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详案_第1页
2018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详案_第2页
2018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详案_第3页
2018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详案_第4页
2018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册)教案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这学期,任一年级数学课程,本班共32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

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

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

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

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

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

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

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

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

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分类与整理,

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

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

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

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

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

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

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

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

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

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

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

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

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

践能力。

三、全册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期的要求,制定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

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

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

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

的意识。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

处处有数学。

2、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

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

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

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6、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

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7、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8、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9、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约59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2课时

3、十几减8、7、6..........................1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

7、解决问题...............................1课时

8、整理和复习.............................3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蝴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

1附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3nr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K

11m时

4、解决问题.................-K

r时

2上n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K

1讲n

6、摆一摆,想一想...........-r

课K

>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K

2r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iln

1ilK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iln

ilr时

1课

3、解决问题..........................K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8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2课时

4、小括号......................2课时

5、解决问题.......................4课时

6、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

课前准备1课时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十几减几第一课时

十几减9的练习课2课时

十几减8、7、61

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十几减5、4、3、21课时

三十几减几的练习课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整理和复习.1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四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1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3课时

五解决问题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2课时清明节放

法1假一天

摆一摆,想一想1

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

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1课时

七率2课时

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1课时

解决问题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八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3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2课时

九小括号2课时

1、解决问题.4课时劳动节休

十息一天内

1、整理和复习2课时

2、找规律2

2、找规律2课时

十二3、总复习2课时

总复习2课时

十三

1、2单元复习2

十四3、4单元复习2

5、6单元复习2

十五7、8单元复习2

总复习2

十六总复习练习2

总复习练习7

十七

十八

《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例1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

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

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4.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体会到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积

极参与探求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呈现主题图: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二)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学生平时喜欢的积木入手,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知的

学习过程,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师生互动: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

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小

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与方法。

3.点明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认识长方形

1.课件呈现长方形:你是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种图形的?

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说。

3.谁能帮这样的图形取个名呢?板书:长方形。

(三)认识正方形和圆

(1)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

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

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

(2)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正方形和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画图等操作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感知平面

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区别;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四)认识三角形

(1)你能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对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

绍自己是怎么折的?利用展台展示学生的折法。

(2)你能沿着折痕剪一剪,分一分吗?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归类、观察,并在组内交

流、反馈。然后运用多媒体展台选择性的展示学生分的结果。

(3)问:在上面两组图形中,你发现了新的图形吗?(板书:三角形)

(4)学生寻找并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折、剪、分,直观认识三角形的过

程,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认识平行四边形

1.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可以拼出几种图形?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将拼成的新图形放在多媒体展台展示。

3.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指着平行四边形问:这种图形叫什么?

4.小结: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5.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演示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6.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吗?(课件演示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

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拼一拼、说一说等学习活动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再通过找一

找把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归类整理:

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各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分类整理和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三、巩固应用

(-)P3“做一做”的第1题:

1.在图中找出平面图形

2.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3.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倒®⑳

A

(­)P3“做一做”的第2题:

1.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4.展览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三)P5“练习一”的第1题:涂一涂

(四)P5“练习一”的第2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五)P5“练习一”的第3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分类、数图形等数学活动中,

加深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

新意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认识图形(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

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几个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平面图形拼组成的,让学生说出这个组合

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点明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二、操作感知:

(一)折一折:

1.长方形的边的特征;

(1)将手中准备好的长方形对折,你是怎么对折的?

(2)学生交流汇报。有左右对折与上下对折的。你有什么新发现?

(3)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对折,上下两条边能完全重合,左右两条边也能完全重合。

同时教师指出: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

(4)板书归纳:长方形对边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长方形的边的特点,加深学生

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1)猜测:观察一下手中的正方形,猜测一下正方形的边会有什么特征?可能会有

学生说:对边相等,也可能会有学生说:所有的边长都相等。

(2)讨论:我们怎么去证明你的猜测呢?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也可能会说:

通过对折来证明。

(3)验证:让学生通过对折的方法来证明正方形各边的关系。

(4)汇报;通过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证明对边相等;通过对角线对折证明邻边也相

等。

(5)板书归纳: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测、讨论、验证、汇报等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方

法,同时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掌握。】

(-)拼一拼:

1.引导探究长方形拼组;

(1)想一想: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拼组;

(3)展示学生的拼法:一种是将长边对接,一种是将短边对接。

(4)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拼出正方形,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

课件演示说明。

(5)小结: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能可以会拼成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后面学生的自主探究

做必要的的方法铺垫。】

2.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1)想一想:你准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拼一拼:利用学具拼一拼;

(3)说一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所拼成的图形。

(4)议一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

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勤于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1)讨论:你和同桌准备拼一个什么图形?要用几个三角形?

(2)合作:同桌合作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成你想拼成的图形?

(3)汇报:每桌派代表说一说你们拼成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汇报展示

中不断丰增加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三、巩固应用

(-)基本练习:

1.“做一做”

(1)课件呈现“做一做”的两幅图,你还能拼出什么图形?

(2)用准备好的三角形(附页提供)拼组出其他平面图形。

(3)将学生的拼组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并请拼摆方法得当的同学介绍方法

2.出示练习一第4题。

(1)自主拼组:请同学们观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动手,进行拼图大比拼。

(2)展示、评价:看看谁拼出的图案最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有效的巩固了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充分发展学生

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拓展练习:

出示练习一第4题,

1.课件出示第4题的图,创设情境:灰太狼发现喜羊羊家的墙壁上破了一个洞,想晚

上跑到喜羊羊家来抓走喜羊羊,请你帮帮喜羊羊,看看缺了几块砖,让喜羊羊抓紧去买来,

把墙上修补好。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引导:可以动手画一画。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4.学生汇报,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

学生的思维。】

四、总结归纳。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二)联系生活:欣赏拼组成的图形。

1.课件出示一些由平面图形拼组的美丽图案。

2.呈现一幅由七巧板拼组的图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梳理本课的知识,感受生活中的美丽图案,同时,七巧板

拼组的图案又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认识图形(二)》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

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

基本方法。

3.利用各种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所学平面图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拼组指定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一套七巧板、课件;学具: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看图激趣

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用七巧板拼成的。

(二)认识七巧板

1.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中间这个巧字,是想告诉我们,心灵手巧的小朋友能

用它拼出许多美丽的图形。

2.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分一分,七巧板里面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3.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4.比一比,哪些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大三角形、一个中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

【设计意图:渗透数学文化,给学生提供认识平面图形的丰富素材,关注学生是否能按

要求做,是否能清楚地辨认出各种图形并能正确地找出来。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

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谈话: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我们也来试试,好吗?

(-)用两个图形拼三角形。

1.提出要求:用两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怎样拼?再动手。

2.学生操作。

3.学生展示,并说说是用哪两个图形拼的。

4.评价:这位小朋友完全按老师的要求,用两个图形拼成一个三角形,真棒!

(二)用三个拼。

1.请听清楚要求:用七巧板中的三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用哪三个图形,

这三个图形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想好了再拼。

2.学生拼图。

3.学生展示,并说说用哪三个图形拼的。

4.评价学生拼组的图形。

(三)用四、五、六个拼

1.谈话:刚才我们拼三角形的时候,先用几个图形拼的?后来用几个图形拼的?接下

来拼三角形,你想用几个图形拼?(4、5、6)

2.要求:(1)小组合作拼三角形(2)分别用4、5、6、7个图形拼(3)先想想用哪

几个图形能拼成三角形。

3.小组代表汇报用哪些图形拼的。

【设计意图: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别用七巧板中的2个、3个图形拼组三

角形,渗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用2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3个图形拼。】

三、发挥想象自主创新

谈话:七巧板不仅能拼三角形,还能拼成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呢!

(一)分小组拼自己喜欢的图形。

(二)根据小组内的拼图,讲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

力。】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喜欢吗?说说喜欢什么?

(-)游戏:

1.请你把“七巧板”复原拼成一个正方形。

2.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演

示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3.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学生投影仪演示,大家跟他一起做。)

4.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投影仪演示,同学们一起做。)

(三)介绍七巧板的来由,欣赏古今中外的七巧板拼图。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后来流传到国外,欧洲人称之为“唐图”。唐

朝是中国十分昌盛的时期,外国人常用“唐”来代表中国。因此,七巧板就成了“中国的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体会数学美,孩子们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

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材简析: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是今后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最基

础的部分。通过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列出减法算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减法的意

义,并直观地理解算理形成算法,掌握计算技能。由于十几减9的算式,部分学生有一些基

础,尽管在计算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技能,根据学生原始计算方法,会出现算法多样,而不

同算法的体现会给初学的学生带来困扰,不知哪种方法是最适合自己的。教材在本课的编排

中着重呈现了“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两种计算方法。根据一年级认知特点,通过摆一

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等活动,直观帮助学生思考并将思考过程表征出来,经过语言

描述,注出算式过程图,经历数学符号等形式,让学生真正实现对算理的理解。同时在练习

设计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题目的不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给学生留下较

大自主选择的空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活动发现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十几减

九的多种计算方法,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

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探究意识,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

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破十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主题图:这是游园会的场景,说一说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观察图上的信息要有一定的顺序,结合具体的每项活动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

并提出数学问题。

让学生有序观察主题图中每个活动中得数学信息。重点选取“小丑卖气球”的数学信息,

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成说出来。

教师板书(课件出示):小丑有15个气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引入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主题图中活动项目很多,数学信息很零碎,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收

集信息和提出与信息相关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和找与对应信息提出问题的逻

辑分析能力。】

二、经历多种计算方法的过程,探究十几减九的算理

(-)列出算式,自主尝试计算

教师:要求“气球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列式,教师板书:15-9=

(-)利用学具,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组织学生全班汇报

可能会出现(课件预设以下儿种方法):

1.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用(圆片)小棒摆出15根,然后一根一根的拿

走,拿走9根,还剩6根。

2.想加算减法。我知道“6+9=15,15-9=6。”

3.”平十法连减”。从15(圆片)小棒先去掉5个再去掉4个,还剩6根,根据学生

操作过程,教师列出算式,把9分成5和4,15—5—4=6。

4.多减再补。把15个(圆片)小棒先去掉10个还剩5个,多去掉1个,再补上1个。

教师列出算式15—10+1=6。

5.“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10去掉9个,剩下1个与1合起来是6个。思考

过程课件逐步演示,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过程归纳,教师算式演示,逐一将思考过程表征

出来,体会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让学生初步实现对算理的理解。】

(四)教师和学生共同操作,课件直观演示,重点理解“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摆出15个圆片,分成左边10个,右边5个。插入图片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9个,还剩1个,如图:・・

•••・•••

••••.....,••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师板书,如图:

(五)即时练习(课件出示)

1.圈一圈,算一算。

12-9=

请学生汇报结果,说出操作过程。教师相应写出算式的分解格式,让学生直观看出个步

骤表示的意思。

・摆摆,舞舁°

教师出示算式:14—9=,请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用“破十法”摆出计算过程,写出结果。

3.直接计算。

教师出不算式:16—9=11—9=

学生可以在脑中利用“破十法”摆出计算过程,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

检查。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破十法”的算理过程,将多种表征方式相互结合起来,加强

学生对方法理解。通过几个层次练习,进一步掌握用“破十法”解决十几减9的式题。】

(六)回顾算理,总结算法

1.整理算式,发现特点,引入课题。

2.回顾算法的多样,比较方法,结合自身理解,说说自己喜欢的方法。

三、多样练习应用算法。(课件出示)

(-)圈一圈,算一算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二)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1—9=13—9=15—9=17—9=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选择的计算方法。全班汇报,说说自己的算法。

教师追问: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式题的分析、整理和归纳能力。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特点来分

析,只要孩子说的有道理,教师予以肯定。

(四)看图列算式。(课件出示)

?条

Jm一一丫—-[峙--J岫J岫一一I#J

15块17条

□on=n

□on=n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不同的练习,教师观察巡视,反馈出学生对十几减9计算方法

掌握程度,加强对新旧知识的联系。】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今天你学会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你觉得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熟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2的内容。

教材简析:

十几减8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二课时,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

已经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初步掌握“破十法”,在计算时能够理解运用。本课是

上节课的一次练习和延伸,也是学生学习对掌握方法必须经历“内化”的过程。教学时,根

据学生思考角度不同,尊重学生的想法。既提倡算法多样化,还要引导学生在众多方法中选

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在掌握新知规律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学

习减法,用“想加算减法”等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做铺垫。本课时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一些

有规律算式的整理和分析,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掌

握十几减9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探究学习十几减8的多种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其中的

算法和算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能利用旧知迁移,直观操作、独立思考,自我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

在十几减8的多种方法中选择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并且在多种题型中,能够较熟练计算出来。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整理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

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学具:圆片或小棒。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破十法”,加强“想加算减法”这两种常用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新知孕伏

课件出示复习题:

(-)看图列算式。

8+)

=1515—8=()

(二)填一填。

8+()=138+()=168+()=14)+8=11

【设计意图:设计两组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为新课做好铺垫,并为

知识的迁移创造了条件。】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教师:这是游园会的上大熊猫在卖风车,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板书出:一共有12个风车,小朋友要买8个。还剩几个?

三、自主探究,内化算法

(一)列出算式,大胆猜测

教师:要求“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8=比较算式,引入课题并板书。

教师追问:你觉得会剩下几个风车?

课件出示12个风车图:

(二)动手操作验证结果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过程表征内化算理

课件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摆一摆:“破十法”。把12分成2和10,10去掉8个,剩下2个与2合起来是4个。

“平十法连减”。从12(圆片)小棒先去掉2个再去掉6个,还剩46根,根据学生操作过

程,教师列出算式,把8分成2和算12-2-6=4,

想一想:想加算减法。要计算12—8=口,可以这样想,我知道“8+口=12,根据进位加

法,8+4=12,那么4就是12—8的差,所以还剩4个”。

数一数:数出来的方法。让学生边说边演示:用小棒(圆片)摆出12根,拿走8个,

还剩4个。

思考过程课件逐步演示,加深学生对操作过程中分解各步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对旧知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回忆,和复习题2的练习对结果

进行猜测,再通过学具操作、过程归纳、算式演示,逐一将思考过程表征出来,体会算法

多样化。】

(四)直观演示,重点理解“想加算减法”和熟练掌握“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借助操作,分析“想加算减法”思考过程

因为8+4=12,所以12-8=4,如图:

2.演示“破十法”思考过程

(1)摆出12个风车,分成左边10个,右边2个。

插入图片,课件出示

苫+艮=可

12—8=4

210

2

4

(2)把左边10个中圈出8个,还剩2个,如上左图。

(3)让学生利用手中学具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出整个过程。

(4)结合学生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师板书,如上右图。

【设计意图:借助操作,诱发学生思考,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语言表

征、符号体现、直观演示,来深入体会“破十法”的算理过程,体现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

学理念。】

四、运用新知,巩固算法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圈一圈,算一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

2.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自主练习,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自己思考过程。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10-8=13-8=16-8=

11-8=14-8=17-8=

12-8=15-8=18-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小结:引导学生从算法上比较:如果用“破十法”计算,都是先算10-8=2,十几

减8,就再算2力口几:如果用“想加算减法”计算,被减数增加儿(或减少几),减数不变,

差也随着增加几(或减少几)。

结合算式中具体的数字来说明这样变化规律,纯数字概念对一年级来说较抽象难以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3个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两种常用方法,其中第3题以

题组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比较,感悟方法的本质,发现计算的规律,渗透函数思想。】

五、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你觉得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8的比较熟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3课时)

教材简析:

十几减7、6是在学习了十几减9、8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大部分学生对“想加算减法”

和“破十法”已经基本掌握,但还不够熟练。本课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练习达到

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本课还是结合具体情境,编成有趣的数学故事,

利用信息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动脑思考,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动手操作,为

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肯定合理的计算方法,在交流过程还会出现几种算法,但是学生

已经倾向于用“想加算减法”计算,学生已经有了自己喜欢的方法。通过自己的计算方法解

决数学问题,既提高计算价值又充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利用加减法关系计算十几减7、6,进

一步理解和掌握“想加算减法”的思考方法。

2.通过直观图和对数据的观察,能说出计算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实现从具体形

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能力。

3.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整理的过程,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实物图片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多样性

教学难点:重点感受“想加算减法”的计算方法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孕伏新知

(课件出示)复习题:

(1)看图列算式。

()+()=()

()-()=()

()-()=()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感受“想

加算减法”的价值奠定基础。】

二、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

教师:图中两位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表示

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教师板书出问题:

(1)红金鱼的有多少条?

(2)黑金鱼的有多少条?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怎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呢?

三、自主探究,内化算法

(-)分析信息,列出算式

1.分析信息

教师:要求红金鱼的有多少条,怎样列式?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可能会说:

女小朋友说:共有13条金鱼,黑色有7条,求红色有几条,可以用13减去7。

教师追问:13和7各表示表示什么意思?

(课件逐步演示)先出示金鱼实物图。

2.帮助学生理解,初步建模

“求另一部分是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在此题中用总数13条减去黑色的7条,就

是另外一部分红色金鱼的条数。

教师板书:13-7=

教师追问:要求黑金鱼有多少条,又该怎样解答呢?

让学生说出理由,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13-6=

比较算式,引入课题并板书。

3.尝试计算

/Z

flO-7=3^10-6=4\r

...,・■、/^_

「'"x/*z々

④«*«『梵,e

***13-7=6"

13-6=7J

【设计意图:根据两位学生赏鱼的情境,通过不同观察角度得到不同的信息,同时也

提出不同的问题,为本课学习提供了现实而有意义的素材。引导学生分析信息,为解决问

题提供直观地表象支撑。】

(二)独立思考,形成表象

教师可提出问题:

1.你能将自己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2.你能将自己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吗?

3.你能听懂或读懂同桌的方法吗?

学生活动,同伴交流。教师观察巡视。

(三)操作验证,发现关系

(课件预设)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破十法”:让学生说思考过程,把13分成3和10,10—7=3,3+3=6;把13

分成3和10,10-6=4,4+3=7。

由于学生对“破十法”已经比较熟悉,不再出现直观图,让学生直接说出思考过程。

2.“平十法连减”:13-3—4=6,13—3—3=7。

3.“想加算减法”:因为7+6=13,所以13—7=6,13-6=7,

从实物图中学生能直观看出,并将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联系在一起,体现了这

种方法的便利和快捷。

4.数数的方法:从13里一个一个减,减去7个还剩6个。

5.观察比较:“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的算式,感受后一种方法简捷。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同时,可结合今天所学算

式进行对比,体现出方法的简捷,以便在今后中能够熟练和正确地计算,同时让学生通过

自主尝试、同伴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巩固应用,抓住联系

(课件出示)

(-)教材第14页“做一做”1、2、3题。

学生练习,同伴互评,全班交流。

提出问题:你们完成速度很快,有什么好办法?你发现这些题有什么联系?

你能写出几个有这种规律的算式吗?

尝试练习,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做一做”的3道题,从直观到抽象,巩固所学计算方法,体验“想加

算减法”的优越性,并知道在减法算式中交流减数和差的位置,能得到另一道减法算式的

结果的练习过程。1

五、应用理解,回顾总结

(-)教材第16页第10题。

1.观察情境图,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动态出示)

一共有15只啕子

左边7只,右边几只?t

e陶子6只,灰穗子几只?.

-I1=(只)

呈现情境图,先出示一个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补充条件。

教师:一共有15只鸭子,右边有几只?要想解决问题还需要什么条件?

指名回答,补充条件。(课件演示)

2.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教师追问:还可以怎样选择信息,提出问题?

3.同伴交流,相互说一说

集体练习,全班交流,回顾反思,师生小结。

【设计意图:此题同主题图有点类似,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收集信息,提出不同

的问题。不仅让学生对信息整理和应用能力得到提高,还能体验到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

题的乐趣。】

六、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畅谈收获。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4课时)

教材简析

本内容是学习十几减9、8、7、6之后一课时,是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练习基础上进行教

学,这时学生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

由观题到心算,不再直观演示,操作分解,由所学的方法自主迁移、类推到本课学习中,逐

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较熟练的方法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

的联系,熟练运用“想加算减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通过几个层次的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

作、迁移、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

性发展。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数字卡片;学具:自制数字卡片。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孕伏探究的基础

(课件动态出示)复习题:

(-)开火车。

9+3=15-8=17-9=13-7=12-6=

4+7=12-9=11-8=13-9=14-9=

请一个小组轮流进行口算报答案,其余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自

己计算方法。

(二)填数。

9+()=126+()=118+()=12

7+()=127+()=119+()=11

学生自己完成,记录答案。同伴交流,分享智慧,全班汇报。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同桌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感受“想

加算减法”的价值奠定基础。同伴汇报,交流分享,完善自己的想法。】

二、练习引入,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4计算题。

12-5=011-4=0

12-4=011-3=口

12-3=011-2=0

(一)尝试计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各列,记录在本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