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要籍导读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小学要籍导读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小学要籍导读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小学要籍导读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小学要籍导读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要籍导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小学要籍导读课程英文名称:AnIntroducriontoAncientChineseLinguistics课程代码:SF0501011913学分与学时:2学分3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程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本课程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选讲中国历代传统语言文字学(小学)研究史中重要语言学家及其代表性论著(小学要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系统地掌握中国传统小学的研究历史,特别是熟知汉代至清代有重要影响的语言学家的生平、学术渊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掌握各代表性论著的体例、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及优缺点,了解古代各历史阶段的语言学研究思想思潮、研究方法流派以及重要成就,在此基础上,能对各阶段的语言学研究状况特别是代表性论著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第一章绪论2第二章先秦时期语言学研究6第三章两汉时期语言学研究8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语言学研究4第五章隋唐宋时期语言学研究4第六章元明时期语言学研究4第七章清代语言学研究8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讲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的发展概貌。基本要求:熟悉“小学”概念的递嬗;了解何谓“语文学”与“语言学”;明白中国古代语言学研究的历史分期和学习研究的方法,认同以历史脉络联结学术名家及要籍的意义。重点及难点:语言学和语文学;传统上对中国语言学的两种片面观点。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主要内容:一、“小学”概念的递嬗二、“语文学”与“语言学”三、小学研究的历史分期四、以要籍导读为中心的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意义第二讲先秦时期语言学研究(一)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了解先秦时期散见于诸子著作中的语言理论。基本要求:熟知先秦诸子有关语言及相关问题的论述。重点及难点:语言与社会存在(名实之辨);语言与社会伦理;语言与逻辑思维。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主要内容:一、语言与社会存在(即“名”“实”关系问题)二、语言与社会伦理三、语言与逻辑思维第三讲先秦时期语言学研究(二)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了解先秦名物释义的有关情况,重点认识《尔雅》其书。基本要求:熟知《尔雅》的性质名义、内容体例、著者时代、贡献不足等基本问题。重点及难点:《尔雅》的贡献与不足。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小论文。主要内容:一、《尔雅》的名义二、《尔雅》的编纂时代与编纂者三、《尔雅》的内容体例四、《尔雅》的贡献与不足五、《尔雅》的注释和影响第四讲先秦时期语言学研究(三)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了解先秦时代散见于各种著作中的有关文字学的论述。基本要求:熟知先秦典籍中与文字有关的若干论述。重点及难点:文字的起源;文字与语言的关系问题。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主要内容:一、有关文字起源的若干理论二、语言与文字第五讲两汉时期语言学研究(一)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了解两汉时期方言研究的基本情况。基本要求:通过学习,能读懂、会使用《方言》其书。重点及难点:《方言》其书的内容体例、意义价值。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小论文。主要内容:一、《方言》的作者与生平二、《方言》的内容与体例三、《方言》的价值与意义四、《方言》的注释与影响第六讲两汉时期语言学研究(二)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了解两汉时期文字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基本要求:准确理解本书许《叙》;熟知其书编著体例、使用方法、书中术语等。重点及难点:今古文之争与《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研读;《说文》部首详解。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主要内容:一、今古文经学之争与《说文解字》二、许慎生平与《说文解字》的性质三、《说文解字》的材料来源与内容体例四、《说文解字》的贡献与不足五、《说文解字》的影响与后世对该书的研究第七讲两汉时期语言学研究(三)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了解两汉时期词源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基本要求:通读《释名》,能辩证分析其内容。重点及难点:《释名》与“声训”。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主要内容:一、“词源”例说二、《释名》的内容体例三、《释名》考释语源的基本方法:声训四、《释名》的贡献与不足第八讲两汉时期语言学研究(四)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讲的学习,了解若干种影响深远的专书注释类要籍的基本情况。基本要求: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两汉时期小学研究的历史与概貌。重点及难点:专书训诂的体例、方式、内容等。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主要内容:一、《诗经》——“毛传”与“郑笺”二、郑玄“三礼注”三、赵岐《孟子章句》四、王逸《楚辞章句》第九讲魏晋南北朝时期语言学研究(一)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讲,了解佛教文化如何促成反切的发明和四声的发现。基本要求:熟知本讲涉及到的诸多概念。重点及难点:佛教文化与本时期的汉语声韵研究。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主要内容:一、佛教文化与反切的发明二、佛教文化与四声的发现三、《声类》《韵集》的部分面貌第十讲魏晋南北朝时期语言学研究(二)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认识本时期若干部重要辞书。基本要求:了解《广雅》《字林》《玉篇》《经典释文》等辞书的基本情况。重点及难点:《玉篇》《经典释文》的内容体例。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主要内容:一、《尔雅》的扩充增广之作:《广雅》(博雅)二、《说文解字》集补漏略巨著:《字林》三、我国楷体字书的开山之作:《玉篇》四、总汇经典音义的渊薮:《经典释文》第十一讲隋唐宋时期语言学研究(一)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古代韵书产生的社会基础,初步认识《切韵》系韵书。基本要求:认识古代字母之学对韵书产生的影响,对《切韵》等作基本了解。重点及难点:《切韵》体例内容。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主要内容:一、佛教文化与字母之学二、《切韵》与《切韵》系韵书简介三、《切韵》音系的性质第十二讲隋唐宋时期语言学研究(二)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唐宋时期的文字学与辞书学领域的新发展。基本要求:了解唐代的“正字之学”、《说文》学、金石学、辞书学等研究的基本情况。重点及难点:文字学研究中的“右文说”。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主要内容:一、正字之学二、《说文》学三、右文说四、金石学五、佛典音义书、《类篇》等辞书第十三讲元明时期语言学研究(一)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原音韵》系韵书的性质等基本问题。基本要求:了解《中原音韵》的音系、作用和影响。重点及难点:《中原音韵》的音韵系统。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主要内容:一、周德清《中原音韵》二、《中原音韵》的音系三、《中原音韵》的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第十四讲元明时期语言学研究(二)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本时期《六书故》《正字通》《语助》等要籍常识。基本要求:熟知本时期基本典籍的作者、年代、性质、作用等。重点及难点:《六书故》《正字通》《语助》等要籍评价。主要内容:一、戴侗《六书故》二、从《字汇》到《正字通》三、卢以纬《语助》第十五讲清代语言学研究(一)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本时期古音学、今音学研究概况和有关韵书情况。基本要求:熟知重要学者及其代表性典籍或论述的基本情况。重点及难点:古音学与今音学基础;清代韵书。主要内容:一、清代古音学研究二、清代今音学研究三、清代韵书概述与《五方元音》第十六讲清代语言学研究(二)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本时期语义学与词源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基本要求:熟知本时期语义学与词源学研究的基本典籍作者、性质、作用、评价等。重点及难点:清代语义学与词源学研究昌盛的原因,研究理论、方法与条件。主要内容:一、从戴震到王念孙的词源学研究二、清代语义研究要籍解题三、清代语义学研究的条件、方法与理论。第十七讲清代语言学研究(三)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清代“说文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基本要求:熟知清代说文四大家及其代表作的基本情况。重点及难点: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研究。主要内容: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二、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三、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四、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第十八讲清代语言学研究(四)2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本时期辞书学与语法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基本要求:熟知本时期辞书学与语法学研究的基本典籍作者、性质、作用、评价等。重点及难点:《经籍籑诂》《读书杂志》等要籍内容体例、编纂研究方法等。主要内容:一、《佩文韵府》与《经籍籑诂》二、《虚字说》《助字辨略》与《经传释词》三、《读书杂志》与《古书疑义举例》五、课程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1.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小论文等。2.考核方式:考查。六、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参考教材:[1]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新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张能甫.历代语言学文献读本[M].成都:巴蜀书社,2003.参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