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1、首先课件展示三个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实例,要想解决蝗灾,解决外来物种入侵,海洋捕捞等时机问题,就得去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种群的数量变化,2、要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可以先从实验室开始,引出观察细菌分裂的实验,通过已知的一些条件,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出细菌数量变化的公式以及时间—数量曲线图,完成学案探讨一内容。探究活动结束后让小组代表来展示探究成果。加强对细菌数量增长情况的认识。总结数学模型构建的几个基本步骤,让学生对这种方法的使用更加有条理,明白平时常用的曲线坐标图,数学公式等都是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顺理成章的用数学公式构建出J形曲线的数学模型。3、提出现实环境不能无限制,质疑之前结果的正确性,并且通过两个例子来帮助理解。进而引出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一个例子是上周提前布置的观察酵母菌种群增长情况的实验,虽然多不成功,但至少有个亲身体会,知道就发生在身边。一个例子是科学家实验室做的草履虫实验,说明现实生活中生物并不是都生长在环境没有限制的情况下的,而是存在环境阻力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总结材料案例,学习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的相关特性,。小结“S”曲线的成立条件,特点及现实实例等。并通过画图等,分析“J”曲线与“S”曲线的异同。完成探讨二内容。4、学案探讨三内容的设计是为对应开头,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学会解决现实问题,教师加以引导,巩固学生对“S”型曲线各种特征的理解,知道它在现实中的应用。此环节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5、当堂进行练习,进行效果反馈。课堂检测题目的设计是选用以往学生易错之题目,选用大纲所考察范围的题目。6、最后给学生一点时间进行总结梳理。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主要是以探究构建数学模型为主,因此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功底。本册为高中必修3第4章的内容,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对这样的数学模型构建来说还是较有能力能够把握的,就是需要通过学生常见的事例给予一些小小的提示。因此,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探讨活动,而不用为他们讲解太多。对于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种形式则较易于理解,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数学模型来解释生活中现象,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比。同时,也需要学生对上一节课的知识掌握比较充分,才有利于这节课的进行。因为此年级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很好,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不易太复杂难懂为宜。课堂效果分析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方式、方法的选择都要紧紧围绕有效和高效这一核心要求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当然这里所说的效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效果,内容即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包括基本技能的训练效果,同时也包括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道德情感的教育等。
本课的情境创设引人入胜,生物课堂教学的内容从不缺乏生活基础,即可从生活中提炼,亦可应用于生活,从身边的实例入手,让学生明白将要学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通过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愿意进入教师设定的情景中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小组成员通过小组合作,阐述各自观点,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研究,再在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对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从而减轻思想压力,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问题,这是生物这门课的目标之一。所以,无论课件的内容还是学案的问题探讨,学案上的练习题,可以看出都是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而设计的。总之,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总体效果令人满意。教学反思:总的来说,本节课的进行还是比较流畅和紧凑的,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己算是比较满意。根据大家的评课,具体有以下优缺点。优点: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实践现象到理论,又从理论回归到实践,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教学内容有梯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2、学案教学三案一体,教学重点内容从学案问题探讨中体现,线索清晰,实用性强。3、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探讨内容,教师加以补充延伸,教学效果明显。4、课件制作精良,内容实用性强,起到了好的辅助作用,学生有参与的积极性。缺点:1.提问技巧还需锻炼提高,在提问时不很能够达到想得到的引导作用,需要多加揣摩。2、细节之处要注意。虽然许多题目里出现的都是从零开始的,实际上S曲线不可以从零点画起。3、小组内分工不明确。最后最好当堂总结各组情况。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3的第四章第2节,在第1节课中已经介绍了种群的一些基本特征,而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与种群密度密不可分的是种群的数量,在第2节中,就对种群的数量变化进行了探讨。同时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种群所生存的环境条件,如天敌、食物等有着很大的关系,因而为第3节群落的引出作了铺垫。本节,在新课标中具体内容标准是: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因此,根据课标要求,设计如何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建构种群增长模型,怎样通过建构的数学模型来解释种群数量的增长,这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教材中详细讨论了种群增长的两种方式的产生条件及特点等:在理想环境中,种群增长呈“J”型曲线;在存在环境阻力的情况下,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种群数量变化除了增长以外,还存在波动、下降等其他形式。本节最后分析了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各种因素,意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及正确的资源利用意识。【课前预习自测】1.在什么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指数增长()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B.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C.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D.只有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2.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3.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
B.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相对稳定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D.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B层)4.“食人鱼”是一种有极强生存能力的肉食鱼类,一旦进入自然生态水域,就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假如该物种进入某湖泊,下图中能准确表达其种群数量变化特点的曲线是(
)【迁移训练】1.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 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 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迁移训练】2.下图为有关种群增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曲线D.种群增长“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迁移训练】3.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如下操作:①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的培养液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其中操作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④⑤【课堂自我检测】1.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A.m·2TB.m·220C.2T/20D.m·23T2.如图分别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此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可看成是“J”型增长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C.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D.根据“J”型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率不能用图乙表示3.右图为迁入一个新建的小牧场内的鼠群的生长曲线图。试分析曲线中食物最有可能成为限制鼠群繁殖速度的一段是()CB段B.DE段C.EF段D.BD段时间K种群大小时间K种群大小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课后延伸训练】1.在右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2.某海滩黄泥螺种群现存量约3000t。正常状况下,每年该种群最多可增加300t,为充分利用黄泥螺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每年最多捕获黄泥螺的量为()A.3000t
B.165t
C.1500t
D.不超过300t(B层)3.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4、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K值约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5、(B层)右图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问题:(1)A曲线呈____型,表示种群在_________环境中的增长。(2)B曲线呈____型,表示种群在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增长,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3)若“S”曲线表示某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增长曲线,那么,K点以后,曲线出现平区的原因是_________(4)根据种群变动的曲线,解释为什么制药灭鼠在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课记录:陈老师(市教研员):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2、从实践现象到理论,又从理论回归到实践,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3、学案教学三案一体,教学重点内容从学案问题探讨中体现,线索清晰,实用性强。4、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探讨内容,教师加以补充延伸,教学效果明显。5、不足之处:细节之处要注意。虽然许多题目里出现的都是从零开始的,实际上S曲线不可以从零点画起。6、可探讨之处,问题设计是否能再稍加些难度?邓老师:1、对教材的学习重点、难点的处理合理恰当。2、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了突破,效果不错。3、课件制作精良,内容实用性强,学生有参与的积极性。4、教态自然,循循善诱,落落大方。 尹老师:1、较好的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效果不错。2、教学设计合理,实用性强,教学手段灵活,问题设计较好,准问应用较好。3、欠缺之处是组内分工不明确。彭老师:1、本节课重点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场工程解除合同说明
- 国际模特签证管理与实施办法
- 游戏厅装修施工合同范本
- 汽车工人施工合同
- 医务室药品使用反馈机制
- 医疗服务项目
- 智能眼镜网线铺设协议
- 签约合同审核要点
- 电力设施外墙施工合同范本
- 塑料厂扩建工程补充合同
- 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与复盘总结
- 施工管理的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
- 《重大危险源界定》课件
- 人工智能的道德与伦理问题
- 二手车市场项目招商引资方案
- 巴西介绍课件
- 某部营房改造装修施工组织设计
- 新媒体视听节目制作 第三章 新媒体视听节目的“策划之道”
- 顺丰快递薪酬管理案例分析
- 浙江省杭州市西溪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 2023年2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