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活性污泥法ppt课件目前一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概述2.活性污泥组成
活性微生物(Ma,主体,主要是细菌、真菌等,以菌胶团形式存在)、自身氧化残留物(Me)、吸附的不能降解的有机物(Mi)和无机悬浮物(Mii)。3.活性污泥性状(P102)粒径200~1000μm,比表面积20~100cm2/mL。一般呈茶褐色,略显酸性,含水率99%左右,相对密度1.002~1.006;具有凝聚沉降性能和生物活性。1.活性污泥法产生过程(P100)目前二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4.活性污泥评价方法(P103)⑵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和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MLSS,又称污泥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悬浮固体的质量,包括Ma、Me、Mi、Mii。单位:mg/L或g/L。MLVSS,又称活性污泥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质量,包括Ma、Me、Mi。
MLSS、MLVSS都是微生物浓度近似值,MLVSS更接近活性微生物的浓度。生活污水MLVSS/MLSS=0.7~0.8。⑴生物相观察:观察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优势度及代谢情况。⑶污泥沉降比(SV):曝气池混合液静置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单位:%。目前三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
⑷污泥体积指数(SVI):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湿污泥体积,单位mL/g。
SVI反映污泥的沉降性能和活性。城市污水SVI正常值100~150mL/g。SVI过低时,污泥含无机物较多,污泥活性差。SVI过高时,污泥颗粒松散,沉降性能差。如:SV=30%,MLSS=3000mg/L,求SVI=100mL/g。目前四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二、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P103)曝气装置:供氧、搅拌,使混合液处于悬浮状态。曝气池: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场所;二沉池:泥水分离,浓缩活性污泥;污泥回流系统:保持曝气池中一定的微生物浓度;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出水剩余污泥排放回流污泥进水二沉池曝气池初沉池曝气装置图12-1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目前五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三、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过程1.吸附阶段:时间短(10-45min),BOD5去除率高。污水中悬浮和胶体有机物浓度越高,吸附效果越明显。2.稳定阶段:时间长;微生物对吸附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吸附稳定曝气时间/min图12-2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过程BOD5(mg/L)目前六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推流式曝气池示意图
(平行水流式)出水曝气池剩余污泥进水回流污泥空气二沉池曝气池一、曝气池基本形式(P106)第二节活性污泥法的发展1.推流式曝气池
废水及回流污泥由池一端进入,水流呈推流型,沿池长方向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目前七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
目前八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根据断面上水流情况,分为平移推流式和旋转推流式。平移推流式:曝气池底铺满扩散器,水流沿池长方向流动旋转推流式:扩散器装于横断面一侧。水流除沿池长方向流动外,还有侧向旋流,形成了旋转推流。旋转推流式示意图目前九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2.完全混合曝气池(P108)池内各点的底物浓度、微生物浓度、需氧速率一致,耐冲击负荷。目前十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3.封闭环流式反应池(P109)
图12-8封闭环流式处理系统流程具有推流和完全混合反应池的特点。进水二沉池出水回流活性污泥剩余污泥曝气转刷目前十一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4.序批式反应池(P109)
曝气池和沉淀池合二为一。工作周期由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和闲置组成。流入反应沉淀排放待机(闲置)图12-9序批式反应工艺操作流程目前十二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1.传统推流式(图12-4)
二、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和演变特点:污染物浓度沿池长逐渐降低,处理效果好;耐冲击能力差。氧利用率不均,能耗较高。图12-10推流式供氧和需氧率曲线供氧曲线需氧曲线供需氧量目前十三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2.渐减曝气法
特点:供氧沿池长逐渐递减,节能。目前十四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3.阶段曝气法(分段进水法)污水沿池长分段进入,曝气池内供氧需氧平衡。出水剩余污泥回流污泥进水二沉池曝气池图12-12阶段曝气法示意图目前十五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4.高负荷曝气法
有机物容积负荷或污泥负荷高;停留时间短(1.5~3h),活性污泥处于对数增长期;处理效果低,产泥量多;适用于对处理水质要求不高的场合。5.延时曝气法(低负荷曝气法)有机物容积负荷或污泥负荷低;曝气时间长(≥24h),剩余污泥少,出水水质好;耐冲击负荷;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高。目前十六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6.吸附再生法(又称接触稳定法,P112)图12-13吸附再生法活性污泥法系统剩余污泥回流污泥进水二沉池吸附池再生池剩余污泥回流污泥进水二沉池再生段吸附段分建式合建式吸附池:快速去除有机物,容积较小;再生池:使回流污泥恢复活性。处理效果低,适用于含有机悬浮物和胶体较多的污水。目前十七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7.完全混合法特点:微生物浓度、底物浓度在池内均匀分布,需氧速率均衡;耐冲击负荷;图12-15完全混合法处理流程目前十八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8.深层曝气法(P113)特点:DO和污泥浓度高,占地面积小。井壁腐蚀或受损时可能污染地下水。图12-6深层曝气法处理流程⑴沉砂池;⑵深井曝气池;⑶脱气塔;⑷二沉池。()()()()目前十九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9.纯氧曝气法(P115):图12-18纯氧曝气池结构简图纯氧代替空气,曝气时间短,MLSS较高;设备需密封,结构要求高。目前二十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11.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B法,P116)
⑴由预处理段、A级、B级三段组成,无初沉池;⑵A级由吸附池和沉淀池组成,负荷高、停留时间短;B级由曝气池和二沉池组成,负荷低,停留时间长;⑶A、B段各有污泥回流系统和适合的微生物种群;图12-20AB法工艺流程图剩余污泥回流污泥进水沉砂池格栅剩余污泥回流污泥A级沉淀池吸附池沉淀池曝气池出水B级目前二十一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12.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特点:工艺简单,曝气池兼二沉池功能;耐冲击负荷;具有脱氮除磷功能;适合于水量少的场合。流入反应沉淀排放待机(闲置)图12-9序批式反应工艺的操作流程目前二十二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特点:由氧化沟、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组成。沟内设机械曝气和推进装置,具有推流和完全混合反应池特点;可生物除磷脱氮,剩余污泥量少;图12-21氧化沟处理系统13.氧化沟(P117)目前二十三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1.()是活性污泥在组成和净化功能上的中心,是微生物的主要成分。A、细菌;
B、真菌;C、原生动物;
D、后生动物2.某曝气池的污泥沉降比为25%,MLSS浓度2000mg/L,污泥体积指数为()mL/g。A.25B.100C.125D.1503.关于污泥体积指数,正确的是()。A.SVI高,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B.SVI低,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C.SVI过高,污泥细小而紧密D.SVI过低,污泥会发生膨胀4.下列关于各种活性污泥运行方式不正确的是()。A.渐减曝气法克服了传统推流式供氧与需氧间的矛盾;B.多点进水法比普通曝气池出水水质要高;C.吸附再生法采用的污泥回流比比普通曝气池要大;D.完全混合法克服了普通曝气池不耐冲击负荷的缺点。目前二十四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5.活性污泥增长曲线如图4-2,图中1、2、3分别代表()。A.BOD降解曲线、氧利用速率曲线、微生物增殖曲线;B.微生物增殖曲线、氧利用速率曲线、内源分解曲线;C.微生物增殖曲线、氧利用速率曲线、BOD降解曲线;D.氧利用速率曲线、BOD降解曲线、内源分解曲线;目前二十五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6.下图是吸附一再生活性污泥法流程图,图中1、2、3、4、5各代()。A.吸附段、再生段、曝气池、回流污泥、剩余污泥;B.吸附段、再生段、二沉池、回流污泥、剩余污泥;C.再生段、吸附段、二沉池、回流污泥、剩余污泥;D.再生段、吸附段、二沉池、剩余污泥、回流污泥;目前二十六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第三节气体传递原理和曝气设备
一、气体传质原理(P128)1.菲克定律:vd―物质的扩散速率,以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物质数量表示,kmoL/m2.s;D―扩散系数,与扩散物质和介质的特性及温度有关;-浓度梯度;表明物质在静止或层流状态下分子扩散的规律。目前二十七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⑴气、液接触界面附近存在着气膜和液膜,外侧分别是气相主体和液相主体;⑵气体从气相主体传递到液相主体,传质阻力仅存在于气、液两层层流膜;⑶气膜中氧的分压梯度,液膜中氧的浓度梯度是氧转移的推动力;⑷液膜的传质速率是氧转移的控制速率。2.双膜理论(P128)图12-25气体传质双膜理论简图目前二十八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3.氧传递方程D―液膜中氧分子扩散系数,m2/h;A―气液接触面积,m2;Cs―溶液中氧的饱和浓度值,kgO2/m3;C―溶液中氧的实际浓度值,kgO2/m3。―氧传递速率(kgO2/h)δL―液膜厚度,m;目前二十九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设液相主体体积为V,上式两边同除以V得:提高氧转移速率方法:⑴提高KLa值;⑵提高CS值。
(12-37)目前三十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1.污水水质KLa(T)—T℃时氧总转移系数;KLa(20)—20℃时氧总转移系数;T—设计温度;1.024—温度系数。污水中有机物含盐量二、氧转移的影响因素(P130)2.水温温度对溶解氧饱和度和氧转移有相反的影响,但不是相互抵消。总的来说,温度降低有利于氧转移。目前三十一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3.氧分压(P131)⑵鼓风曝气池Cs值CS1、CS2—池底、池面混合液DO饱和浓度,mg/L;
pd—空气扩散装置出口处的压力(Pa)
EA—空气扩散装置的氧转移效率,%;H—空气扩散装置安装深度,m;
⑴压力修正系数目前三十二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三、氧转移速率与供气量的计算(P132)1.理论供氧量标准条件下,氧转移量OS(kg/h)实际情况下,氧转移量O2:联解上面两式:(12-49)F―曝气扩散设备堵塞系数,其他参数同前。(12-50)(12-51)目前三十三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氧利用效率EA(%):实际供氧量S与供气量GS关系:2.供气量联解以上两式得曝气系统所需供气量:0.21―氧在空气中所占体积百分数;1.331―20℃时氧气的密度,kg/m3;(12-52)(12-53)(12-54)目前三十四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鼓风曝气图四、曝气设备(P134)1.鼓风曝气:由空气净化器、鼓风机、空气输配管系统、扩散器组成。目前三十五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⑴微气泡扩散器多孔刚性材料扩散器特点:气泡直径100um左右,气液接触面积大,氧利用率高;易堵塞,压力损失大。图12-27圆盘微孔扩散器目前三十六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目前三十七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微孔曝气设备安装
目前三十八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⑵小气泡扩散器
气泡直径1.5mm以下。目前三十九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⑶中气泡扩散器
常用穿孔管和莎纶管。孔直径2~3mm,气泡直径2~6mm。氧利用率较高,压力损失较小;
目前四十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⑷大气泡扩散器
气泡直径15mm左右,氧利用率低。目前四十一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⑸剪切分散空气扩散器
如:射流空气扩散器、水下空气扩散器。
扩散器形成的气泡直径越大,氧利用率越低,空气净化设备要求越低;反之亦然。选择扩散器要因地制宜。目前四十二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2.机械曝气(表面曝气)
⑴竖轴式曝气器充氧原理:叶轮提升混合液,气液接触液面更新,空气中氧转移。曝气装置后侧形成负压,吸入空气;目前四十三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⑵卧轴式曝气器转动轴与水面平行,主要用于氧化沟。能够充氧和推动混合液在池内流动。目前四十四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3.曝气设备性能指标(P138)⑴氧转移速率:mgO2/L.h;⑵充氧能力(或动力效率):kgO2/kw.h;⑶氧利用率:通过鼓风曝气转移到混合液中的氧量占总供氧的百分比,%。鼓风曝气⑵、⑶评价,机械曝气按⑴、⑵评价。目前四十五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一、设计计算内容(P139)工艺流程选择:根据水量、进出水水质要求确定;曝气池设计;曝气系统设计:曝气设备选择、供氧量、供气量计算;污泥回流及剩余污泥排放设计;二沉池设计;第四节去除有机污染物活性污泥法过程设计目前四十六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二、曝气池容积计算⑴活性污泥负荷(简称污泥负荷LS)
Ls—污泥负荷,kgBOD5/kgMLSS·d或kgBOD5/kgMLVSS·d;Q—曝气池平均进水流量,m3/d;S0—曝气池进水BOD5值,mg/L或kg/m3;V—曝气池容积,m3。X—曝气池MLSS或MLVSS浓度,mg/L或kg/m3;
1.有机物负荷法(P140)因此目前四十七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⑵容积负荷法(Lv)Lv—容积负荷,kgBOD5/m3·d。
S0、Q已知,X、Lv、Ls可参考表12-1(P118)按不同运行方式选择。《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公式Se—出水BOD5值,mg/L;注意:X与LS单位应一致。目前四十八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表12-1常用活性污泥法典型设计参数运行方式污泥龄d污泥负荷kgBOD5/kgMLSS.d容积负荷kgBOD5/m3.dMLSSmg/L停留时间(h)回流比%推流式3~50.2~0.40.4~0.91500~25004~80.25~0.75阶段曝气3~50.2~0.40.4~1.21500~30003~50.25~0.75高负荷0.2~0.51.5~5.01.2~1.4200~5001.5~30.05~0.15完全混合3~50.25~0.50.5~1.82000~40003~50.25~1.0(分建)延时曝气20~300.05~0.150.1~0.43000~600018~360.75~1.5AB法A级0.5~12~60.1~0.43000~30000.50.5~0.8B级15~200.1~0.30.1~0.43000~50002~40.5~0.8目前四十九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2.污泥泥龄法(P141)
—污泥泥龄,d;Q—进水流量,m3/d;Y—污泥产率系数,mgVSS/mgBOD5;
S0、Se—分别为曝气池进出水BOD5值,mg/L;X—曝气池混合液MLVSS浓度,mg/L;Kd—内源代谢系数,d-1;
通过试验或经验选定(表12-1,P118;表12-2,P125)。反应系统内(曝气池内)活性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用的时间。目前五十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三、剩余污泥量计算(P142)1.按污泥泥龄计算ΔX―每天排出的总固体量,gVSS/d;X―曝气池MLVSS浓度,gVSS/m3;V―曝气池容积,m3。―污泥泥龄,d;注意:ΔX与X单位的一致。目前五十一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⑴根据污泥产率系数计算ΔXV-每日增长的挥发性活性污泥量,kgVSS/d;Y-产率系数(也称合成产率系数或总产率系数),mgVSS/mgBOD5;2.根据污泥产率系数或表观产率系数计算Kd—内源代谢系数,d-1;目前五十二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⑵根据表观(净)产率系数计算
上述计算得到的是MLVSS量,根据MLVSS/MLSS比值计算总悬浮固体量。(12-67)(补充)目前五十三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四、需氧量计算(P143)1.根据有机物降解需氧率和内源代谢需氧率计算O2―混合液需氧量,kgO2/d;―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需氧率,kgO2/kgBOD5;Q―污水流量,m3/d;―活性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kg/m3;―微生物内源代谢需氧率,kgO2/kg.d;XV―曝气池内MLVSS浓度,kg/m3;V―曝气池容积,m3;0.42~0.530.09~0.11(12-68)目前五十四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
2.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需氧量Q―污水流量,m3/d;bCOD0―进水可生物降解COD浓度,g/m3;bCODe―出水可生物降解COD浓度,g/m3;ΔXV―剩余污泥量(以MLVSS计算),g/d1.42―污泥的氧当量系数;以BODL(总生化需氧量)代替bCOD,BOD5=0.68BODL
目前五十五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P145)某污水处理厂Q=21600m3/d,经预处理沉淀后BOD5为200mg/L,希望生物处理出水BOD5<20mg/L。该地区大气压为1.013×105Pa,设计曝气池的体积,剩余污泥量和空气量。相关参数取值如下:①曝气池污水温度为20℃;②曝气池中MLVSS/MLSS=0.8;③回流污泥浓度(MLSS)为10000mg/L;④曝气池中MLSS=3000mg/L;⑤污泥泥龄θc=10d;⑥二沉池出水含12mg/L的TSS,其中VSS占65%;⑦污水中含有足够的生化反应所需的氮、磷和其他微量元素;目前五十六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⑴估计出水中溶解性BOD5浓度出水总BOD5=未被生物降解溶解性BOD5+悬浮固体BOD5悬浮固体所占BOD5计算①悬浮固体中可生物降解量=0.65×12=7.8mg/L②可生物降解悬浮固体BODL=7.8×1.42=11mg/L③可生物降解悬浮固体BODL换算为BOD5=0.68×11=7.5(mg/L)④生物处理后出水溶解性BOD5,即SeSe+7.5mg/L≤20mg/LSe≤12.5mg/L目前五十七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②按污泥泥龄计算:
经计算,取曝气池容积5700m3。表12-2(P125书),Y=0.6kgVSS/kgBOD5,Kd=0.08d-1;⑶计算曝气池水力停留时间⑵计算曝气池容积①按污泥负荷计算表12-1(P118),LS=0.25kgBOD5/(kgMLSS·d)目前五十八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⑷计算每天排除的剩余污泥量①按表观产率系数计算计算系统排除的以VSS计的干污泥量计算总排泥量:②按污泥泥龄计算目前五十九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③湿污泥量计算剩余污泥按含水率99%计算,每天排放湿污泥量:⑸计算污泥回流比R曝气池中MLSS=3000mg/L;回流污泥MLSS=10000mg/L(6)计算曝气池需氧量回流污泥量QR与污水量Q的比值目前六十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⑺空气量计算:采用鼓风曝气,设曝气池有效水深6.0m,曝气扩散器安装距池底0.2m,则扩散器上静水压5.8m,其它相关参数选择:α=0.7,β=0.95,ρ=1,扩散设备堵塞系数F=0.8,采用管式微孔曝气设备,EA=18%,扩散器压力损失:4kPa,20℃水中溶解氧饱和度为9.17mg/L。扩散器出口绝对压力
空气离开曝气池面,气泡含氧体积分数,按式(12-47)计算(P132)
目前六十一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
20℃时曝气池混合液中平均氧饱和度,按式(12-45,p131)计算:
按计算需氧量按式(12-51)换算为标准条件下(20℃脱氧清水)充氧量:
曝气池供气量计算:如果选用三台风机,两用一备,则单台风机风量:3214m3/h(54m3/min)。目前六十二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⑻鼓风机出口风压计算:选择一条最不利空气管路计算空气管的沿程和局部压力损失,如果管路压力损失5.5kPa(计算省略),扩散器压力损失4kPa,按式(12-55,P133)出口风压p:作业:1.已知曝气池中MLVSS=2200mg/L,混合液在100mL量筒内经30min沉淀的污泥量为18mL,求SV、SVI。(已知MLVSS/MLSS=0.8)目前六十三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2.污水处理厂Q=6000m3/d,进水BOD5=200mg/L,出水BOD5=25mg/L,θc=10d,MLVSS=3g/L,污泥产率系数Y=0.4mgVSS/mgBOD5,Kd=0.06(d-1),求曝气池容积?3.污水处理厂Q=5000m3/d,污水经沉淀池后BOD5为200mg/L,处理出水溶解性BOD5=15mg/L。分别用a、b两种设计参数,计算曝气池体积V。a、曝气池内MLSS=4000mg/L,污泥负荷LS=0.3KgBOD/KgMLSS.d。b、曝气池水力停留时间4h。目前六十四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1.活性污泥法工艺需要确定的主要设计参数为()。A.需氧量和实际供气量;B.曝气池容积;C.BOD-污泥负荷、混合液污泥浓度、污泥回流比;D.污泥体积指数2.正确地确定()是确定曝气池容积的关键。A.BOD—污泥负荷和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B.污泥沉降比(SV);C.污泥指数(SVI);D.污泥回流比目前六十五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1.三段生物脱氮工艺第五节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艺及设计一、生物脱氮工艺(P148)
图12-32三段生物脱氮工艺流程图剩余污泥回流污泥原污水沉淀池Ⅰ曝气池碱沉淀池Ⅲ沉淀池Ⅱ硝化池反硝化池剩余污泥回流污泥剩余污泥回流污泥N2CH3OH处理水特点:有机物降解(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独立进行,效率高;流程复杂,造价高。反硝化段需投加碳源;出水BOD5高。目前六十六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2.两段生物脱氮工艺(P148)图12-33两段生物脱氮工艺第一段:除碳,有机氮氨化、硝化,污泥负荷低,停留时间长;第二段:外加碳源进行反硝化脱氮;目前六十七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3.前置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P149)流程简单;无需外加碳源;硝化段碱投加量少;好氧池有机负荷低;内循环比大,运行费用高;脱氮效率低,处理水含NO3-;图12-34前置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目前六十八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4.后置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工艺(图12-35,P150)将反硝化段布置在系统的后面,有机物的去除和硝化布置在系统的前面。5.Bardenpho生物脱氮工艺由两级缺氧好氧工艺组成,脱氮效率高,运行费用低。图12-36Bardenpho生物脱氮工艺回流污泥原污水好氧池Ⅰ缺氧池Ⅰ沉淀池好氧池Ⅱ缺氧池Ⅱ剩余污泥处理水硝化液回流目前六十九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1.厌氧―好氧(AP/O)工艺(P157)
二、生物除磷工艺
由厌氧池和好氧池组成,同时去除污水中有机物及磷。
厌氧池(释放磷)好氧池(BOD去除、吸收磷)沉淀池处理水回流污泥(富磷污泥)富磷剩余污泥原污水图12-40AP/O除磷工艺流程目前七十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
2.Phostrip除磷工艺(P158)生物除磷与化学除磷结合,除磷效果好。图12-41Phostrip除磷工艺目前七十一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图12-42优点:流程简单,无需外加碳源,运行费用低。缺点:回流污泥中含除磷效率低。1.A2/O(厌氧-缺氧-好氧)工艺(P159)三、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目前七十二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图12-43倒置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流程处理水短时初沉池剩余污泥部分污水污水Q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二沉池回流污泥(25~100%)Q回流混合液(0~200%)Q目前七十三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2.改良Bardenpho工艺(P161)出水厌氧池剩余污泥污水缺氧池好氧池缺氧池二沉池回流污泥回流混合液好氧池图12-44改良Bardenpho工艺流程在Bardenpho流程之前增设一个厌氧池,脱氮除磷效果好,但流程复杂。
目前七十四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3.UCT工艺(P161)污泥回流到缺氧池,缺氧池混合液回流到厌氧池,脱氮除磷效果好。
出水厌氧池剩余污泥污水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回流活性污泥缺氧回流好氧(硝酸盐)回流图12-45UCT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出水厌氧池剩余污泥污水缺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回流活性污泥回流1回流2图12-46改良UCT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第一缺氧池对回流污泥中硝酸盐反硝化;第二缺氧池对回流硝化液反硝化。目前七十五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四、生物脱氮、除磷影响因素(P164)1.生物脱氮影响因素⑴DO:缺氧段DO≤0.5mg/L;好氧段DO≈2.0mg/L;⑵营养物质:硝化段,BOD5≤15~20mg/L;反硝化段,BOD5/TN>3~5;⑶pH:硝化段,pH≈7~8;反硝化段,pH≈6.5~7.5⑷温度:5~30℃4.SBR工艺通过时间顺序控制,在同一反应器中完成除磷、脱氮。目前七十六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2.生物除磷影响因素⑴DO:厌氧段DO≤0.2mg/L;好氧段:DO=2.0mg/L。⑵污泥泥龄:泥龄短,除磷效果好;⑷pH:6~8⑸温度:5~30℃⑶BOD5负荷:五、常用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设计参数和特点表12-4和表12-5。(P162)目前七十七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五、A2/O工艺设计要点及设计参数(自学)
1.设计参数(1)营养物
(2)DO:
(3)
(4)温度≤30℃。
常用生物脱氮除磷设计参数见表12-5。(P162)(5)污泥泥龄θc:10~20d;(6)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3000~4000mg/L;(7)水力停留时间:厌氧区1~2h;缺氧区0.5~3h;好氧区5~10h(8)污泥回流比:25~100%;混合液回流比100~400%目前七十八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2.计算公式(1)厌氧池容积VQ—废水流量,m3/d;t―水力停留时间,h。KZ―污水流量变化系数。
(2)A/0容积S0-进水BOD5值,mg/L;Se―出水BOD5值,mg/LLS―污泥负荷率,f-系数,取0.7~0.8;X―混合液污泥浓度,mg/L;目前七十九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3)剩余污泥量Px――MLSS剩余污泥量,kg/d。Yobs――净产率系数。R――污泥回流比;――回流污泥浓度,取10000mg/L;Y--污泥产率系数,mgVSS/mgBOD5;Kd--内源代谢系数,d-1;θc――污泥龄,d。目前八十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4)需氧量计算例题:某污水Q=10000m3/d,一级出水COD=340mg/L,BOD5=140mg/L,SS=125mg/L,TN=26.2mg/L,TP=4.5mg/L,要求二级出水COD≤70mg/L,BOD5≤20mg/L,SS≤20mg/L,TN≤6mg/L,TP≤1mg/L,设计A2/0池。N0―进水TN,mg/L;Ne――出水TN,mg/L;目前八十一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解:
(1)判断是否可采用A2/O工艺满足要求。(2)设计参数
Kd=0.04d-1;R=0.5;(3)厌氧池容积目前八十二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
(4)A/0池容积目前八十三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5)剩余污泥量(6)需氧量目前八十四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第六节二沉池
一、作用及原理(P174)1.作用:固液分离和污泥浓缩。
2.思考:初沉池与二沉池异同?⑴相同:沉淀原理相同。⑵不同:a.污水处理流程中所处位置不同;b.功能不同;c.沉降类型不同:初沉池,自由沉降;二沉池,成层沉降。目前八十五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二、二沉池构造1.构造型式
平流式、竖流式和幅流式沉淀池(多采用)
目前八十六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中心进水幅流式沉淀池(P53书)目前八十七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⑴每座沉淀池表面积A(m2)Qmax—最大设计流量,m3/h
q—表面水力负荷,m3/m2·h,(表10-5,P45)n―池数;
⑵直径D(m)以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为例(P54)⑶有效水深h2(m)t—沉淀时间,h;D/h2=6~12;
三、二沉池设计计算
⑷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m3)S—每人每日湿污泥量,L/d·人
N—设计人口数,人;T—排泥时间间隔,d目前八十八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⑸泥斗容积(V1)r1—泥斗上口半径,m;r2—泥斗下口半径,m;h5—泥斗高度,m;⑹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容积(V2)R—池体半径,m;h4—池底坡高度,m;
60°h5r2r1h4h3h2h1Rh辐流式沉淀池结构尺寸图目前八十九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⑺总高hh1—超高,m;取0.3m;h2—有效水深,m;h3—缓冲层高度,m;取0.3~0.5m;h4—底坡高度,m;h5—泥斗高度,m;⑴每池表面积例题:某污水处理厂,N=360000,设计中心进水辐流式二沉池。q=1.3m3/m2.h(表10-5,P45)目前九十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类型在处理工艺中作用沉淀时间(h)表面水力负荷[m3/(m2·h)每人每日污泥量(g/人·d)污泥含水率(%)固体负荷[kg/(m2·d)]初沉池单独沉淀处理1.5~2.01.5~2.516~3695~97—生物处理前0.5~1.52.0~4.514~2695~97—二沉池生物膜法后1.5~4.01.0~2.010~2696~98≤150活性污泥法后1.5~4.00.6~1.512~3299.2~99.6≤150表10-5沉淀池经验设计参数目前九十一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⑵⑶t=2h;D/h2=30/2.6=11.63⑷污泥部分所需容积T=2h。目前九十二页\总数一百页\编于十八点⑸污泥斗容积V1设r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开挖施工方案
- 旅游团合同协议
- 转让果园合同协议书
- 银行协议合同号
- 托管合同终止协议
- 粮油购销协议合同模板
- 旅游合同协议模板
- 离婚协议适用合同法
- 投资协议合同
- 解除拍摄合同协议
- 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控制
- 成人脑室外引流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 标准
-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徐汇中学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 《促进儿童个性发展之策略研究》17000字(论文)
-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电子教案 专题七 学习情境一 陕西省课时教案
-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解读课件
- 项目管理工程师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集团公司)2024年
- 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总集(打印版)
- 咨询实施顾问能力素质模型
- 婚礼主要工作人员及分工职责
- 2024年铁路线路工(高级技师)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