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古诗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古诗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古诗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古诗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8.古诗三首

【文本解读】

部编版六上第六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习作要求是“学写倡议书"。《古诗三首》是第六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编排了三首七言古诗,其中《浪淘沙》(其一)和《江南春》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书湖阴先生壁》以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能够借助注释,通过自主学习把握诗歌的大意;三首古诗均配有插图,勾勒出诗中描绘的种种图景,有助于学生了解这几首古诗描绘的景致,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意。同时,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应引导其关注作者生平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为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奠定基础。教学时还可以适时补充诗歌所引用的典故,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从而读懂诗中的景物人情,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一点一滴中。

【教学目标】

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浪淘沙》(其一)。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感受古诗词之美。

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自主学习读通读顺诗句;能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画面、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等方法把握诗歌大意,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读主题,创设情境

1.出示单元导语页。

导入:地球是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在地球上还有无数美丽的景物,有辽阔的草原,有茂盛的森林,有一望无际的平原,有山川大河;在地球上还有很多生物存在,有海洋生物、有陆地生物、有两栖生物和微生物等等,在众多生物当中,人类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只有与地球和谐相处,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才会更美好。

师:这个单元以“保护环境”为主题,要求我们抓住关键词,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学写倡议书。

2.师: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跟随古代的诗人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你领略过哪些美景?

预设: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江南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田园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田园

师:同学们在回顾这些诗句的过程中,体会到祖国各地的风景给人的感觉有哪些不同?

师:今天要学习的三首古诗,有北方风景的豪迈,也有江南风景的婉约,还有田园风光的闲适,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吧。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时,通过复现学生已经学过的有关黄河、春景的诗句,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有助于唤醒学生对景物的遐想,为理解诗歌大意奠定基础。)

二、扫清障碍,读通古诗

1.出示学习提示:

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师生交流,提示学生七言诗的节奏一般是“二二三"。

预设:

(1)读准多音字“曲、簸”:“曲"在这首诗中是“弯曲”的意思,据意定音读一声;“簸"字在诗中指上下颠动,所以读三声。知道学生用剩下的读音组词。

(2)读准易错字“畦、闼”:师提示学生通过找形近字的方法识记生字。

3.学生根据正音练习读古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把握大意,读懂古诗

1.出示学习提示:大声朗读《浪淘沙》(其一),借助注释和插图,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字词圈画出来,与同伴交流。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师:读这两句诗,用一个词来概括诗人刘禹锡笔下的黄河。

预设: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气壮山河……

师:你从那些词中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预设:九曲、万里、浪淘风簸、自天涯等。

师: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发挥想象,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的耳边仿佛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师提示:带着想象到的画面和声音有感情的朗读诗句,读出黄河的雄壮气势。

小结:通过抓关键词、结合注释和插图想象画面的方法,我们感受到诗中画境的雄浑之美,知道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师:牛郎和织女是天上星宿的名称,你了解他们的美丽传说吗?

师补充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

《荆楚岁时记》云:汉武帝令张骞穷河源。乘槎经月,而去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骞问曰:“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织女取榰机石与骞而还。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客星犯牛女。"

师: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个神话故事,据说汉朝的张骞去寻找黄河源头,遇到了神话中的织女,知道了围绕在织女身边所发生的天庭和牛郎的故事。

师:读了这段资料,你对诗歌的后两句又有了什么新的感悟?

预设:诗人由汹涌澎湃的黄河联想到传说中的银河,进而联想到传说中牛郎织女居住的地方,并想要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到牛郎织女家。诗人用浪漫而夸张的想象,增添了诗歌的传奇色彩。

小结: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如今我要直上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

2.出示诗歌创作背景,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富有政治家胆略的刘禹锡,曾是永贞革新的中坚力量,改革失败后跌为逐臣,当初的一腔宏愿化为乌有,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为江山风物之所荡,往往指事成歌辞”,《浪淘沙》九首应运而生。

师:刘禹锡在《浪淘沙》(其八)中写到“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张骞得到朝廷重用到达了“牵牛织女家”,“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泥沙历经“千淘万漉"终成“真金”,这展露了诗人被放逐后渴望施展抱负、有所建树的迁客情怀和积极向上、不屈服的精神。

小结:透过诗句,我们读到了诗人寄寓在景物描写和神话传说中的情思与志向,体会到他一往无前、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这就是借物抒情、言志。

(设计意图:结合“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结合注释、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歌大意,适时补充背景资料、诗歌所引用的典故帮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读好古诗,学法迁移

1.师:请同学们带着对古诗的了解,再读这首诗。

师指导学生朗读:

(1)读前两句时语速放缓,语调沉稳而有力,读出黄河九曲的绵长曲折之感和挟沙带浪的气势。

(2)读第三句时,节奏稍微加快,语调转向激昂,表现出诗人欲直上九霄的气概。

(3)读第四句时,转向平缓悠长,读出憧憬之感。

2.出示交流平台,总结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读古诗词的时候,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借助注释理解。

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通过想象来体会。

多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对我们学习古诗词很有帮助。

师:在学习《浪淘沙》(其一)时,我们就是先借助注释、插图等把握诗歌大意,再通过想象画面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结合背景资料和诗歌引用的典故加深对古诗的了解。

3.出示研学任务:运用学习《浪淘沙》(其一)的方法,预学《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回顾学法,创设情境

情景导入: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白居易称他为“诗豪”,他的诗作中自带一股豪气。上节课我们跟随刘禹锡游览了汹涌澎湃的黄河,体会到他诗中一往无前、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这节课,我们要去往烟雨朦胧的江南,去领略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1.回顾上节课学习《浪淘沙》(其一)的方法。

预设:

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诗歌大意。

抓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加深对诗歌的了解。

2.师:这节课我们就运用这些学习方法,继续学习《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两首古诗。

二、迁移学法,师生共学

1.出示学习提示:

自由读古诗《江南春》,运用学过的方法试着理解诗歌大意,结合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同伴交流自学成果,不明白的地方圈画标记出来。

小组活动,交流成果。

2.师生交流。

(1)出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阅读感悟:这两句诗描写了莺啼、绿树红花、水村山郭、迎风招展的酒旗等意象,诗中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有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描绘出了江南春景明朗绚丽的一面,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神往。

师:有人说诗句中的“千里”用得妙,有人认为“千里"改为“十里”更切合实际,你赞成哪一种观点呢?谈谈你的看法吧。

预设:“千里"用得妙。“千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景物的气势,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氛围,同时与后两句诗相照应。

师:再读这两句诗,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出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阅读感悟: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增添了朦胧、迷离的美感。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前两句诗中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景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是给这幅画增添了悠远的历史色彩。

出示有关“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历史知识。

师引导学生结合南朝帝王崇信佛教、广建佛寺的史料(梁武帝佞佛误国的故事)和后人对诗歌主旨的不同解读,体会诗人赏景时生发的绵绵无尽的历史遐想。

师提示:作者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不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感叹,引人遐想。

师:再读这首诗,体会诗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三、运用学法,自主演练

1.出示诗题:书湖阴先生壁。

结合“题西林壁”中的“题"字理解“书”就是书写的意思;从诗题“书湖阴先生壁"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诗。

2.出示学习提示:

自学《书湖阴先生壁》,把握诗歌大意,说说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师提示“苔、畦、排闼”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说出诗句的大意。

(2)师生交流:

预设: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庭院的景致,“净无苔"突出了庭院的洁净,“花木成畦”突出了庭院的秀美,“手自栽"突出了主人的生活品味。

预设:诗的后两句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诗人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画面显得灵动可爱。

预设: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添色彩;推门而入,献上一片青绿。“排闼”和“送青"既写出了山色深翠欲滴,似扑向庭院,还表明了庭院与山的距离不远。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家清新环境的喜爱之情和自己退居山林的恬淡心境。

3.出示诗歌引用的典故:

“护田”出自《史记·大宛列传》中的“因置使者护田积粟”,说的是汉朝在轮台设置使者,保护田地、积攒粮食;“排闼”出自《史记·樊哙传》的“(樊)哙乃排闼直入”,说的是高祖卧病时好多天不肯见人,樊哙推门而入探望。

引导学生感受典故中人物的情操品质及诗人借此抒发的对湖阴先生的赞赏之情。

师:“护田”与“排闼"词典故对典故,拟人对拟人,诗人将用典与写景巧妙地融合,让山水有了情谊,有了历史文化的韵味。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本课诗歌的方法,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