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桥梁隧道工程》考试题库大全-施工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重点题)_第1页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桥梁隧道工程》考试题库大全-施工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重点题)_第2页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桥梁隧道工程》考试题库大全-施工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重点题)_第3页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桥梁隧道工程》考试题库大全-施工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重点题)_第4页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桥梁隧道工程》考试题库大全-施工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重点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试验检测师《桥梁隧道工程》考试题库大全-施工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一、单选题1.隧道监控量测,洞内必测项目各测点及时埋设,要求在距离开挖面2米范围内,开挖后()内完成,在下一循环开挖或爆破前读取初读数。A、6hB、12hC、24hD、48h答案:C解析:洞内必测项目各测点及时埋设,要求在距离开挖面2米范围内,开挖后24h内完成,在下一循环开挖或爆破前读取初读数。2.隧道施工监控测量的基本内容不包括()。A、隧道围岩变形B、衬砌受力C、支护受力D、钢筋分布答案:D解析:隧道围岩变形属于必测项目,衬砌受力与支护受力属于选测项目。隧道监控量测选测项目:钢架内力及外力、岩体内部位移、围岩压力、两层支护间压力、锚杆轴力、支护衬砌应力、围岩弹性波速、爆破振动、渗水压力、水流量、地表下沉。3.红外探测法有效预报距离宜在()以内。A、30mB、50mC、80mD、200m答案:A解析:红外探测法有效预报距离宜在30m以内,连续探测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宜在5m以上。4.隧道初期支护阶段量测变形小于最大变形的()可以正常施工。A、1/2B、1/3C、1/4D、1/5答案:B解析:(5)管理等级Ⅲ:管理位移小于Uo/3时,可正常施工。管理等级Ⅱ:管理位移Uo/3-2Uo/3时,应加强支护。管理等级I:管理位移>2Uo/3时,应采取特殊措施。5.隧道围岩内部位移量测采用()。A、水准仪B、多点位移计C、收敛计D、激光仪答案:B解析:围岩内部位移量测,就是观测围岩表面、内部各测点间的相对位移值,它能较好地反映出围岩受力的稳定状态,岩体扰动与松动范围。围岩内部位移量测的仪器,主要使用多点位移计。6.在隧道监控量测作业中,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稳定后()结束。A、7~15dB、14~21dC、20~30dD、30~60d答案:B解析:各地表沉降观察应在固定基点和测点的混凝土或锚固剂强度达到70%以后测取初始读数,此后的量测频率按表14-1的规定进行,直到该断面隧道衬砌结构封闭,地表下沉稳定14~21d后方可结束。因此答案选B。7.隧道周边位移量测,确定初读数时要求连续量测3次的误差()。A、≤0.10mmB、≤0.15mmC、≤0.18mmD、≤0.2mm答案:C解析:隧道周边位移量测时,为了保证量测的准确性,在确定初始读数时,要连续测量3次,且3次的误差应≤0.18mm。8.隧道拱顶下沉量测要求观测基准点应设在一般在距被测断面以外()m的距离A、10B、30C、20D、40答案:C解析:拱顶下沉量测后视点必须埋设在稳定岩面上,一般在距被测断面以外20m的距离。9.隧道中岩墙土压力监控量测,每10-30m一个量测断面,每个断面设置()压力盒。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B解析:JTG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P30页,中岩墙土压力采用钢弦式压力盒,每10-30m一个断面,每一个断面3个压力盒。围岩内位移采用多点位移计及千分表,每10-30m一个断面,每一个断面2个测点。围岩压力采用钢弦式压力盒,每10-30m一个断面,每一个断面1个压力盒。间隔时间1-30d(1-2次/d);1-3月(1次/2d);大于3月(1次/周)。10.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时要求围岩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总位移量的()。A、100%B、90%以上C、80-90%D、70-80%答案:B解析:根据《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需采用分期支护的隧洞洞室工程,后期支护应在隧洞位移同时达到下列三项标准时实施:①连续5d内隧洞周边水平收敛速度小于0.2mm/d.;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小于0.1mm/d;②隧洞周边水平收敛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③洞室位移相对收敛值已达到允许相对收敛值的90%以上。11.隧道开挖地表下沉量一般要求1H2cm,在弯变处地表倾斜应小于()。A、1/100B、1/200C、1/300D、1/400答案:C解析:最大下沉量的控制标准根据地面结构的类型和质量要求而定,在反弯点的地表倾斜应小于结构的要求,一般应小于1/300。12.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对于断层、岩溶以及()等不良地质体,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综合预报。A、含水结构B、不均匀体C、空洞D、煤层瓦斯答案:D解析:对于断层、岩溶、煤层瓦斯等各种不良地质条件,宜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进行预报,综合分析,以达到长短结合、取长补短、相互印证、提高预报准确性的目的。13.根据地质对隧道安全的危害程度,地质灾害分为()级。A、三B、四C、五D、六答案:B14.量测隧道衬砌内部应力(应变),应选用()传感器。A、钢弦式压力盒B、钢弦式应变计C、电阻应变片D、工具式应变计答案:B解析:隧道衬砌内部应力量测大多采用钢弦式应变计,也可采用应变砖,但应用很少;电阻应变片和工具式应变计主要用于桥梁结构应变测量。15.采用超前钻探法对岩溶发育区进行预报时,每循环宜钻()个孔。A、1~2B、2~3C、3~5D、4~6答案:C解析:采用超前地质钻探对隧道前方地质体进行预报时,断层、节理密集带或其他破碎富水地层每循环可只钻一孔;富水岩溶发育区每循环宜钻3~5个孔,揭示岩溶时,应适当增加,以满足安全施工和溶洞处理所需资料为原则。16.隧道施工控制测量,用中线法进行洞内测量,中线点点位横向偏差不得大于()。A、5mmB、10mmC、15mmD、20mm答案:A解析:用中线法进行洞内测量的隧道,中线点点位横向偏差不得大于5mm;中线点间距曲线部分不宜短于50m,直线部分不宜短于100m;直线地段宜采用正倒镜延伸直线法。17.隧道地质调查包括隧道地表补充调查和()两大方面。A、超前导坑观测B、超前钻探C、隧道内地质素描D、隧道内支护状态观测答案:C解析:地质调查法是根据隧道已有勘察资料,利用地质罗盘、地质锤、放大镜、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等工具,通过踏勘、现场调查,开展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和隧道内地质素描,经过地层层序对比、地层分界线及构造线在地下和地表相关性分析、断层要素与隧道几何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临近隧道内不良地质体的前兆分析等,推测开挖掌子面前方可能揭示的地质情况的一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18.采用TGP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时,在反射波地质解释过程中当纵波表现为负反射振幅时,可能出现的地质情况是()。A、断层区B、岩溶区C、围岩变硬D、围岩变软答案:D解析:TGP法是利用地震波反射方法测量的原理,利用高灵敏度的地震检波接收器,广泛收集布置在隧道单侧壁上多个地震激发点产生的地震波,及其在围岩传播时遇到不同反射界面的反射波。反射信号的传播时间与传播距离成正比,与传播速度成反比。因此通过测量直达波波速、反射回波的时间、波形和强度,可达到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的目的。TGP目前广泛应用于国内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现场,成果解释中,以纵波剖面资料为主,结合横波资料进行分析,并遵循以下主要原则:(1)正反射振幅表明反射界面前方的岩体相对完整新鲜或为相对坚硬的岩体;负反射振幅表明反射界面前方的岩体相对破碎风化或岩性改变为软岩。(2)强的纵波与横波的反射以及强的地震波衰减,表征为张拉性构造,构造带岩体破碎松散、未充水;弱的纵波与横波的反射以及弱的地震波衰减,表征为破碎裂隙闭合。(3)若S波反射较P波强,对于张拉性构造带表明构造带岩体充水,对于挤压性构造表明构造带岩体夹泥带水。对于预报岩体为易溶岩的隧道,出现这种反应特征要特别注意岩溶、岩溶裂隙和岩溶构造发育带的存在。19.根据位移速率判定速率大于()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A、0.2mm/dB、0.5mm/dC、2mm/dD、1mm/d答案:D解析:根据位移速率判定:速率大于1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速率变化在0.2~1.0mm/d时,应加强观测,做好加固的准备;速率小于0.2mm/d时,围岩达到基本稳定。在高地应力、岩溶地层和挤压地层等不良地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判断标准。20.隧道围岩与初期支护之间接触压力测量的常用传感器是()。A、钢弦式压力盒B、钢弦式钢筋应力计C、电阻应变片D、应变砖答案:A解析:围岩压力量测传感器有液压式测力计和钢弦式压力盒,后者应用广泛。钢弦式(又称振弦式)传感器在隧道监控量测中应用十分广泛,现做相关补充说明:(1)钢弦式钢筋应力计可用于锚杆轴力和钢架应力测量;(2)钢弦式表面应变计可用于型钢钢架应力测量;(3)钢弦式压力盒(大多采用双模式)可用于围岩接触压力测量;(4)钢弦式应变计(混凝土内部预埋式)可用于衬砌内部应力测量。钢弦式应变计称谓较多,也不统一,但其基本原理相同,都是通过对钢弦振动频率的测量来换算应变值,再得到应力或压力等被测物理量,只是在结构形式、安装方式、量测对象上有差异。21.从安全考虑,隧道周边位移与拱顶下沉速度,应指不少于()的平均值。A、3dB、5dC、7dD、10d答案:C解析:水平位移与拱顶下沉速度,以安全考虑,是指至少7d的平均值,总位移值可由回归分析计算求得。22.一般情况下,隧道二次衬砌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工,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速度一般小于()。A、0.2mm/dB、0.15mm/dC、0.1mm/dD、0.05mm/d答案:A解析:根据位移速率进行施工管理:当位移速率大于1mm/d时,表明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密切关注位移动态;当位移速率在1-0.2mm/d之间时,表明围岩处于缓慢变形阶段;当位移速率小于0.2mm/d时,表明围岩已达到基本稳定,可以进行二次衬砌作业。23.红外探测每次预报有效探测距离宜为()。A、5mB、30mC、15mD、60m答案:B解析:红外探测每次预报有效探测距离宜为30m以内,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应大于5m。24.隧道施工控制测量,长度≥6000m时高称控制测量等级应满足()。A、二等B、三等C、四等D、五级答案:A解析: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GPS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导线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对于长度L≥6000m的隧道,其平面控制测量等级和高程控制测量等级均为二等。25.隧道中岩墙围岩压力监控量测,每10—30m一个量测断面,每个断面设置()压力盒。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A解析:JTG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P30页围岩内位移采用多点位移计及千分表,每10-30m一个断面,每一个断面2个测点。围岩压力采用钢弦式压力盒,每10-30m一个断面,每一个断面1个压力盒。间隔时间1-30d(1-2次/d);1-3月(1次/2d);大于3月(1次/周)。26.监控量测必测项目监测断面距离开挖面距离为1~2倍隧道开挖宽度时,监控量测频率宜为()。A、2次/dB、1次/dC、1次/(2~3d)D、1次/(7d)答案:B解析:监控量测必测项目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分别按下表确定。由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27.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开挖工作面周围()倍洞径范围内受开挖影响最大。A、1~2B、2~3C、2~5D、5~6答案:A解析: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为2~5倍洞径,围岩越差,影响范围越大,受施工影响最大的范围是2倍洞径之内。28.隧道监控量测,洞内必测项目各测点应埋入围岩深度不得小于()。A、0.1m,B、0.2mC、0.3mD、0.5m答案:B解析:测点及测桩应牢固可靠、不松动、不移位,测桩锚固深度不小于20cm。洞内必测项目应埋入围岩中,深度不应小于0.2m,不应焊接在钢支撑上,外露部分应有保护装置。29.隧道初期支护变形为允许变形值的()时,应综合评价设计施工,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采取相应工程措施。A、1/2B、3/4C、1/4D、1/5答案:A解析:初期支护变形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3时,可正常施工;初期支护变形大于等于允许变形值的1/3且小于等于允许变形值的2/3时,应综合评价设计施工,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采取相应工程措施;初期支护变形大于允许变形值的2/3时,应暂停施工,采取相应工程措施。30.钢钎维喷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应低于()。A、C15B、C20C、C25D、C30答案:B解析:钢钎维喷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其抗拉强度不应低于2MPa,抗弯强度不应低于6MPa。31.隧道侧墙开挖采用马口跳槽法施工时,马口开挖长度不宜超过()。A、2mB、4mC、6mD、5m答案:B解析:JTG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P31页,侧墙开挖采用马口跳槽法施工时,马口开挖长度不宜超过4m。32.隧道初期支护承受的应力、应变实测值与允许值之比大于等于()时,围岩不稳A、0.6B、0.7C、0.8D、0.9答案:C解析:初期支护承受的应力、应变、压力实测值与允许值之比大于或等于0.8时,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初期支护承受的应力、应变、压力实测值与允许值之比小于0.8时,围岩处于稳定状态。33.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各项作业均应坚持到变形基本稳定后()结束。A、5-10dB、10-15dC、14-21dD、20-30d答案:C解析:最后一段,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14-21d结束。34.关于隧道围岩声波测试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可测定围岩内部位移B、可获取岩体完整性参数C、可提供围岩分类参数D、可测定围岩松动圈范围答案:A解析:,地下工程岩体中采用声波测试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下工程位置的地质剖面检测(声波测井),用以划分岩层,了解岩层破碎情况和风化程度等。(2)岩体力学参数如弹性模量、抗压强度等的测定。(3)围岩稳定状态的分析,如测定围岩松动圈大小等。(4)判断围岩的分级,如测定岩体波速和完整性系数等。35.富水岩溶发育区超前钻探应终孔于隧道开挖轮廓线以外()m。A、1~3mB、3~5mC、5~8mD、8~10m答案:C解析:富水岩溶发育区超前钻探应终孔于隧道开挖轮廓线以外5~8m。36.锚杆轴力量测(机械式测力锚杆)时,每个测点的测孔测量3次,当三次数值之间最大差值不大于()时,取平均观测结果。A、0.05mmB、0.1mmC、0.25mmD、0.02mm答案:A解析:平均值即可,每个测点测孔量3次,当该数值之间最大差值不大于0.05mm时,把平均观测结果记入记录本内,若三次读数值之间最大差值大于0.05mm时,进行第四次或第五次读数,直至达到有三次读数之间最大差值小于0.05mm时为止。37.属于拱顶下沉值计算方法的是()。A、位移计算法B、差值计算法C、有限元法D、几何法答案:B解析:隧道拱顶内壁的绝对下沉量称为拱顶下沉值。差值计算法是根据已测得的拱顶位置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量求解的方法。38.采用超前钻探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时,断层、节理密集带或其他破碎富水地层每循环至少钻()个孔。A、1B、2C、3D、4答案:A解析:采用超前地质钻探对隧道前方地质体进行预报时,断层、节理密集带或其他破碎富水地层每循环可只钻一孔;富水岩溶发育区每循环宜钻3~5个孔,揭示岩溶时,应适当增加,以满足安全施工和溶洞处理所需资料为原则。39.隧道长距离超前地质预报,预报距离一般在掌子面前方()。A、30mB、30-100mC、200m以上D、500m以上答案:C解析:《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2009)P44页,1、长距离预报:对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情况进行长距离宏观预测预报,预报距离一般在距掌子面前方200m以上,并根据揭示情况进行修正。.2、中距离预报:在长距离预报基础上,采用地震波反射法、超声波反射法、瞬变电磁法、深孔水平钻探等,对掌子面前方30~200m范围内地质情况较详细的预报。3、短距离预报:在中长距离预报的基础上,采用红外探测、瞬变电磁法、地质雷达和超前钻孔,微观地探明掌子面前方30m范围内地下水出露、地层岩性及不良地质情况等。40.隧道周边位移速率≥5mm/d时,其量测频率为()。A、2次/dB、1次/dC、1次/(2-3d)D、1次/3d答案:A解析:拱顶下沉量测与水平净空变化量测的量测频率宜相同,并应根据位移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选择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当位移速率≥5mm/d时,其量测频率为2次/d;当位移速率为1-5mm/d时,其量测频率为1次/d;当位移速率为0.5-1mm/d时,其量测频率为1次/(2-3d);当位移速率为0.2-0.5mm/d时,其量测频率为1次/3d;当位移速率小于0.2mm/d时,其量测频率为1次/7d。41.隧道监控量测测点及测桩应牢固可靠、不松动、不移位,测桩锚固深度不小于()。A、5cmB、10cmC、20cmD、30cm答案:C解析:隧道监控量测过程中测点及测桩、传感器导线保护完好是连续采集量测数据的基本保障,必须严格保护。(1)测点及测桩埋设不要过多地暴露在喷射混凝土外,能进行正常测试即可。尽可能加保护套,防止爆破飞石、机械设备损坏。一旦发现测点损坏,要尽快重新埋设,并读取补埋后初始读数。(2)测点及测桩应牢固可靠、不松动、不移位,测桩锚固深度不小于20cm。(3)测点及测桩不得悬挂任何物体,不得触碰和敲击,不得随意撤换,遭破坏后应及时恢复。(4)测点周边应有红油漆或警示标识牌,易于识别。(5)传感器线缆埋入衬砌部分应穿管保护,防止喷射混凝土或混凝土施工过程损坏。(6)传感器导线末端端头应装入预留保护盒内。(7)支护结构施工时要注意保护测点。42.隧道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预报距离一般在掌子面前方()。A、30mB、30-200mC、100m以上D、500m以上答案:B解析:《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2009)P44页,1、长距离预报:对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情况进行长距离宏观预测预报,预报距离一般在距掌子面前方200m以上,并根据揭示情况进行修正。.2、中距离预报:在长距离预报基础上,采用地震波反射法、超声波反射法、瞬变电磁法、深孔水平钻探等,对掌子面前方30~200m范围内地质情况较详细的预报。3、短距离预报:在中长距离预报的基础上,采用红外探测、瞬变电磁法、地质雷达和超前钻孔,微观地探明掌子面前方30m范围内地下水出露、地层岩性及不良地质情况等。43.隧道监控量测,洞内必测项目各测点应埋入围岩深度不得小于()。A、0.1m,B、0.2mC、0.3mD、0.5m答案:B解析:测点及测桩应牢固可靠、不松动、不移位,测桩锚固深度不小于20cm。洞内必测项目应埋入围岩中,深度不应小于0.2m,不应焊接在钢支撑上,外露部分应有保护装置。44.超前钻探法中加深炮孔探测应较爆破孔(或循环进尺)深()以上A、3B、5C、10D、20答案:A解析:加深炮孔探测是利用局部炮孔加深凿孔过程获取地质信息的一种方法。(1)探测炮孔孔深较设计爆破孔(或循环进尺)深3m以上。(2)孔数、孔位应根据开挖面大小和地质复杂程度确定。(3)钻到溶洞和岩溶水及其他不良地质时,应视情况采用超期地质钻探和其他探测手段继续探测。45.隧道净空收敛稳定标准一般取()。A、0.5-1.0mm/年B、1-2mm/年C、2-4mm/年D、5-10mm/年答案:B解析:关于二次衬砌长期稳定性判别,目前国内外尚无具体标准。根据我国铁道部门在几座铁路隧道长期观测得出:当位移速率小于1-2mm/年时,认为二次衬砌是稳定的。46.隧道施工净空位移监控量测时,当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为0-1倍开挖宽度时,量测频率为()。A、1次/dB、2次/dC、3次/dD、4次/d答案:B解析:表14-3,净空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为(0—1)b时,量测频率为2次/d。47.隧道初期支护阶段当位移速率大于()时应密切关注围岩动态。A、1mm/dB、1-0.2mm/dC、0.2mm/dD、0.4mm/d答案:A48.下列不属于隧道监控量测的选测项目的是()。A、洞内围岩内部位移B、拱顶下沉C、锚杆轴力D、衬砌内部应力E、围岩压力答案:B解析:隧道监控量测选测项目:钢架内力及外力、岩体内部位移、围岩压力、两层支护间压力、锚杆轴力、支护衬砌应力、围岩弹性波速、爆破振动、渗水压力、水流量、地表下沉。49.物探法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应用广泛,以下不属于物探法的是()。A、弹性反射波法B、超声脉冲法C、地质雷达法D、瞬变电磁法答案:B解析:超声脉冲法不适用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除了ACD选项外,物探法还有高分辨直流电法、红外探测法。弹性反射波法包含多种不同的探测预报方法,其中以地震波反射法应用最为广泛。50.连拱隧道地表下沉横断面上一般布置()个测点,两测点的间距为2~5m。A、1-5B、5-7C、7-11D、11-15答案:C解析:单洞隧道每个量测断面的测点不少于5个,连拱隧道每个量测断面测点不少于7个,量测断面测点布置如图14-6所示。横向布置间距为2~5m,一般布置7~11个测点,隧道中线附近较密。小净距隧道、四车道大断面隧道,根据情况适当加密。当地表有建筑物时,应在建筑物周围增设地表下沉观测点。51.当监控量测中必测项目位移速度大于等于5mm/d时,监控量测频率宜为()。A、2~3次/dB、1次/dC、1次/(2~3d)D、1次/(7d)答案:A解析:监控量测必测项目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分别按下表确定。由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52.煤层瓦斯预报时,接近煤层前,必须对煤层位置进行超前钻探,标定各煤层准确位置,掌握其赋存情况及瓦斯状况。在距初探煤层10m(垂距)处的开挖工作面上应钻()个超前钻孔。A、1B、2C、3D、4答案:C解析:煤层瓦斯预报应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以超前钻探法为主,结合多种物探手段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接近煤层前,必须对煤层位置进行超前钻探,标定各煤层准确位置,掌握其赋存情况及瓦斯状况。在距初探煤层15~20m(垂距)处的开挖工作面上应钻1个超前钻孔,初探煤层位置;在距初探煤层10m(垂距)处的开挖工作面上应钻3个超前钻孔,分别探测开挖工作面前方上部及左右部位煤层位置,并采取煤样和气样进行物理、化学分析和煤层瓦斯参数测定,在现场进行瓦斯及天然气含量、涌出量、压力等测试工作。按各孔见煤、出煤点计算煤层厚度、倾角、走向及与隧道的关系,并分析煤层顶、底板岩性。掌握并收集钻孔过程中的瓦斯动力现象。53.负责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的审批,并对地质预报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的单位是()。A、建设单位B、设计单位C、监理单位D、施工单位答案:A解析:建设单位应负责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的审批,并对地质预报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勘察设计单位应进行隧道地质复杂程度分级,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设计,编制工程概预算;分析和研究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的,要按程序及时进行变更设计。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单位在开工前应结合风险评估编制超前地质预报实施细则,按程序审查和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预报实施单位应及时将超前地质预报成果报施工、监理、勘察设计、建设单位,并对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及数据的真实性负责。施工单位应积极组织和配合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并纳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利用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及时指导施工,减少施工的盲目性和安全风险。监理单位应对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过程进行监理,负责监督检施工单位现场专业技术人员(地质、物探)数量及能力、设备类型及数量、超前地质预报的实施和数据采集以及相关协调工作等。54.隧道衬砌喷射混凝土1d龄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A、0.8MPaB、5MPaC、10MPaD、15MPa答案:B解析:喷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喷射混凝土1d龄期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5MPa。55.隧道1级预报可用于()地质灾害。A、A级B、B级C、C级D、D级答案:A解析:《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2009)P44页,根据地质对隧道安全的危害程度,地质灾害分为A、B、C、D四级。不同地质灾害级别的预报方式为:1级预报可用于A级地质灾害;2级预报可用于B级地质灾害;3级预报可用于C级地质灾害;4级预报可用于D级地质灾害。56.根据位移速率判断,围岩处于稳定状态的标准为()。A、小于0.5mm/dB、小于0.1mm/dC、小于1mm/dD、小于2mm/d答案:B解析:根据位移速率进行施工管理:当位移速率大于1mm/d时,表明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密切关注位移动态;当位移速率在1-0.2mm/d之间时,表明围岩处于缓慢变形阶段;当位移速率小于0.2mm/d时,表明围岩已达到基本稳定,可以进行二次衬砌作业。57.隧道初期支护承受的应力、应变实测值与允许值之比大于或等于()时,围岩不稳定,应加强初期支护。A、0.6B、0.7C、0.8D、0.9答案:C解析:《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2009)P42页,初期支护承受的应力、应变、压力实测值与允许值之比大于或等于0.8时,围岩不稳定,应加强初期支护;初期支护承受的应力、应变、压力实测值与允许值之比小于0.8时,围岩处于稳定状态。58.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宜为(),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A、1~2mB、2~4mC、1~3mD、2~5m答案:D解析:单洞隧道每个量测断面的测点不少于5个,连拱隧道每个量测断面测点不少于7个。横向布置间距为2~5m,一般布置7~11个测点,隧道中线附近较密。小净距隧道、四车道大断面隧道,根据情况适当加密。当地表有建筑物时,应在建筑物周围增设地表下沉观测点。59.隧道监控量测必测项目根据量测时间判定量测频率时,当量测频率为1~2次/周时,对应的量测间隔时间段为()。A、1~15天B、16天~1个月C、1~3个月D、大于3个月答案:C解析:根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隧道监控量测必测项目按照量测间隔时间量测频率规定见下表。60.锚杆轴力量测应在埋设后()才可进行第一次观测。A、12hB、24hC、36hD、48h答案:D解析:待锚固砂浆凝固测取,量测锚杆埋设后过48h才可进行第一次观测,量测前先用纱布擦干净基准板上的锥形测孔,然后将百分表插入锥形孔内,沿轴向方向将百分表压紧直接读数。61.采用地质雷达法进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雷达的工作天线的频率应选择()。A、4MHzB、40MHzC、400MHzD、4GHz答案:B解析:地质雷达是一种多用途设备,其工作天线的频率应根据检测对象和目的不同以及探测距离进行选择。天线频率越高,探测分辨率越高,有效探距越短;反之天线频率越低,则分辨率越低,探距越长。400MHz天线可用于隧道衬砌结构探测,目前尚无4MHz、4GHz规格的雷达天线。B选项正确,40MHz天线预报距离大约为20~30m。62.钢弦压力盒密封防潮性能试验时,将压力盒放在压力罐,先浸水(),然后加0.4MPa的压力,恒压(),检查其密封质量,若无渗漏现象,则认为密封防潮性能良好。A、7d,10hB、7d,6hC、14d,6hD、5d,6h答案:B解析:试验时,将压力盒放在专设的压力管中,先让其在水中浸泡7d,然后加0.4MPa的压力,恒压6h取出压力盒并启开,检查其密封质量;若无渗漏现象,则可以认为密封防潮良好,可以使用,否则应更换密封圈。63.下列属于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为()。A、锚杆材质检测B、防排水检测C、围岩变形检测D、有害气体检测答案:C解析:施工监控量测的基本内容有隧道围岩变形、支护受力和衬砌受力、围岩内部的位移、锚杆轴力、喷射混凝土、钢构件受力等。64.隧道施工监控测点一般设置在距开挖工作面()范围内,开挖后24h内,下次爆破前测取初读数。A、1mB、2mC、3mD、4m答案:B解析:测点一般是开挖后埋设的,为尽早获得围岩开挖初始阶段的变形动态,测点应紧靠工作面快速埋设,尽早测量。一般埋设在距开挖工作面2m范围内,开挖后24h内、下次爆破前测取初读数。65.隧道施工净空位移监控量测时,当位移速度大于5mm/d时,量测频率为()。A、1-2次/dB、2-3次/dC、3-4次/dD、4-5次/d答案:B解析:表14-2,隧道施工净空位移监控量测时,当位移速度大于5mm/d时,量测频率为2-3次/d。当位移速度小于0.2mm/d时,量测频率3-7天1次。66.关于隧道监控量测中锚杆轴力检测,表述正确的是()。A、锚杆轴力属必测项目B、常采用钢弦式测力计进行测量C、拱腰上测孔应水平方向钻孔布置D、每根测力锚杆上布置1个测点答案:B解析:锚杆轴力属选测项目,拱腰上的测孔应沿隧道开挖轮廓线的径向钻孔,每根测力锚杆应布置2~4个测点,测力计采用与锚杆分段串联(串接)的安装方式。67.一般情况下,隧道二次衬砌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工,拱顶相对下沉速度一般小于()。A、0.2mm/dB、0.15mm/dC、0.1mm/dD、0.05mm/d答案:A解析:根据位移速率进行施工管理:当位移速率大于1mm/d时,表明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密切关注位移动态;当位移速率在1-0.2mm/d之间时,表明围岩处于缓慢变形阶段;当位移速率小于0.2mm/d时,表明围岩已达到基本稳定,可以进行二次衬砌作业。68.隧道钢架应力量测时,当需要量测受力敏感位置时,测量仪器布置应避开钢架节段的接头位置,距接头距离应大于()mm。A、100B、200C、300D、500答案:D解析:在锚喷衬砌设有钢架的地段,根据需要可对钢架的受力进行量测,以掌握钢架受力变化和实际工作状态。钢架分为格栅钢架和型钢钢架。型钢钢架应力量测可采用钢弦式表面应变计和钢弦式钢筋应力计,格栅钢架应力量测一般采用钢弦式钢筋应力计。在选定的量测断面,在隧道拱顶、拱腰和边墙布设测点,一般每断面设置3~7个测点。也可根据围岩情况布置在受力敏感位置,但应避开钢架节段的接头位置,距接头距离应大于500mm。69.隧道监控量测,位移管理Ⅲ等级标准为()。A、U<Uo/3B、Uo/3≤U<2Uo/3C、Uo/4≤U<3Uo/4D、U>2Uo/3答案:A解析:管理等级Ⅲ:管理位移为小于Uo/3时,可正常施工;管理等级Ⅱ:管理位移为Uo/3-2Uo/3时,应加强支护;管理等级I:管理位移>2Uo/3时,应采取特殊措施。70.隧道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预报距离一般在掌子面前方()。A、30mB、30-200mC、200m以上D、500m以上答案:A解析:《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2009)P44页,1、长距离预报:对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情况进行长距离宏观预测预报,预报距离一般在距掌子面前方200m以上,并根据揭示情况进行修正。.2、中距离预报:在长距离预报基础上,采用地震波反射法、超声波反射法、瞬变电磁法、深孔水平钻探等,对掌子面前方30~200m范围内地质情况较详细的预报。3、短距离预报:在中长距离预报的基础上,采用红外探测、瞬变电磁法、地质雷达和超前钻孔,微观地探明掌子面前方30m范围内地下水出露、地层岩性及不良地质情况等。71.隧道3级预报可用于()地质灾害。A、A级B、B级C、C级D、D级答案:C解析:《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2009)P44页,根据地质对隧道安全的危害程度,地质灾害分为A、B、C、D四级。不同地质灾害级别的预报方式为:1级预报可用于A级地质灾害;2级预报可用于B级地质灾害;3级预报可用于C级地质灾害;4级预报可用于D级地质灾害。72.Ⅲ级围岩隧道监控量测必测项目断面布设间距宜为()。A、15~30mB、5~10mC、30~50mD、10~15m答案:C解析:《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规定Ⅲ级围岩布设间距为30~50m;Ⅳ级围岩布设间距为10~30m;Ⅵ级围岩布设间距为5~10m。73.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每个洞口应设不少于()平面控制点,()个高称控制点。A、3,1B、3,2C、3,3D、4,2答案:B解析:JTG/TF60《隧道施工技术细则》P13页每个洞口应设不少于3个平面控制点,2个高程控制点。隧道控制测量桩点应定期进行复核。74.高分辨率直流电法有效预报距离不宜超过()。A、30mB、50mC、80mD、200m答案:C解析:高分辨率直流电法有效预报距离不宜超过80m,连续探测时前后两次应重叠10m以上。75.I-Ⅱ类围岩周边位移量测断面间距为()。A、5-10mB、10-30mC、20-40mD、30-50m答案:A解析:I~Ⅱ类围岩周边位移量测断面间距为5-10m;Ⅲ类围岩周边位移量测断面间距为10-30m;Ⅳ类围岩周边位移量测断面间距为30-50m。76.为了判断开挖后围岩的松动区、强度下降区以及弹性区的范围,确定围岩位移随深度变化的关系和判断锚杆长度是否适宜,以便确定合理的锚杆长度,有必要对()进行监控量测。A、围岩压力B、围岩内部位移C、围岩弹性波速D、爆破震动答案:B解析:为了判断开挖后围岩的松动区、强度下降区以及弹性区的范围,确定围岩位移随深度变化的关系和判断锚杆长度是否适宜,以便确定合理的锚杆长度,有必要对围岩内部位移进行监控量测。77.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开挖工作面,四周()倍洞径范围内受开挖影响最大。A、1—2B、2—3C、2—5D、4—5答案:A解析:隧道开挖的影响范围为2—5倍洞径,围岩越差,影响范围越大,其中受施工影响最大的范围是2倍洞径之内。78.瞬变电磁法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宜在()以上。A、10mB、15mC、20mD、30m答案:D解析:瞬变电磁法每次有效预报距离宜为100m左右,且由于采用该方法进行探测时会存在20m以上的盲区,因此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宜在30m以上。此处应注意瞬变电磁法连续预报时重叠长度是所有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法最长的,地质雷达、红外探测连续预报时重叠长度宜为5m以上,地震波法、高分辨率直流电法连续预报时重叠长度宜为10m以上。79.地质雷达法在一般地段预报距离宜控制在()以内。A、30mB、40mC、50mD、60m答案:A解析:地质雷达法为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法,在一般地段预报距离宜控制在30m以内,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宜在5m以上。80.地震反射波法、超声波反射法,需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应大于()。A、1mB、2mC、10mD、5m答案:C解析:地震波反射法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预报距离宜重叠10m以上,预报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软弱破碎地层或岩溶发育区,每次预报距离宜为100m左右。(2)在岩体完整的硬质岩地层每次预报距离宜为150m内。(3)隧道位于曲线上时,应根据曲线半径大小,按上述原则合理确定预报距离。81.隧道中岩墙土压力监控量测,1-30d内量测间隔时间为()。A、1-2次/dB、2-4次/dC、1-3次/dD、2-5次/d答案:A解析:JTG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P30页,中岩墙土压力采用钢弦式压力盒,每10-30m一个断面,每一个断面3个压力盒。围岩内位移采用多点位移计及千分表,每10-30m一个断面,每一个断面2个测点。围岩压力采用钢弦式压力盒,每10-30m一个断面,每一个断面1个压力盒。间隔时间1-30d(1-2次/d);1-3月(1次/2d);大于3月(1次/周)。多选题1.采用地震波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关于探测资料的相关解释,正确的包括()。A、反射波振幅越高,反射系数和波阻抗的差别越小B、若横波S反射比纵波P强,则表明岩层饱含地下水C、Vp/Vs有较大的减小或泊松比u突然减小,常常因为流体的存在引起D、若Vp下降,则表明裂隙密度或孔隙度增加答案:BD解析:反射波振幅越高,反射系数和波阻抗的差别越大。若横波S反射比纵波P强,则表明岩层饱含地下水。但比较任何反射振幅都必须小心,因为反射振幅易受随机噪声和数据处理的影响。Vp/Vs有较大的增加或泊松比u突然增大,常常因为流体的存在引起。若Vp下降,则表明裂隙密度或孔隙度增加。2.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对围岩稳定性进行综合判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管理等级为Ⅲ级时,应正常施工B、管理等级为I级时,应正常施工C、管理等级为I级时,应暂停施工,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D、管理等级为Ⅱ级时,应综合评价设计施工措施,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E、管理等级为Ⅲ级时,应暂停施工,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答案:ACD解析:I级时为最危险状态,采取特殊措施,II级应加强支护,Ⅲ级为相对安全状态,正常施工。3.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物探法主要包括()。A、弹性波反射法B、电磁波反射法C、瞬变电磁法D、高分辨率直流电法E、红外探测答案:ABCDE解析: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物探法主要包括弹性波反射法、电磁波反射法、瞬变电磁法、高分辨率直流电法、红外探测等。弹性波反射法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声波在不均句地质体中所产生的反射法特性来预报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地质情况的一种物探方法,它包括地震波反射法、水平声波剖面法、负视速度法和极小偏移距高频反射法连续剖面法(简称“陆地声纳法”)等方法,目前最常用的为地震波反射法。4.隧道围岩声波测试项目包括()。A、地质剖面B、岩体力学参数C、围岩稳定状态D、判定围岩分类等级E、围岩走向答案:ABCD解析:地下工程岩体中可采用声波测试的项目很多,主要有:地下工程位置的地质剖面检测(声波测井),用以划分岩层,了解岩层破碎情况和风化程度等;岩体力学参数如弹性模型、抗压强度等的测定;围岩稳定状态的分析,如测定围岩松动圈大小等;判断围岩的分级,如测定岩体波速和完整性系数等。后两者是围岩声测中的两个重要项目。5.采用杆式多点位移计量测洞内围岩内部位移,表述正确的有()。A、每代表性地段布置1~2个检测断面B、采用多点位移计量测时,在选定的量测断面,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分别在拱顶、拱腰和边墙部位布置5个深孔、连拱隧道钻6个深孔,也可在隧道较敏感位置布置钻孔。C、位移计可用药包锚固剂锚固D、每个测点连续测量3次E、多点位移计量测待锚固材料强度达到80%以后即可测取初始读数答案:ABD解析:CE选项错误,位移计安装宜采用灌注水泥砂浆进行锚固,不得采用药包锚固剂锚固。多点位移计量测待锚固材料强度达到70%以后即可测取初始读数。6.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A、根据量测值绘制时态曲线B、选择回归曲线,预测最终值,并与控制基准进行比较C、对支护及围岩状态、工法、工序进行评价D、及时反馈评价结论,并提出相应工程对策建议答案:ABCD解析:答案ABCD均为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应包括的主要内容。7.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任务包括()。A、确保安全B、指导施工C、修正设计D、节省投资E、积累资料答案:ABCE解析: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任务包括:确保安全、指导施工、修正设计、积累资料。8.隧道监控量测位移控制基准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由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要求确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监测点距开挖面为1倍隧道开挖宽度时,允许值为0.6倍极限相对位移B、监测点距开挖面为2倍隧道开挖宽度时,允许值为0.9倍极限相对位移C、监测点距开挖面为5倍隧道开挖宽度时,允许值为0.95倍极限相对位移D、监测点距开挖面较远时,允许值为1倍极限相对位移答案:BD解析:监控量测位移控制基准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由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或是采用隧道设计的预留变形量作为极限相对位移要求确定。监测点距开挖面为1倍隧道开挖宽度时,允许值为0.65倍极限相对位移;监测点距开挖面为2倍隧道开挖宽度时,允许值为0.9倍极限相对位移;监测点距开挖面较远时,允许值为1倍极限相对位移。9.监控量测设计应根据()等因素,综合考虑。A、围岩条件B、支护参数C、施工方法D、围岩环境E、监控量测目的答案:ABCDE解析:监控量测设计应根据围岩条件、支护参数、施工方法、周围环境及监控量测目的进行,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控量测项目,包括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根据隧道特点和监控量测要求确定;(2)测点的布置原则,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并初步选取监控量测断面及测试频率;(3)各监控量测项目的控制基准,根据隧道结构安全性和周边环境的要求以及其他相应规范、法规的要求选取。10.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包括()A、地表下沉B、围岩体内位移C、拱顶下沉D、周边位移E、洞内外观察答案:ACDE解析: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包括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h≤2b的情况)。11.物探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探测对象与相邻介质应存在一定的物性差异,并具有可被探测的规模B、物探探测时周边环境对其影响较小C、根据与相邻介质的不同物性差异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效的物探方法D、物探资料只有在物性资料和地质资料齐全的基础上进行定量解释,才能获得准确的解释参数答案:ACD解析:物探法中应注意各种电、磁、振动等外界干扰,探测对象的异常应从干扰背景中区分出来,且现场探测时应尽量避免外界干扰。探测对象具有多种物理性质,根据与相邻介质的不同物性差异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效的物探方法,通过综合物探可利用探测对象的多种物性特征研究其空间形态,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可以减少物探的多解性,取得好的物探效果。因此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采用综合物探,并结合其他探测资料综合分析。12.根据位移变化速率判断围岩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率大于1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B、速率变化在0.2~1.0mm/d时,应加强观测,做好加固的准备C、速率小于0.2mm/d时,围岩达到基本稳定D、在高地应力、岩溶地层和挤压地层等不良地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判断标准答案:ABCD解析:根据位移速率判定:速率大于1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速率变化在0.2~1.0mm/d时,应加强观测,做好加固的准备;速率小于0.2mm/d时,围岩达到基本稳定。在高地应力、岩溶地层和挤压地层等不良地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判断标准。根据位移速率变化趋势判断: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围岩处于稳定状态;当围岩位移速率变化保持不变时,围岩尚不稳定,应加强支护;当围岩位移速率变化上升时,围岩处于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采取应急措施。13.地表下沉量测内容包括()。A、地表下沉范围B、地表下沉量值C、地表及地中下沉随工作面推进的规律D、地表及地中下沉稳定的时间答案:ABCD解析:量测的目的在于了解以下内容:地表下沉范围、量值;地表及地中下沉随工作面推进的规律;地表及地中下沉稳定的时间;施工方法及支护结构的合理性。14.一般情况下,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A、隧道周边收敛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B、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C、拱顶下沉、净空收敛速率小于0.5mm/dD、对浅埋、软弱围岩等特殊地段,应视具体情况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答案:ABD解析:一般情况下,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隧道水平净空变化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对浅埋、软弱围岩等特殊地段,应视具体情况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只对隧道位移相对值做了量化规定,没有对隧道水平净空变化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进行量化。15.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内容包括()。A、通风B、照明C、衬砌受力D、围岩变形E、支护受力答案:CDE解析:施工监控量测的基本内容有隧道围岩变形、支护受力和衬砌受力、围岩内部的位移、锚杆轴力、喷射混凝土、钢构件受力等。16.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用于地下水探测预报的方法有()。A、高分辨直流电法B、地震波反射法C、红外探测法D、瞬变电磁法答案:ACD解析:根据各种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原理,ACD选项可用于隧道地下水发育情况的探测预报,而地震波反射法主要用于预报地层界线、地质构造、不良地质体范围等。17.隧道监控量测中洞内外观察包含()。A、掌子面观察B、支护状态观察C、施工状态观察D、洞外地表观察答案:ABCD解析:洞内外观察属于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其包含洞内掌子面观察,隧道已施工区间的支护状态及施工状态,洞外地表及周边建筑变形观察。18.地质调查法包括()。A、地表补充地质调查B、隧道外地质素描C、隧道内地质素描D、周边建筑物调查答案:AC解析:地质调查法包括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和隧道内地质素描。19.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包括()。A、地质与支护状况B、周边位移C、拱顶下沉D、锚杆拉拔力E、地表下沉答案:ABCE解析: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包括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h≤2b的情况)。20.隧道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监控断面的位置应相同,断面埋设和数据测读应满足()等要求。A、每5~50m设一个断面B、断面布置间距一般不大于2倍开挖洞径或20mC、开挖后24h内埋设测点D、在每个量测断面的隧道拱顶布设1~3个测点,测点横向间距2~3mE、周边收敛每次测读2次数据答案:ABCD解析:周边位移量测沿隧道纵向每5~50m布置一个量测断面。对于洞口段、浅埋地段、软弱地层段、大变形段,断面布置间距一般不大于2倍开挖洞径或20m。地质条件差或重要工程,应加密布设。隧道开挖初期数据变化较大,测点要及时埋设,要求在距开挖面2m范围内、开挖后24h内埋设,在下一循环开挖或爆破前能读取初始读数。拱顶下沉量测和周边收敛量测一样,拱顶下沉量测断面布置与周边收敛量测断面布置相同。在每个量测断面的隧道拱顶布设1~3个测点,测点横向间距2~3m,测点要及时埋设,要求在距开挖面2m范围内、开挖后24h内埋设,在下一循环开挖或爆破前读取初始读数。21.可以用以指导施工管理的量测内容有()。A、最大位移值B、位移速率C、位移时态曲线D、位移空间曲线E、接触应力横断面分布图答案:ABC解析:根据位移值进行的施工管理包括:根据极限位移值进行施工管理;根据位移速率进行施工管理;根据位移时态曲线进行施工管理。22.隧道衬砌混凝土应力量测的目的是()。A、了解混凝土的变形特性以及混凝土的应力状态B、掌握喷层所受应力的大小,判断喷层稳定状况C、判断支护结构长期使用的可靠性以及安全程度D、检验二次衬砌设计的合理性E、积累资料答案:ABCDE解析:是了解混凝土层的变形特性以及混凝土的应力状态;掌握喷层所受应力的大小,判断喷射混凝土层的稳定状况;判断支护结构长期使用的可靠性以及安全程度;检验二次衬砌设计的合理性;积累资料。23.监控量测中数据出现异常时,可采取的工程对策有()。A、稳定工作面B、调整开挖方法C、调整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并及时支护D、降低爆破震动影响E、围岩与支护间回填注浆答案:ABCDE解析:监控量测中数据出现异常时,可采取的工程对策除题目中的对策外还可采用辅助施工措施,例如地层注浆加固、降水、冻结,进行超前锚杆、管棚、超前插板、水平高压旋喷法、预切槽法等。24.地震波反射法中,哪些采集信号的总体质量评定为不合格()。A、存在相邻的不合格记录或空炮B、采用非瞬发电雷管激发C、单炮记录合格率大于85%D、空炮率大于15%答案:ABD解析:总体质量评定可分为合格、不合格两种。当有以下缺陷之一时,为总体不合格:(1)隧道内记录填写混乱,记录序号(放炮序号)与炮孔号对应关系不清。(2)采用非瞬发电雷管激发,或者初至波畸间出现无规律波动(延迟)。(3)连续2炮以上(含2炮)记录不合格或空炮,或者存在相邻的不合格记录或空炮。(4)空炮率大于15%。25.拱顶下沉量测的目的是()。A、确认围岩稳定性B、判断支护效果C、指导施工D、预防拱顶崩塌E、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答案:ABCDE解析:通过周边位移量测可以达到以下目的:判断围岩及支护的稳定程度;确定二次衬砌施作的合理时机;指导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合理的支护措施。拱顶下沉与周边位移量测作用相同,但在埋深较浅、固结程度低或水平层状围岩条件下,拱顶下沉更能反映围岩及支护的稳定性。26.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弹性波反射法适用于()。A、划分地层界线B、查找地质构造C、探测不良地质体的厚度和范围D、地下水情况答案:ABC解析:弹性波反射法适用于划分地层界线、查找地质构造、探测不良地质体的厚度和范围,并应符合下列要求:探测对象与相邻介质应存在较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并具有可被探测的规模;断层或岩性界面的倾角应大于35°,构造走向与隧道轴向的夹角应大于45°。地下水情况的探测主要采用高分辨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和红外探测。27.钢弦压力盒性能试验包括()。A、钢弦抗滑性能试验B、密封防潮实验C、稳定性试验D、重复性试验E、可靠性试验答案:ABCD解析:钢弦压力盒性能试验包括钢弦抗滑性能试验、密封防潮试验、稳定性试验、重复性试验。28.混凝土应力量测的目的是()。A、了解混凝土的变形特性以及混凝土的应力状态B、掌握喷层所受应力的大小,判断喷层稳定状况C、判断支护结构长期使用的可靠性以及安全程度D、检验二次衬砌设计的合理性E、积累资料答案:ABCDE解析:混凝土应力量测包括喷射混凝土和二次衬砌模筑混凝土应力量测。其目的是了解混凝土层的变形特性以及混凝土的应力状态;掌握喷层所受应力的大小,判断喷射混凝土层的稳定状况;判断支护结构长期使用的可靠性以及安全程度;检验二次衬砌设计的合理性;积累资料。29.隧道地质调查中的隧道内地质素描主要包括以下()等几个方面。A、围岩分级B、工程地质C、水文地质D、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情况答案:ABCD解析:除ABCD选项以外,还包括隧道内重要的和具代表性地质现象的影像资料。30.关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地质雷达法的相关描述,表述正确的有()。A、利用电磁波的传播和反射特性进行探测预报B、适用浅部地层、空洞、不均匀体的预报C、应采用高频工作天线(如900MHz),以提高探测的分辨率D、探测距离一般控制在30m以内答案:ABD解析:工作天线的频率为900MHz时,地质雷达的探测距离大致为0.5m左右,不满足超前预报的基本目的要求。31.监控量测成果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A、监控量测设计B、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及批复C、监控量测结果及周(月)报D、监控量测数据汇总表及观察资料E、监控量测工作总结报告答案:ABCDE32.关于隧道拱顶下沉监控量测的相关操作,表述正确的有()。A、监控断面位置与周边收敛相同B、每个断面设1~3个测点C、后视基点稳定,通视条件好D、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E、测量后24h内进行数据分析答案:ABCD解析:E选项错误,每次测量结束后在12h之内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采取必要措施。33.隧道施工中,掌子面出现大规模塌方的可能前兆主要有()。A、拱顶岩石开裂,裂缝旁有岩粉喷出或洞内无故尘土飞扬B、初支开裂掉块、支撑拱架变形或发生声响C、拱顶岩石掉块或裂缝逐渐扩大D、干燥围岩突然涌水E、钻孔时有顶钻、夹钻、顶水、喷孔等动力现象答案:ABCD解析:钻孔时有顶钻、夹钻、顶水、喷孔等动力现象为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能征兆。34.关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高分辨直流电法的相关描述,表述正确的有()。A、以岩石的电阻率差异作为判断的基础B、必须布置3个以上发射电极C、可探测地下水的位置D、可定量判断含水量答案:ABC解析:高分辨直流电法是以岩石的电性差异(电阻率差异)为基础,电流通过布置在隧道内的供电电极时,在围岩中建立起全空间稳定电场,通过研究地下电场的分布规律,并根据视电阻率分布图预报开挖工作面前方储水、导水构造分布和发育情况的一种直流电法探测技术。现场采集数据时必须布置三个以上的反射电极,进行空间交汇,区分各种影响,并压制不需要的信号,突出隧道前方地质异常体的信号,该方法也称为“三极空间交汇探测法”。高分辨率直流电法适用于探测地层中存在的地下水体位置及定性判断含水率,如断层破碎带、溶洞、溶隙、暗河等地质体中的地下水。35.采用地震波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采集图像具有较好的异常重复性和波形相似性B、随着预测距离的增大,地质异常体的位置和宽度误差也在增大,预报距离需在合理的范围以内C、钻孔应平直顺畅,能确保耦合剂、套管或炸药放置在孔中间D、数据采集前应进行背景噪声检查,采取压制干扰的措施,尽可能减少仪器本身及环境产生的背景噪声干扰。E、激发雷管须采用瞬发电雷管答案:ABDE解析:地震波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时孔身应平直顺畅,能确保耦合剂、套管或炸药放置到位(孔底)。探测前应进行噪声检查,噪声峰值应小于-78dB。36.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超前钻探法包括()。A、超前地质钻探B、加深炮孔探测C、超前导坑D、孔内摄影答案:ABD解析:超前钻探法包括超前地质钻探、加深炮孔探测及孔内摄影。37.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探测预报内容包括()。A、地层岩性B、地质构造C、围岩内部位移D、不良地质体E、地下水发育情况答案:ABDE解析: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内容包括:(1)地层岩性预报,包括对地层岩性、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特殊岩土体等的预测预报。(2)地质构造预报,包括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等的预测预报。(3)不良地质条件预报,包括对岩溶、采空区、人工洞室、瓦斯等的预测预报。(4)地下水状况,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及断层、裂隙水等发育情况进行预测预报。(5)对围岩级别变化的判断。38.根据位移速率变化趋势判断围岩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d2u/dt2小于0,表明围岩处于稳定状态B、d2u/dt2小于0,表明围岩向不稳定状态发展,需发出警告,加强支护系统C、d2u/d2t>0,表明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有效手段,控制其变形D、d2u/d2t>0表明围岩向不稳定状态发展,需发出警告,加强支护系统E、d2u/d2t=0,表明围岩向不稳定状态发展,需发出警告,加强支护系统241答案:ACE解析:当位移速率逐渐变小,即d2u/d2t<0,时态曲线趋于平缓,表明围岩变形趋于稳定,可正常施工。当位移速率不变,即d2u/d2t=0,时态曲线直线上升,表明围岩变形急剧增长,无稳定趋势,应及时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掘进。当位移速率逐步增大,即d2u/d2t>0时态曲线出现反弯点,表明围岩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停止掘进,及时采取加固措施。39.隧道围岩量测数据主要内容包括()。A、位移、应力、应变时态曲线B、位移、应力、应变速率时态曲线C、位移、应力、应变空间曲线D、位移、应力、应变深度曲线E、接触应力横断面分布图答案:ABCDE解析:量测数据的整理尽量采用微机管理,可用Excel软件进行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绘制位移、应力、应变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时态曲线;绘制位移速率、应力速率、应变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绘制位移、应力、应变随开挖面推进变化的曲线——空间曲线;绘制位移、应力、应变随围岩深度变化的曲线;绘制接触压力、支护结构应力在隧道横断面上的分布图。40.隧道前方临近断层破碎带的可能前兆主要有()。A、节理组数急剧增加B、岩层牵引褶曲的出现C、岩石强度的明显降低D、压碎岩、破碎岩、断层角砾岩等的出现E、临近富水断层前断层下盘泥岩、页岩等隔水岩层明显湿化、软化,或出现淋水和其他涌突水现象答案:ABCDE41.监控量测应达到以下目的()。A、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B、确定初期支护施作时间C、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合理性,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D、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E、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及施工提供依据答案:ACDE解析:根据《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监控量测应达到以下目的:(1)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2)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合理性,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3)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4)监控工程队周围环境影响;(5)积累量测数据,为信息化设计及施工提供依据。初期支护应配合开挖作业及时进行,确保施工安全。二次衬砌施作时间直接影响到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安全稳定性,过早施作会使二次衬砌承受较大的围岩压力,也失去了“新奥法”施工的精髓——充分利用围岩自稳能力,过晚支护不利于初期支护的稳定。因此,在施工中进行监控量测,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变化规律,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作时间,使衬砌结构安全可靠。对浅埋、软弱围岩等特殊地段,单靠工程类比法进行设计时,不能保证设计的可靠性和合理性,所以根据工程现场的实际具体情况,依据现场监控量测提供的有效资料,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以保证二次衬砌受力合理、安全、可靠、耐久。42.隧道监控量测中获取的位移数据通过分析处理,可用于围岩稳定和支护效果的判断判断所依据的资料、数据包括()。A、位移速率B、位移柱状图C、位移频谱图D、位移时态曲线答案:AD解析:隧道监控量测获取数据经整理和回归分析后,根据经验方法实现反馈,通常采用位移时态曲线和位移速率作为判据,对围岩稳定和支护效果进行分析判断。判断题1.大断面隧道采用CD法、CRD法、双侧壁导坑法等分部开挖时,分别设立全断面位移监控基准和管理水平以及各施工部位监控基准和管理水平,要充分考虑各个施工部之间的相互利用。()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对于采用CRD法、C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等施工的隧道,如果各位移测点与站点通视,则各测点可共用同一站点。否则,各测点应分别设站点进行量测。2.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包括隧道内位移、地表沉降、爆破震动等,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施工安全性、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周围建(构)筑物特点和重要性等因素制定。()A、正确B、错误答案:A3.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应以位移反馈为主,主要依据时态曲线的形态对围岩稳定性、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判定,验证和优化设计参数,指导施工。()A、正确B、错误答案:A4.隧道衬砌应力量测时要求量测元件材质的弹性模量应与混凝土层的弹性模量差异较大,以便清晰反映出混凝土层的应力。()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衬砌应力量测包括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应力量测和二次衬砌模筑混凝土应力量测,量测传感器主要有钢弦式应变计和应变砖。采用钢弦式应变计量测衬砌应力时,是将量测元件直接安装于喷射混凝土内和二次衬砌模筑混凝土中。为了使量测数据能直接反映混凝土层的变形状态和受力的大小,要求量测元件材质的弹性模量应与混凝土层的弹性模量相近,不致引起混凝土层应力的异常分布、影响评价效果。将钢弦式应变计埋入混凝土内,混凝土结构受力后,带动钢弦式应变计钢丝受力发生改变,引起钢丝振动频率变化,用频率仪测出振动频率,根据事先标定出的频率一应变曲线求出作用在混凝土的应变,再根据混凝土弹性模量计算出混凝土应力。目前钢弦式应变计在隧道现场测试中应用较多。5.岩溶预报应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以弹性波反射法为主,结合多种物探手段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并应采用宏观预报指导微观预报、长距离预报指导中短距离预报的方法。()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岩溶预报应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以超前钻探法为主,结合多种物探手段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并应采用宏观预报指导微观预报、长距离预报指导中短距离预报的方法。所有不良地质体的预报均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其中断层预报以弹性波反射法探测为主,岩溶、煤层瓦斯、涌水、突泥预报以超前钻探法为主,结合多种物探手段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超前钻探法可以真实揭露隧道前方水文地质情况,相对物探法其准确度更高,受干扰较小。6.按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值可将隧道围岩分为6级。()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按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值可将隧道围岩分为6级,分别为I、Ⅱ、Ⅲ、Ⅳ、V、Ⅵ级,其中I级是岩性最好的岩体,公路隧道围岩分级表如下。公路隧道围岩分级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或修正的围岩或土体主要定性特征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I坚硬岩,岩体完整,巨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550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块状或厚层状结构;|550-451Ⅱ较坚硬岩,岩体完整,块状整体结构坚硬岩,岩体较破碎,巨块(石)碎(石)状镶嵌结构;|450-351Ⅲ较坚硬岩或较软硬岩层,岩体较完整,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坚硬岩,岩体破碎,碎裂结构;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破碎,镶嵌碎裂结构;较软岩或软硬岩层,|350~251且以软岩为主,岩体较完整~较破碎,中厚层状结构IⅣ土体:(1)压密或成岩作用的黏性土及砂性土;(2)黄土(Q1、Q2);一般钙质、铁质胶结的碎石土、卵石土、大块石土较软岩,岩体破碎;软岩,岩体较破碎~破碎;≤250极破碎各类岩体,碎、裂状,松散结构√一般第四系的半干硬至硬塑的黏性土及稍湿至潮湿的碎石土,卵石土、圆砾、角砾土及黄土(Q3、Q4);非黏性土呈松散结构,黏性土及黄土呈松软结构Ⅵ|软塑状黏性土及潮湿、饱和粉细砂层、软土等26A7.地表沉降控制基准应根据地层稳定性、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要求分别确定,并取两者控制基准中的最大值。()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地表沉降控制基准应根据地层稳定性、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要求分别确定,并取两者控制基准中的较小值。8.锚杆轴力量测应在埋设后24h进行第一次观测。()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机械式测力锚杆待锚固砂浆强度达到70%以后即可测取初始读数,量测前先用纱布擦干净基准板上的锥形测孔,将百分表插入锥形孔内测取读数,每个测孔读取3次,计算3个数的平均值。某一时段前后两次量测出的距离变化值即为每个测点与基准面间的相对位移。根据不同测点产生的位移,除以基点与测点的距离得到应变,再乘以钢管钢材的弹性模量,得到锚杆轴向应力。9.钢弦式应变计是衬砌内部应力量测的常用仪器,应变计埋设时要保证传感器受力方向与隧道开挖轮廓线相切。()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利用钢弦式应变计测量衬砌应力,埋设时应将应变计受力方向顺隧道开挖轮廓线的切线方向,用钢筋或借助钢筋网、铅丝,将混凝土应变计固定在喷射混凝土或模筑混凝土衬砌中间,导线穿管引至保护盒10.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控量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和阶段分析,实时分析为每天的监测数据分析,阶段分析为每周、每月进行的分析。()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控量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和阶段分析。每天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发现安全隐患应分析原因并提交异常报告。按周、月进行阶段分析,总结监控量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对施工情况进行评价,提交阶段分析报告,指导后续施工。11.采用超前地质钻探进行预报,当需要连续钻探时,前后两循环钻孔应重叠3~5m。()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采用超前地质钻探进行预报,一般每循环可钻30~50m,富水岩溶发育区每循环宜钻3~5个孔,揭示岩溶时,应适当增加,以满足安全施工和溶洞处理所需资料为原则。当需要连续钻探时,前后两循环钻孔应重叠5~8m。12.岩体风化、破碎、结构面发育,则波速高、衰减快、频率复杂。()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岩体风化、破碎、结构面发育,则波速低、频率复杂。13.隧道形成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受力状态的变化。()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地面工程受力后会自由变形,而隧道受力后的变形要受到周围岩土体的影响(即弹性抗力)。隧道衬砌结构受力通常是根据经验公式进行计算,而围岩力学参数随着受力条件的改变而有所变化。隧道衬砌结构的受力除与地质条件有直接关系外,也与隧道的开挖方式、支护时间、支护刚度有很大关系。14.钢弦式应变计、钢弦式压力盒在隧道监控量测中应用广泛,此类仪器可现场直接读出数据作为结果。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结构受力变形时,传感器内部的钢弦(张丝)随之变形而使钢弦的张力发生变化,通过配套的频率读数仪测定钢弦的横向振动频率,再利用事先标定的应变(压力)一频率关系求出应变,再转求应力。15.在岩体中,声波传播速度取决于岩体完整性程度。完整的波速一般较高,而在应力下降、裂隙扩展的松动区波速相对下降,因而在围岩压密区(应力升高区)和松动区之间会出现明显的波速变化。()A、正确B、错误答案:A16.红外探测法是利用红外辐射原理制成的,可定量探测前方出水量大小。()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红外探测法是利用红外辐射原理,通过探测和分析局部地温异常变化等现象,判断前方是否存在水体及水体的方位,但不能定量提供出水量大小等数据。17.必测项目量测频率一般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分别确定,然后取两者中的频次较低者作为实际量测频率。()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由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应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18.当前隧道量测数据广泛采用经验方法来实现反馈。()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量测所得到的信息目前可通过理论分析(反分析)和经验方法两种途径来实现反馈。由于岩体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理论计算分析还未达到定量标准。当前广泛采用经验方法来实现反馈。19.采用地震波反射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在软弱破碎地层或岩溶发育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