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教学设计【课前预习】1.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朝称为“”;2.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3.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高僧西行前行天竺取经。“天竺”就是今天的;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目标点击】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故事,探究鉴真和玄奘的共同点;3.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4.情感教育:“唐人街”、“唐装”的来历;教学重点:①鉴真东渡②玄奘西行教学难点:探究鉴真和玄奘的共同点【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1.如果用两个字概括隋唐对外交往的特点,你认为是:2.日本遣唐使来华的目的是什么?3.用一话简述日本遣唐使来华的影响。4.当今世界各地,很多华人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为什么()A.因为大家熟悉唐朝

B.因为唐朝的政策世界闻名

C.因为唐朝存在时间长D.因为唐朝对外交往频繁,世界对唐朝了解深刻5.鉴真是大明寺的高僧,。6.用一句话简述鉴真东渡的影响。7.玄奘曾在天竺佛学最高学府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8.由其弟子记录成的著作是《》;9.用一句话概括玄奘西行的影响。(二).合作探究:事件名称时期目的地途中遭遇鉴真东渡唐玄宗日本六次航行,五次失败;出生入死,历尽磨难。玄奘西游唐太宗天竺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翻越雪山,屡遇强盗;缺水遇险,孤独寂寞。1.鉴真和玄奘有哪些共同之处?①都是僧人;②都生活在唐朝;③都对唐朝对外交往有重大贡献;④都不怕困难;⑤都有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2.鉴真和玄奘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①不怕困难,百折不挠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③持之以恒,坚定信念(三).精讲点拨:1.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有哪些?①经济繁荣②文化昌盛③对外开放④交通发达⑤政府鼓励(四).总结提升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简要呈现本课的知识结构双向交流中日来学习日本遣唐使来华双向交流中日来学习日本遣唐使来华去传播中外交流鉴真东渡日本去传播中外交流鉴真东渡日本中印中印去学习玄奘西游天竺去学习玄奘西游天竺学情分析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曾经享誉世界,尤其是繁荣昌盛的唐朝文化对亚洲许多国家影响至深。唐朝政府以博大的胸怀和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推动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本节课为了凸显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学习点:点1:日本遣唐使来华,着重点在“来学习”三字,方向是日本主动学习中国文化。随行的使节、留学生、留学僧的访问学习,使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节日风俗等,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点2:鉴真东渡日本,着重点在“去传播”三个字,方向是中国主动帮助日本。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一边积极的传授佛经,一边积极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日本人民亲切地称为“天平之甍”。点3:玄奘西游天竺,着重点在“去学习”三个字,方向是中国主动学习印度。印度是佛教文化的起源地,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佛教文化通过丝绸之路逐渐传入中国。为了深入研究佛教文化,玄奘以大无畏的气概,走上了西行之路,通过游学、交流,加深了对佛教文化的认识,在《大唐西域记》中,真实记载了他在沿途各地的所见所闻,为中国进一步了解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善于学习、不怕困难、向往和平的精神理念。教材紧紧依据“来学习”、“去传播”、“去学习”这三个点,将“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游”这三个事件串成一线,努力凸显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同时依据教材配附的《日本的和同开宝》、《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玄奘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四幅图片,来强化学生对文化交流双向性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不开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之路。对初一学生而言,学习中外交流史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形成这样的结论:唐朝的对外交往具有双向性特点,这是学好这一课的关键。效果分析在课堂设计过程中,紧紧依据“来学习”、“去传播”、“去学习”三个学习节点来设计教材和课堂流程。1.导入: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唐人街”,现代社会里,许多人结婚要穿“唐装”,那么你知道“唐人街”和“唐装”这些称呼的来历吗?(理由:通过这些生活常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2.日本遣唐使来华:(提供两段材料)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材料二:教材中图片《弘法大师行状绘词》。通过材料一,让学生知道当时的日本非常羡慕中国,需要学习中国;通过材料二,引导学生熟悉了解船上有哪些人?他们来华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在梳理了这些问题后,学生自然而然就清楚了日本学习中国的原因和目的。(理由:学习历史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材料得出结论,即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切忌无材料,有结论式的教学方法)3.鉴真东渡日本提供图片《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以鉴真坐像为什么双眼紧闭为切入点,向学生解读鉴真的生平资料、渡日经过和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巨大贡献。补充分析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相关材料,提炼出鉴真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同时提供《唐招提寺》图片,指导学生探究解读这座唐式风格日式建筑的特点,让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影响日本文化”的理解,也认识到这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理由:教材中没有设计唐招提寺图片,学生不易理解鉴真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通过解读图片,学生在提高兴趣的基础上,理解了大唐文化的繁荣和中国为促进中日友好而主动帮助日本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4.玄奘西游天竺将此部分的教学分解成三块:①西行取经经历,②天竺游学经历,③回国译经生涯;指导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各自介绍玄奘的这三段经历,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充分挖掘有关玄奘西游的有关知识。同时补充一段材料:明代中期,吴承恩依据《大唐西域记》写成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思考:1.你觉得神话传说与历史真相是一回事吗?(不是)2.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是一种什么关系?“文学创作”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理由:根据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新教材,可以对教材内容适当的进行整合、拓展与改造,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完全可以借鉴学生熟知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解读这部分内容,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唐僧西天取经路上遇到的无数磨难的经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玄奘为弘扬佛教文化表现出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爱国情怀。)教材分析唐朝前期,经过几代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改革和努力,使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国家强大,从而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和尊重,唐朝也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而唐王朝顺应世界时势,以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博大包容的良好心态,敞开胸怀,兼容并蓄,积极推动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平等对话,使唐朝在世界上赢得了很高的声望,各国将当朝的中国人称为“唐人”。著名学者王家范指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积极学习外国先进文化,二是积极向外传播唐朝文化。依据这一主题线索,教材在编排上竭力凸显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双向性。首先,教材通过“日本遣唐使来华”和日本留学生、留学僧来中国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这一线索,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来华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从而间接折射出大唐文化对日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也反映出唐朝文化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是从日本学习中国的角度,来体现中日之间的友好交流。其次,教材通过“鉴真东渡”这一事件,介绍了鉴真通过不懈的努力六次东渡日本,并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经历,解读了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中国积极对外传播文化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唐朝积极的开放政策、中国人的博大胸怀和中国人追求和平,传播友谊、平等相处的精神。再次,教材以“玄奘西行”的故事线索,介绍了唐朝还主动派人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中外文化在相互学习中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和提高。教材以三个事件印证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双向性特点,再一次告诉世人:世界学习中国,中国也学习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人类只有和平相处,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发展提高。评测练习十一.检测学习效果对应本课的三个教学主题,可以借鉴6个题目来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给右图鉴真塑像作文字注解,应该选择(A)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西游天竺,求取佛经D.主动请缨,和亲塞外2.今天的印度半岛唐朝时称:(C)A.大食B.罗马C.天竺D.波斯3.(2009·眉山中考)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A)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遣唐使到来4.明代中期,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其创作的史实依据应当是(A)A.《大唐西域记》B.《封神榜》C.《石头记》D.《水浒传》5.“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的唐朝朝代特征是(A)A.对外开放B.经济繁荣C.政治清明D.交通发达(二)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6.著名学者王家范指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积极学习外国先进文化,二是积极向外传播唐朝文化。请你各举一个当时著名历史人物的事迹加以说明。学习外国:玄奘西游向外传播:鉴真东渡课后反思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对于这两个事件的基础知识,学生学习是没有问题的。所谓的难点就是对这两个历史人物进行比较:①他们有哪些共同点?②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优秀品质和精神?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究,教材中没有足够的材料支撑,学生难以得出准确的结论,需要教师补充相关史料,根据史料得出结论。附史料:事件名称时期目的地途中遭遇鉴真东渡唐玄宗日本六次航行,五次失败;出生入死,历尽磨难。玄奘西游唐太宗天竺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翻越雪山,屡遇强盗;缺水遇险,孤独寂寞。1.鉴真和玄奘有哪些共同之处?①都是僧人;②都生活在唐朝;③都对唐朝对外交往有重大贡献;④都不怕困难;⑤都有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精神;2.鉴真和玄奘有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