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_第1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_第2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_第3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_第4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

学校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例2,第50页练习十一第4、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控没有括号的两级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次。

2、过程与方法:掌控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情感立场与价值观:培育同学思维的机敏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控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次。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4+832-63×618÷947-1037+528÷74×647-254÷9

2、计算。

24+8-63×6÷947-21+528÷7×6

订正时,让同学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次进行计算的。

老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次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径直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晰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2。

〔1〕观测例2图,说说图意

〔2〕列式

4×3=1212+7=19

4×3+7=197+〔4×3〕=197+4×3=19

引导同学明白:第一行是分步算式,第二行是综合算式。

〔3〕脱式计算

4×3+77+4×3

〔4〕提问:观测这两个算式,你发觉了什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因此算式7+〔4×3〕和算式7+4×3是一样的。

〔5〕脱式计算54÷6-77+54÷6

〔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

2、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8页做一做

强调:计算两步式题时,需要首先观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50页练习十一第5题。

先计算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

四、总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次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五、布置作业

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学校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进展同学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技能,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4、培育同学观测技能、动手操作技能及合作学习的技能。

5、引导同学关怀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育同学的估测意识。

教具预备:各种秤、各种实物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你们最喜爱吃爸爸妈妈做的什么菜?老师最喜爱吃糖醋排骨,你们喜爱吃吗?老师刚才从一位出名的厨师那得到了做糖醋排骨的配料表,他说这样做肉香味美,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究竟是怎样配料的?

2、你们从配料表中得到了什么信息,谁情愿来说一说?

3、对呀!克与千克都是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质量单位。今日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揭示课题)

4、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的质量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谁情愿把你收集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A、感知1克的重量

(1)看来同学们对克与千克了解得可真不少,那么下面你们来猜一猜你们桌面上的哪个物体大约是1克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大约就是1克呢?

对了,我们可以来称一称。

(2)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下面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

指名拿1克的物体来天平上称一称(师边援助边讲解称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说说感觉怎么样?(很轻)称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拿出5枚2分硬币,轮番用手掂一掂体会重量。

(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5)拿一袋盐和一袋薯片,用眼睛看,哪个重一些?不许用秤称,用手来掂一掂感觉一下你判断的正确吗?

B、感知1千克的重量

(1)同学们,是不是全部的物体都用克来表示吗?对了,还有千克,下面请小组内用手来掂一掂,快速地找出桌面上重1千克的物体。

那么重1千克的物体还用天平来称合适吗?

(2)认识盘秤、弹簧秤:当指针指向1时,表示1千克,指向2时表示几千克呢?看一看,想一想最多能称几千克的物品?指针指向小1,应是多少呢?小5呢?1千克后的小5呢?(Kg表示什么?g表示什么?)

(3)用预备好的秤,小组来秤一秤1千克盐后汇报,任意称你身边的物体。指名再来秤1千克的水果,装在塑料袋里掂一掂,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4)下面每个人都一手拿盐,一手拿2分的硬币,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把你的感受告知小组同学。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国际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了称较重的物体一般用千克作单位。小明却遇到了一道难题,你们情愿用你学的知识帮帮他吗?

(5)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一题和第四题

C、千克与克的关系。

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拿的`一袋精盐是500什么?再拿一袋,现在是多少克?一袋腌制盐是1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说一袋腌制盐和两袋精盐是什么关系呢?他们之间加上什么符号呢?

1千克=1000克1Kg=1000g

(等号左右两边表示的质量相等,但单位不同)那么现在你说1千克里有多少个1克呢?

小结:克与千克有着这样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脑筋急转弯

出示练习十八的第五题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判断

(1)一个乒乓球约重15千克()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4)小红的体重是35Kg。()

(5)一箱苹果重300g。()

(6)克和千克都是长度单位。()

2、称一称

同学们,称体重要用什么秤?猜猜它以什么作单位?(千克,人比较重)你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我们来称一称吧!

请三名同学上来,猜猜谁最重,谁最轻。分别称出体重,找出最轻和最重的。

老师建议:盼望瘦小的同学不要挑食,过胖的同学要科学饮食,人人争取有个健康的身体,好吗?

4、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吸引来了一头可爱的小猪,紧接着来了一只大公鸡,大公鸡还下了一个大鸡蛋,它们来是想让你们援助它们解决一件它们的烦心事,你们情愿吗?一位糊涂的小伙伴把他们的体重给弄混了,你们能为他们找到合适的重量吗?

(四)质疑小结、概括评价:

1、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兴奋吗?,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能和大家共享一下吗?

2、概括:今日我们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而且能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除了今日认识的克与千克,你还知道哪些质量单位吗?(可以向同学介绍斤、两、公斤、吨)

(五)课后实践

同学们回家后,量量你的身高和体重,再问问妈妈你诞生时的身高和体重,制作一个自我小档案,体会一下妈妈哺育你所付出的艰辛,让我们用成果来回报父母。

学校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详细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约实际问题。

2.使同学经受解决简约实际问题的过程,进展初步的观测、比较、操作技能和有条理地表达技能。

3.使同学在参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爱好。

教学过程:

一、在有效探究中认识倍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光十色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

提问:黄花的朵数和蓝花的朵数怎么样?〔课件演示增加黄花的朵数〕现在谁来说说黄花和蓝花的朵数关系呢?

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伙伴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讨论有关倍的知识。〔揭示课题:倍的认识〕

【评析:从同学熟识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让同学比较黄花和蓝花的朵数,从而引出倍的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假如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知大家。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

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二题上试一试。

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觉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

〔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

设疑:我们来观测刚才的两幅图。你们是怎么一眼就从图中看出第一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3倍,而第2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6倍的?

追问:第二行有3个圈就是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倍,有6个圈就是有这样的6份,也就是6倍。真就这么简约吗?【评析:在同学掌控几个几的知识基础上,援助同学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同学自己在图上圈一圈,有利于同学建立倍的表象。再通过对比,使同学感知,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就是一份数的几倍。有利于同学理解倍的含义。】

3.在比较中充盈对倍的认识,掌控倍的内涵。

课件出示下列图

课件出示:12朵黄花,没有红花。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引导:大家觉得有困难吗?

小结:看来1份红花有几朵太关键了!

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说说你又会怎么圈?

提问:假如红花有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在练习纸第3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沟通:谁来说说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了?

追问:假如把1份红花有4朵、6朵,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又会是怎样呢?

完成练习纸的第

4、第5题。

沟通: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假如红花只有1朵,黄花还是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悄悄地圈一圈,再告知我答案。

沟通:你能说说脑海中是怎么圈的吗?

设疑:假如红花是12朵,黄花也是12朵,现在它们的倍数关系又怎样呢?

沟通:孩子们,黄花一贯是12朵,那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改变?〔出示上述蓝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图〕

【评析:创设变式情境,不断引起同学认知的冲突,让同学在困惑中感受1份数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使同学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对倍的认识更加深刻。】

谈话:孩子们,我们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圆片,你能摆一摆,表示第二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吗?摆完的同学可以跟小组的沟通沟通自己的方法。

请同学做小老师介绍方法。

提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或者你还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摆法?

追问:咦,老师发觉了一个古怪的现象:你们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怎么你们用的圆片个数并不一样呢?能详细说说吗?小结: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个数确定了,第二行就摆这样的几个几。

设疑:那假如要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该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评析:在同学操作的基础上,启发同学观测和思索: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为什么用的圆片个数却不一样呢?以此推动同学进行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完善对倍的认识。】

4.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图:紫花8朵,黄花56朵;问题: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谈话:大家可以圈一圈、可以用竖线分一分,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

在作业纸上完成第6题。

追问用除法计算的孩子: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的?

谈话:我们圈一圈、画一画,不就是为了发觉56里面有几个8吗?

追问用画圈方法的孩子:假如重新选择,你会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结:是呀,假如黄花更多,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就麻烦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看来,我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发觉规律,总结阅历。留意,在书写结果时,由于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在结果的后面不要写倍。

二、在多层练习中完善建构

谈话:通过刚才的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动,我相信大家肯定对倍有了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小动物们还带来了题目想考考大家,情愿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

1.看一看、想一想。

第一行红带子12厘米

第二行绿带子3厘米〔改变:2厘米、1厘米〕

提问: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

思索:大胆地想像一下,假如红带子的长不变,绿带子越来越短,那么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就会怎样改变?

2.连一连、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3.比一比,说一说。

让同学用两种方法说一说。

练习后,把第一行的6个变成5,让同学试着说一说。

追问:现在黄色的圈5个,为什么不能说黄色圈的个数是红色圈的3倍?

三、总结

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精致过程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我们认为:在数学学习中,精致的实质是对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尽量具体地深加工,对概念要素进行详细界定,以使同学建立更清楚的概念表象,获得更多的概念例证,对概念的环节把握得更加精确,理解概念的各个方面,获得概念的某些限制条件等。为此,张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从强化感知,让同学在圈圈画画中初步建立倍的表象;提供反例,让同学在比较思辨中突出倍的意义;应用变式,让同学在冲突困惑中凸显倍的内涵;重视操作,让同学在动手活动中完善倍的建构等方面,引领同学精致地完成了倍的概念的建构过程。或者说,把概念的精致提到了可操作的层面,使精致落到实处

学校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聪慧,教育同学爱科学、用科学。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经过。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预备

掩盖式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质疑激趣。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表达顺次。

1.同学自由轻声读课文。

2.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

3.了解课文表达顺次。

三、深入探究,读懂课文第一部分。

1.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

2.铁牛有多粗重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

3.指导读句子,加深理解。

4.再读第一部分。同学评议。

四、学习第二部分:捞铁牛的预备工作。

1.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思索第二个问题: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预备工作。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重点词语。

2.同学自由朗读,圈画重点。

3.师生沟通,概括出要点。

4.用掩盖式投影片再现这次的预备工作,再请同学按顺次简要复述预备工作。

5.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结。

五、书写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查阅课外书,查找怀丙和尚的故事或有关水的浮力的课外小知识。

学校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同学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同学积极探究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同学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育同学的操作、观测、表达及思维技能,培育同学的探究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拼图实践活动中发挥同学的想像力和制造性,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测、操作与争论,使同学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依据它们的特征从详细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运用现实素材引入新知。

师:我们学习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物体是什么外形的,同学们也可以看看我们上课的这个礼堂的四周有什么外形的物体。

生:在老师的讲台上有长方体,有正方体,还有圆柱体。

生:讲台上的黑板是长方体。

生:易拉罐是圆柱体。

生:我的笔盒是长方体。

师:你们的桌面上也有许多物体,请找出你喜爱的物体。

(同学在桌上各自拿起自己喜爱的物体)

师:谁来告知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外形的物体

生:我拿的是长方体。

生:我拿的是圆柱体。

生:我拿的是正方体。

生:我拿的是三角体。

师:你为什么说这是三角体呢

生:由于这个物体有一个面是三角形,所以我就叫它三角体。

师:你能给它起这么一个名字真不错,其实这个物体叫三棱柱。

(老师依据同学所拿出来的物体,随机性地在黑板上粘上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师: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认识的物体,请小伙伴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告知同组的小伙伴。

(同学摸各物体的面,并和同组的同学沟通自己的感觉)

师:谁来告知大家你有什么感觉。想说的就站起来说。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滑滑的,假如不当心,它还会从手上掉下来。

生:我觉得这些面摸起来冰冰的。

生:我摸的是圆柱,它的上下两个面摸起来感觉平平的,中间这个面摸起来是圆圆的、弯弯的。

师:小伙伴通过摸一摸,发觉这些物体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圆圆的、弯弯的,也就是曲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

(老师出示课题:认识图形)

评析同学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肯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同学具有肯定的生活阅历,比较关注自己四周的事物。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老师并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同学的生活实际出发来选择学习的素材。老师所选的素材都是同学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物品,这些外形多样的素材,表达了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信息的多样化,亲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同学原有的生活阅历,使同学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就激发起同学探究新知的剧烈欲望,激活了同学的思维,发挥了同学的主体性。同时,老师创设了让同学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既着重让同学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育同学的观测技能、运用数学进行沟通的意识,又使同学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的感性认识,为同学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感受面从体得。

师:哪一位小伙伴知道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图形

生:(齐)长方形。

师:对了,我们可以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长方形。(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个长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长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长方形)

师:下面请每个小伙伴从桌面上找一个长方体。

(同学动手找)

师:请把你找到的长方体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有的同学举的是老师给的学具,有的同学举的是自己的书或笔盒)

师:你能从自己手中的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吗找找看。

(同学仔细地从自己手中物体的面上找长方形)

师:谁找到了

生:我从这块橡皮上找到了长方形。

师:在哪儿呢你能摸给大家看看吗

生:(边说边摸)在这里。

师:还有谁找到了。

生:我在笔盒上找到了6个长方形。

师:你真了不得,在长方体上找到了6个长方形。其他的小伙伴呢

生:(齐)找到了。

师:好,下面请小伙伴认真看一看,摸一摸你找到的长方形。

(同学仔细地摸自己找到的长方形)

师:好,大家都很能干,都能从长方体上摸到长方形,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生:(齐)能!

师:好。大家找找看,并把你找到的图形和同组的小伙伴说一说。(同学从物体的面上边找图形边告知同组的同学找到了什么图形)

师:谁来告知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图形

生:我在圆柱上找到了圆形。

生: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6个正方形。

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生:我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生: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还找到了正方形。

师:这个小伙伴真能干,在同一个物体上找到了两种不同的图形。

师:刚才大家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正方体的一个面上拿下一张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正方体模型的旁边,并板书: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圆柱的一个底面上拿下一张圆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圆柱模型的旁边,并板书: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拿出一张三角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板书:三角形)

师:(指着贴出的图形)这些都是小伙伴找到的图形,认识它们吗

生:(齐)认识。

师:请小伙伴认真观测,今日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生:一种是形,一种是体。

生:长方体突突的,长方形扁扁的。

生:长方体能站起来,长方形站不起来。

生:正方体有6个面,正方形只有1个面。

师:大家都很了不得,今日我们认识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它们都是物体的一个面。

评析在此教学活动中,老师先引导同学从一个长方体物体上找长方形。接着让同学从各式各样的长方体上找出不同的长方形,之后,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那么你们能不能从其他的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

表达了老师先扶后放的策略,有效地突破了同学探究的难点。老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发挥同学的主动性和想像力,同学通过观测、触摸等活动,将原有的生活阅历数学化。老师还着重了学法指导,让同学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老师又通过引导同学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深化了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同学从详细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进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之间的区分与联系。特别是通过让同学充分参加操作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培育了同学的空间观念、观测技能、数学语言表达技能、动手操作技能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等规律思维技能。

学校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同学在明白平均分含a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要求同学依据文意,运用所学的'关于除法的知识写出除法算式,以巩固对除法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立场

让同学动脑、动手、动口参加学习过程,让同学在开心的活动中掌控知识,促进同学技能的进展。

【课前预备】

同学:学具卡片。

老师:例5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这两天我们学习了除法,老师想看看大家学得怎么样,出个题考考大家,你有没有信心应招儿?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同学自己动手用卡片摆93=3,然后同一小组里沟通所得。

2、把12个卡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摆出来,并列了算式。

3、说出63=2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练习:

同组有在一起争论后,独立完成练习四的7、8、9、10题。

第22页的思索题,对于有困难的同学要予以援助。

三、总结。

学校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认识时、分书本第76~7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时怎样计时的;知道一时=60分。

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疼惜时间的好习惯。

3、培育观测技能、语言表达技能及与同伴合作沟通的技能。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加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时针、分针时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看钟表精确的说出经过的时间。

教具: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结合上课时间,复习整时。

谈话:同学们,在一班级我们已经认识过钟表,〔出示实物钟〕而且认识了整时,小伙伴看现在是几时?〔上午9时〕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2、结合实际生活,引出分,介绍时与分的关系。

讲解并描述:要知道时间过去了多少小时多少分,就要看钟表。钟表时计时的工具,全世界的钟表跑得一样快,学会了看钟表,你就知道时间了。

今日,我们继续认识钟表,认识时、分。〔板书课题〕

二、组织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时针、分针的联动关系。

谈话:时针和分针时怎样走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你的小钟表上拨一拨,你就能发觉了。拨拨钟表,说说你都发觉了什么?〔同学边拨钟表边说自己的发觉,老师实时评价〕

同学可能会说:我发觉了分针走的快,时针走得慢;我发觉时针、分针同时走同时停,他们走得时间是一样的;我发觉当分针转一圈时针从12走到1等。

总结:小伙伴刚才拨钟表,发觉了分针走得快,指针走得慢,当分针转一圈时针从12走到1,由于时针分针同时走同时停,所经过的时间是相同的,你们真聪慧1

2、认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

谈话:12到1这两个数字之间是一个大格。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同学数出有12个大格〕

钟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相邻的两个点之间是一个小格,数一数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同学数出有5个小格〕

12个大格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或算一算,数完后和小组里的同学沟通一下谁数的方法又清晰又快!

总结:刚才小伙伴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了钟面上一共又60个小格。我们还知道钟面上又12个大格。时针和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计时的。

3、认识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

讲解并描述:我们在一班级已经学过时针从12走到1是1时,从1走到2也是1时,也就是说时针走一大格都是______?〔板书:时针走一大格是一小时〕

口头练习: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老师板书,同学齐读〕

口头练习:分针走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练习:

〔1〕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2〕分针从12走到4,走了多少分?

〔3〕分针从12走到8,走了多少分?

4、同学独立操作,进一步感知1时=60分。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计时的,想不想在你的钟表上拨一拨,看分针走了多少小格,时针正好走一大格?

谈话:刚才大家看到分针走60小格,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60小格是多少时间?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时间?这说明白什么?

〔同学回答后板书:1时=60分〕

5、感受一分钟又多长,教育同学要珍惜每一分钟。

谈话:一分钟究竟又多长,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1〕一分钟脉搏大约跳〔〕次。

学校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约的数学问题。培育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2.技能目标:着重引导同学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测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亲密联系。

3.思想教育目标:培育同学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立场,对数学有新奇心和求知欲。在沟通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敬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

第19~20页

教学、学具预备

教具:课件〔小伙伴游戏图〕,写有解决问题的课题题目。用来进行小组评价的三星〔聪慧星、创新星、合作星。〕

学具:每组1块小黑板,1枝白板笔。用来进行同学自评和互评的小印章。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老师:老师告知大家一个好消息,今日我们班来了好多小客人,让我们一起请出他们吧!

〔出示课件:同学活动图〕

2.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同学可能说:我看到许多小伙伴在草地上玩,有的在预备踢足球,有的在玩丢手绢的游戏,有的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3.老师:这些小伙伴正在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呢!你能依据他们的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吗?〔同学会自信地说:能。〕

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能量,依据活动中已告知的信息试着提出数学问题,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最好?

4.小组合作提问题。〔老师要引导同学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5.小组汇报学习状况。老师依据同学的回答在课件上拉近画面并出示问题。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生1:丢手绢的活动中,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生2:我们来看踢足球的'活动,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要来几人?

生3:我们来看捉迷藏的活动,13个同学玩捉迷藏,这里有6人,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藏起来几人?

6.老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三个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同学会很自信地说:能。〕

老师:那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竞赛,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开心、最胜利。请每个小组任选一个问题来解答。

〔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老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特别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兴奋。哪个小组情愿说给大家听。

7.小组汇报。〔采纳同学相互提问的形式,老师要留意引导。〕同学可能涌现以下状况:

a.同学:我们组解决的是捉迷藏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13-6=7

同学1:你为什么用减法?

同学2:由于要想知道藏起来几人,需要从参与捉迷藏的13人中去掉找人的6个人,剩下的就是藏起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同学3:算式中的13、6和7分别代表什么?

同学4:13代表玩捉迷藏的总人数,6代表找人的6个人,7代表藏起来的人数。

b.同学:我们组解决的是踢足球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16-9=7。

同学1:你为什么用减法?

同学2:由于要想知道还要来几人,需要从要参与踢足球的16人中去掉已经来了的9人,剩下的就是还要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同学3:算式中的16、9和7分别代表什么?

同学4:16代表要参与踢足球的总人数,9代表已经来了的9人,7代表还要来的人数。

c.同学:我们组解决的是丢手绢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8+6=14

同学1:你为什么用加法?

同学2:由于要想知道玩丢手绢的一共有多少个人,需要把8个女同学和6个男同学合起来,就是总人数,所以用加法。

同学3:算式中的8、6和14分别代表什么?

同学4:8代表要女同学的人数,6代表男同学的人数,14代表参与丢手绢游戏的总人数。

这个环节老师要留意引导同学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能够说明白的小组可以得到合作星。

[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信息资源,通过课件,创设动态情境,充分激发了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同时自然地引入了新知。在学习新知部分,老师给同学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同学去探究新知,引导同学通过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沟通、提问、评价等形式,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利用已有知识阅历来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巩固反馈深化新知

1.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慧,小动物们也想来我们班作客,都等急了,让我们再把小动物请出来,好吗?〔课件出示:第20页的小动物图〕

2.都有哪些小动物呀?〔生:有小鸟、小鹿和小鱼。〕

看着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争论。〕

3.小组汇报。

老师依据同学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板书问题。〔这时,每当同学提出一个问题,课件中可以把同学提问的部分闪动几次,以此让同学进一步的明确所提问题。〕

a.树上还有几只小鸟?

b.草地上还有几只小鹿?

c.还有几条小鱼?

d.飞走了几只小鸟?

e.跑了几只小鹿?

f.游走了几条小鱼?

4.你能又对又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吗?请你拿出练习纸自己完成。

5.集体订正,同学互评。

知识应用体验胜利

老师:同学们真是了不得,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而且做得又对又快。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藏着很多数学问题,比如我们的教室里就藏着许多数学问题,你能发觉吗?

和同桌说一说〔老师引导同学依据身边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

例如:

1.观测小旗。

2.观测其中两个组的人数。〔可以按组来分,也可以按男女来分〕

小结

1.老师提问: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同学依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说一说。

2.老师总结:今日这节课同学们上得特别好,大家用自己的聪慧才智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数学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出示课题: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肯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评析:通过观测身边的事物发觉数学问题,真正实现了本节课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目的,进一步让同学感知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从中获得胜利体验,对于加强同学的自信心有很大援助。]

提出课后建议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

学校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同学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识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同学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同学的创新技能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同学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实践练习,着重同学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查找发觉、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同学个体的优势的同时,着重同学的动手操作技能和合作精神的培育。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同学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整个过程表达同学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表达生活数学、欢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竞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预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预备:同学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同学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依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争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同学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留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一般的角涌现)。采纳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同学发挥认知技能,在同学已有知识阅历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仔细观测,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纳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根据学过的方法请同学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依据概念用不同色调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老师巡察。

⑥、抢答。老师依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B、比直角大的是()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同学更清楚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提倡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同学动手操作。

请大家用事先预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伙伴们认真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缘由。

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

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

②、写有“最”的方形宝盒。

出示两部分的内容。(课件板演)

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和1个()组成的。

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

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同学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A、拼一拼。把小组内全部小伙伴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

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

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巩固强化,使同学能比较坚固地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同时感受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之间的改变联系。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常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教后反思:

学校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例l和例2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l~3题.

教学目的

使同学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含义,初步掌控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试商。

教具、学具预备

老师根据例1制成可供演示的梨和盘子图片、磁性黑板;每个同学预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出示教科书第1页上的复习题.

〔1〕〔〕里最大能填几〔同学填后共同订正。〕

〔2〕用竖式计算除法。〔出示两道除法竖式〕

订正笔算除法时提问:除法竖式里,哪个数是被除数?哪个数是除数?哪个是商?并指名同学说一说笔算的计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老师出示6个梨和3个盘子图,说明题意:要把这6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应当怎样分?〔指名同学实际分一分,分两次恰好分完.〕

老师;谁会列式计算?〔指名同学口述,老师板书、先列横式,然后用竖式计算.〕

计算后,老师指着竖式提问:在被除数6下面写的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的6个梨。〕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由于6个梨都分完了,一个也不剩。〕

〔2〕老师又出6个梨和7个盘子图,说明:要把这7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谁会分?〔指一名同学分实际分一分,分两次后,还剩一个。〕

老师:剩下的`一个梨,假如继续分,每个盘子还能再分到1个梨吗?〔不能。〕这说明7个梨要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盘分到2个,还剩1个。

老师;怎样计算呢?由于是平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板书:73=〕

〔3〕竖式的写法。〔指同学口述,老师板书。〕

被除法是几?写在什么地方?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

老师进一步提问:有3个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了几个梨?那么在被除数7的下面应当写几?〔同学回答后,老师板书6。〕

7个梨,分掉6个,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当怎样表示呢?

老师着重说明:7个减去分掉的6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要写1,剩下的这个1,我们叫它余数。〔板书:余数〕

〔4〕横式得数的写法。

老师:经过计算知道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在等号后面写2。还剩1个,就是余数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点六个点,再写余数1,读作商2余1,大家一齐读一启遍商2余1。

像这样的除法,求出商后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做一做下面的做一做。

让同学每人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摆在课桌上,指名同学说每份分得几根,还剩几根。

让同学用竖式计算,老师巡逻指导。

订正时,着重提问:商2以后,被除数下面要减去几?8是怎样算出来的?横线下面得几?怎样算出来的?表示什么?横式应当怎样写?怎样读?

3.教学例2。

出示横式385=后,指名同学口述怎样写竖式,老师板书。

写出竖式后,着重教学怎样试商。

老师:先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38,又小于38,商6行不行?〔不行,由于5乘6的积是30,38减30还剩8,每份还可以再分到1,说明商6小了,所以要商7。〕商8行不行?〔也不行,由于5乘8的积是40,40比38大,说明商8大了,只能商7。〕实际教学时,只要发觉商小了或商大了这两种状况中的一种,能够找到恰当的商就可以了。最末,引导同学写出完整的竖式和正确的横式。

4.引导同学分别比较例1和例2中的余数和除数,让同学找一找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发觉了什么规律。

老师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5.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

先引导同学看图和下面的算式,弄清题意后,再让同学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本课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的是在除法中示出商以后,还有余数的,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学校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2、通过操作、观测和争论,初步培育同学的规律思维技能和语言表达技能.

3、通过教学,向同学渗透比较思想,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解答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

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这类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新课

1.师:同学们好!今日老师走进教室,发觉值日生把教室打扫得真洁净。我很想知道我们班与别的班级相比较,卫生成果处于第几名?

生:第二名。

生:第一名。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出示表格〕

生:我们班最多16面。

师:用统计表很简单看出各班的卫生成果。

3.师:那你还可以知道其他班得红旗状况吗?〔表格下面被树遮住〕

生:二〔2〕班比我们班少3面,

生:二〔1〕班比我们班少5

学校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课本P23页例1,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使同学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同学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控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培育同学的动手操作技能,初步观测、比较、抽象、概括技能以及语言表达技能。

培育同学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同学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预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例如1放大图,讲解并描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爱好。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看图,思索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预备分给几只小猴?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沟通方法。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假如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同学沟通想法。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同学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预备,使同学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沟通、启发达到共同进展的效果。让同学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引导同学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同学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老师巡察指导。

(2)、沟通汇报。

引导同学完成练习五第1题。

同学仔细观测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同学完成练习五第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同学体验胜利的欢乐,让同学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学校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学校数学课本第一册《认识乘法》。

教学目标:

⒈使同学初步认识乘法,知道乘法各部分名称,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

⒉培育同学的观测、比较、抽象、概括及实际操作技能。

⒊培育同学合作性、探究性学习品质和迁移类推技能;

⒋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哲学思想。

一、课前谈话〔语速慢〕

播放哪咤传奇音乐,老师问:小伙伴们,你们喜爱看《哪咤传奇》吗?孙老师也特喜爱看,由于小哪咤是一个爱动脑筋而且勇于战胜困难的人。这一节课上我们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你们有信心迎接挑战吗?孙老师真佩服你们,小小年龄就很有自信心,我相信,你们肯定能行!来,为自己加加油我真棒!我肯定行!

小哪咤特别喜爱讨论数学知识,他呀,写了一首古怪的数字诗,想观赏一下吗?〔课件出示〕

1

2、2

3、3、3

4、4、4、4

5、5、5、5、5

6、6、6、6、6、6

7、7、7、7、7、7、7

8、8、8、8、8、8、8、8

9、9、9、9、9、9、9、9、9

他的好伙伴小猪熊总是记不住这首诗的内容,你们有什么绝技赶快告知它吧!比一比,看谁最能干。

小结:这个方法真妙!小猪熊很快就记住了这首诗。用几个几来说相同的数,真是又快又精确。

好方法就要把它用起来噢!大家现在肯定能记住这首诗了吧!来,让我们一齐来说一遍。〔做手势〕

二、探究新知。

⒈分乒乓球,初步感知几个几。

⑴师:我们中国可是乒乓大国,在刚刚结束的第47届世乒赛上,又一次获得了可喜的成果。小哪咤今日也赠送了一些乒乓球给各组同学,究竟有多少只呢?想知道吗?好,请各个组长带领大家数一数,小哪咤要看哪个组表现最好吆!

〔要求〕一看哪组数的最精确,二呢要看哪组数的方法最多。

⑵各组汇报

师:说说你们组是怎样数的?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呢?

引导各组同学根据我们组是个个数的,数了次,一共有只的格式汇报,接着追问:将数的过程列成加法算式你会吗?

师:这组小伙伴说的真棒,表达得特别清晰,其它组也要这样说噢!

表扬汇报得好的组长,让其它组来学习。

师:你说得太多我都记不住了,你能想个方法让大家听明白吗?

引导得出6个2,3个4,4个3,6个2、12个1等状况,同时写出总个数12,并针对汇报6个2、12个1等繁复状况,引导同学用几个几来表达让大家听得更清晰。

〔课件随机点击〕

⑶读算式

黑板上的算式你会读吗?谁来试一试?引导同学读这些算式,强调用几个几相加来读比较方便。

⑷观测算式,发觉相同加数

引出相同加数这一概念,并实时板书,并让同学齐说。老师质:什么相同,以示突出加数相同这一新概念。

⒉由特长算式,引出乘法

⑴可爱的小猪熊和小哪咤今日他们预备搞一场写加数相同的算式竞赛,可好玩了!你们想参与吗?那这边的`小伙伴是可爱的小猪熊队,口号是猪熊猪熊能量无穷。那这边的小伙伴做淘气的小哪咤队!口号是哪咤哪咤把你吓傻。你们真的很勇猛,看谁能获得冠军,〔课件点击头像〕竞赛开始。

请听要求:每小组只推选一名选手参与竞赛。但这名选手的写字速度要快!

〔课件出示〕第一轮:

请听题:哪咤队2个5相加,小猪熊队5个2相加;〔要写出结果〕

⑵宣布竞赛结果,说说竞赛的体会,反思竞赛的过程。

下面我宣布小哪咤队获胜!颁发奖状〔课件演示〕

哎!我就古怪了!小猪熊队怎么就输了呢?

归结为猪熊队没取胜的缘由是加数的个数多,式子长。

⑶发现符号

质:这个算式真的很长。〔板书:2+2+2+2+2=10〕哎!我们能不能发现一种奇妙的符号,将这很长的式子来一次减肥变短呢!小伙伴们你能发现这样的符号吗?

小结:1、数学可离不开猜想哟!小伙伴们真了不得,长大了确定是一个很厉害的发现家。古人很早也发现了一种符号叫乘号。想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吗?

2、了解得真多,连乘号都知道啊!对!这种奇妙的符号就叫乘号!想和它交伙伴吗?先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吗?

〔4〕〔课件出示〕录音内容:小伙伴们好,我的名字叫乘号,我今年已经三百七十几岁了,我诞生于1631年,是英国的数学家奥特雷德发现了我,我能简便的表示几个几相加的算式,不管它有多长,我都能让他变短。

〔5〕让同学联想:观测乘号,说说这像什么呀?(拼音*,做错题的*,睡斜的加号等)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⒋将加法算式改为乘法算式。

⑴这道式子太长,怎么将乘号用上去呢?有谁知道的?

请大家看,引导:这儿有几个2,5个什么,写上5和2后,老师:现在我们只要轻松地把这个新伙伴请到这个新家来就可以啦!这就是乘法里的乘号。〔板书:乘号〕52是哪道算式变来的?对!52也就是表示5个2相加。那么它的结果是多少呢?〔板书:10〕你是怎么知道的?

⑵指导读算式

有谁会读这个算式?齐读一次。

乘号和加号是一对很好的伙伴,学乘号可别忘了加号哟!要学会把他们联系起来。把这两个算式一起读一下。你有什么想说的?哪道读起来更简约些呢?

⑶25出示

淘气的小猪熊呀很不服气,他究竟也掌控了其中的窍门,变成了另外一道乘法算式。想知道吗?眼睛闭上不准偷看哟!。板书:25=

眼睛睁开,看一下,你发觉了什么?对!他们只是调了个个儿。2乘5也表示5个2相加〔用手势提示〕。那么他的结果是多少呢?〔10〕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们看,5个2相加可以写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