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原生物寄生虫总论部分第1页/共63页引言1医学寄生虫学的定义2学习的要求第2页/共63页医学寄生虫的定义定义: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因素与防治措施的科学。地位:作为病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第3页/共63页掌握寄生、寄生虫、寄生虫生活史、宿主的概念学习的要求了解寄生虫的致病机理及其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机制了解常见医学寄生虫的种类以及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和防治原则第4页/共63页第一篇总论寄生现象、寄生虫和宿主的定义寄生虫的生物学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主要内容第5页/共63页第一章:寄生现象、寄生虫和宿主第6页/共63页片利共生(commensalism)互利共生(mutualism)共生生活的分类寄生(parasitism))
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类型自由生活共生生活第一节:寄生现象第7页/共63页片利共生(commensalism)定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在生态上有恒定的关系,一方
获得利益,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
如:印首鱼印首鱼利用头部的吸盘状构造,吸附在其他的鱼类表面第8页/共63页互利共生(mutualism)定义: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并发生生理学上的相互依存,共生双方都受益。
如:白蚁与披发虫白蚁的肠道不分泌纤维素脢,无法消化木质纤维素。一方面披发虫能分泌一种消化纤维素脢,把木质纤维素酵解为可吸
收的葡萄糖,为白蚁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另一方面,披发虫也在白蚁的肠道中获得所需的养料。互利共生第9页/共63页寄生(parasitism)寄生(parasitism):在一定的条件下,一种生物长期地或暂时地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得营养,并因此使对方受到损害。
寄生虫(parasite):在寄生现象中个体较小而受益的低等小动物(动物性寄生物)。宿主(host):在寄生现象中能够为寄生物提供居留场所,满足寄生物营养需求使之发育繁殖的而自身受到损害的一类生物。衍生的两个定义第10页/共63页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宿主
转换的全部过程。寄生虫的生活史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
间接型(需要中间宿主)寄生虫生活史类型
第二节: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别
寄生虫生活史中有多个发育阶段,只有某一(些)阶段对人体具有感染性,这个特定阶段称为感染阶段或感染期。寄生虫的感染阶段第11页/共63页寄生虫生活史类型的理解图间接型(需要中间宿主)蛔虫生活史直接型(不需要中间宿主)华枝睾吸虫生活史返回第12页/共63页体内寄生虫
如:原虫、蠕虫等体表寄生虫
如:虱、蚊、螨等按寄生部位永久性寄生虫成虫期必须营寄生生活暂时性寄生只有吸食宿主体液时才接触宿主按寄生时间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偶然性寄生虫按宿主选择性有些寄生虫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出现异常增殖、致病力增强,称为机会性寄生虫机会性寄生虫寄生虫的类别第13页/共63页常见寄生虫体内寄生部位第14页/共63页转续宿主有些寄生虫的幼虫能侵入一些宿主,在其体内不能发育为下一期幼虫或成虫,但能存活,这些宿主是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幼虫若又进入正常宿主,则继续发育至下一期虫体。含有滞育状态幼虫的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不仅在人体寄生,还可感染某些脊椎动物并完成与人体内相同的生活阶段,感染的脊椎动物作为人类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在流行病学上起到保虫和存储的作用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或变态所必需的宿主。终宿主凡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终宿主。宿主类别媒介传播寄生虫给人或其他脊椎动物宿主的生物,通常指节肢动物。第15页/共63页卫氏并殖吸虫生活史成虫(肺)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
尾蚴尾蚴囊蚴水(水)(川卷螺)(溪蟹、蝲蛄)(人、猫、犬、野生肉食动物)(经口)(痰)(水)童虫(肌肉)(猪、野猪)终宿主第一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保虫宿主第16页/共63页第三节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寄生虫攻击宿主就会受到宿主抵御性反应,除了天然屏障作用外,宿主的抵御主要是一系列免疫反应。掠夺营养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及大量繁殖需要营养机械性损伤寄生于人体,可以引起机械性刺激损伤,压迫与堵塞组织器官毒性与免疫损伤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分泌物等引起毒性与过敏反应寄生虫对宿主的损伤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第17页/共63页皮肤利什曼病
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典型*利氏曼原虫第18页/共63页非洲锥虫病(昏睡病)那加那(Nagana)病据WHO报道,非洲有50-70万人被锥虫感染,有6千万人处于流行病区锥虫第19页/共63页血吸虫引起的肝脾肿大日本血吸虫第20页/共63页丝虫引起的象皮肿丝虫第21页/共63页蛔虫在小肠活动肠梗塞肠穿孔蛔虫第22页/共63页第二章寄生虫的生物学第23页/共63页
第一节:寄生虫的进化寄生虫的适应性变化寄生虫的形态改变消化道退化形体改变
固着器官产生
生殖器官发达(超强的繁殖力)
寄生虫的生理改变代谢方式的改变特化与加强侵入机制免疫学改变特殊向性改变第24页/共63页固着器官产生口吸盘腹吸盘血吸虫雌雄合抱十二指肠钩虫口囊钩齿吸盘返回第25页/共63页猪带绦虫生殖器官发达
返回雌虫每天产卵20万,持续几个月第26页/共63页不同寄生虫对营养物质需求具有特异性寄生不同部位的寄生虫摄取营养物质各异能量代谢合成代谢
第二节寄生虫的营养与代谢寄生虫的营养
寄生虫的代谢不同寄生虫对营养物质吸收的途径不同第27页/共63页生物的分类系统界(Kingdom)
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es)第三节寄生虫的分类与命名第28页/共63页寄生虫的分类原生动物界色混界
动物界阿米巴门眼虫门后滴门副基体门透色动物们孢子虫门纤毛虫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双环门第29页/共63页常见医学蠕虫吸虫第30页/共63页常见医学蠕虫绦虫第31页/共63页常见医学蠕虫线虫第32页/共63页常见医学原虫第33页/共63页医学节肢动物昆虫纲蛛形纲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绿蝇Luciliasericata人疥螨Sarcopesscabiei蠕形螨folliclemite第34页/共63页
寄生虫命名——二名制原则学名:属名在前,种名在后,种名之后是命名者的姓和命名年份。
如: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1758),表示Linnaeus于1758年命名该虫
第35页/共63页第三章寄生虫的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第36页/共63页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的时间,这种现象称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虽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但可携带和传播病原体,称为带虫者。有明显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感染称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定义第37页/共63页寄生虫密度有临床症状感染无临床症状感染寄生虫感染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第38页/共63页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寄生虫,称为多寄生现象,而这种现象在肠道感染中相当普遍。多寄生现象某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可引起异位的损害,出现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如:
血吸虫虫卵主要沉积在肝、肠,但也可出现在肺、脑、皮肤等部位。又如卫氏并殖吸虫正常寄生在肺,但也可寄生脑等部位。异位寄生寄生虫病的特点第39页/共63页某些寄生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存在,在皮下、组织、器官间串扰,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的病变。幼虫移行症是指侵入人体的幼虫在内脏串扰,引起内帐器质性病变与功能损伤。如:犬弓首线虫的感染性虫卵,幼虫在肠道内孵出,进入血循环,侵犯各部组织,造成严重损害。内脏幼虫移行症指幼虫侵入后主要在皮下移行,皮肤可出现线状红疹或游走性包块,如:斯氏并殖吸虫童虫和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皮肤幼虫移行症特点:(1)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2)血液中丙种球蛋白及IgE水平升高等变态反应性病变第40页/共63页
第四章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第41页/共63页第一节寄生虫抗原的特点化学组成:包括蛋白、多糖、糖蛋白、糖脂等多种复杂组分。来源:体抗原:虫体及其表膜的表面抗原、虫卵抗原等。代谢抗原:腺体分泌物、消化道排泄物、幼虫的囊液或脱皮物。
寄生虫进入机体后,通常要经历不同的发育阶段。因此,在抗原属性上,既表现除抗原的属、种、株、期特异性,又呈现共同的抗原特点。寄生虫抗原的复杂性第42页/共63页寄生虫感染的免疫诊断研制抗寄生虫感染的疫苗寄生虫感染免疫学研究寄生虫抗原的应用抗原的分离:体抗原分离:将虫体经生理盐水洗净后,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制成匀浆,冷浸后离心取上清即可。排泄-分泌抗原:寄生虫体外培养液中收集。膜抗原的分离:可采用金属螯合剂或高离子强度缓冲液溶解法。抗原纯化:可按抗原的物理、化学或免疫学性质纯化。如凝胶层析技术,离子交换技术,免疫亲和层析等。抗原鉴定:按化学性质和免疫性质鉴定。如SDS、双向电泳、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印迹技术等。寄生虫抗原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第43页/共63页固有免疫机体在进化过程中针对病原体(寄生虫)感染形成的一系列防御功能,受遗传控制并保持相对稳定,不具有特异性。构成机体固有免疫防御功能的因素包括:皮肤、黏膜、胎盘等生理性屏障、血液和组织中的固有免疫效应细胞以及补体系统等。适应性免疫由特定抗原诱发,并针对该特定抗原发生效应的免疫应答过程。消除性免疫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第二节:免疫应答类型第44页/共63页人体感染某种寄生虫后所产生的获得性免疫,既可清除体内寄生虫又能完全抵抗再感染,如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痊愈后对同种病原具有完全的永久性的免疫力。消除性免疫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产生获得性免疫,但体内寄生虫末被完全清除,而仅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再次感染。多数寄生虫感染属于此种类型。非消除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第45页/共63页某些寄生虫感染(如疟原虫、弓形虫、美洲锥虫)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可使宿主体内寄生虫处于低密度和低繁殖的状态,导致无明显症状的临床痊愈。带虫免疫有些寄生虫感染诱导宿主产生的免疫效应对体内已有寄生虫无杀伤作用或清除效应,但具有抵抗同种寄生虫的幼虫再感染的能力。如:日本血吸虫。伴随免疫非消除性免疫第46页/共63页处理与提呈抗原的摄取、细胞因子的产生
T细胞的激活和免疫效应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第四节免疫应答的过程第47页/共63页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多种寄生虫能有效地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长期存活,称为免疫逃避组织学隔离组织、细胞和腔道中的寄生虫,由于特殊的生理屏障使之与免疫系统隔离表面抗原的改变a.抗原变异
b.抗原伪装
c.表膜脱落和更新。抑制或破坏宿主的免疫应答特异性B细胞克隆的耗竭调节性T细胞的激活(具有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虫源性成分具有直接的淋巴细胞毒性作用封闭抗体的产生阻断了保护性抗体有效结合第五节免疫逃避类型定义第48页/共63页I型(
速发型)
II型(细胞毒型)III型(免疫复合物型)IV型(迟发型)第六节超敏反应类型I型,II型和
III型由特异性抗体介导;IV型由T细胞和巨噬细胞介导定义:人体对寄生虫的感染所诱发的免疫反应,既可表现为对寄生虫的杀伤作用,同时也可发生对自身的组织的损伤,引起免疫病理变化,这种反应称为超敏反应或变态反应。第49页/共63页
第五章寄生虫病的诊断、流行与防治第50页/共63页病原学检查——从血液、组织液、排泄物、分泌物及活体组织中检查寄生虫免疫学检查——皮内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查——PCR技术、DNA探针、基因芯片技术和LAMP技术等其他辅助检查——X线、B超、CT等第一节:寄生虫病的诊断第51页/共63页感染寄生虫的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和转续宿主。传染源经水、食物、土壤、空气、节肢动物;经接触传播、胎盘传播。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第二节: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免疫力或免疫力低下而处于易感状态者。易感人群第52页/共63页地方性:某种疾病在某一地区经常发生,无需自外地输入。季节性(自然因素):由于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对寄生虫及其中间宿主和媒介节肢动物种群数量的消长产生影响,多种寄生虫病的流行常有明显的季节性。自然疫源性:在动物中之间传播的各种寄生虫,当人进入这些地区后,这种动物源性寄生虫病传染给人,并在人群之间传播。这类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其自然流行的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第三节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社会性(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活条件、落后的经济文化,不良卫生习惯和卫生环境。第53页/共63页现代10种主要热带病中,除麻风病、登革热和结核外,其它7种都是寄生虫病包括疟疾(malaria)
流行100多个国家,发病人数4亿~5亿;每年死亡人数115.68万。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流行于76个国家,6.5亿人受威胁,2亿人感染,每年死亡人约1.4万。
丝虫病(淋巴丝虫病和盘尾丝虫病filariasis)
流行于83多个国家,12亿人受到威胁,约1.2亿人感染。
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
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感染人数1200万人,每年死亡人数为5.18万。锥虫病(非洲和美洲锥虫病trypanosomiasis)
仅美洲锥虫感染者就达到1000万,每年死亡人数达到1.66万。第四节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全球寄生虫病流行情况第54页/共63页尤其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农业地区,估计全球:1.3亿人感染蛔虫,每年死亡人数为3800万1.3亿人感染钩虫9亿人感染鞭虫1%感染阿米巴2亿人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6500万人感染绦虫3500万人感染类圆线虫1350万人感染支睾吸虫和后睾吸虫210万人感染并殖吸虫肠道寄生虫感染十分严重第55页/共63页正在出现的寄生虫病指新识别的和未知的寄生虫病。自1975年以来发现10多种新现寄生虫病,如微小隐孢子虫、台湾棘带吸虫、猴兽比翼线虫等。今年来,福建省国内外首次报道了东方次睾吸虫与埃及棘口吸虫。新现寄生虫病指一些早已被人们所知,发病率已降至很低,不在被视为公共卫生问题,但目前有重新流行的寄生虫病。主要有疟疾、血吸虫、囊尾蚴病、包虫病等。再现寄生虫病第56页/共63页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情况我国可感染人体的寄生虫有229种,其中线虫35种,吸虫47种,绦虫16种,原虫41种。A1988-1992年调查我国寄生虫的感染率为62.63%,有60种寄生虫感染人体,全国有7.08亿人感染寄生虫,其中感染两种和两种以上寄生虫的人数约为3.16亿人。B第57页/共63页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特点与趋势1我国寄生虫流行特点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顾问技能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税务师考试知识概览试题及答案
- 健康管理师考试发展动态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2.4.4合理用脑教学设计 (新版)冀教版
- 2024年护士资格证考试热点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医学基础知识考试实践测评试题及答案
- 《学构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
- 2024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干预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数字健康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流行病防治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表
- 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合规性测试考核试卷
- 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小升初英语试卷
-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许可申请表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战略白皮书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 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件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 市政道路及设施零星养护服务技术方案(技术标)
- CQI-8分层过程审核指南(附全套表格)
- 搞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
- 生物医学体系的确立与发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