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还孩子生存权利
第八章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三亚警方摧毁一青少年犯罪团伙第八章青少年犯罪问题第一节青少年犯罪问题第二节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第一节青少年犯罪问题在中国的犯罪学中,青少年犯罪是指14岁以上至25岁以下的青少年触犯刑律,必须承担法律犯罪的行为。从实证的角度,青少年犯罪人口中一般从10—12岁开始有劣迹,13、14岁开始走向社会进行违法犯罪,14—17岁进入犯罪的第一个高峰期。清华大学学生硫酸烧伤黑熊事件
北京动物园,21岁的清华大学电机系学生刘海洋残忍地将硫酸泼到两只大黑熊身上,顿时黑熊痛得“嗷嗷”惨叫。刘海洋想趁乱溜走,但被民警、动物园工作人员和熊山管理人员以及在场的群众围追堵截,将他抓住,带回了动物园派出所。对于为什么要残害动物,刘海洋说:“我曾经从书中看到过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特别强。但人们又总说‘笨狗熊’,所以我就想验证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复旦投毒案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是受害人黄洋的室友,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2011年,在北方某城市公园发生了一桩血案,一年仅14岁的少年被捆绑双手,身上被打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此案告破后,挖出了一个犯罪团伙。这个团伙共有32人,最大的16岁,最小的才12岁,他们成立了“好汉帮”、“神龙教”,还有敢死队,其中有“老大”、“军师”、“打手”等。2013年12月,扬州市区接连发生多起中小学校被盗案件。很快,两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归案。经查明,系列校园失窃案系团伙所为,他们成员一共6人,其中一名22岁男青年是组织者,另外5人均是未成年人。据交代,这伙人一周时间共偷了8所学校。
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讨论:根据给出的青少年犯罪的案例,总结分析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一)犯罪类型的多样性、涉毒犯罪日趋日趋增多偷窃行凶杀人、严重伤害暴力抢劫、强奸---18岁的在校学生唐丛伟写信给昆明市市长声称拥有“沙林”毒剂,向市政府敲诈500万,如不能满足其要求,他将在昆明“世博园”内制造血腥爆炸案。唐丛伟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二)暴力犯罪的严重性、以侵犯财产犯罪为主暴力犯罪是以给被害人造成肉体上的损害为主要手段或以人的生命、健康为直接侵害对象的各种犯罪。(三)团伙犯罪是主要形式据统计,60%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属于团伙作案。他们纠结多人,相互利用,结伙犯罪。以闵某、王某为主的“纱厂十二少”犯罪团伙,以在校中学生为主要侵害对象,实施抢劫、敲诈、强奸,累计作案100余起。团伙成员中年龄最大的17岁,最小的12岁,大多为辍学学生。该团伙已受惩处。(四)女青少年犯罪人数激增20世纪50-60年代,女性犯罪占刑事犯罪成员的比例大约为1-3%;70年代占5%左右,80年代上升到8%左右;90年代初达到10%左右,现在上升到12%左右。犯罪形式由“依附型”发展成“独立型”,出现所谓“大姐大”。女青少年犯罪人数激增传统上,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主要是财产和感情问题,而如今却成了性乱问题,暴力倾向及团伙犯罪。一些女青少年为了解脱身心压力或寻求精神刺激,吸食毒品并因吸毒引发抢劫、贩毒、卖淫等其他违法犯罪活动。(五)突发性犯罪多由于青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其目的单一,随意性强。一般地说,较少有预谋,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或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六)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突出青少年犯罪主体比较集中,主要集中在城市闲散青少年、进城务工者和学生群体。据团中央对2361名青少年犯罪调查后发现,属于闲散青少年的占61.2%,就全国范围来看,闲散青少年群体犯罪占犯罪总数的60%。(七)智能化犯罪开始增多主要指利用新的科学技术进行的犯罪,如利用生物学、医药学、化学知识及电脑技术、窃听技术进行的犯罪。THANKYOUSUCCESS2023/7/2225可编辑二、犯罪的理论分析(一)社会学理论(二)生理和精神特质理论(三)心理学理论(一)社会学理论1、失范理论2、越轨行为亚文化理论3、社会控制理论4、社会学习理论5、差异交往理论6、标签理论1、失范理论罗伯特默顿认为当个体在社会中无法实现更高目标时,就会实施犯罪行为。每个社会都有一些被认可的目标(如物质财富)和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须的合法手段。当社会成员不能通过合法途径去实现时,到导致了道德沦丧的结果。2、越轨行为亚文化理论一些群体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价值和看法,这些亚文化导致犯罪行为。3、社会控制理论为什么人们不犯罪?人们为什么会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有四种纽带把人们和社会守法行为联系起来:依附、责任、参与与信仰,这些控制和约束我们的行为,使得个人无法违反社会规范。预防犯罪的三个因素: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内部控制机制、对小群体(家庭)强烈的依附感、害怕被捕或被监禁。4、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的行为习得可通过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观察模仿学习获得。5、差异交往理论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提出的。系统的犯罪行为是在于那些实施犯罪的人密切交往过程中习得的,人体越轨行为的成因根源于他的社会交往。犯罪行为的学习主要发生在个人近亲的社会主体。朋辈群体6、标签理论认为给人贴上了犯罪的标签是鼓励而不是打击犯罪行为。当一个人被认为是“罪犯”时,他就开始认为自己就是那样的人,并且逐渐会去扮演犯罪人的角色。(二)生理和精神特质理论1、颅相学指导20世纪以前,颅相学相当受欢迎。颅相学家认为犯罪行为与人的头盖骨的大小和形状有关。在一些案件中对那些拥有“犯罪倾向”头盖骨的犯罪人实施过更严厉的处罚,但这种方法并没有形成一种矫正制度。因为科学研究已经发现没有证据证明犯罪行为与头盖骨的形状之间有联系。2、龙勃罗梭理论在20世纪初期,生物的或体质的理论开始流行。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论认为发最是生理遗传反常或变异的结果,如胡须少、疼痛感低、鼻子歪、嘴唇厚或手臂长。认为一个人的变异特征越多,越容易去实施犯罪行为。查尔斯高瑞驳斥了该理论。3、智力低下理论认为犯罪的原因是“低能”,低能者被认为不具备获得道德、自我控制及理解法律含义的能力。随着智力测试的推广使用,发现许多犯罪人达到或高于智力平均分数。4、形态学理论谢尔顿在1940年创立,将人体分为三种类型:肥胖型、肌肉发达型和消瘦型。他认为肌肉发达型有异常强烈的犯罪倾向。(三)心理学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超我和自我非常无力以致本我不能抑制本能和反社会的压力的结果。病态人格学派认为一些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精神不上正常。2、挫折——攻击理论认为挫折往往会激发一个攻击的反应。暴力是能够减轻挫折感的一种手段。只对暴力犯罪做出了解释,不能解释其他类型的犯罪行为。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讨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哪些?(一)青少年犯罪的个人因素
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两强:一是盲目模仿强;二是好奇心强。两弱:一是辨别是非能力薄弱;二是自我控制能力薄弱。(二)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家庭结构不健全家庭教育方式有偏差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关系、亲子关系资料显示:全国约有上千万的单亲孩子,并且每年以50万到60万的数量递增,单亲孩子多表现出孤僻、多疑、敏感、自卑等性格,倾向,犯罪率更是高达40%。从广东省少管所的调查看,家庭残缺的未成年犯,1998年占28.4%,1999年占30%,2000年占32.6%,最近几年超过40%。武汉一酷爱玩网络游戏的16岁少年徐某,拿起菜刀向熟睡的母亲砍去,其目的是索要8000元钱。母亲的脸、腰上被砍了6刀(后经抢救脱离危险)。当他逃离现场时,母亲还追着喊:“你把毛线衣穿上,莫冻着了!”——人民网(三)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因素
教育功能单一化。很多学校片面强化智力教育,忽视思想品德、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只教书不育人。教师对后进生、双差生的鄙弃和疏于教育促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流失生成为青少年犯罪的“后备军”。学校教育中缺乏青春期教育,使未成年人对性有一种好奇心理、神秘感和尝试的欲望,易于接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四)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因素朋辈群体不良社会环境第三节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讨论: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一、预防青少年犯罪应坚持的原则1、坚持教育的原则2、坚持预防的原则3、坚持保护的原则4、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网络1、宏观预防——政府;2、中观预防——社区、家庭、学校;3、微观预防——青少年自身。结束语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