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的教案设计范文3篇新版_第1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的教案设计范文3篇新版_第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的教案设计范文3篇新版_第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的教案设计范文3篇新版_第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的教案设计范文3篇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的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论语》十则教案设计范文一

第一课时

【目标明示】

1、背诵、摘录文中格言,积累名言警句。

2、掌握文中“愠、罔、殆、弘、凋、怒、于”等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目标导学】

一、整体感知

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教师指导文言文翻译技巧:一留二换三弄四补五调六揣七注意。

留(保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

换(单音字换成双音字)

弄(弄清虚词的用法)

补(补充出省略部分)

调(调整句子的语序)

揣(揣摩句子的语气)

注意(注意古今义的不同、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3、朗读课文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

(1)正音

(2)句中停顿是句意层次的表现,诵读中要正确停顿。如“温故”章用陈述语气读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生分则朗读,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4、小组内交流每则文意,领会蕴含。

如有疑难,小组长可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确定答案。

教师抽查学生翻译难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目标检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诲女()知之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弘()毅凋()矣()

2、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感悟

理解全文思想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课文讲①学习方法:要常复习实习、学思相结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②学习态度:应该诚实、谦虚、取长补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讲③修身做人:要厚道仁义、坚贞守节。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生自由发言。

七年级《论语》十则教案设计范文二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进行古文言的积累。

2、理解内容。包括句义,关键词和对内容的概括。

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格言、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1、文意理解及格言背诵

三、教学设想

《论语》的语言比较难懂,政论性比较强,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根据要求,对格言的背诵是教学重点之一。所以,首先朗读放在第一位,要采用一切方式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然后借助课下注解和老师的提示,理解文意。

老师重在点拨,由学生谈自己对之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关于学习方法、道德修养、为人等一些有益于我们健康成长的知识,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有很精辟的见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论语〉十则》。看看其中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道理。

二、揭示课题。

1、课前小资料:孔子及《论语》——见课下注解,老师作一些必要的补充。

三、学习及探讨(1——5则)

2、听学生朗读,点学生纠正其错误。

3、老师采用关键词填空法朗读,让学生加深印象,特别在停顿上做强调。

4、师生共同探讨每一则格言的意思——可以分组讨论,然后全班发表看法。

试着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对一些字词进行落实。读一读,讲一讲,背一背。

5、课件显示:

1)体会一下,你有“说”、“乐”、这种感受吗?你能不能做到“不愠”?2)为人办事忠诚、对朋友真诚、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温习——这三个标准适合你吗?3)温故能知新吗?有无体会?熟能生巧有无体会?4)学与思的关系:谁主谁次或有其他关系?打个比方?5)这则格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四、背诵巩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上节学习内容

1、背诵(1——5)

2、理解

3、分别谈谈这五则格言说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4、谈谈你对这几则格言的认识。每则只用两句话。

二、学习及探讨(6——10则

1、朗读指导。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2、分组讨论,疏通文意,提出疑问。

3、第六则的核心是:长处——学,短处——省

4、第七则的重点是:向一切人学习,学长处,鉴短处

5、看书说一说:“士”是什么人?“仁”指什么?

“任重道远”是什么意思?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6、第九则中,松柏在什么时候和其他树一样,什么时候和其他树不一样?这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7、第十则,

动手:查词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动口:说一说“恕”是什么意思

动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观点对不对?

三、讨论归纳:

1、大家议一议:

把十则归一下类: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要注意,有的两者都有)

2、说一说你认为最重要的警句和成语,在书上打记号

3、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四、关于课后练习

第一大题

1、“说”通“悦”,高兴,通假字。

译: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2、“多次反省”,注意:三是概数,指多译: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

3、旧的东西(知识)译: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4、迷惑;有害。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的)危险。

5、刚强、坚毅。

译: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6、欲:想做的;施:施加

自己所讨厌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七年级《论语》十则教案设计范文三

学习目标:

1.积累、理解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4课时。

学习方法:1、诵读法2、评点质疑法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

预习导学:

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

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

课堂导学: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3、朗读课文:

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同学们正音正字。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

4、总结三个通假字:

ABC

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论语》十则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前五则内容。

1、第一则: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三句讲的是()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翻译()

2、第二则:

吾:______日:______三:______省:______为:______

谋:______忠:______交:______信:______传:______习:______

翻译本则()

3、第三则:

故:______知:______可:______以:______为:______

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

翻译本则()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4、第四则:罔:______殆:______

翻译本则()

同学们,这一章的内容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对于我们学习有何现实指导意义?

理解2000多年前的圣人之语经久不衰之魅力(小组探究发言,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思考)

5、第五则:诲:______知之:______为:______是:______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翻译()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6、前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

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

7、请同学们当堂背诵前五则(10分钟)

《论语》十则导学案

第三课时

学习重点:重点字词释义。

学习难点:理解后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后五则内容。

1、第六则:贤:齐:内:自省:

翻译:()

2、第七则:三:行:焉:其:

善者:从:改之:

翻译:()

找出这两则当中的成语()、()

思考:这一则我们应如何理解?

3、第八则:

士:弘:毅:仁以为己任:已:

翻译()

思考:这一则当中体现出了孔子的一种思想,你知道是什么吗?

4、第九则:岁寒:然:后凋:

翻译:(

5、第十则:以:行:其:欲:加:于:

翻译:()

这一则的成语是()

【理解第十则】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6、后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

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

哪几则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7、当堂背诵这后五则。看看哪位同学背的最快。

《论语》十则导学案

第四课时

【学习要点】总结归纳,查缺补漏,在课堂上就完成背诵、默写。

1、课文当中出现的读音,进行复习。(5分钟)

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三省()吾身传()不习乎

诲()汝()知之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文言字词句小结(这是我们学习文言的关键一步)

(1)而:(1)表示顺接;(2)表示转接。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任重而道远()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2)为:读wèi时,多作介词;读wéi时,多作动词。

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仁以为己任()

(3)焉:见贤思齐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之:①指示代词,“这”;②第三人称代词,“它、它们”;③结构助词,“的”;④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5)固定句式:

①不亦……乎?→不是……吗?②……也。→……是……。

3、当堂背诵这十则并当堂默写。《论语》作为千百年来的一部伟大的作品、作为四书五经之一应当为我们所熟识,这十则又是经典中的经典,背默是最基本的前提,只有会背默才能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深意。

4、小组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同学们要通过自己思考发现《论语》的经典之处,发现《论语》的美)

(1)、你喜欢哪一则?为什么?(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的教案设计范文3篇

七年级《论语》十则教案设计范文一

第一课时

【目标明示】

1、背诵、摘录文中格言,积累名言警句。

2、掌握文中“愠、罔、殆、弘、凋、怒、于”等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目标导学】

一、整体感知

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教师指导文言文翻译技巧:一留二换三弄四补五调六揣七注意。

留(保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

换(单音字换成双音字)

弄(弄清虚词的用法)

补(补充出省略部分)

调(调整句子的语序)

揣(揣摩句子的语气)

注意(注意古今义的不同、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3、朗读课文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

(1)正音

(2)句中停顿是句意层次的表现,诵读中要正确停顿。如“温故”章用陈述语气读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生分则朗读,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4、小组内交流每则文意,领会蕴含。

如有疑难,小组长可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确定答案。

教师抽查学生翻译难句: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目标检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三省()吾身传()不习乎诲女()知之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弘()毅凋()矣()

2、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感悟

理解全文思想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课文讲①学习方法:要常复习实习、学思相结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讲②学习态度:应该诚实、谦虚、取长补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讲③修身做人:要厚道仁义、坚贞守节。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生自由发言。

七年级《论语》十则教案设计范文二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进行古文言的积累。

2、理解内容。包括句义,关键词和对内容的概括。

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格言、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1、文意理解及格言背诵

三、教学设想

《论语》的语言比较难懂,政论性比较强,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根据要求,对格言的背诵是教学重点之一。所以,首先朗读放在第一位,要采用一切方式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然后借助课下注解和老师的提示,理解文意。

老师重在点拨,由学生谈自己对之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关于学习方法、道德修养、为人等一些有益于我们健康成长的知识,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有很精辟的见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论语〉十则》。看看其中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道理。

二、揭示课题。

1、课前小资料:孔子及《论语》——见课下注解,老师作一些必要的补充。

三、学习及探讨(1——5则)

2、听学生朗读,点学生纠正其错误。

3、老师采用关键词填空法朗读,让学生加深印象,特别在停顿上做强调。

4、师生共同探讨每一则格言的意思——可以分组讨论,然后全班发表看法。

试着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对一些字词进行落实。读一读,讲一讲,背一背。

5、课件显示:

1)体会一下,你有“说”、“乐”、这种感受吗?你能不能做到“不愠”?2)为人办事忠诚、对朋友真诚、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温习——这三个标准适合你吗?3)温故能知新吗?有无体会?熟能生巧有无体会?4)学与思的关系:谁主谁次或有其他关系?打个比方?5)这则格言告诉了我们什么?

四、背诵巩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上节学习内容

1、背诵(1——5)

2、理解

3、分别谈谈这五则格言说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4、谈谈你对这几则格言的认识。每则只用两句话。

二、学习及探讨(6——10则

1、朗读指导。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2、分组讨论,疏通文意,提出疑问。

3、第六则的核心是:长处——学,短处——省

4、第七则的重点是:向一切人学习,学长处,鉴短处

5、看书说一说:“士”是什么人?“仁”指什么?

“任重道远”是什么意思?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6、第九则中,松柏在什么时候和其他树一样,什么时候和其他树不一样?这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7、第十则,

动手:查词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动口:说一说“恕”是什么意思

动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观点对不对?

三、讨论归纳:

1、大家议一议:

把十则归一下类: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要注意,有的两者都有)

2、说一说你认为最重要的警句和成语,在书上打记号

3、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四、关于课后练习

第一大题

1、“说”通“悦”,高兴,通假字。

译: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2、“多次反省”,注意:三是概数,指多译: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

3、旧的东西(知识)译: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4、迷惑;有害。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的)危险。

5、刚强、坚毅。

译: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6、欲:想做的;施:施加

自己所讨厌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七年级《论语》十则教案设计范文三

学习目标:

1.积累、理解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4课时。

学习方法:1、诵读法2、评点质疑法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

预习导学:

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

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

课堂导学: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3、朗读课文:

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同学们正音正字。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

4、总结三个通假字:

ABC

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论语》十则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前五则内容。

1、第一则: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三句讲的是()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翻译()

2、第二则:

吾:______日:______三:______省:______为:______

谋:______忠:______交:______信:______传:______习:______

翻译本则()

3、第三则:

故:______知:______可:______以:______为:______

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

翻译本则()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4、第四则:罔:______殆:______

翻译本则()

同学们,这一章的内容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对于我们学习有何现实指导意义?

理解2000多年前的圣人之语经久不衰之魅力(小组探究发言,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思考)

5、第五则:诲:______知之:______为:______是:______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翻译()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6、前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

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

7、请同学们当堂背诵前五则(10分钟)

《论语》十则导学案

第三课时

学习重点:重点字词释义。

学习难点:理解后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后五则内容。

1、第六则:贤:齐:内:自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