挣扎,而是因为他们不敢挣扎。更有甚者,自己做了“量力而行”的缩头乌龟,还要嘲笑别人发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是不自量力,何其可哀!其实,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不自量力”,它使我们改变命运,改变事物的发展过程,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毕竟南墙还是要自己去撞一撞的,说不定就破了呢。
突如其来的转折会改变事物的发展进程,而人能否做出改变,就要看你有没有面对的勇气。难道我们只能任由意外发生,只能被动地进行事后的抢救或懊悔吗?
当然不会。我们无法捕捉意外的踪迹,却可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中国地震学史上,有王暾的名字。他原先远在奥地利醉心学术,却因为2008年汶川发生的地震,毅然回国,投身于创立我国第一套地震预报系统之中。十一年默默无闻,嘲笑有之,质疑有之,责难有之,可在他提前6秒预警了宜宾的地震后,这些声音都销声匿迹了。在王暾的努力下,中国人民的生命在面对难测的天灾时,多了一层保障。天灾难避,可王暾的坚持,却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谁说我们无法影响事物的发展?我们可以为它建上“防护网”,减轻转折带来的危害。可这个过程一定是很难的,光有敢做的勇气和决心未必足够。三分钟的热度和野蛮的横冲直撞不可能让事物的发展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所以,我们也需要恒心。我们相信人比山高,脚比路低,苦行僧走过的路再苦,也一定有终了之时。
面对事物的发展进程,难到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非也。人力虽小,勇气可嘉;人力虽小,恒心可鉴;人力虽小,但面对一切都可有所作为。毕竟,人比山高,脚比路长。
点评:名句为题,凸显立意。考生对汪国真《山高路远》中的“人比山高,脚比路长”这句话记忆深刻,并非常理解和认同它的意义。考生以此作为文章标题,显得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十分恰当。
旁征博引,言之成理。为了使观点比较全面、深入的论证,考生分别以海伦·凯勒面对失去了声音和色彩的世界、我国第一套地震预警系统的创立者王暾提前6秒预警了宜宾的地震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醒世名言作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说明人在重要转折的关头的可为与应为的价值与作用,令人信服。
表意坚决,不可置疑。考生多次使用反问句和设问句,以及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的肯定、果断以及充沛的意味和气势,给人一种坚定不移的情感与认同。10.(2020年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人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写作指导】(题目一)
这道作文题采用了材料加话题的命题样式,要求以“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为主题进行写作,并且只能写议论文,这是一个典型任务的限制。话题的设置实际上是对考生写作方向的一个引导,话题隐喻了“个体和团体”之间的关系,考生只需由此联想,思维的起点是单颗卫星和全部卫星的关系,思维的落点是个体和团体的关系——每个个体对于整体都有不可替代的功用。如果只关注材料本身所反映的前沿科技,就算是游离于主题之外的立意。此外,如果在论证时牵扯整个论证系统,那也一定只能是一般的关联,而不能把整个卫星天网作为论证的重点。(题目二)
从材料看,题目要求写出对各种各样的信息中的一条信息引发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振奋,或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在考查学生关注现实的写作能力时,更凸显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发现。同时,特别要关注题目中“展开联想或想象”的要求。考生除了要结合现实写事记人、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外,还要有相应的联想或想象内容。这点需要关注。
试题开放性强,“一条信息”可写内容丰富,角度多样,可以表现家庭亲情、可以展示难忘友情、也可以突出社会意识等等。考生可从自己印象较深的某一具体“信息”入手,素材如“疫情突发”“疫情数字”“最美逆行者”“敬老尊师”“社区服务”“居家学习”“复课与停课”“国安法”“北斗三号”“国外热点”“不实信息”等等,不拘一格。
记叙文写作重在写人叙事,要素全面且重写“我”的感悟,因而要围绕“我”,写感悟是基于此信息“引发”的,其中相关人或情境、细节都是为“我”的感悟服务。如在疫情期间得知高考延期时的焦虑或兴奋;或面对二次疫情,高三学生复课又停课,家人的反应和“我”的联想;或今早,踏进高考考场前,北京报道无新发病例等等。重点聚焦某“一条信息”,除了可记述对你学习生活的影响和对未来的展望,还可思考这“一条信息”能否折射出更丰富的内容,如国家对人民生命至上的措施与方针等等。由表及里,结合联想与想象,在描摹中见深思。【例文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北京一考生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20年6月23日捷报传来:我国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在这个北斗“天网”系统里,有55颗卫星,每一颗卫星都有自己的功用。
55颗卫星,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让人不由得想到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国家和社会的位置。孔子在《论语》里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这应该是每个人要求自己的最好标准。 其实,在社会大坐标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像一颗北斗卫星,但有的人却总是满腹牢骚,感叹怀才不遇,或者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独一无二、才华超凡。这些其实都是不对的,产生的后果也很严重。赵奢之子赵括自视甚高,却不知自己只有纸上谈兵之能,而无实战之力,最终落得个全军覆没、身首异处的下场。三国里的马谡,夸夸其谈,自以为是,结果失街亭,被诸葛亮挥泪斩首。所以,只有自己具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内在实力,才能担当起重要岗位的职责。
患所以立,首先应先立志,立鸿鹄之志。“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没有抱负的人就没有办法适应时代潮流。我们要胸怀抱负,用不懈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立鸿鹄志”。志存高远,目标自明。 患所以立,其次应该立德,立驭才之德。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最需磨砺品德。年轻人的品德培养至关重要,德为立身之本、立业之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尤其重要,我们要借助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伟大智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失德、失心,迷失自我。如果才华横溢,却道德败坏,就难以担当大任,甚至还会祸国殃民。
患所以立,最后还应该立勇,立拼搏之勇。习近平总书记说:“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奋斗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克服困难却需要勇气。唯有具备坚强的毅力与不畏艰险的勇气,才能走向成功。青年俊秀刘明侦教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奋勇钻研,最终完成了自我实现与自我成长。中国女排不惧困难,顽强拼搏,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砥砺前行。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经历风雨,勇气为先。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新时代的今天,做一个有德有才有勇的人,如此每个人方能如鱼得水。所以,不用怨天尤人,牢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的古训,立好根基,自然能成为一颗有用的“北斗卫星”。点评:别具一格,立意颇新。考生从人才的“立世之基”谈起,不同于一般文章的视角,立意十分新颖。
词句优美,文采斐然。考生开头引用毛泽东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声情并茂;结尾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既论述了文章论点,又增强了文章的文采,使语言显得精美、动人。
结构匀称,呼应巧妙。文章开篇点题,中间从“立志、立德、立勇”三个角度论述,结尾再次呼应开头,环环相扣,清晰明朗。【例文2】一条信息北京一考生骄阳似火,树上的叶子似乎也在冒着烟。我捧着手机躲在浓密的树荫下,不敢挪动一步。
远远地望着家里空调外机转个不停,我却不敢迈进家门半步。因为今天是高考录取出结果的日子,这一天既是我期盼的日子,也是我害怕的日子。我会被录取吗?我将何去何从?
我捧着手机,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期待?假如没有被录取,我该怎么办?我该如何面对父母?我有何面目再见老师?我又有何面目再见到每一个熟悉的人?我在想象着。
“你平常不是自我感觉良好吗?为什么会录取不了?别读了,跟我在家放牛吧,要不明年和你大姑去养殖基地干苦力活……”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以前父母教训的话语。这些话对我影响太深刻了,我都可以倒背如流了,只是,我真的不想就此歇学。
“×××,我相信你能考上的,你的成绩就在分数线上下,努力一把,我相信你!”班主任的话又在耳边响起。是啊,我可以考取理想学校的。然而,我真的能被录取吗?我看了眼手机,手机依旧很平静。我的心却更加恐慌。
“×××,这么热,你怎么在这里坐着啊,不在家里吹空调?考得怎么样?什么时候知道结果啊?”猛然间,我被路过的大伯发现了。大伯是关心我的人,一见面就询问录取情况,我哑口无言。怎么这么巧呢?为什么大伯也来这里?我在心里暗暗叫苦:为什么这么倒霉,想一个人偷偷待会儿都不行。我糊弄了大伯几句,好在大伯很快就离去了。望着他的背影,我心里发慌,一会儿再来人怎么办?我不想人们这样的关心啊。
我还是往旁边挪了挪。突然,“嘀嘀嘀”,我赶紧抱紧手机,闭上双眼,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良久良久,我终于打开了手机,是流量使用提醒。“该死的移动”,我气愤地骂着。这个时候来什么流量提醒,害我紧张了那么久。
等待,唯有继续等待。我依旧抱紧手机,把手机铃声调到最大。“嘀嘀嘀”,手机短信声响了。我想:不会又是可恶的垃圾信息吧?我决定不看。可是我又想:会不会是录取通知呢?我的心七上八下,真的害怕打开信息那一刻……“看!”这是我心里最终的决定。录取信息完整地展示在面前。“录取了!”我兴奋地跳了起来,“我被录取了!”我向着远方呼喊。此刻,外面依旧骄阳似火,然而,我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向着家的方向,飞奔而去。
点评:文章的首尾都运用了景物描写,开头是“骄阳似火,树上的叶子似乎也在冒着烟”,结尾是“此刻,外面依旧骄阳似火”,景物描写看似相同,所烘托的感情却大不一样,前者为“害怕”,后者为“激动”,对比鲜明。文章取材来源于生活,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一个高中生求学旅途中的酸甜苦辣,故事感情真挚动人。考生围绕高考录取这条重要信息,表现出“我”这个追梦人不负众望、坚强执着、最终成功的鲜明主题。专题二十三审题立意【训练目标】按照审题立意的方法,提升准确审题、集中立意的能力。一、审题
“符合题意”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第一项要求,它要求考生对作文题目、材料以及要求进行准确、全面的审视。通过审视,考生可以准确地判断出作文题所要求的体裁、写作范围和角度、写作重点等。题目审准了,才会写得切题。因此,审题是高考作文的重要一环,也是成败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立意、选材和构思的优劣。下面,我们重点讲述如何对高考作文中常考的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进行准确审题。(一)新材料作文审题1.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三性”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结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材料: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立意】①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②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有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的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③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剖析:三个立意都准确全面地理解了材料,其中①②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意。假如有同学立意“创新塑造成功”“天生我材必有用”则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偏差,没有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符合新材料作文审题的整体性原则。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材料: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边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他为王。众鸟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的羽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力工作计划4篇
- 集团年度工作计划
- 小学语文低段教研组工作计划
- 第二次月考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试题
- 投资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
- 教育咨询服务合同协议书范本(5篇)
-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光伏发电系统集成》课件-项目二:太阳能路灯系统设计
- 12.13国家公祭日PT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主题课件
- 《大自然的语言》公开课课件
- 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 高中数学必修二 第九章 统计 章末测试(提升)(含答案)
-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内控体系指引
- DB52-T 1800-2024 洪水干旱灾害防治指南
-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传统地权结构及其演变 -
- 抖音美食账号脚本范文
- 颈部疾病病人护理
- 唐山港总体规划报告
- 郑州市中原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A电器公司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34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