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吉星楼的由来_第1页
邵阳吉星楼的由来_第2页
邵阳吉星楼的由来_第3页
邵阳吉星楼的由来_第4页
邵阳吉星楼的由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邵阳吉星楼历史故事历史故事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双峰人戴芝甫以50银元,在邵阳市开吉星阁,主营筵席,并卖面食。厨师陈来四精于烹调,尤以独创红烧羊蹄花著称,有软、烂、鲜、甜特殊风味,店名渐扬,经营日盛。历史故事宣统二年(1910年)戴芝甫邀厨师贺经魁带碗筷餐具入伙,人员增至8人,忙时雇零工。贺经魁严格原料购进,致力提高菜肴质量。如办筵席,必用鸡鸭猪三骨煎汤,块鸡去颈、翅、爪,白菜取嫩心;备四季时宜餐具,春夏用青蓝花色碗碟,秋冬用朱砂水碗套杯。由此生意日隆,年营业额增至4000多银元。历史故事l936年贺病殁,由芝甫之子戴兆民独资经营。l944年日军犯邵停业。l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乃邀李竹生、贺益成、朱介生等5人,各筹银洋20元,于湘乡会馆处搭棚,经营包点面食,更名吉星楼。两年后(1947年)筵席复业,婚筵突起,获利颇多。菜品特色菜品特色949年改组后,与陈长生(烧腊)、胡少斌(白案)、何培生(油案)、李延安、龙玉德等集资8股,每股银元20,以面食为主,兼营炒菜、便饭、包点。其小笼汤包闻名全市。菜品特色当时邵阳有“盟华园的酒席包点,宝聚园的饺子,悦来馆的面,张吉昌、周复盛的粉,吉星楼的汤包”的说法。该店面食忙停闲卖,质量从优,故口碑载市,久闻远近。汤面有鸡丝、三鲜、肚片、杂酱、酱汁、酸辣、生炒、猪肝、腰花及大片牛、羊肉等.以大片牛、羊肉汤面驰名。菜品特色其制作方法是:取嫩黄牛肉、山羊肉分别加少许桂皮、甘草放于锅内,盖水,温火炖至七八成熟,取出滤干,冷却,改刀条形,放入烧老之香油、甜酱锅内,先炒再烩,配入蒜苗、麻油、胡椒等调料即成。菜品特色

汤包后状l956年吉星楼公私合营后,年营业额人民币20万元以上。19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