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阻滞_第1页
腰硬联合阻滞_第2页
腰硬联合阻滞_第3页
腰硬联合阻滞_第4页
腰硬联合阻滞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

CombinedSpinal–EpiduralAnesthesia,CSEA

九十年代前——欧美盛行全身麻醉中国主要是椎管内麻醉和神经阻滞九十年代后——中国开始流行全麻欧美转向热衷于椎管内麻醉(腰硬联合,连续腰麻)和区域神经阻滞概述椎管内麻醉分类优点缺点硬膜外可连续用药,时间不受限,可行术后PECA起效较慢,失败率相对较高,易出现肌松和镇痛不足腰麻起效快,用药量小,肌松和镇痛完善,可控性强单次用药,时间受限,术后不能进行PECA腰硬联合硬膜外+腰麻后面详细叙述腰硬联合穿刺器材腰硬联合穿刺器材针过针技术实施方法及技术要点适应症下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普外.妇产.泌外.骨科)穿刺部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脊髓损伤,脊髓炎症禁用。高血压,低血容量及心血管疾患病人慎用。禁忌症一点法(针过针技术)两点法方法L2-3以下(熊利泽)L3-4以下(吴新民.英国)穿刺点药物:的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吗啡);比重:重比重---含3.3-10%GS

轻比重---0.5%布比卡因2~3ml

注射用水5~6ml腰麻药

腰麻平面不够时,硬膜外加2%利多卡因或生理盐水3-5ml.硬膜外追加药①硬膜外加药前多回抽!注药后严密观察平面和生命征!②术中硬膜外未加药者,PECA前要用试验剂量!注意点渗漏效应?硬膜外局麻药经腰穿针穿刺硬膜后留下的孔隙渗入到蛛网膜下腔.容量效应?局麻药进入硬膜外后增加了硬膜外间隙的容积,压迫硬脊膜导致蛛网膜下腔内局麻药的扩散。硬膜外注药平面扩展机理

0.33%的卡因重比重液作腰麻,平面固定后分两组,硬膜外分别注入NS2.5、5、10ml,利多卡因2.5、5、10ml,连续观察最高腰麻平面。结果:两组均使麻醉平面升高,两组间麻醉平面无差异。结论:硬膜外注入局麻药扩展腰麻平面的主要机制为容量效应,不是渗漏效应(前提:腰穿针<25G),CSEA后使用PCEA是安全的。实验硬膜外注药平面扩展机理CSEA的缺点和对策

硬膜外管误入蛛网膜下腔影响硬膜外实验量的判断摩擦力影响腰麻后硬膜外置管困难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相互作用

早期的CSEA套件中硬膜外针没有背孔(一般的国产包也是如此),腰穿针必须划过硬膜外针的勺状斜面,成角度穿透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随后置入硬膜外导管时就有可能沿该孔误入蛛网膜下腔。硬膜外管误入蛛网膜下腔

CSEA中,使用一点法(针内针)穿刺,硬膜外试验量前已进行了腰麻,因此,如果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注入试验量后,早期出现的脊麻征兆可能被误认为是先前腰麻的效应而未引起重视,再次加药危及病人安全。所以,注药前应缓慢回抽判断,注药后应密切观察平面和生命征变化。最好是腰麻作用开始消退,脚趾能动后再用试验量。影响硬膜外实验量的判断

当腰穿针通过无背孔硬膜外针斜面时,由于两金属针间的摩擦必然会产生极小的金属颗粒,在置入硬膜外导管时又有可能将这些颗粒带入硬膜外,或进入硬膜外导管内,从而影响硬膜外效果。同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腰穿针还有可能带动硬膜外针,从而损伤硬脊膜,并增加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的机率。摩擦力影响

由于硬膜外导管是在腰麻药注入后才置入,此时一旦出现置管困难,置管时间过长,或重新穿刺,将延误腰麻平面的调整时机,导致单侧阻滞或腰麻平面不够。此时若放弃置管,则成为单纯腰麻,手术时间受限,也不能作PECA,丧失了联合麻醉的意义。改良方法:已有人发明了新的CSEA针(Eldor穿刺针),此针为双腔,先按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硬膜外注入试验量,确认导管在硬膜外后,再送入腰穿针,进入蛛网膜下腔后注入腰麻药——退针——固定导管.腰麻后硬膜外置管困难

1.CSEA中,硬膜外给药有可能使腰麻平面上升——容量效应。

2.腰麻对硬膜外麻醉也有增强作用,局麻药也可能通过腰穿针在硬膜上留下的孔隙渗入蛛网膜下腔——渗漏效应。总之,CSEA与单独使用两者中任何一种麻醉方法相比,阻滞平面均较高,血压波动也较大,这对于年老体弱或本来就有血容量不足的病人更易导致血液动力学波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相互作用

警惕!CSEA所致的心动过缓/心跳骤停

[发生率]

报道1:9万例麻醉中心跳骤停32例,其中26例发生于腰麻,发生率6.4/万。报道2:非心脏手术心跳骤停发生率为3/万,其中硬膜外为1/万,而腰麻为7/万。

[特点]

众多文献显示,腰麻所致心跳骤停具有如下特点:1.发生率较高;2.发生突然;3.病人一般情况较好(ASAI级);4.年轻人居多;5.手术较小.[原因

]

交感神经阻滞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回心血量减少麻醉医师忽视综合因素研究发现,腰麻时,脊髓交感神经阻滞节段水平常比感觉神经阻滞高2~6个节段,如果感觉阻滞平面在T4时,就意味着T1~

T5的心交感神经已完全被阻滞。交感神经兴奋可提高窦房结的自律性,加快房室和室内传导,增强心肌收缩力,副交感的作用相反,两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椎管内麻醉可打破这一平衡,使副交感兴奋性增强,导致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发生率约9~13%。原因一:交感阻滞

“迷走张力过高”是指术前伴有“窦缓”、“A-VB”、“完全性房室分离”等病例,发生率为7%。此外,椎管内麻醉时,手术操作刺激常可加重迷走兴奋,

导致严重心动过缓/心跳骤停,因此,有必要对所谓“运动员体质”的年轻人倍加关注。文献报道:基础心率<60bpm,腰麻时心动过缓发生率将增加5倍;腰麻平面>T4时,约40%的病例将发生心动过缓。原因二:迷走过度兴奋

回心血量减少可诱发心动过缓!椎管内麻醉时脊髓交感抑制,导致回心血量减少,特别在腰麻时。研究发现:腰麻平面<T4时,右心房压力下降36%;当平面>T4时,右心房压力下降53%。回心血量减少可导致迷走张力增高,引起严重心动过缓。有研究显示,心脏除了受外周神经体液支配外,自身存在着三种反射可致心动过缓:①心肌细胞牵张感受器:心肌细胞内起着牵张反射作用,与心率有关;②右房腔静脉低压压力感受器(Bainbridge):右心房和腔静脉壁内膜下;③左室压力感受器(Bezold-Jarisch):在左室壁内,左室内容量降低时兴奋,使心率减慢。因此,腰麻时维持正常的前负荷是避免心动过缓/心跳骤停重要环节之一。原因三:回心血量减少原因四:麻醉医师忽视CSEA由于应用普遍,操作简单,甚至“熟练”,并且所服务的病人往往一般情况良好,手术较小,由此而引发的心跳骤停容易被麻醉医师所忽视,即使发生,也往往被形容为“非常罕见”,或“意想不到”。这是最大的危险所在。危险因素术前基础心率<60bpm;ASAI级或III.IV级;近期用过β-阻滞剂;感觉阻滞平面>T6;年龄<50岁;ECG示P-R间期延长。术前依据以上危险因素对病人进行评估有助于对危险人群提高警惕。具有2项以上危险因素者属高危人群,腰麻时应高度警惕。维持适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