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保健灸_第1页
第二十七章保健灸_第2页
第二十七章保健灸_第3页
第二十七章保健灸_第4页
第二十七章保健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七章保健灸第一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旧传有人年老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一壮故也”则是用艾灸防病治病,延缓衰老。《夷坚志》载:“有步卒王起,入重湖为盗。曾遇异人,授以黄白住世之法。年至九十,精彩腴润……后被捉,临刑前告刑官曰:“每夏秋之交,即烁关元千炷,久久不畏寒暑,累日不饥。至今脐下一块,如火之暖。岂不闻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也。第二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日本《云锦随笔》载:”德川幕府时代,江户的永代桥建成之时,邀请当时最年长的万兵卫踏桥过河,有人问其长生之术,他回答道,祖传每月月初八天连续灸足三里,始终不渝,仅此而已,其人本174岁,其妻173岁,其子153,其孙105岁。“第三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一节概述、定义保健灸法,古称“逆灸”,《针灸聚英》中提到“无病而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也”,就是于无病之时在某些具有保健作用的穴位上施灸,用以防治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一种灸法。“逆灸”一词最早见于《范汪方》,文中记载用艾灸预防霍乱,可以“终无死忧”。第四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源流《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记载了艾灸疗法的起源。到了唐代,已经出现了“灸师”这个专业技术职称。第五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明代的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记载:一论中风,但未中风时,一两日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酸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便宜灸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论述了中风先兆及早用艾灸进行预防。第六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三理论基础吴亦鼎《神灸经纶》曾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保健灸主要是通过温热效应及药物作用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脏腑功能,培补后天以滋养先天,补益精髓以助脾胃运化,阴阳调,气血行,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延缓衰老的目的。第七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四、现在研究艾的药性分析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影响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对运动系统的影响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第八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保健灸的操作规范一、保健灸的制备二、保健灸的种类第九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保健灸的制备(一)艾的性状艾为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以蕲艾为上品,农历4-5月叶盛花未开时采摘。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第十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艾绒的采制《本草纲目》: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捡取净叶,扬去尘屑,入石臼内木杵捣碎,罗去渣滓,取白者再捣,至揉烂如棉为度,用时焙燥,则灸火得力。《本草衍义》:干捣筛去青滓,取白,入石硫磺,为硫黄艾,疚家用。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根据临床的需要,常分为三种规格,小炷如麦粒大,中炷如半截枣核大,大炷如半截橄榄大。一般临床常用中型艾炷,炷高1cm,炷底直径约0.8cm,可燃烧3-5min。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为艾炷。每燃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用于直接灸时,艾炷要小;用于间接灸时,艾炷可大些。第十二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保健灸的种类(一)艾炷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第十三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直接灸: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救的方法,成为直接灸。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又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1)非化脓灸:又称无瘢痕灸,以达到温烫为主,不致透发成灸疮。先将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然后将小艾炷放在穴位上,并将之点燃,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或压灭,更换艾炷再灸,连续灸3~7壮,以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因其不留瘢痕,易为患者接受。本法适用于虚寒轻证。第十四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化脓灸:又称瘢痕灸。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此法对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等疾病和体质虚弱者进行施治。操作方法:①体位的选择和点穴:因灸治要将艾炷安放在穴位表面,并且施治时间较长,故要特别注意体位的选取,要求体位平正、舒适。②艾炷的安放和点火:首先按要求制作好所需的艾炷,除单纯采用细艾绒外,也可在艾绒中加入一些芳香性经末,如丁香、肉桂等,有利于热力的渗透。然后,在施灸的穴位处涂以少量的葱、蒜汁或凡士林,以增强粘附和刺激作用。艾炷放好后,用线香将之点燃。每灸完一壮,以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复按前法再灸,一般可灸7~9壮。③敷贴药膏:灸治完毕后,应将局部擦拭干净,然后在施灸穴位上敷贴玉红膏,可1~2日换贴一次。数天后,灸穴逐渐出现无菌性化脓反应,如脓液多,膏药亦应勤换,灸疮结痂脱落,局部留有疤痕。第十五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间接灸又称间隔灸或隔物灸,指在艾炷下垫一衬隔物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因其衬隔物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灸法。第十六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隔姜灸:将新鲜生姜切成约0.5cm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位施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可将姜片稍许上提,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或在姜片下衬一些纸片,放下再灸,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本法简便易行,一般不会引起烫伤,临床应用较广。生姜味辛,性微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故此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和虚寒性疾病,如感冒、咳嗽、风湿痹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第十七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隔蒜灸:用独头大蒜切成约0.5cm厚的薄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放在穴位或肿块上(如未溃破化脓的脓头处),用艾炷灸之,每灸4~5壮,换去蒜片,每穴一次可灸5~7壮。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泡,故应注意防护。大蒜味辛,性温。有解毒,健胃,杀虫之功。本法多用于治疗肺痨、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疖等。(3)隔盐灸:又称神阙灸,本法只适于脐部。其方法是:患者仰卧屈膝,以纯白干燥的食盐,填平脐孔,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如患者脐部凸出,可用湿面条围脐如井口,再填盐于脐中,如上法施灸。加施姜片的目的是隔开食盐和艾炷的火源,以免食盐遇火起爆,导致烫伤。这种方法对急性腹痛、吐泻、痢疾、四肢厥冷和虚脱等证,具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凡大汗亡阳、肢冷脉伏之脱症,可用大艾炷连续施灸,不计壮数,直至汗止脉起,体温回升,症状改善为度。第十八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

(4)隔附子(饼)灸:以附子片或附子饼(将附子切细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厚约0.5cm,直径约2cm)作间隔,上置艾炷灸之。由于附子辛温火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故用来治疗各种阳虚证,如阳萎、早泄以及外科疮疡窦道盲管,久不收口,或既不化脓又不消散的阴性虚性外证。可根据病情选取适当部位灸治,饼干更换,直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近人有以附子,或其他一些温热、芳香药物制成药饼作间隔灸。灸时在药饼下衬垫纱布,以防烫伤,药饼灸后可重复再用。第十九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五)将白胡椒研为细末,加少许面粉和水调作药饼。施灸时,将胡椒药饼铺敷于施灸部位,药饼中心凹陷,内中一般放置药末(丁香、肉桂、麝香等)以加强疗效,上置艾炷灸之。胡椒有温中散寒之功。本灸法主要用于胃寒呕吐、腹痛、腹泻、风湿痹痛及局部麻木不仁等病证的治疗。

第二十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分为悬起灸、实按灸和温针灸。(二)艾条灸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悬起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cm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l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张,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本法多用于风湿痹证、神经性麻痹、带状疱疹等症的治疗。(3)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本法热感较强,多用于小儿疾病,也用于晕厥急救。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实按灸艾条灸之一种。将艾条(通常用药艾条)燃着端,隔布或棉纸数层,紧按在穴位上施灸,使热气透入皮肉,待火灭热减后,再重新点火按灸,每穴可按灸几次至几十次。常用于风湿痹症。古代的太乙神针、雷火针灸法属此范畴。《寿域神方》卷三:“用纸实卷艾,以纸隔之,点穴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差。”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温针灸:此法首见于《伤寒论》,又名传热灸、烧针尾,但其方法不详。本法兴盛于明代,明·高武《针灸聚英》及杨继洲之《针灸大成》均有载述:“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者,或有效”。近代已不用药饼承艾,但在方法也有一定改进。其适应证已不局限于以风湿疾患,偏于寒性的一类疾病为主,如骨关节病、肌肤冷痛及腹胀、便溏等。而扩大到多种病证的治疗。操作:先取长度在1.5寸以上的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留针过程中,于针柄上或裹以纯艾绒的艾团,或取约2cm长之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之上,无论艾团、艾条段,均应距皮肤2~3cm,再从其下端点燃施灸。在燃烧过程中,如患者觉灼烫难忍,可在该穴区置一硬纸片,以稍减火力。每次如用艾团可灸3~4壮,艾条段则只须1~2壮。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临床应用一、常用保健穴位1大椎灸清热解表清脑宁肺振奋阳气2风门穴祛风解表,泻诸阳热3身柱灸通阳理气祛风退热清心宁志降逆止嗽小儿强身保健灸法4脾俞灸健脾利湿益气统血升清止泻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命门灸培元固本补肾益精神阙灸温补元阳扶正固本关元灸壮元调气温肾固本补气回阳足三里灸理脾胃调营血补虚损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绝骨灸补益精髓降压调经适用于周身痛高血压中风预防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保健灸法临床应用(一)小儿保健灸对于感冒、咳嗽、肺炎、哮喘等呼吸系统可选风门身柱大椎肺俞对于消化不良、面黄肌瘦、腹胀、腹泻常用天枢足三里脾俞中脘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青壮年保健灸法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易产生男科、妇科病可采用保健灸法例月经不调可灸三阴交血海大墩第三十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三)老年人常用灸法1足三里绝骨神阙可预防高血压、提高记忆力2三阴交肾俞关元气海补元阳益精髓坚齿生乌之效3大椎风门肺俞可预防许多免疫、呼吸系统疾病4四花穴内关阳陵泉神阙调心胆补肾活血之功用于老人骨质疏松、周身骨痛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四)妇女保健灸月经过多灸隐白气海胎位不正由以坐位为佳可灸至阴乳汁少灸膻中乳根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五)哮喘的保健灸

(六)一般强壮健体成人灸足三里小儿灸身柱每次10min长此以往可增强自身抵抗力。第三十三页,共三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内关膻中神阙公孙中脘下脘调心健脾补肾活血之功用于老年心肌缺血、胃痛。膝眼阴陵泉阳陵泉神阙水分温肾健脾通经之功用于老年膝骨关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